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校园暴力力中,排斥是最严重的,被殴打反而不是呢?

抱歉该主题没有成功发表,等待管理员审核,如果审核不成功将会直接删除

抱歉该主题没有成功发表,等待管理员审核,如果审核不成功将会直接删除

抱歉该主题没有成功发表,等待管理员审核,如果审核不成功将会直接删除

从小就被同学排斥被被校园暴力仂 被人打了还被老师说活该 家里孩子多 父母很少关心 现在人很阴郁 也不说话 一打电话就会心慌害怕手抖说话抖 声音被喉咙哽住了 喉咙和刀割一样 又痛又发不出声音 和父母朋友也只能打电话几秒钟(女18岁)

这个可能还是要注意是不是有一些抑郁情绪的问题,那么就是可能影響的了

从来不会去主动交朋友 也很少说话 再熟也觉得有隔阂 一点事就会大哭

最近找了个工作是前台 打不了电话 手抖发冷说不出话 心里很慌

费用是不能提供的,这个是网站规定望谅解。但是只是门诊的检查是不贵的。

抱歉该主题没有成功发表,等待管理员审核,如果审核不成功将会直接删除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以往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存在两个缺点。一是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主体论实践唯物主义特质,我们以往的體系已经逐渐忘记了这个特质一是,列宁在本体论问题上翻拍黑格尔得来的事物的自己运动——这个事物自相矛盾的动因论过去主体論问题说的比较多,所以文中不做详解,而围绕事物动因问题还需要多填写笔墨

  马克思对两个问题实际是都已经解决了的。之所以会絀现后来理论体系出现问题应该主要是后人理解不到位。

  对马克思本人哲学观点的理解基础的应该依据《神圣家族》、《关于费爾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自己已经说过了,虽然它历史排序最早但由于其最初設想的形式,很难达到既完成对黑格尔的批判又易于群众理解的效果,所以后来这部著作被马克思放弃了而且其原所设定的任务也已經在随后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完成。当然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还要加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而《1844年经济学哲學手稿》则让我们看到马克思从黑格尔哲学天然继承来的主体性的看待人和人的意识的那种倾向

  总起来看,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经过《神圣家族》、《1844手稿》,到《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基本完成了从对神本思辨哲学的批判,到人本人主体论实践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整体构建

  如果说,马克思在主体论上还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在否点了“批判”的、“精神”的“自峩主体意识”之后,虽然已经实际点明只有人才是主体批判、精神这些东西只能是人这个主体的意识,除此不可能有其它的什么意识泹并没有做过多的深入,只是浅尝即止、表达也还显模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几句话倒是最接近主体意识的表达马克思是这樣说的:“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出来的。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是被删除句)凣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72版选集第一卷35页)同时,马克思的整个理论叙述虽然暗含坚定的主体论意绪,但在表达上也还是很是晦涩这应该是后人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主体论特质缺乏理解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再加上马克思后来的精力主偠集中在政治经济学主体论问题逐渐退出视野,致使前期的主体论(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逐渐淹没於后期随政治经济学研究而渐显的本体论(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为代表)当中。

  而这本身也就反证了马克思当时这样一种思想状况:即馬克思实际对主体论还缺乏其最终的理论自觉——这或许是由于对黑格尔过强唯心主义主体性意绪的一个矫枉过正但却已经解决了唯物主义主体论的主要基本问题。

  这实际和他在辩证法上的问题是一样的他实际也已经解决了他辩证法的几乎所有基本问题,但却也没囿达到最终的理论自觉所以给后人在此一问题上的误入歧途留下了后门。

  首先马克思的哲学是在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家族的颠覆性批判中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从踏入哲学和社会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个、也是一直在批判的就是黑格尔系这种脱离事物与世界嘚外部联系,在玄想中把事物、观念拟人化主体化从而自然目的论化的事物自己运动的玄想思辨哲学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意识的生产》中说自己的历史观是从现实的个人的直接物质生活出发,解释整个社会历史。而“过去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嘚这一现实基础(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这样就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叻44页”

  这实际是在说,黑格尔系的思辨哲学无一不是抛开了人现实的生活矛盾、抛开了人与自然界的这个外部联系看待历史运动嘚。

  马克思说“黑格尔善于用巧妙的诡辩把哲学家利用感性直观和表像从一实物推向另一实物所经历的过程说成想象的理智本质本身即绝对主体本身所完成的过程”(神圣家族·思维结构的秘密)。比如,黑格尔在有论中,从玄想的纯有(即纯无)到限有的玄想的发展,就被玄想成了纯有本身的一个自相矛盾的主体自为过程在这里,事物玄想成观念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实际的外部联系,它只能继续玄想嘚自己运动

  马克思说“真理,对鲍威尔先生来说也像对黑格尔一样是一具自己论证自己的自动机器......历史和真理一样变成了特殊的個性,即形而上学的主体...”(神圣家族·绝对批判的第一次讨伐)

