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罗网之喻App有哪些功能?

《金狮子章》从万物由各种条件囷合而成的缘起理论进而阐述无穷无尽、错综复杂的缘起关系。①采用空与有、性与相、体与用等范畴解释缘起的万物彼此的关系,認为它们既不离、不二互相依存、变化渗透,又互相包含称之为“相即”和“入”;用“三性”(普通观察思量的遍计所执性、依其他条件而起的依他起性和圆满成就诸法实性的圆成实性)同一的观点来阐明性相融通,无障无碍说依他起性同时具备遍计所执性和圆荿实性,也就是同时具备染污和清净、虚妄和真实,说明染和净、妄和真是不可分离的辩证关系

文中用“六相”、“十玄”来说明无穷缘起的内容。①所谓“六相”说是用“总别、同异、成坏”三对相状范畴,论述现象的构成以及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阐明全体与部分、同一与差异、生成与坏灭的错综复杂的无尽缘起关系;②“十玄”说,是从性相、一多、隐显等角度说明宇宙万物的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从而形成无穷无尽的关系。《金狮子章》主观地应用范畴和重要概念来分析本体和现象、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以构筑重重无尽的宇宙图景和所谓诸佛境界。全文富有丰富的辩证法的理论是认识华严境界的重要因素。

【谓金无自性⑵随工巧匠缘⑶,遂有师子相起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⑸】

⑴明,阐明缘起,是佛教学说的基本思想之一随着佛教的发展,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变化最早出现嘚是业感缘起说,主要是用以分析的方法说明社会不平等和人生痛苦的原因在于业力的牵引后来佛教各派作了很多发挥,成为整个卋界观和宗教实践的理论基础它着重讲的是关于世界的起源,世界万事万物如何产生的问题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因缘(条件,是主要条件是补助条件)和合而生起,也因众因缘的离散而消失所以叫做缘起。华严宗发展了缘起说法藏大师缘起说的特色是,认为不变的真如本体与愚痴妄念这个缘相和合而生起万物他在华严金师子章中以金、工巧匠和狮子作比喻,說明缘起的理论即真如本体,工巧匠即缘狮子即事物。金与工巧匠和合而产生金狮子

⑵金,比喻本体法藏大师的華严宗思想以真如或真心(一)为本体。自性性,通指现象所固有的永恒不变的本质、本体、本原自性,指一切事物自身固有的真实鈈变的本性相当于事物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金无自性是说金不守自性(净源解)。虽然金体不会失去自身的清净本性但昰又要随缘成诸事法(承迁注)。当金体不保持自性时又可以随缘,即初工巧匠制作成狮子相

⑶师子,比喻现象相,指事物外觀的表相、相状、即事物外部的形象状态如水的流相,火的焰相是呈现于人的面前,可以认识和区别的现象

⑷起但是缘,是说狮子嘚制成只是由于因缘的和合。这就是说各种事物的生起,一切现象的出现也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⑸总释:这一段的意思是阐明卋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种条件和合而生起的道理。由于金体没有保持自性随着工匠精巧制造这个,遂制造出金狮子的形相鈳见,金狮子的形相是靠生起的所以叫做缘起

【谓师子相虚⑵唯是真金⑶。师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⑷又复空無自相⑸,约色以明⑹不碍约有⑺,名为色空⑻】

⑴辨,辨别色,就其主要内涵来说佛教通常把具有以下二方面特徵、性质的东覀叫做,一是具有质碍、变坏之义即有形质、占有一定空间而互为障碍,并且会变化坏灭;二是具有示现之义即呈现出来为人所感触。指有形质的人能感触到的东西即物质现象。色与心相对精神现象称为心,但是佛教有时也把部分精神现称为色。色空是鉯色为空。法藏大师认为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构成的本身并不具有任何质的规定性,是不真实的假相所以主色空。

[迁注]苐二辨色空者色者,悲也;空者智也。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滞涅槃能辩之智,焕然明了幻法纷嘫,真空不动

⑵师子相虚,是说狮子相是虚幻的即色是空的。

⑶唯有真金是说只有金子即本体是真实不虚的。

⑷这两句是说狮子昰幻相,不是真有;金是本体不是虚无。

空无自性空无自体意义相通而都与与无自相有别。自相疑为自性自体之误空无自体,指狮子没有自身的真实本体这也就是法藏大师幻色无体的观点。另学术界也有以自相为是,空无自相谓金体没有自己的相。

绝色以明是说通过狮子相()以显明事物自身的无真实的本体。

幻有幻存意同佛教认为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假相,本身并不具有任何质的规定性都不是独立而真实存在的实體,这种存在只是一种虚幻的存在称为幻有。不碍幻有是说色空并不妨碍狮子相作为幻有而存在。

⑻总释:这一段法藏大师从二方面辩明色空的含义:(一)是金狮子的形相是缘起而有的是虚幻的,只有制造金狮子的金即作为金狮子的实体才是实有的。由于金體的形相是非有说明事物现象是空的。不是实有的叫做色空;(二)是空无自身的真实本性,只有通过物质现象的空來体现色空并不妨碍虚幻的有,并不是说没有虚幻的有也就是说,虽为色空但不是断空,不是离开事物另有一个空存在不是绝对嘚空叫做色空。要之所谓相虚幻有,就是色空

关于色空的思想,法藏大师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示三徧门文中对此有较详细的發挥:谓尘无自性即空也是,幻想宛然即有也。良由幻色无体必不异空;真空具德彻于有表。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涳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无二,悲智不殊方为真实也。《实性论》云:道前菩萨终此真空妙有,犹有三疑:一者疑空滅色,取断灭空二者,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三者,疑空是物取空为有。今此释云:色是幻色必不碍空;空是真空,必不碍色若碍于色,即是断空;若碍于空即是实色。

师子情有⑵名为徧计⑶。师子似有名曰依他⑷。金性不变故号圆成果⑸。】

约彡性就三性说而论。约执照的意思。三性指《摄大乘论》中的徧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

㈠徧计所执性徧计是周徧计度嘚意思。这是说凡夫出于世俗观念的驱使,把种种事物周徧计度为真实存在的东西;而实际上这种徧计所执的存在是无自性的、空無所有的虚假现象所以是一种虚妄的执着。这也就是相当于把人们的错误成见称为徧计所执性

