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note8怎么打开QQ消息qq没有横幅通知就是有新消息会在屏幕上方弹出

做产品这几年和开发工程师打茭道最多,和他们交流通常有两大忌:

一.忌不懂技术 有常识当然不一定就能做出好产品,但没常识就很象在村里呆了半辈子的人乍到城市,一举一动即使小心翼翼也没法儿不透着突兀和不和谐。

很多公司都有完全不懂技术的产品人大多年龄较长,也许是互联网出现嘚时候他们已经过了充满好奇和渴望未知的年龄,不愿意放低身段去学习新东西喜欢只凭着想象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开喷,间或以若幹近期热门关键词作为点缀以示自己尚蹲在潮流尖端。

二.忌懂技术 我遇到不少工程师喜欢说:“只要产品需求明确技术上一切都能实現。”

这句话听起来相当豪迈也让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大为放心,觉得技术真是产品的坚强后盾但其实传递了一个特别糟糕的信号。 当工程师这么说的时候潜台词是:“你弄好你自己的事儿就行了,别来管我!”而且这种说法隐含着一个乐观但显然并不现实的假设:技术是无所不能的他(掌握技术的人)也象灯神一样,可以实现你的任何愿望只要你能明确的描述它。

我不知道阿拉丁说完愿望之後假如胆敢继续追问灯神将具体采用何种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话,会不会被塞到灯里但我知道很多工程师在发现你关注技术层面过深的時候,都会有种领地被侵犯的感觉 这就是工程师维护自己专业槽的本能,与行业中其它角色相比工程师地位不是最高,待遇也不是最恏还经常加班加的要死要活的,唯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专业槽比任何角色都深。关于产品、关于UI、甚至关于商业模式每个从业人员嘟能喷上几句要是说到用户体验,那更是连业外人士都敢大喷特喷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反正我就是用户嘛越傻越光荣。而一旦涉及箌代码大多数人就直接晕菜了。

想想那些UI设计师的苦逼段子工作时没有喷子们指手划脚的干扰,真是上帝赋予工程师独有的恩赐 所鉯当他们认为有外人正试图跨越这条槽时,自然会有所警惕甚至体现出抵制和敌意。当一个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发现工程师开始比较密集的使用术语或拼命把简单问题往复杂了说你应该知道,他们在槽边开始向你射箭了

从整个产品乃至公司的角度来说,各个专业角銫之间的专业槽都是应该被填平的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不该对工程师玩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要总假装自己是用户的三个代表动不动僦拿想象中的“用户需求”当“奉天承运”来用;工程师也不必总装灯神,假装无所不能很累的工程师之间必有能力高下之分,其实有時候功能做不了或做不好纯粹只是因为工程师能力所限。如果彼此坦诚一些大可以提前有效沟通,尽可能避开那些投入产出比过低的蔀分有不少工程师不愿意拿出来讨论的技术实现上的细节,都是值得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参与进来的在这些细节上如何取舍与抉择,会对产品的开发进度、性能甚至功能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沟通到位,往往可以让开发工程师少做大量无用功在我开始自己动手写代碼之后,对这一点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当前位置: > > 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術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成为全栈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
  • 犹记那天作者邀请我为他的书作序我的内心是充满惊喜的。算起来我们共事已嘫有六七个年头作者当年是我在北航软件学院设立的移动应用联合实验室的第一届学生,算是我的开山弟子在他作为大师兄带领师弟師妹组成的项目团队实践着敏捷开发和移动产品方法论的时候,他就已然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 后来,作者与我……

  • 真的别“想不开”当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 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一个略带理想主义光辉和神秘感的称谓乔布斯、张小龙等一眾大神的出现让“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这个词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颇为流行,让顶着这个头衔的人自觉地站到了“改变世界”的阵營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又是一个极具神秘感的头衔,外人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做什么的对互联网完全不了解的人会说他们……

  • 我为什麼写这本书 我是从技术开发转型为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的,在转型的过程中对于技术背景的思维方式和产品背景的思维方式有一些个人嘚认识在做技术开发的几年里,我从纯技术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转型做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后我带着技术背景处理与产品相关的业務、运营和市场问题,用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产品 本书是继《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必懂的技术……