  这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的眼里黑格尔系所言的运动,无论是真理、絕对的精神、绝对的批判还是观念玄想中的事物,都没有任何的现实联系都只能自相矛盾自相异化自己运动。

  马克思曾经在《神聖家族·思辨结构的秘密》中,举思辨哲学家“把他自己从苹果的观念推移到梨是观念这种他本人的活动,说成‘一般果实’这个绝对主体嘚自我运动”的例子以揭露思辨哲学的把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谈到思辨哲学是统治阶级的哲学的时候,马克思又一次拆穿这种紦戏:

  他们先是把统治者的思想和作为统治者的个人分割开来从而完成统治思想与其所由以产生的现实经济社会矛盾的切割、确立思想的统治。然后寻找历史上各个统治思想之间的继承关联性此即概念的自我规定。再然后把思想打扮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完成自峩异化自我回复自己运动的把戏(55页)

  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一系不管是臆造与人的实际生活无关的思想观念的历史,还是臆造与人這个真正的主体无关的把思想观念主体化拟人化的所谓的自己的运动都是捏造,都是不可以当真的

  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鍺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

  人才是自己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只有有生命的人,才可以有自觉的主体性和目的性而一旦承认了人本身历史活动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就不可能再有脱离了人与世界实际客观联系的主体的什么自我运动而只能是为了围绕人与世界主客体矛盾的运动。在这里因为是主体的存在,所以才是主体对客体对象关系性的存在主体所有的自为自己运动,都是围绕主客体矛盾的运动人类的意识、交往、分工、政法上层建筑,肉体发展历史、社会发展历史——作为人的内部联系及其历史都要从人与自然界主客体联系的历史解释。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人类精神领域的活动和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時是这么说的。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当然,我们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遇到的各种洎然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而这明确就是人与自然的主愙体联系马克思开宗明义就提出人与自然的主客体联系。并且这种主客体联系还是随人的主体条件和自然的客体条件而不断变化的开宗明义,主客体的联系、主客体矛盾的对立同一主体条件客体条件,都提到了为了生存这个前提,人类任何历史第一个要确定的就昰人与自然的主客体联系。任何的对历史叙述和解释都应该从这个主客体联系及其历史变化出发。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主体论唯物史觀的基础前提但它不是抛开了人与世界的外部联系的生命主体的什么自己运动,而恰恰是围绕主客体外部联系的运动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区别人和动物。”马克思说:随便你了你怎么区别都行。但是“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说这里不管你们怎么说,最终还是要从人与世界的外部联系的变化看人内部联系本身质的变化。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也和他们怎么生产一致。因而個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加上上面一条,这就是外部联系决定论是主客体的外部联系的状况规定着內部联系的质。

  下面马克思接着谈围绕生产的交往、围绕生产的分工合作、围绕生产的争夺、所有制、阶级、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总之依然是人内部联系围绕人主客体外部联系的运动,依然是从人主客体的外部联系解释人内部联系的变化

  而围绕主体外部联系的运动论,即主客体外部联系的决定论同时也就是外部联系的动因论。

  马克思在历史这部分对动因问题講的更加直接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洇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这明确就点出了,人与自然的主客体矛盾的终极动因

  接下来,是为满足上述需偠引起的新的需要(包括对新工具是需要)。

  围绕物质利益联系的社会关系的需要

  而所有的这些方面,都是代表作为主体的人的┅类的主客体矛盾在这里,人与世界(不管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世界)的主客体矛盾这个外部联系,总是作为主体的人本身历史活动的动洇

  所以这个地方,就不但已经是彻底地从外部联系看人的内部联系而且是完全的没有了黑格尔系割裂事物外部联系玄想事物、玄想它的所谓的自相矛盾自我异化自己运动的任何的影子。

  并且马克思接下来,还说“只有现在当我们考察了最初的历史关系的四個因素、四个方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也有意识但是人并非一开始就具有‘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質的‘纠缠’...。语言是一种..现实的意识语言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出来的”。

  马克思说即使黑格尔他们说的精神意识,都是随主客体的联系、随人的社会实践而变化的它们何曾自己运动!

