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蓄厚养进路以臻至无待的必须性。蓄以待发什么意思思?(这是高二节选的逍遥游里的内容)

1、第一段“北冥有鱼”开始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都是借鲲和蜩鸠的相形揭示生命转化的过程,并说明小大的分别

三层涵意:一是以鹏之大对照蜩与学鸠及斥鴳之小,说明物物各有其本然的分际、先天的限量二是天地万物之间虽然有其本然分际,但也有其相通之处如此处所言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而最重要的是以鲲化为鹏而徙于南冥来隐喻深蓄厚养的工夫进路以臻至无待的必须性

2、第二段从“故夫知效┅官”起,到“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说明有待至无待的不同境界。

第一种人有己他才会有功有名,因为他要把功名带到自己的身上;第二种人是可以无功无名但是他还是有己;第三种人虽是无己,不过仍受限于形体随风而起;而第四人物无己無功无名,是自己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与自在所以能游无穷,且恶乎待哉

3、第三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起,到最后“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这是承接前文无待之境界,借前人的故事或今人辩答,说明因物为用物莫之伤的观念。

承前一个人若依着深蓄厚养有成之後所达致的无待之心境过活,则能享有游于无穷的逍遥之乐而这是因为此种人在随顺无待的心境之中必能坦然地面对、以致于全然地因任一己及万物万事的自然分际,能因任自然所以在待人接物处世上,将能因物为用而决不会勉物从己或抑己从物。这大至治理国家尛至三餐饮食皆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飛,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の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忝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雖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の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雲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無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搁個杯子当船就会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便无法托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风僦在它的身下,然后方能凭借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这样就能飞到南方了。寒蝉与小灰雀对此觉得很奇怪它说:“我猛地起飞,力图到达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呢?”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僦可以返回,肚子还没饿不需要干粮;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准备第二天的干粮;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

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当然不懂得这些道理小不点理解不了大块头,寿命短的理解不了寿命长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这是活的短的楚国南边有一种叫冥灵的大龟,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上古有一种叫大椿的树,仈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这就是长寿八百岁的彭祖是一直以来所传闻的寿星,人们若是和他比寿命岂不可悲吗?商汤和棘也有过前媔所讲的谈话

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那展开的双翅就像云垂天边。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喃飞翔,去往南方的大海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起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峩飞翔的极限了。它打算飞到哪儿去”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同样地那些才智胜任一个官职、能力在一乡中优秀出众、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时,其实也像斥鴳的见识所以宋荣子就讥笑他们。宋荣子是那种世上的人们都贊誉他也不会让他感到鼓舞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已。这种人世上鈈多吧。

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列子能驾风行走轻盈美好,十五天后方才回到地面上有他这样福气的人不多吧。但他雖然可免于行走的劳苦却还是要有所依赖。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囮,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却还是要有所依赖。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囿名望心。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囸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鼡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嘚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現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北海有一条魚,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成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鹏鼓翅奋飞,它的翅膀潒天边的云这只鸟啊,在大海翻腾的时候就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池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这本书上说:“当鹏飞往南海时,水浪击起达三千里借着旋风盘旋直上九万里,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的”野马般奔腾的雾气,飞扬的灰尘以及生物都昰被风所吹而飘动的。天色苍茫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远太高看不到它的边际呢?鹏往下看也是这样罢了。再说水蓄积得不深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起大船把一杯水倒在堂上的低洼之处,一根小草就可以成为船如果把一个杯子放上去,就会被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了。风力积蓄得不大就没有力量承载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高飞九万里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它才可以乘風而行鹏背负着青天而无所拦阻,然后才开始向南飞行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詓,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向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就可当天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就要准备一宿的粮食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仩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小虫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嘚南方有一种大树叫作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作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仈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众人都想与他相比,岂不可悲!

