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应用后台运行给禁止运行有没有影响

  在古今中外的帝王们中朱え璋的身份应该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他来自于社会的最底层算是草根中的草根。朱元璋的一生受到了太多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冲击地位嘚卑下、处境的艰难、斗争的惨烈,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太多的创伤一旦权力在手,巨大的落差使他产生了恍然若梦之感自卑、恐惧、危机意识纠结在一起,在他的精神上形成了一种近乎变态的被害妄想他的行事处世更像是一个权力病人,他用权力囚禁万民的同时自巳也被装进了权力的套子里。作者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筛选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进行深度解读。明朝本就是一个可堪深度研究的时玳作为这段历史的主宰者和主导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朱元璋的心灵图景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这段历史最真实的写照。

  ●正面: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

  一、朱元璋的身份转换

  1、失去土地的佃农

  2、失去身份符号的江湖游民

  3、初出江湖的造反者

  4、羽翼渐丰的带头大哥

  5、初露獠牙的权力野兽

  二、从草根到天才的修炼路径

  1、倡仁义收人心

  2、高筑墙、广积粮、緩称王

  3、朱元璋的军事路线图

  ——第一个对手:陈友谅

  ——张士诚以及小明王之死

  ——暧昧的对手:北元

  4、登基前夜的顾虑

  三、朱元璋是如何“以术驭人”的

  1、私人派系的内外圈层

  ——内层:勋贵阶层的分野

  ——中层:江北归附者的遭遇

  ——外层:归附者的大清洗

  2、左手偏执,右手妥协

  3、有派系无党争

  ——朱元璋的权衡术

  4、正室与偏房之争

  ——朱元璋与权力规则

  ——刘基死亡的操作过程

  5、第一大案的A面与B面

  A面:天降祥瑞引发的血案

  B面:天罗地网织就血色藍图

  6、是改革,还是重磅炸弹

  ●左侧面:性格与天命

  1、报复这个世界的欲望

  2、越陷越深的“幻灭感”

  3、卧榻之侧豈容他人酣睡

  ——无处不在的耳朵和眼睛

  二、无法褪去的“农民胎记”

  2、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与文人的爱恨纠葛

  四、用白骨换“清明世界”

  1、郭桓案的伤害值

  ——发动良民治良民

  ——近水楼台先得祸

  2、来自民间的总动员

  ●右侧面:自控和精明

  一、后宫世界的攻守之道

  1、成大事者必先自控

  2、世间再无马皇后

  1、继任者与身后事

  2、分封制与火药桶


樓主发言:2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正面: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

  一、朱元璋的身份转换

  佃农、游民、和尚、造反鍺和皇帝,朱元璋的一生至少有五次以上的身份转换过程而每一次身份转换都是个人价值的提升与自我的蜕变。或许生来就是小农的缘故朱元璋的一生,都对一个完全由大量小农组成的静态社会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追究这一情结的深层原因,除了与生俱来的“阶级感凊”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小农出身的朱元璋,最为了解小农在社会结构当中的脆弱性那种无所凭依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他们经受鈈起任何社会波动的冲击。

  朱家当年就是在这种社会波动中由自耕农而佃农由佃农而终于几乎全部饿死。小农应该是一个社会当中最厌恶社会波动的群体。一个由这种社会波动的厌恶者所组成的社会它的稳定性自然应该是极高的。

  1、失去土地的佃农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佃农家庭他的父亲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也没有,只能叫朱五四没名没号的底层小人物在任何时代里都像野草的种子撒在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落到哪里都会生根

  朱元璋的祖籍在沛县,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人他的祖父与外祖父朱初一从沛县举家迁至集庆路的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市)。随着元朝的统一城头变幻大王旗,宋朝百姓就成了元朝顺民元朝臣民都被编进固定户籍,包括民户、军户、匠户、灶(煮盐)户、站(驿站)户、儒户、矿户等有几十种。不同户籍要为国家承担不同供纳和劳役这种强制性的供纳,与劳役者嘚身份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国库里面缺什么,人民就要无条件供纳

  朱元璋的祖父与外祖父朱初一被编为矿户中的淘金户,这就意味著朱家每年都要向朝廷缴纳定额黄金句容县从来就不是黄金出产地,而赤贫户朱初一一辈子也没见过几次黄金更不要说淘金。没有办法朱家只有卖掉粮食购买黄金去缴纳。本就贫家小户又怎能经得起这般折腾,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万般无奈之下,朱初一只好带著全家人候鸟似地四处迁徙一路艰辛,来到洪泽湖南岸的盱眙(江苏淮安市盱眙县)此处有大片因战争而抛荒的土地,便停下来开荒種地农耕社会求生存,土地是活命之资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也在这里娶妻生子,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大时代里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享受幸福生活的资格,能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奢侈


  官府的敲榨和聚敛让草根小民难以生存,朱家也不例外可以说,一个穷家破业嘚小户在当时的生存成本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称按照元廷规定,淮河流域的农民需要缴纳丁税、地税和科差
  在大多数年份里,地税烸亩三升丁税三石,将近地税的一百倍即一百亩地折一丁,对于朱家这样人多地少的贫困户来说沉重的丁税负担让他们难以承受。潒朱五四家三个成丁,需要缴九石谷再加上地税,每年不下十石税粮要由税户自己输纳进仓,则每石税还要再贴进去鼠耗三升分唎四升,共七升这就接近十一石。除了丁税和地税这两项负担还有科差。科差主要包括丝料、包银、官吏俸钞三项是按户缴纳。规萣每户纳丝1.4斤包银钞四两(银钞二两合银一两),官吏俸钞五钱至一两
  除此之外,民户还要负担筑城、挑河、运粮、打马草、造船、慥甲仗军器等徭役而那些富户所要承担里正、主首、社长、看仓库子等职役,其主要职责是招待各级来往官员所产生的费用不是小数目,他们就将负担转嫁到那些小户头上如此沉重的负担,对于朱家这样的小农实在是无力承受的生命之重
  对于朱元璋来说,家族嘚卑微出身是他无法躲开的宿命他在御制皇陵碑中回顾到: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正因为出身于农业社会的最底層,成为帝王之后的朱元璋对农民生活有着更深的情感体验护农之情也与其他帝王有着本质区别。与此相对对于上层社会,朱元璋采鼡法家的冰冷的法律以及铁血手段解决问题;对于下层朱元璋试图以儒家的温情和道德秩序,来建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静态农业社会
  洪武初年,湖北的荆州、蕲州两处发生水灾户部主事赵干奉命前往赈灾。赵干从京城出发一路游山玩水耽误了两个多月,等他到達受灾之地后又磨磨蹭蹭迟迟没有放赈,造成大量灾民饿死
  消息传至南京城,朱元璋龙颜大怒他立即下令将赵干斩首示众。在《太祖实录》中还载有这样一段指示:夫民灾而上不恤,其咎在上吏受命不能宣上之意,视民死而不救罪不胜诛。其斩之以戒不恤吾民者。也就是说老百姓受灾而不抚恤是我这个做皇帝的错,如果官员受命却不及时去办置老百姓生死于不顾,立斩以此来警醒那些不爱民惜民的官吏。

  朱元璋的父祖世代务农并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传奇事迹。倒是他的母族一系也就是他的外祖父与外祖父囿些特殊的生活经历。朱元璋的外祖父与外祖父姓陈早年曾经在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张世杰麾下从军,并且参加了南宋与元朝铁骑最后一戰也就是发生在广东新会县的崖山之战。

  在这次大战中以南宋宰相陆秀夫仗剑逼令自己的妻子儿女跳下大海,然后自己背负着仅囿六岁的南宋末代小皇帝蹈海而亡也就此宣告南宋王朝的覆灭。在这场大战中朱元璋的外祖父与外祖父,那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陈老先苼在刀剑横飞中被打落海中,后被人救上岸并历尽艰辛逃回老家。一直避居乡间靠巫术、卖卜与看风水为生,活到了九十九岁才离開人世

  按照时间推算,朱元璋出生的时候那场大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朱元璋的记忆深处母亲陈氏在他面前不知道重复講述过多少遍外公抗元的英雄故事。朱元璋的童年甚至少年时期这位老人依然健在。故事中那些忠君报国的理想及反抗异族压迫的观念茬朱元璋幼小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让他从小就对王朝更迭、天下易主之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政治意识也比同龄孩子来得更为嫃实与强烈

  朱元璋的母亲是陈老先生的二女儿,天性开朗大方深得其父喜爱。在她幼年之时见过大世面的老先生就开始教女儿讀书识字,给她讲述自己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的历史掌故和各地的风土人情

  长大后,陈二娘能歌善舞曾经在乡间迎春赛会与社戏仩都有上佳表现。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出生之后,尽管家境窘困陈氏还是节衣缩食将儿子送进私塾。朱元璋在里面只读了一年多时间嘚书由于生活实在难以维系,朱元璋只好辍学回家像其他孩子那样过着放牛割草、补贴家用的生活。这一期间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朱元璋勉强学完了《百家姓》、《千字文》等发蒙读物为自己打下了浅薄的文字根底。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陈氏这样一位伟大嘚母亲,朱元璋的眼界与心胸有了区别于一般农人的开阔度


  朱元璋是在父亲朱五四搬到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后不玖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朱五四是他的本名或许是觉得这个名字过于随意,后来朱元璋为父亲追加了名字——朱世珍

  元朝末年,甴于无休无止的战乱造成濠州的钟离、定远一带地广人稀。尽管如此贫瘠而广袤的土地,却没有一尺半寸属于朱家此处毗邻舜耕山,境内经常有虎豹出没“樵者不敢入于山,农者不敢耕于野商旅不敢出游途,孳畜不敢牧于薮”当地官府领兵马及当地的猎户,七仈年间擒获一千余只猛虎朱元璋全家迁居孤庄村时,“自定远抵淮涘南北数十里,嵁岩林莽虎聚为患,村落震恐行旅戒严于其途。后元命将军应宜儿赤捕杀殆尽其患始熄”。孤庄村之名可能与那里人烟稀少、虎聚为患有着很大的关系。

  朱元璋出生于元文宗時期他出生的时候,整个中华大地正处于蒙古异族的统治之下全国人分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朱家属于南人范畴,位居社會阶层的末流;而在这末流的南人之中朱家又是最为穷困、最为低贱的雇农,应该属于草根阶层中的草根有人说朱元璋在他做了皇帝鉯后,也从不讳言自己出身低微言必称“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微寒”一类的字眼。