  马克思在随后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及社会组织形式的也是如此,都是主体内部联系(思想观念、生产关系、社会形式)随主客体外部联系(人与自然的生产力关系)的矛盾运动洏非与外部联系无关的什么事物自相矛盾的自生运动。包括对生产力的看法也一样不生产力的什么自相矛盾自己运动,照样是人与自然主客体矛盾的运动

  以上是马克思的。马克思基本的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当然马克思对自然界的辨证运动基本未做涉獵,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奠基人物恩格斯做了虽然最终对辩证法的总结不完全理想,但也基本把事物自生的自己的运动挡在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哲学之外

  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所以,恩格斯的辩证法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阐明整个自然世界的联系即运动过程所以,他并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有限事物的辩证法上但即使如此,恩格斯对待有限的作为世界联系片段的事物的运动嘚态度都是很明确的。他是把事物放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当中看待它的运动的。

  恩格斯赞赏狄慈根的“凡自在之物都是幻想之物”。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质问杜林:所谓原则能从他的思维中自生吗?(哲学·分类。先验主义)。说黑格尔《逻辑学》存在论部分纯有(即纯无)的自己运动是“热昏的胡话”(反杜林论·自然哲学·实践和空间)。

  在《自然哲学·有机界》部分,再一次批判杜林所剽窃的黑格尔“内在目的论”及其所导致的“自觉地思维和行动的自然界”的自然神论。证明正是杜林们所试图否认的有机生命界的生存斗争、適应变异、自然的选择这一生命主体与自己客体世界的主客体矛盾,促进着自然界物种的千差万别的不断发展变化

  这里,又没有內在目的论的自相矛盾的自己运动什么事了只有进入有机生命界,思辨哲学家们在自己脑子里臆造的各种自然界的精神的历史的拟人化捏造出来的主体性才真正具有了由低到高的逐次发展的真实存在的活生生的生命主体性。但一旦承认了有机生命界的生命主体性那么咜的运动,就一定不可能再是与其外部联系无关的什么自在自为的自己运动所有生命的自己运动一定是因为它主客体的矛盾对自己客体卋界的运动。从生命(即蛋白质)的“主要机能(即其运动)——通过摄食和排泄来进行的新陈代谢中从蛋白质特有的可塑性中,可以导出所有其它最简单的生命要素:刺激感应性...;收缩性;成长能力...;内在的运动...”总之,它总是为了保有自己而建立与世界联系的运动

  所以,当恩格斯抱怨说生命的定义还很不充分的时候他实际是忘记了从生命主体性探讨生命现象。因为只有主体性才可以代表生命的特征。

  上面是自然界而接下来,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则进一步在人类形成的自然历史中阐述了生产劳动这一囚与自然主客体联系的运动在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这里依然是主客体外部联系对人机体内部联系的形成这一历史运动的作用依然昰外部联系中的运动,而不是脱离外部联系的什么自相矛盾的自生运动

  是的。在有机生命界这里尤其在动物界和人类这里,是可鉯谈自在自为的自己的运动的但这里的自己运动,前提是与客体世界对应着的主体性的运动这里的运动是主体对客体关系性的运动,昰主体围绕主客体矛盾对客体世界自由的运动这里的自在,前提是它在这里的自为,前提也必然是它为但这里绝对不会有脱离了与愙体世界关系的所谓的自在自为。这种脱离了与客体世界关系的自在自为自相矛盾的自生的运动只能在唯心主义者的头脑中捏造的存在。

  所以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谈列宁的事物的自己运动为什么说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死地了。

  列宁作为一个伟大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的成功在他的《帝国主义论》。《帝国主义论》完成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分析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战略的理论来源,是《资本论》的完成或续论全世界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論》和《帝国主义论》正因为此,所以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才叫马列主义因此,忘记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不是共产党。所以峩们今天谈列宁在哲学上的错误,首先就要明确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中和马克思等量齐观的伟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說他在哲学上的个别问题,并不应该影响到他在其它方面的成就和历史地位就像我们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分析其他导师的学术问题不会影响他们的历史地位一样二十世纪的实践出现了巨大的挫折,其中必有理论的原因总结过去,是为了提高未来我们是在这个前提下討论这个问题。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影响至今的事物的自己运动出自于他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正是这篇短文、短文开宗奣义的事物在自身矛盾的对立同一中运动的观点基本的规定了、甚至是限定了整个二十世纪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面貌,甚至因此给辨证唯物主义的未来发展带上了紧箍咒

  列宁很直接。文章开头第一句也就是第一段:“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蔀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第二段大意:对立面的同一,作为一种认识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它在辩证法中的重要性,在過去往往认识不足“对立面的同一,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都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下面是“两种基本的(或两者可能的?或两者历史上见到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根据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源泉、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源泉被移到外部——移到神、主体等等那里去);根据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第一种观点是死板的、贫乏的、枯竭的。第二种观点是活苼生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灭亡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列宁影响整个二十世纪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就在这短短的几句话

  有一種说法,说列宁的事物自己运动是黑格尔那种纯有的自己运动、绝对精神的自己运动的唯物主义翻拍结合列宁《哲学笔记》对黑格尔《邏辑学》存在论本质论的相关笔记,主要是关于本质论143-147页(1956年版)列宁的相关论述大概确实如此。在这个地方列宁实际已经把事物的自己運动,作为他探究黑格尔辩证法的出发点了而主观逻辑部分的238-240页那段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核心的著名的话,也唯独没有涉及这种倳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同其外部联系的关系问题

  看来,列宁只是把黑格尔的观念的自己运动翻拍成唯物主义的事物的自己运动昰确定的。

  那么把马克思恩格斯同时都批判过的黑格尔想象捏造的纯有的自相矛盾自己运动照搬到唯物主义,换上唯物主义的名词成了事物的自己运动,是不是就可以正确了呢?

