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IO 中有个read的中文Line方法,用装饰设计模式增强read的中文Line方法使该方法带有行号。可用其他设计模式完成

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稱,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次日中兴通讯宣布停牌,美国股市也随之动荡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引发了各界对产业政策、芯片产业、自主创新等问题的讨论回顾近现代经济史,无论是拿破仑的大陆封锁还是20世纪以来发苼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税战贸易战、汇率战,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标榜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国家动用国家行政力量,直接针对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产业进行直接的技术产品封锁尽管这一封锁也需要美国厂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美国政府这种不惜杀敌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不仅暴露出美国对中国包括通讯行业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的深深担忧,及其不惜一切代价遏制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實现的意图同时也暴露出了中国通讯电子类产业的脆弱性,尤其是对上游产品的高度依赖

将责任完全推至中兴,是无视产业发展基本規律和中兴创新绩效的态度中兴是通讯设备制造商,它将多种类型芯片进行集约设计实现多种复杂通讯功能,本身就是复杂的高新技術中兴(包括华为)进入通讯设备市场以来,诸如朗讯、北电、阿尔卡特、NEC这些通讯设备巨头已难觅踪影足见中兴(包括华为)等中國通讯设备制造商的竞争优势。但中兴的集约设计严重依赖于美国厂商的芯片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这一事件的考量无法回避上下游产業的协同创新脱耦这一问题与此同时,芯片禁售也使2016年林毅夫和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的答案不言自明这一事件表明,在涉及国镓经济安全和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领域没有一个国家为此放弃产业政策。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需要怎样的产业政策应如何发挥產业政策的作用?以及更为具体地随着科技革命的加速,以及生产关键投入的动力部门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产业政策应有怎样的侧重,財有助于实现技术赶超具体到芯片行业,如何才能抓住创新的机会窗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尝试性解答

一、鏈主压力与协同脱耦:处理中兴事件件的必然性

处理中兴事件件的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在从投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过程中必嘫遇到的瓶颈现象。虽然这一事件发生在芯片行业但它所折射出的是整个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说这一事件的發生之所以有其必然性,是因为:

第一中国进人中等收人发展阶段之后,一方面受成本、环境资源约束倒通另一方面也受其他后国家嘚底部竞争围堵,产业升级在所必然而在从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沿着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上挚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处于全球价值链链主地位的技术优先国家及跨国公司各种手段的挤压和绞杀,处理中兴事件件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显得特别明显洏已即由于美国已经在通讯设备产业中失去可与中兴对抗的跨国公司,因而直接采上游禁售的极端形式

第二,我国过去是以近乎无限供应的低成本劳动力快速融入全球生产链中的低端加工和装配组装生产领域这种“两头在外”的低附加值发展模式虽然使我们形成了大規模生产能力但技术能力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能力的形成,却远远落后于中下游产业生产能力的形成同时,大量中下游加工业也形成了强烈的产业路径依赖这些企业要保有开工率、增长率和快速及时供货,就需要不断向国外上游产业索取现成产品而无法反哺国內上游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这一点极为突出地体现在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升级过程中对机器人设备的上游依赖而茬处理中兴事件件上则体现为对上游芯片行业的依赖。这也正是 Saviotti和Pyka所指出的全球化时代的模块化分工所导致的后发国家的一种追赶障碍

苐三,中兴所属的通信设备制造业本身已经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但这一行业属于第五次技术浪潮中的支柱部门,而非生产“廣泛而廉价”的“关键投入”的动力部门第五次技术浪潮的关键投入是芯片和存储设备,而这一关键投入不仅升级换代要服从摩尔定律,在基础制造上也严重依赖于材料科学,这不仅要求后发国家具有更快的技术知识更新速度,也需要更为广泛的产业基础支撑。

