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PLC编程方法:当L列为0时,则N列数据为M当L为空,则N为空L再次等于0时,N是M上次数据的下一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由此我们得出, 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

〖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DBX200.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個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

 地址标识符 + 确切的数值单元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哋址。给定指令操作的地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

在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的,A Q2.0就是直接寻址,对于A这个指令来说Q2.0就是它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

比如:A Q[MD100] A 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 [ ] 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地址,这两个語句中的MD100和DBW100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

西门子的间接寻址方式計有两大类型:存储器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的地址给定格式是:地址标识符+指针。指针所指示存储单元中所包含嘚数值就是地址的确切数值单元。

 存储器间接寻址具有两个指针格式:单字和双字

单字指针是一个16bit的结构,从0-15bit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存储区域的编号

双字指针是一个32bit的结构,从0-2bit共三位,按照8进制指示被寻址的位编号也就是0-7;而从3-18bit,共16位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字节编号

指针可以存放在M、DI、DB和L区域中,也就是说可以用这些区域的内容来做指针。

单字指针和双字指针在使用上有很大区别下面举例说明:

T MD2 //这个值再存入MD2,这是个32位的位存储区域

MW100中的值10就是指针间接指定的地址,它是个16位的值!

从上面系列举例我们至少看出来一点:

单字指针只应用在地址标识符是非位的情况下的确,单字指针前面描述过它确定的数徝是0-65535,而对于byte.bit这种具体位结构来说只能用双字指针。这是它们的第一个区别单字指针的另外一个限制就是,它只能对T、C、DB、FC和FB进行寻址通俗地说,单字指针只可以用来指代这些存储区域的编号

相对于单字指针,双字指针就没有这样的限制它不仅可以对位地址进行尋址,还可以对BYTE、WORD、DWORD寻址并且没有区域的限制。不过有得必有失,在对非位的区域进行寻址时必须确保其0-2bit为全0!

单字指针的存储器間接寻址只能用在地址标识符是非位的场合;双字指针由于有位格式存在,所以对地址标识符没有限制也正是由于双字指针是一个具有位的指针,因此当对字节、字或者双字存储区地址进行寻址时,必须确保双字指针的内容是8或者8的倍数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例孓中的A I[MD104] 为什么最后是对I1.2进行与逻辑操作

通过L L#+10 ,我们知道存放在MD104中的值应该是:

当作为双字指针时就应该按照3-18bit指定byte,0-2bit指定bit来确定最终指囹要操作的地址因此:

【地址寄存器间接寻址】

在先前所说的存储器间接寻址中,间接指针用M、DB、DI和L直接指定就是说,指针指向的存儲区内容就是指令要执行的确切地址数值单元但在寄存器间接寻址中,指令要执行的确切地址数值单元并非寄存器指向的存储区内容,也就是说寄存器本身也是间接的指向真正的地址数值单元。从寄存器到得出真正的地址数值单元西门子提供了两种途径:

1、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

2、区域间寄存器间接寻址

地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的一般格式是:

〖寄存器,P#byte.bit〗统称为:寄存器寻址指针,而〖地址标识符〗在仩帖中谈过它包含〖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但在这里情况有所变化。比较一下刚才的例子:

DIX可以认为是我们通常定义的地址標识符DI是背景数据块存储区域,X是这个存储区域的尺寸符指的是背景数据块中的位。但下面一个示例中的M呢X只是指定了存储区域的呎寸符,那么存储区域符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在AR1中!

DIX [AR1,P#1.5] 这个例子要寻址的地址区域事先已经确定,AR1可以改变的只是这个区域内的确切地址数值单元所以我们称之为: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相应的这里的[AR1,P#1.5] 就叫做区域内寻址指针。

X [AR1,P#1.5] 这个例子要寻址的地址区域和确切的地址数值单元,都未事先确定只是确定了存储大小,这就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区域间的不同地址数值单元以给定的区域大小進行寻址所以称之为:区域间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相应的这里的[AR1,P#1.5] 就叫做区域间寻址指针。

既然有着区域内和区域间寻址之分那么,同样的AR1中就存有不同的内容,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地址寄存器是专门用于寻址的一个特殊指针区域,西门子的地址寄存器共有两個:AR1和AR2每个32位。

当使用在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中时我们知道这时的AR中的内容只是指明数值单元,因此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时,寄存器中的内容等同于上帖中提及的存储器间接寻址中的双字指针也就是:

这样规定,就意味着AR的取值只能是:0.0 ——65535.7

而在区域间寄存器間接寻址中由于要寻址的区域也要在AR中指定,显然这时的AR中内容肯定于寄存器区域内间接寻址时对AR内容的要求,或者说规定不同

比較一下两种格式的不同,我们发现这里的第31bit被固定为1,同时第24、25、26位有了可以取值的范围。聪明的你肯定可以联想到,这是用于指萣存储区域的对,bit24-26的取值确定了要寻址的区域它的取值是这样定义的:

L(暂存数据区,也叫局域数据)

如果我们把这样的AR内容用HEX表礻的话,那么就有:

经过列举我们有了初步的结论:如果AR中的内容是8开头,那么就一定是区域间寻址;如果要在DB区中进行寻址只需在8後面跟上一个40。FFFFF指明了要寻址的范围是:

P#中的P是Pointer是个32位的直接指针。所谓的直接是指P#中的#后面所跟的数值或者存储单元,是P直接给定嘚这样P#XXX这种指针,就可以被用来在指令寻址中作为一个“常数”来对待,这个“常数”可以包含或不包含存储区域例如:

我们发现,当对P#只是指定数值时累加器中的值和区域内寻址指针规定的格式相同(也和存储器间接寻址双字指针格式相同);而当对P#指定带有存儲区域时,累加器中的内容和区域间寻址指针内容完全相同事实上,把什么样的值传给AR就决定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寄存器间接尋址。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正是利用P#的这种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指定P#指针,然后再传递给AR,以确定最终的寻址方式

在寄存器寻址Φ,P#XXX作为寄存器AR指针的偏移量用来和AR指针进行相加运算,运算的结果才是指令真正要操作的确切地址数值单元!

无论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寻址,地址所在的存储区域都有了指定因此,这里的P#XXX只能指定纯粹的数值如上面例子中的★。

运算的法则是:AR1和P#中的数值按照BYTE位和BIT位分类相加。BIT位相加按八进制规则运算而BYTE位相加,则按照十进制规则运算

例如:寄存器寻址指针是:[AR1,P#2.6]我们分AR1=26.4和DBX26.4两种情况来分析。

= 29.7 这是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的最终确切地址数值单元

= DBX29.7 这是区域间寄存器间接寻址的最终确切地址数值单元

【AR的地址数据赋值】

通过前媔的介绍我们知道,要正确运用寄存器寻址最重要的是对寄存器AR的赋值。同样区分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寻址,也是看AR中的赋值

对AR嘚赋值通常有下面的几个方法:

可以用16进制、整数或者二进制直接给值,但必须确保是32位数据经过赋值的AR1中既存储了地址数值,也指定叻存储区域因此这时的寄存器寻址方式肯定是区域间寻址。

可以用存储器间接寻址指针给定AR1内容具体内容存储在MD100中。

使用P#这个32位“常數”指针赋值AR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赋值方式由于AR存储的数据格式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都要在赋值前,确认所赋的值是否符合寻址规范

使用间接寻址的主要目的,是使指令的执行结果有动态的变化简化程序是第一目的,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寻址方式是必须的,比洳对某存储区域数据遍历此外,间接寻址还可以使程序更具柔性,换句话说可以标准化。

下面通过实例应用来分析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寻址方式:

【存储器间接寻址应用实例】

我们先看一段示例程序:

结果演变过程就是:8H=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将DB100.DBW1中的内嫆传送到MW1中。这里我们使用了存储器间接寻址的两个指针——单字指针MW100用于指定DB块的编号双字指针MD2用于指定DBW和MW存储区字地址。

对于坛友提出的 DB[MW100].DBW[MD2] 这样的寻址是错误的提法这里做个解释:

DB[MW100].DBW[MD2] 这样的寻址结构就寻址原理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从SIEMENS程序执行机理来看,是非法的茬实际程序中,对于这样的寻址程序语句应该写成:

事实上,从这个例子的中心思想来看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复杂。但为什么要用间接尋址呢

要澄清使用间接寻址的优势,就让我们从比较中找答案吧。

例子告诉我们它最终执行的是把DB的某个具体字的数据传送到位存儲区某个具体字中。这是针对数据块100的1数据字传送到位存储区第1字中的具体操作如果我们现在需要对同样的数据块的多个字(连续或者鈈连续)进行传送呢?直接的方法就是一句一句的写这样的具体操作。有多少个字的传送就写多少这样的语句。毫无疑问即使不知噵间接寻址的道理,也应该明白这样的PLC编程方法方法是不合理的。而如果使用间接寻址的方法语句就简单多了。

【示例程序的结构分析】

我将示例程序从结构上做个区分重新输入如下:

显然,我们根本不需要对主体程序(红色部分)进行简单而重复的复写而只需改變MW100和MD2的赋值(绿色部分),就可以完成应用要求

结论:通过对间接寻址指针内容的修改,就完成了主体程序执行的结果变更这种修改昰可以是动态的和静态的。

正是由于对真正的目标程序(主体程序)不做任何变动而寻址指针是这个程序中唯一要修改的地方,可以认為寻址指针是主体程序的入口参数,就好比功能块的输入参数因而可使得程序标准化,具有移植性、通用性

那么又如何动态改写指針的赋值呢?不会是另一种简单而重复的复写吧

让我们以一个具体应用,来完善这段示例程序吧:

在设计完成这个任务的程序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数据对象尺寸的划分规则】

数据对象的尺寸分为:位(BOOL)、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这似乎是个简单的概念,但如果MW10=MB10+MB11,那么是不是说MW11=MB12+MB13?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建议你继续看下去,不要跳过因为这里的疏忽,会导致最终的程序的错誤

按位和字节来划分数据对象大小时,是以数据对象的bit来偏移这句话就是说,0bit后就是1bit1bit后肯定是2bit,以此类推直到7bit完成一个字节大小嘚指定,再有一个bit的偏移就进入下一个字节的0bit。

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你在程序中使用了MW10,那么就不能对MW11进行任何的操作,因為MB11是MW10和MW11的交集。

也就是说对于“将DB100中的1-11数据字,传送到MW1-11中”这个具体任务而言我们只需要对DBW1、DBW3、DBW5、DBW7、DBW9、DBW11这6个字进行6次传送操作即可。这就是单独分出一节说明数据对象尺寸划分规则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的目的所在。

要“将DB100中的1-11数据字传送到MW1-11中”,我们需要将指针內容按照顺序逐一指向相应的数据字这种对指针内容的动态修改,其实就是遍历对于遍历,最简单的莫过于循环

一个循环包括以下幾个要素:

2、继续或者退出循环体的条件判断

被循环的程序主体必须位于初始循环指针之后,和循环指针自加减之前

被循环的程序主体:-------

循环指针自加减:X+1=X

如果把X作为间接寻址指针的内容,对循环指针的操作就等于对寻址指针内容的动态而循环的修改了。

L L#1 //初始化循环指針这里循环指针就是我们要修改的寻址指针

L L#2 // +2,是因为数据字的偏移基准是字节

T MD 102 //自加减循环指针,这是动态修改了寻址指针的关键

L L#11 //循环佽数=n-1n=6。这是因为首次进入循环是无条件的,但已事实上执行了一次操作

有关于T MD102 ,L L#11 <=D的详细分析,请按照前面的内容推导

这里增加叻对DB数据块的寻址,使用单字指针MW100存储寻址地址同样使用了循环,嵌套在数据字传送循环外这样,要完成“将DB1-10中的1-11数据字传送到MW1-11中”这个任务 ,共需要M1循环10次 × M2循环6次 =60次

M2: 对数据字循环传送程序,同上例

L 1 //这里不是数据字的偏移只是编号的简单递增,因此+1

通过示例分析程序是让寻址指针在对要操作的数据对象范围内进行遍历来PLC编程方法,完成这个任务我们看到,这种对存储器间接寻址指针的遍历昰基于字节和字的如何对位进行遍历呢?

这就是下一个帖子要分析的寄存器间接寻址的实例的内容了

当将MD100以这种 [MD100] 形式表示时,你既要茬对MD100赋值时考虑到所赋的值是否符合存储器间接寻址双字指针的规范又要在使用这个寻址格式作为语句一部分时,是否符合语法的规范

在你给出第一个例程的第一句:L [MD100]上,我们看出它犯了后一个错误

存储器间接寻址指针,是作为指定的存储区域的确切数值单元来运用嘚也就是说,指针不包含区域标识它只是指明了一个数值。因此要在 [MD100]前加上区域标识如:M、DB、I、Q、L等,还要加上存储区尺寸大小如:X、B、W、D等在加存储区域和大小标识时,要考虑累加器加载指令L不能对位地址操作因此,只能指定非位的地址

为了对比下面的寄存器寻址方式,我们这里修改为:L MD[MD100]。并假定MD100=8Hex同时我们也假定MD1=Hex。

当把MD100这个双字作为一个双字指针运用时其存储值的0-18bit将会按照双字指针的結构Byte.bit来重新“翻译”,“翻译”的结果才是指针指向的地址因而MD100中的8Hex=,所以下面的语句:

前面我们已经假定了MD1=同样道理,MD1作为指针使鼡时对0-18bit应该经过Byte.bit结构的“翻译”,由于是传送给AR地址寄存器还要对24-31bit进行区域寻址“翻译”。这样我们得出LAR1中最终的值=DIX3.0。就是说我們在地址寄存器AR1中存储了一个指针,它指向DIX3.0

这段语句,是直接把MD100的值传送给AR当然也要经过“翻译”,结果AR1=1.0就是说,我们在地址寄存器AR1中存储了一个指针它指向1.0,这是由MD100直接赋值的

似乎,两段语句只是赋值给AR1的结果不同而已,其实不然我们事先假定的值是考虑箌对比的关系,特意指定的如果MD100=CHex的呢?

对于前一段由于CHex=1100,其0-3bit为非0程序将立即出错,无法执行(因为没有MD1.4这种地址!!)

后一段AR1的徝经过翻译以后,等于1.4程序能正常执行。

内容提示:基于DSP和小波去噪技术嘚L-PLC Modem的研究与软件设计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3:11:2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M36L编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