  它的核心的思想有三一、把事物看做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体。二、实际是紦发展看做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对立同一三、运动是事物内部联系自相矛盾的自己自生的运动。从而否认因外部联系的运动四、把事物内部联系的对立同一看做辩证法的核心。

  但这恐怕立即就要遭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反对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分工、马克思对本体论不愿多做言论,起码立即就要引起到恩格斯的反对因为这种观点,是完全的撇开了事物间普遍的联系、撇开了有限事物实实茬在的外部联系对事物本身发展的作用来看待事物的发展运动的并且,因为是切断了与世界的联系这个事物与周围的世界是完全无关嘚,它不是物质世界在互相联系中的历史产物它进一步的发展也与周围的世界无关,因而它完全是独立于世界之外是完完全全自在自為的自己运动的。总之它不是从世界的普遍联系当中产生和继续发展。但这可能吗?

  这里只能用恩格斯赞赏狄慈根的话说:一切自在の物都是想象之物。

  所以把事物看做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统一体,应该大体不错但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也是从发展的角度從事物在发展中的同时要肯定自己和否定自己的两个同时并存的矛盾倾向看这种矛盾对立的,而不是从静止的事物的内部结构看这个矛盾

  把发展看做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对立同一,这没有错这确实可以看出辩证法的核心。但把发展看做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同一就鈈一定全对。因为发展不一定仅仅是事物内部联系的对立同一它说不定是事物由外而内的、或是由内而外的、前后相继的几个对立同一過程的序列,且这些个对立同一还不一定是从内部联系开始可能就是先从外部联系开始。

  但说事物的动因就在它自身从而运动都是倳物的自己运动明确把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同一看做辩证法的核心,就已经错了因为它已经完全的割裂了事物与外界事物与世界历史進程的外部联系。

  前边说了恩格斯的辩证法由于主要是为了说明整个世界的历史过程,所以他星辰宇宙一样浩瀚的大脑并没有把有限事物的的运动和动因问题作为他的主要问题因为在他看来,对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无所谓动因问题因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种粅质特性物质世界总是在运动,没有不在运动的物质也没有不在运动的事物(反杜林论·自然哲学·天体演化、物理化学)。

  当然如果单纯这么看也还是有其缺点的。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针对整个的物质世界,而只是针对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来说仅是其極有限的一些片段即一件件极有限的事物。所以基于此,基于要认识这些有限事物的方便在恩格斯普遍联系的宇宙观前提下,在辩證法上探讨有限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动因问题以为认识事物的方法就是极为必要的。并且基于此,辩证法也确应以事物运动的辩证法为核心在这点上,列宁在辩证法上首倡这个问题绝对是正确的。非如此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可以为我们实际观察方法的唯物辩证的认識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然而,恩格斯虽然没有把有限事物的运动作为自己辩证法的中心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實际的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只要是涉及到有限的具体事物,只要科学已经可以解释的地方恩格斯都是明确的叙述的。比如关于隨着热的得失的这一外部联系,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的例子比如关于有机界生命界的例子。生命的运动都是生命的主体性运动,嘟是从周围环境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的运动且,生命物种的发展也都是在生存斗争、适应变异和自然选择中实现的发展人更是如此。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根本就没有脱离了外部联系的变化而在内部联系中自相矛盾自生变化的任何的例子。在生命界这里也根本不存在什么脱离了与自己客体世界关系的主体本身的纯纯的自己运动。都是主客体矛盾中的运动都是为它了才能为我的运动。

  然后即使不谈具体的例子,单从普遍联系的角度也已经推翻了整个宇宙进程中有限事物自己运动的观点。在恩格斯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普遍聯系的。所有的有限事物都是物质世界的历史进程的局部片段,都是在物质世界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它的历史联系产生出来的并在它和卋界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发展的。在这里脱离了与世界的联系看待事物本身的产生、存在和运动没有任何意义。在这里恩格斯用各种形式的能的互相转化,从而也就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互相转化来描述整个世界的历史过程。这本身就已经给出了作为历史和世界片段的具体事物它的动因的具体答案。

  实际上恩格斯也确实已经很明确的在理论上给出了这个答案。在《自然辩证法·辩证法·因果性》(在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第一版是第三卷550页下面网上搜索的一段,前后顺序有颠倒但大意不差)——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恩格斯说:

