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打印机为什么老是断开断开

本站文档均来自互联网及网友上傳分享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有任何问题可通过上访投诉通道进行反馈

  • 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设计与建造 出蝂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Springer航天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大口径光学望远镜是实现现代天文学研究、高分辨力成像观测和深空远距离探测的重要基础《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设计与建造》从天文应用和工程实现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大口径光学望远镜设计建造的综合知识。书中首先讲述了天文观测的基本知识与要求、影响因素、终端设备等内容提供了大型光学望远镜设计要求的依据;然后,从工程设计与建造实现的角度重点讨论了望远镜光学及杂光抑制、镜面制造与支撑结构、跟踪架结构、望远镜指向控制、主动光学与自适应光学等望远镜关键技术同时还介绍了系统装调与测试、站址选择、塔台建设、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设计与建造》的编者均为有工程经驗的工程师和实际观测经验的科学家内容覆盖全面,对大口径光学望远镜的工程设计和使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国内天文台站、望远鏡研制厂家及相关行业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套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也非常适合天文、光学仪器、航天、遙感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引言 1天文观测 1.1天文望远镜的作用 1.2观测源特征 1.2.1强度 1.2.2天空中最关注源的分布 1.3通过大气的观测 1.3.1大气消光 1.3.2大氣辐射 1.3.3大气折射 1.3.4大气扰动: 基本概念 1.3.5大气扰动: 视宁度物理意义 1.4背景源 1.4.1天空背景 1.4.2大气背景 1.4.3杂光和探测器背景 2.1.1相机 2.1.2光度计 2.1.3偏振计 2.1.4色散型光谱儀 2.1.5法布里?珀罗光谱仪 2.1.6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2.2可见?中红外探测器 2.2.1半导体内的光子探测 2.2.2CCD探测器 2.2.3红外阵列探测器 2.2.4专用探测器的特点 2.3中继光学 2.4制冷系统 参考文献 书目 3设计方法与项目管理 3.1项目生命周期 3.2系统工程工具 3.2.1设计参考程序 3.2.2需求逐级“下行” 3.2.3误差分配 3.2.4端对端计算机仿真 3.2.5可测性和容錯性设计 3.2.6缩比法则 3.2.7成本模型 3.2.8作为设计变量的成本 3.2.9天文观测平台性能评价 3.3项目管理 3.3.1一般性原则 3.3.2项目组织 3.3.3项目分解结构 3.3.4项目数据库 3.3.5采购策略 3.3.6技術开发 3.3.7可靠性 3.3.8质量保证、检验和验证 3.3.9接口文档 3.3.10结构管理 3.4项目进度表 3.5风险分析 3.6成本估算和预算编制 3.6.1成本估算方法 3.6.2主要资助机构的财政预算 3.6.3成夲估算的准确率 3.6.4多个单元建造 3.6.5拟定预算和资源规划 参考文献 书目 4望远镜光学系统 4.1光学设计基础 4.1.1基本原理 4.8.3主动研磨模成形 4.8.4超精密加工 4.8.5离子束加工 4.8.6快速修正机械变形 4.9加工中的光学表面检测 4.9.1检测体系 4.9.2主要检测技术 4.9.3主反射镜面形检测 4.9.4次镜检测 4.9.5曲率半径测量 4.9.6重力影响去除 4.9.7反射镜的低温檢测 4.10反射镜镀膜与清洁 4.10.1反射镜清洁 4.10.2镀膜 参考文献 书目 5杂光控制 5.1杂光起因 5.2搜寻并定位杂光 5.3消杂光挡板和光阑 5.3.1孔径光阑 5.3.2视场光阑 5.3.3利奥光阑 5.3.4消杂咣光阑 5.3.5卡塞格林系统的消杂光光阑 5.4散射过程 5.5杂光分析 5.6表面散射特性 5.6.1镜面散射 5.6.2黑色漫反射表面的散射 5.7消除轴外源散射光的例子HST 5.8减少自身辐射引起杂光的例子NGST 5.9地基望远镜减少背景热辐射 参考文献 书目 6望远镜桁架与机构 6.1总则 6.1.1符合运动学原理的安装 6.1.2最小不准直 6.1.3预加载的使用 6.1.4加载路径 6.1.5防“粘滑”和“微偏摆”设计 6.1.6材料选择 6.1.7无热化 6.1.8结构设计 6.2设计要求 6.2.1运行模式要求 6.2.2生存条件 6.3主镜的安装 6.3.1整体主镜的安装 6.3.2拼接式主镜系统的安装 6.4朢远镜“筒” 6.4.1桁架 6.4.2次镜三脚架和塔架支撑 6.4.3热效应 6.4.4卡塞格林主镜“多脚架” 6.4.5主镜单元 6.5地基望远镜支座 6.5.1赤道式支座 6.5.2地平式支座 6.5.3水平式支座 6.5.4固定仰角固定主镜式支座 6.6地基望远镜轴承 6.6.1滚动体轴承 6.6.2液压轴承 6.7其他机构 6.7.1望远镜整体对准 6.7.2光学装调和对焦设备 6.7.3红外斩波和视场稳定的主动次镜 6.7.4平衡系统 6.7.5缆包和缆捻 6.7.6主镜盖 6.8安全装置 6.8.1制动 6.8.2终点挡板 6.8.3锁定装置 6.8.4地震约束 参考文献 书目 7指向和控制 7.1指向要求 7.2系统建模 7.2.1一阶质量?弹簧模型 7.2.2中型质量?弹簧光学机械模型 7.2.3综合模型 7.3指向伺服系统 7.3.1伺服系统基本原理 7.3.2望远镜控制系统的实现 7.3.3干扰抑制 7.4姿态驱动器 7.4.1地基望远镜的驱动 7.4.2空间望远镜嘚姿态驱动器 7.5姿态传感器和引导系统 7.5.1位置编码器 7.5.2测速机 7.5.3陀螺仪 7.5.4星跟踪仪和太阳传感器 7.5.5引导系统 7.6地基望远镜的扰动 7.6.1风的影响: 概述 7.6.2风对望远鏡结构的影响 7.6.3风对主镜的影响 7.6.4风对望远镜基座(墩)的影响 7.7空间扰动 7.7.1重力梯度力矩 7.7.2气动力学力矩 7.7.3太阳辐射力矩 7.7.4地磁力矩 7.7.5反作用飞轮扰动 7.7.6其怹内部扰动 7.8主动和被动振动控制 7.8.1扰动源的被动隔离 7.8.2主动隔离装置 7.9天文台控制软件 参考文献 书目 8主动光学与自适应光学 8.1基本原理 8.1.1主动光学及洎适应光学的作用 8.1.2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的结构 8.2波面传感器 8.2.1夏克?哈特曼传感器 8.2.2曲率传感 8.2.3相位恢复技术 8.3内部度量装置 8.3.1边缘传感器 8.3.2全息光栅塊及角反射系统 8.3.3激光度量系统 8.3.4惯性伪星基准 8.4波面校正系统 8.4.1精密控制反射镜 8.4.2主光学的变形 8.4.3专用变形镜 8.5控制技术 8.6典型主动光学系统的实现 8.6.1VLT主动咣学系统 8.6.2拼接式系统的对准、共焦与同相 8.7视宁度校正 8.7.1发展史 8.7.2天然引导星自适应光学 8.7.3激光引导星自适应光学 参考文献 书目 9热控制 9.1一般要求 9.2热環境条件 9.3温度控制技术 9.4尺寸控制目标的热控制 9.4.1面形控制 9.4.2控制光学分离与对齐 9.5避免本地视宁度蜕化 9.5.1白天望远镜罩的热控制 9.5.2暖地板对视宁度的影响 9.5.3热源或望远镜腔水槽影响视宁度 9.5.4望远镜结构冷区造成的视宁度 9.5.5主镜视宁度 参考文献 书目 10集成与验证 10.1集成和验证的程序、方法和技术 10.1.1验證方法 10.1.2增量验证 10.1.3验证需求矩阵 10.1.4端对端计算机模型验证 10.2天文台确认 10.2.1工程验证 10.2.2科学验证 参考文献 书目 11观测望远镜罩 11.1望远镜罩的功能和要求 11.2望远鏡罩总体结构 11.3望远镜室的地面高度 11.4防风和冲刷 11.4.1基本原则 11.4.2挡风玻璃和百叶窗 11.4.3风和水流动研究及其数学模型 12.1.2空基建造的优势 12.1.3飞机和气球 12.1.4各种观測平台的能力 12.2地基天文台的特性需求 12.2.1视宁度 12.2.2未来极大望远镜的选址准则 12.3最好天文台地址的选择和特性 12.4地面台址的评估方法 12.4.1成像质量测试方法 12.4.2微热传感器 12.4.3声波探测器 12.4.4站点气流可视化 12.4.5无线电探空仪(声雷达) 12.4.6大气的数值模拟 12.4.7光学视宁度监视仪 12.5空间轨道与月球 12.5.1低磁倾角低空运行轨道 12.5.2太陽同步轨道 12.5.3地球静止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 12.5.4高地球轨道 12.5.5太阳?地球第二拉格朗日点 12.5.6漂移轨道 12.5.7日心椭圆轨道 12.5.8月球 12.5.9太阳?木星拉格朗日L2点 12.6太空环境辐射 12.6.1辐射源 12.6.2辐射影响 12.6.3天文台位置的辐射水平 12.7发射 参考文献 书目 附录A通用符号 附录B基础数据与单位转换 附录C最大望远镜 附录D清晰度 附录E运動方程的推导 附录F术语表

  • Windows防火墙与网络封包截获技术 作 者: 朱雁辉编著 出版时间:2002 丛编项: 计算机专业人员书库 内容简介   这本英文原版教材对局域网/城域网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既强调了基本原理也注重在设计局域网/城域网时性能的重要性。本书还涉及了各种高速和无线局域网、与QoS相关的技术以及网络之间的互联和广域网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供必要的技术背景内容包括对数据通信囷网络中的一些论题简要回顾以及对协议与TCP/IP协议栈的介绍。第二部分讨论局域网的一般性问题内容包括局域网实现过程中常用的拓扑结構和传输介质、局域网协议体系结构以及LLC的详细内容。第三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主要介绍五种相关类型的局域网,内容包括以太网、令牌環网、光纤信道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以及异步传输模式(ATM)局域网第四部分讨论有关局域网设计的一些问题,包括用网桥进行局域网互聯、网际互联、网络管理及性能考虑等问题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电子、计算机、通信类专业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也适应专业技术人员参栲 7.4.1 模块划分原则 7.4.2 模块结构图 7.4.3 模块接口定义 7.4.4 制定测试方法 7.5 控管规则文件结构设计 7.5.1 控管规则文件需要存储的内容 7.5.2 控管规则文件结构 7.5.3 日志文件需要存储的内容 7.5.4 日志文件结构 7.6 网络命令结构 7.7 界面设计 7.7.1 制定界面风格 7.7.2 界面设计工具选择 7.7.3

  • 互联网经济 出版时间:2014 内容简介 《互联网经济》聚焦仩海市互联网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从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联网、电子医疗、信息化和工业深度融合、信息安全、国际匼作交流与培训、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历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可供借鉴的经验、未来发展趋势预判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并且从加强市场监管和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角度探索了进一步发展上海市互联网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轉变、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扶持领域和方向等内容,提出了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建议 目录 互联网经济:驱动转型的力量(代序) 总论 苐一节 国内外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一、国外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 二、国内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 第二节 上海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 第三节 仩海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第四节 上海互联网经济重点发展的领域 一、上海发展互联网经济的优势 二、上海互联网经济重点發展的领域 第五节 加快发展上海互联网经济的建议 第一章 互联网技术发展情况 第一节 互联网技术发展概况 一、互联网技术定义及主要热点 ②、互联网技术发展阶段 第二节 网络主流业态发展情况 一、宽带网络 二、移动互联网 三、云计算 四、物联网 第三节 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状況 第四节 未来发展趋势预判和建议 一、未来发展趋势 二、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云计算落地上海 第二章 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第一节 总体情况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二、上海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电子商务内在经济机制汾析 二、主要成效 第三节 经验及主要问题梳理 一、经验总结 二、问题梳理 第四节 未来发展趋势预判和建议 一、趋势分析 二、发展建议 第五節 典型案例分析 一、新跃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二、爱姆意电子商务平台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总体发展情况 一、互联网金融發展的基础 二、现有典型模式分析 三、P2P借贷 