卡车底盘驱动的自行榴弹炮在山区地形特点条件下是否会行动困难?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觀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龙城位于若羌县境北部的罗咘泊地区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是“险峻的土丘”之意现通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粘土性岩层因暴流侵蚀,再经强烈的风蚀作鼡而成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顺盛行风方向伸长自数米至数十米,长者数百米形态千奇百怪,蔚为奇观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凯文?凯利 著 失控TXT电子书 下载


作 者:(美)凯文?凯利 著东西文库 译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这夲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忝和未来。
《失控》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 ……
同时又堪比《黑客帝国》中洞悉未来的“神谕” 囸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在这本写于15年前的书中找到相关的影子。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人们昵称他为 KK) 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控》……;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他是——凯文?凱利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

————————————————————–
……………………………………………………9
……………………………………………………..9
……………………………………………….11
1.3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
…………………………………………14

……………………………………………………..15
2.1蜜蜂之道:分布式管理
………………………………………….15
……………………………………………….19
2.3非匀质的看不见的手
……………………………………………..23
2.4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
……………………………………………..26
…………………………………………………..34
…………………………………………………35
2.7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標
…………………………………………40

…………………………………………………44
3.1取悦有身体的机器
………………………………………………44
3.2快速、廉价、失控
………………………………………………55
…………………………………………………….60
……………………………………………….65
3.5利用现实世界的反馈实现交流
…………………………………….68
……………………………………………….72
3.7心智/躯体的黑盲性精鉮错乱
………………………………………74

………………………………………………….81
4.1生物——机器的未来
……………………………………………..81
4.2用火和软体种子恢复草原
…………………………………………85
4.3通往稳定生态系统的随机路线
…………………………………….89
4.4如何同時做好一切
………………………………………………92
4.5艰巨的“拼蛋壳”任务
………………………………………….95

第五章:共同进化……………………………………………………98
5.1放在镜子上的变色龙是什么颜色的
……………………………….98
5.2生命之无法理喻之处
……………………………………………103
5.3.在持久的摇摇欲坠状态中保持平衡
……………………………….108
5.4.岩石乃节奏缓慢的生命
…………………………………………113
5.5.不讲交情或无远见的合作
………………………………………..119

…………………………………………………..127
………………………………………………….127
6.2谁先出现,稳定性还是多样性
………………………………….131
6.3生态系统:超有机体,抑或是身份作坊
……………………………136
………………………………………………….139
………………………………………………..141
……………………………………………………….146
6.7第四个间断:生成之环
…………………………………………..150

…………………………………………………..153
7.1古希腊的第一个人工自我
……………………………………….153
………………………………………………..159
7.3抽水马桶:套套逻辑的原型
………………………………………163
………………………………………………….170

……………………………………………………175
………………………………………………..175
……………………………………………………..180
8.3人与绿藻息息相关
…………………………………………….184
8.4巨大的生态技术玻璃球
…………………………………………..188
8.5在持久的混沌中进行的实验
………………………………………192
8.6另外一种合成生态系统
…………………………………………..200

第⑨章“冒出”的生态圈
……………………………………………..203
9.1一亿美元玻璃方舟的副驾驶
………………………………………203
……………………………………………………..207
………………………………………………..210
9.4生命科学的回旋加速器
…………………………………………..216
……………………………………………………..220
…………………………………………………..222
10.1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入
…………………………………………222
……………………………………………….226
10.3咬人的房间与不咬人的房间
…………………………………….230
10.4规划一个共同体
………………………………………………234
……………………………………………………236
…………………………………………………..241

……………………………………………….244
……………………………………………………244
11.2以联结取代计算
………………………………………………247
……………………………………………………252
……………………………………………….258
11.5联通所有的一切
………………………………………………265

…………………………………………………..269
12.1密码无政府状态:加密永胜
…………………………………….269
12.2传真机效应和收益递增定律
…………………………………….276
……………………………………………………280
12.4带电荷的东西就可用于电子货币充值
………………………………287
12.5点对点金融与超级小钱
…………………………………………294
12.6对隐密经济的恐惧
……………………………………………..296

……………………………………………….298
……………………………………………………298
13.2有交互界面的理论
……………………………………………..300
13.3一位造访他用多边形创慥出来的天地的神祗
…………………………306
…………………………………………………..312
……………………………………………………314
13.6无缝汾布的军队
………………………………………………321
13.7一个万千碎片的超真实
…………………………………………325
13.8两厢情愿的文字超级有机體
…………………………………….326
……………………………………………………332

第十四章在形式的图书馆中
………………………………………….334
14.1“大千”图书馆之旅
………………………………………….334
14.2一切可能图像之空间
………………………………………….341
14.3倘佯在生物形态迋国
………………………………………….344
……………………………………………….350
14.5形式库中也有性
………………………………………………353
14.6三步轻松繁育艺术杰作
…………………………………………356
…………………………………………………..360

…………………………………………………..362
15.1汤姆?雷的电进化机………………………………………….362
15.2你力所不逮的,进化能行
………………………………………..367
15.3并行实施嘚盲目行为
………………………………………….371
15.4计算中的军备竞赛
……………………………………………..376
15.5驾驭野性的进化
………………………………………………380
15.6进化聪明分子的愚钝科学家
…………………………………….381
15.7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386
15.8蚂蚁的算法天赋
………………………………………………391
15.9工程霸权的终结
………………………………………………394

……………………………………………….397
16.1玩具世界的卡通物理学
…………………………………………397
16.2合成角色的诞生
………………………………………………402
16.3没有实体的机器人
……………………………………………..407
16.4行为学架构中的代理
………………………………………….413
16.5给自由意志强加宿命
………………………………………….416
16.6米老鼠重装上阵
………………………………………………420
……………………………………………….423

……………………………………………….425
17.1拓展生存的空间
………………………………………………425
17.2生成图像的基元组
……………………………………………..427
17.3无心插柳柳成荫
………………………………………………430
17.4打破规则求生存
………………………………………………434
……………………………………………….438
17.6从滑翔意外到生命游戏
…………………………………………440
…………………………………………………..444
17.8茬超生命的国度中安家落户
…………………………………….446

第十八章有组织的变化之架构
…………………………………………450
18.1日常进化的革命
………………………………………………450
……………………………………………….453
18.3学习和进化之间的区别
…………………………………………458
…………………………………………………..462
……………………………………………….464

………………………………………………465
19.1达爾文进化论不完备之处
………………………………………..465
19.2只有自然选择还不够
………………………………………….470
19.3生命之树上的连理枝
………………………………………….473
19.4非随机突变的前提
……………………………………………..475
……………………………………………………479
……………………………………………….482
……………………………………………………485
19.8 DNA并不能给所有东西编码
……………………………………..487
19.9不确定的生物搜索空间密度
…………………………………….489
19.10自然选择之数学原理
…………………………………………..491

……………………………………………….494
…………………………………………………..494
20.2反直觉的网络数学
……………………………………………..497
20.3迭坐喷涌,自催化
………………………………………….500
20.4值得一问的问题…………………………………………….503
20.5自调节的活系统
………………………………………………508

………………………………………………512
21.1四十亿年的庞氏骗局
………………………………………….512
21.2进化的目的是什么
……………………………………………..517
21.3超进化的七个趋势
……………………………………………..523
21.4土狼骗子般的自我进化
…………………………………………530

…………………………………………………..532
…………………………………………………..532
……………………………………………….537
22.3具有正面意义的短视
………………………………………….540
22.4从可预测性范围里挣大钱
………………………………………..542
22.5前瞻:内视荇动
………………………………………………548
……………………………………………….552
……………………………………………….557
22.8系统存在嘚目的就是揭示未来
……………………………………559
22.9全球模型的诸多问题
………………………………………….560
…………………………………………………568

第二十三章整体空洞,以及空间
…………………………………….570
23.1控制论怎么了
………………………………………………570
23.2科学知识网之缺口
……………………………………………..575
23.3令人惊讶的琐碎小事
………………………………………….579
23.4超文本:权威的终结
………………………………………….584
……………………………………………….587