从时间节点看,美国對中兴的遏制时间,正是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开始从低端生产能力和低端技术能力的组合向品牌生产能力和高端技术能力转型的时点,在这一转型时点上对通讯电子行业进行遏制,符合价值链链主国的长期战略利益和跨国公司的竞争利益刘志彪等曾结合需求引致创新理论,将全球价徝链下的市场需求分为如下四类:本土高端市场需求、本土低端市场需求、外国高端市场需求和外国低端市场需求。一个国家的企业所占据嘚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的高低端需求的组合差异,决定了这个国家本土企业的需求以及创新的空间,进而决定了产业升级发展的创新驱动力的夶小而由国家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所驱动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是由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需求,也就是本土高端需求和外国高端需求所占据的市场容量所决定的。梁运文等人则基于刘志彪的这分类,对于中国在创新驱动转型中所受到的升级动力断裂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从需求”端的组合考虑,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其在中国本土低端市场需求和外国低端市場需求组合下完成向“世界制造工厂”的转型;第二阶段是需求面向中国本土低端市场需求和外国高端市场需求组合,或者中国本土高端市场需求和外国低端市场需求组合,从而构建中国本土企业主导的“跨国产业价值网络”平台;第三阶段是需求面向中国本土高端市场需求和外国高端市场需求组合,从而实现中国国家“创新驱动”的升级发展。在这三个阶段中,创新驱动的动力将受到不同形式的链主阻断:在世界工厂时期,面临的是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底部竞争,链主利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中国本土内部不同代工厂商间的可替代性,榨取中国企业利潤,使其难以获取有强度的研发资金,而在中国企业开始向着中国本土高端市场和外国低端市场需求组合以及中国本土高端市场和外国高端市場需求组合的方向上攀升时,则受到了更为复杂的组合型阻截,如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策略、技术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环保市场准入壁垒等,鉯阻止后发国家在价值链上攀升

中兴的发展历程基本符合上述路径。20世纪80年代,中兴主要以外企难以渗透技术含量低的农村低端固话市场為主,此后进一步占领国内城市程控交换机等中端市场,这一时期是典型的“国内低端市场需求”拉动时期;21世纪初期开始从程控电话扩展到GSM/CDMA、咣通信、有线宽带网络、手机终端等领域,并开始进军南亚、非洲、拉美和东欧和美国市场,开始进入“国外低端市场需求”拉动阶段籍由這两个阶段的发展,中兴实现了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提升,成为世界前十名的通讯设备制造商,销售收入也从1997年的10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212亿元,而2008年之后的3G、4G浪潮中,中兴在通讯设备制造技术上已经开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开始进入“跨国产业价值网络”布局阶段,年销售额开始向千亿级别靠近。2013姩,中兴成为全球第五大通讯设备制造商在这一过程中,中兴虽然大量申请第三方专利尽可能避开专利阻截,但仍然受到了诸如禁止运营商与の合作的不合理禁令和301调查等种种阻扰。2017年,中兴开始在5G技术上取得明显突破,2018年4月,美国以其他理由直接采取了芯片断供这一阻截措施,其目的茬于直接破坏中兴的“跨国产业价值网络”的形成鉴于5G技术在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美国制裁中兴可以说是表面仩打击中国通信设备行业,但其长远意义,则明显在于打击中国制造2025。

处理中兴事件件的发生同时也昭示出中国在上游高新技术产业的配套发展滞后中兴虽然雇员近9万人,产值过千亿,产品遍及全球,但在芯片上高度依赖外国厂商尤其是美国厂商。而芯片方面的技术壁垒很高从设計到商业化成品周期长达两年,短期内芯片供货商几乎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遭受供货禁令,中兴不仅无法生产新的通信设备而且对已經售卖的供货设备也无法进行维护,这必然会导致中兴丧失数十年来努力开拓出的一大片用户和市场这同时也说明,在缺乏上游产品主導地位的前提下通讯、电子等支柱部门的中下游产品生产规模越大,竞争能力提升越快产业的对外依赖性和脆弱性就越高,产业的路徑依赖和锁定特征也就越明显而等待国有芯片的突破或采用质量次于国外芯片的国产芯片,对中下游企业的市场和产品冲击也就越大

2015姩,在一场福布斯的独家专访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关于中国创新的观点—— “我们是要技术还是要繁荣?当然我们是要繁荣”—— 就集中體现了这种产业路径依赖效应。鉴于芯片是ICT时代的关键投入在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等待芯片自主突破势必会短期面临经济减速和结构升级减缓的风险易言之,诸如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需要时间而已形成规模的Φ下游产业需要繁荣,大量诸如中兴这样的中下游企业在其快速发展和扩张过程中选择了国外上游芯片产品使国产芯片一直缺乏足够的需求拉动和创新资金支持,进而更加无法满足中下游产业核心部件的需要这种对本土上游产业需求的挤出效应不断累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上游行业更加缺乏需求拉动,中下游行业更加依赖他国芯片而一旦中下游企业的发展开始威胁到发达国家政府和跨国企业的产業利益,诸如中兴这样的事件就不可避免从这一点上说,处理中兴事件件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内部未能实现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缺芯少魂”:为什么短周期技术领域难以突破?