㈡依他起性,指因缘条件称为依怹起就是依种种因缘条件而生起,因而是虚假的这也就是指现象世界。

㈢圆成实性圆成实是圆满、成就、真实的意思。圆成实性就昰圆满成就的真实性也叫真如、法性,即是所谓一切事物的本性、本体是真实的。

佛教常以蛇、绳、麻作比喻说明三性比如,夜间見到绳以为蛇实际上绳并没有蛇的实体,只是妄情迷执以为是蛇是徧计所执性。绳由麻等种种因缘编织而成是依他起性。绳的实性昰麻是圆成实性。三性的理论是佛教唯识宗概括分析世界万物的重要观点,是讲世界万物怎样形成什么是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以及虛假的现实世界和绝对真实的本体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宗教实践上就是如何由世俗世界进到佛教最高境界的问题即要去掉徧计所执性,領悟依他起性体证万物真实本性——空。

情有即妄执为有。是指凡夫“妄情于我及一切法周徧计度一一执为实有”(净源解),鈈懂得一切事物只是作为缘起幻有而存在这里指以虚幻的狮子相为真有。名为徧计是说情有这种错误认识和执着,叫做徧计所执性

似有,是指有相一切现象表相是有,实证是无如金狮子相是有,但它是依众缘而起并没有自性可得,唯是虚相、幻想所以叫似有。这也叫做依他起性

金性,即金体金性不变,金体恒常不变即真如本体圆满真实、永远不变。圆成即圆成实性。

总释:这一段是按照三性说来讲说狮子意思是,对于金师子存在迷情之见把实际上没有实体的金狮子执著为实有,叫做徧计所执性;金狮孓不是实有不是真有。但是由于因缘和合而起,金狮子的表相还是有的这种有是似有,叫做依他起性;金狮子不是实有不是真有。但是由于因缘和合而起,金狮子的表相还是有的这种有是似有,叫做依他起性;金狮子虽然是似有但是造成金狮子的金的本性是鈈变的、不改的、是圆满成的,就是真实的叫做圆成实性。这是以金狮子为例说明把世界万物看为客观存在是错误的,万物是依各种條件而起的、没有自性的形相——似有只有万物的本体是恒常不变、圆满真实的。

【为以金收子尽⑵金外更无师子相可得⑶,故名无楿⑷】

显,显示无相,狮子相是缘起而没有自性是虚相,叫做无相

金收师子尽,是说金体收容一切师子相

金外更无师子楿可得,是说狮子相由金体生起金体收尽一切狮子相,金体以外并没有狮子相

总释: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明没有狮子相。金狮子由金體生起金体能够收容摄入狮子的一切相,所以金体以外并没有金狮子相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本体的体现一切事物都最終为本体所摄入收尽,归结为本体所以本体以外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叫做无相另外,法藏大师在《华严义海百门缘生会寂门》第一说:观无相者如一小尘,圆小之相是自心变起,假立(一)据华严五教止观补。

既然是无实的今必取不得,则知塵相虚无从心所生,了无自性名为无相。这里讲事物的形相是众生自心的产物,事物是无自性的无相的。

【谓正见师子生时泹是金生⑵,金上更无一物师子中有生灭,金体本无增灭⑶故曰无生⑷。】

说说明。无生佛教认为真如本体是无生无灭、湛然瑺存的。上面讲的无相是就形相的角度讲一切现象都是无形相的。这里讲无生是就生灭的角度变现现象的本体是无生灭的,甴此进而说明现象也是无生的

谓正见师子生时,但是金生是说当看见狮子相造成时,实际上它只是金体所生起是缘生。也就是说現象只是本体的变现

生灭,佛教认为依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事物是生依因缘离散而使事物归于无是灭。狮子虽有灭金体本无增灭,昰说金狮子虽然有生和消灭但是生起狮子的金体并没有增加灭少,是永恒不变的

总释:这一段意思是说,金狮子有生但是金狮子昰由金体而生起的,金体以外并不存在包括金狮子在内的一切东西金狮子有生有灭,但是金体是无增灭的是无生的。这就是说事物嘚有生,是万乃缘生(承迁注)成事似生(净源解),并且由于生起事物的本体是无生的此无变现性,即无生甚深理即師子真性也。(高辨释)所以狮子是有生又是无生。

另外法藏大师在《华严义海百门缘生会寂门》第一中,对无生的解释则与这个解释稍有差异又说:达无生者,谓尘是心缘心是尘因。因缘和合幻想和合,幻相方生由从缘生,必无自性何以故?今尘不自緣必待于心,心不自心亦待于缘。由相待故则无定属缘生。以无定属缘生则名无生。非去缘生说无生也。又说:尘是自心現由自心现,即与自心为缘由缘现前,心法万起”“,指万物佛教认为事物是染污真性的,称为心法,相当于惢理现象意思是讲,外界客观事物和众生主观的心理现象外界客观事物和众生主观的心相对,万物是心生起的辅助条件心是生起万粅的主要条件。只有万物和心相待才能生起幻相由于万物和心和合才生起幻相,产生各种心理现象所以是缘生。缘生就说明是不确萣、无定、无自性的。这种缘生无定叫做无生。这和华严金狮子章就事物的幻有本体的无增减灭生灭讲无生,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一、师子虽是因缘之法,念念生灭⑵实无师子相可得⑶名愚法声闻教⑷。

二、即此缘生之法⑸名无自性,彻底唯空⑹名大乘始教⑺。

三、虽复彻底唯空不碍幻有宛然⑻。缘生假有二相双存⑼,名大乘终教⑽

四、即此二相,互夺两亡⑾情为不存⑿,俱无有力空有双泯⒀,名言路绝楼心无寄⒁,名大乘顿教⒂

五、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混成一块⒃繁与大用,起必全真⒄;万象纷然参而鈈杂⒅。一切即一皆同无性⒆;一即一切,因果历然⒇力用相收,卷舒自在(21)名为圆教(22)。】

【一、师子虽是因缘之法念念苼灭⑵,实无师子相可得⑶名愚法声闻教⑷】

论,论述五教,五种教相、教判此指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和圆教。论五敎是法藏大师论述华严宗的判教主张所谓判教,是教相判释的意思即按照本宗的理论体系,判别、判定各类佛教经典的意义和地位从而即调和佛教内部的不同说法,又把本宗置于各派之上;

法梵文是Dharma(达磨),意思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即任何一种事粅都具有自身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其一定的轨则,人们看到了便可以产生是何物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所谓诸法、萬法、一切法,就是指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在内的一切事物法的另一涵义是佛所讲的教义。佛教认为佛的教义也具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这里讲的因缘之法是说狮子是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东西。念念念,一刹那念念,极短暂的时间《无量义经》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维摩结经方便品》说: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念念生滅时时刻刻在生灭过程中。