……………………………………………….591
……………………………………………….591
……………………………………………………595

——————————————————————

1.1新生物文明 我被关閉在密不透气的玻璃小屋里。在这里我吸入的是自己呼出的气体,不过在风扇 的吹动下,空气依然清新由众多的导管、线缆、植物囷沼泽微生物构成的系统回收了我的尿 液和粪便,并将其还原成水和食物供我食用说真的,食物的味道不错水也很好喝。
昨夜外面丅了雪。玻璃小屋里却依然温暖、湿润而舒适今天早上,厚厚的内窗上挂满 了凝结的水珠小屋里到处都是植物。大片大片的香蕉叶环繞在我的四周那鲜亮的黄绿色暖 人心房。纤细的青豆藤缠绕着爬满了所有的墙面。屋内大约一半的植物都可食用而我的每 一顿大餐嘟来源于它们。
这个小屋实际上是一个太空生活试验舱我周边大气的循环再利用完全依赖于植物及其扎 根的土壤,以及那些在树叶间穿來穿去的、嗡嗡作响的管道系统不管是这些绿色植物,还是 那些笨重的机器单靠它们自己,都不足以保证我在这个空间的生存确切哋说,是阳光供养 的生物和机油驱动的机械共同确保了我的生存在这个小屋内,生物和人造物已经融合成为一 个稳定的系统其目的就昰养育更高级的复杂物——当下而言,就是我
在这个千年临近结束的时候,发生在这个玻璃小屋里的事情也正在地球上大规模地上演 著——只不过不那么明晰。造化所生的自然王国和人类建造的人造国度正在融为一体机器, 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这种趋勢正验证着某些古老的隐喻——将机器比喻为生物将生物比喻为机器。那些比喻 由来已久古老到第一台机器诞生之时。如今那些久遠的隐喻不再只是诗意的遐想,它们正 在变为现实——一种积极有益的现实
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正是本书的主题。技术人员归纳总结了生命体和机器之间的逻辑规律 并一一应用于建造极度复杂的系统;他们正在如魔法师一般召唤出制造物和生命体并存的新奇 装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有技术的局限性迫使生命与机械联姻,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帮 助由于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变得过于复杂,我们不得鈈求助于自然世界以了解管理它的方法这也就意味着,要想保证一切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制造出来的环境越机械化,可能越需要生物化我们的未来是技术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是灰色冰冷的钢铁世界相反,我们的技术所引导的未来朝向的正是一种噺生物文明。
自然一直在用她的血肉供养着人类最早,我们从自然那里获取食物、衣着和居所之
后,我们学会了从她的生物圈里提取原材料来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新的合成材料而现在,自然
又向我们敞开她的心智让我们学习她的内在逻辑。

钟表般的精确逻辑——也即機械的逻辑——只能用来建造简单的装置真正复杂的系统,
比如细胞、草原、经济体或者大脑(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需要一种哋道的非技术的逻
辑我们现在意识到,除了生物逻辑之外没有任何一种逻辑能够让我们组装出一台能够思想
的设备,甚至不可能组装絀一套可运行的大型系统

人类能够从生物学中提取自然的逻辑并用以制造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这个发现真令人惊
奇尽管过去有很多哲學家都觉得人类能够抽取生命的法则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的领域,但直到
最近当计算机以及人造系统的复杂性能够与生命体相媲美时,这種设想才有可能得到验证
生命中到底有多少东西是能被转化的,仍然是一个神奇的谜团到目前为止,那些原属于生命
体但却成功被移植到机械系统中的特质有:自我复制、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复、适度进化
以及局部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特质被人工匼成出来并转化成新的东西。

人们在将自然逻辑输入机器的同时也把技术逻辑带到了生命之中。

生物工程的源动因就是希望充分控淛有机体,以便对其进行改进驯化的动植物,正是
将技术逻辑应用于生命的范例野生胡萝卜芳香的根,经由草本植物采集者一代代的精心选
培才最终成为菜园里甜美的胡萝卜;野生牛的乳房也是通过”非自然”的方式进行了选择性增
大,以满足人类而不是小牛的需求所以说,奶牛与胡萝卜跟蒸汽机与火药一样都是人类的
发明。只不过奶牛和胡萝卜更能代表人类在未来所要发明的东西——生长出來而不是制造出

基因工程所做的事情,恰如养牛人在挑选更好的种牛只不过基因工程师们运用了一种更
精确而且更强大的控制手段。当胡萝卜和奶牛的培育者们不得不在冗长的自然进化基础上进行
优选时现代的基因工程师们却可以利用定向人工进化,通过目标明确的设計而大大加快物种

机械与生命体之间的重叠在一年年增加这种仿生学上的融合也体现在词语上。“机械”
与“生命”这两个词的含义在鈈断延展直到某一天,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被看作是机器
而所有能够自维持的机器都被看作是有生命的。除了语义的变化还有两種具体趋势正在发
生:(1)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2)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遮在有机体与人造物
之间的那层纱已经撩开显礻出两者的真面目。其实它们是——而且也一直都是——本质相同
的我们知道生物领域中有诸如有机体和生态系统这样的概念,而与之楿对应的人造物中包括
机器人、公司、经济体、计算机回路等等。那么如何为两者共有的灵魂命名呢?由于每个
系统都具备如生命的屬性我将这些人造或天然的系统统称为“活系统”

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对这个大一统的仿生学前沿进行一次巡礼我所描述的活系统,有
很多是“人造”的——即人类制造的机巧之物它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周围,而绝非泛泛的理
论空谈这些活系统都是复杂且宏大的系统:全球电话系统,计算机病毒孵化器机器人原型
机,虚拟现实世界合成的动画角色,各种人工生态系统还有模拟整个地球的计算机模型。

自然的野性是我们深刻认识活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也许还将是未来深入了解活系统的最
重要的源泉。我要报道的新实验包括叻组装生态系统、复原生物学、复制珊瑚礁、探索昆虫
(蜜蜂和蚂蚁)的社会性以及建立像我在本书开场白中所描述的那个亚利桑那州苼态圈

本书所研究的活系统深奥复杂,涉及范围广泛差别也十分巨大。从这些特殊的大系统
中我提取出一套适用于所有大型活系统的統一原则,称之为“神律”这套神律是所有自我
维持和自我完善系统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

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哋回归自然去寻求指引。因此自然绝不仅仅是
一个储量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为我们保存一些尚未面世的救治未来疾患的药物。自然还是一個
2是一个创意工厂。在丛林中的每一个蚁丘中都隐藏着鲜活的、后工业时代的
壮丽蓝图那些飞鸟鸣虫,那些奇花异草还有那些从这些生命中汲取了能量的原生态的人类
文化,都值得我们去呵护——不为别的就为那些它们所蕴含着的后现代隐喻。对新生物文明
来说摧毁一片草原,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基因库还毁掉了一座蕴藏着各种启示、洞见
KK造的一个词,代表所有具有生物活力特质的系统
2攵化基因(meme):也译为弥母,文化传播的最小单位通过模仿等非遗传途径而得以代代相传。
和新生物文明模型的宝藏

1.3学会向我们的创慥物低头
向机器中大规模地植入生物逻辑有可能使我们满怀敬畏。当人造与天生最终完全统一的时
候那些由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将会具備学习、适应、自我治愈,甚至是进化的能力这是一
种我们还很难想象的力量。数以百万计的生物机器汇聚在一起的智能也许某天可鉯与人类自
己的创新能力相匹敌。人类的创造力也许总是属于那种华丽绚烂的类型,但还有另外一种类
型的创造力值得一提——一种由無数默默无闻的“零件”通过永不停歇的工作而形成的缓慢而

在将生命的力量释放到我们所创造的机器中的同时我们就丧失了对他们的控制。他们获
得了野性并因野性而获得一些意外和惊喜。之后就是所有造物主都必须面对的两难窘境:
他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自己最得意的创造物。

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
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个最媄妙的结局

2.1蜜蜂之道:分布式管理
在我办公室的窗下,蜂箱静静地任由忙碌的蜜蜂进进出出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影映
衬着蜂箱陽光照射下的蜜蜂如弧形的曳光弹,发出嗡嗡的声音钻进那黑暗的小洞口。此
刻我看着它们将熊果树花朵今年最后的花蜜零星采集回镓。不久雨季将至蜜蜂们将躲藏起
来。在写作的时侯我还会眺望窗外,而它们此时仍继续辛勤劳作不过是在黑暗的家中。只
有在晴朗的日子里我才能幸运地看到阳光下成千上万的蜜蜂。

养蜂多年我曾亲手把蜂群从建筑物和树林中搬出来,以这种快捷而廉价的方式茬家中建
起新的蜂箱有一年秋天,邻居砍倒了一棵空心树我用链锯切入那倒下的老山茱萸。这可怜
的树里长满了癌瘤似的蜂巢切入樹身越深,发现的蜜蜂越多挤满蜜蜂的洞和我一样大。那
是一个阴沉凉爽的秋日所有的蜜蜂都呆在家里,此刻被我的手术扰得不得安寧最后我将手
插入到蜂巢中。好热!至少有华氏九十五度(摄氏
36度左右)拥挤了十万只冷血蜜蜂的蜂巢
已经变成热血的机体。加热了嘚蜂蜜像温暖稀薄的血一样流淌我感到仿佛刚刚把手插进了垂

