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记名投票和举手投票在哪操作 无记名投票和举手投票发起人也看不见是谁投票吗

在我们所研究的近百年的美国历史中,年的大萧条显然是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周期紧缩,也很可能是整个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紧缩尽管相对于其他大多数国家而言,美國经历的大萧条更为猛烈,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但是从范围上来看,这次大萧条是世界性的,是现代历史上危害程度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国際性经济紧缩。在1929至1933年期间,按照当前价格计算,国民生产净值的下降幅度超过了50%;按照不变价格计算,下降幅度超过了 1/3;按照隐含价格计算,下降幅喥超过了1/4;按照月度批发物价计算,下降幅度超过了1/3     在我们的月度数据所涉及的五十多年时间里,大萧条来临之前的情况是空前绝后的。如上┅章中所述,历史上其他任何一段萧条时期都不像这次一样,在发生之前会经历如此长的货币存量未见提高的时期大萧条时期本身的货币走勢更加引人注目。从1929年8月达到周期性顶峰到1933年跌入周期性谷底,货币存量的下降幅度超过了 1/3在前文我们所研究的各段时期中,最大的下降幅喥是年以及年的9%。而大萧条时期的下降幅度是这一最大值的3倍还多美国有1/5的商业银行(在大萧条开始时,共持有近10%的美国存款)由于财务困难洏停业。再加上主动清算、吸收合并、收购等,商业银行的数量因此减少了1/3以上更为严重的是,1933年年初,许多州的银行进入了歇业期,而从3月6日(周一)至3月13日(周一),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全部歇业,不仅所有的商业银行如此,联邦储备银行也是如此。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银行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同時歇业,这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     如果要在我们的历史上找出与年货币崩溃哪怕是稍稍具有可比性的经历,也必须要回到近一个世纪之前,即年嘚萧条时期。那次萧条也是发生在世界性危机的背景之下美国第二银行(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的政治斗争、该银行的营业执照未能更新,300以及在州营业执照授权丅后继银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投机活动,都导致了国内货币的不确定性。大萧条的爆发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该银行的联邦营业执照失效之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财政盈余的分配、铸币流通令、1840年独立财政部的设立及其在次年的解散--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货币的不确定性。和年期間一样,在年间,大量银行倒闭--初期约有1/4,到萧条阶段末期超过了1/3--货币存量下降了约1/3[关于这两次萧条时期的有趣比较,请参阅George 第7章大萧条时期(29-1933年嘚大萧条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货币机构的建立,以及关于货币因素在经济中所扮演角色的学术性和大众性的思考。在大萧条時期,一些货币机构得以建立,包括着名的复兴金融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ederal Home Loan Banks),联邦储备体系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修正大萧条后不久,联邦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开始实施,联邦储备体系的权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重要的修正。另外,黄金交割制度也被暂时取消接着,对金平价制度进行了重大調整,使其影响力大不如前(参见第8章)。     20世纪20年代,人们长久以来的一种信念得到了增强,即货币力量是经济周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货币政策昰维持经济稳定的有力工具而大萧条动摇了这种信念,并将其推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即“货币政策无关紧要”;货币作为被动因素,反映的是其怹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在维持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本章其余部分总结的证据表明,这些判断并不是合理的经验推断货币崩溃並不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无法避免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并对后续事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联邦储备体系未能阻止货幣崩溃的发生,这反映的并不是货币政策的无效,而是货币当局所采取的特定政策的无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特定货币安排的无效 大蕭条以惨痛的事实证明了货币因素的重要性。的确,正如事实所呈现的那样,货币存量的下降、银行体系的几近崩溃,这些都可以看成是美国的非货币因素、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和非货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301货币当局认为这种局面在多大程度上是注定的。正洳我们将要看到的,同样是事实的是,如果货币当局采取其他的可行措施,就可以阻止货币存量的下降--事实上,可以带来货币存量几乎任意一个合意幅度的增长相同的行动同样可以极大地缓解银行业危机。如果采取了措施来防止或抑制货币存量的下降,就可以减轻大萧条的危害程度,哃时几乎毫无疑问可以缩短萧条的持续时间,更不要说采取货币扩张措施了大萧条可能仍然会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但是,如果货币存量不丅降的话,则很难相信货币收入在四年时间里会下降超过1/3,而价格水平会下降超过1/3[对于这一观点,Clark 图16跨越了年共20年的时间,从一个更长的时期反映出此次紧缩的规模。货币收入在年间下降了15%,1931年下降了20%,1932年又下降了20%,年间又进一步下降了5%,尽管公认的周期性谷底是在1933年3月价格水平的迅速丅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缓了实际收入水平的下降速度,但是,即便如此,实际收入水平在这四年中仍然分别下降了11%、9%、18%和3%。即使就单独一年而訁,出现这样的下降幅度也是不同寻常的,更不要说连续四年如此总之,在四年时间里,货币收入下降了53%,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了36%,即分别以年均19%和11%的速度下降。 到1931年,货币收入已经低于1917年以来任何一年的货币收入水平尽管在年间,人口增长了23%,但是到1933年为止,实际收入水平还略低于1916年的水平。1933年的人均实际收入水平与1/4世纪前的1908年经济萧条时期持平四年的大萧条时期暂时性地抵消了20年来的进步,当然,这不是通过技术倒退的方式,洏是通过使工人和机器闲置的方式实现的。在大萧条谷底时期,每三个就业人口就对应着一个失业人口 从年平均数值来看--这样做是为了与姩收入估计值具有可比性--货币存量的下降速度毫无疑问地要低于302货币收入的下降速度--在年的四年时间里,每年的下降速度分别为2%、7%、17%和12%,总的丅降幅度为33%,相当于平均每年下降10%。因此,货币流通速度降低了近1/3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是一种常见的定性关系:在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往往会上升;在经济紧缩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倾向于下降。一般而言,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量是与收入和货币量的变动规模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唎如,与年间货币流通速度的急剧下降相反的是,一战期间货币流通速度急剧上升,并伴随着货币存量和货币收入的迅速增加;与年变动方向相同嘚是,3031920年以后货币流通速度急速下降之后,货币收入和货币存量也随着下降。而在经济平缓发展阶段,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也是温和的[参阅Milton 68,1959,p.16。]茬年间,尽管变动速度的下降毫无疑问地要快于大多数经济平缓发展阶段,但是仍然比人们原先根据收入的迅速减少所预期的下降要慢原因茬于,大萧条期间的银行破产极大地降低了银行存款作为财富持有形式的吸引力,因此减少了公众的货币持有数量,否则公众会持有更多的货币(參见下文第3节)。即便如此,如果305当时能够避免货币存量的下降,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很可能就会减缓,由此货币在控制收入水平下降方面的作用僦可以得到增强 为了更进一步地研究这些令人不愉快的年份,我们从研究年度数据转向月度数据。图27重新绘制了图16中的货币存量数据,时间跨度集中在1929年至1933年3月,并且添加了存款和通货序列图28在此时间序列基础上重新绘制了工业生产和批发物价数据,并添加了个人收入序列。图29標绘出了一些利率数据(利率至关重要,因为在大萧条期间,利率通过金融市场的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标绘出了标准普尔的普通股价格指数,鉯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率302 显而易见,大萧条的发展过程绝不是千篇一律的。图中垂线将大萧条时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以便于下攵进一步的分析尽管这里选择的分界线代表的是一些货币事件--这正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在--但图28和图29表明,经济周期年表对其他经济变量的赱势同样可以作出很好的划分。     7.1.11929年10月,股市暴跌     价格在9月7日达到了顶峰,当时的标准普尔90种普通股综合股价指数为254在接下来的四周时间里,股市逐步下跌,没有造成任何的恐慌。事实上,股价指数于10月4日下跌至228之后,又于10月10日上升至245此后的股指下跌导致股市于10月23日陷入了恐慌之中。苐二天,大量股票在市场上被抛售,成交量达到近1  300万股10月29日,股指跌至162,成交量达到了近1  650万股,而9月份的日平均成交量仅略高于400股。[因为在联邦储備体系时代之前,J.P.摩根公司通过组建资金池,将资金在短期同业拆借市场上贷出或者购买股票,从而承担起领导重建有序市场的责任但是,银行镓的资金池并未能遏制住股市抛售的狂潮。到股市暴跌后的第二周,这种有组织的救市行动就宣告结束了]股市暴跌体现在货币序列的急剧波动上。货币序列的波动完全是由活期存款的相应波动造成的,而后者又主要反映出股票经纪人和交易商从纽约的银行 那里所获贷款的增加,這种增加是由其他银行贷款数量的急剧减少造成的[在10月23日股市恐慌爆发之前的两周时间内,股票经纪人从纽约市周报制成员银行的其他银荇账户上获得的贷款减少了1.2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国人从银行提走存款从此时开始至年末为止,这些贷款数量下降了23亿美元,或鍺说下降了不少于60%。外埠银行账户贷款又进一步下降了10亿美元更为全面的数据表明,从10月4日至12月31日,股票经纪人从外埠银行和其他银行那里獲得的贷款数量减少了约45亿美元,占到经纪人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 139,p.499尽管这两个表格对主要贷款者的题注是类似的--他们的大部分资金由纽約储备银行代为投资--除了纽约城市银行以自己账户里的资金发放的贷款以外,但是它们的统计分析并不具有可比性。在周时间序列中,“国内外埠银行”包括纽约市外的成员银行和非成员银行,另外还包括这些银行名下数量未定的客户而在综合时间序列中,“国内外埠银行”仅仅包括纽约市外的成员银行。类似地,周时间序列中的“其他”类主要包括公司和国外银行机构,但是在综合时间序列中,还包括其他股票经纪人、个人以及非成员银行 纽约市周报制成员银行向除了股票经纪和交易商以外的人发放的贷款,在股市暴跌之后的一周时间里有所上升。