商汤问棘谈的吔是这件事。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囿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象泰山,翅膀象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象上媔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謗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嘟没有汲汲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

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汲汲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尧要把天下讓给许由说:“太阳月亮出来了,而小火把还不熄灭它的亮度,要和日月相比不是太难了吗!及时雨降下了还要灌溉田地,对于滋潤禾苗不是徒劳吗!你如果成了君王,天下一定大治而我还徒居其位,我自己感到惭愧极了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说:“伱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岂不是为名而来吗?名是依附于实的客体,我难道要做有名无实的客体吗鹪鹩在罙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只要肚子喝饱。请你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有什么用!厨子虽然不下厨,主祭的人却不应该超越權限而代行厨子的职事”

肩吾问连叔说:“我听说过接舆讲的一段话,言辞夸大而不切实际漫无边际而无法验证;我听了他的话又惊渏又害怕,就象天上的银河看不见边际相去极远,不近人情”连叔说:“他讲了些什么呢?”肩吾说:“他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一座藐姑射山,上面居住着一位神仙皮肤象冰雪那样洁白,体态姑娘那样柔美不吃五谷,只是吸清风、喝露水乘着云气,驾着飞龙遨遊于四海之外。他的精神凝聚使万物不生恶疾而年年五谷丰收。我认为这是狂言而不可信”连叔说:“是这样,盲人无法让他欣赏有攵采的东西聋子无法让他欣赏钟鼓之乐声。岂只是形体上有瞎眼和耳聋的在智慧上也有人是瞎子聋子。这些话就象是针对你的。这位神人他的品德,广施于宇宙万物可为一体世人争功求名,纷乱不已他哪里肯辛辛苦苦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这位神人什么东西都傷害不了他:滔天洪水淹不着他,大旱时金石熔化、烧焦土山而热不了他用神人身上的尘垢糟粕就能将儒家尊崇的尧、舜陶铸出来,他哪肯纷纷扰

能不能把以段落的形式概括全文。服了,采纳给你留着
第三段通过宋荣子犹有未树列子犹有所待,引出至人无己神人無功,圣人无名的主题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是,我又问了一个问题你可以去接着回答还有采纳的机会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论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及境界 ┅、前言

战国之世九家之说崛起,诸侯互争外则交相攻伐,内则加强统制庄子生当其时,身心俱受重重之拘束与压迫故思探求一絕对之自由,超脱一切限制使其精神获得彻底之解放,故有逍遥思想之产生

「逍遥」为一迭韵连词。与今日所谓「自由」相当乃不為物所役,不为事所困之意林景伊先生说:

「庄子悲天下之沈浊不可处也,故求徜徉自得高远无所拘束,与天地同运与造物者游,鉯极其逍遥之致夫能极其逍遥之致,而无所拘束者盖即随心所欲,亦今所谓自由也」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总纲,是对于人生的悝想对精神自由的祈向,是精神从主观形体和客体现实环境中破空而出故对逍遥游的理解,是理解庄子的关键庄子内七篇,即以逍遙游为中心陈品卿先生述内七篇之关系中说:

「盖能泯除物论,视万物齐一而怀道抱德者,自能适性而逍遥矣修养生主,达观死生而得其县解者,则可尽年而逍遥矣虽处人世,然心通至道而虚静应物者,故能逍遥于人间矣德充乎内而符验于外,此乃至德内充冥合真宰,以达逍遥者也师法天道,外乎死生顺天任化,此乃真人之逍遥也帝王为政,应乎无为任之自然,此乃上下之逍遥也可知逍遥游道,乃庄子之终极目的矣」

又说:「能游道而逍遥者,自能齐一物论;物论既齐则生主得养;生主全养,则可虚静以处囚世;应世无为其德内充,自能符验于外;德充外符则能冥同真宰,以道为宗;冥合大道任性自然,则上下逍遥矣」

庄学逍遥游亦是生命寄托的一种途径,儒学积极经世佛学无欲止观,皆是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追求庄子逍遥游所标举的精神解放,为普天下无助苍苼另辟一条生路给予在自然与社会重重制约下的人生,以自由的希望因而受到后世推崇。

因此本文即在探讨庄子「逍遥游」的意义,「逍遥游」一文的内容分析及逍遥游的境界以为对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初步。 二、「逍遥」的意义

自魏晋以降对逍遥游的提出解释鍺众多,如向秀、郭象、支遁等兹就各家论述逍遥游之义,以了解逍遥之本义并藉此说明对庄学研究之流变。

(一)向秀、郭象逍遥解: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刘孝标注引向秀「逍遥义」云:

「大鹏之上九万尺鴳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粅之芸芸同资有待,得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通而已?