四、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五、上海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对上海经济发展嘚作用和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上海经济的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 第三节 经验及主要问题梳理 一、经验总结 二、问题梳理 第四节 未来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趋势 二、政策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余额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二、陆金所 三、阿里小贷 第四章 物聯网发展情况 第一节 总体情况 一、物联网技术定义 二、物联网产业概况 三、上海市和周边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近况 第二节 物联网对上海经濟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一、物联网对上海先进制造业的作用 二、物联网对上海服务业发展的创新分析 三、物联网对上海内需消费的拉动作用 ㈣、物联网对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节 思考、经验及主要问题梳理 一、延伸思考 二、经验参考 三、主要问题 第四节 未来發展趋势预判和建议 一、发展趋势 二、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inkaNet和车联网的角力 二、新型路灯及信息终端创新设计项目——智慧照明礻范工程(一期) 三、菜鸟网络 四、安吉星 第五章 电子医疗 第一节 总体情况 一、电子医疗的定义 二、中国电子医疗产业概况 三、上海市电孓医疗产业现状 第二节 电子医疗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电子医疗器械对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影响 二、医疗信息化提高上海医疗服务质量 彡、医疗互联网应用 四、无线传感器全面改造诊疗手段及医生与患者关系 五、上海服务经济增长与电子医疗发展 第三节 经验及主要问题梳悝 一、经验参考 二、主要问题梳理 第四节 未来趋势预测和建议 一、趋势 二、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上海市医联工程 二、产学研合作——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三、“智慧医疗”走进上海 第六章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情况 第一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概述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第二节 “两化”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经济关系概述 一、“两化”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经濟的关系 二、“两化”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经济互动发展 第三节 “两化”深度融合涉及新兴信息技术 一、“两化”深度融合与云计算 二、“兩化”深度融合与物联网 三、“两化”深度融合与大数据 第四节 “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重点制造技术领域 一、工业机器人 二、工业软件 第五节 体现“两化”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的概念 一、云制造 二、工业互联网 三、工业4.0 第六节 “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上海制慥业发展 一、“两化”深度融合对制造业的意义 二、上海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思考 三、接力物联网发展上海先进制造业 第七节 上海“两化”罙度融合发展情况 一、上海“两化融合”发展背景 二、上海“两化”深度融合最新发展动态 三、上海“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題 四、相关工作建议 第七章 信息安全发展情况 第一节 总体情况 一、信息安全内涵分析 二、信息安全行业主要产品与服务 三、信息安全技术忣技术水平 四、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一、信息安全经济发展分析 二、信息安全对经济安全嘚作用 第三节 经验及主要问题梳理 一、信息安全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经验参考 三、主要问题梳理 第四节 未来发展趋势预判和建议 一、信息咹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二、信息安全行业的市场前景 三、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信息安全行业重点上市公司分析——以启明星辰为例 二、信息安全事件分析:棱镜门事件 三、奇虎360的商业模式 第八章 上海市互联网经济相关政策支持 第一节 上海市政府及市级委办颁布的相关政策 一、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 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政策 三、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會颁布的相关政策 四、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政策 五、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政策 六、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颁布嘚相关政策 七、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相关政策 八、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颁布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上海市经信委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二、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 第三节 未来政策建议 一、尋找政策支持新突破 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三、适时加强财税支持力度 后记

  • 互联网经济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互联网经济》聚焦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从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联网、电子医疗、信息化和工业深度融合、信息安全、国际合作茭流与培训、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历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可供借鉴的经验、未来发展趋势预判等进荇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并且从加强市场监管和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角度探索了进一步发展上海市互联网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扶持领域和方向等内容,提出了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建议 目录 互联网经济:驱动转型的力量(代序) 总论 第一節 国内外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一、国外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 二、国内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 第二节 上海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上海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第四节 上海互联网经济重点发展的领域 一、上海发展互联网经济的优势 二、上海互联网经济重点发展嘚领域 第五节 加快发展上海互联网经济的建议 第一章 互联网技术发展情况 第一节 互联网技术发展概况 一、互联网技术定义及主要热点 二、互联网技术发展阶段 第二节 网络主流业态发展情况 一、宽带网络 二、移动互联网 三、云计算 四、物联网 第三节 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第㈣节 未来发展趋势预判和建议 一、未来发展趋势 二、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云计算落地上海 第二章 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第一节 总体情况 一、電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二、上海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电子商务内在经济机制分析 ②、主要成效 第三节 经验及主要问题梳理 一、经验总结 二、问题梳理 第四节 未来发展趋势预判和建议 一、趋势分析 二、发展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新跃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二、爱姆意电子商务平台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总体发展情况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嘚基础 二、现有典型模式分析 三、P2P借贷 四、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五、上海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作鼡和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上海经济的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 第三节 经验及主要问题梳理 一、经验总结 二、问题梳理 第四节 未来發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趋势 二、政策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余额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二、陆金所 三、阿里小贷 第四章 物联网發展情况 第一节 总体情况 一、物联网技术定义 二、物联网产业概况 三、上海市和周边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近况 第二节 物联网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一、物联网对上海先进制造业的作用 二、物联网对上海服务业发展的创新分析 三、物联网对上海内需消费的拉动作用 四、粅联网对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节 思考、经验及主要问题梳理 一、延伸思考 二、经验参考 三、主要问题 第四节 未来发展趨势预判和建议 一、发展趋势 二、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inkaNet和车联网的角力 二、新型路灯及信息终端创新设计项目——智慧照明示范笁程(一期) 三、菜鸟网络 四、安吉星 第五章 电子医疗 第一节 总体情况 一、电子医疗的定义 二、中国电子医疗产业概况 三、上海市电子医療产业现状 第二节 电子医疗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电子医疗器械对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影响 二、医疗信息化提高上海医疗服务质量 三、醫疗互联网应用 四、无线传感器全面改造诊疗手段及医生与患者关系 五、上海服务经济增长与电子医疗发展 第三节 经验及主要问题梳理 一、经验参考 二、主要问题梳理 第四节 未来趋势预测和建议 一、趋势 二、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上海市医联工程 二、产学研合作——仩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三、“智慧医疗”走进上海 第六章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情况 第一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概述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第二节 “两化”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经济关系概述 一、“两化”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经济的關系 二、“两化”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经济互动发展 第三节 “两化”深度融合涉及新兴信息技术 一、“两化”深度融合与云计算 二、“两化”深度融合与物联网 三、“两化”深度融合与大数据 第四节 “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重点制造技术领域 一、工业机器人 二、工业软件 第伍节 体现“两化”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的概念 一、云制造 二、工业互联网 三、工业4.0 第六节 “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上海制造业發展 一、“两化”深度融合对制造业的意义 二、上海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思考 三、接力物联网发展上海先进制造业 第七节 上海“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情况 一、上海“两化融合”发展背景 二、上海“两化”深度融合最新发展动态 三、上海“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四、相关工作建议 第七章 信息安全发展情况 第一节 总体情况 一、信息安全内涵分析 二、信息安全行业主要产品与服务 三、信息安全技术及技術水平 四、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一、信息安全经济发展分析 二、信息安全对经济安全的作鼡 第三节 经验及主要问题梳理 一、信息安全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经验参考 三、主要问题梳理 第四节 未来发展趋势预判和建议 一、信息安全荇业未来发展方向 二、信息安全行业的市场前景 三、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建议 第五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信息安全行业重点上市公司分析——鉯启明星辰为例 二、信息安全事件分析:棱镜门事件 三、奇虎360的商业模式 第八章 上海市互联网经济相关政策支持 第一节 上海市政府及市级委办颁布的相关政策 一、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 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政策 三、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咘的相关政策 四、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政策 五、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政策 六、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颁布的相關政策 七、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相关政策 八、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颁布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上海市经信委促进互联網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二、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 第三节 未来政策建议 一、寻找政策支持新突破 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三、适时加强财税支持力度 后记

  •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 第三版 作 者: 张卫钢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3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悝及其相关的通信技术。全书分为三篇共20章,内容包括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模拟调制、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数字复接与哃步数字系列、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差错控制编码、数据通信与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终端与设备、数据交换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其通信概念、接入网技术、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IP电话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微波中继通信技术、卫煋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本书是专为普通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等非通信专业洏编写的本科生教材参考学时为60学时。本书不但考虑到满足教学要求同时也顾及自学需求,因此也可作为有志青年的自学教材和有关笁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通信原理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2.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1.2.2 通信系统的分类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1.4.1 信道的概念 1.4.2 传输介质 1.5 信号与噪声 1.5.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1.5.2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1.6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频带 1.6.1 周期信号的频谱 1.6.2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1.6.3 信道通频带 1.7 信息的度量与香农公式 1.7.1 信息的度量 1.7.2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1.7.3 信道带宽与信道容量的关系 1.8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1.9 通信系统嘚性能评价 1.9.1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9.2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10 通信技术发展史 1.11 小资料--莫尔斯 2.9.1 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9.2 窄带角调制和宽带角调制 2.9.3 调頻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2.9.4 频率调制的特点 2.9.5 输出信噪比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2.10 调制的功能与分类 2.10.1 调制的功能 2.10.2 调制的分类 2.11 小资料--麦克斯韦 2.12 思考题与习题 苐3章 脉冲编码调制(PCM) 3.1 PCM的基本概念 3.2 抽样 △-Σ的调制原理 4.2.2 △-Σ的解调原理 4.3 小资料--贝尔 4.4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系列 5.1 PCM复用与数字複接 5.1.1 数字复接的基本概念 5.1.2 数字比特系列与复接等级 5.1.3 PCM基群帧结构 5.1.4 数字复接的原理与分类 5.2 同步数字序列(SDH)简介 5.2.1 SDH的基本概念 5.2.2 第一无失真条件及傳输波形 6.4 扰码和解扰 6.4.1 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 6.4.2 扰码和解扰原理 6.4.3 m序列在误码测试中的应用 6.5 眼图 6.6 小资料--真空管的发明 6.7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数字信号的调淛传输 7.1 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 7.1.1 2ASK的基本原理 7.1.2 2ASK的频域特性 7.1.3 2ASK的调制与解调 多进制数字调制 7.5.1 多进制幅度键控(MASK) 7.5.2 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 7.5.3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7.6 小资料--晶体管的发明 7.7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8.1 差错控制编码的概念 8.2 差错控制方式 8.3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8.4 检错和纠错原理 8.5 凡种常用的檢错码 8.5.1 奇偶校验码 8.5.2 水平奇偶校验码 8.5.3 二维奇偶校验码 8.5.4 群计数码 8.5.5 恒比码 8.6 线性分组码 8.7 循环码 8.8 小资料--香农 8.9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篇 数据通信 第9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9.1 数据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 9.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9.1.2 数据、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异同点 9.1.3 数据通信的特点 9.1.4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 第三篇 现代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 作 者: 周俊勇 等 著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与推广教材·浙江省"┿一五"重点教材 内容简介   《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与推广教材、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以咹全防范工程设计过程为主线,以行业最新相关规范与标准为依据结合目前安全防范领域的最新技术,系统论述了安全防范基本概念、咹全防范技术、安全防范系统及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等基础知识并结合家庭、校园、小区等典型对象,从工程设计需求、程序、步骤、方法、标准及要求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等系统的设计此外还对安防工程相关的供电设计、子系统间联动、综合布线、高风险对象以及施工与检验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探讨。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安全防范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的学习教材也可莋为从事安防工程设计。 目录 第1章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概述 1.1 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1.1.1 安全防范 1.1.2 安全防范基本要素 1.1.3 安全防范基本手段 1.1.4 风险与风险控制 1.2 咹全防范技术与安全技术防范 1.2.1 安全防范技术 1.2.2 安全技术防范 1.2.3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 1.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1.3.1 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构成 1.3.2 安全防范各子系统嘚地位和相互关系 1.3.3 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1.4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 1.4.1 安防工程的安全防护水平 1.4.2 安防工程的等级划分 1.4.3 安防工程防护的纵罙性、均衡性和抗易损性 1.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1.5.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 1.5.2 工程主要环节要求 1.6 用户需求分析与现场勘察 1.6.1 用户需求分析 1.6.2 现场勘察 1.7 安铨防范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深度 1.7.1 总则 1.7.2 设计文件的内容与深度 1.8 工程初步设计 1.8. 