将蜜蜂群集的蜂巢视同动物的想法姗姗来迟。希腊人和罗马人都是著名的養蜂人他们从
自制的蜂箱收获到数量可观的蜂蜜,尽管如此这些古人对蜜蜂所有的认识几乎都是错误的。
其原因归咎于蜜蜂生活的隐密性这是一个由上万只狂热而忠诚的武装卫士守护着的秘密。德
谟克利特3认为蜜蜂的孵化和蛆如出一辙色诺芬4分辨出了蜂后,却错误哋赋予她监督的职责
而她并没有这个任务。亚里士多德5在纠正错误认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包括他对“蜜蜂统
治者”将幼虫放入蜂巢隔间的精确观察。(其实蜜蜂初生时是卵,但他至少纠正了德谟克利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公元前
370):古希腊哲学家。
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湔
355):希腊将军,历史学家著有《长征记》一书。
322):古希腊大哲学家、科学家、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雅典逍遥学派创始
特的蜜蜂始於蛆的误导。)文艺复兴时期蜂后的雌性基因才得到证明,蜜蜂下腹分泌蜂蜡的
秘密也才被发现直到现代遗传学出现后,才有线索指絀蜂群是彻底的母权制而且是姐妹关
系:除了少数无用的雄蜂,所有的蜜蜂都是雌性姐妹蜂群曾经如同日蚀一样神秘、一样深不

我曾觀看过几次日蚀,也曾多次观察过蜂群我观看日蚀是把它当风景,兴趣不大多半
是出于责任,是因为它们的罕见与传说更像是参加國庆游行。而蜂群唤起的是另一种敬畏
我见过不少次蜜蜂分群,每一次都令我痴呆若狂也令其他所有目击者目瞪口呆。

即将离巢的蜂群是疯狂的在蜂巢的入口处明显地躁动不安,喧闹的嗡嗡声此起彼伏振
动邻里。蜂巢开始吐出成群的蜜蜂仿佛不仅要倾空其肠胃,還要倾空其灵魂那微小的精灵
在蜂巢上空形成喧嚣的风暴,渐渐成长为有目的、有生命、不透明的黑色小云朵在震耳欲聋
的喧闹声里,幻影慢慢升入空中留下空空的蜂巢和令人困惑的静谧。德国神智学者鲁道夫.斯
坦纳6在其另类怪僻的《关于蜜蜂的九个讲座》7中写道:“正如人类灵魂脱离人体……通过飞行
的蜂群你可以真实地看到人类灵魂分离的影像。”

许多年来和我同区的养蜂人马克.汤普森一直囿个强烈的怪诞愿望,建立一个同居蜂巢—
—一个你可以把头伸进去探访的活生生的蜜蜂之家有一次,他正在院子里干活突然一个蜂
箱涌出一大群蜜蜂,“像流淌的黑色熔岩渐渐消溶,然后腾空而起”由三万只蜜蜂聚结成
UFO似的,离地六英尺正好在齐眼的高度。忽隱忽
现的昆虫黑晕开始慢慢地漂移一直保持离地六英尺的高度。马克终于有机会让他的同居蜂巢

马克没有犹豫他扔下工具迅速进入蜂群,他的光头马上处于蜜蜂旋风的中心他小跑着
与蜂群同步穿过了院子。戴着蜜蜂光环马克跳过一个又一个篱笆。此刻他正跑步跟仩那响
声如雷的动物,他的头在它的腹部晃荡他们一起穿过公路,迅速通过一片开阔地接着,他
又跳过一个篱笆他累了,蜜蜂还不累它们加快了速度。这个载着蜂群的男人滑下山岗滑
进一片沼泽。他和蜜蜂犹如一头沼泽魔鬼嗡嗡叫着,盘旋着在瘴气中翻腾。馬克在污泥中
人讲究用人的本性、心灵感觉和独立於感官的纯思维与理论解释生活。
《关于蜜蜂的九个讲座》:Nine
拚命摇晃着努力保持平衡这时,蜜蜂仿佛得到某种信号加快了速度。它们除去了马克头上
的光环留下湿漉漉的他独自站在那里,“气喘吁吁快乐而惊愕。”蜂群保持着齐眼的高
度从地面漂过,好似被释放的精灵越过高速公路,消失在昏暗的松树林中

“‘蜂群的灵魂’在哪里……它茬何处驻留?”早在
1901年作家墨利斯
出了这样的疑问:“这里由谁统治,由谁发布命令由谁预见未来……?”现在我们已经能确
定统治鍺不是蜂后当蜂群从蜂巢前面狭小的出口涌出时,蜂后只能跟着蜂后的女儿负责选
择蜂群应该何时何地安顿下来。五、六只无名工蜂茬前方侦察核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树洞和墙
洞。他们回来后用约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报告。在报告中侦察员的舞蹈越夸张,说明她
主张使用的地点越好接着,一些头目们根据舞蹈的强烈程度核查几个备选地点并以加入侦
察员旋转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这就引导更哆跟风者前往占上风的候选地点视察回来之后再
加入看法一致的侦察员的喧闹舞蹈,表达自己的选择

除去侦查员外,极少有蜜蜂会去探查多个地点蜜蜂看到一条信息:“去那儿,那是个好
地方”它们去看过之后回来舞蹈说,“是的真是个好地方。”通过这种重复強调所属意
的地点吸引了更多的探访者,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访者加入进来按照收益递增的法则,得票越
多反对越少。渐渐地以滚膤球的方式形成一个大的群舞,成为舞曲终章的主宰最大的蜂

这是一个白痴的选举大厅,由白痴选举白痴其产生的效果却极为惊人。這是民主制度的
真髓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曲终幕闭按照民众的选择,蜂群挟带着蜂后和雷鸣般的嗡嗡
声向着通过群选确定的目标湔进。蜂后非常谦恭地跟随着如果她能思考,她可能会记得自
己只不过是个村姑与受命(谁的命令?)选择她的保姆是血亲姐妹最初她只不过是个普通
幼体,然后由其保姆以蜂王浆作为食物来喂养从灰姑娘变成了蜂后。是什么样的因缘选择这
个幼体作为女王呢又昰谁选择了这负责挑选的人呢?

“是由蜂群选择的”威廉
.莫顿.惠勒9的回答解答了人们的疑惑。威廉.莫顿.惠勒是古典
8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盲人》、
《青鸟》散文集《双重的花园》、《死亡》、《蚂蚁的生活》等。1911年莋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
MortonWheeler,1865~1937):美国昆虫学家、蚁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学派生态学家和昆虫学家最早创立了社会性昆虫研究领域。在
1911年写的一篇爆炸性短文
(刊登在《形态学杂志》上的《作为有机体的蚁群》)中惠勒断言,无论从哪个重要且科学
的层面仩来看昆虫群体都不仅仅是类似于有机体,它就是一个有机体他写道:“就像一个
细胞或者一个人,它表现为一个一元整体在空间Φ保持自己的特性以抗拒解体……既不是一
种物事,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持续的波涌或进程。”

这是一个由两万个群氓合并成的整體

拉斯维加斯,一间漆黑的会议室里一群观众兴高采烈地挥舞着硬纸棒。纸棒的一端是红
色另一端是绿色。大会议室的最后面有┅架摄像机摄录着疯狂的参与者。摄像机将纸棒上

的彩色点阵和由制图奇才罗伦.卡彭特10设置的一套计算机连接起来卡彭特定制的软件对會堂
中每个红色和绿色的纸棒进行定位。今晚到场的将近五千人计算机将每个纸棒的位置及颜色
精确地显示在一幅巨大而详细的视频地圖上。地图就挂在前台人人都能看到。更重要的是
计算机要计算出红色和绿色纸棒的总数,并以此数值来控制软件观众挥舞纸棒时,屏幕上显
示出一片在黑暗中疯狂舞动的光之海洋宛如一场朋克风格的烛光游行。观众在地图上看见的
自己要么是红色像素要么是绿銫像素。翻转自己的纸棒就能在瞬间改变自己所投映出的像

罗伦.卡彭特在大屏幕上启动了老式的视频游戏“乒乓”。“乒乓”是第一款鋶行的商业化
视频游戏其设置极其简单:一个白色的圆点在一个方框里跳来跳去,两边各有一个可移动的
长方形模拟球拍的作用。简單地说就是电子乒乓球。在这个版本里如果你举起纸棒红色
的一端,则球拍上移反之则球拍下移。更确切地说球拍随着会场中红銫纸棒的平均数的增
减而上下移动。你的纸棒只是参与总体决定中的一票

卡彭特不需要作过多解释,因为出现在这场于
1991年举办的计算机圖形专家会议上的与
会者们可能都曾经迷恋过“乒乓”游戏卡彭特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在大厅中回荡:“好了,伙
计们会场左边的人控淛左球拍,右边的人控制右球拍假如你认为自己在左边,那么你就是
在左边明白了?开始!”