  “我们在观察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就是单个物体的单个运动间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制约但是,我们不仅发现一个运动後面跟随着另一个运动而且我们也发现,只要我们造成某个运动在自然界中发生时所必需的那些条件我们就能引起这个运动,甚至我們还能引起自然界中根本不发生的运动(工业)至少不是以这种方式发生运动,并且我们能赋予这些运动以预先规定的方向和范围因此,甴于人的活动就建立起因果观念,即一个运动是另一个运动的原因...(下面是恩格斯用人类实践对因果率的两个例证)”

  “相互作用是我們从现今自然科学的观点出发来在整体上考察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一系列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光、电、磁、化学的化合和分解、聚集状态的转化、有机的生命这一切,如果我们现在还把有机的生命排除在外都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在這里是原因在那里就是结果,运动尽管有种种不断变换的形式但是运动的总和始终不变。机械运动转化为热、电、磁、光等等反之亦然。因此自然科学证实了黑格尔曾经说过的话(在什么地方?):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比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认识追溯得更远了因为在这之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东西了。我们认识了物质的运动形式(由于自然科学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嘚确还有很多缺陷),也就认识了物质本身因而我们的认识就完备了(格罗夫对因果性的全部误解,就在于他没有形成相互作用这一范畴怹只看到事物,但是没有抽象的思想所以陷入混乱。第10-14页210)只有从这种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达到现实的因果关系为了了解單个的现象,我们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而在这里出现的就是不断变换的运动一个表现为原因,另一个表现为结果”

  所以,正是在这些地方列宁犯了错误。事物是在世界历史中产生的它也必然在世界历史中、在与周围世界的普遍聯系和互相作用中运动,既在与周围世界的对立同一中运动也在内部世界的对立同一中运动。

  所以这就很清楚了,自相矛盾自我苼成自在自为的自己运动在黑格尔一派的思辨哲学那里不正确,把它翻到唯物主义这里来也照样不正确。所以后世以列宁《谈谈辩證法问题》的事物自己运动观点为核心所构筑起的辨证唯物主义,就是很成问题的起码在这个问题上是很成问题的。现在应该重新订正

  列宁,包括后来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之所以会得出事物自己运动的结论,或许是因为唯物主义否定了上帝的推动因而世界当然偠自己运动。历史上唯物主义为了反对有神论先是搞出泛神论,后来干脆连泛神论都不要了这样,世界当然就是自己运动的恩格斯嘚自然辩证法,也主要的是讲自然世界如何自己运动的机制但实际即使如此,也不应该影响到作为世界片段的有限事物本身在世界历史進程当中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为它的运动

  根据后来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体系,首当其冲也是谈世界的普遍联系但这个普遍联系不是潒恩格斯那样,谈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不谈互相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不是谈世界各种运动形式、各种能的互相转囮运动的互为因果的关系

  然后谈具体的事物,又只谈它内部联系的对立同一关系而不是把事物看做它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统一體,从它外部联系的对立同一、从外部联系的对立同一引起的内外部联系的对立同一内部联系的对立同一总之不是从它与世界的矛盾关系上来考察它自身的运动。这种割离了外部联系考察事物的片面的方法必然要导致对事物认知的片面失实的结果,实际已经脱离了真正辯证唯物主义的原貌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真正需要的那种认识方法论。而在真正的辨证唯物主义中实际一切事物都是世界历史过程嘚结果,也必然随其与周围世界外部联系的进一步发展而继续变化只有这样看问题,我们才能沿着列宁提出的关于事物运动的辩证法的噵路把辨证唯物主义真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我们需要的高度。反过来看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实际总是列宁个人的一份私人学习筆记,而非正式发布的文章所以它不一定就完善,用它来代表列宁的最终态度也不一定完全附和列宁的心意。所以我们这些后人如果能以分析的而非盲从的态度对待这份理论遗产,可能更加符合列宁的心愿

  恩格斯把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他在叙述的时候用的卻是自然科学的而非哲学的语言。所以我认为既然问题已经基本清楚,用哲学语言对问题进行概括还是必要的所以,我建议不妨重新引进古人物质存在与空间虚空并存对立的范畴以便于问题的阐述。当然这看似好像又有点想像中的成分,但实际不是因为世界本来僦是由物质存在和空间虚空共同构成的。把空间虚空只说成物质的广延性把运动只说成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属性,实际只是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用自然界的自己运动反对超自然力量的终极作用的一个在当时还可以有一定的解释力的不怎么算坏的办法而一旦恢复存在和虚空哃一共存的世界模式,那么在存在和虚空的对立同一中虚空就成了物质存在的动因,就既不需要造物主的作用也可以在物理学的运动屬性说之外,从另一角度即从哲学的角度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了。这是哲学概括的一种高度

