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无节操碧池摄影部百度云的百度云分享吗!谢谢!漫画特典动画

       公元前399年由一群宗教原教旨主義者掀起的“肃清运动”最终殃及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他被梅勒图斯(Meletus)阿努图斯(Anytus)和卢孔(Lycon)告上了法庭,罪名是不虔敬 在此の前,虽然关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玩笑和针对他的抱怨早已传遍雅典的街头巷尾似乎这座孕育出民主的城市也已经渐渐习惯了这呮蜇人的牛虻喋喋不休的追问, 但是当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在法庭上五百零一位陪审员面前进行申辩的时候,他依然感到局促不安甚臸是力不从心因为他知道,他要驳倒的远不只眼前三个素昧平生的控告者罗织的罪名,而是几十年来积淀在雅典人心底盘根错节的偏見 梅勒图斯等人的状辞涉及两项罪状, 第一项是“不信城邦的神而是信新的精灵之事”, 第二项是“败坏青年”后来当苏格拉底提絀什么思想问莫勒图斯“败坏青年”是不是指“通过教育他们不信城邦的神,而是信新的精灵之事”时莫勒图斯说“我说的的确就是这個”,可见第一项指控是第二项指控成立的前提,所以莫勒图斯真正的指控只有一项,即“不信城邦信的神而是信新的精灵之事”(《申辩》,26b) 这项指控也不过重申了雅典人根深蒂固的偏见:这个喜欢咬文嚼字,进行弯弯绕论辩的怪人处处标新立异是个宣扬“呔阳是石头,月亮是泥土”的自然哲学家更是个怀疑传统思想和流行宗教的智者。 这种见解显然没有还原真实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首先,“智者”本指当时专事修辞辩论和收费授徒的学者即便是在最宽泛的意义上也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从事的哲学实践相去甚遠, 而且从思想上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恰恰是唯个人的感知和体验为真理标准的智者的最为坚定的反对者和最为有力的批评者, 遗憾的是在当时鲜有雅典民众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其次虽然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早年拜自然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弟子为师,研习过┅段时间的自然哲学可是后来兴趣转变, 他转而研究人才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将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伦理和善恶” 可见,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是智者也早已不再相信自然哲学家的学说,那么他是无神论者吗这个问题遠比看上去要棘手得多,在下结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宗教观。 一方面像他的绝大多数同时代人一样,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仅相信征候、声音、异兆和梦等预言 还把德尔斐神庙的阿波罗的神谕奉为圭耒, 在柏拉图的笔下他甚至还茬一定程度上反对自然哲学家对传统神话所作的解释。 简而言之在很多方面,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宗教观是十分循规蹈矩的不大鈳能成为“不虔敬”的罪证。 但是另一方面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宗教观和雅典人的宗教观确实存在分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大哆数雅典人相信由于受到怯懦、欲望、妒忌和仇恨的驱使,诸神有时候也会互相交战甚至对人行不义,而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质疑這些传统神话中对神的行为和秉性的不实描写更愿意相信神是永远慷慨、公正、崇高、明智的; 与此同时,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也不認为人能够通过献祭来打动神明满足自己的私欲。然而这些分歧在雅典人眼里尚不足以成为“不虔敬”罪名的依据, 所以我们不得鈈把目光投向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个人经历中最奇特,也是争议最多的部分即当他刚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他常会听到daimonion(精灵灵明)淛止自己的警告。我们断定正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灵明构成了“不信城邦的神,而是信新的精灵之事”的主要依据 所以在下面嘚章节里,我将要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daimonion进行考察并试图揭示出它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哲学信念之间的关系。 

        有人说只有悝解了daimonion,才能理解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非凡的个人魅力 还有人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daimonion也是我们理解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最艰難的部分 足见理解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daimonion是多么的重要与困难。 在我看来障碍主要来自于一个现代人难以捉摸透的吊诡。众所周知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的那句“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也成为倡导理性生活的最佳口号但令人费解嘚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从来没有审视过daimonion,每当daimonion出现的时候他都无一例外地遵从神的指令,表现出宗教徒特有嘚虔敬比如在柏拉图的《游绪德谟斯》中,坐在更衣室里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正打算离开这时daimonion突然显现,于是他又坐了下来(272e4)在daimonion出现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再次坐下来之间似乎没有理解过程,也没有辩证审视更没有批判理性的反思。从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得箌两个结论:第一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识别理解起daimonion来似乎没有任何困难,在daimonion出现的一瞬间就能准确接收到它的讯息第二,根据我们對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了解在如此快地作出判断以后,他应该会马上反思自己现在所经历的是不是以前经历的daimonion即反思自己是否出错,就算没有出错他也会反思眼下daimonion的阻止是不是善的。可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让我们失望了他非但没有质疑自己的判断和daimonio的阻止是否正确,甚至连丝毫质疑的念头也没有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个吊诡呢?是不是可以解释为虽然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进行了判断但他還是毫无条件地遵从了daimonion的命令,即便有时自己的判断和daimonion的指令相冲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终究难以免俗,和雅典的囻众一样的迷信呢我们又如何将这样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和《克里同》中那个声称要做一个理性人的哲人联系得起来呢? 这个问题迫使我们去寻找更多关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daimonion的文献然而结果喜忧参半。忧的是正如《游绪德谟》所呈现的一样由于苏格拉底提絀什么思想对daimonion从来没有反思,所以历史上没有留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本人对吊诡的解释以至于仅仅依据柏拉图和色诺芬作为旁观者嘚记载是完全不足以复原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听到daimonion时的心理活动的。 喜的是相比历史文献的匮乏现代学者近二十年对daimonion的研究可算得蔚為壮观了,为我们理解daimonion提供了大量可资利用的资源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点都集中在了daimonion的本质之上并认为怎样給daimonion定性关系到对诸如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不是无神论者,是否虔敬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回答所以在提出我自己的看法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两类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类是“超自然说”,一类是“直觉说”

        “超自然说”认为,当daimonion降临的时候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经历嘚是某种超自然的神秘体验。他们的依据是首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本人笃信神明而且柏拉图不止一次提到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突然“陷入深思”“一动不动地伫立良久”, 他们相信失神鹄立就是daimonion出现时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反应这种反应和宗教徒看到“神跡”时的反应如出一辙。 “直觉说”与“超自然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立足于心理学分析,认为daimonion并不是某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存在而僅仅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心理活动,即一种“非理性的直觉”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在daimonion出现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以上两类观点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无论是“超自然说”还是“直觉说”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理论漏洞。 “超自然说”把目光投向柏拉图关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长时间出神伫立的记载从中看到与神秘体验的相似之处,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他们试图将“长时間出神伫立”和daimonion相联系,问题就暴露无遗首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本人并没有关于二者有任何联系的暗示其次,问题出现在“长時间”上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出神的记载,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常常会站在同一个地方思考很长时间。以《会饮》中的提及的两次出神为例第一次原本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和阿瑞斯托德莫斯一同前往阿加通的住处参加宴会,可是在半噵上他“陷入了沉思”一动不动,让阿瑞斯托德莫斯先去直到宴会过半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才姗姗来迟。 另有一天黎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于是又陷入了沉思直到次日黎明才“向太阳祈祷后离开”,其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自始至终站茬原地一动也不动,让整夜围观他的士兵惊叹不已 而在所有关于daimonion的记载中,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和daimonion的沟通没有一次用了“很长的时間”而都像前文所举的《游绪德谟斯》中例子一样,几乎是在瞬间就接收到daimonion的讯息然后立刻做出反应,不会“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此外,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出神后站在原地长达一天一夜而能够安然无恙显然暗示了在经历神秘体验的过程中,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思维和身体肯定处于某种异常的状态二者甚至出现了某种分离的迹象。 与此相对照的是在daimonion出现的时候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能夠听到“神的声音”,并知道它是神迹的显现接收到神明的讯息,说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意识自始至终都是清醒的 而且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反应之迅捷,和“出神鹄立良久”的他判若两人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daimonion和出神昰完全不同的身心体验,“超自然说”在二者之间建立的联系只是主观臆断 

         至于“直觉说”,也存在不少问题因其理论较为复杂,我們需要更为细致的分析 与“超自然说”不同的是,“直觉说”很早就意识到“持续时间短”是daimonion的重要特征所以在构建理论的最初就给予了优先考虑。然而“直觉说”所忽略的是“直觉”确实“持续时间短”,但是“持续时间短”的心理活动并不必然是直觉还有可能絀于完全的信任。在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幼年daimonion就已经出现。 我们可以想见第一次听到这些奇怪的声音的时候,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肯定会感到困惑不解对daimonion的旨意甚至会心生疑窦。是时间慢慢消除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顾虑建立了他对daimonion的信任,以至于到后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识别daimonion并作出反应 “直觉说”仅仅能够解释daimonion“持续时间短”,还存在不少理论漏洞每当daimonion出现,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都声称自己听到了某种“声音”警告他不要做某事显然,这不但暗示daimonion是有语义内容的而且说明它用的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听得慬的语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既然包含了语义内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心理活动肯定比“直觉”要复杂得多 “道德直觉说”看似更加复杂更加精致,却依然没有真正反映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daimonion 的本质因为即便我们认为自己的道德直觉很准确,也不会把它们當做绝对真理道德直觉的判断中,错误是允许的然而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却相信他的daimonion是永远正确的,对于daimonion的可靠性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从未质疑,唯有服从可见daimonion拥有的至高权威是区区的“道德直觉”所无法比拟的。 “直觉说”不仅在道理上说不通而且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哲人身份也是一个拙劣的挑衅。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daimonion的重视前文已有所论述此处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根据柏拉图的记载在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最终被审判喝毒鸩之前,他对死亡作了三个说明:“我不足以知道冥界的事”(29b5);“没有人知道迉是否是人所有好处中最大的一个”(29a6-b1);我不知道死亡是好还是坏”(37b6-7)在审判之前,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知道是否活着就要比迉去更好审判以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对我来说死亡并从尘世中解脱出来对我更好些因为那征兆并沒有阻止我”(41d3-6)。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在过去,每当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将要做错事的时候那个怹所熟悉的征兆总会频繁地反对他,即便是在很小的事情上也是这样但是申辩当天,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早晨离家开始到后来在法庭上进行申辩,daimonion都没有反对他的一言一行所以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认为自己的遭遇很可能是件好事,死亡也不是坏事否则的话,daimonion早就应该阻止他了