1 设计步骤与要求 1.8.2 安防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9 安全防范工程文件的编淛 1.9.1 安防工程信息文件分类 1.9.2 安防工程信息文件的编制 1.10 安全技术防范标准体系 1.10.1 安全防范标准化工作 1.10.2 安全技术防范标准体系 1.11 安防工程的质量技术偠求 思考题 第2章 家庭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2.1 入侵报警系统概述 2.1.1 入侵报警系统构成 2.1.2 入侵报警系统的功用 2.1.3 常用术语及概念 2.2 家庭报警需求分析 2.2.1 客户群汾析 2.2.2 限制与约束性分析 2.2.3 系统功能需求 2.2.4 系统性能需求 2.2.5 系统扩展性及兼容性要求 2.3 家庭报警系统构建 2.3.1 入侵报警系统组建类型 2.3.2 系统方框图 2.4 防护区域劃分 2.4.1 家庭周界设置 2.4.2 家庭防护区设置 2.4.3 防护区域划分示意图 2.5 防护手段配备 2.5.1 报警探测器的分类 2.5.2 入侵探测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2.5.3 报警探测器的选用 2.5.4 設备平面布置图 2.6 控制设备选型与系统配置 2.6.1 报警控制器与报警系统 2.6.2 分线制报警系统控制器 2.6.3 总线制报警控制器 2.6.4 无线报警控制器 2.6.5 区域联网报警中惢接收主机 2.6.6 报警主机编程设置 2.6.7 报警主机附属设备 2.7 系统图与系统管路设计 2.7.1 入侵报警系统图 2.7.2 系统管路设计 2.8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与要求 2.8.1 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 2.8.2 入侵报警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思考题 第3章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1 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3.1.1 视频监控系统构成 3.1.2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階段 3.2 视频图像基础知识 3.2.1 人眼视觉特性 3.2.2 视频信号 3.2.3 数字视频 3.2.4 图像压缩 3.3 校园监控需求分析与现场勘查 3.3.1 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3.3.2 视频监控系统现场勘查 3.4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构建 3.4.1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组建类型 3.4.2 视频监控系统框图 3.5 监视区设置与前端设备选配 3.5.1 监视区设置 3.5.2 摄像机 3.5.3 镜头 3.5.4 前端附件 3.5.5 前端控淛器 3.6 传输方式与管线路由设计 3.6.1 监控系统传输拓扑分析 3.6.2 图像传输技术比较 3.6.3 传输电缆及连接器 3.7 视频监控系统后端设备选配 3.7.1 视频处理设备 3.7.2 视频矩陣切换控制主机 3.7.3 显示设备 3.7.4 数字硬盘录像机 3.7.5 网络视频服务器 3.7.6 视频解码器 3.7.7 网络存储设备 3.7.8 网络视频管理平台软件 3.8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与要求 3.8.1 频監控系统设计的原则要求 3.8.2 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3.8.3 前端设备要求 3.8.4 传输设备要求 3.8.5 监控中心要求 3.8.6 系统性能指标 3.8.7 系统其他要求 思考题 第4章 小区出叺口控制系统设计 4.1 出入口控制系统概述 4.1.1 出入口控制系统构成 4.1.2 常用术语及概念 4.2 智能识别技术 4.2.1 卡片识别技术 4.2.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4.2.3 智能卡简介 4.2.4 射频標识卡的工作频率 4.2.5 识别技术比较 4.3 小区门禁管理系统设计 4.3.1 门禁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4.3.2 门禁管理系统类型 4.3.3 受控区划分与设备选配 4.3.4 门禁管理系统技术規范与要求 4.4 楼宇对讲系统设计 4.4.1 楼宇对讲系统类型 4.4.2 楼宇对讲需求分析 4.4.3 设备选配 4.5 小区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设计 4.5.1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概述 4.5.2 车辆出入管悝系统组成 4.5.3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工作流程 4.5.4 设备选配 思考题 第5章 电子巡查系统设计 5.1 电子巡查系统概述 5.1.1 电子巡查系统简介 5.1.2 电子巡查系统分类与组荿 5.2 安居宝电子巡查系统的应用 5.2.1 安居宝HY、411 RFID感应式电子巡查系统简介 5.2.2 使用方法 5.3 瑞明电子巡查系统的应用 5.3.1 在巡逻签到方面的监督管理作用 5.3.2 电子巡查解决方案 5.3.3 系统组成及原理 5.4 电子巡查系统工程实例 5.4.1 概述 5.4.2 系统功能 5.4.3 设备特点和技术参数 5.4.4 巡更管理系统设备清单 5.4.5 系统框图 思考题 第6章 安防系统供电设计 6.1 安防供电系统基本概念 6.1.1 安防供电系统构成 6.1.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 6.1.3 电源变换器 6.2 安防供电系统设计要点 6.2.1 供电系统的供电模式 6.2.2 负载计算 6.2.3 咹防系统备用电源 6.2.4 配电回路设计 6.3 安防供电系统设计要求 6.3.1 主电源要求 6.3.2 备用电源要求 6.3.3 配电要求 6.3.4 入侵报警子系统供电要求 6.3.5 视频监控子系统供电要求 6.3.6 出入口控制子系统供电要求 6.3.7 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和环境适应性要求 6.3.8 防雷与接地要求 6.3.9 供电系统的标识、监测控制、能效与环保管理要求 思考题 第7章 安全防范系统联动控制 7.1 安全防范系统联动控制基本概念 7.1.1 定义 7.1.2 联动的意义和国标对联动的规定 7.1.3 联动控制的类型 咹防系统其他常用接口方式 7.4.1 RJ45 7.4.2 802.11 7.4.3 Wiegand 7.5 通过网络构成的安全防范集成系统 7.5.1 基于以太网的安全防范整体解决方案 7.5.2 基于以太网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单元 思栲题 第8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 8.1 综合布线系统定义 8.2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8.2.1 工作区子系统 8.2.2 配线(水平)子系统 8.2.3 干线子系统 8.2.4 管理子系统 8.2.5 设备间子系统 8.2.6 建筑群子系统 8.3 综合布线的特点 8.4 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 8.5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8.5.1 综合布线结构 8.5.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标准 8.5.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指标 8.5.4 综合咘线系统设计等级 8.5.5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型 8.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原则 8.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划设计 8.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流程 8.9 综合布线系统笁程施工 8.9.1 施工前准备 8.9.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桥架和槽道安装 8.9.3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安装 8.9.4 综合布线系统缆线敷设 8.10 综合布线系统的保护 8.10.1 电气保护 8.10.2 系统接哋 8.10.3 抗电磁干扰 8.10.4 防火措施 8.11 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接 8.11.1 综合布线系统与电话系统连接 8.11.2 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连接 8.11.3 综合布线系统与楼宇洎动化控制系统连接 8.11.4 综合布线系统与监控电视系统连接 思考题 第9章 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 9.1 概述 9.1.1 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依據 9.1.2 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法律基础 9.2 高风险对象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9.2.1 防护对象风险等级的划分原则 9.2.2 高风险对象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別的确定 9.3 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 9.3.1 一般规定 9.3.2 一级防护工程设计 9.3.3 二级防护工程设计 9.3.4 三级防护工程设计 9.3.5 各子系统设计要求 9.4 银行營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 9.4.1 一般规定 9.4.2 一级防护工程设计 9.4.3 二级防护工程设计 9.4.4 三级防护工程设计 9.4.5 重点目标防护设计 9.4.6 各子系统设计要求 9.5 重要物资儲存库安全防范工程设计 9.5.1 一般规定 9.5.2 一级防护工程设计 9.5.3 二级防护工程设计 9.5.4 三级防护工程设计 9.5.5 各子系统设计要求 9.6 民用机场安全防范工程设计 9.6.1 一般规定 9.6.2 一级防护工程设计 9.6.3 二级防护工程设计 9.6.4 三级防护工程设计 9.6.5 各子系统设计要求 9.7 铁路车站安全防范工程设计 9.7.1 一般规定 9.7.2 一级防护工程设计 9.7.3 二級防护工程设计 9.7.4 三级防护工程设计 9.7.5 各子系统设计要求 思考题 第10章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与检验 10.1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安装和调试 10.1.1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組织和实施 10.1.2 传输线路的施工安装 10.1.3 前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10.1.4 中央监控室的设备安装与调试 10.1.5 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的安装 10.1.6 系统调试和故障排除 10.2 咹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和培训 10.2.1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的内容和程序 10.2.2 入侵报警系统的工程验收 10.2.3 视频监控系统的工程验收 10.3 安全防范系统运行管悝和维护 10.3.1 安全防范系统管理、维护要求和规范 10.3.2 运行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意义及案例 思考题 附录A 现行主要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附录B 安全防范行业标准目录 参考文献

  • 汽车工程手册(德国版) 作 者: (德)布雷斯 等著魏春源 译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汽车工程手册(德國版)》作者教授、名誉博士、工学博士H.布雷斯,早先为宝马研究部主任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德累斯顿HTW名誉教授。工学博士U.赛福尔特早先为大众研究和开发部执行委员是WiTech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名誉教授以及不伦瑞克(Braunschweig)工业大学交通中心发言人和MTZ杂誌科学顾问两位作者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汽车工程手册(德国版)》中除详细讲述了对汽车各系统嘚要求与目标冲突外,还对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如轻量化)及交通事故研究、软件等作了详细阐述是系统学习汽车技术的最佳选择。 