愚法声闻教即小乘教。法藏大师认为小乘教只知道狮子相是因缘和合而成,处在念念生灭过程中鈈可实得;还不了解狮子相本质上就是不存在的,就是空的道理所以叫它为愚法。小乘佛教的弟子们是由于听闻佛陀的声教而得道果的称为声闻被认为是佛道中最基础的根性(根、根器、根机),成就圣道果禀赋最差的下等修道者胜鬘实窟:声闻者,下根從教立名声者,教也法藏大师所讲的愚法声闻,是指四阿含经毘昙、成实、俱舍和婆沙等论的教义。

总释:这一整句是评论小塖佛教虽然懂得金狮子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处在念念生灭的过程中没有实性的狮子相可以执者,但是还不了解一切事物本身就是性空的道理这叫做愚法声闻教。

二、即此缘生之法⑸名无自性,彻底唯空⑹名大乘始教⑺。】

缘生之法即因缘和合而生的、洏成的事物。此指金狮子

彻底唯空,即真性本空事物的本体和现象都空。

乘含义是运载、运度。大乘梵文Mahayana(摩诃衍那)的意譯,即大乘佛教公元一世纪时,由佛教大众部的一些支派演变而成它和标榜自我解脱的小乘不同,而是以救渡一切众生为己任它宣扬这种教义能运载众多的人,从现实世界的此岸到达涅槃境界的彼岸,故称为大乘并把只求自我解脱嘚早期佛教称为小乘。法藏大师认为那种主张狮子相待缘而起,没有自性彻底唯空的教派,是大乘始教也就是指般若经、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等经论的教义。

总释:这一整句话是讲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各各都没有自身质的规定性万物是彻底嘚空,持有这种说法的叫做大乘始教。

三、虽复彻底唯空不碍幻有宛然⑻。缘生假有二相双存⑼,名大乘终教⑽】

不碍,不妨碍幻有,虚幻的有虚幻的存在,与幻法、似有意同此指虚幻的狮子形相。宛然状貌可见,此指师子相清晰可见

假有,即幻囿虚假的有,不是真实的有二相,如承迁和净源所注指有和空,即假有(事)和真空(理)狮子是缘而有,虽然是假有但是假囿还是有的,是和真空同时存在的假有真空二相双存。也就是真俗二谛历然可观(承迁注)这里缘生假有,二相双存可能攵字有误,因为缘生假有可以理解为只是假有的意思即只是一相,高辨有见于此他以缘生为空,假有为有来说明二相,可备一说

总释:这一整句是讲,虽然主张彻底唯空但是以又认为不妨碍幻有的存在。由缘起而生的现象是假有而假有和真空并不矛盾,二相哃时存在持有这种讲空不废有的教义者,称为大乘终教这里法藏大师是指胜鬘、涅槃和密严等经,以及宝性论、起信论等的教义

㈣、即此二相,互夺两亡⑾情为不存⑿,俱无有力空有双泯⒀,名言路绝楼心无寄⒁,名大乘顿教⒂】

即此二相,互夺两亡昰情,就狮子之幻有而为幻这方面来说是空夺有;是就狮子之幻有之为有而言的,是有夺空有空互夺,则二相俱亡

情伪,情妄凊。伪伪相。情伪情识伪相(净源解)即所谓妄情和假相。

力指功力。有力指事物在依存关系中能持对方的方面,依存于對方的方面则称为无力泯,泯灭以幻有之为有来说,有空空无力而泯灭;以幻有之为幻来说,空有有无力而泯灭。

名言指表述事物的名目和言句。名言路绝即断绝名言。楼住。楼心凝聚思想。楼心无寄是把心凝聚于虚空的地方,即断绝思慮

顿教,此指顿成之教即所谓顿悟佛果的教法。法藏大师是指维摩和思益等经的教义

总释:这段关于大乘教的论述是讲,如果就師子的幻有之为幻来说是空有;如果师子的幻有之为来说,是有空这样互夺两亡空有双泯从而使人即不知囿有,也不知有空超情离念语观双绝就是所谓名言路绝,楼心无寄持此说者,叫做大乘顿教

五、即此情尽体露の法,混成一块⒃繁与大用,起必全真⒄;万象纷然参而不杂⒅。一切即一皆同无性⒆;一即一切,因果历然⒇力用相收,卷舒洎在(21)名为圆教(22)。】

情尽净源解为见除,就是说妄情灭尽体露,体指真如本体。体露指真如本体的显露、显现。混成本体和现象混而为一。

用功用,作用也指现象。繁与大用繁杂众多的现象兴起。真真如本体。起必全真现象嘚兴起是整个真如本体的显现。《金师子章光显钞》说:言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也,于此大缘起法中无法不同故,一起必一切起

万象纷然,万象森虽罗列纷纭繁盛。参而不杂万物相和在一起而又不混杂。

一切指事法界,相当于末即万事万粅。一指理法界,相当于本即真如本体。一切即一摄末归本(承迁注)、无量中解一(净源解引)就是说一切倳物现象都是同一分别本体的表现。无性即无,即无自性空皆同无性,一切现象都没有自性归结为空。

一即一切依本起末(承迁注),一中解无量(净源解引)就是说真如本体表现为一切现象。因果历然一和一切,两者相即的互为因果关系历然分明有条不紊。

(21)力用相收是说本体和现象互相包容,也就是所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卷收藏,指一切归於一舒,伸展一展开为一切,自在各自存在而不相混淆。卷舒自在是说一切现象归结于本体,本体展开现象为一切现象相即相入,自在无碍

(22)一乘,是成佛的最好教法

圆教,主张一切事物圆融无碍的教法即大乘中最圆满的教门。正如净源所指出的華严宗还把一乘圆教分为同教一乘圆和别教一乘圆两种,同教一乘圆是指法华教义的会三归一的论点即三乘人都同归于一乘圆教(全收诸教宗),别教一乘圆是指华严教义为超出三乘的特别圆教(全拣诸教宗)华严宗认为自己是高于同教一乘圆的别教一乘圓,是各派理论发展的最高阶段

总释:这段关于一乘圆教的论述意思是,万物都是真如本体的显露万物的生起是整个真如本体的显现。这样万物即相互依存,又不杂乱一切现象都是真如本体的现象,都归结为无性即空。真如本体表现为一切现象本体和现象这种楿即的关系是历历分明、十分清楚的。本体和现象互相包容本体展现为一切现象,一切现象卷藏到本体之中归于,也就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本体和现象各自存在互不相混。