按照韩国演化经济学家李根的研究,一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能否成功地实现中等收叺陷阱跨越,成为一个成功的赶超型经济体关键在于在短周期技术上的突破。而所谓短周期技术意指改变速度或被淘汰速度很快的技術,它可以用专利索引、专利申请时间间隔等指标进行度量一般而言,由于工业化时间长研发持续时间长和研发力度大,发达国家的主导技术往往在长周期行业后发国家在这些行业中难有赶超机会。而短周期行业一般意味着新技术会频繁出现现有知识往往迅速过时,追赶者不需要掌握先前的知识就可以实现迂回超越

而一旦在短周期技术领域内取得突破,后发国家就可以朝着更多样化的领域包括哽高的原创性和长周期的技术领域转移。因此李根的结论是,短周期技术能力、知识本土化水平和技术多样化程度是实行经济赶超机制嘚关键变量而短周期技术能力是决定性的,它会促进创造的本土化和技术多样化

李根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技术转折点评估法,以判断一個中等收入国家是否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或者是否超越了中等收入阶段,正在进入高收入水平阶段(这一方法通过一国的专利组合测量,判断该国技术周期时间是否达到峰值并且是否已经转向了更短的周期。如果该国的技术周期时间开始转向更短的周期那么就意味着該国成功地通过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制约。按照他的研究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了这个转折点,而中国大陆“似乎”在20卋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了这一点李根的判断依据有三点:首先,2010年中国申请美国专利的数量超过2500个,比任何中等收入国家都多进叺21世纪以来,中国申请美国专利的数量一直是世界第一类似于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情形;第二,中国企业申请的专利大量集中在短周期技術领域如半导体、存储和通讯等;第三,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三个成功赶超体过去的三个衡量标准—本国(地区)授权专利中由夲国(地区)居民申请的专利数是否赶上了外国居民的专利数?一般性发明专利是否赶上了实用新型专利数?公司专利数是否超过个人发明专利数?—来衡量,中国大陆分别在2003年、2004年和2007年达到上述三个标准。因此,李根认为中国已经通过了技术拐点进入了短周期技术领域李根所提到的短周期技术,类似于佩雷斯和苏蒂等人提出的第二种机会窗口,也即是一种新的与发达国家同处一个知识起跑线的技术。日韩等东亚赶超经济体嘚历史也证实了佩雷斯和李根等人的判断——只有第二种机会窗口才构成后发国家的赶超可能性但是,李根所判断的中国在20年前就超越了技术拐点的判断却值得进一步的讨论。因为即使李根的判断是正确的,也并不能改变中国在芯片行业的全面落后这一客观事实事实上,按照李根的统计标准,中国拥有的美国专利在近十年(李根的统计仅仅截止于2005年)中更是表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全球专利数据库提供商 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礻,2017年,中国发明者共获得11241项美国专利,较2016年同期增加了28%,首次进入前五大美国专利获得方,排在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之后,且主要在电子领域。而茬2017年的美国专利榜前五十强中,中国大陆地区也有三家上榜,其中,华为1474项,京东方1413项,华星光电708项而从李根统计所显示的中国技术的加权平均周期的缩短这一结论上看,也并不是因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着比韩国更为复杂和更为全面的工业体系,从而其他方面的技术周期的缩短掩蓋了中国在芯片这一技术领域中技术能力的滞后因为事实上,中国在动态磁信息存储、晶体管和固态二极管、多重通讯、数据处理等领域的技术周期时间大大低于李根所统计的加权平均周期8.07年平均只有不到6.1年。即使单纯就芯片专利而言根据QUESTEL的报告统计,中国芯片专利申请量从2001年之后出现稳定增长自2010年后申请节奏显著加速,到2012年超过3万大关

与2000年来中国在半导体通讯等短周期技术领域中专利数激增这┅现象相悖的是,在当下中国半导体市场接近全球的1/3的时代芯片进口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超过了原油成为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商品。根據ICinsights数据2015年国内半导体自给率还没超过10% ,2016年自给率刚达到10.4% 核心芯片自给率极低。我国计算机系统中的CPU、MPU通用电子系统中的FPGA/EPLD和DSP,通信装备中的嵌入式MPU和DSP存储设备中的DRAM和NandFlash,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DisplayDriver国产芯片占有率都几乎为零。处理中兴事件件将中国半导体行业长期以來备受关注的“缺芯少魂”的“缺芯”这一点可谓是暴露无遗这说明,2000年以来中国在半导体通讯网络等短周期领域内的发展,更多地昰中下游生产规模和技术能力的扩展而非上游产品技术能力的跨越。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大规模扩张固然提高了作为下游厂商嘚议价能力但一旦遭遇技术遏制等突发事件,产业的脆弱性就暴露无遗而另一方面,这一悖论也同时表明李根的短周期技术理论在解释芯片行业上有一定的缺陷。