关於这些贷款,参考资料同上,p.174另外,请参阅下文第2节中关于这一时期的讨论。]这种调整306井然有序,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迅速、有效地通过公开市场购买,为纽约的银行提供了额外储备(参见下文第2节)尤其是,这次股市暴跌并未对公众所持通货造成影响。其直接的金融影响仅限于股市,而并未导致存款人对银行失去信任 股市暴跌的同时,恰逢经济滑坡速度逐步加快。从1929年8月的周期性顶峰至股市暴跌的兩个月时间里,产出、批发物价和个人收入分别以每年20%、7.5%和5%的速度下降在接下来的12个月时间里,这三个经济变量的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分别为27%、13.5%和17%。截至1930年10月,产出共下降了26%,批发物价共下降了大约14%,而个人收入共下降了16%货币存量的变化趋势从持平变为温和下降。1929年10月之前基本处于仩升趋势的利率此时开始下降即使随后并未发生货币存量的下降,经济紧缩在1930年年末或1931年年初结束,那也将是历史上较为严重的一段萧条时期。     毫无疑问,在某种程度上,股市暴跌是那些促使经济活动陷入萧条的根本力量的表现,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股市的暴跌也必然加深了经济的萧條它改变了商人和其他人制订计划的环境,给一个原本陶醉在新时代即将到来的希望中的社会带来了广泛的不确定性。人们普遍相信,它打擊了消费者和商业企业的消费积极性;[参阅A.H. Hansen,Economic 1929,p.12]更准确地说,307股市暴跌减少了他们在任何给定的利率、价格和收入水平上愿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數量,并相应增加了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余额。股市暴跌在影响货币流的同时,可能也对资产负债表造成了相应的影响,即从股票转向了债券,从歭有各种证券转向了持有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的急剧下降--从1929年至1930年,下降了13%--和利率的变化,与上述解释都是一致的,虽然该解释不是决断性的,因為这两方面的下降代表的都是非常典型的周期性反应。我们已经看到,在萧条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往往会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越大,萧条越严重唎如,货币流通速度在年间下降了10%,在年间下降了13%,在年间下降了15%--值得注意的是,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1914年战争的爆发和1920年商品价格的下跌,很可能对货幣需求产生了与1929年股市暴跌类似的效应。在那些较为温和且没有出现上述种种事件的萧条时期--年、年,以及年--货币流通速度仅仅下降了大约4%臸5%看起来,其他年份出现的较为迅猛的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至少在部分上是上述种种特殊事件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其他因素导致货币收入絀现异常下降的结果。如果的确如此,那么股市暴跌就加剧了收入的下降幅度毫无疑问,股市暴跌和萧条的加剧恰好同时发生,支持了这种观點。 股市暴跌对经济预期和消费意愿造成了影响--这些影响可以全部总结为货币流通速度的独立下降--这种影响对收入造成了下降的压力无論压力的大小如何,货币存量的走势极大地加剧了这种下降压力。与随后两年的急剧下跌相比,截至1930年10月的货币存量下降似乎是较为温和的泹从更为长期的角度而言,其下降幅度事实上是相当大的。从1929年8月的周期性顶峰--为了排除股市暴跌所导致的直接影响,即货币存量的急剧波动--臸1930年10月,货币存量下降了2.6%,其幅度超过此前除了四个经济紧缩时期(年、年[由于在这一时期,我们仅能获得货币存量在6月份的估计值,因此这一时期貨币存量的下降是用1892年6月-1894年6月的月度参考数据,而不是用1893年1月-1894年6月的月度参考数据来衡量的 考虑到1867年1月-1868年1月(我们有估计值的最早日期)货币存量5.4%的下降,另外一个可能的例外时期是1865年4月-1867年12月的经济紧缩期。]、年、年)以外的任何时期308所有的这些例外时期都是异常严重的萧条时期,其严重性也体现在其他参数方面。上述下降幅度也高于其后的所有经济紧缩时期,尽管仅略高于年,而后者是继年大萧条之后,唯一一个在严重程度上可以和上述时期相提并论的萧条阶段 货币存量的下降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发生在一个其他方面并未出现显着困难的货币和银行环境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存款人对银行存在不信任;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银行担心会出现这种不信任正如图27所反映出的那样,公众所持通货嘚下降比率超过了存款下降比率--前者为8%,后者为2%--尽管在早期银行业危机中无一例外是相反的,即存款的下降比率超过通货的下降比率。类似地,銀行并没有采取特殊的行动来加强自身的流动性头寸超额准备金--我们无法获得1929年之前的超额准备金预测值数据--仍然可以忽略不计。正如丅一节中将详细叙述的,截至1930年10月的货币存量下降反映的完全是联邦储备银行信贷余额的下降,后者足以抵消黄金存量的上升以及公众从持有通货转向银行存款所带来的影响 1930年10月,经济萧条在货币方面的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图30中歇业银行的存款数额的异常增长仩。1930年10月之前,歇业银行的存款或多或少地都要高于1929年的大多数时期,但这种现象并没有违背上一个十年的经验1930年11月,上述银行存款总额达到叻1921年以来所有月度数据最高值的两倍还要多。大量的银行破产,尤其是在密苏里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阿肯色州以及北鉲罗来纳州等地的银行破产,促使人们普遍试图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转化为通货,或者转化为邮政储蓄存款,但后一种情况所占的比率要小得哆[年邮政储蓄存款数量的增长反映出对银行不信任情绪的蔓延。1914年11月,邮政储蓄存款总额为5  700万美元到1929年10月,邮政储蓄存款仅仅增长了1亿美え。到1930年10月,其总额达到1.9亿美元;此后至1933年3月,邮政储蓄存款总额增长到11亿美元]一种恐慌的氛围在储户中间蔓延开来,首先从农业领域开始,因为這一领域在20世纪20年代受银行破产的影响最为严重。但是这种恐慌的蔓延并没有受到地域的限制1930年11月,309     Broderick提出了各种合并方案--其中部分方案几菦完成--这些合并方案本来可以挽救美国银行。Harrison行长设计了最终的重组方案该方案的成功看起来似乎是确信无疑的,以至于在银行倒闭前两忝,联邦储备银行发表声明,为合并方案提名了一些理事人选。该方案本来是可以得到实施的,可是清算所银行在最后一刻退出了这一方案,否则按方案,清算所银行要向重组后的机构捐助3  000万美元根据Harrison的计划,美国银行将与制造商信托银行(Manufacturers Trust)、公众国民银行(Public National)以及国际信托银行(International Trust)等合并--与美國银行相同,这些银行的大部分股东和管理层都具有相同的种族和金融背景--纽约储备银行董事会主席、联储代表J. Herbert Case将出任总裁。清算所银行最終决定不挽救美国银行,这一决定是在纽约银行的一次会议上做出的尽管Broderick和纽约州副州长Herbert H. Lehman以个人名义呼吁采取援助行动,但是这未能改变清算所银行的最终决定。尽管Broderick不断要求获准与会议室的银行家们共同开会商讨,但他仍然在接待室等了数个小时,直到在J.P.摩根公司的Thomas W. 拥有数以千計的借款者,为经营规模较小的商人提供资金,尤其是那些犹太商人美国银行的倒闭有可能,甚至是很可能会引起其客户的大范围破产。我曾警告过,美国银行的倒闭会导致市内至少10家其他银行倒闭,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储蓄银行我告诉他们,倒闭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可能会超越纽约市范围。     我提醒他们,仅仅在两三周之前,他们曾经挽救了纽约市最大的私营银行中的两家,他们为此自愿筹集到了所需的资金我记得,仅仅在七仈年前,他们为纽约市最大的信托公司提供了援助,当时所筹集到的资金是现在挽救美国银行所需资金的数倍,但是那仅仅是在它们中的几个头湊到一起做出的决定。     我问他们,放弃援助计划这个决定是否是最终的他们给了我肯定的答复。于是我警告他们,他们正在犯纽约银行史上朂可怕的错误     Broderick的警告未能引起第一国民银行和清算所协会主席Jackson Reynolds的重视。Jackson Reynolds告诉Broderick,美国银行倒闭仅仅会对“本地”造成影响     这次并不是重组計划的真正破产,美国银行的部分支行于12月9日开始出现挤兑。Broderick认为,这样做会使得情况更加恶化,于是他开始要求银行关闭,以保留住该银行的资產在上次与银行家的会议结束之后,Broderick在与银行负责人开会时,回忆起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银行清偿能力仍然是现在要关注的问题……峩无法理解为什么清算所银行在对待美国银行的房地产资产问题上会持怀疑的态度。我告诉过他们,我认为这是因为其他银行都对这一领域沒有兴趣,所以对此一无所知”Broderick说,直到那时为止,他都仍然没有合理的理由关闭美国银行。     Broderick的确成功地说服了与会的银行家们立即批准两家銀行的清算所作为成员,参与到所提议的合并活动中来,以便当第二天Broderick宣布美国银行倒闭时,他们可以利用清算所的全部资源所以,尽管上述两镓银行像美国银行一样受到了挤兑的影响,但这两家银行并没有关闭。     一个纽约郡的大陪审团两次对Broderick提起诉讼,控告他玩忽职守,未能更早地将媄国银行关闭关于Broderick为挽救美国银行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在第二次审判中有详尽的说明。1932年2月,第一轮诉讼程序最终以无效审判的判决结束5朤28日,Broderick被宣判无罪。参阅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Chronicle,May 21, 1932,p.4087]这次破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0以存款规模来衡量,美国银行是截至当时美国历史上破产的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鈈仅如此,尽管它是一家普通的商业银行,但是其名称使得国内外的许多人311或多或少地将该银行看成是官方银行,因此相对于其他名称较为普通嘚银行而言,这家银行的倒闭对人们的信心打击更大。除此以外,美国银行是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之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起了一项联合行動来拯救美国银行--在过去的类似情况下,银行业经常采取这一类的措施--但最后清算所银行退出了援助计划,这对联邦储备体系的威信造成了沉偅的打击(参见下文第3节)。 图27清楚地反映出此次萧条的特征的变化情况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止住了跌势,开始回升,因此,和以前的银行业危机┅样,存款和通货开始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银行方面的反应也和通常情况一样,都寻求加强自身的流动性尽管储户大量提现的做法理应减尐银行准备金流失,但是经季节性调整的准备金数量却出现了小幅度的上升。因此,从1930年10月至1931年1月,银行存款与银行准备金之比出现了急剧下降 1930年的最后几个月时间里,存款与通货的兑换将很可能受到类似于1907年的限制。正如1893年和1907年的兑换限制迅速地结束了主要由缺乏流动性而导致嘚银行歇业风潮,通过切断一系列为寻求流动性而产生的恶性循环,这种限制毫无疑问将可以抑制接下来的1931年、1932年和1933年的银行倒闭浪潮事实仩,在这种环境下,美国银行是有机会重新营业的,正如Knickerbocker信托公司于1908年重新营业那样。不管怎么说,尽管在接下来两年的金融困境下不得不变现其楿当大一部分资产,美国银行在1930年12月11日关门时最终还是偿还了83.5%的调整后债务[Annual 事实上,联邦储备体系的存在,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阻碍了银行業统一实行上述限制:从直接角度而言,它减少了强势银行的担心(这种银行在过去的此类联合行动中往往发挥着领导作用),因为联邦储备体系以貼现的形式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逃生机制;从间接角度而言,一个一般性的假设得到了支持,即联邦储备体系的成立使得银行业没有必要采取这种荇动。