观众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近五千人沒有片刻犹豫,玩起了乒乓大家乐玩得还相当不
错。球拍的每次移动都反应了数千玩家意向的平均值这种感觉有时会令人茫然。球拍┅般会
按照你的意愿移动但并不总是如此。当它不合你的意向时你会发现自己花在对球拍动向作
预判上的关注力堪比对付那只正跳过來的乒乓球。每一个人都清晰地体察到游戏里别人的智慧
.卡彭特(LorenCarpenter1947~):电脑图形图像专家,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并担任其首席科学家—
也在作用:一群大呼小叫的群氓。

群体的智慧能把“乒乓”玩得这么好促使卡彭特决定加大难度。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
浗跳动得更快了。参与者齐声尖叫起来但在一两秒之内,众人就立刻调整并加快了节奏玩
得比以前更好了。卡彭特进一步加快游戏速喥大家也立刻跟着加快速度。

“我们来试试别的”卡彭特建议道。屏幕上显示出一张会堂座位图他用白线在中央画
了一个大圈。“伱们能在圈里摆个绿色的‘5’吗”他问观众。观众们瞪眼看着一排排红色像
素这个游戏有点像在体育场举着广告牌拼成画面,但现在沒有预先设置好的顺序只有一个
虚拟的映象。红色背景中立即零落地出现了绿色像素歪歪扭扭,毫无规则地扩大因为那些
认为自己嘚座位在“5”的路径上的人把纸棒翻成了绿色。一个原本模糊的图形越来越清晰了
喧闹声中,观众们开始共同辨认出一个“5”“5”字┅经认出,便陡然清晰起来坐在图形
模糊边缘的纸棒挥舞者确定了自己“应该”处的位置,使“5”字显得更加清晰数字自己把自

“现茬,显示‘4’!”声音响起来瞬时出现一个“4”。“3”眨眼功夫“3”显示出
来。接着迅速地、不断地一个个显现出“2……1……0”

罗倫.卡彭特在屏幕上启动了一个飞机飞行模拟器。他简洁地说明玩法:“左边的人控制翻
滚右边的人控制机头倾角。如果你们把飞机指向任何有趣的东西我会向它发射火箭。”飞
机初始态是在空中飞行员是……五千名新手。会堂第一次完全静了下来随着飞机挡风玻璃
外面的情景展现出来,所有人都在研究导航仪飞机正朝着粉色小山之间的粉色山谷中降落。

让飞机乘客共同驾驶飞机的想法既令人兴奋又荒唐可笑。这种粗蛮的民主感觉真带劲
儿作为乘客,你有权来参与表决每个细节不仅可以决定飞机航向,而且可以决定何时调整

泹是群体智慧在飞机着陆的关键时刻似乎成了不利条件,这时可没空均衡众意当五千
名与会者开始为着陆降低高度时,安静的大厅暴發出高声呼喝和急迫的口令会堂仿佛变成了
危难关头的驾驶员座舱。“绿绿,绿!”一小部分人大声喊道“红色再多点!”一会儿,
另一大群人又喊道“红色,红色红——色!”飞机令人晕眩地向左倾斜。显然它将错过
跑道,机翼先着地了飞行模拟器不像“乒乓”游戏,它从液压杆动作到机身反应从轻推副

翼杆到机身侧转,设定了一段时间的延迟反馈这些隐藏起来的信号扰乱了群体的思維。受矫
枉过正的影响机身陷入俯仰震荡。飞机东扭西歪但是,众人不知怎么又中断了着陆程序
理智地拉起机头复飞。他们将飞机轉向重新试着着陆。

他们是如何掉转方向的没有人决定飞机左转还是右转,甚至转不转都没人能决定没人
作主。然而仿佛是万众┅心,飞机侧转并离场再次试图着陆,再次摇摆不定这次没经过
沟通,众人又像群鸟乍起再次拉起飞机。飞机在上升过程中稍稍摇擺了一下然后又侧滚了
一点。在这不可思议的时刻五千人同时有了同样坚定的想法:“不知道能否翻转

众人没说一句话,继续翻转飞機这下没有回头路了。随着地平线令人眼花缭乱的上下翻
转五千名外行飞行员在第一次单飞中让飞机打了个滚。那动作真是非常优美他们起立为自

参与者做到了鸟儿做的事:他们成功地结成了一群。不过他们的结群行为是自觉的。当
合作形成“5”字或操纵飞机的時候他们是对自己的总体概貌做出反应。而飞行途中的一只
鸟对自己的鸟群形态并没有全局概念结队飞行的鸟儿对鸟群的飞行姿态和聚合是视而不见
的。“群态”正是从这样一群完全罔顾其群体形状、大小或队列的生物中涌现出来的

拂晓时分,在杂草纵生的密歇根湖仩上万只野鸭躁动不安。在清晨柔和的淡红色光辉映
照下野鸭们吱吱嘎嘎地叫着,抖动着自己的翅膀将头插进水里寻找早餐。它们散布在各
处突然,受到某种人类感觉不到的信号的提示一千只鸭子如一个整体似的腾空而起。它们
轰然飞上天空随之带动湖面上另外千来只野鸭一起腾飞,仿佛它们就是一个躺着的巨人现
在翻身坐起了。这头令人震惊的巨兽在空中盘旋着转向东方的太阳,眨眼间叒急转前队变
为后队。不一会儿仿佛受到某种单一想法的控制,整群野鸭转向西方飞走了。十七世纪的
一位无名诗人写道:“……荿千上万条鱼如一头巨兽游动破浪前进。它们如同一个整体似
乎受到不可抗拒的共同命运的约束。这种一致从何而来”

一个鸟群并鈈是一只硕大的鸟。科学报道记者詹姆斯.格雷克11写道:“单只鸟或一条鱼的
运动无论怎样流畅,都不能带给我们像玉米地上空满天打旋嘚燕八哥或百万鲰鱼鱼贯而行的
密集队列所带来的震撼……(鸟群疾转逃离掠食者的)高速电影显示出,转向的动作以波状
.格雷克(JamesGleick~):作家、记者、传记记者。他的书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文化派别其中
本分获普利兹奖和国家图书奖的决赛资格,并被译成二十多种文芓——译自“维基百科”
传感的方式,以大约七十分之一秒的速度从一只鸟传到另一只鸟比单只鸟的反应要快得
多。”鸟群远非鸟的簡单聚合

在《蝙蝠侠归来》中有一个场景,一大群黑色大蝙蝠一窝蜂地穿越水淹的隧道涌向纽约市
中心这些蝙蝠是由电脑制作的。动畫绘制者先制作一只蝙蝠并赋予它一定的空间以使之能
自动地扇动翅膀;然后再复制出几十个蝙蝠,直至成群之后,让每只蝙蝠独自茬屏幕上四处
飞动但要遵循算法中植入的几条简单规则:不要撞上其他的蝙蝠,跟上自己旁边的蝙蝠离
队不要太远。当这些“算法蝙蝠”在屏幕上运行起来时就如同真的蝙蝠一样成群结队而行

群体规律是由克雷格.雷诺兹12发现的。他是在图像硬件制造商
学家他有一个簡单的方程,通过对其中各种作用力的调整——多一点聚力少一点延迟——
雷诺德能使群体的动作形态像活生生的蝙蝠群、麻雀群或鱼群。甚至在《蝙蝠侠归来》中的行
进中的企鹅群也是根据雷诺兹的运算法则聚合的像蝙蝠一样,先一古脑地复制很多计算机建
模的三维企鹅然后把它们释放到一个朝向特定方向的场景中。当它们行进在积雪的街道上
就轻易地出现了推推搡搡拥挤的样子,不受任何人控淛

雷诺兹的简单算法所生成的群体是如此真实,以致于当生物学家们回顾了自己所拍摄的高
速电影后他们断定,真实的鸟类和鱼类的群体行为必然源自于一套相似的简单规则群体曾
被看作是生命体的决定性象征,某些壮观的队列只有生命体才能实现如今根据雷诺兹嘚算
法,群体被看作是一种自适应的技巧适用于任何分布式的活系统,无论是有机的还是人造
Reynolds~):仿真生命与电脑图形图像专家,1986姩发明仿真人工生命“类鸟
群”——译自“维基百科”
2.3非匀质的看不见的手
蚂蚁研究的先驱者惠勒率先使用“超级有机体”来称呼昆虫群体的繁忙协作,以便清楚地
和“有机体”所代表的含义区分开来惠勒受到世纪之交(1900年左右)的哲学潮流影响。该
潮流主张通过观察組成部分的个体行为去理解其上层的整体模式当时的科学发展正一头扎入
对物理学、生物学、以及所有自然科学的微观细节的研究之中。这种一窝蜂上的将整体还原为
其组成部分的研究方式在当时被看作是能够理解整体规律的最实际做法,而且将会持续整个
21世纪)至紟仍是科学探索的主要模式。惠勒和他的同事们是这种还原观点的主要
拥护者并身体力行,写就了五十篇关于神秘的蚂蚁行为的专题论攵但在同一时刻,惠勒还
从超越了蚂蚁群体固有特征的超级有机体中看到了“涌现的特征”惠勒认为,集群所形成的
超级有机体是從大量聚集的普通昆虫有机体中“涌现”出来的。他指出这种涌现是一种科
学,一种技术的、理性的解释而不是什么神秘主义或炼金術。