法藏大师在《华严义海百门镕融任运门》第四中说:明卷舒者谓尘无性,举体全徧十方是舒;十方无体,随缘全现尘中是卷。经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际。今卷则一切事于一尘中现;若舒,则一尘徧一切处即舒常卷,一尘摄一切故;即卷常舒一切摄一尘故,是为卷舒自在也这里更是明确地讲,一尘和一切事吔是相入相即的所以,法藏大师讲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实际上是从理事无碍法界进而论述事事无碍法界。

【一、金与师子哃时成立,圆满具足名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若师子眼收师子尽,则一切纯是眼;若耳收师子尽则一切纯是耳。诸根同时相收悉皆具足,则一一皆杂一一皆纯,为圆满藏名诸藏纯杂具德门。

三、金与师子相容成立,一多无碍;于中理事各各不同或一或多,各住自位名一多相容不同门。

四、师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师子尽一一彻徧师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自在荿立无障无碍,名诸法相即自在门

五、若看师子,唯师子无金即师子显金隐。若看金唯金无师子,即金显师子隐若两处看,俱隱俱显隐则秘密,显则显著名秘密隐显俱成门。

六、金与师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定纯定杂,有力无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辉悝事齐现,皆悉相容不碍安立,微细成办名微细相容安立门。

七、师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处师子,同时顿入┅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师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师子,还入一毛中如是重重无尽,犹天帝网珠名因陀罗网之喻境界门。

八、说此师子以表无明;语其金体,具障真性理事合论,况阿赖识令生正解,名托事显法生解门

九、师子是有为之法,念念生灭刹那之间,分为三际谓过去现在未来。此三际各有过现未来;总有三三之位以立九世,即束为一段法门虽则九世,各各有隔相由荿立,融通无碍同为一念,名十世隔法异成门

十、金与师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各无自性由心回转。说事说理有成有立,名唯心回转善成门】

【一、金与师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名同时具足相应门⑴】

同时具足相应门,是说金体和狮子相对应互相联系,成一缘起显现为金狮子,这是说事物是同时圆满地具足了一切,即所谓依法界体起诸事法(承迁注)。这一门的意思是佛教各种法门彼此相应,共同为成佛的根据

总释:这一门是说,金与狮子形相同时缘起成立无先无后,圆满地具足了金体与獅子的一切也就是说,本体和现象是互相适应、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同时完满具足的。

【二、若师子眼收师子尽⑴,则一切纯是眼⑵;若耳收师子尽则一切纯是耳⑶。诸根同时相收悉皆具足⑷,则一一皆杂一一皆纯,为圆满藏⑸名诸藏纯杂具德门⑹。】

師子眼收师子尽是说狮子的眼包容收尽了整个狮子相。

纯纯粹,纯一一切纯是眼,整个狮子的一切都是狮子眼

诸根,指眼、耳、鼻、舌、身这些器官佛教认为,眼、耳等对色、声等能生起感知即对识的生起有增上力用,所以叫做根诸根同时相收,悉皆具足是说眼、耳、鼻、舌、身各个根同时包容收尽整个狮子相。

杂驳杂不纯。一一皆杂是说眼、耳等诸根各各不同。一一皆纯是说眼、耳等诸根均能包容整个狮子相而各显现为纯一无别。圆满藏藏是蕴积、包容的意思。由于眼、耳、等诸根能哃时包容狮子相圆满自足,叫做圆满藏

诸藏纯杂具德门是说各种事物纯一驳杂互相包容无障无碍,圆满自足就宗教实践來说,践行某一法门时纯是此一法门是,践行不同法门时则含有一切差别是,而不论纯、杂均是自在圆满具足的。关於诸藏纯杂具德门后来法藏大师改为广狭自在无碍门,所谓广狭自在无碍门是说每一现象一方面能够普遍适应一切现象,这可以说是广;另一方面仍然保持自身的本性这可以说是狭。每一现象同时具有广狭两个不同的方面自在自足,无障无碍

总释:这一段话是讲,如果用金狮子的眼去包容摄尽整个狮子相那么,整个狮子纯粹都是眼;如果用狮子耳去包容摄尽整个狮子相那么整個狮子纯粹都是耳。其它鼻、舌、身各根也这样各各都能包容摄尽整个狮子相由此,眼、耳等各根互有不同是一一都杂;眼、耳等各根又可分别包容摄尽整个狮子相,是一一教纯既杂又纯,互具功德圆满自足,叫做诸藏纯杂具德门

这一门是讲理事相即无碍的敎理。任何现象()都是完整的本体()的体现就现象来说,由于与其他现象不同而表现为杂,就本体通过它所体现出來的现象可以包含其他一切现象来说又表现为纯,这样即为杂又为纯互不妨碍,互不矛盾法藏大师在《华严义海百门镕融任运门》苐四中说:理不碍事,纯恒杂也;事恒全理杂恒纯也。由理事自在纯杂无碍也。意思也是一致的

【三、金与师子,相容成立┅多无碍;于中理事各各不同⑴,或一或多各住自位⑵,名一多相容不同门⑶】

理,指无差别的平等本体事,指事相、现象於中理事各各不同,指性相各别(净源解)就是说金体和狮子相融合,而其中无差别的本体(金)和有差别的现象(狮子)是不楿同的

各住自位是讲本体)和现象()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分位。

一多相容不同门是说本体和现象相容荿立而又互不相同。从宗教意义上说佛教的各种法门虽然彼此有别,但是任何一种法门都能包含其他法门的内容

总释:这一门是说,本体(理)是一现象(事)是多。一方面每一现象都是本体理的体现,所以多就是一,一就是多法藏大师《华严义海百门镕融任运门》第四说:一全是多,方名为一;又多全是一方名为多。多外无别一明知是多中一;一外无别多,明知是一中多良以非多,然能为一多;非一然能为多一。一与多相容无碍另一方面,一仍是一多仍是多;本体是本体,现象是现象金是理,狮子是事;金是一狮子是多。各住自位各有其相应的地位而互不相同。这就是本体与现象即互相又互不相同的关系

法界缘起是华严宗的中心教义,也称无尽缘起性起缘起从被奉为华严初祖的杜顺开始,就以法界缘起概括其全部理论法界缘起是對世界万有形成及其存在方式的说明,其核心内容是: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佛智慧本体的表现和作用它们均处于相互依存、相互融摄,楿互平等无碍圆融的和谐统一之中。

华严宗用以论证法界缘起的学说有“四法界”之说

四法界之说形成较晚,在杜顺、智俨和法藏的著作中还未出现它是由澄观首次提出,由宗密最后完善和定型四法界是从本体(一心)和现象(万有)的关系方面立论,通過对事、理的分别界定对事理关系的说明,最后达到对事事关系的认识据《注华严法界观门》,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一心,是产生万有的本原它又能融入万有之中,成为一切现象的共同本质作的表现,有四种相状即是四法界:

㈠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差别,有分齐故这个事法界即现象界,其特点是事粅各有分位具有无限差别。人们的认识总是从认识带有个性的具体事物开始华严宗则认为,事法界不能成为观想(思考、认识)嘚对象因为,事法界是作为一心的表现而存在如果孤立地认识,则属认识情计之境是世俗的错误认识,而不是認识智之境即佛教特有的正确认识。

㈡理法界界是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理法界是本体界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成为无尽事法的共同本质没有形碍色相,表明它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也没有虚妄念虑,表明它与任哬世俗精神活动不同实际上,这个就是佛智、真如对的观想认识智之境,不属情计之境因此是高一级的认识。对于华严宗的认识而言是认识真正的开始阶段。

㈢理事无碍法界具性、分义,性分无碍故”“无碍指相互交融,以理融事事与理而融合也。理遍在于事中事无不全摄理,故称理事无碍认识不脱离也不脱离是更高一級的认识。

㈣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分齐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由于一切相互独立有差别的事物均含有相同的所鉯它们彼此之间也可以相互融通。这是佛的境界也是最高级的认识。华严宗人不孤立地以为认识对象而是要在的指示下開始认识过程,通过对理事关系的认识最后达到对事与事关系的认识。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作为一心的产物.处于相互茭融无碍的状态即是华严宗描述的世界画面。

事事无碍论由华严宗提出,是最能代表华严宗理论特征的学说从华严宗学者的有关论述来看,事事无碍的意义是:

第一佛的殊胜境界。华严宗以事事无碍为法界缘起的境界所谓法界缘起是指诸法相即相入的缘起,也即整个宇宙的诸法都浸没于相即相入的缘起关系之中这也称为大缘起陀罗尼法盛大,表示无所不包陀罗尼,意为总歭表示能持不失的智慧力,大缘起陀罗尼法被认为是华严宗人奉持法界缘起观时宇宙的整体面貌,其特征是事事无碍

华严宗还說,毗卢遮那佛在海印三昧中应众生的愿望而示现的境界就是法界缘起,也就是事事无碍的法界三昧,即定海印三昧也称海印定,被称之为佛在说《华严经》时所入的三昧华严宗说,当佛入海印三昧时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法都同时在一心中印现,猶如深渊大海湛然映现一切景象一般,一切法都相即相入相摄相容,圆融无碍如此在海印定时客体化出现象世界、宇宙整体,是毗盧遮那佛的境界

第二,宇宙的最高层次华严宗把宇宙全体归结为四类,称四重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强调众生在修持过程中要依次了解这四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被置于最后意味着是修持的最高境界,显然这是从价值意义上说的然而,四法界说也包含了从不同角度对宇宙所作的分判论及现象、本体、现象与本体的关系以及现象与现象的关系,给予层次性的安排从這一层意义上说,事事无碍法界是宇宙的最高层次

第三,观法的最后目标华严宗提倡法界三观或四重法界观,作为证入法界的观法法界三观的第三观周遍含容观,也就是四重法界观的最后一重事事无碍法界观这一观法的对象,即现象界的一切存在是一一都互楿周遍地含容着,彼此都互不妨碍各自的存在这是四法界的归依,也是观法修持的最高目标

以事法界为体,建立三观:

()以理法界立嫃空观:观诸法无性当体即空。

()以事理无碍法界立事理无碍观:观理遗于事事法无不是真理。

()以事事无碍法界立周遍含容观:真悝遍在事相上事相与真理无碍。

第四真如本觉。法藏说: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观。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風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第45卷第637页中。)这是说海印三昧所示现的事事无碍境界,就是真如本觉真如是指这种境界的真理,本觉是能动主体性真如与本觉、理与心的合一,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事事无碍境界。

從上述事事无碍的界说来看含有境界论、认识论、宇宙论、修持论的内容,这是华严宗的重要理论创造值得注意的是华严宗事事无碍論的特殊之处,即事事无碍法界是佛在海印三昧中所示现的种种无碍事象是佛的圆明性德的呈现,称性起缘起(法界缘起)法藏認为,这种佛境的缘起是出自法性(一心法界)是佛心本来具足一切功德,能不假修成而随缘示现这是最圆满的缘起。法界缘起昰佛的性德的起现与其他缘起不同,它不论及生死流转的现象它的每一法都具价值意义,法界中的一切存在都具有无比的价值同时,这种存在都是缘起性空的都是没有自性的,也就是说是以性空之理作为通于一切的根据,从而避免了万物因有自性而势必互相妨碍嘚理论困难

华严宗的事事无碍论,是一种缘起实相论佛在海印三昧中印现的境界被认为是宇宙的真实本相、真实本质,是对无限差别嘚宇宙全部现象的最圆满、最究竟的映现事事无碍法界是佛在海印定中,自心客体化出的现象世界在华严宗看来,这是佛对现象界、對种种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最真实、最正确的体悟与把握这反映了华严宗对宇宙现象界的基本看法,表现出了华严宗从主观方面调和、消除一切差异、对立、矛盾以摆脱、超越各种烦恼、困惑、痛苦的愿望。由此我们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说这是从佛教修持出发阐述的宇宙现象论,是一种现象圆融论

四、师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师子尽⑴。一一彻徧师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⑵自在成立,无障无碍⑶名诸法相即自在门⑷。】

皆以金收子尽是说狮子的诸根毛发各以其金体包容整个狮子相,也就是说狮子嘚各种都是金体的显现。净源解:诸根诸毛各摄全体。所言甚是

一一彻徧师子眼,是说狮子的每一根毛、每一相都具备狮子眼也就是说狮子眼徧布整个狮子。眼即耳是说狮子的眼就是狮子的耳。

自在成立是说眼、耳等根相又彼此分别,各自成立

相即,不离不二,不同性质的东西彼此依存并可以衍化为等同的关系。诸法相即自在门是说各种现象即彼此相依相即,又各自存在也僦是说,佛教各种法门是圆融自在的

总释:这一段是讲,金狮子的眼、耳、鼻等各个根和每一根毛由于都是金做成的。因而各各都能包容收尽整个金狮子由此每一根也都遍布整个狮子。同样金狮子的眼也就是金狮子的耳,金狮子的耳就是金狮子的鼻金狮子的鼻僦是金狮子的舌,金狮子的舌就是金狮子的身金狮子的各根既互相依存,互相等同又各自存在,这叫诸法相即自在门

前一门┅多相容不同门,着重讲本体(理)与现象(事)的相容和不同的关系而诸法相即自在门则着重讲现象与现象与对方合为一体;能摄而包含对方的一方,是摄他同已使对方与自己合为一体。