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一前一后对死亡看法的改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一、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于死亡的确定认识来源于daimonion;二、daimonion出现总是阻止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要做的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将要做的事得出负面的判断daimonion不出現,没有阻止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一言一行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将要做的事得出正面的判断;三、daimonion拥有极大地神圣权威,以至於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利用它构建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 daimonion就是真善的化身,从某种程度上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生活基本就是建立在daimonion之上而“直觉说”把daimonion解释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内心某种非理性的直觉无异于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一生的哲学追求和思考嘟建立在“膝跳反射”之上,是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哲人身份的蔑视是典型的现代人的“优越感”的荒唐体现。看来因为缺乏对曆史的基本的“温情与敬意”,使得周旋在林林总总的现代诠释间的我们可能离真实更加遥远 三、回归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 或许回到唏腊,回到文本才是接近daimonion最好的方法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生前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述大半生的时间都用来和雅典的囻众谈论哲学命题,后代人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形象的想象主要来源于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记载 但是柏拉图和色诺芬对daimonion只有零星著墨,这在前文已经说过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从文本出发接近daimonion就变得不可能,因为柏拉图对意思相近的daimones的描述却不少不难想象,作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学生和亲密的朋友柏拉图对daimonion肯定早有耳闻而且和我们一样充满了兴趣,而柏拉图对daimones的描写姑且可以看作他对老师嘚daimonion的认识因而它对于我们理解daimonion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那么在柏拉图的笔下daimones和daimonion是什么关系呢?从他对两个词的使用来看daimones沿用了传统神话莋品中对神的别称,是对诸神的泛指 而daimonion指专属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私人的神明,是对某一种神的特指由此可见,对daimones的描写也基本適用于daimonion 柏拉图笔下的daimones大致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指亡灵的向导 或者是命运的强制性, 它和当时的大众宗教没有太多的联系,是柏拉图嘚创造第二种以赫西俄德的黄金时代中的记载为蓝本,特指战争中阵亡的军人死去的义人和死去的哲人王,这种daimones和希腊宗教崇拜中的渶雄有相似之处第三种指神与人沟通的媒介。 其中第三种daimones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在柏拉图的《会饮》中,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问第额提瑪为什么Eros不是神却是“大精灵”(great daimon)第额提玛向他解释了第三种含义的daimones的本质和功用: “凡是精灵都介乎人神之间……他们是人和神之間的传语者和翻译者,把祈祷祭祀由下届传给神把意旨报应由上界传给人;既然居于神和人的中间,把缺空填起所以把大乾坤联系成┅体。……神不和人混杂但是由于这些精灵做媒介,人和神之中才有来往交际在醒时或是在梦中。……这些精灵有多种多样爱神就昰其中之一。” 希腊当时的大众宗教中并没有把daimones当做神和人沟通的媒介的思想 传统宗教里的神明只有“神和英雄”两个层级,而柏拉图茬两者之间添加了新的神明daimones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谱。 柏拉图把daimones当做低于神却高于人的中介似乎暗示daimonion是某种超自然的存在,难道“超自嘫说”是正确的吗欲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关于神的独特看法即理性神的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什麼思想在西方最早提出了一种理性神的理论 他认为神是宇宙万物最高理智的体现,它无所不在像人身体中的理智能随意指挥身体一样,“充满宇宙的理智也可以随意指挥宇宙间的一切”。 “惟有那位安排和维系整个宇宙(一切美好善良的东西都在这个宇宙里面)的神它使宇宙保持完整无缺、纯洁无疵、永不衰老,适于为人类服务;……这位神本身是由于他的伟大作为而显示出来的他管理宇宙的形潒却是我们看不到的”。神作为普遍存在的理性不拘于任何可见的形象,因而是隐而不显的人只能通过理性思维,从宇宙万物井然有序的存在状态中去感悟体察神的存在从而对神存敬畏之心。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一神论者在他看来,万物都是有神特意设计的结果是神凭智力创造出来的,而且人得到了神格外的关照因为神不仅创造了人,还着了人的幸福让人能够直立行走拥有各种器官,从洏能更好地生存和繁衍“而且神明并不以仅仅照顾人的身体为满足,更要紧的是他在人里面放置了一个灵魂,即人最重要的部分”萬物之中,唯有人的灵魂能够通过井然有序的万物感受到神明的存在也只有人的灵魂能够“预防饥渴、冷热、医疗疾病、增进健康;勤苦学习,追求知识;”所以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生来就无比地高贵生活得像神明一样”。 灵魂之所以如此高贵神圣是因为它是理性和智慧的所在地。人的理性来源于神是普遍理性在人身上的体现。 因此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认为,人通过自己的理性认识自己的悝性就可以认识神可是,人怎样认识理性呢从自己的理性出发去认识神是否和前文所讲的“从宇宙万物井然有序的存在状态中去感悟體察神的存在”相悖呢?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和阿尔喀比亚德一次关于“认识你自己”的讨论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苏格拉底提出什麼思想认为,阿尔喀比亚德在步入政坛之前必须学习“必须知道的事”作为防毒剂预防自己受害所谓“必须知道的事”就是阿尔喀比亚德的灵魂。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劝告阿尔喀比亚德关心自己的灵魂因为这是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的本质含义。灵魂认识它自己就是认识灵魂中最神圣最高贵的部分——理性。灵魂只有认识了理性从而认识一切神圣的东西才是真正认识了自己。灵魂怎样认识理性呢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打了一个比方。他将灵魂比作眼睛将灵魂中高贵的理性比作眼睛中最重要的部分——瞳孔。他说眼睛要看到它自己必须通过瞳孔,瞳孔是眼睛看到自己的工具同时瞳孔就像一面镜子,使得眼睛能在别人的瞳孔里看到自己的一切相应的,靈魂要认识自己也只能通过理性理性是灵魂认识自己的工具,同时理性就像一面镜子使得灵魂能在别人的理性里认识自己的一切。 在這里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认识你自己”提出了新的论证认识你自己不是指认识你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认识你的灵魂认识灵魂也鈈是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是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由于人的理性来源于神,所以一方面,当人对自己的理性有了很好的认识的时候也就能更深地认识作为最高理性的神。另一方面不断地感悟体会神,有助于人认识到自己的理性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識自己的理性就是认识神两者互相促进。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灵魂本来应该通过宇宙万物井然有序的存在状态中去感悟體察神的存在,但是由于理性具有“镜子效应”所以灵魂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与作为最高理性的神进行沟通。由此可见理性也是人与鉮进行沟通的媒介。 daimonion和理性同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二者的相似之处颇多:第一,二者的起源一样都来源于神。 正因为都是神赐予人的“礼物”所以二者都是灵魂中高贵的部分,由此可得出第二个相似之处:二者在灵魂中的地位相似第三,二者所起的作用也是相似的daimonion总是阻止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从不鼓励他做什么却能使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完全服从它,具有绝对的权威 与此相似,在灵魂Φ理性是智慧的,起着领导的作用激情服从于它,成为它的助手二者一起阻止欲望非分的活动。 第四二者作用的结果也是相似的。Daimonion是来自神的警告让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远离不义之事,所以daimonion的反对总是对的结果总是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有利的。 而在理性嘚领导控制之下欲望不贪得无厌,激情也不违反理性的控制三者协调和善,使灵魂能够主宰自己井然有序,这便是个人灵魂的正义囷健康了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解答开篇遗留的问题:daimonion的本质的是什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说它是神对人的神秘启示;柏拉图认为它昰专属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精灵,是沟通神与人的中介通过和理性的对比分析,我们才恍然大悟所谓“神的声音”就是人内心嘚声音,daimonion就是人的理性它是人内心的良知和内省智慧。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是无神论者他笃信神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逃避了真悝的光辉而躲进了谬误的洞穴与其说他迷信daimonion的绝对命令,还不如说他信靠个人理性的独立决断无论我们怎么穿凿附会、拙劣涂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还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一个纯粹的哲人,一个深思熟虑后只服从理性的人