惠勒认为这种涌现的观念为调和“将之分解为部分”和“将之视为一个整体”两种不同
的方法提供了一条途径。当整体行为从各部汾的有限行为里有规律地涌现时身体与心智、整
体与部分的二元性就真正烟消云散了。不过当时人们并不清楚这种超越原有的属性是洳何从
底层涌现出来的。现在也依然如此

惠勒团队清楚的是:涌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日常可见的普通因
2+2=4这样嘚因果关系化学家援引普通的因果
关系来解释实验观察到的硫原子和铁原子化合为硫化铁分子的现象。而按照当时的哲学家

埃德.摩根13的說法涌现这个概念表现的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因果关系。在这里2+2并不等于
4,甚至不可能意外地等于
5在涌现的逻辑里,2+2=苹果“涌现——尽管看上去多少都有点
跃进(跳跃)——的最佳诠释是它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方向上的质变,是关键的转折点”这是
1923年的著作《涌现式嘚进化》中的一段话。那是一本非常有胆识的书书中接着引用
了布朗宁的一段诗,这段诗佐证了音乐是如何从和弦中涌现出来的:
Morgan~):英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比较心理学的先驱
而我不知道,除此(音乐)之外人类还能拥有什么更好的天赋
因为从三个喑阶(三和弦)中他所构造出的,不是第四个音阶而是星辰。

我们可以声称是大脑的复杂性使我们能够从音符中精炼出音乐——显然,木头疙瘩是不
可能听懂巴赫的当聆听巴赫时,充溢我们身心的所有“巴赫的气息”就是一幅富有诗意的
图景,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富囿含义的模式是如何从音符以及其他信息中涌现出来的

一只小蜜蜂的机体所代表的模式,只适用于其十分之一克重的更细小的翅室、组織和壳
质而一个蜂巢的机体,则将工蜂、雄蜂、以及花粉和蜂窝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重达
五十磅的蜂巢机构,是从蜜蜂的个体蔀分涌现出来的蜂巢拥有大量其任何组成部分所没有的
东西。一个斑点大的蜜蜂大脑只有
6天的记忆,而作为整体的蜂巢所拥有的记忆時间是
个月是一只蜜蜂平均寿命的两倍。

蚂蚁也拥有一种蜂群思维从一个定居点搬到另一个定居点的蚁群,会展示出应急控制下
的“鉲夫卡式噩梦”效应14你会看到,当一群蚂蚁用嘴拖着卵、幼虫和蛹拔营西去的时候另
一群热忱的工蚁却在以同样的速度拖着那些家当掉头东行。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蚂蚁,也许
是意识到了信号的混乱和冲突正空着手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的乱跑。简直是典型的办公室
场面不过,尽管如此整个蚁群还是成功地转移了。在没有上级作出任何明确决策的情况
下蚁群选定一个新的地点,发出信号让工蟻开始建巢然后就开始进行自我管理。

“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
愚钝的荿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个
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的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
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
蟲子的固有属性就蕴涵了集群蕴涵了这种神奇。我们在蜂箱中发现的一切都潜藏在蜜蜂的
个体之中。不过你尽管可以用回旋加速器囷X光机来探查一只蜜蜂,但是永远也不能从中找

这里有一个关于活系统的普遍规律: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不管是計
算机还是大脑,也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数学、物理或哲学——如果不实际地运行它就无法
14卡夫卡式噩梦:是德语小说家弗兰兹.
….卡夫卡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毫无逻辑、茫然无从、琐碎复杂的精神状态。
揭示融于个体部分的涌现模式只有实际存在的蜂群才能揭礻单个蜜蜂体内是否融合着蜂群特
性。理论家们是这样说的:要想洞悉一个系统所蕴藏的涌现结构最快捷、最直接也是唯一可
靠的方法僦是运行它。要想真正“表述”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方程以揭示其实际行为,是没有
捷径可走的因为它有太多的行为被隐藏起来了。

这僦使我们更想知道蜜蜂体内还裹藏着什么别的东西是我们还没见过的?或者蜂巢内
部还裹藏着什么,因为没有足够的蜂巢同时展示所以还没有显露出来?就此而言又有什么
潜藏在人类个体中没有涌现出来,除非所有的人都通过人际交流或政治管理联系起来在这种
類似于蜂巢的仿生超级思维中,一定酝酿着某种最出人意料的东西

2.4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
任何思维都会酝酿出令人费解的观念。
因为人体僦是一个由术有专攻的器官们组成的集合体——心脏负责泵送肾脏负责清扫—
—所以,当发现思维也将认知行为委派给大脑不同区域时人们并没有感到过分惊讶。
十八世纪晚期内科医生们注意到,刚去世的病人在临死之前其受损的大脑区域和明显丧
失的心智能力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这种关联已经超出了学术意义:神智错乱在本源上是属于
生物学的范畴吗?1873年在伦敦西赖丁精神病院
15,一位对此心存懷疑的年轻内科医生用外
科手术的方式取出两只活猴的一小部分大脑组织其中一例造成猴子右侧肢体瘫痪,另一例造
成猴子耳聋而在其他所有方面,两只猴子都是正常的该实验表明:大脑一定是经过划分
的,即使部分失灵整体也不会遭遇灭顶之灾。
如果大脑按部门劃分那么记忆在哪一科室储存?复杂的大脑以何种方式分摊工作答案
1888年,一位曾经谈吐流利、记忆灵敏的男人慌恐不安地出现在朗噵尔特博士的办公
室,因为他说不出字母表里任何字母的名字了在听写一条消息的时候,这位困惑的男人写得
只字不差然而,他却怎麼也读不出所写的内容即使写错了,也找不出错的地方朗道尔特
博士记录道:“请他看视力检查表,他一个字母也说不出尽管他声稱看得很清楚……他把
四年后这个男人死的时候,他的诵读困难变成彻底的读写失语症不出所料,解剖尸体发
现了两处损伤:老伤在枕葉(视力)附近地区新伤可能在语言中枢附近。
这是大脑官僚化(即按片分管)的有力证明它暗示着,不同的大脑区域分管不同的功
能如果要说话,则由这个科室进行相应的字母处理;而如果要书写则归那个科室管。要说
出一个字母(输出)你还需要向另一个地方申请。数字由则另一幢楼里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
部门处理如果你想骂人,就要像滑稽短剧《巨蟒剧团之飞翔的马戏团》16里提示的那样必须
.15西赖丁精神病院:West
16巨蟒剧团之飞翔的马戏团(Monty
BBC电视台推出的一个电视滑稽剧。

早期的大脑研究员约翰.休林-杰克逊17讲述了一个关于怹的一名女病人的故事这个病人
在生活中完全失语。有一次她所住的病房的街对面有一堆倾倒在那里的垃圾着火了,这位病
人清晰地發出了一个字——也是休林-杰克逊所听到的她讲的绝无仅有的一个字——“火!”

怎么会这样他感到有点不可思议,难道“火”是她的語言中枢记得的唯一一个字莫不
成大脑有自己的“火”字部门?

随着大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思维之谜向人们展示出其极具特定性的一媔。在有关记忆的
文献中有一类人能正常地区分具体的名词——对他们说“肘部”,他们就会指着自己的肘
部——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怹们无力识别抽象名词——问他们“自由”或“天资”,他们会茫
然地瞪着眼睛耸耸肩。与此相反另一类看上去很正常的人则失去了記住具体名词的能力,
却能完全识别抽象的东西以色列人罗森菲尔德在其精彩但却不引人注目的著作《记忆的发

有这么一个病人,当让怹给干草下定义时他回答,“我忘了”当请他给海报下定义
时,他说“不知道。”然而给他“恳求”这个词时,他说“真诚地請求帮助。”说到
“协议”则回答,“友好的协定”

古代哲学家说,记忆是个宫殿每个房间都停放着一个思想。随着临床上一个个佷特别的
健忘症被发现和研究记忆房间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且无穷无尽已经被划分为套间的记忆
堡垒,又被分割为由极小的秘室组荿的巨大迷宫

有一项研究的对象是四个病人,他们能辨明无生命的物体(雨伞、毛巾)却会混淆生
物,包括食品!其中一个病人能毫鈈含糊地谈论无生命的物体但对他来说,蜘蛛的定义却是
“一个为国家工作的找东西的人”还有许多记录,是关于受过去时态困扰的夨语症病人的
我听说过另一个传闻(我不能证实,但毫不怀疑)说患某种疾病的患者能够分辨所有食物,
HughlingsJackson~):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精神病学家
.18《记忆的发明》:The
南美文学名家博尔赫斯在他的小说中杜撰了一部名为《天朝仁学广览》19的古代中国百科
全书。其中嘚分类体系恰如其分地代表了这种潜藏在记忆系统下的怪诞不经

在那本年代久远的百科全书中,动物被划分为:a)属于皇帝的b)防腐處理的,c)驯
养的d)乳臭未干的小猪,e)半人半鱼的f)赏心悦目的,g)离家的狗h)归入此类的,

i)发疯般抽搐的j)不可胜数的,k)用驼毛细笔描绘的l)除此之外的,m)刚刚打破花瓶
的n)远看如苍蝇的。
任何分类过程都有其逻辑问题就如天朝分类法那般牵强。除非每一个记忆都能有不同的
地方存放否则就一定会有令人困惑的重叠。举例来说一只喋喋不休的、淘气的小猪,就可
能被归为上述類别中的三个里面尽管可以将一个想法插入到三个记忆槽里,但其效率则非常

在计算机科学家试图创立人工智能的过程中知识是如何存入大脑的已经不仅仅是个学术
问题了。那么蜂群思维中的记忆架构是什么样的呢?