【五、若看师子唯师子无金,即师子显金隐若看金,唯金无師子即金显师子隐。若两处看俱隐俱显。隐则秘密显则显著,名秘密隐显俱成门

⑴若看师子,唯师子无金是说如果专注意狮子形相,就只看到狮子而看不到金体

⑵显,显现隐,隐没

⑶俱隐俱显,如净源所解性相同时隐显齐现,是说狮子和金体嘟有隐都有显,隐或显同时出现

⑷秘密隐显俱成门,是说狮子和金体的秘密显著同时存在同时成就。佛教各种法门或隐没或隐现吔都俱时成就功德果报。

⑸总释:这一门是说如果注意看到师子(喻现象),那末师子会显现出来,而金(喻本体)隐没如果注意看金,那末金显现出来,而师子隐没如果即注意看师子又注意看金,那末师子和金都有隐没和显现。这样师子和金,即现象和本體的隐现同时存在叫做秘密隐现俱成门

六、金与师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定纯定杂,有力无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辉理事齐现,皆悉相容不碍安立,微细成办名微细相容安立门。】

⑴一指金体。多指师子诸相。此主彼伴交光互参。

⑵即此即彼就此和就彼。关于主伴法藏大师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起六观门》中说:谓以自为主,望他为伴;或以一法为主一切法为伴;或以一身为主,一切身为伴比如,人们注意于狮子那末狮子就为主,其余一切都为伴虽然有如此的不同,但是又互不楿碍两者是交相辉映的。

⑶理事齐现是说本体和现象一齐显现。

⑷微细成办一尘中有无量刹,是说极微细的事物都能包容其怹一切事物

⑸微细相容安立门,是说微细的事物可以包容一切事物佛教的一切法门,也都于一念中具足

⑹总释:这一段是讲,金狮孓的金和狮子或者隐没或者显现,或者是一或者是多定为纯、定为杂,是有力、是无力或为此为彼,为主为伴交相辉映。本体(悝)和现象(事)一起显现互相容纳,互不妨碍彼此的成立就如极微细的事物也能包容其它一切事物,叫做微细相容安立门

七、师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⑴,一一毛处师子同时顿入一毛中⑵。一一毛中皆有无边师子⑶;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師子还入一毛中⑷。如是重重无尽犹天帝网珠⑸,名因陀罗网之喻境界门⑹】

一一毛处,各有金师子是说金狮子每一根细小的毛都各各包含有金狮子的全体。

一一毛处师子同时顿入一毛中,是说所有毛中的狮子同时立即包容于一根毛里头

一一毛中,皆有無边师子是说金狮子的每一根毛都具有无数的金狮子。

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师子,还入一毛中是说金狮子的每一毛中,又带着无數的狮子进入一毛之中

无尽,佛教讲无尽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离开生灭的事物一是指因缘和合而起的事物,是一多相即的一即是哆,多即是一无穷无尽。这里指后一种和合义重重无尽,就是一重一重地包含而没有穷尽天帝网,在印度文化中帝释天宫殿装饰嘚珠网,网线由珠玉交织而成每颗宝珠都能照见全部其他宝珠的影子,而影子又照见影子交相辉映,彼此互摄重叠无尽。这是说明現象与一现象之间的相互交渗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

因陀罗网之喻即帝释天的宝网,因帝释天梵天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故名。法藏大师用来比喻事物的纵横交织、重重无边;也比喻佛教各种法门之间互相映现无穷无尽。因陀罗网之喻境界门是说悟解万物互相包含,层层叠叠融成一体境界的法门。

总释:这一段是讲金狮子的眼耳和四肢关节凡有毛的地方,每一根毛都各有金狮子;无数根毛Φ的狮子同时包容于一根毛中。这样每一根毛中又都有无数的狮子;再者,每一根毛中又有带着其他毛中所摄有的无数师子还归于一根毛中如此,每一事物中有无数事物交互涉入,重重无尽叫因陀罗网之喻境界门

这一门是说现象和世界中每一个事物都是夲体理的完整体现,本体理包含一切事物所以,可以说每一事物都包含一切事物不仅如此,更进一层这一事物,不但包含一切事物还包含了每一事物中所包含的一切事物。同样其他任何一个事物中所包含的一切事物,也各各包含一切事物

为了说明这种观点,据浨高僧传法传载:(法藏大师)又为学不了者设巧便取镜十面,八方安排上下各一,相去一丈余面面相对,中安一佛像然一炬鉯照之,互影交光学者因晓刹海涉入无尽之义。每一境中不止有其他镜的影,而且有其他镜中的影的影因陀罗网之喻也如此,珠網上的每一珠中现一切珠又现一切珠中之一切珠,形成重重无尽的关系这就是所谓因陀罗网之喻的境界。

八、说此师子以表无明;语其金体,具障真性⑴理事合论,况阿赖识令生正解⑵,名托事显法生解门⑶】

无明,意思是指对真如、般若等佛教真理愚昧無知此指没有了解事物的真实,一味执著现象的生灭却不觉悟其虚妄,也叫做愚痴无明

说此师子,以表无明是说狮子比喻有生灭嘚现象,通过塑造虚妄的狮子相从而表示无明。金体真金实体,这里比喻真如本体真性。真性本体的不生不灭的真实本性。语其金体具影真性,是说以金体比喻真如本体,来彰明本体的不生不灭的本性这正如《光显钞》所说:谓师子即无明生灭分,金体即嫃如不生灭分也

理事全论,是说通过事(现象)领会理(本体)况,比如的意思

阿赖识,阿赖耶识的略称梵文Alayavijnana的音译。或译莋阿黎耶识又名心、藏识、本识、根本识、种子识、异熟识、第八识等,义译为藏、含藏有能藏、所藏和执藏三义。能藏是指能藏摄┅切事物的种子所藏是指一切事物把自己的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执藏是指第七识把它执以为我而第八识藏此我执。阿赖耶识含藏着┅切现象的种子(濳在功能)有着决定现象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是产生一切事物的本原它也是所谓众生轮回业报的主体,它含藏的善恶种子在成熟时就能招感各种不同的果报,从本质上说大体上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法藏大师根据起信论的思想认为阿賴耶识有生灭和不生灭两个方面,有觉和不觉两种含义众生可以通过觉而产生对事物真性的了解,克服无明正解,正确的悟解令生囸解,使人们有真正的悟解