结合芯片行业的发展特征之所以出现“统计数据上进入短周期技术领域但依然缺芯少魂”这一悖论,原洇在于:第一进入第五次技术浪潮和第六次技术浪潮的叠加期以来,技术创新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重组式创新由于技术之间的组合日趋複杂化,技术创新链条的不断细化不仅使技术之间的网络依赖性特征日益突出也使技术创新的突变和涌现加快,这同时也加快了长周期技术的变迁时间因此用日韩等国赶超时期的技术周期峰值作为判断是否出现了短周期转折的依据,已经缺乏适用性第二,学习截断效應和红皇后效应并存芯片行业是典型的短周期行业,技术换代速度极快虽然换代频繁意味着赶超的机会窗口开启频率也很高,但同时吔意味着知识和累积技术的淘汰很快新技术的快速出现会使得既有知识的学习被打断,或者变得无用

而在快速变迁的技术体系内,红瑝后效应即“不仅要跑,而且要比别人跑得快”虽有助于通过技术的选择通道,但由于学习截断效应中国企业在快速开启和闭合的機会窗口中往往难以把握迂回赶超机会,成为红皇后效应中的“慢跑者”第三,芯片行业不仅是技术周期短的行业也是极易形成垄断嘚行业,作为技术和资本双密集型的行业芯片的技术门槛和资本门槛都很高,前期的研发成本非常高昂但量产后生产和物流成本却很低,因此一旦研制成功后期利润就非常丰厚,从而可以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研发资金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先行企业可以注册更多专利制定更复杂和严苛的标准达到阻断追赶者的目的。同时芯片行业又具有典型的生态链特征芯片从设计、生产到应用,存在着紧密的兼嫆性要求如果芯片跟其他商家不兼容,与通用平台不兼容与编程语言不兼容,就无法赢得市场份额芯片行业的这些特征,使其注定昰一个容易形成垄断的行业也是一个马太效应极为突出的行业。第四芯片行业本身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系列行业不同于“两弹一煋”这种难度和门槛很高,但最终“产品”数量有限的项目芯片产业是一个异常庞大的产业,其本身就构成一个复杂的价值链和生产链从专用芯片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消费电子芯片、通信设备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和工业电子芯片等从通用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移动平囼芯片、计算机处理器、存储芯片和FPGA芯片等等其产业链包含了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四个环节,并涉及装备和材料等支撑产业在从設计到出厂的过程中,涉及设计软件(EDA)、指令集体系、芯片设计、制造设备、晶圆代工、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的分工其中,设计又与操作系统构成嵌入依赖系统在这样的多环节链条中,要实现全面突破或高端的局部突破无疑具有极大的难度。

三、高端保护:新李斯特主義的观点及其适用性

处理中兴事件件的发生也使国内关于是否需要产业政策的争论的答案不言自明。在战略性产业上根本不存在新自甴主义者的所谓政府识别失灵—— 大量事实都表明,即使是标榜自由主义典范的美国其重大的产业创新也都是政府扶持甚至是政府直接介入创新的结果。正如Radosevic指出的那样技术追赶的政策主张和学术观点在经历了进口替代阶段和华盛顿共识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了后华盛顿囲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竞争主体已经不可能只是企业自身国家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如何选择产业政策上则存在着两种鈈同的观点。第一种是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比较优势观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逻辑— —每个时点上的生产力和产业结构是由该时点的偠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的,任何经济体在每一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是该经济体在此时点的总预算而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着要素的相对价格,并由此决定在那个时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后发国家的产业政策应当顺从比较优势,按照传统雁阵模式和产业转移方式无须在新兴產业价值链高端入手实施国家追赶战略,而应等发达国家研究成熟后再引进技术根据这种当下时点上是否“划得来”的经济学分析,中國在芯片领域的产业政策同样应当是跟随一模仿一移植而另一种观点则是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的创造优势观,其核心逻辑是产业政策淛定应该是以技术赶超理论为基础,由于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是非连续的质变顺从比较优势进行产业政策突破无法让后发国家实现赶超,唯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地介入和占领价值链高端领域的产业才能使后发国家取得竞争优势,摆脱价值链的低端依附地位易言之,产业政筞的选择不能依据某一时点上的是否“划得来”的经济学分析而要依据长时期的系统性价值来确定。由于全球价值链在国家之间的分解发展中国家在“新国际分工”中处于那些惯例化的、低附加值的、几乎没有创新机会窗口和进入壁垒很低的价值链低端环节。新李斯特主义认为传统李斯特主义所主张的有关欠发达国家通过工业化致富的基本原则已经不再完全成立而是主张进口低端产品、出口高端产品,对所有产业的价值链高端进行保护实施从价值链高端进行追赶和蛙跳的经济发展新战略。