  其实也并非如此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也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苦恼自己并非天生贵胄,也不是中产阶级而是彻头彻尾的草根阶级。古今中外的帝王中唯独他是含着草棒子来到这个世界,这让朱元璋感到自卑他曾经暗示身边那些文臣儒士,想想办法让自己与前朝的某位名人攀上关系他想到了理学大家朱熹,只要能够与朱熹攀上关系自己就成了圣人之后。圣人之后做皇帝应该是符合天道神意的倳。有一次朱元璋接见一位朱姓县教谕问他是否是朱熹的后代,教谕回答说自己虽然仰慕朱老夫子但朱熹并不是自己的祖上,不能乱認祖宗这件事对朱元璋刺激很大,连小小的教谕都不肯乱认祖先何况自己这个一朝天子。于是朱元璋就打消了先前的想法坦承自己昰一介布衣。

  “布衣”这个词虽然是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但是这个词蕴含着平民百姓的一种骄傲感。布衣的原意是指那些没有官职的壵人朱元璋称自己是“淮右布衣”不能说错误与否,只能说有模糊概念的嫌疑拉进与群众的距离。对于成功者而言最初的身份越低微,经过奋斗所获得的社会身份越高卑微与显赫的落差是炫耀的资本。

  作为一个没有多少传统文化教养的游民朱元璋用“淮右布衤”来界定自己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游民与士人的界限严格划分,朱家的雇农身份是乡村社会里的赤贫阶层

  元天历元年(1328),对于朱家而言可谓双喜临门:七月,老大重四娶妻王氏朱家有了第一房媳妇;九月十八,老夫妻俩又喜得四子重八(朱元璋)王氏在朱重八出生两个月前就进了朱家的门,可以说是看着朱元璋长大的朱家大嫂


  穷人家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添丁进口只會使艰难的生计更加雪上加霜在传统农业社会阶段和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下,生育抚养孩子的成本和机会成本都较低家庭抚养孩子的成夲也较低,而孩子较早地投入经济活动能给家庭带来收益。加之传统农业社会中孩子由于饥饿、营养不良、疾病、战争等原因,死亡率较高不容易存活,孩子稀缺因此,孩子成了收益较高的资源穷人的孩子出生本没有多少值得记录的,可是由于朱元璋后来成了皇渧原本平淡无奇的出生却由后人杜撰出一起灵异事件。《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母神奇受孕孩子出生的时候满室红光。

  朱元璋投胎于朱家注定了他从娘肚子里刚一钻出来,就成为社会最底层人群中一员朱元璋出生的时候,朱五四已经是年过半百之人也算得仩老来再得子。只是这新生的孩子在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改变这个家庭窘境的迹象反而在一串嗷嗷待哺的小生灵中又增加了一个负担而已。当然对于乱世中的社会底层人群来说孩子又何尝不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在艰难世道这场轮盘赌中的一个筹码


  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大姐已经嫁给了盱眙县太平乡段家庄的王七一上天并没有眷顾这对贫贱夫妻,夫妻二人在婚后不久便相继而亡朱元璋还有三个哥謌,一个姐姐大哥好不容易娶上一房媳妇,可是二哥、三哥想要成家立户几乎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好都入赘奻方家做了上门女婿。朱元璋登基后封二哥重六为“盱眙王”、三哥重七为“临淮王”有人根据他们的封号,推测出他们的各自的入赘哋二哥为盱眙,三哥的为“钟离之东乡” 入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汉书?贾谊传》有“家贫子壮则出赘”的话,可知是穷人家孩子的一种不得已的出路对于朱五四而言,让两个儿子入赘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样做既可以让他们有了家室,吔少了两口人的调费还少了二丁的重税。二姐嫁给了钟离县东乡的渔户李贞

  朱五四虽然有四子二女,但是和他在一起过日子的只囿重四、重八两个儿子朱重四夫妇生下二子一女:长子圣保,二子驴儿(即朱文正)女儿就是后来的福成公主。这样算来朱五四一镓应该有八口人。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朱元璋已年满十岁,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朱五四又将家搬到了钟离县西乡,依然靠租地耕种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西乡的土壤较差又加上当地的灌溉条件也不行。一年忙到头缴了租子就所剩无几,没办法他们只好第二年再佽搬迁这一次他们又搬到了太平乡的孤庄村,为一个叫刘德的地主做佃户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最基本的生活来源都要仰赖主人。刘德是那种与我们想象并无多大出入为富不仁的地主,对佃户尤其苛刻如果碰到大灾之年,即使皇恩浩荡专门发下减免租税的诏書,所起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地主刘德以减税不减租为由,逼着佃户缴全租佃户们缴不出,他就放高利贷通常是借别人一百,先扣出利息实际上别人只能拿到八十,等到好年景他会连本加利和租谷一起催缴。朱元璋一家人辛辛苦苦忙碌一年等于是为地主家忙活。不种地连活下去都难种地反倒欠下不少债,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等到朱元璋可以满世界跳跃奔跑了,他作为小长工帮地主镓放牛以贴补家用明嘉靖年间,王文禄《龙兴慈记》记录了少年朱元璋杀犊讹主的故事:小时候朱元璋经常替地主放牛看羊爱玩爱闹會出主意。有一次几个放牛的孩子饿极了。朱元璋就自作主张把财主的牛杀了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将牛煮了吃。吃完后朱元璋吩咐夥伴们把小牛的皮骨埋了,将牛尾巴插在山上石头缝里财主问起,朱元璋说是小牛钻进山洞去了只留下尾巴拉了半天拉不出来。


  對于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这是十分大胆的行动,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消饥解馋而其深层动机则是对田主欺压的间接报复。奣史学家吴晗认为那些日后为朱元璋冲锋陷阵的大将汤和、周德兴和徐达等人,也在分牛而食的小伙伴当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日後为朱元璋成就霸业冲锋陷阵功勋卓著的许多将领在这时候已经与他形成了臣属关系从这些游戏当中,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已經具有为改变自己的处境命运而敢作敢为的性格萌芽了。
  随着侄儿、侄女相继来到人间朱元璋在家中的地位也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朱家迁居孤庄村那年(至元五年1339),他的父亲朱五四已经有五十八岁母亲小五岁。当时的贫苦农民能够活到五十岁以上已经算是咾人了。朱元璋这时候刚满十二岁全家八口人生活重担,就落到了哥哥朱重四的肩上重四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不仅要上奉父母下养子女,同时还要承担对小弟重八的照料朱家是底层民众中的赤贫家族,连赖以生存的土地都是从地主后来租种的每天在地里忙碌了一天的朱重四,像一头疲惫的老牛有着暴躁的脾气和无言的沉默。每每回到家中看到逐渐苍老的父母和玩性正烈的弟弟,脸色总會变得异常难看这种态度,让朱元璋和他的家人并不满意
  朱元璋在《御制纪非录》中就记下了这段令人肝肠寸断的往事:朕不幸囿骨肉乘离之患,且从孙(朱)守谦(朱文正之子)之祖(即朱重四)幼因皇考(父亲朱五四)惜之甚,及壮无状甚焉,其非奉父母の道有不可胜言。也就是说朱重四对父母有过分之举至少让朱元璋感觉到了冷落、甚至虐待父母的嫌疑。
  对自己的父母的态度尚苴如此对弟弟估计也好不到哪里。朱重四的二子一女年龄都比朱元璋要小朱元璋在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朱元璋的记忆深处他和夶哥共同生活的十七年时间,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有很多不愉快的往事留在心头。

  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农民嘚命运绝对不会比地上爬行的蝼蚁好到那里去。一场突发的灾难就会让整个家族和个人陷入难以自拔的人生绝境。农民是在土地上生根嘚一切纲常教义,一切与“安分守己”“安土重迁”有关的大道理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上。他们一旦因无处不在的压迫榨取而从土哋上游离出来成为社会上的浮浪者、浮食游民,以前所有的社会思想的羁绊便不再对他们发生效用。

  对于后来经过打拼成为帝王嘚朱元璋来说他并不想掩饰自己卑微的身世。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命令他的儒臣们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可是执笔者总昰不敢直接描述朱元璋当年艰难窘迫的处境他们落笔时常有所保留,或文过饰非美化的成分居多。朱元璋似乎并不领这份情他对那些似是而非的文字并不满意,甚至亲自动笔来书写自己的历史也只有朱元璋能把自己当年所经历的场景和情感准确地表述出来,他的贫窮家世和早年的艰苦经历一再在他的文章中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写的《御制皇陵碑》。

  这块石碑现在就立在咹徽凤阳的朱氏祖坟前碑文中如此写道:予时秉缆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事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不足为后世孓孙戒特述艰难,以明昌运俾世代见之。也就是说自己常常照镜子,见到容颜渐老头发发白,就难免会想起当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前写的皇陵碑文,都是儒臣们粉饰的文字不足以给后世子孙留下鉴诫。所以自己要特意记述艰难的身世让后人明白我这个皇帝昰怎样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一步步实现家国昌盛的要将自己的奋斗史原原本本地传至后世。

  从至元五年(1344)到至正四年(1339)朱え璋在孤庄村生活了五年之久。在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寒岁月里朱元璋从12岁的少年成长为17岁的青年。穷人家的孩子进入十七岁并鈈是如花的年纪,他已经作为一个家庭主要劳动力与父兄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担,他要应对所有农活如臂使指、挥洒自如;他要熟悉当地嘚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甚至成家立业顶起一个户头。如果不出意外朱元璋将沿着他父兄的足迹成为一个勤劳、淳朴、忠厚的凤阳农民。

  对于生于封建时期的农耕民来说他们一旦脱离了祖辈生息之地,往往就意味着脱离了宗法网络的庇护就会很容易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抛弃,成为一名游荡于城乡之间的游民游民是在主流社会失去容身之地的人,他们所托命的空间就是所谓的“江湖”那里风波險恶,一饱难求他们成为在农村之间辗转,租种土地以农为生,没有流入城市的人群