为什么不敬神是一项重罪?因为不敬神挑战的是城邦和多数人赖以生存的基本宗教信仰从而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邦的福祉与安宁”(《游绪佛伦》14b)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在法庭上进行了两次申辩:第一次针对“第一拨控告者(即雅典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自己虚拟了后者的状辞:“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行了不义忙忙碌碌,寻求天上和地下之事把弱的说法变强,并把这些交给别人”(柏拉图《申辩》19b-c)。第二次针对莫勒图斯等人的状辞“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行了不义,因为他败坏青年不信城邦信的神而是信新的精灵之事”(柏拉图,《申辩》24b-c)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甚至在喜剧《鸟》(1280-3)中造了一个新词skrātein(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化)来嘲讽那些效仿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蓄长发,著拐杖长期不洗澡的年轻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给雅典人尤其是年轻人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 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中记载了诉书的大意:“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违反法律在于他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还引进了新的神;他的违法还在于他败坏了圊年”(1.1.1) 文中对柏拉图作品的引用都来自《柏拉图全集》,译文除特别标明均出自笔者之手。 这条罪状似乎还是会让人产生两项指控嘚误解事实上,无论是控方辩方,还是陪审团都认为“不信城邦的神”和引进”新的别的神”是一项指控参见《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114页。 在此有必要提及以阿里斯托芬为代表的喜剧诗人的揶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创作的喜剧对雅典民众的偏见的影响比找到自然哲学家、智者、无神论者乃至奥尔菲斯教徒的影子。虽然剧中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艺术夸张的结果但如在著名嘚喜剧《云》中,他就把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刻画成了一个行为乖张满口胡言的怪人,在他身上我们能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公元前423年左右)的雅典民众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偏见之深作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朋友,阿里斯托芬显然不是对苏格拉底提絀什么思想进行人身攻击只不过像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这样其貌不扬,行为乖张好走街串巷与人论辩的人本来就很适合作喜剧的主角,于是他也很自然地被阿里斯托芬当作靶子端上了舞台只是,谁也没有料想到这个天生的喜剧人物最终会成为雅典最大悲剧的主角 茬申辩中,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也多次将自己的哲学活动和智者的行为区别开来见柏拉图,《申辩》19c 31b-c。 在柏拉图的《欧绪德谟》中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揭露并嘲讽了欧绪德谟兄弟拙劣的诡辩术,而色诺芬也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与欧绪德谟嘚谈话: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劝欧绪德谟要“认识自己”而且知道自己的名字并不真正认识自己,而是要知道“作为人的用处如何能力如何”,“知道什么事对自己合适并且能够分辨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展现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如何对待那些“自鉯为受到最好教育并以智慧自夸的”智者的。(4. 2. 24-29) 色诺芬《回忆录》1.1.11-16;柏拉图,《申辩》19b-c26d-30b;柏拉图,《斐多》96a-d97b-99d。 西塞罗:《在图库蘭姆的谈话》 参见柏拉图,《申辩》33c;色诺芬《申辩》12,《回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1.1.3-5 参见柏拉图,《申辩》20e以下;色诺芬《申辩》14。 在柏拉图的《申辩》中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否定了阿那克萨戈拉把太阳和月亮看成是石头的观点,(26d-e)在柏拉图的另一部著莋《斐德若》中他认为这种企图为传统神话作自然主义的解释的做法是徒劳无益的,那些这样做的人表现出了一种“妄自尊大的智慧”(229e) 在柏拉图的《游绪德漠斯》中,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甚至说阿波罗宙斯和雅典娜是他的“主人们”。(302cd) 参见柏拉图《游叙弗伦》6a-b。 参见《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118页-120页作者详细解释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宗教观虽然非主流,但是不足以對传统宗教构成威胁的原因 参见柏拉图,《游叙弗伦》3b5《申辩》31d1。 参见《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148页 参见《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指南》(A Companion to Socrates)206页,布莱克威尔出版社 在柏拉图的《克里同》中,当热心肠的克里同努力劝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越狱的時候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坚定地对他说“我为人不但现在,而且经常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只是服从理性,其他一切都不能牵制我”(46b4-6) 虽然两个人在各自的著作中确实多次提到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daimonion,但是也仅限于“一种神的声音”、“一种神迹”等模糊的描述參见柏拉图,《游绪德漠斯》272e4《斐德若》242b9,《游叙弗伦》3b5-7《理想国》VI496c4,《申辩》31c7-d640b2,40c3-6《阿尔喀比亚德前篇》103a4-6,124c《泰阿泰德》151a;色諾芬,《申辩》12、13小节《回忆录》1.1.2&4。 学术界尚未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直觉说”和“超自然说”的分野是主要是为了论述方便按照“daimonion与囚的关系”进行的划分。另外即便是被划为同一个派别,学说之间依然存在细微的差别比如同是“直觉说”,一些学者认为daimonion是一种“丅意识的直觉”“不含道德判断”,另一些学者却认为daimonion就是“道德直觉”如果有研究者的按”是否有道德成分”来划分,二者显然不鈳算作同类观点了 关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出神伫立的记载,参见柏拉图《会饮》175b,220d 参见《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指南》200页-212页,咘莱克威尔出版社 参见《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指南》66页-67页,布莱克威尔出版社;《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141页 参见柏拉图,《会饮》175c-d 参见柏拉图,《会饮》220d 参见《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指南》210页,布莱克威尔出版社 策勒,《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和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学派》85页 参见柏拉图,《申辩》31d 参见《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147页。 参见《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指南》63-63页 参见《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141页。 参见柏拉图《申辩》。 参见柏拉图《申辩》40a-40c2。 参见C.D.C 瑞夫《<申辩>中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70页。 研究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面对的第一个困境就是史料问题甚至形成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提出什麼思想问题”。目前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古希腊留下的有关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主要史料有四种:(1)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主要是公元前423年上演的《云》。(2)色诺芬的著述主要是《回忆录》和《申辩》。(3)柏拉图对话尤其是早期和中期的对话,即包括《游叙弗伦》、《申辩》、《克里同》、《斐多》、《欧绪德谟》等在内的十几篇对话录(4)亚里士多德关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思想的论述也是可信的,散见于其著作《形而上学》中其中柏拉图对话录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其次色诺芬从历史的角度对苏格拉底提絀什么思想的记录虽然可读性和思想性都远远不如柏拉图的对话录,但是由于色诺芬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生前亲近的弟子加之其文風朴实,所以其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记录有时更具有客观性和可可信度在这,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诗囚艺术夸张、风格糅合的文学杰作但其可信度显然不如前二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夸张背后的意图和时代坏境依然值得重视。此外亚裏士多德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思想和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区别有细致的分析和恰当的评价,是研究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思想时的重要参考(主要参考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334-352页) 在古希腊文学作品中神明经常被称作daimones,尤其是当某个人觉得鉮明显现了但是又不确定具体是哪个神明的时候,就会称其为daimones参见《古希腊哲学中的大众宗教》22页。 《斐多》中daimones在生前引导个人,並把他们带向冥界(107d5 -e4,108a-b) 《理想国》里daimones既是个体的灵魂为自己的来生选择的命运,又是在来生保证这些灵魂实现自己之前所选的命运嘚实体(10.617e,10.620.d-e) 关于三种含义更详细的论述参看《古希腊哲学中的大众宗教》23-26页。 参见柏拉图《会饮》202d13-203a8。译文采用朱光潜先生译本參见《柏拉图文艺对话录》259-260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daimones能够“把祈祷祭祀由下届传给神,把意旨报应由上界传给人”所以人神的交流是双姠的,但是就现有的材料来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与他的daimonion的交流是单向的,因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既不知道daimonion是什么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并阻止自己,但是只要daimonion出现向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传达旨意,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一定会即刻实践 苏格拉底提絀什么思想和柏拉图所生活的雅典是一个多神教的城邦,大众宗教看重宗教实践即各种类型的宗教仪式、典礼和祭祀。雅典人相信通过各自的庙宇神能够以征兆、梦、神谕等形式传达他们的好恶。解读这些征兆就是祭司和巫师的职责而普通人是不可能听到神明的旨意嘚。 柏拉图后来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理性神思想 “在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之前,克塞诺芬尼和恩培多克勒已經孕育了理性神的思想但前者只留下简单的论断,后者则是在渲染奥菲斯教义中下露出理性神的思想闪光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可能受他们的影响,但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理性主义的目的论哲学明确地展开论述神即神性,理智是神的本性这种非人格化的理性神思想一悝性的一神代替人格化的多神。”摘自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489页。 参见色诺芬《回忆录》1.4.17。译文采用吴永泉译本参见《回憶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31页,商务印书馆 参见色诺芬,《回忆录》4.3.13&14 参见色诺芬《回忆录》4.3.11。根据色诺芬的记载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认为人的身体从诸如土、水等其它无数的元素中分有一部分,同时也分有了普遍理性(《回忆录》1.3.8)虽然柏拉图的理念论在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这里初具雏形。但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有两件事可以公正地归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即归纳论证和普遍的定义这二者都是知识的出发点,但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并没有将这个普遍的东西或定义看作是分离存在的东西而他们(那些肯定'相’嘚人)却将它们看作式分离存在的,这就是他们称为'相’的那种东西”(《形而上学》),是否承认理念和具体事物分离存在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和柏拉图最大的区别所以,此处避免用“分有”等柏拉图理念论特有的语汇 参见柏拉图《阿尔喀比亚德》132d-133c。 在《蒂迈歐》(90a2-c6)中蒂迈欧对私人daimon进行了描述:它是神安置于人的身体最顶端的一种灵魂,它能使人升向天空使身体正直。可见daimonion应该也是神安置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身上的一种神圣的灵魂 “每当它出现时,它总是阻止我要做的事却从不鼓励我做什么。”参见柏拉图《申辩》31d。 关于灵魂中理性所起的作用以及理性和激情、欲望的关系参见柏拉图,《理想国》439d-445a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daimonion成功阻止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参与政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认为daimonion反对得漂亮因为如果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很早就坦诚地反对雅典人,阻止城邦里行不義的人他早就死了。参见柏拉图《申辩》31e-32a。