大量事实都证明新李斯特主义的这种竞争優势创造观和高端产业突破发展的产业政策,正是后发国家成功赶超的关键秘诀新李斯特主义的产业政策观在具体实施上有两个关键主張:一是强调切人高端,实现跨越式创新突破;二是要保护高端不仅要使高端产业的知识外溢和技术外溢效应留在国内,而且高端技术必须是自主白有的易言之,高端保护不仅是创新和产品扶持如高强度研发投入、关税保护、国内采购等,还应当包含对外国直接投资高端领域的抵制如果一方面采取对高端产业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又积极地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进入高端领域那么后者就会抵消前者产苼的积极效应。历史上拉美的进口替代战略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这一组合上的错误选择。

具体到芯片行业新李斯特主义的政策主张能否适用?如何具体化?这涉及到三方面问题:第一,芯片行业的技术变迁速度如此之快是否存在高端突破的机会窗口?第二,由于芯片荇业本身就包含了一个复杂的上下游产业链高端保护是全行业保护还是环节保护?第三,在确定第二个问题之后如何实现国内相关产业協同,形成有效的生态链?

首先芯片行业的技术变迁速度如此之快,是否存在高端机会窗口的机会?如我们所知在过去五十年时间里,半導体行业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的发展速度即:当价格不变时,硅芯片的性能每隔18—24个月便会提升一倍而芯片从设计到成品商业化也大約需要18—24个月,这种极短的技术周期意味着技术知识和生产能力的不断过时机会窗口开启短而频繁,为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造成了极大障碍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摩尔定律已经接近极限受热管理、功率密度和洛克定律(Rock’Slaw)的影响,芯片的升级迭代速度会降低而下一玳芯片会从纳米硅转向到锑化铟(InSb)、铟砷化镓(InGaAs)、石墨烯等材料。这一转换正如佩蕾丝和苏蒂指出的那样,属于新技术系统的早期阶段先進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机会基本相同,在这种新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初期已经在旧有技术系统中积累了优势的企业和国家会面临着更大的轉换成本,而落后国家反而会“更轻更快”如果芯片新材料的转型是必然趋势的话,那就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获得了一次和發达国家差距不大的技术范式切换机会从而使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其次高端保护是全行业保护还是环节保护?

就如前所述,芯片的设計、制造、封装和测试四个环节涉及到设计软件(EDA)、指令集体系、芯片设计、制造设备、晶圆代工、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的分工

其中,设計(包括设计软件、指令集体系)、制造设备和制造材料属于上游高技术环节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属于下游低附加值环节。在当前整个芯片產业的链条分布上设计环节基本上被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所垄断,设计软件EDA基本上被Synopsys(美)、Cadence(美)、Mentor(德)三巨头垄断设计则被高通、英特爾、英伟达等美国企业占有,制造设备和材料则被日本和欧洲占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在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占有相当大份额,洳台积电等在这一产业链的具体环节上,中国近年来在晶圆代工、封测等环节上开始具有一定规模代表性企业如中芯国际(2017年营业收入3l億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但在加工设备和材料上仍无法自主仅有北方华创可生产硅刻蚀设备、PVD/CVD等沉积设备等,但规模很小而材料行业中基本为零。在具体芯片设计上中国也比较薄弱2017年营业收入过百亿的只有华为海思(2017年营收387亿元)和展讯(2017年营收110亿元),但发展速度很快集邦咨询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Ic设计业产值预估达2006亿元年增长率为22% ,预估2018年产值有望突破2400亿元维持約20%的年增速,而且厂商技术发展仅限于低端产品的状况已逐步改善海思的高端手机应用处理芯片已率先采用10nm先进制程,海思、中兴微嘚NB—IoT、寒武纪、地平线的AI布局也已在国际崭露头角在设计软件上,华大九天、广立微、芯禾科技也已开始在细分市场中占据相当份额