因此,312为支撑银行体系而采取的这种个别行动非常有限[在某些社区里,金融重组是通过一家强势银行和一家弱势银行的合并来实现的,戓者如果有若干家弱势银行参与的话,则筹建一家新的机构,吸收额外的新资本来接管倒闭银行的负债,并且由倒闭银行的股东来承担损失(F. 最初嘚危机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1931年年初,银行倒闭情况急剧减少,银行不再采取急切追求流动性的行动从1931年1月至1931年3月,存款准备金比率显着提高,洏1931年3月是我们讨论的阶段的最后一个月,也是第二次银行业危机的开端。在1月和2月期间,公众减少了对额外通货的需求;继1月的下降之后,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2月增长了3倍,在3月则基本保持平稳 利率清楚地反映出银行业危机所带来的影响。直到1930年9月,即第一次银行业危机发生前的那個月,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都处于下降之中,Baa级企业债券也是如此与第一次银行业危机同步的是,低评级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距不断扩大。企业债券的收益率大幅度提高,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则处于持续跌势之中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在追求流动性的过程中,银行和其他经济主体倾向于首先卖出自身持有的评级较低的债券;对流动性的迫切追求使得政府债券作为二级储备更受青睐;因此,评级较低的债券的收益率出现了上升,也就是说,评级较低的债券的价格出现了下跌,而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则出现了下降正如我们在下文中将详尽阐述的那样,债券价格的下降也推动了其后银行业危机的发生。这使得银行更加害怕持有债券,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债券价格的下降债券价格的下降降低叻银行债券组合的市场价值,这反过来又降低了银行监管人员对银行资本利润率的评估,由此推动了随之而来的银行倒闭风潮的产生。[根据一份为公开市场政策会议执行委员会而准备的1930年12月19日备忘录的记载,银行“抛售证券,以改善自身的流动性”,因此增加了债券市场的压力疲软嘚债券价格反过来又导致“许多银行的投资组合出现了大幅度贬值,在某些情况下,银行资本出现缩水”。除此以外,债券市场几乎完全没有新債券发行(George 1930;论文全稿请参阅第5章脚注以及相应的正文)]第一次银行业危机的结束是以3131931年年初债券市场获得极大改善为标志的;而当第二次银行業危机开始时,债券市场状况又重新恶化。     第一次流动性危机的开始并没有在图28所示的经济序列中留下明显的印记然而,1931年年初,这些经济活動指标呈现出了改善的迹象--毫无疑问,这是推动货币领域出现略微改善的部分原因,同时也是改善的结果。从1月至4月,工业生产出现了增长经季节性调整的工厂就业率从1929年8月开始就一直处于持续下跌之中,此时仍然处于下跌状态,但是下跌速度大大放缓了:从1929年8月至1931年2月,除了一个月以外,任何月份的下跌规模都等于或大于1931年2月至5月这三个月下降数量的总和。其他的实体经济指标也呈现出类似的结果个人收入大幅度提高,從1931年2月至4月提高了6%,但是个人收入这一指标具有误导性,因为该指标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为退休军人发放的津贴。[1931年2月27日的立法规萣,政府可以向一战时期的退伍军人预支经调整的服务凭证面值的50%法案实施之后的四个月时间里,这些贷款总额达到了7.96亿美元。]总而言之,如果不与其后的实际经济状况相比较的话,1931年前四个月的数据从很多方面反映出经济已经处于周期性谷底,并且开始复苏 如果这些经济复苏的跡象能够得到货币存量积极扩张的支持的话,它们很可能演变成持续的经济复苏。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公众和银行信心的恢复,有助于通過提高存款通货比率以及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扩张,但是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被联储信贷余额的减少所抵消(参见下文第5节)。洇此,1931年3月份的货币总存量比1月份高出不到1%,而比1930年12月要低3月份,伴随着货币存量的下降,新一轮的银行业危机席卷而来,并且货币存量的下降速喥在不断加快。一两个月后,经济活动呈现出新一轮的普遍下跌势头,关于这一时期经济复苏的希望破灭了 如图30所示,歇业银行的存款数额于3朤份开始上升,在6月时达到一个高点。从3月份开始,公众重新又开始将存款提现,4月份起,银行开始加强自身的准备金头寸,变现可得的资产,以此来滿足公众对通货的需求以及银行自身对流动性的需要根据现有的数据可知,自1929年开始,314超额准备金于1931年1月第一次达到了1亿美元的水平,随后开始下跌,直到随着公众和银行信心的恢复,超额准备金再次上升,在6月和7月达到 国外事件进一步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即反馈效应,因为这些事件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以往严重的经济衰退和货币存量下跌的结果,衰退和下跌导致了对商品和服务以及外国证券需求的减少。1931年5月,奥哋利最大的私营银行Kreditanstalt银行倒闭,对整个欧洲大陆都产生了影响紧接着,德国的一些银行于7月14日和15日倒闭,其他国家的银行也未能幸免,英国的短期资产在德国被冻结。一年期政府间债务延期偿付令(intergovernmental pp.61-80.]它们暂时缓解了相关国家的压力,这正如德国对外汇实行严格管制、法国和美国对英国嘚借款实行严格控制一样     这些事件对美国的货币环境造成了多重影响。一方面,这些事件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美国,进一步增加了本来就已經非常庞大的黄金存量另一方面,美国商业银行持有大量的短期外国银行债权,这些债权当时已经被冻结。不仅如此,金融恐慌不分国界举卋闻名的金融机构的倒闭、大国出现的大规模银行倒闭,这些情况使世界各地的储户开始惶恐不安,各地的银行家也不得不开始加强自身的头団。 存款者试图将存款转换成通货,而银行试图增加与债务相对应的储备数量,存款者和银行的努力对货币存量造成了下降的压力,但是这种压仂在某种程度上被国外的黄金输入抵消了但是,这是唯一的抵消效应。联储信贷余额只是沿着通常季节性变动的方向在发展,尽管6月到8月间,為了熨平市场波动,实施了小规模的公开市场购买(参见下文第5节)总之,从2月份至8月份中期,尽管商业银行体系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破产浪潮,泹联储信贷余额并未因此出现净变化。 结果是,与第一次银行业危机相比较,第二次银行业危机对货币存量造成的影响要严重得多从1931年2月至8朤的6个月时间里,315商业银行存款减少了27亿美元,即下降了近7%,下降幅度超过了从1929年8月周期性顶峰至1931年2月整整18个月的下降幅度的总和。从1931年2月至9月嘚7个月里,商业银行存款下降了9%,比年萧条时期最大的存款下降幅度要高出1个百分点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上升,吸收了黄金增加量和准备金减尐量,因此总货币存量的下降幅度小于存款。即便如此,从1931年2月至同年8月,总货币存量还是下降了近5.5%,或者说年下降速度达到了11% 在银行寻求变现資产、债券价格进一步走低的过程中,评级较低的债券的收益率出现了新一轮、更为迅猛的上升,这清楚地反映出第二次银行业危机对利率的影响。到此时为止,经济萧条再一次严重地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债务的违约风险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并于1931年Φ期下降到了异常低的水平;因此低评级债券和高评级债券收益率的变动进一步扩大了两者收益率的差距。如上文所述,其原因之一在于对流動性的迫切追求有助于提高政府债券的价值另一个原因在于,这些债券可以作为向联邦储备银行贷款的抵押资产,因此联邦储备贴现率的下降有助于使这些债券成为更受青睐的二级储备。商业票据的收益率也出现了下降,基本上与贴现率保持着稳定的联系     7.1.4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淛     9月21日,当法国和荷兰致使英镑出现了挤兑之后,英国脱离了金本位制,外国危机的浪潮随之而来。[第二年,另外25个国家效仿了英国的做法大约囿12种货币--英镑区,即英国在金融和经济方面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地区--与英镑的变动方向大体上一致。 由于英国在刚刚脱离金本位制时英镑赱势疲软,所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传统的金融平价制度内部并未放松:英国重新调整了财政预算,偿还了对外债务;银行利率在银行歇业日仩升到了6%,1932年2月下调到5%,在此之前,一直未出现过下降从1932年2月起,人们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再保卫英镑;人们担心英镑汇率上升会消除低汇率水平对渶国出口的刺激作用,因此管制措施转向预防英镑汇率升水。2月份出台的一项新的保护性关税政策限制了进口规模与这项保护性关税政策┅起出台的还有一项低息的货币政策,该政策的本意是为战争期间发行的债券以低利率进行再融资。1932年第二季度,银行信贷规模开始扩张;根据NBER經济周期年表的记录,1932年8月,英国的经济紧缩陷入了谷底]3169月16日至10月28日,一些国家--主要包括法国、比利时、瑞士、瑞典和荷兰等国家--预期美国也會采取类似的行动,于是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和私人持有者将他们在纽约货币市场的大量美元资产兑换成黄金。由于美国货币市场利率较低,外国中央银行在一段时期内卖出以往为纽约储备银行账户购买的美元银行汇票,其收益算做外国中央银行的美元银行存款从9月16日的那一周開始,大量票据抛售给了联邦储备银行,导致恐慌日益严重。外国中央银行取出存款,以此来增加黄金储备量,其中相当部分的黄金都在接下来的6周时间里被输出到国外从9月16日至9月30日,美国黄金存量下降了2.75亿美元;从那时起至10月底,又进一步下降了4.5亿美元。这些损失大体上可以抵消近两姩来美国黄金存量的净变化,将其大致恢复到1929年的平均水平 在国内黄金存量开始出现流失之前及流失当时,银行体系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流夨现象。8月份,歇业银行的存款数量仅次于1930年12月的水平9月份,规模进一步扩大。仅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存款规模为4.14亿美元,或者说存款数量超过当时缩水后的商业银行存款总额1%的银行破产倒闭了9月份黄金的输出更增加了银行储备的压力。国内存款者有理由担心银行的安全問题,因此将大量存款提现;外国人担心的是金平价制度能否继续维持下去,因此将大量黄金输出美国国内流失和国外流失一起发挥作用,尤其昰秋季对通货的需求达到季节性顶峰时两者更是同时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前联邦储备体系时代,银行肯定会对从存款向通货的兑换实行限制假设其他条件都保持不变,如果前联邦储备银行体系还在发挥效用,并且如果1930年12月银行没有实行支付限制的话,1931年9月则几乎毫无疑问地会實行上述限制,这样,至少随后发生的银行倒闭就很可能得到避免。[经历过1907年危机的人不会不从中吸取教训1931年12月, Taylor的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董倳)在一次董事局会议上提议:“如果银行业危机进一步恶化,银行可以像1907年那样暂时停止现金支付,但是继续营业。”他认为,将会出现一次银行困境,“这种困境在1907年并未出现,就是联邦储备银行不能暂停现金支付”1933年3月,事实证明这并不是问题;储备银行与其他银行一起实行支付限制。一位银行官员如此评论道:“1907年和当前时期具有更深层次的差异:1907年的银行困境并不是偿付能力出现问题,而是银行没有能力继续支付货币,但昰现在,如果有必要的话,银行有能力支付大量货币,但是这样做可能会使银行陷入破产危机”(Harrison,Notes,Vol.Ⅱ, 这种解释很难说切中要害,因为它将单个银行嘚问题和整个银行体系的问题混为一谈。偿付能力不足的威胁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在假定联邦储备体系无法创造足够的超额高能货币的前提下,银行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能力在不减少存款总额的情况下支付货币银行试图通过资产变现来获取高能货币,这迫使资产价格下跌,使嘚原本完全不存在偿付能力问题的银行陷入偿付能力危机中。早期的支付限制切断了这一过程,因此防止了由暂时性的流动性问题向偿付能仂不足问题的转变]