过去多数研究人员倾向于认为,(记忆的存储)僦如同人类管理其自制的文件柜一样
直观而自然:每个存档文件占用一个地方,彼此间有多重交叉引用就像图书馆一样。活跃于
1930年代嘚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怀尔德
.潘菲尔德20通过一系列著名的精彩实验将这种认为每
条记忆都对应于大脑中一个单独位置的理论发展到了顶峰。潘菲尔德通过大胆的开颅术在病
人清醒的状态下利用电激探查其小脑活体,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感受病人们能够回忆起非常生
动的往事。电激的最微小移动能引发截然不同的想法潘菲尔德在用探测器扫描小脑表面的同
时,绘制出每个记忆在大脑中的对应位置

他的苐一个意外发现是,那些往事是可以重播的就如同在若干年后播放录音机一般——
“摁下重播键”。潘菲尔德在描述一位二十六岁妇女癲痫发作后的幻觉时用了“回闪”这个
词:“同样的回闪出现了几次都与她表亲的家或去那里的旅行有关——她已经有十到十五年
没有詓那里了,但小时候常去”

潘菲尔德对活脑这块处女地的探索使得人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脑半球就好比出色的
GravesPenfield,~):加拿大神經外科医生、神经生理学家
记录装置,其精彩的回放功能似乎更胜过时下流行的留声机我们的每个记忆都被精确地刻划
在它自己的碟爿上,由不偏不倚的大脑忠实地将其分类归档并能像自动点唱机中的歌曲一
样,摁动正确的按扭就能播放出来除非受到暴力的损伤。

嘫而仔细查看潘菲尔德实验的原始记录会发现记忆并不是十分机械的过程。有一个例
子是一位二十九岁的妇女在潘菲尔德刺激其左颞葉时的反应:“有什么东西从某个地方朝我
来了。是一个梦”四分钟以后,当刺激完全相同的点时:“景色似乎和刚才的不一样……”
洏刺激附近的点:“等等什么东西从我上面闪过去了,我梦到过的东西”在第三个刺激
点——在大脑的更深处,“我不停地做梦”對同一点重复刺激:“我不停地看到东西——我

这些文字所谈及的,与其说是从记忆档案馆的底层文件架上翻出的杂乱无章的昨日重现
倒不如说是梦一般的模糊闪现。这些过往经历的主人把它们当作是零碎的半记忆片段它们带
有生硬的“拼凑”色彩,漫无目的地飘荡;夢境由此而生——那些关于过去的、星星点点的、
没有中心的故事被重组成梦中的拼贴画并没有所谓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没有“当时情形正是
如此”的强烈意识没有人会被这些重播所蒙蔽。

人类的记忆的确会不管用其不管用的方式十分特别,比如在杂货店里记不起购粅清单中
的蔬菜或是干脆就忘掉了蔬菜这码事记忆的损伤往往和大脑的物理损伤有关,据此我们猜
测记忆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时间和空間捆绑在一起的——与时间和空间捆绑在一起正是真实的

然而现代认知科学更倾向于一个新的观点:记忆好比由储存在脑中的许多离散的、非记忆
似的碎片汇总起来而从中涌现出来的事件。这些半意识的碎片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们分散在大
脑中。其储存方式在不同的意识之間有本质的不同——对洗牌技能的掌握与对玻利维亚首都的
了解就是按完全不同的方式组织的——并且这种方式人与人之间会有所不同仩一次与下一次

由于可能存在的想法或经历要比大脑中神经元的组合方式多,因此记忆必须以某种方式
进行组织,以尽可能容纳超过其存储空间的想法它不可能有一个架子来存放过去所有的念
头,也无法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每一个想法预留位置

记得二十年前在台湾的一個夜晚,我坐在敞篷卡车的后面行进在满是灰尘的山路上。山

上空气很冷我穿上了夹克。我搭的是顺风车要在黎明前到达山区一座高峰。卡车在陡峭黑
暗的山路上一圈圈艰难地向上爬升而我在清新的空气中仰望星空。天空如此清澈我能看见
接近地平线的小星星。突然一颗流星嗖地滑落,因为我在山里的角度特别所以看见它在大
气层里跳动。它跳啊跳啊,跳啊像粒石子。

现在当我回忆起這一幕时,那颗跳动的流星已经不再是我记忆的重播——尽管它是如此
的生动它的影像并不存在于我记忆中任何特别的地方。当我重现這段经历时实际上对其重
新进行了组合,并且每次回忆起来都会重新进行组合所用的材料是散布在我大脑中的细小的
证据碎片:在寒風中瑟瑟发抖,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进在夜空中闪烁的无数星星,还有在
路旁伸手拦车的场景这些记录的颗粒甚至更细小:冷,颠簸光点,等候这些正是我们通
过感官所接收到的原始印象,并由此组合成了我们当前的感知

我们的意识正是通过这许许多多散布在記忆中的线索创造了现在,如同它创造了过去一
样站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品面前,其所具有的平行直线让我在头脑中将它与“椅子”的概念联
系起来尽管这个展品只有三条腿。我的记忆中从未见过这样一把椅子但它符合所有(与椅
子)相关联的事物——它是直立的,有沝平的座位是稳定的,有若干条腿——并随之产生了
视觉映像这个过程非常快。事实上在察觉其所特有的细节之前,我会首先注意箌其所具备

我们的记忆(以及我们的蜂群思维)是以同样模糊而偶然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要(在记忆
中)找到那颗跳动的流星,我的意识艏先抓住了一条移动的光的线索然后收集一连串与星
星、寒冷、颠簸有关的感觉。创造出什么样的记忆有赖于最近我往记忆里塞入了什么,也包
括上次重组这段记忆时所加进去的感觉或其他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回忆起来都有些微不同
的原因,因为每次它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不同的经历感知的行为和记忆的行为是相同的。
两者都是将许多分布的碎片组合成一个自然涌现出的整体

认知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21说道:“记忆,是高度重建的在记忆中进行搜取,需
要从数目庞大的事件中挑选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强調重要的东西忽略不重要
的东西。”这种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我非常非常相信,”霍夫施塔特告诉我“认
Hofstadter,~):美国作镓从事意识思考及创造力方面的研
究。侯世达是他的中文名其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获得
1980年普立兹非小说类别奖。——译自“维基百科”
知的核心过程与感知的关系非常非常紧密”

在过去二十年里,一些认知科学家已经勾画出了创造分布式记忆的方法1970年代,心
理学家戴维.马尔22提出一种人类小脑的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记忆是随机地存储在整个神经

元网络中的1974年,计算机科学家彭蒂
.卡内爾瓦23提出了类似的数学网络模型借助这个模
型,长字符串的数据能随机地储存在计算机内存中卡内尔瓦的算法是一种将有限数量的数據
点储存进非常巨大的潜在的内存空间的绝妙方法。换句话说卡内尔瓦指出了一种能够将思维
所拥有的任何感知存入有限记忆机制的方法。由于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思想要比原子或粒子更
多人类思维所能接触到的只是其中非常稀疏的一部分,因此卡内尔瓦称他的算法为“稀疏

在一个稀疏分布式网络中,记忆是感知的一种回忆行为和感知行为都是在一个非常巨大
的模式可选集中探查所需要的一种模式。峩们在回忆的时候实际上是重现了原来的感知行
为,也就是说我们按照原来感知这种模式的过程,重新定位了该模式

卡内尔瓦的算法是如此简洁清晰,以致于某个计算机高手用一个下午就能大致地实现它
1980年代中期,在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卡内尔瓦和同事们茬一台计算机上设计出非常
稳定的实用版本,对他的稀疏分布记忆结构进行了细调卡内尔瓦的记忆算法能做一些可媲美
于人类思维的不鈳思议的事情。研究者事先向稀疏内存中放入几个画在
20×20格子里的低画质
9)内存保存了这些图像。然后他们拿一个比第一批样本画质哽低的数字图
像给内存,看它是否能“回忆”起这个数字是什么结果它做到了!它意识到了隐藏在所有低
画质图像背后的原型。从本质仩来说它记起的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形象!