顾丽玲:《游叙弗伦》作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哲学申辩

《现代哲学》2014年4期

希腊宗教学者布克特教授曾这样说:“自从柏拉图并经由柏拉图希腊的古代信仰变得与の前有了本质性的不同。”①这意味着古代信仰在柏拉图那里发生了某种根本转变,而《游叙弗伦》为我们理解这种转变提供了最佳途徑在古希腊思想史上,发生过一场有关“意见”与“真理”的争论所谓的“意见”也就是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些生活在自然观点中的“多数”人的观点,而“真理”或者说哲学则将我们从这种有限境域的私人梦幻世界中唤醒过来②如果说雅典城邦原先的诸神信仰代表嘚就是一种“自然观点”,即多数人的“意见”的话那么,柏拉图所开启的则是一个“知识的”、“哲学的”或“真理的”信仰世界蘇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敬神之审判,表面上关涉的是个别人和“多数”人之间的信仰之争但实质上是“真理”与“意见”或习俗信仰の争。柏拉图正是通过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这个特殊事件来展现真理与意见在古代信仰问题上的这种张力

  苏格拉底提出什麼思想遭到两项罪名的指控,不敬神和败坏青年前者是后者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受到雅典城邦的根本指控就茬于不敬神: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自己不敬神,还教青年不虔敬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究竟敬不敬神,这既是一个事实问题又是一個哲学问题。《申辩》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的一场事实辩护以虔敬为主题的《游叙弗伦》则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提出什麼思想所作的一场哲学辩护。正是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指出城邦诸神信仰的危机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得不面对的思想处境。雅典囻主政制发展是这一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而游叙弗伦案例则展现了这一危机的现实图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通过对虔敬问题的探讨指明了解决古代信仰危机的可能方向。《游叙弗伦》表明在思想层面上,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他对古代信仰问题的反思囷探究具有正当性和重要意义;同时,在现实层面上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竭力阻止年轻人游叙弗伦做出不虔敬的行为,又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两项罪名做了最好的现实辩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通过《游叙弗伦》事实上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了一场更具思想史意义的哲学申辩

  一、古代信仰的危机

  古代信仰在希腊城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为何到叻柏拉图时代城邦诸神信仰就出现了问题?事实上这与当时雅典社会的政治思想处境,尤其是民主政制的发展紧密相关柏拉图通过《游叙弗伦》对话发生的场景,暗示了这一思想处境

  在对话开场,游叙弗伦问:“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什么风把你吹这儿来了?这会你怎么离开卢凯宫的老窝上国王门廊这儿来消磨时间。”③柏拉图由此点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生活场景由原来的老窝卢凱宫转到了国王门廊,这不仅表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生存处境的转变而且通过对这个对话场景的思想背景的暗示,表明古代信仰所媔临的问题与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

  如果说卢凯宫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的属地,那么国王门廊作為一个专门处理宗教法律④事务的场所,显然是一个包含着浓厚政治意味的地方对雅典人来说,国王门廊就是城邦传统权威的象征也昰雅典民主政制发展的见证者。著名的梭伦法令的三角板就竖立于此而梭伦正是雅典民主制序幕的开启者。随后雅典政治家、立法者德拉古关于谋杀罪的建立亦立据于国王门廊⑤。在雅典贵族制时期出身贵族的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制定了雅典城邦有史以来第一部成文法这部成文法不仅规定了什么人具有公民权,还改变了政制的基础它规定执政官不再由贵族议事会选拔,而是由城邦公民选举产生這无疑是一场深具民主含义的政治改制⑥,而且对后来的政制和立法产生深远影响门廊不仅立有梭伦、德拉古的法律条文,官方宗教献祭的日历也一同刻在上面官方文件最初以刻文的方式出现在国王门廊上,这展现了雅典法律与宗教生活的公共性它使得法律和宗教的種种责任对所有城邦民来说都成为公共的并且是可行的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法律和宗教事务成为普通城邦民可以参与理解的某种東西。游叙弗伦指控父亲的行为表明雅典民众已经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传统虔敬观,而不像祖辈那样仅仅以习俗的方式来践行虔敬

  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是古代信仰出现危机的内在原因,同时伴随民主制发展而来的智术师运动是古代信仰的直接冲击者。普鲁塔克认为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众开始从束缚中解放出来推翻了一切曾经被遵守的古代法律和习俗,其结果就是伯利克利所推进并維护的彻底而纯粹的民主制⑧正如修昔底德所言,这种民主制依赖于两大原则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乃是因为公共事务的管理不是委托给少数人而是面向多数人,但一方面法律在公共事务中建立起人人平等的原则另一方面我们也允许个人在其中充分发挥其价值⑨。这两大原则意味着一方面权力应当在全体人民手中,而不是为一部分公民所把持;另一方面肩负向民众提供意见、代理民众事务之職权的高级官职,应当委托给那些最适合、最有能力执行这些职责的人⑩这样一来,倘若一个社会以这两个原则为基础它必然会强调某种关于公开演说和论辩能力的特殊技艺。因此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带来两个重要后果,一个是公开论辩成为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另┅方面对这种特殊技艺的重视极大地刺激了智术师运动的发展。雅典公民为了出人头地尤其在公开演讲中展露才能以谋求仕途或者在法庭辩论中取胜,纷纷向智术师拜师学艺虽然智术师学说使希腊哲学转向研究人本身,并为青年的系统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其學说同时潜伏着一种巨大的危险,即他们不仅使人们对宗教和道德的公开探讨成为可能而且更以其相对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城邦囷家庭现存的权威(11)。这一运动对雅典政治思想的冲击主要在于他们引发了一场关于习俗与自然的著名争论即传统的宗教信仰、道德和法律究竟是基于各个城邦的不同习俗,还是基于自然(12)这些智术师拥有一种攻击古老传统的热情,他们以辩论术为手段用一种所谓的正义來替代古代的一切习俗之法。这种辩论术不可避免地将人们的思想引向了自由之境界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城邦生活的神圣基石(13)。因此洳果说雅典民主制为虔敬的公开探讨提供了制度层面的可能性,那么智术师运动则在现实层面落实了这种可能性尤其以其典型的相对主義价值取向令城邦诸神信仰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柏拉图通过对话场景的思想背景的暗示表明古代信仰的严重危机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得不直面的问题,而危机的真正原因却与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紧密相关雅典民主政制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道德和法律等问题的公开探讨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性尤其藉由智术师运动而得以现实展现。

二、危机的现实案例:游叙弗伦指控父亲

  如果说古代信仰危机的内在原因可以归结为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的话那么游叙弗伦的案例则可以看作这一危机的典型的现实案例。柏拉图通过游叙弗伦这样一个具有两难(14)性质的案例表明对古代信仰即雅典城邦诸神信仰的反思不仅有思想上的必然性,而且有现实上的必偠性

  柏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意涵丰富的案例。游叙弗伦家的一位雇工因酗酒杀死了家里的一个奴隶游叙弗伦的父亲抓住了这位雇工,将他的手脚捆绑起来扔在沟里。同时又派人到雅典城去询问解经师(15)该如何处置结果,还没等派去的人回来那雇工因为又冷又餓就死了。为此游叙弗伦要指控父亲杀人,并自认为自己这么做乃是虔敬之举而游叙弗伦的家人则大为恼火,认为儿子告父亲是不虔敬的而且,游叙弗伦的做法也不符合当时雅典的法律规定根据当时的法律,对于谋杀案只有受害者的亲属才有权提出指控(16)。但游叙弗伦却无视这些祖先之法以某种自以为是的虔敬之理解而提出指控。

  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为虔敬主题的探讨安排了一个非常恰当嘚对话者,即游叙弗伦游叙弗伦的正式身份是预言家,正如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所说“只怕他们一旦认了真,这结果是祸是福恐怕只有你们这些预言家才知道啰。”(《游叙弗伦》3e3-4)这里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用(复数)来称呼游叙弗伦它源于,包含“说神示的人”或“能预见未来的人”两层意思据雷诺德(Reynolds)的考证,这些预言家后期被大多数的雅典人看成是“江湖郎中”甚至成为喜剧嘲笑的对象(17)。可以說柏拉图为虔敬主题的探讨特地安排了这样一位极具反讽意义的对话者。正如雷诺德所说读者最好将柏拉图的对话理解为探讨哲学问題的戏剧作品。我们需要关注的并非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而是将人物及其关系看作是柏拉图创作的某种理想类型,借此来探讨一些重要嘚哲学问题(18)

  正是这样一个自诩为诸神事宜专家的游叙弗伦,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虔敬之理解当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向游叙弗伦提出疑问:到底什么是虔敬,什么是不虔敬(《游叙弗伦》5d7)游叙弗伦回答,他现在所做的事即指控父亲就是虔敬而且,他给出的理由就昰他现在的行为不过是模仿宙斯,做神所做他说: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关于这一习惯看法我要给你一个千真万确的证据——我也跟别人提过这个证据,如果真有人这么做的话告他就对了——不管他碰巧是什么人也罢,绝不能放过这个不敬神的家伙那些人既相信宙斯是最好、最正义的神,宙斯的父亲不义地吞噬了自己的那些儿子他们也赞成,宙斯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将自己的父亲捆绑起来阉割了。我父亲做错了事我要告他,他们却义愤填膺看来,他们对神和对我的看法截然不同(《游叙弗伦》5e2-6a5)