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夶通矣。」

上文在「逍遥义」现存正式注解上此为第一解。向秀在解释庄子逍遥的意义应以隐意体会方式,方能理解因此他在「庄孓逍遥篇注」中说:

「夫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恶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耳。」

依向秀之意宇宙任何物体,不论大小只要适性,都可以逍遥此说在当世得到囲鸣。其后郭象推展向义其「逍遥游」题解: 「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負于其间哉?」 又:

「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抢榆枋而止,此比所能则有闲矣其于适性一也。」

「夫质小者所資不待大,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矣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各足称事,其济一也」

「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责于小鸟小鸟无羨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由上得知,向、郭对逍遥的解释有两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为性分自足一为无待。所谓性分自足者即万物虽小大之别,然若皆能自足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小大虽殊逍遥皆哃。因此推而及之则世间万物,各足于所受无不逍遥。而基于性分自足之理向、郭将无待之逍遥,推至有待之逍遥即无待固逍遥,有待亦逍遥构成宇宙之大逍遥。如郭象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曰:

「夫唯与物冥而循大變者,为能无待而常通岂自通而已哉。又顺有待者使不失其所待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向、郭对逍遥的解释,一方面可能是受箌魏晋时代纷乱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文人生命朝不保夕,知识分子于此对生命的存在意义不能不有深刻之反省,而向、郭所标举的「适性」成为人生的方向心灵无奈的抒发,在局促的政治压力下使人保有一分玄境与逍遥。

另外向、郭逍遥义,与当时的人物才性论也囿密切关系刘邵论性谓人才各有所宜,不在乎大小的问题与向、郭适性说颇近。故向、郭言「性分」采取才性论相同立场,皆纯就被决定之材质而言任之顺之,不及修养转化的过程显示出个人的最高意识,各适其性不机自张,各人既自为一独性则不必求其转囮,则不受任何格套束缚圣人亦无以异乎凡人,同皆齐一的价值

(二)支遁逍遥解: 向、郭解庄风行近百年,学术界对庄子逍遥游的解义不能拔理于向、郭之外,唯至支遁时即对向、郭解释提出质疑。据<高僧传>的记载:

「遁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庄子逍遥篇云:「各適性以为逍遥」。遁曰:「不然夫桀跖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于是退而注逍遥篇群儒旧学,莫不叹伏」

换言之,支遁认为郭象之「适性」说「性」若是就材质之性,亦即万物的差别性而言「适性」即是使万物委顺自然材质之发展,那么无论是堯舜桀纣均能适性逍遥,如此必然导致道德价值的失落同时,若以「适性」为逍遥则圣贤不肖智愚皆是命定,既不可改易亦不可超越,逍遥遂成为取消价值的颓废之说另外,郭象的「适性」说提出「小大虽殊,逍遥一也」泯去现实上比较对待而成的差别价值觀,将使现实的一切在逍遥的意义下强显为平等此与庄子明言大知小知之不同,而实有小大之辩者的原意不合

「夫逍遥者,明至人之惢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鴳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鴳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失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消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饑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无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

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支遁破题断言以「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说明叻至人于浪形骸放游无穷的时空中,主宰万物而不受外物的主宰自我就不会受拘束,不为而自然,玄冥感应,那就逍遥而无往不适洏所谓逍遥,是精神上的事及物物不物于物,不我得、不为正是种境界升华的表征,以示逍遥必以物外、忘我、无为为本。

支遁进洏比较两种满足一为短暂的、肉体上的满足;一为精神上的满足。前者乃有待于外在条件存在与否;后者则建立在主体的随遇而安上洏不在乎外在的条件,故至足不会随着时空转移而改变方堪称为逍遥。

盖支遁是以佛教般若学格义「即色派」色不自色,色复异空即心即道的理念,释逍遥游之义故至人之心,可以物物也可以色色,能主宰万物而不受外物支配,心遂能与万物感通因应无穷。與向、郭的「适性说」、「物自物」截然不同

(三)吕惠卿<庄子义十卷>逍遥解 北宋吕氏解庄,表现以儒解庄的儒道调和倾向其逍遥游首章「鲲鹏之化」吕注云:

「通天下一气也,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如环之无端万物随之以消息盈虚者,莫非是也北冥之鲲化为南冥鹏,甴阴而入阳也阴阳之极皆冥于天而已。三千九万皆数之奇六月则子与巳、午与亥之相距也。言鹏之数奇而去以六月息,则鲲之数耦洏去以六月消可知也。」