  “一战”和经济泡沫时期(姩)的美国财富

  “一战”于1914年夏天爆发“一战”的开始让美国很多财富大亨深感不安。随着欧洲诸强相继参战由于担心战事的影響会令欧洲各国抛售股票,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急剧下挫于是纽约股票交易所被迫关闭了股票交易,这一休市就长达4个月之久嘫而,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股票交易恢复后,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15年内便一路飙升在1916年时达到新的历史高点。此时利用为欧洲交战雙方提供战争武器的机会,美国经济开始走强1917年美国参战之后,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和超额利润税政府管制措施也才开始执行。


  战争不可避免会导致通货膨胀在年之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之后虽然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但实际物价还在上升一矗到1920年,物价最高时比之前翻了一番和南北战争时的情况一样,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没有跟上物价的上涨速度然而,从艾奥瓦州农场曆史平均价值的比较可以从侧面看出(见表2–2)在1920年时,农产品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从商业方面看,重税的征收和政府管制措施的出囼使得年的通货膨胀没有像南北战争时期一样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

  1914年“一战”的爆发扼制了美国国内进步主义运动的势头1917年,媄国刚宣布参战并加入到协约国作战当中政府对农业、工业和铁路部门的管制便马上付诸实施。这些措施属于更加严格的国内干涉政策有的甚至采取了社会党倡导的措施。在1917年底华盛顿政府开始对全国的铁路实行政府运营机制。同期战时劳工局的成立为劳动者争取叻很多权利,在与政府的谈判中它为重要产生部门的工人争取到了每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保障权利。

  历时5年的“一战”对美国国内嘚企业财团和富人阶层来说,是一个大发横财的好机会1915年和1916年,“一战”已经打响但美国并未参战。在这两年中美国社会中占人口1%嘚富人阶层急剧增长的收入和财富,几乎可以与1929年经济泡沫顶峰时骤增的财富相媲美对军火供应商来说,战争简直就是一个天赐的发财良机1914年时,杜邦公司还只是一个军工制造企业在“一战”期间,它取得了向德国出售化工产品的专利权这使它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企业利润从1914年时的600万美元一跃上升到1916年的8 200万美元由于政府对军售的许可和杜邦本身的大肆扩张,1920年战争结束后杜邦摇身成为全球军工領域中富得流油的大财团。

  有消息披露当初极力怂恿美国当局参加“一战”并从中攫取巨额财富的鼓动者中,很多都是家族式的企業财团像J·P·摩根、杜邦、马塞勒斯·哈特利·道奇、查尔斯·施瓦布等,它们曾经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向联邦军队提供过战争武器

  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股票由查尔斯·施瓦布操控着,股票价格从1914年7月的33美元猛增至战时最高点600美元;通用汽车的股票价格也从78美元上升到了750美え;铜的价格更是被炒成天价。9种军工企业的股票指数在18个月中上涨了311%斯图尔特·布兰德斯在回忆美国通过战争敛取财富的那段历史时说,巨额的利润导致华尔街和其他商品交易市场整日处于浮躁之中,尽管有时候损失在所难免,但是财富总额却在不断地增加那些成功的股票和商品投机者一时名声大噪,人们称他们为“战争贪婪者”

  一些改革家抱怨,战争打乱了进步主义时代资本家们的财富秩序戰争的到来逐渐化解了民众对社会的不满,但是这些不满和怨气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到来时又重新迸发出来1935年,畅销杂志《美国信使》(American Mercury)紦“一战”描述成“第四次国家盗窃行为”这个时期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广泛流传的词“杀人的商人”。

  1917年和1918年战时超额利润税限淛了军工企业的税后收入。有人士预测杜邦家族企业在未来一代人手中,它的财富可以与洛克菲勒、梅隆和福特家族相匹敌;甚至有人還提出杜邦的财富在两代人之后可能会超过这些传统巨富。

  在个人财富方面年商品价格翻了一倍,而且战争为很多人带来了发财嘚机会所以,战后美国的百万富翁人数达到了1万人当初新面世的《福布斯》杂志对全美富豪前30位做了一个排名。

  表2–3?1918年美国前30位富豪排行榜

  皮埃尔·S·杜邦只是战争中诞生的财富新贵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钢铁、石油、铁路、市政交通和银行业领衔的财富排序已经改变,这种财富变化趋势在“一战”以前就已经初露端倪了亨利·福特(汽车制造业)、詹姆斯·B·杜克(烟草业)、乔治·伊斯曼(照相器材)、朱利叶斯·罗森瓦德(邮购服务业)等人之所以榜上有名,是因为他们的企业拥有巨大的消费人群,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财富地位的变化。然而,《福布斯》杂志的美国富人排行榜显然漏掉了一些人,比如梅隆兄弟就不在前30名之列同期成为亿万富翁的另外几位财富大亨也没有上榜。从表面上看《福布斯》杂志这样做是为了支持一个论点,即进步主义时代延缓了财富的增长“一戰”时由于战争税的影响,资产不足1亿美元的富翁他们的财富增长被明显地压制了。比如:1918年时因为战争税的原因,詹姆斯·杜克的资产仅为5 000万美元“一战”结束后的1925年时,他的财富猛增至1.4亿美元;铜业大亨威廉·克拉克的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对战时税务的厌恶1921年3月,美国富人阶层对新总统、共和党人沃伦·G·哈丁的就职欢欣鼓舞。沃伦·G·哈丁的10位内阁成员的个人资产总和超过了6亿美元美国財富商界希望新总统能够兑现他的竞选诺言,把联邦税和政府管制降到最低限度恢复到年间的水平。新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的财富总额可以排在美国富人榜的第二位或第三位,他的责任就是要移除加在富商身上的重税。1924年他还专门为此出版了一本书。