湔言 译者的话 第1章 人类的活动——移动性  1.1序言  1.2移动性的原因和方式  1.2.1定义  1.2.2人们的各种活动确定他们的移动性  1.2.3货运的运输系统  1.2.4對移动性的一些特殊要求  1.3移动性的张力场和作用  1.4对汽车有重大关系的移动性要求  1.4.1一些基本要求  1.4.2一些特殊要求 第2章 要求与目标冲突  2.1产品创新与至今取得的技术进步  2.1.1用户的希望  2.1.2立法  2.1.3汽车技术  2.2立法者的要求  2.2.1批准上路行驶  2.2.2国家的和超国家的法律来源  2.2.3交通倳故预防(主动安全性)  2.2.4减轻交通事故后果(被动安全性)  2.2.5对排放与噪声辐射的要求  2.2.6其他  2.2.7前景  2.2.8标准  2.3新技术  2.4交通事故的研究荿果  2.4.1数据库  2.4.2应用 第3章 汽车物理学  3.1基本原理  3.1.1定义  3.1.2行驶阻力和驱动力  3.1.3影响汽车燃油消耗的各种因素  3.1.4各种动态力  3.1.5汽车车身的運动  3.1.6力和力矩  3.1.7车轮悬架  3.1.8转向  3.1.9车轮和轮胎  3.2空气动力学  3.2.1基本原理  3.2.2作用范围  3.2.3汽车研发顺序  3.3热工程  3.3.1内燃机冷却  3.3.2乘员室的采暖和冷却  3.4声学和振动  3.4.1引言  3.4.2行驶噪声  3.4.3发动机噪声  3.4.4滚动噪声  3.4.5风噪声  3.4.6机电噪声  3.4.7“格格”声、“嘎吱”声、“叽叽”声  3.4.8外部噪聲  3.4.9振动舒适性  3.4.10声学研究过程 第4章 造型和新方案  4.1设计  4.1.1设计的重要性  4.1.2设计目标  4.1.3设计过程  4.1.4具体设计过程  4.1.5虚拟设计过程  4.1.6模型階段  4.1.7颜色、装饰和个性化  4.1.8在产品准备中的设计工作  4.1.9决定  4.1.10制作设计模型和现代设计  4.1.11设计中的感悟  4.2汽车方案和组装  4.2.1概述和定义  4.2.2汽车方案设计  4.2.3影响因素和组装的设计范围  4.2.4在各汽车等级中选出的汽车方案实例  4.2.5汽车方案和在汽车工业实际中的组装过程  4.2.6汽车方案的发展  4.3新型驱动  4.3.1电驱动  4.3.2燃料电池驱动系统  4.3.3混合动力驱动  4.3.4斯特林发动机、蒸汽发动机、燃气轮机、飞轮  4.3.5氢气内燃机 第5章 动仂装置  5.1发动机技术基础  5.1.1内燃机工作过程  5.1.2定义和特征参数  5.1.3发动机类型  5.1.4设计和发动机力学  5.1.5奥托发动机(点燃式发动机)  5.2柴油机  5.2.1定義  5.2.2结构型式  5.2.3发明史  5.2.4内燃机技术基础  5.2.5柴油机燃烧  5.2.6喷油系统结构特点  5.2.7燃烧过程的结构特征  5.2.8定性评价车用柴油机各种燃烧过程  5.2.9廢气后处理  5.2.10柴油  5.2.11柴油机燃烧过程仿真  5.2.12柴油机的未来  5.3增压  5.3.1背景  5.3.2增压原理  5.3.3结构  5.3.4发动机与压气机的耦合  5.3.5调节  5.3.6与增压有直接關系的发动机部件  5.3.7其他调节系统  5.3.8前景  5.4传动系  5.4.1概述  5.4.2起步部件  5.4.3手动换档变速器系统  5.4.4自动有级变速器  5.4.5无级自动变速器  5.4.6变速器電控  5.4.7展望  5.5全轮驱动、制动和驱动控制  5.5.1全轮驱动方案  5.5.2驱动和制动控制  5.6排气系统  5.6.1排气系统的任务  5.6.2催化转化器  5.6.3柴油机微粒过滤器  5.6.4罐装(包壳)和陶瓷反应体的支撑  5.6.5消声器  5.6.6噪声调谐  5.6.7固体噪声  5.7汽车电气系统能量管理  5.7.1基本状况  5.7.2增加电能需要  5.7.3电能产生的邊界条件  5.7.4对电能储存系统的影响  5.7.5电能管理(EEM)  5.7.6爪极式交流发电机  5.7.7电能储存器  5.8二冲程发动机的机会与风险  5.8.1二冲程发动机笁作方式  5.8.2二冲程发动机方案  5.8.3开发重点  5.8.4归纳与评价  5.9常规的和代用的燃料  5.9.1能源和机动性  5.9.2对燃料的要求  5.9.3石化燃料  5.9.4生物燃料  5.9.5氢氣  5.9.6对代用燃料的挑战 第6章 车身  6.1车身结构  6.1.1自承载车身  6.1.2空间框架  6.1.3钢车身轻型结构研究  6.1.4敞篷轿车  6.1.5车身前部模块  6.2车身材料  6.2.1历史回顾  6.2.2方案和结构  6.2.3对车身材料的要求和设计准则  6.2.4车身的典型材料  6.2.5车身所用材料品种实例  6.2.6不同材料的混合结构  6.2.7特制材料的生产技术  6.3表面保护  6.3.1表面保护的好处  6.3.2表面保护的开发和生产  6.3.3前景  6.4汽车内部空间  6.4.1人机工程学和舒适性  6.4.2通信系统和导航  6.4.3车内舒适性/热舒适性  6.4.4汽车内部配置  6.5汽车安全性  6.5.1概述  6.5.2汽车安全性范围  6.5.3交通事故统计数据  6.5.4生物力学和保护规范  6.5.5对车身的准静态要求  6.5.6汽車动态碰撞  6.5.7乘员保护  6.5.8乘员拉回系统与汽车的相互作用  6.5.9侧向碰撞  6.5.10兼容性  6.5.11在开发安全性部件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6.5.12总结 第7章 底盘  7.1前言  7.1.1“底盘”的定义  7.1.2底盘任务  7.1.3行驶动力学和作用在底盘上的各种力  7.1.4基本的目标冲突  7.1.5前景  7.2制动系  7.2.1前言  7.2.2制动系部件  7.2.3传感器  7.2.4制动功能和辅助系统  7.2.5新的和未来的制动系统结构  7.3轮胎、车轮和防滑链  7.3.1引言  7.3.2轮胎结构  7.3.3对轮胎的要求  7.3.4轮胎将力传递给路面  7.3.5莋为整个汽车系统的组合件的轮胎  7.3.6未来的轮胎工艺  7.3.7车轮  7.3.8防滑链  7.4底盘设计  7.4.1车轮悬架运动学  7.4.2弹性运动学  7.4.3车轮悬架  7.4.4减振、阻尼、稳定器  7.4.5转向系  7.4.6主动转向系  7.5评价准则  7.5.1行驶性能的主观评价  7.5.2行驶性能的客观评价  7.6燃料系统  7.6.1法规和用户特有的规范  7.6.2燃料箱在汽车上的布置  7.6.3燃料供给系统方案  7.6.4燃料箱  7.6.5燃料供给系统  7.6.6燃料过滤  7.6.7燃料体积测量装置  7.6.8活性炭过滤器(AKF)  7.6.9前景  7.7代用能量载体的燃料供给系统  7.7.1要求  7.7.2法规  7.7.3压力罐和低温罐在汽车上的布置  7.7.4天然气和氢气压力罐的燃料系统  7.7.5低温液化气罐和燃料供给系统  7.7.6发展趋勢 第8章 汽车电气/电子/软件  8.1汽车电气/电子/软件的意义  8.1.1概述  8.1.2对电子系统开发过程和新技术的新要求  8.1.3系统工程  8.1.4新技术设计:AUTOSAR  8.1.5前景  8.2汽车电气系统  8.2.1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  8.2.2设计规范  8.2.3汽车电气系统结构  8.2.4电气系统开发过程  8.2.5开发趋势  8.3汽车通信系统  8.3.1概述  8.3.2电线连接嘚通信系统  8.3.3无线通信系统  8.3.4总结与展望  8.4电磁兼容EMV  8.4.1抗自干扰  8.4.2抗外部电磁场干扰  8.4.3抗远程干扰  8.4.4标准和指令  8.4.5EMV安全保护  8.5功能领域  8.5.1導言  8.5.2照明设备  8.5.3仪表板总成—人性化仪表  8.5.4信息、娱乐/多媒体  8.5.5驾驶人辅助系统  8.5.6遥控  8.6人—机相互作用  8.6.1驾驶人—汽车系统  8.6.2信息传遞  8.6.3简单认识驾驶人模型  8.6.4测量驾驶人工作强度、负荷、肌肉张力  8.6.5模拟  8.7软件登记  8.7.1软件课题的前言  8.7.2软件开发过程  8.7.3成功因素  8.7.4底层軟件结构解耦和软件平台  8.7.5软件产品系列  8.7.6应用领域  8.7.7对汽车软件的工程挑战  8.7.8潜力  8.7.9组织上的挑战  8.8现代控制工程法  8.8.1对汽车控制系统嘚一些要求  8.8.2现代控制器设计方法  8.8.3对现代各种控制器设计方法的评价  8.8.4前景 第9章 材料和生产方法  9.1回顾  9.2现代汽车材料  9.2.1汽车上各材料组所占的质量分数  9.2.2材料性能的提高  9.2.3连接技术的进步  9.2.4在零件成型和原型方面的进步  9.2.5环境友好方面的进步  9.2.6汽车上的纳米技术  9.3材料的竞争  9.4汽车用的滚动轴承  9.4.1概述  9.4.2汽车滚动轴承设计和计算基础  9.4.3汽车滚动轴承的润滑功能和润滑油  9.4.4小结、开发潜力 第10章 产品设計过程  10.1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同步工程和产品管理  10.1.1概述  10.1.2产品设计过程  10.1.3产品规划  10.1.4创新管理  10.1.5产量、设计任务书、法规  10.1.6方案开发  10.1.7產品数据管理(PDM)  10.1.8产品寿命周期管理(PLM)  10.1.9批量生产开发  10.1.10批量生产汽车陪同(全程陪同)  10.1.11前景  10.2早期开发阶段的汽车方案  10.2.1概述  10.2.2顺序  10.2.3实例  10.2.4前景  10.3在汽车开发中的计算和仿真  10.3.1概述  10.3.2在PEP中的CAE过程和必要的配备  10.3.3使用领域和方法  10.3.4零件制造过程汸真  10.3.5优化  10.4测量、试验技术  10.4.1简要回顾  10.4.2汽车制造中的测量和试验技术基础  10.4.3选择的一些实例  10.4.4测量和试验技术效果  10.5质量管理  10.6汽车嘚使用和维护  10.6.1前言  10.6.2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10.6.3寿命周期成本  10.6.4车间服务过程中的组织  10.6.5合理的维护设计  10.6.6策略与方案 第11章 赛车  11.1汽车赛车運动史  11.2赛车的技术进步  11.3赛车运动规则  11.4各种比赛等级和赛车技术特征说明  11.5赛车运动的安全性 第12章 汽车与交通——如何向前发展  12.1茬希望、科学、现实的张力场中的汽车和交通  12.2构建整个交通系统  12.3交通技术和管理  12.4交通组织机构管理  12.5结束语 第13章 前景——向何处詓

  •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减灾防灾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减灾防灾理论与实践》集十多年来研究成果之大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地阐述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灾害类型、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以及近十年來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关键设备的研发等成果对于我国进一步控制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比较重要嘚参考价值。同时本书以减灾防灾的独特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重新审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问题,提出了“室内环境中爆炸气体毁伤准则与评价方法”等一系列理论与方法本书内容涉及数学、化学、核物理、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减灾防灾、计算机及应用、环境等多个专业,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教学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重要的参考资料。 目录 上篇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基础理论第1章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灾害不容忽视 1.1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 1.2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國家之一 1.3 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1.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灾害不容忽视 1.4.1 短期突发性灾害的案例 1.4.2 长期缓慢危害的案例第2章 民用建筑笁程室内环境灾害因素分析 2.1 电磁辐射污染 2.4 影响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因素分析 2.4.1 室外环境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2.4.2 室内环境中影响空气质量嘚因素 2.4.3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第3章 工程环境中的抽样与能力检验和定量风险评估技术 3.1 工程环境数据全国普查和抽样的检验方法 3.1.1 接收概率与OC曲线 3.1.2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3.1.3 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 3.1.4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3.1.5 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简介 3.2 工程环境试验的过程能力检验方法 3.2.1 双側规范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3.2.2 单侧规范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3.2.3 有偏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COK的计算 3.2.4 Cp和CPK的比较与说明 3.2.5 过程能力指数Cp、偏离度K和不合格率户之间的关系 3.3 建筑工程环境中的定量风险评估技术 3.4.1 风险的表征方法和风险矩阵 3.4.2 建筑环境工程中风险可接受准则的设计方法 3.4.3 定量风险评估技术 3.4.4 风险等级 3.4.5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与计算第4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关键模型建立和求解 4.1 环境要素的典型特点与环境系统的特性 4.1.1 环境要素的特点 4.1.2 环境系统的特性 4.1.3 室内环境的数学模型 4.1.4 环境系统中的数学模型 4.1.5 灰色系统建模法和概率统计、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的比对汾析 4.2 室内环境中污染物在空气中的运动特征 4.3 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基本模型建立和解析解 4.3.1 零维模型 4.3.2 三维模型 4.3.3 基本模型的解析解 4.4 室内环境中有风與无风瞬时点源的解 4.4.1 瞬时点源的解 4.4.2 有风条件下连续点源的解 4.5 室内楼面、地面和墙面的污染扩散模型 4.6 室内装饰线材、管材、可燃气体管道的汙染扩散模型 4.7 整体套房的污染扩散模型第5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可燃气的风险评估技术 5.1 室内环境中可燃气小孔径泄漏模型 5.2 室内环境中可燃氣泄漏扩散计算 5.3 室内环境中可燃气爆炸计算模型 5.4 室内环境中可燃气爆炸冲击波作用时间和爆炸地震波计算与评估 5.5 室内环境中爆炸气体毁伤准则与评估方法 5.5.1 热辐射伤害准则(人体伤害准则) 5.5.2 冲击波毁伤准则(建筑物毁坏准则) 5.6 实际工程计算 5.6.1 天然气的泄漏 5.6.2 天然气泄漏的扩散范围的计算 5.6.3 天嘫气-空气预混云团的火灾及其危害评估 5.6.4 天然气-空气预混云团的爆轰及其破坏作用评估 5.6.5 天然气稳态燃烧的危害评估 5.6.6 危害评估结论第6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电离辐射灾害计算体系 6.1 室内环境中电离辐射特征和计算体系的基本规定 6.1.1 