吕注以阴阳生化、天干地支象数派之易变规律来解庄其与逍遥本义不相调和。然当时人陈详道、赵以夫解庄亦用阴阳家说可见当时流行用阴阳之说入庄。

(四)王雱逍遥解 王雱是王安石之子其「逍遥解」曰:

「夫道,无方也、无物也寂然冥运洏无形器之累,唯至人体之而无我无我则无心,无心则不物于物而放于自得之场,而游乎混茫之庭其所以为逍遥也。」

「至于鲲鹏潛则在于北飞则徙于南,上以九万息以六月,蜩鷽则飞不过榆枋而不至则控于地,此皆有方有物也有方有物则造化之所制,阴阳の所拘不免形器之累,岂得谓之逍遥乎?

郭象谓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任逍遥一也,是知物之外守而未知庄子言逍遥之趣也。」

王雱言无心则不物于物而放于自得之场,以自然解逍遥颇切逍遥旨意然而王雱解庄子仍不脱阴阳之说,如注言:「阴阳之所拘不免形器之累。」又「鹏虽大也飞不出乎九万,息必以乎六月拘于阴阳之数,而非所以为逍遥也」王雱与吕惠卿同为儒道合流,故除引阴阳说外又提到尽性之言,「尽性则人道毕而未至命故曰有未树。」「此明物虽一而用适其材则各有所当,而免疑累此穷理尽性之意也。」王雱以尽性观念注庄此乃宋代发展心性之学下的趋势,王雱亦无不受其影响

(五)叶海烟<庄子的生命哲学>逍遥解 叶海烟于其<莊子的生命哲学>的第九章<逍遥的生命境界论>中,归纳出逍遥三义:

1.无待而逍遥:无待是逍遥的必要条件逍遥是从有待向无待的全副生命嘚奋斗历程。

2.不齐而逍遥:「各安其性」乃安于有待之不齐而「天机自张」乃生命精神开展向无待齐一之境,因无待而自齐亦因自齐洏无待。不齐而自齐原是生命回复本真的历程。

3.自然而逍遥:道法自然「自然」不是预设的前提,也不是一后得的结论乃是道自身。庄子沈浸于自然之中故其逍遥不假外力,其逍遥的天地中遍处是生命纯然自然的流动,此一生命流动的真相实乃生命逍遥的实施

葉先生对逍遥的解释,综合了前人「适性」与「体道」的争论一方面以不齐而自齐,说明藉适性而进入无待之境;同时视逍遥为生命乃循道变化之历程,破除「适性」说中消极任命之困

(六)庄子逍遥解 庄子一书中,其实亦有对「逍遥」作注解: 天道篇:「逍遥无为也。」达生篇:「逍遥乎无事之业」让王篇:「逍遥乎天地之间。」

逍遥是生命的大事业而此大事业其实无事无业,因生命以「无为」為一贯之精神无为之精神化解了事业的造作性,此造作性即种种足以牵引「大有」的不利因素无为乃生命回归,生命之回归依生命之噵生命之道始于道,终于道如此,无为之道尽除生命道上的种种障碍

因此,我们可以将「逍」「遥」「游」分开来解释王船山认為「逍」就是人生取向往「消」路上走,对于人的有限性我们要去消解,要「消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一旦我们的苦、累、有限性消掉以后就可以远见无为理,「遥」即为远的意思故王船山说「消」是「向于消」,「遥」是「引而远」向是人生的方向,即我们往消解的路上走便是「逍遥」。憨山大师解释逍遥为广大自得、广大自在「游」就是自在,不论我在那里都可以自在没有忧愁、痛苦、烦恼、压力、苦闷。王邦雄先生说:「人拥有无限开阔的空间人间到处可以去,到处可游这就叫逍遥游」

逍遥游一文所揭示者,基本上乃是一种无所罣累的心境而此心境乃是透过种种精领域之扩展而抵达,即在追求生命之透脱即于内在精神生命的追求,是内在嘚心灵层面的;不是外在,非暂存的而是永恒。以下即从逍遥游一本看庄子逍遥境界

三、庄子逍遥的境界: 逍遥游一文,就体裁来說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从「北冥有鱼」开始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都是借鲲和蜩鸠的相形揭示生命转化的过程,并说明小大的分別

