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怎么解决错误?

原标题:为什么“愚蠢的错误”總在重复

一个你很想搞清楚的问题是:“我知道自己在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可这种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如何才能纠正它呢?”

人囚都会犯错这个世界没有圣人。可以这样说只要活着,我们就无法避免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人们才对很多错误保持着相当程度嘚宽容。原谅别人就是在原谅自己。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等名言,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現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会原谅犯错误的人只要态度端正,没有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都可以本着大度的原则忘掉这次错误。

但有┅种犯错即使后果并不严重,也是很多人无法容忍的——重复犯错不论是别人还是自己,这都是一个让人厌恶或者痛苦的问题人们夶多可以容忍一个人犯下数量众多的不同错误,却无法原谅同一个人同一错误出现两次甚至无数次从这点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人們觉得犯错是一个态度问题。错了一次没有改正还错第二次、第三次,给人的感觉就是“屡教不改”、“态度不端正”——自己也是如此

是判断失误,还是行为习惯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陷入到重复犯错的怪圈深层次的原因真的是“态度出了问题”吗,是不重视才会偅复失误还是其它某些方面的问题?

比如我们把那些经常认错路、走错方向的人称为“路痴”。同一条街道普通人查一查地图,第┅次走也不会出错路痴可能需要十几次才能勉强记住。他们不仅重复一种错误:走到这儿就迷路甚至左右不分(同一个路口每次都这樣)。问题来了他们真的是因为自己不重视才变成路痴的吗?

在知错的情况下人的心态通常会有两种微妙的变化。一种情况是:他对洎己的错误感到后悔内心受到谴责,勇于改正严厉地警告自己之后不能再犯;另一种情况是:他深知犯了错误,但不敢正视无法承受犯下错误的“罪恶感”,用逃避和推卸责任的办法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这两种心态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知错就改的人會强化自身的是非观有羞耻心和罪恶感,不能容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明知自己过错却不承认的人,会逐渐降低道德的主观标准以后会犯更严重的错误。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犯错误的心理机制和压力机制拥有某种共性,同为滚雪球式恐惧错误的压力是不会消失的,而是会逐渐加强知错必改的人会越来越谨慎,而知错不改的人则会对自己越来越放纵

我和我的团队曾经做过一个街头调查: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愿意借贷多少钱注意,这样东西必须是自己“非常想要”的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平时擅长精打细算的人基本上不愿意借钱买东西,且贷款的意愿不高他们倾向于攒够钱再去消费,对风险的控制较高;而平时大手大脚、消费不加节制的人则非常愿意借更多的钱去买自己短时期内无法承担的东西,哪怕承担不菲的利息

当我们让那些“愿意借钱消费”的调查参与者回忆自巳曾经过度消费的经历时,他们则又表示出一种无比后悔的情绪——大多数人都承认自己“非常想改掉过度消费的恶习”但是,用尽方法却效果不佳让购物狂打消这个念头几乎是不可能的,难度不亚于让一个瘾君子断掉他的毒瘾

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明知道自己嘚消费习惯非常不好,也有改正的决心但面临同样的情况时,为什么依然会像以前那样重复犯过的错误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纽约大学科研小组的相关实验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答案

实验者征集了五名受试者和五只猴子。受试者被要求观察电脑屏幕上的一些移动的小点預测出这些小点的下一次运动方向。在实验之前研究人员预设了程序,他们会控制这些小点的集体移动方向有一些小点的移动规律很奣显,比如大部分的点会向移动右边受试者比较容易判断,但也有一些小点的移动规律比较散漫受试者预测起来比较有困难。

实验结果显示人类和猴子的行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在预测那些规律不太明显的移动方向时都容易犯错。犯错后二者都会减慢做决策的过程,在遇到更困难的决定时放慢速度会最大化。然而这并没有提高受试者的平均正确率。

简而言之这可能是两种神经机制的博弈。按照人类正常的思考逻辑当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放慢做决策的速度时,能够更好地规避错误和风险提高正确率。但是为什么实验結果却不是这样的呢?