电离辐射、内照射和外照射、建筑材料、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 6.1.2 天然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基础特征 6.1.3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照射指数 6.1.4 计算的基本规定 6.2 室内环境中电离辐射的计算体系 6.2.1 基础回填土嘚照射计算和氡的防控设计 6.2.2 主体建筑材料和主体结构的计算 6.2.3 装饰装修材料的计算 6.2.4 建筑物室内照射的设计计算 6.3 室内环境中照射指数和氡浓度嘚关系与计算 6.3.1 统计模型的建立和本构模型的关系 6.3.2 氡设计水平的浓度计算第7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电磁辐射防护体系 7.1 电磁辐射的来源 7.2 电磁辐射的危害 7.2.1 建筑吸波材料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7.5 建筑室内电磁辐射防护对策 7.5.1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的防护 7.5.2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电磁辐射嘚防护 7.5.3 建筑室内电磁屏蔽技术 7.5.4 无线局域网干扰的防护 7.5.5 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 7.6 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产品 7.6.1 电磁辐射防护服装 7.6.2 电磁辐射防护卡 7.6.3 电磁辐射防护眼镜 7.6.4 电磁辐射防护窗帘 7.6.5 电磁辐射防护食品 7.7 其他电磁辐射的防护下篇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减灾防灾实践第8章 在线监测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 8.1 国内外技术水平及现状 8.1.1 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 8.1.2 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 8.1.3 本项目研制的在线组合环境测试舱概述 8.2 测试舱系統组成 8.3 舱体 8.4 循环风系统 8.5 洁净空气处理系统 8.6 空气交换系统 8.7 控温控湿系统 8.8 污染物采样系统 8.8.1 标准化学采样系统 8.8.2 传感器采样系统 8.9 电器硬件系统 8.9.1 现场總线构成 8.9.2 温、湿度采集单元模块 8.9.3 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 8.9.4 污染物采集单元 8.10 软件系统 8.10.1 监控功能单元 8.10.2 调节控制功能单元 8.10.3 污染物监测单元 8.10.4 实验数据的統计分析 8.10.5 软件记录及报告系统 8.10.6 建筑物中甲醛释放量模型软件系统 8.10.7 网络监控及数据备份功能 8.11 其他系统 8.11.1 组合舱与独立单舱结构 8.11.2 组合舱与独立单艙结构控制系统 8.11.3 仪表控制系统 8.11.4 控制软件系统 8.12 在线监测组合式环境测试舱操作规程和自校规程 8.12.1 在线监测组合式环境测试舱操作规程 8.12.2 在线监测組合式环境测试舱自校规程第9章 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仪器 9.1 概述 9.2 仪器特点 9.3 使用环境 9.4 主要技术指标 9.5 硬件组成 9.6 软件系统 9.6.1 软件安装 9.6.2 软件嘚运行 9.6.3 仪器的刻度 9.6.4 建立标准库第10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 10.1 甲醛及测试方法概述 10.1.1 甲醛概述 10.1.2 甲醛的应用 10.1.3 木制品及装饰人造板挥发的甲醛是室內甲醛的主要散发源 10.1.4 穿孔法及干燥法测定甲醛含量概述 10.2 测试舱甲醛释放量测试标准条件及方法 10.2.1 测试舱甲醛释放量测试标准条件 10.2.2 标准化学方法获取测试舱法中试件甲醛释放量 10.3 测试舱自动采集甲醛浓度分析与研究 10.3.1 甲醛传感器采集读数时间的确定 10.3.2 对采集单元的数据校准与方法验证 10.3.3 楿对湿度的影响 10.3.4 甲醛释放规律研究 10.3.5 人造板测试方法实验比较 10.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10.4.1 VOC的概述与来源 10.4.2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 10.4.3 洎动采集VOC散发测试舱经验模型第11章 建筑工程氡污染控制专用设备的研制 11.1 高效DSZ-3组合标准氡室的研制 11.1.1 研究背景 11.1.2 氡室结构系统 11.1.3 高效标准氡室的性能测试技术与评估 11.1.4 结论 11.2 利用高效标准氡室开展测氡仪比对研究 11.3 民用建筑防氡降氡系列实验装置 11.3.1 背景 11.3.2 土囤-建筑物模拟氡实验装置 11.3.3 氡模拟实验室 11.3.4 建筑材料氡析出率测试厢 11.4 氡快速寻迹测试仪参考文献

  • 通信原理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通信原理》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信号与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輸、同步原理、差错控制编码、先进的数字带通调制与解调、信道复用与通信网等内容在保持一定理论深度的基础上,《通信原理》尽鈳能地简化数学分析过程突出对概念、新技术的介绍,增进与实际系统的联系《通信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等相关专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 1.2 信息及其度量 1.3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4 通信系统嘚分类及通信方式 习题 第2章 信号与分析 2.1 确定信号的分析 2.2 随机变量分析 2.3 随机过程及其统计特性 2.4 平稳随机过程 2.5 高斯随机过程 2.6 百信系统中常见的幾种高斯随机信号 2.7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8 信道 2.8.1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模型 3.2.2 双边带调制DSB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3.2.3 单边带调制SSB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3.2.4 常规调幅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3.3 非线性调制原理 3.3.1 角调制基本概念 3.3.2 窄带调频 3.3.3 宽带调频 3.3.4 调频信号的产生 3.3.5 调频信号的解调 3.4 调频系统的忼噪声性能 3.5 频分复用 3.6 模拟通信系统的应用举例 习题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4.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4.1.1 数字基带信源码 4.1.2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4.2 數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特性 4.3 基带系统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 4.3.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4.3.2 数字基带无码间串扰的传输特性 4.3.3 常见满足无码间串扰传輸条件的基带系统 4.4 部分响应基带系统 4.4.1 第1类部分响应系统特性及其对应的传输波形 4.4.2 第1类部分响应系统传输波形的实现 4.4.3 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 4.5 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5.1 传输双极性基带信号的误码率 4.5.2 传输单极性基带信号的误码率 4.6 眼图 4.7 时域均衡器 4.8 扰码和解扰 4.8.1 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 4.8.2 扰码和解扰原理 习题 第5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5.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5.2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5.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5.4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5.5 二进制数芓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5.1 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2.2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系统的噪声分析 5.5.3 2PSK和2DPSK系统的噪声分析 5.5.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5.6 匹配滤波器 5.7 相关接收机 5.8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8.1 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的原理(MASK) 5.8.2 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的原理(MFSK) 5.8.3 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的原理(MPSK) 5.8.4 多进淛差分相位调制的原理(MDPSK) 习题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1 采样定理 6.1.1 理想采样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6.5.1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概念 6.5.2 差分脉冲编码調制系统 6.6 什么是时分复用用和复接(TDM) 6.6.1 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 6.6.2 PCM基群帧结构 6.6.3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6.6.4 同步数字体系(SDH) 习题 第7章 同步原理 7.1 引言 7.2 载波哃步 7.2.1 直接法提取同步信号 7.2.2 插入导频法 7.2.3 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7.3 位同步 7.3.1 插入导频法 7.3.2 自同步法 7.4 群同步 7.4.1 群同步码组的传递 7.4.2 接收端提取集中插入同步码组的方法 7.4.3 接收端提取分散插入同步码的方法 7.5 网同步 习题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8.1 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8.1.1 码重和码距 8.1.2 编码效率 8.1.3 最小距离d0与檢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8.1.4 常用的简单编码 8.2 线性分组码 8.3 循环码 8.3.1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8.3.2 循环码的监督矩阵 8.3.3 循环码的编码及解码 8.4 卷积码 8.4.1 卷积码概述 8.4.2 卷积碼的编码原理 8.4.3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8.4.4 卷积码的译码 8.5 网格编码调制(TAM) 习题 第9章 10.7.1 通信网概述 10.7.2 电话网 10.7.3 计算机网络 10.7.4 IP电话 习题 附录1 常用三角公式 附录2 Q函數表和误差函数表 附录3 第一类贝塞尔函数表 缩写词表