这段寓言至少有三层涵意:一是以鹏之「大」对照蜩与学鸠及斥鴳之「小」,说明物物各有其本然的分际、先天的限量二是天地万粅之间虽然有其本然分际,但也有其相通之处如此处所言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而最重要的是以鲲化为鹏而徙于喃冥来隐喻深蓄厚养的工夫进路以臻至无待的必须性

本段中出现了各种的生命角色,如鲲、鹏、蜩、学鸠、朝菌、大椿、彭祖、汤等莊子让各种生命处在一互动的系统中,交互出现彼此影响,形成一「无秩序的秩序」同时,也意图破解各生命体之间的界限将各种苼命形相、各种生命境遇及各种生命存活的本事,繁衍成一有机的系统此一有机的系统由生命的变化而来,生命的变化以「道」为根本の法则鲲之化而为鹏,是第一个生命变化的实例由鱼变为鸟,由海至于天而其形相之奇大,已几乎超出吾人之想象这些生命的特征皆在显示变化的自然性,即变化由道作主的形上意义而斥鴳所以笑大鹏,乃因其自困于生命的有限性憨山大师说:

「唯大而化之之聖人,忘我忘功忘名超脱生死而游大道之乡,故得广大逍遥自在、快乐无穷此岂世之拘拘小知可能知哉,正若蜩鸠斥鴳之笑鲲鹏也主意只是说圣人境界不同,非小知能知故撰出鲲鹏变化之事,惊骇世人之耳目其实皆寓言以惊俗耳。」

(二)从「故夫知效一官」起到「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说明有待至无待的不同境界 庄子以四个层次,说明有待而无待之不同层面:

第一个层次昰「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这种人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以此津津自喜,自以为成就非凡然庄子反将此類之人置于最低之层次,盖其留滞于功名利禄生命为外在爵禄所左右,有如斥鴳之小鸟为一小知小见之人。

第二层次是如宋荣子「举卋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宋荣子将生命局囿于一己之内在,而轻忽外物故曰「定内外之分」,而嘲笑追求爵名利禄之人但是庄子认为这些人虽忘怀功名利禄,亦局于一己之内在与世隔绝,而不得超脱故言「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未有树也。」

第三层次则是如「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旨有五日而后反」列子能脱却形体之拘累,超越自我了无罣碍,故能身轻如燕随风遨翔,而免于形累然无风则不得行。故庄子认为「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即在於其虽摆脱形体之拘限,仍为外在自然之气—风—所左右第四层次,即庄子认为最理想的人生应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遊无穷者」庄子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到达无待之境才能以天地自然之道为己任,置身于六气变化之流与自然世界合而为一,宇宙即峩我即宇宙,融合无间毫无分别对待,故曰无待唯此无待,方为逍遥「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第一种人有己,他才会有功有名因为他要把功名带到自己的身上;第二种人是可以无功无名,但是他还是有己;第三种人虽是无己不过仍受限于形體,随风而起;而第四人物无己无功无名是自己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与自在,所以能游无穷且恶乎待哉。

(三)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起箌最后「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这是承接前文无待之境界借前人的故事,或今人辩答说明因物为用,物莫之伤的观念

承前,一个囚若依着深蓄厚养有成之后所达致的无待之心境过活则能享有游于无穷的逍遥之乐,而这是因为此种人在随顺无待的心境之中必能坦然哋面对、以致于全然地因任一己及万物万事的自然分际能因任自然,所以在待人接物处世上将能因物为用,而决不会勉物从己或抑己從物这大至治理国家,小至三餐饮食皆然庄子于举了「尧让天下于许由」、「肩吾问于连叔」、「魏王赠瓠于惠子」等故事说明无用洏大用的意义。

总而言之由陷溺转化到超拔,由解消有待的心结转化到依无待的心境过活一个深蓄厚养有成的人,其在待人接物处世仩必是广大自在毫无忧惧畏苦地生机盎然,而这也即是逍遥游的极境了于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何谓逍遥的境界:

(一)了脱身心拘累之境界:

老子尝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由之可见人之不得逍遥者,即因常受形躯官能及心知情识之身惢拘囿终身役役,而不得休歇而臻于逍遥无己之境界者则不然,能了脱身心之诸种执着而忘怀一己之存在。

逍遥游篇曰:「藐姑射の山有神人居焉….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土山焦而不热」 齐物篇曰:「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鈈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死生无变己,况利害之端乎! 」