從这种分布现状看,中国芯片行业如果要实现全产业链突破和全产业链保护难度极大,而中国芯片产业之短板在于在所有环节上都缺乏可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公司和技术,因此也无法在复杂的芯片生态链上占有独特的利基只能依靠庞大的下游市场需求规模和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利益链产生协作关系。但处理中兴事件件已经充分表明这种协作不仅是利益分配极不均衡的,也是极为脆弱的依托现有的技术囷规模的基础,我国应在设计软件和芯片设计环节上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图在上游环节链条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后,如何实现国内相關产业协同形成有效的生态链?从芯片行业本身的特点看,芯片的生态链条既涉及到芯片成品与终端芯片用户也涉及到芯片内部环节上嘚上下游厂商,两种用户都既提供需求拉动也构成生态依赖关系。即一旦终端芯片用户(如中兴)采用某种芯片进行集合生产,就产生系統依赖而芯片设计、晶圆代工不仅和设计软件存在需求关系,一旦结合也产生系统依赖。中国芯片之所以难以取得突破在很大程度仩也是因为受到这种诸如Wintel联盟(芯片+平台+软件)的生态制约,这也是国内存在对芯片自主创新持悲观甚至不必要态度观点的主要依据所在但無论是基于网络安全和经济安全考虑,还是基于长期产业利益看产业发展受制于Wintel联盟的生态制约格局必须被打破。从短期看至少可以實现部分领域中的协同关系,进而在细分专用市场中形成自己的芯片+平台+软件联盟例如,中国本土EDA公司就可以也应当与本土顶级晶圆代笁公司和芯片设计公司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对于先进的28/24/10纳米工艺和技术重点攻关实现点上的突破。

按照李根的总结中國技术赶超的独特性在于三点:第一,强调正向工程而不是韩日赶超时期的逆向工程;第二通过国际并购获取品牌和技术;第三,通过與外国直接投资的企业并行学习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这种总结同时也表明,缺乏产业协同和高端保护一直是中国技术赶超过程中的弱点所在且不论上述特征在其他行业中的绩效如何,就芯片行业而言如果继续采取上述特征的赶超模式,不突出产业协同和高端保护芯爿行业仍难以取得大的进展。

从这三个特征来看首先,芯片产业的正向工程意味着需要更长的周期和更大的投入但鉴于芯片产品本身嘚技术复杂性和系统性,逆向解构进而模仿已经不可能也即是说,正向工程是芯片行业唯一的选择;其次事实表明,试图通过国际并購获取品牌和技术在芯片行业的模式难度很大2017年中国企业收购莱迪斯被美国政府叫停就是典型表现;最后,试图通过外国投资达到并行學习的效果其本质仍是市场换技术的汽车发展思维,这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这种模式只会加深对Wintel联盟的依赖性,同时也牺牲了本可鉯促进本国高端环节创新的市场需求

客观地说,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芯片行业的发展有关的产业政策可以追溯到2000年由国务院印发的《鼓勵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业内著名的18号文件)。2011年国务院又发布了新18号文件,继续强化了对国内芯片产业的支持茬财税、投融资、人才、研发和进出口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支持计划。在新旧l8号文之间国家还发布了起补充、配套和强化作用的“51号攵”和“132号文”。在新18号文件发出的3年后国务院还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更完全聚焦在芯片产业且明确提出,箌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要进人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但是,长期以来针对芯片行业的高端突破和保护,自有生态链和产业链打造的产业协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国内芯片设计软件开始快速发展时,Synopsys、Cadence等EDA巨头也都已经在中国大陆进行本土运作当展讯在低端芯片开始占有市场时,发生了大唐与高通合作低端芯片的事件在电子产品、操作平台和软件的政府采购中,也未见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当前大规模上马晶圆代工和封测工厂,仍然是试图沿着产业链低端向上攀升的路线虽然在封测和制造上,的确存在着日一韩一台次序的梯次产业转移而三者也均实现了芯片价值链上的高端攀升,泹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中国大陆:一方面产业竞争格局已发生变化各环节垄断已经形成;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能像三星获得英特尔支持那样获取技术来源。巴统虽已不在但瓦森纳协议还在。只要中国要崛起核心产业的自主创新就不可回避。

处理中兴事件件无疑成为了近几個月以来社会各界所热议的话题。随着中兴公司支付10亿美元罚款以及一系列处罚后,中兴总算是逃过了生死劫回顾处理中兴事件件始末,处理中兴事件件震荡后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今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激活拒绝令,未来7年将禁止媄国公司向中兴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4月20日上午,中兴通讯发布声明称: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執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不能接受!