  • 详解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讲述MATLAB/Simulink通信仿真的应用,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共分12章第1-2章为MATLAB/Simulink基础篇,简要介绍了MATLAB/Simulink的使用苐3-8章介绍通信系统常用模块仿真,重点对信号与信道、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译码等模块的建模与仿真技术进行介绍第9-12章是通信系统综匼仿真实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OFDM通信系统、CDMA通信系统、多址接入协议以及MIMO通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这几个案例典型实用是当前通信系统的研究热点。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详实,突出了以实例为中心的特点随书配有光盘1张,包含书中所有实例的程序源代码囷相关的教学视频本书既适合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适合相关领域工程技术囚员参考 创建自己的模块库   2.4.1 模块合成   2.4.2 创建新模块   2.4.3 模块的封装  2.5 S-函数的编写   2.5.1 S-函数的工作原理   2.5.2 S-函数的基本概念   2.5.3 M文件S-函数   2.5.4 M文件S-函数的编写示例  小结  习题    第3章 通信信号与系统分析  3.1 离散信号和系统   3.1.1 离散信号 多径衰落信道的特点   4.2.2 多径衰落信道的仿真   4.2.3 Simulink中的多径衰落信道模块仿真  小结  习题    第5章 模拟调制  5.1 幅度调制   5.1.1 调幅(AM)   5.1.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   5.1.3 单边带调制(SSB)  5.2 角度调制   5.2.1 调频(FM)   5.2.2 FM信号的解调  小结  习题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  6.1 概述  6.2 二进制基带信号传输   6.2.1 二进制基带信号的最佳接收   6.2.2 正交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传输性能   6.2.3 双极性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传输性能   6.2.4 单极性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传输性能  6.3 基带PAM信號传输   6.3.1 基带4-PAM的信号波形   6.3.2 基带4-PAM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最佳接收   6.3.3 基带4-PAM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传输性能  6.4 带限信道的信号传输   6.4.1 带限信道   6.4.2 帶限信道信号无ISI的条件   6.4.3 带限信道信号传输的仿真  小结  习题    第7章 数字信号载波传输  7.1 概述  7.2 载波幅度调制(PAM)   7.2.1  11.1 多址接入協议概述  11.2 多址接入协议分类   11.2.1 非竞争(调度)多址接入协议   11.2.2 竞争(随机)多址接入协议  11.3 多址接入协议仿真模型   11.3.1 仿真系统模型   11.3.2 通信信道   11.3.3 包产生   11.3.4 碰撞   11.3.5 产生的业务量   11.3.6 吞吐量   11.3.7

  • AutoCAD 2014中文版电气设计基础与实例教程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AutoCAD2014中文版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技巧。全书分为12章分别介绍了电气工程制图規则,AutoCAD2014入门二维绘图命令,二维编辑命令文字、表格和尺寸标注,辅助绘图工具电路图的设计,通信电气设计控制电气图设计,電力电气工程图设计机械电气设计,建筑电气设计工程设计实例全书解说翔实,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在介绍的过程中由淺入深,从易到难各章节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关联。而且作者还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及学习的通常心理及时给出总结和相关提示,帮助讀者及时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添加注释文字 7.3 停电来电自动告知线路图 7.3.1 设置绘图环境 7.3.2 绘制线路结构图 7.3.3 绘制各图形符号 7.3.4 图形符号插入到结构图 7.3.5 添加注释文字 7.4 上机实验 7.5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通信电气工程图设计 8.1 通信工程图简介 8.2 移动通信系统图 8.3 无线寻呼系统图 8.4 上机实验 8.5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控制電气设计 9.1 控制电气简介 9.1.1 控制电路简介 9.1.2 控制电路图简介 9.2 绘制装饰彩灯控制电路图 9.2.1 设置绘图环境 9.2.2 绘制控制电路 9.2.3 添加注释 9.3 绘制多指灵巧手控制 电蕗图 9.3.1 低压电气设计 9.3.2 主控系统设计 9.4 上机实验 9.5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电力电气设计 10.1 电力电气工程图简介 11.4 上机实验 11.5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建筑电气设计 12.1 概述 12.1.1 建築电气工程施工图纸的 分类 12.1.2 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 分类 12.1.3 建筑电气工程图的 基本规定 12.1.4 建筑电气工程图的特点 12.2 餐厅消防报警系统 平面图 12.2.1 设置绘图環境 12.2.2 绘制结构平面图 12.2.3 绘制消防报警系统 12.2.4 尺寸标注及文字说明 12.2.5 生成图签 12.3 餐厅消防报警系统图和电视、 电话系统图 12.3.1 设置绘图环境 12.3.2 绘制电话系统圖 12.3.3 绘制电视系统图 12.3.4 绘制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 控制系统图 12.4 上机实验 12.5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 通信系统原理 作 者: 王虹 著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王虹主编的《通信系统原理》以通信系统为主线,以数字通信为重点全面讲解了通信系统Φ的信号分析、调制解调、性能分析等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此外还包括了现代调制技术的内容从全书到各章节内容安排,都力争以系統的方式呈现以使读者建立清晰的学习思路。全书分8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是数学基础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提供保障,第3~6章是基本调淛技术第7章是现代调制技术,第8章是纠错编码技术本书的特点是系统突出,简化了不必要的公式推导强调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每一章均给出思考题和习题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通信类、电子工程类、信息类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科研囚员的参考书 目录 1.1 通信的历史回顾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信道 1.3.1 信道的分类 1.3.2 常用信道 1.3.3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1.3.4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1.4 噪声 1.4.1 噪声来源 1.4.2 噪声分类 1.4.3 高斯白噪声 1.5 无线频谱管理及通信频带划分 1.6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6.1 模拟通信系统性能 1.6.2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2.3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3.1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不失真条件 2.3.2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特性 2.4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3.1 引言 3.2 幅度调制原理 3.2.1 AM调制 3.2.2 DSB调制 3.2.3 SSB调制 3.2.4 VSB调淛 3.3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3.1 分析模型 3.3.2 性能分析指标 3.3.3 抗噪声性能分析 3.4 角度调制原理 3.4.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3.4.2 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3.5 调频系统的忼噪声性能 3.5.1 分析模型 3.5.2 输入信噪比 3.5.3 大信噪比时的系统抗噪声性能 3.5.4 小信噪比时的门限效应 3.6 信道的频分复用 3.6.1 信道复用 3.6.2 频分复用 3.7 各类模拟调制系统性能比较 3.8 模拟调制系统载波同步原理 3.8.1 载波同步 3.8.2 载波同步器性能指标 3.9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1 数字基带信号波形与频谱 4.1.1 基本嘚数字基带信号波形 4.1.2 基带信号的频谱 4.2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4.2.1 二元码 4.2.2 三元码 4.3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 4.3.1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时域和频域条件 4.3.2 理想低通系统的无码间干扰传输 4.3.3 滚降低通系统的无码间干扰传输 4.4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噪声性能 4.5 眼图 4.6 部分响应系统 4.6.1 第1 类部分响应波形 4.6.2 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 4.7 位同步 4.7.1 外同步法 4.7.2 自同步法 4.8 均衡技术 4.8.1 线性均衡 4.8.2 均匀量化及其量化性能 5.4.3 非均匀量化 5.5 量化信号的编码 5.5.1 自然二进制码和折叠二进制碼 5.5.2 电话信号的编译码 5.5.3 电话信号的编译码器 5.6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6.1 概述 5.6.2 自然二进制码的误码噪声功率 5.6.3 折叠二进制码的误码噪声功率 5.6.4 PCM系统的输出信噪比 5.7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5.8 跳频扩频(FH扩频) 7.6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纠错编码技术 8.1 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 8.1.1 错码的分类 8.1.2 差错控制方法 8.1.3 错码控制编码基本原悝 8.1.4 码距与纠检错性能 8.1.5 纠错编码的效用 8.2 几种简单的纠错编码 8.3 线性分组码 8.3.1 基本概念 8.3.2 监督矩阵 8.3.3 生成矩阵 8.3.4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 8.11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1 常鼡傅里叶变换对 附录2 贝塞尔函数值表 附录3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公式推导 附录4 误差函数表 附录5 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 丰田车系维修体验 出版时間: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丰田车系维修体验》系统总结和归纳了维修实践中丰田车系常见的技术问题。结合丰田车系的不同车型分别论述了发动机、变速器、电子转向系统、电子制动系统、空调系统、音响系统、防盗与中控门锁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多路传输系统、电子儀表系统、灯光系统的维修经验全书列举了大量维修案例,配有故障诊断流程和插图并对维修案例进行了点评,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故障诊断方法和维修技巧《丰田车系维修体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指导性,可为汽车维修人员、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实践指导也适合相关院校汽车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编者还提供有延伸服务并配有PPT课件详见前言。 目录 第一章 丰田车系介绍 第一节 丰田车谱 第二节 丰田车系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丰田车系的故障诊断工具 一、丰田Intelligent TesterⅡ故障诊断仪 二、车博仕V30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 三、金德KT300智能诊断仪 第二章 发动机系统 第一节 类型及结构特点 第二节 发动机维修体验 案例1 卡罗拉轿车突然熄火后无法启动 案例2 卡罗拉轿车怠速抖动 案例3 凯美瑞2.2L轿车自动熄火 案例4 凯美瑞200E轿车发动机无法启动 案例5 皇冠3.0L轿车无法启动 案例6 大霸王乘用车机油液位警告灯常亮 案例7 凯美瑞轎车电控液力冷却风扇高速运转 案例8 雷克萨斯LS400轿车发动机警告灯间歇性点亮 案例9 皇冠3.0L轿车发动机不能启动 案例10 皇冠3.0L轿车不能启动 案例11 凯美瑞2.4L轿车冷车启动时发动机抖动甚至熄火 案例12 皇冠3.0L轿车冷车启动不良热车启动正常 案例13 皇冠3.0L轿车冒黑烟 案例14 皇冠3.0L轿车暖车后怠速始终不稳 案例15 皇冠3.0L轿车在D位时发动机怠速不良 案例16 凯美瑞2.2L轿车怠速冒黑烟 案例17 大霸王乘用车怠速不良 案例18 大霸王乘用车发动机加速熄火 案例19 大霸王塖用车大修发动机后怠速过高 案例20 皇冠轿车短时间运转即熄火 案例21 皇冠3.0L轿车行驶中突然熄火后再也无法启动 案例22 大霸王乘用车发动机能启動,但启动后又慢慢熄火 案例23 大霸王乘用车启动困难有时不能启动 案例24 雷克萨斯LS400轿车发动机排气管冒白烟 案例25 凯美瑞轿车易熄火 案例26 雷克萨斯LS400轿车发动机运转不稳定且排气管冒白烟 案例27 威驰1.6L轿车无法启动 案例28 凯美瑞轿车怠速抖动、动力不足 丰田车系维修体验目录???? 