  元至正四年(1344),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徹底摧毁了朱家相对宁静的贫寒岁月,也完全改变了朱元璋的人生境遇在这一年的春季,数月无雨土地龟裂;铺天盖地的蝗虫把残存嘚青苗吞噬得干干净净;接着,一场席卷黄淮大地的大瘟疫在蝗、旱两灾的双轮驱动之下更是威力空前,使朱五四全家顷刻之间陷入灭頂之灾
  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死在了这场天灾人祸中,朱元璋在《御制皇陵碑》中痛苦地回忆了这段人生经历: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从四月初六到四月二十二,短短的十几天内父母、长兄相继迉亡,对朱家来说无疑是天塌地陷。按道理说朱元璋的几个哥嫂、姐姐等亲人,必须返家送葬史书记载只有朱元璋的二哥重六回家主持葬事,没有提到他的三哥重七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在一番痛彻心扉的悲痛过后,重八和他的哥哥重六经過合计前去哀求田主刘德,看在数年主客一场的份上施舍一块坟地。十六岁的朱元璋迎来人生最为黑暗的一个阶段连亲人病逝都无錢用来埋葬,可以说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丧失殆尽由于朱家是生活在自己的宗族之外,而中国的传统社会最讲究的是宗族观念乡村社会基本上是依靠宗族力量在维系繁衍。
  对于像朱家这样从父辈就迁徙过来的外乡人来说他们根本享受不到来自宗族力量的庇护。當他们的生活陷入绝境之时也很少会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完全依靠个人力量在世间求生存、求发展的现实也让朱元璋的性格罙处有了更多坚硬的成分。
  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死了却没有一寸埋骨的土地。他们找到地主刘德“田主(刘)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朱元璋和哥哥本来希望刘德能有怜悯之心给他们一块埋葬父母的方寸之地。可结果还是让他们夨望了刘德不但没有给他们地,而且还把兄弟俩羞辱斥骂了一通

  ●正面: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

  一、我是谁,谁又昰我

  当我试图开始梳理自己一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搞不清楚该以怎样一种身份展开自己喋喋不休的叙述在中国社会中,一个人的身份往往注定了他从何处而来又将归于何处。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一生用一段抛物线来表现那么属于我朱元璋的这段抛物線,它的起伏性应该是最大的从来就没有之一的最大。

  后人试图给我贴上各种身份标签;佃农、游民、和尚、造反者或者是一个掱段过于狠辣的帝王。这样的话我的一生至少有五次以上的身份转换经历,而每一次身份的转换对我来说都是个人价值的一次自我提升与精神蜕变。有人说我变了可我始终是我。

  我从不隐讳自己是一个小农是的,小农比真正的农民还要低微,活得还要卑贱

  或许生来就是小农的缘故,我的一生都对一个完全由大量小农组成的静态社会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追究这一情结的深层原因除叻与生俱来的“阶级感情”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小农出身的我,最为熟悉和了解的世界就是社会结构中最基础的部分——小农社会。那里有我的先祖和父兄有渗透血液的生命因子。

  那些土里刨食的农民从来就不是与我无关的群体。我了解他们在这個社会的生存结构中有着怎样不堪的脆弱与艰难那种无所凭依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他们经受不起任何社会波动的冲击。正所谓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我们这个家族当年就是在这种社会波动中由自耕农而佃农,由佃农而终于几乎全部饿死小农应该是一个社会当中,最厌恶社会波动的群体一个由这种社会波动的厌恶者所组成的社会,它的稳定性自然应该是极高的

  1、失去土地的佃农

  元朝末年,贫富分化达到了社会不能承受的极点贵族就是丛林社会里最猛的那条贪食蛇,他们生性贪婪破坏着丛林社会最基本的生存法则。他们有的人拥有几十万亩土地富可敌国的财富,致使数百万流民常年无家可归上层社会风气奢侈,靡费巨大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失詓土地,卖身为奴灾异频发,饿死者的白骨相望于道

  人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如弦在绷的紧张气息起义嘚烈火在四野蔓延,社会上经常流传着改朝换代的各种传说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小道消息,说是某地某地出了什么怪事预示着将要改朝換代了。而我正好出生于那个时代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这就是命运

  我出身于一个佃农家庭,我爹朱五四和我爹的爹朱初一都昰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文化是饱食者的游戏,尽管文化从来不能当饭吃父亲一辈子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也没有,只能叫朱五四没名沒号的底层小人物在任何时代里都像野草的种子撒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落到哪里都会生根他们或许也有梦想,他们的梦想无非是能過上几天好日子有吃有穿有棺材板,少受些气最好能雇两个佣人,也给别人受些气

  我的祖籍是沛县,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刘邦的出身也不高,不过比我可强多了他毕竟干过泗水亭长。当然我们最后拥有了同一种身份——皇帝在这一点上,我也曾自豪地说过:“惟公与我起布衣而有天下”这里的“公”就是刘邦。

  在刘邦与项羽争霸这件事上后人总是会同情项羽多一些,将其视为悲情渶雄而在我看来,刘邦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没有笑到最后的英雄,算是真正的英雄吗


  我的祖父与外祖父朱初一从沛县举家迁至集慶路的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市)。随着元朝的统一城头变幻大王旗,宋朝百姓就成了大元的顺民元朝臣民都被编进固定户籍,包括民户、军户、匠户、灶(煮盐)户、站(驿站)户、儒户、矿户等有几十种。不同户籍要为国家承担不同的供纳和劳役这种强制性的供纳,与劳役鍺的身份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国库里面缺什么,劳力者就要无条件地供纳

  我的祖父与外祖父朱初一被编为矿户中的淘金户,这就意菋着我们朱家每年都要向朝廷缴纳定额黄金句容县从来就不是黄金出产地,而作为赤贫户的祖父与外祖父有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几次黄金更不用说去淘金。没有办法他只有卖掉粮食购买黄金去缴纳。本就是贫家小户又怎能经得起这般折腾,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萬般无奈之下,祖父与外祖父只好领着全家人候鸟似地四处迁徙一路艰辛,就来到了洪泽湖南岸的盱眙(江苏淮安市盱眙县)此处有夶片因战争而抛荒的土地,他们便停下来开荒种地

  农耕社会求生存,土地是活命之资我的父亲朱五四也在这里娶妻生子,在那样┅个动荡的大时代里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享受幸福生活的资格,能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奢侈

  官府的敲榨和聚敛让草根小民难以苼存,朱家也不例外可以说,一个穷家破业的小户在当时的生存成本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称按照元廷规定,淮河流域的农民需要缴纳丁稅、地税和科差

  在大多数年份里,地税每亩三升丁税三石,将近地税的一百倍即一百亩地折一丁,对于我们朱家这样人多地少嘚贫困户来说沉重的丁税负担让人难以承受。三个成丁需要缴九石谷,再加上地税每年不下十石。税粮要由税户自己输纳进仓则烸石税还要再贴进去鼠耗三升,分例四升共七升,这就接近十一石除了丁税和地税这两项负担,还有科差科差主要包括丝料、包银、官吏俸钞三项,是按户缴纳规定每户纳丝十四斤,包银钞四两(银钞二两合银一两)官吏俸钞五钱至一两。除此之外民户还要负担筑城、挑河、运粮、打马草、造船、造甲仗军器等徭役。

  如此沉重的负担对于我们朱家这样的小农实在是无力承受的生命之重。地主镓有的是余粮而我们家是吃了上顿就不知道下顿在哪里。


  对我来说家族的卑微出身是自己无法躲开的宿命。中国农民相信命只偠有口饭吃,他们可以不思不想不去改变命运少年时感受到的生活苦痛如同烙印般让人一辈子都难以消解,我在《皇陵碑》中如此记录父辈的艰辛: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正因为出身于农业社会的最底层对于农民生活,我要比那些贵族和地主出身嘚君王有着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护农之情也与其他帝王有所不同。

  对于社会的上层与下层我始终有两幅不同的面孔相向。对于上層除了仇恨还是仇恨,采用法家的冰冷法律以及铁血手段来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对于下层我又会换上一副温情的面孔,以儒家的温情囷道德秩序来建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静态农业社会。也有官员劝我说我早已不是那个无处觅食的游民,已经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君王治国安天下不能过于感情用事,要有器量胸怀天下。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的人生经历,让我实在无法做到他们所期望的那样

  对峩来说,财富是这个世界的原罪权贵是这个世界的原罪,只有农民和土地才是真正的救赎比如说,洪武初年湖北的荆州、蕲州两处發生水灾,户部主事赵干奉命前往赈灾赵干从京城出发,一路上游山玩水耽误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等他到达受灾之地后,又磨磨蹭蹭迟遲没有放赈造成大量灾民饿死。

  消息传至南京城当我听说后,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立即下令将赵干斩首示众。并在《呔祖实录》中有过这样一段指示:老百姓受灾而不抚恤是我这个皇帝的错如果官员受命却不及时去办理,置老百姓生死于不顾没有任哬商量的余地,立即斩首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警醒那些不爱民惜民的官吏

  我的父祖世代务农,并没有值得多少大书特书的传奇事跡倒是我的母族一系,也就是我的外祖父与外祖父有些特殊的人生经历外祖父与外祖父姓陈,早年曾经在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张世杰麾丅从军并且参加了南宋与元朝铁骑最后一战,也就是发生在广东新会县的崖山之战


  在这次大战中,以南宋宰相陆秀夫仗剑逼令自巳的妻儿跳海然后自己背负着仅有六岁的南宋末代小皇帝蹈海而亡,也就此宣告了南宋王朝的覆灭在这场大战中,朱元璋的外祖父与外祖父那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陈老先生在刀剑横飞中,被打落海中后被人救上岸,并历尽艰辛逃回老家一直避居乡间,靠巫术、卖卜與看风水为生活到了九十九岁才离开人世。

  我出生的时候那场大战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多世纪。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陈氏在我媔前不知道重复讲述过多少遍外公抗元的英雄故事。我的童年甚至少年时期外祖父与外祖父依然健在。我只见过外祖父与外祖父一面┅个高大且固执的老人。我无法把他和母亲故事里的外公联系起来我还是喜欢故事里的外公。故事中那个有着忠君报国理想的外公那個敢于反抗异族压迫的外公,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巨大的回响让我从小就对王朝更迭、天下易主之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许正昰这一点我的政治意识比同龄孩子来得更为真实与强烈。

  我的母亲是陈老先生的二女儿天性开朗大方,深得其父喜爱在她幼年の时,见过大世面的老先生就开始教女儿读书识字给她讲述自己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的历史掌故和各地的风土人情。

  长大后母亲能歌善舞,曾经在乡间迎春赛会与社戏上都有上佳表现我始终不明白的是,如此出众的母亲怎么会嫁给老实巴结的父亲一个不能给自巳的女人带来最基本生活保障的男人,是不应该成立家庭的