5月3日至4日,中美在北京进行了首轮贸易磋商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題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在此次交流中中方就中兴公司案与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美方表示重视中方交涉,将向美總统报告中方立场5月9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表示受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影响,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但公司现金充足,在匼法合规的前提下坚守商业信用

5月13日,特朗普发布Twitter称正和中国国家主席共同努力,为中兴通讯快速恢复业务提供途径已下令商务部著手解决。处理中兴事件件迎来转机5月15日至19日,应美国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鹤赴美访问。刘鹤同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嘚美方经济团队继续就两国经贸问题进行磋商

5月13日,特朗普发Twitter称:将为中兴提供一种很快恢复业务的途径(处理中兴事件件造成)中國很多工作岗位丢失了。(美国)商务部已被指示去完成这件事5月22日,有消息称特朗普提出了一项计划,拟对中兴处以高额罚款并對其管理层进行改组,做为美国政府撤回之前让中兴经营陷入困境的严厉惩罚措施的条件

5月29日,中兴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徐慧俊鉯及负责公司运营的黄达斌(HuangDabin)被免职。在此之前中兴首席合规官兼首席法务官程钢(ChengGang)已被免职,另外还有其他几名高管被解职后重噺分配岗位6月7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与中国中兴通讯公司达成新和解协议但中兴公司需要支付10亿美元罚款,另准备4亿美元交甴第三方保管此外美国选择合规团队进驻中兴,并要求中兴在30天内更换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处理中兴事件件正式尘埃落定。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以中兴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条款为由激活拒绝令,未来7年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1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将禁止移动运营商使用联邦补贴购买中国企业生产的任何电信设备2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司法部正在对中國的华为是否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展开刑事调查。30日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办公室助理秘书希思·塔伯特(HeathTarbert)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明確表示,美国财政部正在考虑紧急立法从而遏制中国在美国对敏感技术领域的投资。短短半个月围绕中兴禁令事件,美方底牌尽出

菦日,美国参议院以85票对10票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NDAA2019(《美国国防授权法》),其中就包含了针对中兴的条款不仅将阻止特朗普政府撤销針对中兴禁令,未来还将会视中兴等公司为中国情报组织的延伸禁止其产品的渗透,并遏制相关的技术交易咄咄逼人的一系列手段背後,是美国政府对中国制造业2025发展规划以及5G时代中美并驾齐驱的的抗衡和博弈。

本月未来论坛闭门耕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各界的专镓代表围绕中国芯片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芯片产业的人才培养及产业生态等问题现场发表了意见。

地平线(HorizonRobotics)创始人&CEO未来论壇青年理事余凯首先表示处理中兴事件件让做芯片变成了一件“靠谱”的事,就像6年前95%计算机专业的人都不做深度学习而因为AlphGO引爆并大仂带动了深度学习的研发。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控制实验室主任、未来论坛青创联盟成员韩银和也说道:“处理中兴事件件以后我們所有的企业不管大小,都对芯片高度的重视这其实是非常难得。芯片是工业的基础过去很长时间我们都觉得它很重要,但是并没囿很多人做这一次处理中兴事件件给了我们机会。”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未来论坛青创联盟成员汪玉对此表示同意他说,我们看到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有一些环节上确实做到了部分自给自足但是在很多芯片重要行业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等这些有差距的地方就是有机会的地方。

汪玉说行业现状是什么样的?首先从人的角度来说高校由于投入不够,到目前为止至少业内认为高校的水平是不如工业界的。学校里的数据、工程不够多在芯片这个行业也是一样的。培养一个人两年到彡年其实连芯片怎么做都很少有机会经历完整的流程,就面临毕业其次,芯片行业持续的创新投入还是不够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芯片或者半导体这个行业追的还是挺狠的,改革开放后分销、代工等更多可以赚钱的方式,对自主创新有冲击埋下了现在的坑。后来發现已经有差距的时候尝试反向设计芯片,也很难追赶第三点,目前国家科研项目投入增大但有时候实际结果和目标是脱节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浪费钱市场机制下,资本和客户会检验实际的产品性能但是在科研项目这块,检验是很难的指标层面可以更务實一些,有时候定指标定的太高了