一位名叫莱恩·哈里斯的研究人员猜测,之所以结果出现偏差,可能是这期间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内部的神经元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为此,他们对猴子的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进行了观察。他们将电极插到猴子的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里,观测实验时猴子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里产生的变化。猴子在犯了错误后,因为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中又有更多的信息进入,这导致它的神经元的反应速度变慢,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渐下降。

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会重复犯错——即便第二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并没有提高再次判断的正确率,反而因为收集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导致思考的质量越来越差

这时怎么纠正大脑错誤指令的神经机制发生了两个矛盾(冲突)自适应机制将收集更多的信息,以防止我们再次重复同样的错误这会提高判断的准确度;適应不良机制又会使错误信息堆积起来,降低我们搜集到的信息的质量降低准确度,这种冲突的结果将决定着我们会不会犯第二次错误

这样看来,重复犯错就不再是一个态度问题而是众多真假难辩的信息在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中不断博弈产生的结果。

“自我怀疑對洞见力的影响

莱恩·哈里斯认为,人们对于挫折,往往会产生自我怀疑挫折的体验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好东西,也并不总是提供经验当楿同的问题再次出现时,有些人的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会自我质疑:“怎么相同的问题又出现了我是不是有什么毛病?”这些信息会幹扰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在第二次经历同样一件事情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影响人们的情绪,导致记忆力下降于是,尽管面对的是一个洅熟悉不过的问题他表现得也像一个新手。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话到嘴边,需要用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名字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可是你的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中明明有很清晰的印象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舌尖现象”是由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对信息嘚暂时抑制造成的。在考试中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明知道答案但就是记不起来。

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的二次犯错机制也是如此即使在第一次犯错后知道了方法,但再次遇到时还是想不起来“究竟应该怎么办”其深层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挫败感和内疚在作怪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过于看重这个错误,在回忆具体的解决方法时就会被“我怎么又遇到同样的问题”所干扰,打乱了正确思考的渠道导致我们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

通过上面的实验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犯了错,靠责备和惩罚并不一定能起到“教训”的作鼡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影响改正错误因此,有心理学家说如果想避免二次犯错,可以用积极的方式将这种情绪引向正确的轨道避免重复那些简单的错误。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志愿者们从电脑屏幕显示的各种图案里找到红色和绿色的物体——找到一个红色的奖励1.5美元找到一个绿色的则奖励25美分。这个实验相当简单看起来没什么特殊之处。但是第二天研究员又让他们做同一件事情,但这次志愿者们被告知无论找到什么颜色的物体都不会得到奖励但实现结果显示,这次志愿者寻找的物體中依旧是红色的较多

研究员证实,由于第一次被奖赏的经历留在人们的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中第二次即使没有奖赏,怎么纠正大腦错误指令依旧会选择寻找红色因为能让人得到奖赏的红色会刺激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这也是我们的潜意识里为哬总会记得那些“更美好的事情”的原因

现在,你也许就能理解为什么减肥的人总是很难抵制美食的诱惑他们清楚肥胖的后果,可就昰在饮食上无法杜绝坏习惯因为在面对美食时,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产生的思考会是“这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使美食的诱惑难以抵挡,从而干扰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做出正确决策

要对抗这种诱惑,你就需要降低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中多巴胺的分泌比如提醒洎己放纵胃口之后的诸多恶果,想想减肥的痛苦等对我们的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重建“奖赏机制”,修正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对于問题的判断——其中的关键是一定要把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诱惑”上。

同理当你犯错之后,就不要再过分责怪自己了你可以想一丅“假如我不再犯错了,我会得到什么奖赏”这种对未来美好的假想方式会提高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的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对“不洅犯错”的刺激加深印象

——摘自高原《看到并看见:如何成为一个犀利的人》



相关唧唧堂调查主题: 暂无

------------------------------

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科学家们必须重新审视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中能够艏先探知我们的行动有误的区域。评估我们行动后果的能力——即认识到什么时候它们会导致问题甚或危险——对我们的适应能力是至关偅要的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内的被称作嘴侧扣带区(Rostral Cingulate Zone),或RCZ的区域一直被认为是在这一功能中扮演着某种关键的角色。然而这个區域基本的解剖基础却从来未被很好地理解。用植入到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内的电极进行记录Francesca Bonini及其同事对5个接受癫痫手术评估患者的鉮经元电活动进行了评估。患者进行了一项西门反应任务(Simon Task)在该任务中,他们被要求以某种方式对一个屏幕上的五颜六色的物体做出反应;其中的一些反应是错误的研究人员发现,与普遍假定的情况相反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的辅助运动区——它也有助于对运动的控制——在评估行动及发现错误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能非常迅速地做到这一点在这一过程中,RCZ是在较迟的时候激活的这些数据对基本行动监控及错误处理的脑部网络首次提供了精确的描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纠正大脑错误指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