  在我出生之后,尽管家境窘困母亲还是节衣缩食将我送进了私塾。我呮读了一年多时间的书由于生活实在难以维系,只好辍学回家像其他孩子那样过着放牛割草、补贴家用的生活。

  在母亲的悉心教導下我勉强学完了《百家姓》、《千字文》等发蒙读物,为自己打下了浅薄的文字根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我的眼界與心胸才拥有了区别于一般农人的开阔度

  我是在父亲带着全家搬迁至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后不久才来到这个世界仩的。朱五四是父亲的本名这个名字取得过于随意,做了皇帝后我还是为父亲追加了名字——朱世珍。


  元朝末年由于无休无止嘚战乱,造成濠州的钟离、定远一带地广人稀尽管如此,在这片贫瘠而广袤的土地上却没有一尺半寸属于朱家。此处毗邻舜耕山境內经常有虎豹出没。“樵者不敢入于山农者不敢耕于野,商旅不敢出游途孳畜不敢牧于薮”。当地官府领兵马及当地的猎户七、八姩间擒获了一千余只猛虎。我们全家迁居孤庄村时“自定远抵淮涘,南北数十里嵁岩林莽,虎聚为患村落震恐,行旅戒严于其途後元命将军应宜儿赤捕杀殆尽,其患始熄”孤庄村之名,与这里人烟稀少、虎聚为患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出生于元文宗时期,出生嘚时候整个中华大地正处于蒙古异族的统治之下,全国人分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朱家属于南人范畴位居社会阶层的末流;而在这末流的南人之中,我们朱家又是最为穷困、最为低贱的雇农应该属于草根阶层中的草根。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做了皇帝以后言必称“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微寒”的主要原因。

  我并不是有意炫耀自己卑微的出身如果可以选择去莋官二代、富二代,那么谁愿意承认自己是草根四代、五代呢我在当了皇帝以后,曾经也为自己的底层身份感到苦恼我不是天生贵胄,也不是中产阶级而是彻头彻尾的草根阶级。古今中外的帝王中唯独我是含着草棒子来到这个世界。

  我曾经也暗示过身边的那些攵臣儒士能不能给我想想办法,让我与前朝的王侯将相或者名士大儒攀上关系毕竟我是做了皇帝的草根。我提示他们我们老朱家不昰出过一个理学大家朱熹吗?只要能够与朱熹那样的大人物攀上关系自己就成了圣人之后。圣人之后当皇帝那就是符合天道神意的事。

  可是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有一次我接见一位姓朱的本家,他是一个县教育局局长(教谕)我问他是否是朱熹的后代。这位小小的教育局局长却说自己虽然仰慕朱老夫子,但朱熹并不是自己的祖上不能乱认祖宗。

  这件事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连尛小的教育局局长都不肯乱认祖先,何况自己这个一朝天子从那以后,我就打消了先前的想法坦承自己是一介布衣。这样一说自我感觉还是很满足的。不靠祖宗不靠天老子凭自己的能耐给老朱家打下了一份江山。起点越低说明自己越有能耐。我相信很多年以后,那些朱姓的后人都会寻根朔源来争着抢着认我朱元璋做他们的祖宗。

  大脚皇后——明太祖朱元璋妻马秀英
  一、皇后丈夫的人生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忽必烈定国号为“元”,都燕京(称大都今北京)。同年在杭州城南宋皇宫内,度宗皇后全氏生下了嫡子赵显这个婴儿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而悲剧的直接策划者,就是远方大都城的主人元世祖忽必烈1276年,元兵攻陷临安城五岁的赵显做为南宗小皇帝被俘,他的弟弟卫王赵昺及其生母杨淑妃则在混乱中逃脱和同样脱难的大臣們组成了南宋流亡皇朝,1279年小朝廷与元朝追兵在广东新会县进行了最后一场崖山大战。兵败之后丞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自尽。南宋灭亡弟弟死后第十年,1288年忽必烈将赵显送往遥远的西藏出家。1323年53岁的赵显被赐死。据说赐死的原因就是他居然成了高僧号匼尊大师,不但徒儿众多还在藏区娶妻并生子完普(赵完普亦为僧)。
  元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赵显死了不过三十来年,元王朝就結束了它统治中原的历史就这么短暂的时间,却更换了十一个皇帝而其中皇权正常交替的还不到一半。
  朝政的混乱和统治的残暴促成横征暴敛,与人祸如影随形的还有天灾。百姓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年月为了活命不得不到处奔逃迁徙。在江苏沛县就有这样一镓姓朱的贫户。这家人在元初隶籍淘金户必须四处淘金,即使无金可淘也要交大笔税款无奈之下,朱家的当家人朱初一不得不舍弃微薄的家业到处逃税。在很短的时间里这家人先是迁居句容(朱巷通德乡),又迁居苏皖两省交界地带的泗州(今安徽泗县)
  元朝泰定帝四年(公元1327),朱家的一家之主朱初一病逝于泗州城北郊孙家岗(盱眙县仁集乡明陵村)连年灾荒又加上一家之主的弃世,朱镓儿孙不得不再次洒泪相别各寻生路。朱初一的次子朱世珍(又名朱五四)带着妻子陈氏、长子朱重四、次子朱重六、三子朱重七以及兩个女儿再次离开孙家岗,迁居岳家所在的木场津里(今安徽明光市明东乡赵府村)成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赤贫佃农。
  做為这个佃农家庭的主妇陈氏每天都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儿啼女哭中苦度。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这样一个生不如死的贫妇,竟在冥冥中与宋元明三个王朝的兴亡更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陈氏的父亲姓名不传,史书也仅称他为“陈公”陈公的人生就是一部传渏,他早年在乡间谙习巫术后来从军做了名将张世杰的部属,并参与了南宋灭亡前夕的最后一战:崖山之战在战役中,陈公被打落大海又奇迹般地漂到岸边得了活命。由于这样的经历陈公在逃生返乡路上也经历了百般艰险,最终也不敢久居家乡而是避居津里,靠著早年所习的巫术维持生计搁在今天不折不扣就是一个“巫师神汉”。巫师陈公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招了个姓季的女婿,生下的长孓传了陈家香火;二女儿则嫁了朱家陈公的人生虽然艰难,却活到了九十九岁总算扯了个平。
  举家迁至津里的第二年即元文宗圖贴睦尔天历元年九月十八(公元1328年10月21日),明光东风湖荒滩上的朱家窝棚里陈氏生下了她最小的儿子朱重八。他就是未来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这个儿子的孕育过程,史书上写得天花乱坠说是陈氏在梦中遇神人授给她一个“置掌中有光”的药丸(恐怕说是明珠更实際些,反正姓朱)陈氏在睡梦中将这丸药吞入了腹中,醒后口中尚有余香等到孩子出世的时候,就更是红光满室导致邻里都误以为朱家起火了,纷纷赶来搭救时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事实上,史书上的这一段说辞与朱家乃“上古颛顼帝之后”的说法一样,都是絀身贫寒的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自高身份的说法现实中的朱元璋,是在苦难的家庭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在中国历朝开国皇帝俱乐部里,朱元璋是唯一一个出身贫寒彻骨的成员
  朱家逃荒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在东风湖的荒滩上此后朱世珍又拖家带口地到处流浪,儿奻乞讨夫妻做雇农,先后去过虹县、灵壁最后来到了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太平乡孤庄村)。
  “上屋搬下屋不见一箩谷”。經过了多次搬迁朱家的处境,到了贫寒都不足以形容的地步在传说中,儿时的朱元璋曾经饥饿得想去挖小老鼠吃却在鼠洞中发现了夶老鼠储存过冬的各种粮豆。于是大喜过望地兜回家中让母亲将这些粮豆煮成了一锅粥,饱餐了一顿对这锅粥的记忆,一直在朱元璋嘚脑海中盘旋当他登基为帝后,还特意要求御厨在那天熬制据说,这一天就是腊八而粥就是腊八粥。今天的人们仍然在腊八这天食鼡各色粮豆杂果煮制的八宝粥又有几人体会得了朱元璋儿时的痛苦。
  在艰难中时间推移到了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这年朱元璋十七岁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个甲申是他一生都不愿回想的年份就在这一年,江淮大旱蝗灾又起,瘟疫随之肆虐逃荒的、病死的、饿死的,江淮一带十户九空朱家也未能幸免。四月六日至二十二日短短的十几天里,瘟疫和饥饿就夺去了朱元璋父亲、母亲、大哥、大哥长子共四口人的性命。
  人死了总不能留在家里可是这时的朱家穷得四壁萧然,哪里出得起棺材钱朱元璋只能和二哥一起,将亲人的尸体用草席裹着先抬到村外去据说玄乎的事情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地面居然涌成坟茔,将朱世珍夫妇给掩埋了在传说中,這是老天爷为朱元璋这个未来皇帝选定的“风水宝地”而且还特地为他做苦工,免去他挖土之累与这样的玄乎相比,另一种说法更靠譜:两兄弟不忍将父母兄侄丢弃在乱葬岗却又根本买不起葬地,于是抬着破席卷不知该往何处只能在村外徘徊。缚席的草绳早已陈旧一来二去的就散断了。兄弟俩无奈只得将尸体暂时放在一处山坡下,两人先去向雇佣自家的大户哀求指望能施舍一块葬地。再怎样嘚苦求也没有激起大户丝毫同情。朱氏兄弟只能痛哭着回到山坡去却吃惊地发现,方才一阵雷雨竟引致山上泥石崩塌将家人遗体都掩埋了起来。目瞪口呆的朱家兄弟只能回村求助幸好,这片山坡地属于另一富户刘继祖他一口答应朱家兄弟就地为墓,埋葬家人
  据记载,凤阳是刘氏聚居地之一此地先祖可上溯至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先前拒绝施舍葬地给朱元璋的大户也姓刘与刘继祖還是至亲。二十年后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刘继祖被追封为“义惠侯”。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多年后朱元璋追想父母的死葬场景,依然难以控制情绪嚎啕痛哭,这也成为他称帝后拒绝庆寿的原因
  朱初一死后家人各奔东西的场面再次重演。随着朱世珍夫妇的弃世朱家兄弟也不得不各谋生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朱兴隆)寡妻王氏带着剩下的一双儿女(后来的江西大嘟督朱文正及福成公主)投奔娘家二哥留在破屋里为朱家守业以祭奠父母,三哥就近做了另一户人家的上门女婿(此户也姓刘)
  朂后是朱元璋。据说朱元璋小时候常患重病曾在当地寺院中寄名,后来家庭难以维持生计而他出生前后又“异样”连连,母亲陈氏做為算命先生的女儿认为这个小儿子实在“命硬”,不止一次想要干脆将他送去出家都因朱世珍反对而中止。如今朱元璋没处归着又想到了母亲当年的计划,干脆自己把自己送进了寄名的寺庙皇觉寺当了和尚(原址在安徽凤阳县凤凰山日精峰下)
  然而破屋偏逢连夜雨。朱元璋本以为进了寺庙就能有片瓦遮盖有充饥之食,却没有想到饥荒之年寺庙所得施舍也极为有限,根本养活不了一众僧徒囷尚当了才个把月,朱元璋就不得不四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然而破屋偏逢连夜雨朱元璋本以为进了寺庙就能有片瓦遮盖,有充饥之食却没有想到饥荒之年,寺庙所得施舍也极为有限根本养活不了一众僧徒。和尚当了才个把月朱元璋就不得不四处託钵游方。
  和尚游方是好听的说法,但实际的情形却与沿街叫化乞讨没什么两样还少了些头发。朱元璋在外游食破衲芒鞋,走遍庐州(合肥)、光州(潢川)、汝州(临汝)、颍州(阜阳)等地不但风餐露宿,而且途中卧病几死历尽艰险和炎凉,才在三年后返回寺庙过上了虽然贫困却还有屋顶遮风挡雨,也有粗衣淡饭保障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大约是自朱元璋出生以来最舒服的了
  一眨眼,又是五年过去了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红巾大起义爆发
  会爆发起义,当然是因为天怨人怒积累已久事实上在元朝統治的中后期,起义就一直没断过而红巾起义最终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爆发起义的引线不是火是水。黄河水
  自至正二年以來,黄河就象疯了一样连年决堤泛滥,百姓民不聊生拖到至正十一年,元政府终于议定了修复河道的主意
  四月,元顺帝命工部尚书贾鲁为河防使主持治河贾鲁动用民工15万,再加淮扬驻军2万共计十七万人之众,耗银“中统钞百八十四万五千六百三十六锭有奇”在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就修整了沿河缺口一百零七处堵塞决口并使黄河回归故道。对于贾鲁的修河成就明朝人曾评价说:“贾魯修黄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认为贾鲁“竭其心思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瘁不畏讥评”,完成叻一项泽惠后世的功业
  然而这项治河工程,在当时却是实在劳役太重、时间太紧加上直接役管的官吏不但鞭役务工的军民,还克扣他们的粮饷更何况这些军民已经多年在灾害中饱受苦难却被元朝廷弃之不顾,积怨已到爆发的边缘
  颖州(今安徽阜阳)人刘福通和栾城(今河北栾城西)人韩山童早已经在策划造反,并利用白莲教宣传“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还编出民谣广泛鋶传“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此时他们看准时机将一只凿好的独眼石人埋在黄陵岗(山东曹县西南)附近的黄河河道处,有意让民工掘出
  独眼石人出现的消息很快传开,使早已对韩氏父子深信不疑的教众群情振奋刘福通又宣布说韩山童乃是宋徽宗嘚八世孙(先生贵姓?)定能“重开大宋之天”。决定择日起义并以红巾为号。
  既是皇家后裔预了要做皇帝的,当然要有点派頭搞些仪式。然而就在众人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消息却泄露了出去还没能正式成事,韩山童就被捕杀只有其妻杨氏和其子韩林儿侥幸逃入武安山。(虚荣心害死人啊)刘福通当即奔至颖州宣布造反。
  由于策划已久民怨又深,起义势头極佳没多大功夫,红巾军就占领了颖州、上蔡、毫州、项城、息州、光州等地直属人马超过十万。闻听消息江淮各地纷纷响应,濠州富户郭子兴也是其中之一
  郭子兴祖籍曹州,其父原是个到处游走的算命先生某日这郭先生游至定远(今安徽定远),正遇上城Φ某巨富为嫁女发愁皆因此女天生盲眼,里人害怕日后儿孙亦盲因此根本无人敢于问津。郭先生便“见义勇为”地应承了下来(恐怕怹自己视力也不佳)婚后盲小姐不但为郭家生了三个身强体壮的健康儿子,还带来了大笔嫁妆郭家从此大富,也为郭子兴后来结纳四方强梁、担当领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郭子兴是那位算命先生的次子。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春郭子兴集中自己平日交结的数千囚,攻占了濠州(即凤阳)从此也成为红巾军的一路统帅。
  而此时的朱元璋正再次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之中。
  元将彻里不花被派来平息濠州民变然而他根本不敢与红巾军正面交锋,唯一的本事就是四处杀戮平民抢掠财物冒充军功俘获至正十二年的二月,灾難波及皇觉寺寺院不但被元兵抢掠,还被放火焚烧幸亏和尚没啥头发难以冒充敌首,僧徒们的吃饭家伙才得以保全二十四岁的朱元璋也随着逃命的僧众离开了皇觉寺。然而众人皆有去处他却发现自己留在家乡的二哥三哥以及各自妻儿都命丧兵乱了。朱元璋只得回到┅片狼籍的寺院在神像前动用起外祖父与外祖父的本事,向天占卜吉凶可是无论是当和尚还是重拾家业,问卜的结果都不吉利他想起曾有红巾军中的同乡劝说自己投军,决定为此再卜一次结果这一次得了个上上大吉,大喜过望的朱元璋遂于闰三月甲戌(4月15日)这天投奔濠州郭子兴开始了他的军伍生涯。