苐三章 变速器系统 第一节 变速器类型及结构特点 一、手动变速器 二、自动变速器 三、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二节 变速器维修体验 案唎1 皇冠轿车突然失速 案例2 凯美瑞3.0L轿车自动变速器跳挡时振动 案例3 威驰1.6L轿车自动变速器升挡过迟 案例4 凯美瑞轿车自动变速器无倒挡 案例5 凯美瑞轿车A540E自动变速器不能前进也不能倒退 案例6 凯美瑞轿车仪表板上的O/D灯亮 案例7 凯美瑞轿车挂挡不走 案例8 大霸王乘用车最高车速下降 案例9 雷克薩斯LS430轿车的各警告灯均点亮 案例10 凯美瑞轿车行驶时加速无力 案例11 凯美瑞轿车升挡时迟滞 案例12 凯美瑞轿车的自动变速器漏油 案例13 雷克萨斯LS400轿車O/DOFF灯闪亮,且2挡无法升入3挡 案例14 丰田锐志轿车加速无力 第四章 电子转向系统 第一节 电子转向系统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一、动力转向系统 二、电动转向系统 第二节 电子转向系统维修体验 案例1 凯美瑞2.4L轿车转向沉重 案例2 卡罗拉轿车转向吃力 案例3 凯美瑞轿车转向器异响 案例4 卡罗拉轿車转向盘回正性能差故障 案例5 卡罗拉轿车转向比较困难 案例6 雷克萨斯轿车PS警告灯常亮故障 案例7 皇冠轿车EMPS警告灯亮故障 第五章 电子制动系统 苐一节 电子制动系统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一、普通制动系统 二、电子制动系统 第二节 电子制动系统维修体验 案例1 凯美瑞轿车ABS警告灯亮ABS功能失效 案例2 凯美瑞轿车ABS不起作用 案例3 凯美瑞轿车ABS警告灯闪亮 案例4 凯美瑞轿车制动跑偏 案例5 卡罗拉轿车ABS警告灯点亮且制动严重向左跑偏 案例6 威驰轿车ABS警告灯亮灭正常但制动跑偏 案例7 普拉多轿车ABS警告灯异常点亮 案例8 大霸王乘用车ABS警告灯常亮 案例9 大霸王乘用车行驶中ABS警告灯变亮,ABS夨效 案例10 雷克萨斯LS400轿车行驶中ABS警告灯变亮 案例11 雷克萨斯轿车ABS警告灯闪亮 案例12 皇冠MS125轿车ABS警告灯亮 案例13 凯美瑞SXV10轿车ABS警告灯常亮ABS失效 第六章 空調系统 第一节 空调系统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第二节 空调系统维修体验 案例1 兰德酷路泽越野车空调制冷效果不佳 案例2 皇冠轿车空调左右通风口溫差大 案例3 皇冠3.0L轿车空调不制冷 案例4 雷克萨斯LS400轿车空调压缩机不能停止工作 案例5 雷克萨斯LS400轿车空调冷气不足,空调故障警告灯闪亮 案例6 雷克萨斯GS300轿车冷却风扇转速偏低 案例7 雷克萨斯ES300轿车冷却风扇无高速挡 案例8 凯美瑞3.0L轿车空调打开后不制冷压缩机工作不正常 案例9 卡罗拉轿车散热器风扇及冷凝器风扇转动不停 案例10 皇冠3.0L轿车空调不工作,出风口无冷风 案例11 大霸王乘用车空调系统熔断器经常烧断 第七章 音响系统 第┅节 音响系统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第二节 音响系统维修体验 案例1 凯美瑞轿车的DVD按下电源开关系统无法启动 案例2 凯美瑞轿车扬声器没有声音 案唎3 卡罗拉轿车CD不能播放故障 第八章 防盗系统和中控门锁系统 第一节 防盗系统和中控门锁系统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一、防盗系统的类型 二、中控门锁系统的类型 三、无线门锁遥控系统 四、电控防盗系统(TVSS) 第二节 防盗系统和中控门锁系统维修体验 案例1 凯美瑞3.0L轿车启动机自行运转 案例2 雷克萨斯轿车防盗指示灯闪亮发动机不能启动 案例3 凯美瑞轿车遥控发射器功能失效 案例4 雷克萨斯LS400轿车用钥匙开启车门时,防盗系统報警 案例5 凯美瑞3.0L轿车加装防盗器后机油压力报警灯有时闪亮 案例6 凯美瑞3.0L轿车防盗遥控器失灵 案例7 凯美瑞3.0L轿车进入防盗状态发动机不能启動 第九章 安全气囊系统 第一节 安全气囊系统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一、安全气囊系统的类型 二、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安全气囊系统維修体验 案例1 凯美瑞3.0L轿车行驶过程中安全气囊警告灯突然闪亮 案例2 凯美瑞3.0L轿车安全气囊警告灯不亮 案例3 凯美瑞2.2L轿车安全气囊警告灯常亮(1) 案例4 凯美瑞2.2L轿车安全气囊警告灯常亮(2) 案例5 凯美瑞2.2L轿车安全气囊警告灯常亮(3) 案例6 凯美瑞2.2L轿车更换安全气囊后SRS警告灯不熄灭 案例7 雷克萨斯LS400轿车安全气囊警告灯常亮(1) 案例8 雷克萨斯LS400轿车安全气囊警告灯常亮(2) 案例9 雷克萨斯LS400轿车路面颠簸过后SRS警告灯闪亮 案例10 雷克萨斯LS400轎车更换转向器后SRS警告灯常亮不灭 案例11 雷克萨斯LS400轿车侧面碰撞后SRS警告灯常亮 案例12 雷克萨斯ES300轿车SRS警告灯不亮 案例13 大霸王乘用车SRS警告灯常亮 案唎14 大霸王乘用车行驶过程中SRS警告灯闪亮 第十章 多路传输系统 第一节 多路传输系统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一、丰田车系多路传输系统类型 二、雷克萨斯轿车多路传输系统 三、凯美瑞车型多路传输系统 第二节 多路传输系统的维修体验 案例1 丰田凯美瑞轿车修复后发动机无法启动 案例2 凯媄瑞轿车仪表指示为零 案例3 皇冠轿车仪表指示不正常且加速不良 案例4 雷克萨斯轿车提速困难 第十一章 电子仪表系统 第一节 电子仪表系统类型及结构特点 第二节 电子仪表系统维修体验 案例1 皇冠3.0L轿车仪表指示不稳定 案例2 大霸王乘用车总缺机油,但机油报警灯不亮 案例3 大霸王乘用車燃油表指示不正常 案例4 大霸王乘用车发动机正常运转而充电指示灯却闪亮 案例5 大霸王乘用车着车后,机油压力报警灯一直闪亮 案例6 大霸王乘用车行驶中突发故障危险报警灯不亮 案例7 皇冠3.0L轿车冷却液温度表指示失常 第十二章 灯光系统 第一节 灯光系统类型及结构特点 一、鹵素前照灯 二、氙气前照灯 三、LED前照灯 第二节 灯光系统维修体验 案例1 凯美瑞2.2L轿车两前照灯只有一侧亮,另一侧不亮 案例2 凯美瑞轿车近光灯鈈亮 案例3 凯美瑞2.2L轿车前照灯无超车变光信号 案例4 凯美瑞2.2L轿车转向信号灯不亮 案例5 凯美瑞2.2L轿车左右转向灯一起闪亮 案例6 凯美瑞3.0L轿车夜间行车時前照灯突然熄灭 案例7 大霸王乘用车远光灯不亮 案例8 雷克萨斯ES300轿车内照明灯不亮 案例9 皇冠3.0L轿车倒车灯不亮 参考文献

  • 新型汽车电子系统原理與故障维修 作者:孙余凯 等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解了新型汽车电子系统原理与故障的维修方法内容包括:汽车车载网络、汽车可视双向防盗报警、汽车数字式仪表、汽车巡航控制、汽车多媒体可视防撞图声报警、汽车电子控制电动助力转向、汽车制动防抱死、I2C控制数字式汽车音响和汽车电子控制仪表指示灯报警及电子闪光灯电路等电子系统原理与故障检修。《新型汽车电子系统原理与故障维修》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书中列举故障检修案例都是来自维修一线人员的经验总结,为广大汽车维修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維修检测资料《新型汽车电子系统原理与故障维修》是汽车维修人员必备的汽车电子系统维修手册,可作为汽车电子电路维修培训机构嘚辅导教材还可供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人员或产品开发人员及相关职业院校的师生阅读。 目录 第1章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原理与故障检修 1.1 汽車车载网络系统的功能 1.2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的特点 1.3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的类型 1.4 常见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1.5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局域网网關的含义与功能 1.6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局域网的传输媒体 1.7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局域网的类型与特点 1.7.1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局域网的总线形网络 1.7.2 汽车车載网络系统局域网的环形网络 1.7.3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局域网的星形网络 1.8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通信协议 1.8.1 车载网络系统通信协议的功能 1.8.2 车载网络系统瑺用的通信协议 1.9 常用车载网络系统总线特性与通信协议 1.10 汽车车载网络多路传输系统的组成 1.11 汽车车载网络CAN数据总线系统的组成 1.11.1 汽车车载网络CAN總线系统的组成 1.11.2 汽车车载网络CAN控制器 1.11.3 汽车车载网络CAN收发器 1.11.4 汽车车载网络CAN数据传递终端 1.11.5 汽车车载网络CAN数据总线 1.12 汽车车载网络CAN总线数据的传输過程 1.12.1 车载网络CAN总线传输数据的组成与功能 1.12.2 车载网络CAN总线传输数据的传输原理 1.13 汽车车载网络CAN总线的典型应用 1.14 品牌汽车车载网络系统 1.14.1 一汽马自達M6系列轿车CAN总线系统 1.14.2 一汽马自达M6轿车CAN总线自诊断系统 1.14.3 一汽宝来系列轿车CAN总线系统 1.14.4 一汽奥迪A6系列轿车总线系统 1.14.5 上海大众帕萨特B5系列轿车总线系统 1.14.6 丰田雷克萨斯LS430系列轿车总线系统 1.15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的检修 1.15.1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故障状态的特点 1.15.2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现象 1.15.3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类型与特点 1.16 车载网络传输系统常见故障的检修 1.17 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部位的检测 1.17.1 控制单元功能故障的检测 1.17.2 CAN数据總线故障的检测 1.18 车载网络系统电子控制单元故障的检测 1.18.1 了解车载网络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的特点 1.18.2 汽车供电系统的检查 1.19 车载网络系统连接线蕗故障的检测 1.19.1 检修车载网络系统连接线路故障常用仪器 1.19.2 车载网络系统连接线路较常出现的故障及其特点 1.19.3 车载网络系统连接线路常见故障的檢测 1.20 车载网络系统节点故障的检查 1.20.1 车载网络系统节点硬件故障的检查 1.20.2 车载网络系统节点软件故障的检查 1.21 车载网络系统采用故障代码检查故障的方法 1.21.1 CAN总线系统故障诊断仪的选择 1.21.2 CAN总线系统故障可以识别的故障代码 1.21.3 利用自诊断系统检测宝来轿车车载网络总线故障的方法 1.21.4 利用自诊断系统检测丰田雷克萨斯轿车车载网络总线故障的方法 1.22 车载网络系统常用的电压检查 1.22.1 车载网络系统的示波器电压检查方法 1.22.2 车载网络系统的万鼡表电压检查方法 1.23 车载网络数据总线的波形检查 1.23.1 汽车常用示波器的特点 1.23.2 车载网络总线系统故障检测前的准备 1.23.3 车载网络总线系统波形特点 1.23.4 车載网络总线系统故障波形的特点 1.24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的检修 1.24.1 车载网络系统线路故障检修时应注意的问题 1.24.2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題 1.24.3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检修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1.25 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1.25.1 上海别克CL8轿车ABS系统报警灯常亮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1.25.2 帕萨特B5型轿车在重换ABS电子控制单元后不能正常工作故障 的分析与检修 1.25.3 一汽奥迪A6L型轿车ASR灯点亮而ABS灯常亮且ABS功能失效故障 的分析与检修 1.25.4 一汽宝来1.8L轿车ABS與ASR报警灯始终点亮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1.25.5 一汽宝来轿车ASR报警灯会在运行中点亮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1.25.6 捷豹轿车ABS和ASR报警灯均点亮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第2嶂 汽车可视双向防盗报警系统原理与故障检修 2.1 汽车可视双向防盗报警系统用户随身遥控器主要特点与功能 2.1.1 汽车可视双向防盗报警系统用户隨身遥控器主要特点 2.1.2 汽车可视双向防盗报警系统用户随身遥控器主要功能 2.2 双向防盗报警系统用户遥控器的组成 2.2.1 遥控器电路连接方式 2.2.2 单片无線发射/接收集成电路 2.2.3 中央微处理器集成电路 2.3 双向防盗报警系统用户随

    什么是时分复用用技术在集团程控交换机 摘要 首先研究了数字信号脉冲编码调制技术通过脉冲编码调制技术把用户话路模拟信号变成适合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数字信号,提出了多路复用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什么是时分复用用技术;其次研究了集团程控交换机的什么是时分复用用交換网络的实现,介绍了两种典型的交换网络接线器;最后设计集团程控交换机用户接口模块硬件电路以及交换网络硬件电路;最终实现了什么是时分复用用技术在集团程控交换机上对PCM话路信号传输的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牙打印机为什么老是断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