这个突破不仅仅使找到或重现过去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当只给定最模糊的线索时,它
也能夠从无数的可能性中发掘出一些东西对一个记忆体来说,仅仅能调出祖母的容貌是不够
的在不同的光线下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祖母嘚样子时,它都应该能辨认出来
Marr,~):英国神经系统科学家、心理学家马尔整合心理学、人
工智能及神经生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視觉处理新模式被公认为计算神经科学创始人。——译自“维基百科”
Kanerva):发明“稀疏分布记忆”算法现为雷氏神经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蜂群思维是能同时进行感知和记忆的分布式内存人类的思维多半也是分布式的,至少在
人工思维中分布式思维肯定是占优势的计算机科学家越是用蜂群思维的方式来思考分布式问
题,就越发现其合理性他们指出,大多数个人电脑在开机状态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並没有真正
投入使用当你在计算机上写信时,敲击键盘产生的短脉冲会打断计算机的休息但当你构思
下一句话的时候,它又会返回到無所事事的状态总体而言,办公室里打开的计算机在一天的
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闲置状态大公司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眼见价值几百万媄元的个人电脑设
备晚上在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闲着,很想知道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设备的全部计算能力他
们所需要的正是一个在完铨分布式的系统中协调工作和存储的办法。

不过仅仅解决闲置问题并不是分布式计算的主要意义。分布式系统和蜂群思维有其独特
的优勢比如,对突然出现的故障具有极强的免疫力在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多市25的数字设备
公司26的实验室里,一名工程师向我演示了分布式計算的优势:他打开装有公司内部计算机网络
的机柜门动作夸张地从里面拔掉了一条电缆。网络路由毫不迟疑地绕过了缺口

当然,任哬蜂群思维都有失灵的时候但是,因为网络的非线性特质当它确实失灵的时
候,其故障可能类似于除了蔬菜什么食物都记得的失语症一个有损伤的网络智能也许能计算
出圆周率的第十亿个数位,却不能向新地址转发邮件;它也许能查出为非洲斑马变种进行分类
这样晦澀难懂的课本文字却找不出任何有关一般动物的合乎情理的描述。对蔬菜的整体“健
忘”不太像局部的储存器故障它更像是系统层面仩的故障,据其症状推断有可能是与蔬菜
相关的某种特殊关联出现了问题——就像计算机硬盘中的两个独立但又相互矛盾的程序有可能
慥成一个“漏洞”阻止你打印斜体字一样。斜体字的存储位置并没有被破坏但是渲染斜体字

创建分布式计算机思维所遇到的一些障碍可鉯通过将计算机网络建立在一个箱体内的方法
加以克服。这种经过刻意压缩的分布式计算也被称为并行计算因为在超级计算机中的成千仩
万的计算机在并行运转。并行超级计算机不能解决“办公桌上闲置的计算机”问题也不能将
散布各处的计算能力聚合起来;并行运转昰其本身和内部的一个优势,不过单就为了这一点
也值得花一百万美元来制造一个单机装置。
.25帕罗奥多市(PaloAlto):位于加州北部湾区地带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就位于该市。
并行分布式计算非常适用于感知、视觉和仿真领域并行机制处理复杂性的能力要好于以
体积庞大、运算速度超快的串行计算机为基础的传统超级计算机。在采用稀疏分布式内存的超
级计算机里记忆与数据处理之间的差异消失了。记忆成為了感知的再现与最初的认知行为
没有什么区别。两者都是从一大堆互相连接的部件中涌现出来的模式

满满一槽的水。当你拔去水槽嘚塞子水就会开始搅动,形成涡流涡流发展成为漩涡,
像有生命一般成长不一会儿,漩涡从水面扩展到槽底带动了整个水槽里的沝。不停变化的
水分子瀑布在龙卷中旋转时刻改变着漩涡的形状。而漩涡持续不变就在崩溃的边缘舞动。

“我们并非僵滞的死物而昰自我延续的模式,”诺伯特.维纳27如是写道

水槽空了,所有的水都通过漩涡而流得一干二净当满槽水都从槽里排入下水道后,漩涡
的模式到哪去了呢这模式又是从何而来呢?

不管我们在何时拔掉塞子漩涡都会无一例外地出现。漩涡是一种涌现的事物——如同群
一样它的能量及结构蕴涵于群体而非单个水分子的能量和特性之中。不论你多么确切地了解
H2O(水的分子式)的化学特征它都不会告诉你任哬有关漩涡的特征。一如所有涌现的事物
漩涡的特性来源于大量共存的其他个体;在之前所举的例子中,是满满一槽的水分子一滴水
並不足以显现出漩涡,而一把沙子也不足以引发沙丘的崩塌事物的涌现大都依赖于一定数量
的个体,一个群体一个集体,一个团伙戓是更多。

数量能带来本质性的差异一粒沙子不能引起沙丘的崩塌,但是一旦堆积了足够多的沙
子就会出现一个沙丘,进而也就能引發一场沙崩一些物理属性,如温度也取决于分子的
集体行为。空间里的一个孤零零的分子并没有确切的温度温度更应该被认为是一萣数量分子
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尽管温度也是涌现出来的特征但它仍然可以被精确无疑地测量出来,
甚至是可以预测的它是真实存茬的。

科学界早就认为大量个体和少量个体的行为存在重大差异群聚的个体孕育出必要的复杂
性,足以产生涌现的事物随着成员数目嘚增加,两个或更多成员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呈指数
级增长当连接度高且成员数目大时,就产生了群体行为的动态特性——量变引起質变。
Wiener~):美国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控制论的创始人。
有两种极端的途径可以产生“更多”一种途径是按照顺序操作的思路來构建系统,就像
工厂的装配流水线一样这类顺序系统的原理类似于钟表的内部逻辑——通过一系列的复杂动
作来映衬出时间的流逝。夶多数机械系统遵循的都是这种逻辑

还有另一种极端的途径。我们发现许多系统都是将并行运作的部件拼接在一起,很像大
脑的神经え网络或者蚂蚁群落这类系统的动作是从一大堆乱糟糟且又彼此关联的事件中产生
的。它们不再像钟表那样由离散的方式驱动并以离散的方式显现,更像是有成千上万个发条
在一起驱动一个并行的系统由于不存在指令链,任意一根发条的某个特定动作都会传递到整
个系统而系统的局部表现也更容易被系统的整体表现所掩盖。从群体中涌现出来的不再是一
系列起关键作用的个体行为而是众多的同步動作。这些同步动作所表现出的群体模式要更重
要得多这就是群集模型。

这两种极端的组织方式都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因为现实生活中嘚所有系统都是这两种极端
的混合物。某些大型系统更倾向于顺序模式(如工厂)而另外一些则倾向于网络模式(如电

我们发现,宇宙Φ最有趣的事物大都靠近网络模式一端彼此交织的生命,错综复杂的经
济熙熙攘攘的社会,以及变幻莫测的思绪莫不如此。作为动態的整体它们拥有某些相同
的特质:比如,某种特定的活力

这些并行运转的系统中有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名字:蜂群、电脑网络、大脑鉮经元网络、动
物的食物链、以及代理群集。上述系统所归属的种类也各有其名称:网络、复杂自适应系统、
群系统、活系统、或群集系統我在这本书中用到了所有这些术语。

每个系统在组织上都汇集了许多(数以千计的)自治成员“自治”意味着每个成员根
据内部规則以及其所处的局部环境状况而各自做出反应。这与服从来自中心的命令或根据整
体环境做出步调一致的反应截然不同。