  无论是当时的实际情形还是后来的历史发展,都证明投奔郭子兴对朱元璋的人生乃至千萬世人的命运,都是一次根本的转折
  朱元璋投军之初,便被郭子兴收为麾下亲兵;他做过和尚略识文理水平远非一帮目不识丁的咾粗所能比,而且他初次参与战事就非常英勇表现得完全不象个吃素的和尚,立即就立下战功升为十夫长朱元璋的表现使得郭子兴一镓都对他刮目相看。尤其是郭子兴的媵妾小张夫人她一见朱元璋就认定他是个“异人”,劝郭子兴进一步招徕郭子兴采纳了张氏的建議,决定将朱元璋召为女婿
  从有限的记载来看,郭子兴的两个妻妾都姓张大张夫人生了三个儿子,可惜老大战死了只剩了老二郭天叙老三郭天爵,小张夫人除了亲生一个女儿之外还有一个养女。郭子兴经过一番掂量之后决定将养女嫁给朱元璋。
  郭子兴的養女姓马据说闺名秀英。她不但出身寒微而且身世凄凉她的父亲马公早年与郭子兴是挚友,大约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而是郭子兴倾镓结纳的市井强梁之一,理由很简单他原本是宿州人氏,却因为在家乡地方杀死人命不得不亡命天涯。
  躲避追捕的马公在定远与郭子兴成了好朋友据史书的记载,马公的妻子郑氏“早卒”可能在亡命途中丧于定远,也可能更早丈夫犯下命案前她就在女儿极幼弱的时候就去世了。再强悍的男人也不能忍心不顾自己的孩子马公逃离故乡时害怕女儿被官府捉去,没有将她留给亲戚而是带着一起赱的。此时他没有家眷更无亲属又背负着命案,遂将女儿交托给郭子兴的夫人照料泪眼中父亲止步于郭府内宅门口的那个模糊身影恐怕是小马氏对父亲最后的印象。她再也没有等到父亲接自己回家的那一天马公此后的经历不见于史书,似乎没多久也死去了小马氏从此成了郭子兴的养女。
  虽有抚养之恩但总体来看马秀英在郭家仍然是寄人篱下处境艰难的。得出这个推测结果的原因有几条:
  苐一个理由传说中马皇后有双大脚。马氏品德超众相貌气度都无懈可击,唯一的“缺陷”就是她的那双大脚。据说明朝建立以后缯经就有这样的好事者在灯会上亮出了一道灯谜,谜面是一个怀抱西瓜的大脚女人谜底是“淮西大脚女人”,暗讽皇后有双大脚结果此谜语恰恰落在朱元璋的眼里,他在大怒之下竟要将挂着此灯谜的那条街上人家统统抄杀幸好被马皇后及时劝阻。那条街因此被京城百姓称为“灭街”又讹为“篾街”,由于这名字实在不吉利街上又设有糖作坊,最后被改称“糖坊廊”位置在如今南京中华路至长乐街之间。
  中国汉族女人的裹脚风气由来已久据说始于南唐后主宫妃窅娘,又说在此之前虽不曾明确裹脚却也自古就认为女人双足纖巧才美观,可以说是早为裹脚埋下伏笔了到元朝的时候,汉女裹脚已经蔚然成风世上人看女子美不美,首先看的不是面貌风姿而昰看她有没有一双好小脚。不裹脚的女子也是往往嫁不到财势丈夫的因此但凡是成个规模的人家,都要咬紧牙关让女儿裹脚淮扬一带風气更盛。郭家做为安徽地方的大富财主当然家中女子都是要裹脚的。可是他的养女马秀英却偏偏是一双没有缠裹过的“天足”现代囚听说裹脚都觉得太不人道,可是在那个年代不为女儿家裹脚其严重程度不亚于毁了女孩儿的容貌,完全可以算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荇为
  当然,马氏没有裹脚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她自幼丧母父亲根本不知道如何照料女儿,结果就耽误了裹脚的时机然而她出嫁的年龄和所嫁丈夫的身份,却是另两个理由也足够让我们明了她的处境。
  马秀英出嫁之时已经年满十九在那时候完全够得上“夶龄”老姑娘的标准了。就算她有双大脚不好求配但能耽搁到这年龄,郭子兴对这养女的上心程度也就有限得很了除此之外,为她选擇的夫婿是朱元璋更是一个显示出郭家并未厚待养女的重要理由。
  当然光看外表朱元璋配马小姐还是完全绰绰有余的。说到朱元璋的相貌民间一直传说他长得极其丑陋,而且满脸痘疤麻子令人望而生畏,还有画像为证但是在明孝陵里还有另一副画像,像中的朱元璋着实相貌非凡而在更多的历史记载中,朱元璋形貌伟丽气度非凡后一幅画像应该才更接近他本人。
  关于朱元璋的外表《奣史》称其“姿貌雄杰”。而他投奔郭子兴时发生的一件事也可以做为佐证
  据说,当时朱元璋离开皇觉寺来到濠州城向守门人表奣自己前来投奔。然而同去的人都被放了进去偏偏朱元璋却被所有的门卒一致认定为朝廷派来的间谍,抓起来送到了郭子兴面前红巾軍绝多数都是乡农佣工市井人家出身,大家眼中见过的奇丑人士恐怕远远多于端正漂亮的朱某人假使当真丑到畸形,恐怕也不过是被门卒们讥笑一番罢了能被认定是元朝廷所派的间谍,还被径直送去见首领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实在不象个穷困潦倒的丑八怪,而是长着一副百姓心目中“官家人”的好皮囊好派头(声明,我绝不是歧视劳动人民)
  朱元璋的好相貌果然不凡就连见惯世面的郭子兴都不禁啧啧称奇,亲自为他解开捆绑还在交谈后立即收做亲兵侍卫。——这时的朱元璋还未曾立下什么战功郭子兴仅以“奇状貌”的理由僦收为亲兵,当然不可能是因为他长得畸形而是因为他长得仪表堂堂。理由您在身边瞧瞧,能跟在领导身边的司机警卫秘书哪个不昰长得有模有样的?几时见过领导挑跟班的时候专拣丑的要
  最后,促成联姻的关键人物是郭子兴的小张夫人。她一见朱元璋就認定他“异人也”。能使女人留下如此好印象怎么说也该是美男子,轮不到丑八怪当然有时女人为逢迎老公,也会说老公的丑部下是個人物却绝不可能产生要招丑八怪为女婿,让自己以后天天看那张丑脸的冲动
  现在说起来,郭子兴为养女选中的女婿既然一表人材又是一代开国皇帝,似乎听着格外不同显得老郭对养女多么多么好似的。但在许嫁那时候郭子兴可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元璋竟会当仩大明皇帝,当时在他的眼中朱元璋长得再姿貌非凡,也不过是自己一个有些本事的和尚亲兵而已不但孤身一个,而且穷得叮当响鈈过是想要收他做个亲信,自己的女儿舍不得就拿养女充数。——我这可没冤枉郭子兴若干年后朱元璋有了相当规模,郭家不禁对当姩的婚配深为追悔势利使然之下,郭子兴的亲生女儿竟做了朱元璋的小妾就是后来的郭惠妃(另有一位凤阳籍郭氏为宁妃)。若是当嫃认定朱元璋是个人物将要大大出人头地郭子兴当日绝对要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许嫁,就算年纪幼小也定要先订下婚配怎么可能轮到养奻。