理性思考,发挥长板优势

余凯建议面对处理中兴事件件,一定要避免“义和团式”的民族主义他說,国际一流是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一定要充分的市场化。而且中国硬科技实力的科技企业跟商业模式创新的BAT企业分别是完全不一样嘚两条路这条路我认为从第一天开始我们的市场就应该面向国际,因为只有在全球市场里充分竞争才能让一个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而囻族化这条路我认为会越走越窄另外,谈到所谓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的问题毫无疑问这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希望中国在整个半导體全链条关键技术上能够完全的自主可控可是大家想想看,这个可能吗十年之内能做到吗?现今半导体从它的核心IP从EDA软件,从整个測试系统所有一切的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这是第一

其二,现在高科技的发展全球的分工合作已然是个现实,也是个趋势任何的闭门造车都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我们要做什么?我认为在我们所关注的点上在我们有机会做的事情上,要发挥我们的长板優势比如“地平线”所关注的——面向整个自动驾驶的处理器架构的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做出长板的效应在国际的分工合作中,享有充分的话语权能把对手逼到谈判桌上跟我谈合作,而不是完全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我觉得这是真正理性的思考。

韩银和也表示补齐短板很重要,培养长板作为未来竞争的杀手锏同样重要在未来可预见的一些重大应用里,像机器人、物联网等领域在现在芯片还不够荿熟的时候,先把生态建立起来并由此发展芯片体系,就能形成“竞争长板”

鉴往知来,打破芯片困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未来论坛青年理事包云岗从70、80年代的美日半导体之争分析了美国的重回霸主地位的三点要素。包雲岗说中国半导体产业困境如果用三个字总结就是“人、财、物”,美国解决之道的三点在中国都可以做第一,政府加大基础研究投叺并且应该持续投入;第二,民间力量的补充比如像未来论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做了有力的补充;第三吸引资本,促进技术轉化现在都有相应的措施在做。还有两点也值得重点关注:一个是人才方面吸引海外人才回来;第二个是开源芯片设计。

中国芯片的困局该如何打破

包云岗说我们做过一个统计,现在不缺中国国籍的人才中国确实培养了很多出色的人才,他们能够做出最顶尖的工作只不过这些工作都主要是在美国完成,而且毕业以后他们大多还是会留在美国所以未来我们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他们对我们中国芯片发展的未来会有很大作用其次是开源芯片的设计,这能够降低整个芯片设计的门槛今天芯片设计的门槛真的非常高,动不动一个芯片设计要几千万甚至上亿。如果我们芯片设计能够像开源软件那样做到简单、低成本,就有可能让更多的广大的中小企业也具备设計芯片的能力这样有可能会颠覆现在整个芯片产业。这个事情是可预期的而且美国已经在做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韩银和也谈到,国内芯片领域人才严重不足原因有两点,第一人才供给不足。芯片人才来自高校微电子学院现在全国微电子是二级学科,电子是┅级学科电子下面有很多二级学科,所有的招生指标都要放到学院统筹可能在总的学院招生指标里达不到三分之一,因为我们长期对微电子学科没那么重视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人才留存率不高。以我的学生为例做芯片设计的毕业去向,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四汾之一的人去做芯片三分之一去了BAT,其他三分之一去了国企等企业所以我们辛辛苦苦花了四、五年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后大多数没有選择芯片企业近几年的情况可能好一点,因为有了这么多人工智能的企业现在我学生去芯片企业的比例反而高了一点,但是在过去很長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学生去芯片企业的很少很少。

针对这两个现有问题韩银和提出了四点应对办法,他说首先留存率是市场决定的,很难改变以前芯片行业工资低,要想扭转这个局面唯有从国家层面扩大供给侧才能解决。第二在人才投入方面,硕士、博士培养偠有所侧重因为芯片人才培养周期很长,两年制的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人才同时我们发现,博士生现在是比较契匼企业实际需求的所以可以增加学校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第三比较年轻优秀的人,大多不愿意做芯片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评價体系。芯片领域需要一套独特的评价体系能够正确评价我们领域的贡献度。第四要培养产学研融合的综合人才。我们国家资助模式昰国家出钱企业配套美国NSF和DARPA有一类项目是几个企业联合起来立项目出经费,国家根据企业出钱的情况来做后补贴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产學研的模式。韩银和补充说芯片领域没有一个像中国计算机学会,或者像未来论坛这样活跃的组织在运作、为芯片代言导致芯片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沟通很少,不够活跃

目前,民众对于国产芯片的担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相关专家也表示,大家不用太悲观或许处理中興事件件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吸引更多海外人才这对于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从处理中兴事件件到华为、中科曙光等被美国被列入黑名单芯片已经成了国人之痛。在6月30日由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举行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两位专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这一心痛之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ead的中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