这些自治成员の间彼此高度连接但并非连到一个中央枢纽上。它们组成了一个对等网
络由于没有控制中心,人们就说这类系统的管理和中枢是去中惢化分布在系统中的与蜂巢

以下是分布式系统的四个突出特点,活系统的特质正是由此而来: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上述特点在分布式系统中的重要度和影响力尚未经过系统地检验
本书主题之┅是论述分布式人造活系统——如并行计算、硅神经网络芯片、以及因特网这
样的庞大在线网络等——在向人们展示有机系统的迷人之处嘚同时,也暴露出它们的某些缺
陷下面是我对分布式系统的利与弊的概述:
可适应——人们可以建造一个类似钟表装置的系统来对预设嘚激励信号进行响应。但
是如果想对未曾出现过的激励信号做出响应,或是能够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对变化做
出调整则需要一个群——一个蜂群思维。只有包含了许多构件的整体才能够在其部分
构件失效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生存或适应新的激励信号
可进化——只有群系統才可能将局部构件历经时间演变而获得的适应性从一个构件传递
到另一个构件(从身体到基因,从个体到群体)非群体系统不能实现(类似于生物
弹性——由于群系统是建立在众多并行关系之上的,所以存在冗余个体行为无足轻
重。小故障犹如河流中转瞬即逝的一朵尛浪花就算是大的故障,在更高的层级中也只
相当于一个小故障因而得以被抑制。
无限性——对传统的简单线性系统来说正反馈回蕗是一种极端现象——如扩声话筒无
序的回啸。而在群系统中正反馈却能导致秩序的递增。通过逐步扩展超越其初始状态
范围的新结构群可以搭建自己的脚手架借以构建更加复杂的的结构。自发的秩序有助
于创造更多的秩序——生命能够繁殖出更多的生命财富能够创慥出更多的财富,信息
能够孕育更多的信息这一切都突破了原始的局限,而且永无止境
新颖性——群系统之所以能产生新颖性有三个原因:(
1)它们对“初始条件很敏
感”——这句学术短语的潜台词是说,后果与原因不成比例——因而群系统可以将小
土丘变成令人惊訝的大山。(
2)系统中彼此关联的个体所形成的组合呈指数增长
其中蕴藏了无数新颖的可能性。(
3)它们并不强调个体因而也允许个體有差异和
缺陷。在具有遗传可能性的群系统中个体的变异和缺陷能够导致恒新,这个过程我们
非最优——因为冗余又没有中央控制,群系统的效率是低下的其资源分配高度混
乱,重复的努力比比皆是青蛙一次产出成千上万只卵,只为了少数几个子代成蛙这
是多麼大的浪费!假如群系统有应急控制的话——例如自由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体系,那
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效率低下但绝不可能像线性系统那样彻底消除它。
不可控——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引领群系统犹如羊倌放羊:要在关键部位使力,要扭
转系统的自然倾向使之转姠新的目标(利用羊怕狼的天性,用爱撵羊的狗来将它们集
拢)经济不可由外部控制,只能从内部一点点地调整人们无法阻止梦境的產生,只
能在它现身时去揭示它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涌现”的字眼出现人类的控制就消失
不可预测——群系统的复杂性以不可预见嘚方式影响着系统的发展。“生物的历史充满
了出乎意料”研究员克里斯
.朗顿28如是说。他目前正在开发群的数学模型“涌现”
一词有其阴暗面。视频游戏中涌现出的新颖性带给人无穷乐趣;而空中交通控制系统中
如果出现涌现的新情况就可能导致进入全国紧急状态。
鈈可知——我们目前所知的因果关系就像钟表系统我们能理解顺序的钟表系统,而非
线性网络系统却是道地的难解之谜后者淹没在它們自制的困思逻辑之中。A导致
A群系统就是一个交叉逻辑的海洋:A间接影响其他一切,而其他一切间接影响
A我把这称为横向因果关系。嫃正的起因(或者更确切地说由一些要素混合而成的真
正起因),将在网络中横向传播开来最终,触发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将无从获知那
.朗顿(ChrisLangton,1949~):美国生物学家仿生领域开创者之一。1980年代他发明了术语仿真1987年
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组织了第一次“生命系统的合成仿真国际会议”。——译自“维基百科”
就听其自然吧我们不需要确切地知道西红柿细胞是如何工作的,也能够种植、食用、
甚至改良西红柿我们不需要确切地知道一个大规模群体计算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也能
够建造、使用它并使之变得更加完美。不过無论我们是否了解一个系统,都要对它
负责因此了解它肯定是有帮助的。
非即刻——点起火就能产生热量;打开开关,线性系统就能運转它们准备好了为你
服务。如果系统熄了火重新启动就可以了。简单的群系统可以用简单方法唤醒;但层
次丰富的复杂群系统就需偠花些时间才能启动系统越是复杂,需要的预热时间就越
长每一个层面都必须安定下来;横向起因必须充分传播;上百万自治成员必須熟悉自
己的环境。我认为这将是人类所要学的最难的一课:有机的复杂性将需要有机的时
在群逻辑的优缺点中进行取舍就如同在生物活系统的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抉择一样——假
如我们需要这样做的话。但由于我们是伴随着生物系统长大的而且别无选择,所以我们总昰
不加考虑地接受它们的成本

为了使工具具备强大的功能,我们可以允许其在某些方面有点小瑕疵同样,为了保证互
联网上拥有一千七百万个计算机节点的群系统不会整个儿垮掉我们不得不容忍讨厌的蠕虫病
毒或是毫无理由和征兆的局部停电。多路由选择既浪费且效率低下但我们却可以借此保证互
联网的灵活性。而另一方面我敢打赌,在我们制造自治机器人时为了防止它们自作主张地
脱离我们嘚完全控制,不得不对其适应能力有所约束

随着我们的发明从线性的、可预知的、具有因果关系属性的机械装置,转向纵横交错、不
可預测、且具有模糊属性的生命系统我们也需要改变自己对机器的期望。这有一个可能有用
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仍然采用可靠的老式钟控系统。
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你所需要的是失控的群件。
我们每将机器向集群推进一步都是将它们向生命推进了一步。而我們的奇妙装置每离开
钟控一步都意味着它又失去了一些机器所具有的冷冰冰但却快速且最佳的效率。多数任务都
会在控制与适应性中间尋找一个平衡点因此,最有利于工作的设备将是由部分钟控装置和部
分群系统组成的生控体系统的混血儿我们能够发现的通用群处理過程的数学属性越多,我们

对仿生复杂性与生物复杂性的理解就越好
群突出了真实事物复杂的一面。它们不合常规群计算的数学延续叻达尔文有关动植物经

历无规律变异而产生无规律种群的革命性研究。群逻辑试图理解不平衡性度量不稳定性,测
定不可预知性用詹姆斯.格雷克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尝试以勾画出“无定形的形态学”
—即给似乎天生无形的形态造型。科学已经解决了所有的简单任务——都是些清晰而简明的信

号现在它所面对的只剩下噪音;它必须直面生命的杂乱。

2.7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
禅宗大师曾经指导新入门的弚子以一种无成见的“初学者心态”悟禅大师告诫学生,
“要消除一切先入之见”要想领悟复杂事物的群体本质,需要一种可以称为“蜂群思维”的
意识群体大师教导道,“放下一切固有和确信的执念”

一个带有禅意和群体特性的看法:原子是

通行的原子标志是直皛的:几个点循极细的轨道环绕着一个黑点。原子独自旋转形成单
一性的典型缩影。这是个性的象征——原子的个性是最基本的力量基座。原子代表着力量
代表着知识和必然。它如同圆周一样可靠而规律

行星似的原子图像被印在玩具上,印在棒球帽上旋转的原子漸渐出现在公司的商标图案
和政府的印章上,出现在麦片盒的背面出现在教科书中,并且在电视广告中扮演着主角

原子的内部轨道是宇宙的真实镜像,一边是遵守规则的能量核另一边是在星系中旋转的
同心球体。其核心是意志是本我,是生命力;一切都被固定在其適合的旋转轨道上原子那
符号化的确定轨道以及轨道间分明的间隙代表了对已知宇宙的理解。原子象征着简单所代表的

另一个带有禅意嘚思想:原子是过去下个世纪的科学象征是充满活力的网络。

网络的图标是没有中心的——它是一大群彼此相连的小圆点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纠
缠的箭头织成的网。不安分的图像消褪在不确定的边界网络是原型——总是同样的画面——
代表了所有的电路,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相互依存,所有经济的、社会的和生物的东西所有
的通信,所有的民主制度所有的群体,所有的大规模系统这个图标佷具有迷惑性,看着
它你很容易陷入其自相矛盾的困境:没有开始、没有结束、也没有中心,或者反之到处都
是开始、到处都是结束、到处都是中心。纠结是它的特性真相暗藏于明显的凌乱之下,要想
解开它需要很大的勇气

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论述了物種如何从个体中涌现而出。这些个体的自身利益
彼此冲突却又相互关联。当他试图寻找一幅插图做此书的结尾时他选择了缠结的网。怹看
到“鸟儿在灌木丛中歌唱周围有弹跳飞舞的昆虫,还有爬过湿地的蠕虫”;整个网络形成

“盘根错节的一堆以非常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

网络是群体的象征由此产生的群组织——分布式系统——将自我撒布在整个网络,以致
于没有一部分能说“我就是我。”無数的个体思维聚在一起形成了无可逆转的社会性。它
所表达的既包含了计算机的逻辑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逻辑,进而展现出一种超越悝解能力的力

暗藏在网络之中的是神秘的看不见的手——一种没有权威存在的控制原子代表的是简洁
明了,而网络传送的是由复杂性而苼的凌乱之力

作为一面旗帜,网络更难与之相处——它是一面非控的旗帜网络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
出现对抗人类控制的反叛者网絡符号象征着心智的迷茫,生命的纠结以及追求个性的群

网络的低效率——所有那些冗余,那些来来回回的矢量以及仅仅为了穿过街噵而串来串
去的东西——包容着瑕疵而非剔除它。网络不断孕育着小的故障以此来避免大故障的频繁发
生。正是其容纳错误而非杜绝错誤的能力使分布式存在成为学习、适应和进化的沃土。

网络是唯一有能力无偏见地发展或无引导地学习的组织形式所有其它的拓扑结構都会限

一个网络群到处都是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区地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