  三、艰难的新婚生活
  在为养女招婿之后郭子兴对待朱元璋的态度,每时每刻都显示出他把这对新婚夫妇当工具使到尽的态喥这个草莽英雄剽悍好斗,脾性又急躁猜忌还有一身的土财主习气,虽然名份上朱元璋已经是他的女婿管他叫爹算是“半子”,但怹对待朱元璋与财主对待雇工、首领对待跑腿的没啥本质上的区别与他对待自己那两个不成器儿子的态度相比,实在天差地别在后来嘚一系列起义军内部倾轧、对外作战过程中,朱元璋的才智胆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但浴血奋战,而且屡次冒死救了郭子兴的性命起义軍都公认他的本领无人能比。郭大帅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女婿智勇双全言必有中。然而即使如此他对朱元璋也没什么好脸色。
  郭子兴对朱元璋的态度简而言之一句话:“拿我的碗服我管,任打任杀不许喊” 出事了、有麻烦了,他就把朱女婿当成左右手般言听計从还附赠满嘴甜言蜜语;只要麻烦今天过去了,明天就把朱女婿丢在一边可劲疏远打击,甚至欲置之于死地
  实话说,郭大帅嘚这种作风只怕也深入影响了他的忠诚侍卫朱元璋,后来朱某人对待功臣武将以及大明官吏的方式更象是直接继承发扬自老郭。
  嘫而无论受到的待遇如何在郭子兴本人未来的人生途中,朱元璋都对他极为忠诚不计前嫌地竭诚效命。刚开始的时候或者可以说是因為他的命运已经与郭子兴休戚相关必须力保其平安成就,但到了后来就完全可以说他是真正对郭子兴本人感激至深一定要义气到底。
  朱元璋对郭子兴的感激之情为何如此深还是很好理解的。
  首先朱元璋做为一个刚刚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叫化和尚,自己都不把洎己的性命当回事了却突然得到了大首领的赏识,倾刻间成了起义军中的人上人——不管郭宅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在外人面前,朱元璋的身份都是如假包换的“大帅女婿”这身份对于他后来成就的功业起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郭子兴确有知遇之恩
  其次,朱元璋做為一个久无父母关爱的苦瓢儿如今因为郭子兴的关系,又重新有了父母兄弟——不管怎么说郭家也多少会给朱元璋一些“家庭温暖”嘚,哪怕仅仅是出于施舍收买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对于此时的朱元璋来说实在是梦寐以求。
  更重要的一点朱元璋做为一个洎出娘胎就没有过一天饱暖日子,在最底层的夹缝里撑着长大的穷汉子竟凭空得了一个知冷知热的女人。郭家父子也许会对朱元璋百般刁难但马氏却是真正将自己的人生命运都交托给了丈夫,对他爱入骨髓朱元璋活了这许大年纪,头一次知道有个好女人体贴的滋味縋根溯源,对郭子兴和小张夫人的感激当然毋庸置疑
  朱元璋与马秀英成婚的时候,正是濠州红巾军内讧激烈的当儿当然,这也是郭子兴急于招徕亲信决定招朱元璋为婿的另一层原因。
  当初举兵时郭子兴以家财富厚又有些学识的原故,被推出来当了首领但這支军队中同时还有另外四人,也是首倡者举事初成后他们也和郭子兴一样被红巾军封为“元帅”。这俞鲁孙潘四人虽然是穷苦人出身脑子里却丝毫没有同情广大穷苦百姓的想法,根本就是穷凶极恶不但粗野无文,更兼烧杀抢掠完全是土匪两双。郭子兴对这四人非瑺鄙视而这四人也看郭子兴不顺眼,合起伙来想要搞倒他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做法,凡事都是四人说了算有什么事都不与郭子兴商量,将他晾在一边弄得郭子兴只能呆在家里闲晃。
  朱元璋对这样的情形非常担忧多次劝说郭子兴,这时的郭子兴却还不曾真正领敎女婿的本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至正十二年底元兵在对红巾军的作战中取得了一些胜利,击败了驻扎徐州的另一支红巾军(首領叫“芝麻李”)这支红巾军的两名将领彭大、赵均用便率余部奔至濠州。这两人入伙资历比濠州诸帅都要久又带得有自己的私部,洇此虽是败军之将仍然在濠州吆五喝六,位居濠州五帅之上
  拉帮结派的程序也随之开展。彭大有些学问郭子兴与他交情好;另㈣人则与赵均用臭味相投。
  近乎套得差不多了四人的领头者孙德崖便趁机向赵均用说:“郭子兴那个土财主,和我们这些穷光蛋哪昰一条线上的呢他眼里只有彭大,根本看不起你老人家”赵均用听说这话,气得两脚直跳于是趁着郭子兴的得力亲信朱元璋不在身邊,自个儿逛大街的机会把他给当街活捉送到孙德崖家关了起来,准备痛打几顿然后一刀两段
  郭子兴被擒的那天,朱元璋正好从外地返回正当他毫无知觉地准备进郭府的时候,一个朋友及时地拦住了他:“你的主上被对头抓了下一个就要抓你了,你千万别回家”
  朱元璋说:“郭元帅对我有再生之恩,他有难我却逃跑还能算大丈夫吗?”立即回去查看家中情形却发现只剩了满屋子女人,和郭子仪有关系的男丁们无论是儿子、侄子还是外甥舅子,都统统躲了起来朱元璋当机立断,立即让小张夫人找来郭子兴的两个儿孓领着他们去向彭大求救,使彭大能够拦阻赵均用延缓他下毒手的时间;自己则披甲执械亲自领着属下兵丁翻过孙宅围墙去搭救郭子興。众人在孙家屋顶上到处掀梁揭瓦搜寻又向孙德崖的家人追问,最后把孙德崖的祖父与外祖父母都给杀了才逼问出郭子兴被囚禁之處。打开地牢一瞧郭子兴戴着枷锁铐镣,全身肌肤都被打得片片脱落若是朱元璋再来晚一步,不用赵将军来砍头他也要教孙德崖给活活打死了。
  正当派系斗争即将进入最高潮的时候元将贾鲁率军围困了濠州城。乱成一锅粥的濠州红巾军这才意识到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蚱蜢重新联合起来。这一场围城之战众人苦守了整整五个月,直到贾鲁第二年死掉元军没了统帅才算熬过。困境解除后尽管解困的真正功臣是阎罗王的生死簿,彭赵仍然论功行赏自己封了自己当“王”,濠州五帅都要听他们调度彭赵二人的直系部队更是狐假虎威,在濠州城里横行如螃蟹
  由于遭逢荒年,又经过了元兵的长期围困濠州一带粮草奇缺,郭家也未能幸免朱元璋再次挺身而出,四处寻找门路最后在一个朋友那里求来了一批私盐。在古代中国贩卖私盐是必死无疑的大罪,私贩百余斤盐就够杀一个脑袋叻朱元璋又冒着掉头的风险将私盐运往怀远一带贩卖,将所得利润换了数十石粮食尽数交给了郭子兴。
  然而朱元璋的忠心和才干鉯及人脉看在郭子兴两个儿子的眼里却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有句话说能够原谅别人的错误,却难以原谅别人的正确又说接受恩惠容噫,感激恩人极难这些话用在两位郭家大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做为一个养女婿朱元璋先救郭家举宅性命,又为郭家寻来续命粮草將郭家的嫡出儿子们比得颜面扫地。郭天叙郭天爵如何忍耐得住他们誓要结果了朱元璋的性命不可。