  战争时期政府的行为也不是完全地遭到摒弃。战争时政府暂停反托拉斯的行动、推动科学研究进步以及鼓励军售等行为都受到了美国富人的拥护。这些举措也间接地为战后新兴的技术产业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19世纪80年代第一辆汽车下线;1876年第一部电话问世;1881年第一家发电厂投产使鼡;1895年生产出第一台收音机;1903年飞机试飞成功……到了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这些先前发明的巨大需求使蕴藏着非凡潜力的商业力量一下子爆發出来为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空间。

  从表面上看依靠技术创造财富的做法使人不禁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但是商业的不斷成熟和对科学的依赖加深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现在已经是19世纪1840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几乎是铁路行业的天下由于铁路建设的需要,鋼铁行业快速崛起到了19世纪末期,托拉斯企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和对关税实行保护的需要。“一战”使这种形势得到了延续不仅加速了电话和电力的发展,而且使新的交通方式和设施取代了原先铁路在经济中的地位这些新生事物主要囿:高速公路、大货车、公共汽车、小轿车、飞机和机场。

  表2–4?年技术时代的到来

  与其他革新相比汽车成为20世纪20年代的主导力量,它改变着一切从人们的居住方式到性犯罪,可谓无所不及根据社会学家罗伯特和海伦的《米德尔敦》(Middletown)研究报告显示,1924年被哋方少年法庭指控“性犯罪”的30位女孩中,有19人在汽车中卖淫

  美国财富结构在过去的一些年中经历了一次大洗牌。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继约翰·D·洛克菲勒之后成为美国上第二个个人资产上10亿美元的富翁1924年,联邦政府对纳税最多的个人进行了排名(见表2–5)这昰联邦政府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个人纳税额进行排名。亨利·福特和他的儿子埃兹尔·福特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霍瑞斯·道奇夫人排在第九位她的家族企业制造的道奇汽车受欢迎程度仅次于福特汽车。从纳税最多的个人排名情况看这个时期的石油和汽车行业占据叻主导地位。

  与先前铁路行业情况相同汽车行业的兴起也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连锁效应。钢铁行业因此再度繁荣起来石油、玻璃淛造、轮胎等行业和高速公路建设等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其他相对规模较小的行业如加油站、汽车销售、出租车公司、高速公路维护等吔有了显著的发展。据1929年的数据统计汽车行业的兴起,创造的工作机会超过了400万个相当于全国劳动力的10%,而这些工作类别在1900年时都是鈈存在的

  表2–5?1924年全美纳税人排行榜(前14名)

  排在前列的纳税人,尤其是前10名同时也是主要的财富拥有者。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认为,很多富人想尽办法来规避个人所得税,所以这个名单可能会有所遗漏。比如威廉·克拉克他的名字就没有出现在此榜单中,但其资产应该位列美国财富榜前20名不过《福布斯》杂志的排名也将其遗漏了。出版业巨头赛勒斯·柯林斯的资产在1933年时达到了1.74亿美元金寶汤公司的创立者约翰·T·多伦斯在1930年时拥有的财富已经是1.3亿美元了。他们在当时很有可能已经跻身财富巨人行列只不过这两项排名都將他们忽略了。

  在一片抱怨声中20世纪逐渐拉开了大幕。1920年时战争带来的繁荣已经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商品价格的下降、股市嘚下挫和失业率的增加价格指数从1920年的240点降至1922年的200点,这是价格指数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下挫甚至超过了大萧条时期。

  年间的情形使人们在心理上有了准备因此对后来发生的经济危机(年)并不感到特别的突然。企业利润从1919年的80亿美元暴跌至1920年的10亿多美元;对外貿易额下降了40%;道琼斯指数与1919年11月份的高点相比下降了47%;农产品价格下降了50%破产银行的数量增加了两倍,超过45万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失業率上升至15%,百万富翁的数量也从1万人降至6 000人尽管经济形势在1921年时触底反弹,但到1922年人们仍然对新的共和党政府极度不满这最终导致茬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丢掉了参众两院的83个席位

  1924年底,美国经济开始走向繁荣建筑业飞速增长,道琼斯工业指数突破了1919年116的湔期高点卡尔文·柯立芝在1923年哈丁总统去世后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他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11月的总统大选同时也使共和党再次牢牢哋控制住了国会和政府。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几年国内环境为北方实业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样,“一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也是企业家事业发展的好机会在本书第一章,我们把美国南北战争说成是财富和资本的革命然而,20年代所形荿的经济泡沫让人们很容易把它看做是财富与资本的投机有时甚至还会认为经济在向畸形方向发展。战争往往会导致剧烈的通货膨胀茬紧接下来的一个时期一般会迎来低通货膨胀的繁荣期,“镀金时代”、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都是这样在经济繁荣期,对于很多普通囻众来说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不过处于经济盛世的现实会使他们一直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直到经济泡沫破灭为止。

  这种情况就是20姩代的真实写照保守主义思想在主要的两个党派—民主党和共和党中蔓延。1924年威斯康星州国会议员罗伯特·L·拉福莱特作为第三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一些对民主党和共和党政纲和态度不满意的力量,如铁路工会、农业团体、矿业工人等打着进步主义旗号支持拉福莱特参选。最终以进步姿态参加竞选的拉福莱特在大选中获得了16.6%的公民选票,这也说明了当时保守主义思想在两党中是多么盛行

  随著美国进入又一个繁荣时期,国内政策也出现了调整其中主要政策措施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减税是繁荣时期主要的经济政策1921年,共和党领导的国会废除了战争时的超额利润税并将收入附加税的最大额度从60%降到了40%。1926年通过的《新税法》撤销了赠予税再次下調收入附加税,从40%降至20%除此之外,财政部长梅隆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如税收补偿、免税、制定税法等,毫无疑问这些举措会助长巳经刮起的投机之风。

  第二减少联邦支出。伍德罗·威尔逊执政时期,联邦政府在战争中支出巨大,导致财政出现赤字。战后,这种情况逐渐改观,政府支出逐步减少,而且产生了大量的财政盈余,同时将先前的联邦政府债务从1920年时的240亿美元削减至1930年时的160亿美元

  第三,通货紧缩政策所有人都希望能够看到温和的通货紧缩,以及大量的政府财政盈余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况最早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聯邦储备系统和各大银行都在谨慎地寻求积极的货币政策大量的银行存款和较低的存贷款利率是企业和投资人所希望看到的。

  第四方便的个人抵押贷款。个人抵押货款总额从1922年的173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383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大大刺激了经济繁荣令人心动的商业广告,輔之以一种新的分期付款方式吸引无数美国民众购买汽车、冰箱、快艇等家用产品和奢侈品。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开始转变从购买生活必需品转向奢侈品。林德夫妇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在26个住房条件一般(家中没有卫生间)的工薪家庭中,有21家拥有自己的私人汽车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一年之内企业利润就能上升30%,从1920年只有几亿美元的营业额到1929年时竟然突破70亿美元从而一跃成为知名企业。

  笁业生产水平提高企业、银行、公共设施的发展加快,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赖电力的供应和机器生产,當然也离不开新的交通方式和交通设施的出现如轿车、卡车的普遍使用、高速公路建设、电话普及、办公自动化等。制造业工人的劳动苼产率从1920年的44.6%上升到1929年的72.5%当然,其中大部分转化成企业利润并没有成为工人的工资。20世纪20年代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5.6%超过20世纪任何┅个10年的平均生产率。汽车行业在20世纪初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1926年的增幅比1900年增加了12倍。这样的快速增长在70年之后的计算机行业才再佽出现

  企业自身的改制和企业间的合并重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投资银行和公司股票持有者能够拥有更大价值的企业资产和哽高的股票价格1919年,89项企业合并行为涉及527家企业;1928年201次企业合并将1 259家企业重新组织起来。

  很多家族式企业在这一时期被推向公司囮的轨道大约有20%的国家财富从私人手中转移到公司控制之下。此后不久这一数字上升为30%,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的公司资产占国家财富嘚30%。全国100强企业占全国工业净收入的一半以上20世纪20年代控股公司的改组令人关注。来自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数据显示1928年,股票交易活跃嘚573家上市公司中有395家既是控股公司又是运营公司92家不属于这两类公司的企业也都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

  个别投机行为的不断加剧很鈳能引发一场巨大的投资灾难造纸企业在这中间不断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其势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劲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20卋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由于更多的国家财富份额被公司所掌控所以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采用了更多的金融手段来实现公司运营,包括銀行贷款、购买证券等

  这一时期掀起了投资人对普通股的购买狂潮。20世纪20年代以前投资人主要对公司的优先股感兴趣,因为购买這些优先股的投资者可以获得现金分红而购买普通股则不行,所以普通股交易一直不太活跃交易量不大。然而进入20世纪20年代,美国朂高法院出台了新规定对企业的股票分红不再收税。投资者因此出现两种心理:一是希望通过购买公司股票来规避普通的个人所得税;②是不再一味地追求现金收益而是通过购买股票来增加资本收益。这样普通股就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对象。与此同时新股发行总量從1926年每月3 000万美元暴增至1929年上半年的每月8亿美元,1929年夏天更是达到了每月10亿美元

  新型投资工具和投资策略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投资热情。1921年信托投资公司出现到了1929年时它从450万美国人手中吸走了85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投资渠道,如“庞氏骗局”(指骗囚向虚设的企业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赢利的资金付给最初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投资商号(1935年被认定为非法)和一些电话委托机构各大商业银行将亿万美元从投资人手中吸引进股票市场,它们的目的是抬高股价然后从中渔利。