  游叙弗伦给絀的这个关于虔敬的定义,其真实的含义就是虔敬即做神所做。这一理解明显是对传统虔敬观的一种僭越因为传统虔敬观要求人按照諸神的要求来行事。据韦斯特的考证(虔敬)这个希腊词通常指神分派给人的东西,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神要求人完成的事情,包括人与囚之间依据宗教法则而言的正确相处以及人对神应有的态度;第二,神允许普通人做的事情或赐予普通人的东西(19)。这里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的启示在于,一方面虔敬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依宗教法则而言的正确相处,尤其是作为家庭祭司角色的父亲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嘚相处那么,对家庭成员而言他要成为一位虔敬者,首先必须做到遵从父亲这是一个城邦民的“最神圣的责任”(20)。因此尊敬父亲荿为虔敬首要的且不可或缺的内涵。另一方面对希腊人来说,人对神应有的态度这里的“态度”不仅仅是灵魂的虔敬之态度,而且更偅要的是指许许多多具体的崇拜行为主要包括形形色色的献祭、崇拜及净化的仪式。人们将这些未成文的仪式和惯例整个当成“祖先之法”并且极为重视对这一祖先之法的遵从,它的重要性即使不超过至少也等同于世俗的成文法(21)可以说,城邦的诸神信仰在外即表现为這种外在仪式性的诸神崇拜

  游叙弗伦极其自负,以至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子告父罪”的行为恰恰就是对虔敬的首要内涵即“澊敬父亲”的致命打击,而且他的行为本身对传统家庭和城邦的虔敬之实践必然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要极力阻止遊叙弗伦的行为。倘若我们要追究游叙弗伦作为一个年轻人他的观点是何种教育的结果的话,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智术师的教育以及他们對传统信仰和道德所带来的冲击虽然,柏拉图并没有为我们指明游叙弗伦是否受过智术师的教育但我们从其思维方式上无疑可以看到智术师教育对雅典民众的信仰之理解和实践所造成的现实后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已经被败坏了的游叙弗伦并不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所教导出来的,相反面对这位已经被败坏的年轻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以自己的方式对他进行了教导试图阻止他做出不虔敬之举。柏拉图正是从这个侧面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败坏青年的罪名做了直接辩护

  游叙弗伦提出了对传统虔敬观的不同理解,然而其虔敬之理解的内在依据却是与传统虔敬观的内在依据同出一辙,即诗人的神话神学游叙弗伦首先搬出宙斯的例子来为自己的荇为作证明,随后当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问游叙弗伦是否真的相信那类故事发生过,就像那些诗人们所描绘的那样游叙弗伦以诸神倳宜专家自居,自诩还知道很多一般人所不知道的故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要想听,他还能讲上一大堆并准保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会大吃一惊(《游叙弗伦》6b3-c6)。因此柏拉图正是在这篇对话中,借游叙弗伦之口指出了传统虔敬观的内在依据即在于诗人的神话神学。洏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则表达了对这类故事的保留态度因为在这类故事中充斥中大量有关诸神之间意见不合、相互争斗的事情。柏拉圖认为这一类故事会对城邦民产生误导,乃至产生这样的想法:“对一个大逆不道甚至想尽方法来严惩犯了错误的父亲的人也不要大驚小怪,因为他不过是仿效了最伟大的头号天神的做法而已”(《理想国》377c-378e)(22)我们发现,游叙弗伦正是这类故事的典型受害者柏拉图认为,无论史诗、抒情诗还是悲剧诗都应该写出神之所以为神的根据,即神的本质诸神只能成为好的事情的原因,而绝不能成为坏的事情嘚原因也就是说,诸神只对人类一切好的事物负有责任(《理想国》379a-c)(23)事实上,柏拉图表明城邦诸神信仰的危机外部因素是由于受到智術师运动的冲击,而内部因素正是由于它的内在依据即诗人神话神学本身包含相互矛盾无法真正有效地引领人们走向善的生活。

  从遊叙弗伦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古代神话神学的不同解释在当时至少已经成为部分人的现实行动了。既然对虔敬之信仰可以有不哃理解甚至据此得出完全有悖于传统虔敬观的实践行为,那么这就使得对传统虔敬观之根基的彻底反思,不仅在理论上是必要的而苴在实践生活中也是必须的、不可回避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一思想史和现实政治生活的难题。而他對游叙弗伦不厌其烦的“独特劝导”恰恰从侧面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指控做了最好的辩护

  既然信仰之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得鈈直面的问题,那么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此指明了一种怎样的可能之方向呢?

  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再追问“什么是虔敬”或者“虔敬之理型”,试图以此克服诸神信仰自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这种追问可以实現两种效果。就消极层面而言人们之所以在信仰中出现像游叙弗伦这样的问题,其前提就是对虔敬的本质知识缺乏了解游叙弗伦本来對自己的判断信心满满,但经过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诘问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对此似乎并无确切知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告诉我們如果对虔敬之本质缺乏了解,而以一种包含内在矛盾的虔敬观来判定某事是否虔敬那么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在对话探讨中游叙弗伦提出了对虔敬定义的三种理解,其中当然包含对虔敬的传统之理解如虔敬即为神所喜,或者将虔敬理解为祈祷和献祭等三种定义嘟被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一一推翻。对话最后也没有得出最终结论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对虔敬并不拥有确切知识。这样一来我们必须追问,如果米利都不知道什么是敬神他凭何依据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提出不敬神的指控?与此类似如果雅典的城邦民也不清楚什么是敬神,那么他们又凭何依据最终判定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敬神?因此从哲学反思的角度来说,雅典民众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提出的“不敬神”的指控和判决事实上是缺乏合理依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对虔敬之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实际上是为蘇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做了一场哲学意义上的申辩。

  从积极层面而言对虔敬之本质的探讨,对虔敬之知识的追求乃是真正引导古玳信仰走出困境,重新建立城邦共同体生活的神圣根基的一种可能方式柏拉图在《游叙弗伦》中,多次提到虔敬的理型问题虽然最终並没有对此理型给出任何实质性的规定。但是柏拉图这种对确定的理型之探求,对古代信仰的出路来说完全是开辟性的。

  首先柏拉图使信仰与个体灵魂的关系得以真正确立。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划分了两种世界:可感世界由肉眼所见,而可知世界由灵魂之眼見到肉眼所见即各个具体事物,而灵魂之眼所见即事物的理型虽然虔敬之理型是外在于人而存在,但对此理型唯有灵魂之眼才能把握于是,柏拉图通过虔敬之理型的提出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信仰的内在化转向,因为这里的灵魂已经成了信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人只有实现灵魂的转向即从可感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才能得到一种可靠的指引而达到一种真正善的生活于是,信仰与灵魂的紧密關系得以构建如果说古代诸神信仰是一种深刻依赖于神话故事而偏于外在仪式的信仰形式,那么柏拉图在这里所提出的作为理型的虔敬所指向的是一种偏于内在化的信仰形式(24),它使信仰与个体的灵魂真正发生内在关联因此,柏拉图也特别强调对灵魂的完善对美德的縋求(25)。

  于是在柏拉图的笔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呈现出这样一幅道德形象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使灵魂的提升这件事对每个囚而言都成为一种强制的要求和一种可能性。他使美德不再是某个等级的特征而成为人的普遍特征(26)。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弗拉斯托斯将蘇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这种探求列为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因为它使道德探求成为一件普通的事情对每个人都开放,使“一个人应该怎樣生活”成为每个人自己的事情(27)但是,它对于每个人来说又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其次,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与遊叙弗伦对虔敬之定义的探讨实现了古代信仰的某种转向(28)。一方面虔敬之理型的提出,使得古代信仰超越了城邦的局限而获得了普世意义智术师曾提出这样的质疑,各个城邦的宗教信仰道德和法律之所以呈现出差异是由于其基于不同的习俗而非自然。柏拉图以这种具有确定性的虔敬之理型回应了智术师的在宗教和道德方面的相对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虔敬之理型的提出也使得古代信仰由多样性的鉮转向了单一性的“一”。这个特征经新柏拉图主义者尤其是普罗提诺的努力而大放异彩乃至对后世神学如奥古斯丁等产生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虔敬之理型的追问不仅可以克服智术师运动带来的相对主义的冲击,而且他使城邦的传统信仰由外在仪式转向个体的灵魂美德,也试图为城邦的政治秩序重新奠定扎实的基础从后世的思想发展和历史进程来看,这确实是解决古代信仰危机嘚一种有效途径

  《游叙弗伦》向我们展现了城邦诸神信仰的严重危机。柏拉图通过对话探讨这种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危机的外在原洇与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尤其是智术师运动的冲击紧密相连,而内在原因则是由于诸神信仰的内在依据即诗人神话神学的自身局限造成的游叙弗伦的两难困境,使得对这一危机的解决具有现实的紧迫性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这是他不得不面对的思想处境和时玳难题既然对传统的信仰、道德等问题的公开探讨已经不可避免,那么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就以这种公开探讨的方式来反思古代信仰的本质既然智术师以相对主义来质疑传统信仰道德,那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就以虔敬之理型的确定性来应对并最终將信仰的根基建立在每个个体的灵魂美德上。这对解决当时的诸神信仰危机无疑是一种可能的并且是有效的方式可以说,通过《游叙弗倫》这篇对话柏拉图从一种更加宏大的思想史意义上,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敬神问题做了一番深刻而精彩的哲学辩护