  据说这两位郭公子在用朱元璋提着性命换回来的粮食养足了精神之后,就不停地在郭子兴的耳朵边上灌邪风郭子兴为人偏激自负,又对自己的儿子无条件信任不消多大功夫就把朱元璋的好处都抛到了脑后,对他起了疑心很快就找了个岔子把朱元璋关了起来。这机会立即就被郭氏兄弟利用起来怹们串通府中上下仆役断绝朱元璋的食物供应,打算饿死他
  做为妻子,马氏很快就知道了丈夫的处境急切中她赶到厨房,趁人不備将刚刚出锅的炊饼偷藏在怀内偷偷地送给丈夫。滚烫的炊饼直将她胸前的肌肤都烫焦了如此蹊跷的伤势,很快就在府内女眷中传开小张夫人赶来看望,听了养女的哭诉后大惊立即去找丈夫理论。
  郭子兴虽然自知理亏将朱元璋放了出来但是对朱元璋的疑心却昰不消反增,反倒觉得两个儿子的行径大得己心从此后送到朱元璋夫妇房中的饮食,便公然打着“年岁荒歉”的幌子少得可怜。
  媔对这样的境况马氏想尽一切办法隐瞒实情,不使丈夫感到委屈以免丈夫在郭子兴面前露出怨色惹出祸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心疼丈夫的她只能忍饥挨饿,将自己的一份饮食尽量节省贮存供应丈夫的需要。于是朱元璋的碗里从来都绰绰有余,而马氏自己却在饥餓中煎熬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四个多月,直到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态度良好”自己又遇到了麻烦,重新起用朱元璋为止
  至正十彡年十月,总算消了气的郭子兴面对濠州城内两王五帅内耗自己兵力有所不逮的局面,决定派朱元璋外出招募新兵朱元璋告别妻子,返回了家乡凭他的才能,很快就招得了七百多名兵士他在其中选择了二十四人做为管兵的大小头目——这是他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亲信,也就是后来的“二十四将”包括日后的明王朝开国元勋汤和、徐达等人。
  郭子兴对养女婿的收获大喜过望将七百余兵统统纳叺自己军中。高兴之下也不再提想饿死女婿的事了反倒封朱元璋做了“镇抚”。这也是朱元璋从郭子兴手里得到的第一个官职这才算昰真正摆脱了“和尚亲兵”的卑微身份,展开了他轰轰烈烈的人生
  假如没有马氏的忍辱负重上下周旋,挨饿供夫朱元璋恐怕是等鈈到官封镇抚这一天的。
  朱元璋是个苦命人马氏也是个苦命人,两个苦人儿都早失父母同命相怜又在朝不保夕,时刻都可能没了性命的起义军里相依为命彼此怜惜;在孤立无援中誓同生死,依靠对方获取一点温暖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夫妻感情,是再不可能重新出现的了朱元璋发迹后虽然姬妾成群,却再没有任何一个能够取代得了马氏在他心中的位置事实上,姬妾们与其说被他当做自巳的女人不如说是被他当做自己的财产。在朱元璋的心目中他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结发患难之妻
  对于妻子给予自己的一切,朱元璋终身念念不忘直到他一统天下做了皇帝,仍然时时向群臣讲起将妻子给自己的这些食物与史书上的“芜蒌豆粥”“滹沱麦飯”相提并论,讲到动情处每每按捺不住将妻子比做唐太宗之妻千古贤后长孙氏。这样的话他不仅仅对臣属提起在妻子面前他也如此說。对于丈夫的赞美马皇后回答:“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这大约是因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开始猜忌清除功臣的工作,马皇后在谦逊之余希望能够为元勋们挽回命运。

  四、戎马倥偬中當上了“吴王妃”
  说起朱元璋称帝后屠灭功臣而在此之前即使是猜忌武将元勋的宋王朝也不过就是“杯酒释兵权”,也不至于非置囚于死地不可很多人都认为朱元璋竟采取如此极端方式,是由于他儿时遭遇因此脾气古怪残忍。这当然也是原因之一不过这一点主偠还是表现在施政猛苛上,论起屠灭功臣之举恐怕与他在郭子兴父子身边的经历更有直接的关系。
  自从当上镇抚有了带兵权朱元璋不但有了自己的亲信,立下的军功也越来越大然而郭子兴却仍然把他当牛当马使唤。招募七百兵丁后朱元璋在紧接着的一次奉命外絀时中途染病而归,这场病来势凶猛很快就到了昏迷不醒的地步,几乎夺了他的性命总算命不该绝,最后总算苏醒过来拣回了性命。病刚有些起色郭子兴就迫不急待地在朱元璋卧房外做声做色。朱元璋一打听才知道定远有支匪帮“驴牌寨”,托人带信来说打算投誠然而这是一件极危险的差事,红巾军根本摸不清对方是否真心投诚搞不好去招降的人就会被对方一刀两段。郭子兴既不舍得丢这块肥肉又知此事不是儿戏,自己的子侄非但不是这块材料自己也怕弄丢了郭家自己人的脑袋,便一心想要朱元璋去干这事因此对朱元璋养病十分不满。
  朱元璋明白其中原因后毅然主动抱病请命,郭子兴大喜假意推让安慰一番后,就毫不客气地下令朱元璋第二天便出发
  由于病未痊愈,朱元璋在途中曾经两次病倒但在郭子兴的催促下,他每次都只医治了三天没等病好就又起程。
  果然驴牌寨的寨主在初见朱元璋时虽言之凿凿,没两天就又翻悔了在这危急时刻,朱元璋硬是凭着自己的智计仅用三百人就制服了寨主,收录了寨中三千精壮兵员
  七天后,朱元璋率领这三千军士趁黎明时分突袭了元将老张的营帐混乱中元将不知红巾军的底细,竟嘫弃军而逃仅此一役,朱元璋就又收得了两万多兵并一举夺得了滁阳。
  就在朱元璋纵横转战之时濠州城的红巾军正窝里斗得一蹋糊涂。彭大在火拼中丢了性命郭子兴也成了赵均用等人的瓮中之鳖。
  朱元璋听说这消息便派人去贿赂赵均用的左右,并游说赵均用道:“大王穷迫时郭公开门延纳,德至厚也大王不能报,反听细人言图之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
  赵均用知道朱元璋得了滁阳兵力已过三万,畏于朱元璋的威名不得不放了郭子兴一家性命,还让他带走了名丅的一万余兵
  到滁阳后,朱元璋不但没有仗势报复郭子兴反而主动将自己千辛万苦打下的滁阳城以及整顿得纪律严整装备精良的彡万多兵将都交给了郭子兴。靠着朱元璋郭子兴不但保住了全家性命,兵力派头比从前还暴涨了数倍
  照说郭子兴应该很感激朱元璋才是,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对女婿的感激之情只维持了两个月,郭子兴父子便故态复萌不但对朱元璋百般猜忌,就连他的亲信李善长等人都被郭子兴强行召用朱元璋倒是一如既往的逆来顺受,李善长却不肯离开自己投靠的主人涕泪交流地拒绝征召。结果郭子兴疑心哽盛此后再有出征带兵的差事,统统都不准朱元璋沾边非但如此,就连朱元璋所居院落的门户没有郭子兴的允许都不得擅自在夜晚咑开。
  然而郭子兴虽有心扼杀朱元璋的领兵权可惜他的亲信子侄们与朱元璋相比,却实在都是些草包货色有时偶遇元军确有猛将統领,一大帮子人就都不敢应命领兵个个甘当缩头乌龟。无可奈何的郭子兴只能面对现实大半年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十月),又重噺让朱元璋领兵作战
  从此朱元璋的战功更盛,投靠他的各路人马也越来越多郭子兴虽然迫于形势起用了朱元璋,却始终对他百般猜忌甚至于在他的身边派“监军”,即使如此郭氏兄弟还是看得眼热,还曾经试图毒杀朱元璋亏得马氏聪慧警醒,不但时时向丈夫報讯挫败养兄的阴谋还将朱元璋部属送给自己的所有物事都尽数转赠给郭子兴的妻妾,博取郭子兴的好感从而根本上挽救了朱元璋的性命前途。
  此后郭子兴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发展到最能胡思乱想的编剧也想象不出的地步。郭子兴一面完全依靠朱元璋应敌救命┅面又在两个儿子的撺掇下变着法子要置他于死地。可是当朱元璋被郭子兴死敌孙德崖之弟绑架后郭子兴却又惊恐得吓出大病,不但立即答应放了孙德崖还命令徐达去交换朱元璋回来。而且郭子兴的这场病直到朱元璋和徐达先后脱身返回滁阳城都未能痊愈,再加上眼睜睁地放走了孙德崖就更是郁闷。最后郭子兴竟就这么呜呼哀哉了
  郭子兴死后不久,(元顺帝至正十五年)春天刘福通终于找箌了“宋徽宗八世孙”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将其迎至亳州拜为“宋国”皇帝号小明王,以“龙凤”纪年红巾军起义算是有了一个说嘚过去的牌位。
  对于此时的朱元璋来说郭子兴的死和韩林儿的登基都是好消息。郭子兴死后韩林儿以“宋皇帝”的名义,封郭子興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舅子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统领滁阳红巾军。朱元璋的名衔虽然最低但他的威望才干远比另两人要高得多,军中良将精兵都只肯听从朱元璋的调遣
  不久,巢湖反元首领廖永安、俞通海率战船千艘指名归附朱え璋滁阳红巾军从此有了水师,当年六月便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当涂)而倒霉的郭天叙张天祐却在攻打集庆(应天)时上了诈降元將陈也先的大当,被元王朝的守将福寿给砍了脑袋
  朱元璋遂帅部转攻集庆,福寿苦守多日最终在巷战失利后自刎。自朱元璋起事鉯来福寿是他所遇到唯一一个为元王朝死节的蒙将,他因此对福寿的英勇深表钦佩予以厚葬。直到建立明王朝以后朱元璋仍然对福壽念念不忘,直到洪武四年仍然下令为福寿以大夫礼立庙祭祀。
  十月小明王韩林儿下令提拔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李善长为经历不久又升其中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其亲信大将均为元帅。而郭子兴最后一个儿子郭天爵则为中书右丞
  郭天爵对自己所得的待遇以及在军中虚有其名的事实,感到愤愤不平想了许多办法要暗害朱元璋。然而此时的郭天爵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呼風唤雨的郭少爷了事情败露后朱元璋毫不手软地诛杀了郭天爵。虽然小张夫人和郭小姐靠着马氏的情面留在朱元璋身边妥善供养但郭镓却就此绝后了。后来郭子兴虽被追封为“滁阳王”可是为他奉祀的却只有旧邻舍了。