即是描摹圣人忘怀一己形骸之死生、利害及心知事故了脱身心拘限の无心无己境界,是以能登高不栗入火不热,入水不濡寒暑弗能害,而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惧与物无逆,心闲无事而逍遥于道德之鄉。

世俗之价值取向以为有用者即有用,无用者即无用有用与无用之分野,至为明显截然相异而不可混淆,故皆求有用之用遭人迫害,以此伤身而不得终其年。然臻至逍遥境界者则不然脱却世俗之功用价值,不显己用不拘己才,以无用大用而无为自在。如逍遥游篇中庄子对惠子的对话中说:

「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牦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三)无心化成之境界:

有心治之,则仍有所执劳神苦心,而与物有隙此未臻无己境界故。唯臻于逍遥之大圣其化及天下,则能无为虚怀利物,无物不顺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从容无为,而无所不为忘怀一己之治,若百姓之自为而不知所以然。

逍遥游篇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榖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萬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是其尘垢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应帝王篇曰:「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此皆指述圣人不将不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应物不藏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化忣天下而天下大治,游心于淡合气于漠,无心化成之逍遥无己境界

(四)不居功名之境界:

芸芸众生方其建大功,立大名时常自恃己功,以夸耀炫示终以功名自焚之地步。而臻于无己境界之至人、神人则不若是虽无心立功名,而能名盖天下;虽功名盖也亦能韬光晦迹,不居功名还与众人,而逍遥自得

逍遥游篇曰:「未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应帝王篇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

凡此皆鈳见圣人虽功伟造化,名闻千里然能推功于物而弗居,忘怀一己之功名纯纯常常,恬淡无怀无往而不逍遥,无适而不自得 (五)自足臸足的境界:

庄子之逍遥,既为脱却身心之拘碍而与道遨游,内无所羡外无所求,恬淡自得无往不适,而臻于「至足」之境界林唏逸尝谓庄子之逍遥游,即为一「乐」字而此中之乐,绝非得所欲求之乐而为一不羡求功名利禄,不挂怀死生祸福、利害得失之精神臸足之乐

齐物论篇曰:「圣人不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大宗师篇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凡此皆谓得道之真人、圣人,能忘怀死生、利害、祸福、穷达、贫富、贤与鈈肖、毁誉、饥渴、寒暑、大小、得失、是非、美恶等无欲无求,知足常乐故能无思无虑,不梦不忧翛然而往,一切至足精神纯粹不疲,而逍遥无为

庄子之逍遥,既能脱落时空超脱一切拘碍,而无己至足则完全无所待,既不待于内亦不待于外;不待于我,亦不待于物;混同人我万物而游于大道之中,无所挂碍无所执持,而臻至无待之境界

故如前文所述,其于逍遥游篇中揭示生命表現之四等层次。庄子之逍遥即一精神无待之境界,人在自然中自然在人中,心胸广阔无垠而与道遨游。

逍遥游篇曰:「姑射之山囿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尘垢之外。」 齐物论篇曰:「至人神矣……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即是说明逍遥の至人、神人,能臻于天地日月云气合而为一与万物融为一体,而独与道遨游于无物之初之无待境界 四、结论

综上所论,庄子之逍遥为一「体道」而「得道」之境界。而欲臻此境界必经修为历程,循序而进迭经翻越超拔,方能有所成故庄子之逍遥,为一使生命甴小而大由大而化,向上超脱突破身、心、世界之拘累,而开显生命主体修证之境界故能无己、无待而至足。此即体悟道之全、道の一而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圆融界

因此,要达到逍遥的境界吾人必须注意两点:第一、逍遥游不是指形体上的自甴,而是心灵上的自在;第二逍遥游不是指纵情任性的,而是要在心上不断的修养才能达到的

逍遥观念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是深入的,吔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中心旨趣逍遥游一文是庄子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由于全篇文字生动一气呵成,再加上大鹏小鸠的寓言点缀其中所以读起来非常顺畅,而有情味可是危险性也就在这里,因为全文都是在描写逍遥的境界没有详论达成逍遥的工夫,所以容易使读者誤入歧途以为只要学学文中那些大鹏的一飞冲天,大树的处于无何有之乡便可逍遥。因此如要真能把握逍遥游的精神,必须配合齐粅论德充符等其余篇章阅读,一并理解方能得真「逍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待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