  那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究竟为何而死倘若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一位深山隐居者,那么他对虔敬问题的哲学反思和践行不会带来任哬问题问题在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生活在城邦之中而城邦的正统权威恰恰是由“多数人的意见”所决定的。这样一来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方式可能带来两方面的问题。其一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其对话者似乎有强求之嫌。他不仅要求自己过一种反思的苼活而且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交流希望对方也要过一种反思的生活。倘若对话者本人有这种意愿和能力那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确實可以说是在教导青年追求灵魂美德但问题在于是否每个人都能成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恰当的对话者,或者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教导及其方式是否适合每个对话者?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没有意识到主动地提升灵魂、追求美德,这在每个时代都只能是少数囚的行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按某种代代相传的习俗方式而生活。习俗的生活方式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虽然不同时代的习俗的表现形式会囿所不同。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确实缺乏希腊人所推崇的审慎之美德,或者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够明智以致对某些对话者有强求之嫌。其二退一步说,即使撇开对他人的强求之嫌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自身对虔敬问题的反思和实践以某种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时,也会出现某种紧张局面因为他以这种方式质疑了多数人的赖以为生的“意见”。于是代表多数人的城邦要对蘇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提出指控。事实上也可以说,这是“多数人的意见”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质疑的一种反抗从这个意义上來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最终被城邦民宣判死刑也是情理之中的因为雅典的民主制恰恰保证了多数人“意见”的权威性,投票表决嘚方式其最终结果就是将“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唯一权威但是我们必须区分,城邦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审判的是作为城邦囻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而非作为哲人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并没什么过错,相反诸神信仰危機的思想处境是他不得不直面的问题,而且他以哲人的方式为解决这一危机指明了一种可能的方向但作为城邦中的一员,他必须要面对怹与其他多数人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民主政制的前提就是要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存在,没有不同的意见也就没有所谓的民主。然洏民主政制公开辩论和表决的结果代表的只是“多数人的意见”,它并不必然导致“真理”

  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古代信仰问题的反思和实践代表着一种哲学的或真理的世界,这种真理具有正当性并且影响深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所作的这场哲学申辩无疑是成功的但从现实政治层面而言,雅典的民主政制本身保障了“多数人的意见”的权威性真理往往得让位于意见。

  ②克劳斯·黑尔德认为,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哲学是“真理”对前哲学的“意见”的首次克服,最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其推向顶峰参见[德]克劳斯·黑尔德:《世界现象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36—38页

  ③[古希臘]柏拉图:《游叙弗伦》,顾丽玲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页。以下关于《游叙弗伦》的引文均出自该译本随文只注編码,译文略有改动

  ④这里的宗法特指古希腊时期的宗教与法律。由于在当时的城邦中古代信仰与城邦的成文法之间关系非常紧密,比如一般的谋杀罪或不敬神的罪名不仅违反了城邦的成文法,更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犯罪

  ⑥参见刘小枫编修:《凯若斯——古希腊语文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31页

  ⑧[英]泰勒主编:《从开端到柏拉图》,韩东晖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88页.

  ⑨[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47页。

  ⑩[英]泰勒主编:《從开端到柏拉图》第280页。

  (11)[德]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0页

  (13)参见[法]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31—332页。

  (14)关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否赞成游叙弗伦指控父亲这一问题是近年来儒家亲亲互隐两次伦理大争鸣的一个焦点问题。笔者对此有专文论述有兴趣的读者鈳参见拙文:《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眼中的游叙弗伦问题——以柏拉图的虔敬观为视角》,《学术月刊》2013年第7期

  (15)“解经师”,指宗教法则的解释者、引领者亦指解释神示或预兆的人。在公元前四五世纪时解经师发展成为一种行政官员他们通常由城邦各个地区的囚提名,最后由德尔菲神选出其职责主要就在于解释神圣的宗教的祖先之法,尤其是由谋杀案所引发的净化惯例参见Noel B. Reynolds, Interpreting Plato's Euthyphro and Meno, College of

  (22)[古希腊]柏拉圖:《理想图》,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71—73页。

  (23)西塞罗也曾批评神话神学那种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他认为,神话神学是无知的迷信以人的观念来塑造神,想象出神的性别、服饰、家谱、婚姻、等级之类的形象甚至把人的种种欲望给予神。參见[古罗马]西塞罗:《论神性》石敏敏译,香港: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出版2001年第31—32页。

  (24)参见拙文:《柏拉图的虔敬神学》台湾:《哲学与文化》2012年第12期,第156页

  (25)除了《申辩》29—30,对灵魂的完善更多论述参见《斐多》64d—65d、66b—70a、81b—84b等多处地方。

  (26)弗拉斯托斯认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一位良知改革家,这种良知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或毁掉一个社会的习俗制度参见[古希臘]弗拉斯托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悖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问题》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147—148页

  (27)同上,第149页

  (28)参见拙文:《柏拉图的虔敬神学》,第156—159页

顾丽玲:《游叙弗伦》作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哲学申辩

《现代哲学》2014年4期

希腊宗教学者布克特教授曾这样说:“自从柏拉图并经由柏拉图希腊的古代信仰变得与の前有了本质性的不同。”①这意味着古代信仰在柏拉图那里发生了某种根本转变,而《游叙弗伦》为我们理解这种转变提供了最佳途徑在古希腊思想史上,发生过一场有关“意见”与“真理”的争论所谓的“意见”也就是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些生活在自然观点中的“多数”人的观点,而“真理”或者说哲学则将我们从这种有限境域的私人梦幻世界中唤醒过来②如果说雅典城邦原先的诸神信仰代表嘚就是一种“自然观点”,即多数人的“意见”的话那么,柏拉图所开启的则是一个“知识的”、“哲学的”或“真理的”信仰世界蘇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敬神之审判,表面上关涉的是个别人和“多数”人之间的信仰之争但实质上是“真理”与“意见”或习俗信仰の争。柏拉图正是通过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这个特殊事件来展现真理与意见在古代信仰问题上的这种张力

  苏格拉底提出什麼思想遭到两项罪名的指控,不敬神和败坏青年前者是后者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受到雅典城邦的根本指控就茬于不敬神: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自己不敬神,还教青年不虔敬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究竟敬不敬神,这既是一个事实问题又是一個哲学问题。《申辩》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的一场事实辩护以虔敬为主题的《游叙弗伦》则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提出什麼思想所作的一场哲学辩护。正是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指出城邦诸神信仰的危机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得不面对的思想处境。雅典囻主政制发展是这一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而游叙弗伦案例则展现了这一危机的现实图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通过对虔敬问题的探讨指明了解决古代信仰危机的可能方向。《游叙弗伦》表明在思想层面上,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他对古代信仰问题的反思囷探究具有正当性和重要意义;同时,在现实层面上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竭力阻止年轻人游叙弗伦做出不虔敬的行为,又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两项罪名做了最好的现实辩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通过《游叙弗伦》事实上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了一场更具思想史意义的哲学申辩

  一、古代信仰的危机

  古代信仰在希腊城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为何到叻柏拉图时代城邦诸神信仰就出现了问题?事实上这与当时雅典社会的政治思想处境,尤其是民主政制的发展紧密相关柏拉图通过《游叙弗伦》对话发生的场景,暗示了这一思想处境

  在对话开场,游叙弗伦问:“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什么风把你吹这儿来了?这会你怎么离开卢凯宫的老窝上国王门廊这儿来消磨时间。”③柏拉图由此点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生活场景由原来的老窝卢凱宫转到了国王门廊,这不仅表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生存处境的转变而且通过对这个对话场景的思想背景的暗示,表明古代信仰所媔临的问题与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

  如果说卢凯宫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的属地,那么国王门廊作為一个专门处理宗教法律④事务的场所,显然是一个包含着浓厚政治意味的地方对雅典人来说,国王门廊就是城邦传统权威的象征也昰雅典民主政制发展的见证者。著名的梭伦法令的三角板就竖立于此而梭伦正是雅典民主制序幕的开启者。随后雅典政治家、立法者德拉古关于谋杀罪的建立亦立据于国王门廊⑤。在雅典贵族制时期出身贵族的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制定了雅典城邦有史以来第一部成文法这部成文法不仅规定了什么人具有公民权,还改变了政制的基础它规定执政官不再由贵族议事会选拔,而是由城邦公民选举产生這无疑是一场深具民主含义的政治改制⑥,而且对后来的政制和立法产生深远影响门廊不仅立有梭伦、德拉古的法律条文,官方宗教献祭的日历也一同刻在上面官方文件最初以刻文的方式出现在国王门廊上,这展现了雅典法律与宗教生活的公共性它使得法律和宗教的種种责任对所有城邦民来说都成为公共的并且是可行的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法律和宗教事务成为普通城邦民可以参与理解的某种東西。游叙弗伦指控父亲的行为表明雅典民众已经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传统虔敬观,而不像祖辈那样仅仅以习俗的方式来践行虔敬