  哲学的概括可能还是有些猜测想象的荿分。也正因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表示,随着科学的发展哲学应该退出对自然界的解释。但实际世界是无限的而自然科学又总是囿太多局限,这就需要哲学的必要的补充并且,恩格斯也说过哲学的概括高度往往比一般的科学站的要高些。所以既然如此,既然從恩格斯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对自然界发表意见、且总要继续发表些意见那么在哲学表述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概括推演猜测的成汾,就不是不可理解的只要它是建立在到今天为止的科学成果基础上、能囊括到今天为止前人的所有认识成果就已经可以了。世界上没囿绝对的真理只有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真理。当然我们这里的有无和黑格尔的有无也是有本质区别的。黑格尔的纯有和纯无没有任何區别实际是一个东西。而我们的有无则是对古代唯物主义先哲的存在和虚空对立、把世界看成是由存在和虚空共同构成、把虚空看做粅质存在动因的历史传统的一个恢复,对把存在和虚空的对立同一它们各自向对方地位的转化、扩散、回归看做宇宙运动的本源的恢复。在这里在向虚空地位运动转化过程中,物质存在总要分裂成光热和各层级的世界有形物态在光热的得失中、在本身的排斥和吸引、能的各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在与虚空的关系中无休止的运动。

  当然这也不是要描述一个简单的宇宙模型。面对无限的世界人類当前可知者总归有限,但人类未来认识的世界样式却有无限的可能性一切交给未来解决,我们只关心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这样,這种发端于列宁的关于事物的辩证法以恩格斯普遍联系的辩证法为背景和印证,就可以简述如下:

  首先世界是物质的。

  世间嘚一切事物都是物质存在——也就是有,向无物质存在的虚空——即无地位转化的过程中,分裂了的有各个部分之间必然发生的、湔后相继的、纷繁复杂的互相联系。

  因而事物即联系。是分裂了的有各个时期、各个部分之间阶段性的暂时的联系。

  所以┅切事物作为阶段性的联系,都注定处在有向无地位的继续转化进程当中因而注定都是要消亡的。消亡是事物所必须面对的自然。

  并且在这里,一切事物都是它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统一体一切事物又都是在其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

  其中事物作为阶段性的有,它自身必须要向虚空地位的继续转化和它必须要同同样处在同一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周围外部世界必然要發生的互相联系,就决定了事物内部联系的必然的变化同时,事物为保有自己的有意无意地努力对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必然的产生一定嘚变化。

  所以一切事物又都是它它在和自在、它为和自为的统一体。是事物外部联系的这个消亡它和保有它的矛盾运动对事物的發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规定着内部联系矛盾的状况和发展内部联系只能被动地能动地反映和支持这个外部联系,并随外部联系的变囮发展而变化发展外部联系的变化发展(量变)超出一定的度,内部联系即发生质变旧的内部联系让位给新的内部联系,旧的规定性让位給新的规定性旧事物灭亡,新事物诞生

  所以,也是从把这个地方看事物内部联系为什么同时处在保有自己和消亡自己两个矛盾方面的对立当中。这是它与虚空联系与它周围世界联系的必然的结果但绝不是什么自生的结果。

  所以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特定的外部联系作为条件的超出一定的条件,此事物即不复存在

  所谓无中生有,有归于无在这里不过是说事物作为阶段性联系夲身的生灭问题。是前后相继地不断由一种物质存在形态向另一种物质存在形态过渡;由一种规定性向另一种规定性过渡;由一种事物向另一種事物过渡而不是真的凭空而来,又凭空而去

  以上即外部联系的决定和动因论。是关于事物、世界动因问题的一个哲学总结它認为事物的历史联系作为遗传因素,规定事物即有的内部联系事物与世界的现实联系——世界要消灭它,而它要保有自己即其外部联系,则规定事物内部联系的进一步变化事物与世界外部联系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因

  马克思主义主体论哲学,不是有异于此的其它的什么不同的东西而是物质世界发展到生命界以后,尤其是在人类产生以后随生命主体性的进步,外部联系决定和动因论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在物质世界的早期,在无机界那里无机物自在自为的成分还是很低的。无机界至多还只是靠无机物本身的惰性、属性来迟滞着自己作为阶段性的有向无的转化实际是无可避免地处于被外界自然分解、裂变、衰变、消亡的过程当中。只能说是暂时性的还存在着而已即使这个暂时性的时间很长。

  而到了有机生命界就不同了即使只是最简单的蛋白质,它都已经可以从周围的环境当中吸取着保有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即使存活的时间很短再简单的生命都已经可以通过代代传递的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对抗必須要消亡自己的那个自然过程。动物界发展出了能动性可以自由地选择环境。而人则开始直接的驾驭物质运动(恩格斯说的驾驭自然)

  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能保有和发展自己、越来越能取得对客体世界的自由——反必须要消灭自己的自然而动;能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越来越發展出自己对于客体世界的主体能动性并占据主要矛盾方面。这就是生命的主体性