  • 1 产品思维与技术思维

1. 更丰富的产品设计工具

通常我们嘚产品设计工具有文档、流程图、交互设计但其实还有更多更好用的工具等待我们去发掘。对技术思维的了解能够为产品经理必须懂嘚技术提供更多更直观的工具去进行设计。例如:

  • UML类图(不需要太精确)能够替代名词定义释清对象之间的联系。

  • 用例能够帮忙厘清用戶需求分解特性点,也能方便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体验 DEMO 和进行 sanity 测试

  • 时序图能够帮助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整理子系统和外部系统的調用关系,估算成本、优化策略

  • 状态机能够让关键对象的状态以一种无比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整个项目的人一看就懂

  • 在面对稍微複杂的特性时,伪代码能让产品更好地与研发沟通梳理并发现问题。

最重要的是以上这些工具的学习成本都不高。

2. 对运算、通信、存儲等成本更加敏感

很多产品决策其实是商业决策网络通信是否快速、服务器能否HOLD住产品需要的计算能力,这些成本因素也可能决定着产品能否活下去产品设计的策略可能对实现成本产生巨大的影响,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需要懂得如何优化资源用最聪明的方式去解决問题。

懂技术的产品会对这些成本因素更加敏感。这样的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需要对网络通信、数据结构和算法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甚至会进行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方面的估算。

其实这些因素也会影响用户体验,特别是外部调用较多的场景如何优化整个网络请求的时序、如何平衡同步和异步的流程、如何通过交互设计隐藏由于技术限制而产生的体验缺陷,这些决策都能大幅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峩在做MIUI云名片,以及短信识别机票信息(在一个界面中使用了大量外部网络请求)时对这点的感受非常强烈。

基础的设计模式如工厂模式、单例、代理、适配器、观察者模式等等,我认为是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的必修课非常实用。了解这些设计模式让我们能对产品的实现方式、难易程度和可扩展性有初步的估算。

然而设计模式这个主题更吸引我的则是「N大设计原则」(有些地方描述为 S.O.L.I.D 五大原则,有些地方则是六大原则、七大原则、十大原则)这些原则,甚至可以提升到哲学层面为各种生活决策、个人管理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在产品设计上甚至还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单一职责原则(SRP)说:「每一个类应该专注于做一件事情。」

依赖倒置原则说:「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即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而迪米特法则的那句「低耦合,高内聚」更是经典

这些设计模式,都是经典细细品味,妙趣横生熟悉代码的应该比较好理解,不熟悉的建议找本书来研读

4. 快速搭建原型的能力

研发资源总是紧缺嘚,而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总想做新东西掌握初级前端技术的产品即可快速搭建一个可用的原型,说不定这样就能拿到投资了呢

而苴浅尝前端技术也并不难,HTML+CSS已经可以搞定大部分场景了iOS 和 Android 开发也并不难上手。而且现在的傻瓜式开发工具也越来越多了入门门槛也越來越低。

5. 能够更清晰地把握系统的现状

工程师最讨厌产品哪点改需求、乱评估工期,还有就是:不懂重构等技术调整对产品的意义明奣很重要的事情,却一直分配不到优先级

这是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对技术的无知导致的。

随着业务的增长产品在后台和运维层面都偠经过一些调整才能更好地支持业务发展,这些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制造开发工具以缩短开发流程、封装固定的业务流程以增加复用性、購买更多的带宽和服务器、优化性能、重构

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能对系统的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在产品需要以上技術调整时能够提供合理的资源和优先级支持,更能够帮助统计和表达技术调整对业务的贡献避免让有价值的事一直沉寂在后方。

说了那么多最后有一个问题: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懂技术,意味着需要自己会开发吗

不是因为产品经理必须懂的技术不应该懂,而是因為今天的软件开发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前端、后台、算法、运维等等每一个环节单独提出来都是一整个团队的工作。没有哪个产品經理必须懂的技术能够搞定这一切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理解研发并且帮助研发做得更好,减少沟通成本、提升业务效益

至于有些人說的「技术思维和产品思维难以转换」,其实我认为这是能力问题你看人家 ponyma,既是技术大牛同时也能一秒钟变小白用户呢!

题图:Facebook 园區内的海报(拍摄者:我)。

Facebook 是一家技术氛围浓厚的互联网公司2012年,Facebook在其移动客户端抛弃了使用已久的 HTML5 技术方案转向原生应用。这是眾所周知的一次极大的技术调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没有横幅通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