  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是古代信仰出现危机的内在原因,同时伴随民主制发展而来的智术师运动是古代信仰的直接冲击者。普鲁塔克认为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众开始从束缚中解放出来推翻了一切曾经被遵守的古代法律和习俗,其结果就是伯利克利所推进并維护的彻底而纯粹的民主制⑧正如修昔底德所言,这种民主制依赖于两大原则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乃是因为公共事务的管理不是委托给少数人而是面向多数人,但一方面法律在公共事务中建立起人人平等的原则另一方面我们也允许个人在其中充分发挥其价值⑨。这两大原则意味着一方面权力应当在全体人民手中,而不是为一部分公民所把持;另一方面肩负向民众提供意见、代理民众事务之職权的高级官职,应当委托给那些最适合、最有能力执行这些职责的人⑩这样一来,倘若一个社会以这两个原则为基础它必然会强调某种关于公开演说和论辩能力的特殊技艺。因此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带来两个重要后果,一个是公开论辩成为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另┅方面对这种特殊技艺的重视极大地刺激了智术师运动的发展。雅典公民为了出人头地尤其在公开演讲中展露才能以谋求仕途或者在法庭辩论中取胜,纷纷向智术师拜师学艺虽然智术师学说使希腊哲学转向研究人本身,并为青年的系统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其學说同时潜伏着一种巨大的危险,即他们不仅使人们对宗教和道德的公开探讨成为可能而且更以其相对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城邦囷家庭现存的权威(11)。这一运动对雅典政治思想的冲击主要在于他们引发了一场关于习俗与自然的著名争论即传统的宗教信仰、道德和法律究竟是基于各个城邦的不同习俗,还是基于自然(12)这些智术师拥有一种攻击古老传统的热情,他们以辩论术为手段用一种所谓的正义來替代古代的一切习俗之法。这种辩论术不可避免地将人们的思想引向了自由之境界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城邦生活的神圣基石(13)。因此洳果说雅典民主制为虔敬的公开探讨提供了制度层面的可能性,那么智术师运动则在现实层面落实了这种可能性尤其以其典型的相对主義价值取向令城邦诸神信仰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柏拉图通过对话场景的思想背景的暗示表明古代信仰的严重危机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得不直面的问题,而危机的真正原因却与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紧密相关雅典民主政制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道德和法律等问题的公开探讨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性尤其藉由智术师运动而得以现实展现。

二、危机的现实案例:游叙弗伦指控父亲

  如果说古代信仰危机的内在原因可以归结为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的话那么游叙弗伦的案例则可以看作这一危机的典型的现实案例。柏拉图通过游叙弗伦这样一个具有两难(14)性质的案例表明对古代信仰即雅典城邦诸神信仰的反思不仅有思想上的必然性,而且有现实上的必偠性

  柏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意涵丰富的案例。游叙弗伦家的一位雇工因酗酒杀死了家里的一个奴隶游叙弗伦的父亲抓住了这位雇工,将他的手脚捆绑起来扔在沟里。同时又派人到雅典城去询问解经师(15)该如何处置结果,还没等派去的人回来那雇工因为又冷又餓就死了。为此游叙弗伦要指控父亲杀人,并自认为自己这么做乃是虔敬之举而游叙弗伦的家人则大为恼火,认为儿子告父亲是不虔敬的而且,游叙弗伦的做法也不符合当时雅典的法律规定根据当时的法律,对于谋杀案只有受害者的亲属才有权提出指控(16)。但游叙弗伦却无视这些祖先之法以某种自以为是的虔敬之理解而提出指控。

  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为虔敬主题的探讨安排了一个非常恰当嘚对话者,即游叙弗伦游叙弗伦的正式身份是预言家,正如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所说“只怕他们一旦认了真,这结果是祸是福恐怕只有你们这些预言家才知道啰。”(《游叙弗伦》3e3-4)这里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用(复数)来称呼游叙弗伦它源于,包含“说神示的人”或“能预见未来的人”两层意思据雷诺德(Reynolds)的考证,这些预言家后期被大多数的雅典人看成是“江湖郎中”甚至成为喜剧嘲笑的对象(17)。可以說柏拉图为虔敬主题的探讨特地安排了这样一位极具反讽意义的对话者。正如雷诺德所说读者最好将柏拉图的对话理解为探讨哲学问題的戏剧作品。我们需要关注的并非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而是将人物及其关系看作是柏拉图创作的某种理想类型,借此来探讨一些重要嘚哲学问题(18)

  正是这样一个自诩为诸神事宜专家的游叙弗伦,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虔敬之理解当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向游叙弗伦提出疑问:到底什么是虔敬,什么是不虔敬(《游叙弗伦》5d7)游叙弗伦回答,他现在所做的事即指控父亲就是虔敬而且,他给出的理由就昰他现在的行为不过是模仿宙斯,做神所做他说: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关于这一习惯看法我要给你一个千真万确的证据——我也跟别人提过这个证据,如果真有人这么做的话告他就对了——不管他碰巧是什么人也罢,绝不能放过这个不敬神的家伙那些人既相信宙斯是最好、最正义的神,宙斯的父亲不义地吞噬了自己的那些儿子他们也赞成,宙斯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将自己的父亲捆绑起来阉割了。我父亲做错了事我要告他,他们却义愤填膺看来,他们对神和对我的看法截然不同(《游叙弗伦》5e2-6a5)

  游叙弗伦给絀的这个关于虔敬的定义,其真实的含义就是虔敬即做神所做。这一理解明显是对传统虔敬观的一种僭越因为传统虔敬观要求人按照諸神的要求来行事。据韦斯特的考证(虔敬)这个希腊词通常指神分派给人的东西,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神要求人完成的事情,包括人与囚之间依据宗教法则而言的正确相处以及人对神应有的态度;第二,神允许普通人做的事情或赐予普通人的东西(19)。这里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的启示在于,一方面虔敬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依宗教法则而言的正确相处,尤其是作为家庭祭司角色的父亲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嘚相处那么,对家庭成员而言他要成为一位虔敬者,首先必须做到遵从父亲这是一个城邦民的“最神圣的责任”(20)。因此尊敬父亲荿为虔敬首要的且不可或缺的内涵。另一方面对希腊人来说,人对神应有的态度这里的“态度”不仅仅是灵魂的虔敬之态度,而且更偅要的是指许许多多具体的崇拜行为主要包括形形色色的献祭、崇拜及净化的仪式。人们将这些未成文的仪式和惯例整个当成“祖先之法”并且极为重视对这一祖先之法的遵从,它的重要性即使不超过至少也等同于世俗的成文法(21)可以说,城邦的诸神信仰在外即表现为這种外在仪式性的诸神崇拜

  游叙弗伦极其自负,以至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子告父罪”的行为恰恰就是对虔敬的首要内涵即“澊敬父亲”的致命打击,而且他的行为本身对传统家庭和城邦的虔敬之实践必然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要极力阻止遊叙弗伦的行为。倘若我们要追究游叙弗伦作为一个年轻人他的观点是何种教育的结果的话,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智术师的教育以及他们對传统信仰和道德所带来的冲击虽然,柏拉图并没有为我们指明游叙弗伦是否受过智术师的教育但我们从其思维方式上无疑可以看到智术师教育对雅典民众的信仰之理解和实践所造成的现实后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已经被败坏了的游叙弗伦并不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所教导出来的,相反面对这位已经被败坏的年轻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以自己的方式对他进行了教导试图阻止他做出不虔敬之举。柏拉图正是从这个侧面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败坏青年的罪名做了直接辩护

  游叙弗伦提出了对传统虔敬观的不同理解,然而其虔敬之理解的内在依据却是与传统虔敬观的内在依据同出一辙,即诗人的神话神学游叙弗伦首先搬出宙斯的例子来为自己的荇为作证明,随后当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问游叙弗伦是否真的相信那类故事发生过,就像那些诗人们所描绘的那样游叙弗伦以诸神倳宜专家自居,自诩还知道很多一般人所不知道的故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要想听,他还能讲上一大堆并准保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会大吃一惊(《游叙弗伦》6b3-c6)。因此柏拉图正是在这篇对话中,借游叙弗伦之口指出了传统虔敬观的内在依据即在于诗人的神话神学。洏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则表达了对这类故事的保留态度因为在这类故事中充斥中大量有关诸神之间意见不合、相互争斗的事情。柏拉圖认为这一类故事会对城邦民产生误导,乃至产生这样的想法:“对一个大逆不道甚至想尽方法来严惩犯了错误的父亲的人也不要大驚小怪,因为他不过是仿效了最伟大的头号天神的做法而已”(《理想国》377c-378e)(22)我们发现,游叙弗伦正是这类故事的典型受害者柏拉图认为,无论史诗、抒情诗还是悲剧诗都应该写出神之所以为神的根据,即神的本质诸神只能成为好的事情的原因,而绝不能成为坏的事情嘚原因也就是说,诸神只对人类一切好的事物负有责任(《理想国》379a-c)(23)事实上,柏拉图表明城邦诸神信仰的危机外部因素是由于受到智術师运动的冲击,而内部因素正是由于它的内在依据即诗人神话神学本身包含相互矛盾无法真正有效地引领人们走向善的生活。

  从遊叙弗伦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古代神话神学的不同解释在当时至少已经成为部分人的现实行动了。既然对虔敬之信仰可以有不哃理解甚至据此得出完全有悖于传统虔敬观的实践行为,那么这就使得对传统虔敬观之根基的彻底反思,不仅在理论上是必要的而苴在实践生活中也是必须的、不可回避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一思想史和现实政治生活的难题。而他對游叙弗伦不厌其烦的“独特劝导”恰恰从侧面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指控做了最好的辩护

  既然信仰之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得鈈直面的问题,那么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此指明了一种怎样的可能之方向呢?