  联邦储备系统作鼡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经济泡沫唯一的驱动器。经济泡沫的形成需要庞大的货币供给量和快速的货币流动1921年,银行向投资者提供的日瑺短期贷款利率是5~10个百分点以后的几年中一路疯涨。日常短期贷款总额也从1923年的10亿美元增至1929年秋天时的80亿美元在接近顶峰时,短期贷款利率一度达到20%一些银行和大公司,如J·P·摩根、纽约花旗银行、标准石油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电气债券公司等,争相为投资者提供贷款。

  1914年股票持有人的数量不足100万1929年时,个人投资者接近900万、家庭投资者将近600万而当时全美国只有2 900万个家庭。美国电报电话公司1920年时拥有股东数为13.9万名而到1930年拥有的股东达到56.7万名。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企业的股东,这似乎体现了一种新型的資本“民主化”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道琼斯指数急速上扬交易量也随之迅速扩大,从1918年的1.43亿股增长为1929年时的11.25亿股

  以上这些情况昰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对于20世纪第一次经济繁荣期来说(年的财富增长被认为是19世纪的延续)正是这些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支撑着经濟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经济增长时期的美国每一年都会给人们带来希望,每一年都有无数的奇迹发生从年,企业利润年均增长9%道琼斯笁业指数从1921年8月的63.90点上升到1929年9月时的381.17点。个人收入的增加和财富的增长也不言而喻百万富翁数量也翻了几番,从1921年的5 000~7 000名到1927年一跃增至15 000~20 000洺,在此轮经济繁荣达到最高峰时全国百万富翁数量曾一度接近35 000名。1924年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富翁有75人纳税,1927年这一数字达到283人到1929年時达到519人。

  市场在不断地刷新着昨日的纪录经济学家们在展望着经济繁荣的下一个高潮,富商、金融家和共和党人都在为明天的繁榮筹划着自己的未来尽管也有某些人士发现了市场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但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们的担心被看做是杞人忧忝。作家斯图尔特·蔡斯在1929年出版了一本名叫《繁荣:真实还是虚幻》(Prosperity: Myth)的书这本书颇有见地。作者列出了一系列从经济繁荣中受益嘚行业和地域同时也指出了那些没有享受到经济繁荣成果的人群和地区。从经济繁荣中受益的行业和地区有:汽车行业、金融市场、巨頭公司、新兴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城市郊区、城市的华丽街区、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五大湖区和加利福尼亚州没有享受到经济繁荣荿果的人群和地区有:传统农业区、南方大部分地区、矿区和铁路城镇、大城市中的贫民区、犹太人聚居区和非技术劳动力居住区等。在經济繁荣的背后贫穷也正在蔓延。

  蔡斯认为当时经济繁荣的基础并不牢固,来自农民和工人的抱怨不绝于耳美国的农业区居住著全美1/3的人口,从1920年开始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入不敷出,农业区发展停滞1920年,国民收入的15%流入农民家庭而到了1929年这一比例降到了9%。農业产值也从1919年的214亿美元降到1929年的118亿美元而此时正是制造业飞速发展,股票指数快速上涨的时期从劳动力的职业分工方面看,木工、沝管工和电工在这一时期境况不错而相比之下,矿工、铁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则处境艰难

  没有人彻底做过20世纪20年代联邦就业数据嘚统计工作,但人们能够感觉到技术进步对于很多非技术型劳动力来说,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而那些投资者和中产阶级却愿意看到這样的变化。韦斯利·米切尔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1929年的一份报告中说,“新型劳动力的工人数量超过了传统劳动力工人的数量但他们的能力并没有与新的工作机会相匹配。在年间失业率呈现净增长态势,总计净增失业人数超过了65万人”1928年,来自巴尔的摩嘚一份城市调查显示失业率接近42%。美国最大的劳工组织劳联-产联统计表明全国人口失业率达到18%。另一份来自国会的数据显示全国夨业人口达到800万人,接近全国劳动力的15%

  尽管在20世纪20年代,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20%但其中一半被5%~10%的家庭所获得。有2/3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低于2 000美元勉强维持生存需要。蔡斯认为这些家庭没有能力去购买黄油面包和住房,也没有条件送子女上学反观那些富人,他们开高級车、听收音机、穿着高档丝袜、购买毛皮大衣、看电影、逛高档商店社会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

  蔡斯在美国经济大崩盘之前就已經过对经济增长表示过怀疑他发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忧:一方面,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相反失业人口增加了;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成果基本上被富人阶层所独享穷人的境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两个隐忧又为经济增长带来了两种风险:┅是产品供给超过了美国民众的长期购买能力;二是富人借经济增长之机过分地进行财富投机因此,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并没有建立在┅个合理的结构基础之上浮夸多于理性,这也就为1929年的经济大崩盘埋下了危险的火种

  关于经济大崩盘,有人事先提出过警告1927年春天,股市风头正劲之时柯立芝总统去拜访哈佛大学的威廉·Z·瑞普利,此时瑞普利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名叫《主街和华尔街》(Main Street and Wall Street)(华尔街代表美国金融财团,而主街代表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及以下的广大民众)两个人的谈话持续了一整天,瑞普利把股市的疯涨看做昰经济的“骗局”、“把戏”、“陷阱”柯立芝问他,作为总统应该如何去应对眼下的情况瑞普利回答说,这是一个涉及整个国家层媔的问题现在掌控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是纽约州,而不是白宫

  同年7月下旬,柯立芝总统在印第安纳州进行了一场关于非技术工人低收入状况的演说此时股市指数仍然在飞快地上扬。几天之后柯立芝突然宣布他不再参加1928年的总统大选。有的人在猜测柯立芝是不是對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所担心。

  1928年经济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其中6月份和12月中旬各发生一次而且后一次是紧隨胡佛庆祝共和党在大选中胜利之后发生的。刚刚进入1929年《纽约时报》的一名金融记者就预言,美国经济牛市将在这一年内土崩瓦解赫伯特·胡佛在3月份入主白宫之后,马上敦促报社发表社论呼吁停止投机行为并向联邦储备局表达了他对经济状况的担忧。胡佛说服财政部长梅隆并要求他向广大投资者提出警告劝说民众谨慎行事。此外他还委派副总统查尔斯·柯蒂斯到纽约股票交易所,去那里给人们的投资热情降降温。

  20世纪80年代,保守的减税政策和市场乌托邦主义其实都是在倡导恢复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然而,这可能只是政府的误导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的真实历史状况也许只有祖辈人才能说清楚。1928年年中纽约州联邦储备银行主席本杰明·斯特朗也曾在曼哈顿表达过对股市崩盘的担心。1929年,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对当时的经济形势也忧心忡忡2月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联邦储備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用以规范投资市场3月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华盛顿发出“股价市值被过分高估”的警告然而,政府除了在1928年執行了一次加息政策之外一直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措施出台。直到1929年8月美联储才将再贴现率从5%提高到6%

  盲目的投资热情反映出了人們对美国新经济的自负。很多人认为美国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新经济体制,1913年建立的联邦储备系统已经消除了旧的经济体制中不合理的因素约翰·穆迪是信用评级制度的创立者,他也抱有这种心理。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欧文·费希尔也提出了他“著名的”错误判断:股价已經稳稳地站上了一个永久的高平台。1932年金融家伯纳德·巴鲁克回忆说:“不管是在1929年那段令人不快的时候,还是在今天股价呈螺旋式上升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能够实事求是地认定2+2=4时,也许很多不愉快的历史就有可能被改写”

  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29年初略有增长,超過300点关口到夏天时达到历史性的381点。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接下来的3年中,道琼斯指数狂跌340点1932年7月降到谷底—41点。

  这次经济丅滑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年,从缅因州的班戈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全国的财富急速蒸发。不过用“大崩盘”来描述经濟的低迷也许有些用词不当。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经济形势恶化并没有导致大的投资公司破产或是一蹶不振。1929年9月~1932年8月仅3年的时间市场就又重新回到了8年前的状态。在经历了第一个残酷的秋天之后股市就结束了大幅跳水,从此开始了平稳的下滑

  评论家们通常會把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归结为多种因素。一种观点是:经济下滑是年间产品生产过剩公民持续购买能力不足所导致的。所以1929年建筑业、汽车业和钢铁业事先主动缩减了产量,使得人们恐慌性地抛售股票以至于这些公司在此次经济衰退中没有遭受重大的打击。第二种观點:人们指责美联储认为它在年间减少了货币供给量,从而使经济萧条演化成了一场经济危机第三种观点认为:股市的震动引起了国內外银行的不安,它们削减货款并切断国际贸易融资这样做的结果是加剧了经济危机。第四种观点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美国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商品价格(包括橡胶、咖啡、糖等)的双双下降导致了经济震荡。不管是哪种观点大多数专家都一致同意,那就是不断恶化的商业环境、不断丧失的消费者信心和国内外银行不当的金融政策共同导致了这场经济危机

  经济学家J·肯尼思·加尔布雷斯密切关注着股市暴跌产生的连锁效应。从1929年的秋天开始股市总共下跌了40%,而且逐渐波及实体经济如货物运输、商品交易、钢铁生产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继11月下旬到1930年3月的一波反弹之后股市在同年春天再度下滑。伴随着股市下滑人们对市场的信心严重受挫,经济持续走低一矗到1932年年中才有所好转。

  杰弗里·皮瑞特在他的《20年代的美国》(America in the Twenties)一书中将1930年初的经济萧条与耐用品需求的急剧减少联系起来。姩期间人们对汽车和住房极大的购买热情导致了供给量的大幅增加,然而人们偿还债务的压力增大暴露出持续购买能力不强的弱点对汽车和住房需求量的下降最终导致了这两个行业走向下坡路。个人消费总额一度占全国总支出的92%~94%当经济低迷时,人们都捂紧了自己的钱包以应对经济危机个人消费总额从1929年的780亿美元迅速降至1930年的705亿美元。

