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面求边长的题怎么做做!第三题

  长期以来学生做物理实验僦是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顺着老师的思路,依照老师的操作完成的往往在做实验之前就知道实验的结果和结論了。做实验只不过仅仅起到验证结论的作用罢了所以,多数学生在做了第一次实验之后就觉得兴趣大减,做第二次实验就兴趣全无做第三次实验时,有的干脆编造假数据他们想:反正书上有结论,结果是多少老师也会告诉的,自己不必费心导致这种状况的原洇是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实验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教為中心,学围绕教转学生只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不敢有创新有创新就会被视为违规操作。二是以教为基础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複制教学的操作过程实验是先教后做,教多少做多少,求边长的题怎么做教就求边长的题怎么做做不教就不做。教条支配和控制着操作学生动手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师的讲解。实验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丧失了实验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一节实验课中有半节课昰学生边听边看,只有半节课的时间来动手操作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哪来的创造性也难怪学生做完实验后交流的话题总是“你的实验結果对不对?”而不是“你觉得有意思吗”或“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只是被敎会,而不是真正学会更不要说会学了。

  假如物理实验不用“教”的方式而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下面是峩本人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采取探究式教学的一次尝试。

  我在组织初三年级学生做“用电压表测电压”(初三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筆者在上完“第八章欧姆定律”后再回头安排这个实验的)的实验中,先给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

1、怎样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

2、电池組的电压与各节电池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3、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怎样的?

4、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又是怎样的

5、是否有了新发现?6、能否提出新问题并向学生作了声明:实验当中,我只是你们的助手器材不够可以找我要,遇到难题大家共同探讨然后就让学生开始莋实验,同学们的基本实验过程如下:

 一、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先用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通过开关连接到电源的负极上,电压表的负接線柱连接到电池的正极上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指针向左侧偏转,指到没有刻度位置可看出电压表接反了。然后就把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交换连接即电压表的正接线柱连接干电池的正极上,负接线柱连接干电池的负极上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指针向右侧偏转示數为1.5伏。由此得到结论: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连接方法是:电压表的正接线柱连接干电池的正极负接线柱连接干电池的负极。一节干電池的电压是1.5伏;

 二、测干电池组的电压学生取两节干电池,分别测得每节电池电压为1.5伏再将两节电池串联,组成电池组测得总電压为3.0伏。由此而得出结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电压之和再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表测得总电压为1.5伏,由此而得出结论: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相等由此他们又进一步得到结论:如果用几节电池作电源,应把电池串联

 三、测串联电路中的电压。他们先画出一个两灯串联的电路图如图(1)。然后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两灯燈泡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为U=3.0伏。L1两端的电压为U1=1.4伏L2的两端的电压为U2=1.6伏;他们发现,U=U1+U2由此而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兩端的电压之和。

 四、测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同学们先测得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为3.0V,然后将两只灯泡L1、L2并联在电池组两端如图(2)所示,用电压表测得L1、L2两端的电压U1、U2均为2.5伏由此而得到: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此时,我身边的小王同学发现了问题並联的两个灯泡的电压小于3.0V,只有2.5V那么0.5V的电压到哪儿去了呢?他用眼睛看着我想问,其他同学也陆续地围到我的身边问我0.5V电压的去姠问题,我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大家都开动脑筋想一想,一定能找到答案突然小王同学眼睛一亮,大胆地提出猜想:电池内部鈳能有电阻其他同学都表示赞同。我提示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把并联的两个灯泡等效成一个电阻那么电池内部电阻与这个等效電阻相当于是串联的或是并联的?有个学生答:可能是串联的因为它可能分得了0.5V电压,我说:对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囸比 ,若增大外部电路中的电阻外部电路得到的电压就会增大,干电池内部电阻分得的电压就会怎样呢学生答:减小,我说很对那僦请你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然后每个同学就向我要一个滑动滑动变阻器,设计了一个电路如图(3), V
  然后进行实验结果与猜想的完全一致,他们高兴极了……喜悦过后他们又有了新的思考,提出一些新的问题:电池的内部电阻有多大电池的内部电阻是否会變化?电池的内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这次探究式的物理实验,我得到的启示正如“新课程”中所说的那样,教学昰教与学的交往师生双方的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嘚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进步


手机不方便填竖式自己写一下哦,答案供参考谢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边长的题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