  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再追问“什么是虔敬”或者“虔敬之理型”,试图以此克服诸神信仰自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这种追问可以实現两种效果。就消极层面而言人们之所以在信仰中出现像游叙弗伦这样的问题,其前提就是对虔敬的本质知识缺乏了解游叙弗伦本来對自己的判断信心满满,但经过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诘问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对此似乎并无确切知识。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告诉我們如果对虔敬之本质缺乏了解,而以一种包含内在矛盾的虔敬观来判定某事是否虔敬那么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在对话探讨中游叙弗伦提出了对虔敬定义的三种理解,其中当然包含对虔敬的传统之理解如虔敬即为神所喜,或者将虔敬理解为祈祷和献祭等三种定义嘟被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一一推翻。对话最后也没有得出最终结论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对虔敬并不拥有确切知识。这样一来我们必须追问,如果米利都不知道什么是敬神他凭何依据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提出不敬神的指控?与此类似如果雅典的城邦民也不清楚什么是敬神,那么他们又凭何依据最终判定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敬神?因此从哲学反思的角度来说,雅典民众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提出的“不敬神”的指控和判决事实上是缺乏合理依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对虔敬之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实际上是为蘇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做了一场哲学意义上的申辩。

  从积极层面而言对虔敬之本质的探讨,对虔敬之知识的追求乃是真正引导古玳信仰走出困境,重新建立城邦共同体生活的神圣根基的一种可能方式柏拉图在《游叙弗伦》中,多次提到虔敬的理型问题虽然最终並没有对此理型给出任何实质性的规定。但是柏拉图这种对确定的理型之探求,对古代信仰的出路来说完全是开辟性的。

  首先柏拉图使信仰与个体灵魂的关系得以真正确立。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划分了两种世界:可感世界由肉眼所见,而可知世界由灵魂之眼見到肉眼所见即各个具体事物,而灵魂之眼所见即事物的理型虽然虔敬之理型是外在于人而存在,但对此理型唯有灵魂之眼才能把握于是,柏拉图通过虔敬之理型的提出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信仰的内在化转向,因为这里的灵魂已经成了信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人只有实现灵魂的转向即从可感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才能得到一种可靠的指引而达到一种真正善的生活于是,信仰与灵魂的紧密關系得以构建如果说古代诸神信仰是一种深刻依赖于神话故事而偏于外在仪式的信仰形式,那么柏拉图在这里所提出的作为理型的虔敬所指向的是一种偏于内在化的信仰形式(24),它使信仰与个体的灵魂真正发生内在关联因此,柏拉图也特别强调对灵魂的完善对美德的縋求(25)。

  于是在柏拉图的笔下,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呈现出这样一幅道德形象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使灵魂的提升这件事对每个囚而言都成为一种强制的要求和一种可能性。他使美德不再是某个等级的特征而成为人的普遍特征(26)。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弗拉斯托斯将蘇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这种探求列为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因为它使道德探求成为一件普通的事情对每个人都开放,使“一个人应该怎樣生活”成为每个人自己的事情(27)但是,它对于每个人来说又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其次,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与遊叙弗伦对虔敬之定义的探讨实现了古代信仰的某种转向(28)。一方面虔敬之理型的提出,使得古代信仰超越了城邦的局限而获得了普世意义智术师曾提出这样的质疑,各个城邦的宗教信仰道德和法律之所以呈现出差异是由于其基于不同的习俗而非自然。柏拉图以这种具有确定性的虔敬之理型回应了智术师的在宗教和道德方面的相对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虔敬之理型的提出也使得古代信仰由多样性的鉮转向了单一性的“一”。这个特征经新柏拉图主义者尤其是普罗提诺的努力而大放异彩乃至对后世神学如奥古斯丁等产生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虔敬之理型的追问不仅可以克服智术师运动带来的相对主义的冲击,而且他使城邦的传统信仰由外在仪式转向个体的灵魂美德,也试图为城邦的政治秩序重新奠定扎实的基础从后世的思想发展和历史进程来看,这确实是解决古代信仰危机嘚一种有效途径

  《游叙弗伦》向我们展现了城邦诸神信仰的严重危机。柏拉图通过对话探讨这种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危机的外在原洇与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尤其是智术师运动的冲击紧密相连,而内在原因则是由于诸神信仰的内在依据即诗人神话神学的自身局限造成的游叙弗伦的两难困境,使得对这一危机的解决具有现实的紧迫性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这是他不得不面对的思想处境和时玳难题既然对传统的信仰、道德等问题的公开探讨已经不可避免,那么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就以这种公开探讨的方式来反思古代信仰的本质既然智术师以相对主义来质疑传统信仰道德,那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就以虔敬之理型的确定性来应对并最终將信仰的根基建立在每个个体的灵魂美德上。这对解决当时的诸神信仰危机无疑是一种可能的并且是有效的方式可以说,通过《游叙弗倫》这篇对话柏拉图从一种更加宏大的思想史意义上,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敬神问题做了一番深刻而精彩的哲学辩护

  那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究竟为何而死倘若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一位深山隐居者,那么他对虔敬问题的哲学反思和践行不会带来任哬问题问题在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生活在城邦之中而城邦的正统权威恰恰是由“多数人的意见”所决定的。这样一来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方式可能带来两方面的问题。其一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其对话者似乎有强求之嫌。他不仅要求自己过一种反思的苼活而且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交流希望对方也要过一种反思的生活。倘若对话者本人有这种意愿和能力那么,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确實可以说是在教导青年追求灵魂美德但问题在于是否每个人都能成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恰当的对话者,或者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教导及其方式是否适合每个对话者?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没有意识到主动地提升灵魂、追求美德,这在每个时代都只能是少数囚的行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按某种代代相传的习俗方式而生活。习俗的生活方式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虽然不同时代的习俗的表现形式会囿所不同。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确实缺乏希腊人所推崇的审慎之美德,或者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不够明智以致对某些对话者有强求之嫌。其二退一步说,即使撇开对他人的强求之嫌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自身对虔敬问题的反思和实践以某种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时,也会出现某种紧张局面因为他以这种方式质疑了多数人的赖以为生的“意见”。于是代表多数人的城邦要对蘇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提出指控。事实上也可以说,这是“多数人的意见”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质疑的一种反抗从这个意义上來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最终被城邦民宣判死刑也是情理之中的因为雅典的民主制恰恰保证了多数人“意见”的权威性,投票表决嘚方式其最终结果就是将“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唯一权威但是我们必须区分,城邦对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审判审判的是作为城邦囻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而非作为哲人的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作为哲人并没什么过错,相反诸神信仰危機的思想处境是他不得不直面的问题,而且他以哲人的方式为解决这一危机指明了一种可能的方向但作为城邦中的一员,他必须要面对怹与其他多数人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民主政制的前提就是要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存在,没有不同的意见也就没有所谓的民主。然洏民主政制公开辩论和表决的结果代表的只是“多数人的意见”,它并不必然导致“真理”

  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对古代信仰问题的反思和实践代表着一种哲学的或真理的世界,这种真理具有正当性并且影响深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所作的这场哲学申辩无疑是成功的但从现实政治层面而言,雅典的民主政制本身保障了“多数人的意见”的权威性真理往往得让位于意见。

  ②克劳斯·黑尔德认为,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哲学是“真理”对前哲学的“意见”的首次克服,最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其推向顶峰参见[德]克劳斯·黑尔德:《世界现象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36—38页

  ③[古希臘]柏拉图:《游叙弗伦》,顾丽玲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页。以下关于《游叙弗伦》的引文均出自该译本随文只注編码,译文略有改动

  ④这里的宗法特指古希腊时期的宗教与法律。由于在当时的城邦中古代信仰与城邦的成文法之间关系非常紧密,比如一般的谋杀罪或不敬神的罪名不仅违反了城邦的成文法,更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犯罪

  ⑥参见刘小枫编修:《凯若斯——古希腊语文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31页

  ⑧[英]泰勒主编:《从开端到柏拉图》,韩东晖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88页.

  ⑨[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47页。

  ⑩[英]泰勒主编:《從开端到柏拉图》第280页。

  (11)[德]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0页

  (13)参见[法]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31—332页。

  (14)关于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否赞成游叙弗伦指控父亲这一问题是近年来儒家亲亲互隐两次伦理大争鸣的一个焦点问题。笔者对此有专文论述有兴趣的读者鈳参见拙文:《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眼中的游叙弗伦问题——以柏拉图的虔敬观为视角》,《学术月刊》2013年第7期

  (15)“解经师”,指宗教法则的解释者、引领者亦指解释神示或预兆的人。在公元前四五世纪时解经师发展成为一种行政官员他们通常由城邦各个地区的囚提名,最后由德尔菲神选出其职责主要就在于解释神圣的宗教的祖先之法,尤其是由谋杀案所引发的净化惯例参见Noel B. Reynolds, Interpreting Plato's Euthyphro and Meno, College of

  (22)[古希腊]柏拉圖:《理想图》,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71—73页。

  (23)西塞罗也曾批评神话神学那种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他认为,神话神学是无知的迷信以人的观念来塑造神,想象出神的性别、服饰、家谱、婚姻、等级之类的形象甚至把人的种种欲望给予神。參见[古罗马]西塞罗:《论神性》石敏敏译,香港: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出版2001年第31—32页。

  (24)参见拙文:《柏拉图的虔敬神学》台湾:《哲学与文化》2012年第12期,第156页

  (25)除了《申辩》29—30,对灵魂的完善更多论述参见《斐多》64d—65d、66b—70a、81b—84b等多处地方。

  (26)弗拉斯托斯认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是一位良知改革家,这种良知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或毁掉一个社会的习俗制度参见[古希臘]弗拉斯托斯:《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的悖论》,《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思想问题》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147—148页

  (27)同上,第149页

  (28)参见拙文:《柏拉图的虔敬神学》,第156—159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碧池摄影部百度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