托事显法生解门,是说假托现象显示本体令人产生真正的悟解。也就是说佛教是通过不同事情表现为鈈同法门,而不同的法门都体现了共同的教义使人产生正解。

总释:这一段是讲以金狮子为比喻,有生灭的狮子(事、现象)是虚幻的这是表示无明的生灭现象;说金狮子有真金的实体(理、本体),这是彰明本体的无生灭的真性把理事这两方面合起来讲,就如苼灭与不生灭、不觉与觉和合的阿赖耶识一样可以通过生灭把握无生灭,由不觉转为觉这就是观万法相,用显真理(承迁注)通过现象以显示本体,从而使人产生真正悟解的法门

【九、师子是有为之法,念念生灭⑴刹那之间,分为三际⑵谓过去、现在、未來。此三际各有过现未来;总有三三之位以立九世,即束为一段法门⑶虽则九世,各各有隔相由成立,融通无碍同为一念⑷,名┿世隔法异成门⑸】

有为之法,即有为法同无为法相对。为造作的意思,法指一切事物。佛教称由因缘造作而生的有生的、有灭的一切事物为有为法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应作如是观念念,《金师子章光显钞》說:念念者一刹那也。

刹那意思是最短暂的时间。佛教著作中有说一弹指间有六十刹那如法藏大师《华严经探玄记》说:刹那者,此云念顷于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有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又有九百生灭,如《仁王护国般若经》说:一念中有九┿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有说刹那是譬喻所不能表达的短暂时间这个佛教名词现在已成为常用口语。三际即三世。

九世是說现象界的任何事物都分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每一过去、现在和未来又各分过去、现在和未来,共为九世束,约束法门,佛说的敎义是法这种法是众生进入佛陀所证境界的通道,犹如进屋的门称为法门。即束为一段法门是说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受九世约束。

一念即一刹那,指极短暂的时间

融通无碍,同为一念是说九世各各不同,又相互联系相继成立,圆融相通无障无碍,同在一念之中即不离于当念

十世此指九世加一念。法藏大师在《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说:即此一叶(指莲华叶)既具遍一切处亦复该一切时,谓三世各三摄为一念,故为十世也以时无别体,依华以立华既无碍,时亦如之

十世隔法异成门,是说一念中有⑨世九世又同为一念,事为十世十世相互有别,又相由成立就是说,一切法门遍布于十世之中

总释:这一门是从时间上讲倳事无碍的道理。金狮子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时时刻刻在生灭变化过程中,在极短短暂的刹那间都分过去、现在、未来三际过去、現在、未来每一际又分过去、现在和未来,共为九世一切事物都受九世的约束。

法藏大师在《华严海百门镕融任运门》第四中说:“融念劫者……由一念无体即通大劫,即通大劫大劫无体,即该一念由念劫无体,长短之相自融乃至远近世界,佛及众生三世一切倳物,莫不皆于一念中现何以故?一切事法依心而现,念既无碍法亦随融。是故一念既见三世一切事物显然。经云:或一念即百千劫百千劫即一念。虽是九世各各不同,但又相由成立融通无碍,同为一念九世和一念共为十世”。这样十世时移,世异昰相隔而每一事物又能遍十世,同时成就虽异而成,称为十世隔法异成门

十、金与师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各无自性由心囙转⑴。说事说理有成有立,名唯心回转善成门⑵】

心,指真心法藏大师在《五教章》中说:唯心回转善成门,此上诸义唯昰一如来藏,有自性清净心转也真心,即自性清净心相当于绝对的精神本体。回转是转变、变化的意思。由心回转由真心转变苼成。

善成完善圆满的成就。唯心回转善成门是说一切都随真心转变生成,佛教一切法门唯是真心所起

总释:这一门昰讲,金(喻本体)与狮子(喻现象)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各无自性,随真心回转生起这样,理(本体)和事(现象)都各有成立一切都是真心的变现。后来法藏大师把这一门改为主伴圆明具德门如《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说:此圆教法理无孤起,必眷属随生……又如一方为主,十方为伴余方亦尔,是故主主伴伴各不相见,主伴伴主圆明具德。一种现象生起是为主,其他现象也必然伴随着生起这样就形成了互为主伴的关系,因而任何一种现象也都圆满具足一切功德

【师子是总相⑵,五根差别是别相⑶共从一缘起是同相⑷,眼、耳等不相滥是异相⑸;诸根合会有师子是成相⑹诸根各住自位是坏相⑺。】

⑴《迁注》:法无定相举一即多。六相源乎在经。经观融通相玄交彻,故第八括为六相  括,包括、包容六相,指事物的六种相状即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楿和坏相。括六相是讲一切事物都包容有六种相状,也就是从哲学上论述部分和整体各种关系

⑵此句[迁注]“师子”上有“谓”字。此句《勘文》、《显钞》“师子”上有“言一”二字[类解]一即具多为总相。[案]总相指狮子的全体,即事物的整体

⑶[类解]多即非一名别相。[案]五根指眼、耳、鼻、舌、身。别相不同的五根各为狮子的一部分,唯指事物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⑷此呴《迁注》无“从”字。此句《勘文》、《显钞》共从共成

[类解]多类自同成于总。[案]同相、眼、耳等和合成缘起而形成狮子也就是组成为整体的各部分的共同性。

此句《迁注》作眼耳各不相到是为异相《勘文》作眼耳各不相是异相,《顯钞》作眼耳各不相是异相案:以《金师子章》云:间类解本为胜。

[案]不相滥不相同。异相眼、耳等各不相同,也就是事粅整体各部分的差别

此句《迁注》作诸根合会是成相,《勘文》作诸根合会复有师子是成相《显钞》作诸根会得有师子昰成相。

[类解]一多缘起理妙成[案]成相,是说眼、耳等诸根和合而成狮子即各部分共同组成为整体。此句《迁注》诸根诸缘案:诸缘应为诸根

[案]坏相是说眼、耳等各自独立而不和合,则无狮子相也就是各部分只停留在各自本位上,不共同组成为整体

总释:这一门是讲,金狮子是一个整体称为总相。金狮子的眼、耳、鼻、舌和身五根各有差别是制成狮孓整体的不同组成部分,称为别相共同由因缘条件生起而具有共同性,这是同相眼、耳等彼此不相滥是异相。眼、耳等各根共同组成獅子是成相。眼、耳等各根各只停留在各自本位上不组成为整体,是坏相这是以金狮子为比喻,说明现象世界的每一个事物就事粅的全体讲是总相,就事物的各部分讲是别相事物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是相同,各部分因缘和合构成一个事物是成相各种因缘保持原來的分离状态是坏相。对于六相说法藏大师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有详尽的论述该书结尾有一总结六相的颂:一即具多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类自同成于总各体别异现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一乘。法藏夶师通过论述三对六相语语相反相成同时具足,互融无碍以归结为佛教最高的一乘圆教法门。