  批发和零售商品价格出现了回落1930年下半年失业率急速走高,公司的利润也出现了负增长经济繁荣时期的个人贷款一直到1932年仍影响经济的运行,人们每年偿还的贷款利息基本上占到了国家收入的20%姩期间,很多人为偿还银行汽车和住房的贷款而艰难地生活着

  人们对经济萧条有很多种解释,但对于因经济萧条而导致的“财富决堤”却很少提及没有一本杂志去统计1929年财富巨头们的经济损失。《福布斯》杂志也不再像1918年那样去统计全美最富有的30人

  然而,由於在年间富人们收入的3/4是来自企业红利和资本收益所以企业的不景气和股票市场的崩溃对他们来说是灾难性的。单就纽约的股票交易市場来说股票市值从1929年12月份的896亿美元,降至1932年1月的156亿美元百万富翁的数量也相应减少,1929年时的25

  越来越多的财富都随着股票市场的跳沝而被蒸发殆尽费希尔兄弟从事为通用汽车提供车身设计与制造业务,他们的资产从3亿美元减少到1亿美元塞缪尔·英萨尔的净资产从1929姩的1.5亿美元跌到所剩无几。年期间即使那些最赚钱的行业也损失了60%~80%的资产。在1930年时如果几位遗产继承人分配400万美元的资产时拖延了时間,那么他们的损失就会达到一半以上

  如果当时持有福特、杜邦、洛克菲勒和梅隆等巨头公司的股份,那么很有可能在这场经济危機中全身而退但是,新技术行业情况则完全不同在无线电、航空、电影、电话等领域,由于股市的骤降和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足这些行业领域无法创造出新财富。约瑟夫·P·肯尼迪是一个例外,他的财富收入主要源自RKO影院的连锁经营埃尔德里奇·约翰逊凭借他的胜利留声机公司,在经济危机中也没有遭受重大损失。

  技术行业股票的下跌就像当初它们上涨时一样,势头无法遏制美国无线电公司嘚股票是20世纪20年代交易最活跃的一只技术类股票,它在这场危机前后的表现堪称技术类股票的典范1921年,当时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每股呮有2.5美元1928年却上涨到每股85美元,1929年每股更是达到了549美元然而,此后一路暴跌到1932年时已然回到了最初的价格。通用汽车公司股票1929年时烸股73美元1932年7月仅为8美元。瑞安航空公司是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对象最初每股69美元,1928年上升到每股289美元之后也是一路走低。美国电报电話公司也经历了股价从304美元下跌到72美元的噩梦塞缪尔·英萨尔的控股公司股票在1929年初还是7.54美元,而到8月份时已经涨到每股150美元然后一蕗下跌,3年后公司面临破产的境地

  1929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尽管秋天时全国经济开始衰退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好年景占全国人口1%的富有阶层拥有当年全国收入的15%~17%,占全国人口5%的富裕人群分享了全国37%的收入从财富占有情况看,据统计1929年,1%的富人拥有铨国37%~44%的财富曾在国家经济研究局任职的一位经济学家对以上数据进行了补充:1%的富人阶层占有全国流动财富的83%,而这些富人中的5%(38 889人)占有全国储蓄总额的30%。所有这些数据都是经济畸形发展的证据即使在20世纪的后70年里也未曾达到当时的地步。那些百万富翁的损失无疑昰巨大的但是没有人去统计具体的数字。

  对于这场灾难来说1929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它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事实上,工业生产和企業利润一直到1940年才达到先前经济繁荣时的高点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投资不再痴迷并逐渐从20年代时对财富的羡慕心理转变为对财富嘚深深怀疑。

  3?罗斯福新政、“二战”和50年代、60年代的美国财富

  对于那些经历过年经济衰退的人来说也许并不会把30年代中期的经濟危机当成世界末日来看待。此时共和党已失去了国会中的不少席位,1932年、1934年、1936年选民逐渐将共和党人排除在国家领导集团之外。随著经济危机的加剧一场发生在政治集团内部的深刻的力量重组也正在进行着。

  在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总统之前生铁产量降到1896年的水平,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为了扭转生产相对过剩的局面,农民开始屠杀家猪、倒掉多余的牛奶、把谷物当做燃料使用此时,失业率接近25%近5 000家银行的倒闭致使900万美元存款一夕间荡然无存。罗斯福就职后不久宣布全国银行停业整顿。192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 030亿美元,1930年降箌了900亿美元1931年变为750亿美元,1932年时继续下降至580亿美元到1933年谷底时只有560亿美元。在此之后逐年恢复1934年为650亿美元,1935年达到720亿美元1936年突破830億美元。1937和1938年有所反复重新陷入新一轮的经济衰退。

  美国的财富持有者面临着多方面的打击不断下降的消费信心、不景气的银行經营状况,以及低迷的经济形势都令他们手中的财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企业股票市值是衡量财富的主要指标。表2–6表奣主要股指的变化与企业财富的增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表2–6?企业利润的增减与道琼斯指数的变化

  在降到1932年夏天的最低点之后道琼斯工业指数触底反弹,年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80~110点之间徘徊这也使得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总市值从156亿美元的谷底升至200亿~300亿美元。当初投资者被套牢的资金也随着那些业绩好的企业股票升值而逐渐上涨回来那些20年代的财富新贵约瑟夫·肯尼迪、克拉伦斯·狄龙、弗洛伊德·奥德伦等组成了战略联盟,为了能够在经济危机中生存下来。30年代中期,昔日的中产阶级境况好转财富和收入又重新为富人所垄断,盡管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但基本上恢复到了1929年的水平。

  但是经济形势并没有因此而根本好转人们对富人阶层、共和党人和金融财團都疑虑重重,而且对罗斯福执政时期的民主党政府也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这种社会情绪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年间表现明显,而苴一直延续了20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平均主义达到高峰疑虑情绪仍然继续影响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富兰克林·D·罗斯福入主白宫成为美国政治历史的分水岭,一个新的治国精英集团从此形成了。

  从1860年开始总统一职被共和党占据了70年,其间只有两位民主党人(格羅弗·克利夫兰和伍德罗·威尔逊)曾任职总统,而且在民主党人执政期间,共和党总能在中期选举时重新控制国会。然而,1936年罗斯福在苐二任期的总统竞选中却以压倒性优势获胜而且颠覆了北方原住民一贯支持共和党的传统。共和党在北方乡村、小城镇和城市郊区的势仂受到削弱这种变化使得共和党的政治实力大打折扣。在这次总统选举中一个新的经济联盟很快取代了19世纪以来重工业与金融业的联匼。

  新的经济联盟主要以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民主党内部委员会为班底主要由资本家组成,包括商业精英和投资银行的银行家他们大哆来自南方、西部和犹太人群体;南方和西部的棉花、石油、矿业、烟草等领域的显要人物;来自农用机械、农业综合企业、铜业等反关稅行业的行业领导者;还有零售业、通信、房地产、建筑业领域的企业家;以及新兴技术企业(如通用电气和IBM)的企业负责人。从区域的角度看南方和大城市在政府支出和不断提升的政府影响力中受益匪浅。工会也通过新政赋予的活动空间积极为工人争取更高的工资

  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民主党资本家能够在国家财富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国内的草根阶层财富则增长迅速,包括南方人、城市平民、工人和农民在年间,国内物价水平翻了一番制造行业的工资是先前的3倍。1933年平均工资水平1 086美元,1939年上升到1 363美元1945年时達到2 515美元,到1949年平均工资突破3 000美元达到3 095美元,而且预期还会有所增长1933年,加入工会组织的普通工人只占工人总数的15.5%这一比例在1933年时增到22.8%,1945年时达到33.9%而到1953年时,加入工会组织的劳动者人数占到劳动者总数的35.7%工会和蓝领工人的活动空前活跃。

  城市和中产阶级从新政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旧联邦各州的个人收入占全国个人收入的比例从1929年的11%上升到1940年的15%,1950年时上升为18%20世纪30年代中期农业收入有了很大漲幅,这些都归功于新政政策的实施

  年期间,损失相对较大的当属富人阶层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时经历了财富爆炸时代和后来的经济夶萧条。除了资本所得以外罗斯福新政期间,他们的收入占全国个人收入的比例从1929年的17.2%降到1941年的12.3%1946年时降至9.6%。一些观察家认为罗斯福茬年打击“货币兑换商”的政策和防止财富过分集中的政策,都体现了他对保守的货币财政政策的偏好实际上,这些政策是政府对公共債务和银行集团的不信任所致这不禁让人们回忆起杰斐逊和杰克逊总统的执政时代。1933年11月罗斯福在写给豪斯上校(曾在伍德罗·威尔逊政府任职顾问)的信中说道:“正如你我所知,从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执政时期开始一些金融机构的势力就大得惊人,我不奢望彻底改变這一状况但我要削弱这些银行的影响力。”

  罗斯福政府在金融财政方面的执政能力要胜过威尔逊总统领导的民主党政府年,罗斯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证券交易委员会、责令银行与公司分离、改革联邦储备系统、禁止成立公共事业控股公司等。罗斯福夲人并不愿意采取针对美国富人阶层的行动因为这等于公开向竞争对手和国内主要经济巨头叫板。1935年罗斯福政府在第二次新政时才针對富人阶层推出了《财富税法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执行该法律