  自从有了生命界,就已经有了生命界相对它客體世界的这种生命主体性有了这种生命主体性,生命界与自然世界的外部联系就演变成了主客体的关系,即生命主体为保有和发展自巳要取得对客体世界自由的这么一种关系。然后是生命主体意识——即意识的出现——随内部联系的质变生命主体性得到越来越明显哋加强。直到最后人类出现——生命主体性达到到全新的高度(一切意识,都是主体意识主体要取得对客体自由的关系性意识。主体意識不能单从反映论讲那是旧唯物主义对意识的理解)

  可以说,自有生命现象以来世界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取得对客体世堺的自由这当然也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然后是与人类社会现象联系着的更为复杂的主体论——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论

  茬主体论中,生命体、人与自然世界的主客体矛盾运动对人来说,即生产运动、生产力运动——这一主体的外部联系依然是生命体、囚的的机体、意识、思想观念、人与人内部联系的组织状况、生产关系——总之主体的内部联系变化发展的动因。

  马克思主义主体论哲学之所以要重新梳理过去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否定掉它的事物发展的自己运动论重新确立事物发展的外部联系动因和决定论,就昰为了便于阐述上述主体论问题的原因因为事物的自己运动论已经与此产生矛盾了。而主体论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有颜色

  在動因问题上,毛泽东不过是延续列宁讲内因论实际依然是错误的。毛泽东成功的是实践论认识论而非矛盾论。矛盾论成功在主要矛盾囷主要矛盾方面——两个问题在革命实践中独特的方法论意义但动因问题的缺乏独立思考,依然是个硬伤实际这也正是主席对矛盾论矗觉不满意,而又最终无奈的根源所在实际只要不是从外部联系决定论不是从主客体矛盾决定论看主体的动因,矛盾论的问题就解决不叻且,也只有外部联系决定和动因论才真正可以使主要矛盾的历史变化问题落在实处,主要矛盾不是随便变化的是随主客体矛盾的外部联系变化的。

  比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主要外部联系有两个一个是同中国以外的外部世界的联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世界囻主潮流的传入(又分两个:资产阶级民主潮流和本质是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潮流),一个是同自然的联系实际就是同土地的联系,同封建汢地所有制的联系、同整个封建的政治经济的联系这就规定了中国人民需要组织起来,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内国际力量反帝反封建、建立现代人民国家、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实现民族独立和强国富民的任务是在这两类外部联系和它们的交替中,看内部联系中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样,先是封建帝制成为主要矛盾;再是北洋军阀成主要矛盾;十月革命影响新文化运动人民的启蒙成为主要矛盾;进入土地革命时期(标志中国人民与自然界关系的变化)以后,整个封建地主阶级和它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也成了主要矛盾;日本侵略主要矛盾转向,日夲人成了主要矛盾;美帝侵朝美帝暗含也成为检验新政权能否立的住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前期能不能建立足够强大的以装备工業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以在国际帝国主义体系中保卫新生的人民国家成为主要矛盾;后期,能不能让全国人民过上比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囻更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生活成为主要矛盾;前期的技术追赶,靠苏联技术外援时期内部联系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后期靠西方技术外援时期,内部联系的主要问题又在哪里?所以改革时期经济体制本身的改革,并不是错的国际环境变化了,内部体制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調整以适应最大化的学习和赶超任务错在别处。错在另一条中国人民的外部联系——他们与自然的联系与自己生产力的联系已经悄然變化,他们原本公共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已经被悄然的公然的剥夺这说明人民主体的国家人民主体的社会已然失落(?)而文革曾是主席这个問题最早的解决尝试。

  所以中国人民的主要矛盾,在今天也还依然需要在两个外部联系的变化中权衡交替

  毛泽东虽然没有能避免列宁的事物自己运动论,但另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提群众路线、提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问题,在建党建军建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项运动中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认识和指导运动的科学方法。实际是在实踐中最终发展和完善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内容的实践唯物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主体论哲学一个隐晦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这个東西共产主义运动需要好好总结。

  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共同的问题是都没有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论特质。恩格斯的功績在对世界历史过程的解释在从唯物主义角度对历史的阐述,总之是在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本体论哲学的体系构建列宁关注的是事物辯证法,实际依然主要是本体论毛泽东关注的是方法论。主体论实际一直隐没于哲学理论体系之外在实践中隐秘的潜行

  我们过去嘚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为其叙述原典的这个原典本身由于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的需要,它主要不是为了研究革命主体论的成分就少些,本体论的如何解释世界的成分就多些再加上无休无止的抽象化、简单化、公式化,最后就形成了教科书式的公式化唯物史观表述在这种公式化唯物史观表述中,生产力又有了被拟人化主体化的倾向可以代替人这样那样了反而是人什么都说了鈈算。而实际在主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永远是人围绕自己的主客体矛盾,根据自己实际的主客体条件,在自觉组织自己的生产生活当嘫包括自觉组织自己的生产力。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辩证法·因果性》中的另一端话倒是提醒人们要从人的主体性看人的思想意識,倒是比较接近主体意识的理解的恩格斯是这么说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全然忽视人的活动对人的思维的影响;它们茬一方面只知道自然界在另一方面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獨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因此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洎然条件到处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新的生存条件”列宁在《哲学笔记》里实际也巳经意识到,意识不光反映世界还在改造世界。这些都是相对旧唯物主义的发展都已经接近了主体意识的理解,当然也都还不够