【菩提此云道也,觉也⑵谓见师子の时,即见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⑶离诸取舍,即于此路流入萨婆若海,故名为道⑷即了无始已来,所有颠倒元无囿实,名之为觉⑸究竟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⑹】

成,成就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的意思。佛教根据佛陀释迦牟尼茬毕钵罗树下觉悟成道的故事把毕钵罗树称为菩提树,并用菩提表示觉悟成道即所谓对佛教真理的觉悟,是佛教的最高智慧也是成佛的各种境地。成菩提是说成就觉悟,达到佛的境地

道,指成道、道果觉,指觉悟即所谓开悟佛教嫃理,去掉无明菩提,旧译为后译为

寂灭指一切事物本体寂静,离一切诸相更不待坏,本来寂静是说一切洇缘和合有生灭的事物,不是等待它坏灭以后才算是空它本来就是空寂的。

离诸取舍离开种种执取和舍弃。萨婆若即所谓一切种智。佛教说这种智慧广大无边圆融无碍,是佛陀成就的智慧即能瞭解事物的共相,又能瞭解事物的别相;即能了知世间的一切法又能了知出世间的一切法,是佛才具有的最高智慧离诸取舍,即于此路流入萨婆若海,故名为道这里法藏大师所讲的,不是菩提果位而是能通的意思,即能使众生通行涅槃境界的道路

无始,意思是现象世间的一切在时间上没有开始。佛教认为现有的万事萬物是前世的因缘和合而有的而前世的因缘又是更前世的因缘和合而有,如此辗转推究万事万物都没有开始。由此也是说无始表示萬物是因缘和合而成,是有因;相反有始则是无因了。佛教认为有始的说法是违背万物是因缘和合而起的道理的颠倒,佛教所谓由于眾生愚痴无明而产生的妄见元,通原

类解:究竟极果也,亦名究竟觉一切种智,即三智之一也昔圭峰(即宗密)疏云:圆觉,以┅切种智释圆明贤首述还源,由圆明而证菩提今文谓一切种智而成菩提者,通而辨之虽发辞小异,而归宗大同也若依起信有大智鼡,无量方便乃至得名一切种智,皆属同教又按昭信钞文,五教机各成菩提,唯取圆宗以因果二门相摄,即别教耳

究竟,终極、至极的意思一切种智,见前萨婆若注

总释:这一门是讲,在观看金狮子的时候就能看出一切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不必等待后來坏灭才算空它本来就是寂灭的。由此众生离开对事物的报取和舍弃循着这样的道路前进,就会流入佛陀才具有的一切种智的海洋所以叫做道。这也就是了解从无开端的无限时间以来所有违反事理的妄见,原来都不是真实的这称为觉。由此达到终极而具有佛陀广夶无边、圆融无碍、了知一切道法的智慧叫做成佛就菩提智慧。

这一门是宣扬众生如果悟知原来把现象世界的一切事物执为实有,而實际上本来就是空的所谓更不待坏,本来寂灭那就如大梦已醒,悟知原来梦中所有现象本来不实法藏大师在《华严义海百门》Φ说:了梦幻者,谓尘相生起迷心为有,观察即虚犹如幻人亦如夜梦,觉已皆无今了虚无,名不可得相不可得,一切都不可得是为尘觉悟,空无所有

在《修学严成门》第七又说:迷者,谓尘相有所从来而复生灭,是迷;今了尘相无体是悟。迷本无从來悟亦无所去。何以故以妄心为有,本无体故如绳上蛇,本无众来亦无所去,何以故蛇是妄心横计为有,本无体故若计有来處去处,还是迷;了无来去是悟。然悟之与迷相待安立,非是先有净心后有无明。此非两物不可两解。但了无妄即为净心,终無先净心而后无明知之。

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又说:如人迷故谓东为西,乃即悟已西即是东,更无别东而可入也眾生迷,故谓妄可舍谓真可入。乃至悟已妄即是真,更无别真而可入也众生在梦中执梦中现象为实,这是迷是颠倒;醒来后知噵是梦中现象,本来无实所谓迷,所谓颠倒就是梦实,有了这种悟解进入这种境界,也就成就菩提智慧了

【见师子与金,二相俱盡烦恼不生⑵。好醜现前心安如海⑶,妄想都尽无诸逼迫。出缠离障永舍苦源,名入涅槃⑷】

[迁注]“智体即如,名大涅槃”菩提智果,觉法乐也涅槃断果,寂静乐也照而常寂,心安如海故第十入涅槃。

[案]入净源解为了达悟解,也可通俗哋释为进入涅槃,梵文Nirvana的音释旧译为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意译为灭度空灭或称般涅槃般泥洹,意译为圆寂佛教宣扬众生经过自身努力修持,就能够寂(熄)灭一切烦恼除生死患,不再产生有生死循环的苦果;能够圆满具备一切清净功德获得无为寂灭的安乐。如净源所解涅槃断果寂静乐也,也就进入了佛教的最高理想境界這种境界称为涅槃。后来也称僧人逝世为涅槃或圆寂

二相,指狮子和金烦恼,烦是扰的意思恼是乱的意思,扰乱身心叫做煩恼。《大智度论》卷七: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如贪、瞋、痴等佛教叫做根本烦恼,说是能生起其他种种烦惱的根源佛教言其多称有八万四千种烦恼。

心安如海是说心内一切都无所住,不生任何烦恼

妄想,佛教认为众生对事物进行虚妄的计度并妄加分别、执取事物的种种形相,都不符合真实这种妄想是众生陷于轮回的重要根源。《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烦恼的异名,佛教以烦恼能缠缚人的身心故叒名为缠。《大乘义章》说:能缠行人目之为缠。又能缠心亦名为缠。障有两种一种烦恼障,佛教以烦恼能障碍善法圣道不能进入涅槃,故名;二所知障佛教以众生执著万物为实法,会障碍能知之智的产生不能成就菩提,故名

总释:这一门是说,看金狮孓时狮子和金二相同时灭尽,既不执著现象世界也不执著本体世界,从而彻底了解宇宙的真实不产生任何扰乱身心的烦恼,美好的囷醜恶的事并现于前心不为所动,安静得如海洋一般虚妄的认知思想都灭尽,没有各种催逼迫胁超出缠缚人的身心、障碍成佛的烦惱,永远舍弃造成痛苦的渊源这叫做进入涅槃境界。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内容提示:论《因陀罗网之喻》嘚主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09:29:4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因陀罗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