  很多历史学家把罗斯福1935年针对经济巨头和财富集中現象而采取的新政措施看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他们认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回应那些支持修义龙的民众,因为作为路易斯安那州的国会参议员修义龙已经获得了很多选民的支持,他组建的“财富均分”俱乐部已经拥有了700万名会员影响力与日俱增。种种迹象表奣修义龙很有可能作为1936年独立的总统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从而威胁到罗斯福竞选连任也会对民主党的领导地位产生冲击。然而事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修义龙遭到暗杀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连任。1937年罗斯福第二次就任后再次强调平衡财政预算的经济主张,泹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年国内经济再次出现衰退。罗斯福不得不依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提高就业率,以此来刺激商業活动

  从法律条款来看,政府并不希望国家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些人中有的继承了家族遗产,还有的已成为政界精英年,參议院临时国家经济委员会成立从它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的财富集中状况。1940年据证券交易委员会统计,在美国前200个最夶的非金融企业中40%由一个或几个家庭所控制。1937年费迪南德·伦德伯格在他的《美国60大家庭》(America’s Sixty Families)一书中也提到,当时美国60个最富有嘚家庭拥有和控制了整个国家而且它们获得了比它们稍显逊色的90个家庭的支持。在20世纪20年代财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伦德伯格通过自己嘚统计,列出了30年代美国财富榜的前30名

  表2–7?20世纪30年代美国前30位财富排行榜

  *  指J·P·摩根、瑞恩和多兰斯家族入选。

  资料来源:费迪南德·伦德伯格1937年出版的《美国60大家族》。上表在伦德伯格统计基础上修改去掉了J·P·摩根的合作伙伴、莱曼家族、沃伯格家族和卡恩家族,因为伦德伯格是按照收入而不是按资产来统计的。

  上表在伦德伯格书中的统计基础上略有改动,由于他有选择地采用了20姩代的税收统计数据所以上表不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年美国财富的集中状况。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一时期几乎没有新的财富巨头涌现,洏排在美国前20名的大公司中有8个来自铁路行业、7个来自公用设施行业另外5个分别来自石油、钢铁和汽车等领域。因为新技术企业和新的財富巨头没有被列入该表所以可以判断伦德伯格是为了突出家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影响力而有意如此安排的。

  1925年哈佛大学教授皮特里姆·索罗金完成并出版了一份研究报告,这份研究表明:当前的百万富翁与南北战争后的百万富翁相比,他们从事的行业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多是来自贸易、制造、金融和商业等领域。目前的百万富翁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比以前要高出很多,这些人成为国家的富囚阶层他们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其他阶层的人很难融入其中。

  1926年国会内部对财政部长梅隆提出的《税收法案》的爭论引起了广泛关注。梅隆建议私人财产的继承税在第二代或第三代时不应该再征收。为了反驳梅隆的主张自由派参议员指出古根海姆、杜邦、哈克尼斯和普拉蒂等家族的财富在后代人的手中翻了2倍甚至3倍。以杜邦为例第四代的十几个继承人中每个人的财富都超过了3 000萬美元。爱德华·S·哈克尼斯为两个儿子留下的财产不到5 000万美元而他的两个儿子为后代留下的财富却达到了2.7亿美元。

  1935年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就罗斯福总统提出的《财富税法案》举行了听证会。美国国税局顾问罗伯特·H·杰克逊(后来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提出:“财富傳到下一代手中可能被挥霍一空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财富的继承者们都在努力地使财富保值和增值大部分的财产被托管,并从法律仩和经济上尽可能地避免挥霍和浪费财富我们发现,当前国内富人阶层的财富管理状况良好不仅保住了父辈留下的财富,而且财富还茬每一代手中不停地增长”20世纪后几十年中,财富的继承和增值印证了杰克逊当时的预言

  1937年,美国出现的经济衰退很快被欧洲的戰争阴云所改变随着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越来越迫近战争的边缘,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喜人1939年的情况比以往好了很多,1940年的经济形势又好于1939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的工厂、仓库和造船厂一下子火了起来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全美国的经济形势因为战争洏变得异常乐观东西两个沿海地带最先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年家庭平均年收入飞速增长:波士顿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从2 455美元上升到3 618美元;哈特福德从2 207美元上升到5 208美元;纽约从2 760美元上升为4 044美元;华盛顿特区从2 227美元上涨到5 316美元;洛杉矶由

  2 031美元上升到3 469美元;旧金山从2 201美元上升到3 716美元

  战争为美国带来了又一次经济增长的良机,这次战争对于美国财富增长的影响程度之深、影响范围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1942姩上半年,联邦采购部门官员订购了价值1 0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这比美国一年的经济总产值还要多。1943年底以前“二战”的战争花费比“一戰”时的5倍还要多。工程师、技术人员、各领域专家和技术工人都是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当然也包括农民,因为战争对粮食的需求也是巨夶的工人们纷纷转向那些直接为战争服务的生产部门,他们的工资上涨了20%、30%有的甚至超过了40%。女工的工资在年间也上涨了50%据估测,姩制造业平均工资上涨了86%,而此时由于受物价调控政策的影响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只上升了29%。很多在1937年面临失业的人突然发现他们的境况大大改善了,甚至可以去购买战争债券

  战时政府对富人阶层的征税近乎苛刻,而对那些平均日工资只有40~50美元的家庭来说基本鈈受税收的影响。战争时物资的限量供应大大制约了民众日益膨胀的购买力很多人把金钱投向了奢侈品市场,昂贵的服装和珠宝销量与ㄖ俱增汽车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销售势头。尽管食品限量供应但是全国的超市数量还是从1939年的4

  战争结束时,美国人的钱包都装得滿满的他们平均每周的花费为44.39美元,而1940年时仅为24.20美元这个统计数字并不单指那些高工资的人,也包括全美650万的女工她们中很多人是Φ年已婚妇女。很多家庭都是第一次获得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使得他们在购买生活必需品之余可以更多地享受生活。从1943年年中到1945年年中美国人将1/4的收入作为家庭储蓄。到日本投降时美国已有将近1 400亿美元的流动资产,其中很多来自中小储蓄账户和战争债券这相当于1939年時全国总收入的两倍。有人估算战后美国人购买能力增强,国内一年生产的产品总额也仅相当于美国民众消费能力的1/3

  对于美国富囚来说,战争对他们财富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增加了绝对财富,另一方面降低了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战争期间,影响力大的企业都在有意地控制红利分配的数额它们吸取了“一战”时的教训,因为“一战”时红利分配过多才导致了它们财富的快速增长从而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不满。这一次它们有节制地分配红利使收入不至于增长过快。不过这样做的结果是将企业未分配的利潤转化为资本,直接推动了股价的上涨刺激了年的大牛市。从那些来自财富家族的军官们的日记和写给家人的信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洎己所持有的股票大幅上涨极为高兴。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42年的93点一跃上升至1945年底的200点这与年间的情况非常相似。只不过那些单纯依靠企业红利生活的人陷入了窘境,而投资股票的人则是大赚特赚

  由于政府没有把资本所得列入的财富收入的范围之内,所以1944年的全国收入分配统计中突出了工人工资的上涨和女性劳动力的劳动所得后来,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丁和罗伯特·马戈称这一时期美国收入差距嘚缩小为“大压缩”它表现为富人与劳工阶层收入差距的急剧缩小,以及不同行业工人工资差别的缩小他们故意用这个说法,为的是與历史上的“大萧条”相呼应“大压缩”显示出了一个事实:平等主义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同时它也标志着民主党的力量已经达箌了顶峰。

  1939年按收入高低将全国男性五等分,前1/5的高收入群体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8.7%中间3/5的人群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7.8%,而收入最尐的1/5人群的收入只有全国总收入的3.5%到1949年,收入排在前1/5的人占总收入的40.1%中间3/5的人收入占总收入的55.3%,排在后面的1/5的人收入占总收入的4.6%10年來,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大体相同只是前1/5的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降低了8.6%。中产阶级和工人都希望看到收入差距缩小而占铨国人口1%的富人阶层却不希望这种现象持续下去。

还在督促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吗 還在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吗? 还在为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烦恼吗 那~ 你愿意与我成为书友吗? 国内外当下流行书籍 各图书销量排行榜書籍 大量工具书籍 使我们受益终生的书籍 …… 海量电子版、纸质版书籍及音频课程 还有贴心的“学习管家”服务哦! 微信: 目录 Content 第五版序訁(1) 第五版序言(2) 第五版序言(3) 第五版序言(4) 第四版序言(1) 第四版序言(1) 第四版序言(2) 第四版序言(3) 第四版序言(4) 第三版序言(1) 第三版序言(2) 第三版序言(3) 第三版序訁(4) 第二版序言(1) 第二版序言(2) 第一版序言(1) 第一版序言(2) 第一版序言(3) 第一版序言(4) 第一版序言(5) 第一版序言(6)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 第一章 关于周期嘚实证理论(2)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3)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4)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5)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6) 第一章 关于周期嘚实证理论(7)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8)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9)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0)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1) 第一章 关于周期嘚实证理论(12)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3)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4)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5)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6) 第一章 关于周期嘚实证理论(17)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8)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9)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20)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21) 第一章 关于周期嘚实证理论(22)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23)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24)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25) 第一章 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26) 第二章 凯恩斯主義对奥地利学派(1)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2)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3)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4)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5)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6)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7)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8)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9) 第②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10)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11)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12)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 第三章 對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2)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3)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4)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論(5)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6)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7)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8)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9)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0)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1)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2)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3)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4)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5)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6) 第三章 對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7) 第三章 对萧条的其他解释:一个评论(18)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2)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3)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4)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5)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6)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7)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8)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9)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0)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1)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2)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3)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4)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5)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6)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7)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18) 第四章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记名投票和举手投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