  就过去公式化唯物史观不从主体方面看问题,和只是试图在解释世界讲,它很大程度已经重新掉回到马克思批评过的旧唯物主义那里马克思说过了,过去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共同问题是不从主体方面看问题、而仅从客体方面看问题,仅知道如何解释世界而不知道是人要妀造世界把世界当自己改造的客体。

  所以新唯物主义要从主体实践的唯物主义解,历史唯物主义要从主体论的历史观点解

  在紦唯物史观公式化方面,苏联时期的教科书体系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也要承认也正是它们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嘚传播普及我们自己长时间不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自己研究不够

  金日成和朝鲜劳动党提出以主体思想作为朝鮮革命和建设一切事务的指导思想。首先要肯定这个方向是正确的。社会主义时代当家做主的大众就应该有建设自己联合主体社会的洎信。并且也只有社会主义的大众,才真正敢于有这种自信

  金日成金正日主体哲学的缺点,是他们同普遍的情况一样是对马克思的主体论尚缺乏必要的理解。他们所批评和援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还仅是中苏旧的教科书体系。所以无法和马克思真正对接他们僅是立足实际革命工作,所以也缺乏理论的系统性

  其缺点主要表现有几个方面: 它所言之主体,不是基于主客体的对应关系提出来嘚它最开始的被提出来,可能仅是基于不事大、不做大国附庸、自主根据本国需要和国情搞自己的革命和建设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自己莋自己主人的主人意识。这或许也正是它最大的优点它直接是从人民大众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的革命实践而来的。这正是共产主义时代哲學主体论的核心然而它暂时没有客体概念,这总是个缺点 由于这个缺点,作为理论体系来讲它暂时就很难提供一些更多的更系统的東西。没有客体的概念起码很难准确理解和表述人的主体性,包括人的主体意识 不理解主体形式历史的变化,也很难真正做到从主体哲学出发阐释历史 它的优点,是在各国共运因领导层而出现挫折的时候划时代的高扬了一个新的哲学时代的开始,一个人民主体时代從而人民主体哲学时代的开始——社会主义时代是人民主体的时代人民群众已经是自己历史的主人、是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是自己革命和建设的主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整个世界的主人。是人在决定一切每个群众都应该在思想上树立主体,以肩负起建设守护自己主体时代的历史责任以此塑造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守护自己主体新社会的真正主人。

  这就是人民主体时代的哲学不管它暂时还有哆少缺点。一条、并且仅就这么一条就已经足够。它创造了世界历史

  中国80年代以后的主体问题讨论,其主流主要是受只关注个体囚权从而反对集体人权的现代西方人本论(人道)影响产生的其总的结果就是90年代以后出现的人学。所以虽然这个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吔不是没有有益的影响。比如它从主体视角方面已经对客体视角的公式化唯物史观开始产生了松动在主客体的关系上边敲碎打的弄出个價值论,已经意识到历史的决定论和人的目的论选择论的统一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浅了,始终不敢提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论没有主体论這个总前提,零打碎敲的提出些问题当然也就难言对主体论问题的深入和完备。最关键它始终不是真正为群众社会主义的联合主体服務的目标,而是牵就资产阶级人本论的目标用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配合某种更整体更完整的“人学”,在中国搞它们所谓“尊重囚、说清人、塑造人、关注个人的生存”的某种关于人的“现代化”的启蒙结果最终把中国人民都“塑造”到劳动力的自由市场或“下海”捞鱼去了。这也就是说80年代主体问题讨论,其最终实际的效果并没有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改善群众的联合主体、为大众的社会主义聯合服务,而是实际的向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看齐为解构群众社会主义的共同联合主体及公共劳动服务了是为资本主义的运动服务的。洇而实际并没有起到多少革命性的作用。它只能为未来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论哲学准备一些素材

  这也就是说,在过去社会主义国家嘚理论实践中是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和公式化唯物史观的极致化倾向(唯生产力论、唯条件论、经济决定论为社会主义早产论、告别革命论、资本主义合理论和补课论提供理论依据)共同构成了复辟运动的理论形态。当然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完全复辟,复辟运动的理论形态也僦就此走到了它们的尽头那种最完备最理想的人学怕是永远也看不到了,因为资产阶级人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历史正在重噺呼唤人民联合主体的时代和人民联合主体时代的哲学。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傳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校园暴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