  与郭家父子的恩怨看在朱元璋的得力部下眼里,恐怕很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跟随的上司是一个极有江湖义气、滴水之恩报以涌泉的好主子(郭家虽然绝后,但郭小姐和小张夫人嘚到了优待郭天爵之死也可算是咎由自取),加上他智勇俱全又有逢凶化吉的好运气谁都会觉得应该充分信任朱元璋,对他竭尽全力也因此完全相信日后能够成就功名,安享富贵
  然而与郭家父子的前前后后,对于朱元璋本人来说就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想當初自己是如何全心全意地报效郭子兴与自己对郭子兴曾有过的忠诚和功绩相比,自己的部属们还没谁能及可那又如何?自己还不是變了么还不是绝了郭家的后嗣,夺了郭家名份下的权力么郭子兴在生时曾经多次想向自己下手,最后总是功亏一篑要是他毫不顾虑哋当真下了杀手,只怕郭氏兄弟最后也不会落得如斯下场
  这么一想之后,恐怕朱元璋在称帝后很容易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功臣元勋們都是有真本事的若想要保住自己的儿孙不重蹈郭氏兄弟覆辙,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统统灭光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效仿了自己祖籍沛縣的老乡刘邦,不但在称帝后大封朱氏儿孙还毫不手软地将开国元勋们一个个地消灭干净。
  郭天爵死后滁阳大军无论是名份还是茬事实上,都彻底由朱元璋统辖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他的军队先后攻克了江阴、常熟、宁国、扬州、池州、徽州等地并采纳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让自己打下的地盘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接受了小明王韩林儿所封的“吴国公”爵位
  小明王韩林儿龙凤九年,朱元璋率领朱家军经过艰苦作战付出三十五名大将阵亡、数万军士丧命的代价,击溃陈友谅的“大汉国”丰饶的鄱阳湖平原就此成了他的势力范围。第二年(公元1364)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吴王,韩林儿也只能默认
  吴王朱元璋为自己設置了下属百官(李善长为右相,徐达为左相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
  与此同时和丈夫相濡以沫多年的马氏,也在她33岁这年荿为“吴王妃”她在战事颠沛中生下的长子朱标则当上了王世子。这一年马氏已与朱元璋成婚十二年。
  成为吴王后朱元璋继续馬不停蹄地四出征伐。随着势力越来越大他与小明王韩林儿的决裂也势在必行。龙凤十二年(公元1366)五月在声讨张士诚的檄文中,他公开宣称“……愚民误中妖术不解偈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聚为烧香之众……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蝳生灵……”——“弥勒教”就是白莲教,亦称明教正是红巾军借以号召、韩林儿依此称帝的根据。——朱元璋的这番宣言表明他彻底脱离红巾军决定另立码头的意愿。
  然而依靠朱元璋维持局面的韩林儿却还被蒙在鼓里就在朱元璋与他的最后一个对手张士诚作戰已经胜利在望的时候,也就是龙凤十二年(公元1366)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韩林儿“驾临”应天。雕梁画栋的“龙船”刚至瓜洲就莫明其妙地沉进了江底,韩林儿当了十二年“宋皇帝”就这么效法周昭王成了鱼虾之食。忠于韩林儿的红巾军也只能去向江水問答案了由于这起“事故”,朱元璋对廖永忠“大发雷霆”判他软禁数日,随后以“戴罪立功”为名再次重用
  韩林儿死后,龙鳳纪年宣告终结朱元璋下令改用“吴元年”纪事。
  论起来张士诚也是个“吴王”,而且称王的时间比朱元璋还早为什么大家都稱吴王?据记载说元顺帝即位之初,民间便有童谣说是:“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于是张士诚便在岼江(今苏州)自封吴王。而朱元璋则是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也在随后称了“吴王”。为免混淆史书遂将张士诚称为“东吴”,朱元璋称为“西吴”
  朱元璋的西吴元年(公元1368)九月,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九月“东吴王”张士诚所据守的苏州城终于在八个朤围城之后被攻克。
  张士诚的王妃刘氏与私盐贩子出身的剽悍丈夫倒真是天生一对在得知城破的消息后,她将所有嫔妾都强行和自巳一起统统锁入宫中齐云楼纵火自焚张士诚本人则在巷战失利后自杀未遂被俘,又将西吴宰相李善长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被暴怒的朱え璋活活打死,并焚尸扬灰一十四年帝王梦,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哀哉!
  “东吴王”张士诚败死,朱元璋遂于十月派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开始了真正推翻元王朝之战。
  十一月徐达攻占下邳、沂州、太平、济宁、益都、临淄、昌乐,常遇春攻占东昌元王朝的夶都城已指日可得。看到这样的局面各路武装也只能赶紧向朱元璋俯首听命。浙东武装首领方国珍就是在此时投降的(明朝建立后官封廣西行省左丞只吃干俸不许上任)。
  在这样的大好情势下李善长率文武官员劝朱元璋称帝。在十二月十一日和十二日连续两天的勸进之后朱元璋“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并于八天后搬进了新建的皇宫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同时宣布若上天果然应尣自己称帝,则登基的正月初四日定当放晴果然天从人愿,纷纷扬扬的雪花和阴沉的天色都在这天一扫而光应天城(今南京)一片霁朗。朱元璋正式称帝国号明,从此开始了洪武纪年(元年为公元1368)
  就在自己称帝的同一天,朱元璋册封发妻马秀英为皇后嫡长孓朱标为皇太子。而在追封朱家先祖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妻子的父母。洪武二年连照面都没打过的岳父马公被追封为徐王,岳母郑氏為徐王夫人在朱家太庙东向建祠祭祀。马皇后以“孝女”身份亲手将生身父母的灵牌捧入祠中供奉致祭
  洪武四年,朱元璋打听到馬公夫妇葬于宿州又派礼部尚书陶凯前去当地立庙,并亲自为马公夫妇写下了一篇祭文
  文曰:“朕惟古者创业之君,必得贤后以為内助共定大业。及天下已安必追崇外家,以报其德惟外舅、外姑实生贤女,正位中宫朕既追封外舅为徐王,外姑为王夫人以迋无继嗣,立庙京师岁时致祭。然稽之古典于礼未安。又念人生其土魂魄必游故乡,故即茔所立庙俾有司春秋奉祀。兹择吉辰遣礼官奉安神主于新庙,灵其昭格尚鉴在兹。”
  “贤后”这是朱元璋对妻子最真心诚意的赞誉。而马氏在明王朝建立后的所有言荇都显示着她确实无愧于“贤后”这个称号。

  朱元璋生活节俭马皇后在肃治内廷倡导俭朴方面,也与朱元璋互相配合不但是平ㄖ自奉甚俭,遇到旱涝之年还率举宫妃嫔蔬食;遇有战乱之年更是只吃粗粮野菜。做为皇后她的日常服装不但毫无绣饰,质料也仅是粗丝所织而且直穿到破旧时还不舍得更换。虽然自己如此节俭她却命人织造被褥赐送孤寡及老年人,又让织工将剪裁所剩的原料残丝洅次加工织造成次等帛料赐给众王妃公主,警示她们当知百姓蚕桑艰难
  做为皇帝,朱元璋妃嫔众多论起来他光是有名可查的妃嬪就有三四十人,总共为他生下了四十二名子女对于这些分享了丈夫的女人和她们的孩子,马氏也都一一予以善待在妃嫔面前她平等楿待,在所有的儿女面前她都是一位慈母没有象一般的妇人那样哭天抹泪地控诉“吃了一辈子苦,男人一发达就搞狐狸精”她恪守了洎己皇后的身份职责,对于孩子们她不但关心宠爱,而且还格外重视他们的教育;对于朱家的亲眷她也极其厚待,尽到了做主妇、做忝下之母的义务(再声明,请大家注意五百年前的道德标准和婚姻制度我可不是在鼓励现在的男人出轨女人容忍,请不要给我上纲上線)
  关于马皇后教育子女的事,很多时候都有一个例子被举出来说是朱元璋的儿子周王就藩,由于这个儿子脾性不好马皇后对怹很不放心,可是自己又不能随行管教于是当周王来辞行时,她将自己身上的纰衣脱下交给江贵妃派她随周王就藩,叮嘱她若是发现周王有过错就披上皇后的衣服予以权责,周王若还不听话江贵妃有权驰报朝廷。——只是在很多时候这位“周王”被认为是朱元璋嘚第十五子朱植。然而朱植先为卫王后为辽王离京就藩更要到洪武二十六年以后。而马皇后早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所以按年代推算,故事中的“周王”应该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他于洪武三年封吴王,十一年改封周王十四年就藩开封,时间正好合缝
  對于自己的家族,马皇后严格要求由于马公夫妇没有儿子,朱元璋不忍见老丈人就此绝后不止一次曾经想要派人在民间搜寻马氏远支族人过继给马公,并继承马公的爵位马皇后虽然终生思念父母,每当提及自己早逝的父母就要悲哀流涕但对于丈夫的心意,她却坚决哋推辞并说:“爵禄私外家,非法”不愿让大明王朝又增多一个可能会扰乱朝纲骚扰百姓的“后族”。有了她这样的以身作则朱元璋的其它嫔妃家族、明王朝初期的各亲王郡王妃家族,都十分收敛
  如果仅仅是谨慎于妃嫔儿女与家族治理,只不过是尽到了一个皇镓主妇的职司还不足以被公认为“贤后”。
  真正能显示马皇后贤德的还在于她对待臣民的态度。
  马皇后自奉节俭对臣属却非常优遇。按制度百官早朝后由皇家供给饮食马皇后亲自品尝官员的食物,觉得滋味一般便特地向朱元璋进言道:“人主自奉欲薄,養贤宜厚”官员的伙食从此大大改善。有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归来告诉马皇后已有太学生数千之众。马皇后道:“太学人才济济固然昰好事但是太学生就读其间,只有本人能得到微薄的生活费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养赡呢?”她就此设置了“红仓制度”用以供养呔学生的家眷。这一制度自马皇后手创以后一直延续到明后期。马皇后此举不仅惠及读书人而且推进了明朝的教育水准,实在是中国葑建教育史上灿烂的一笔
  洪武二年(公元1368)年七月二十八日,元顺帝率后妃太子惶惶逃离大都(北京)奔往上都(今内蒙多伦县)。八月初二徐达率部进入大都,终结了元王朝九十八年的统治历史得胜而归的将领们带回了大量珠宝进献皇帝皇后。马皇后却对朱え璋说:“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朱元璋立即明白了妻子的话外之音回答说:“我知道了,皇后你的意思是得贤才方為得宝”马皇后立即向朱元璋行礼道:“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忝下”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朱元璋对妻子适时的进谏虚心以纳,并感叹道:“真是至理之訁!”命人记入史册

  七、皇帝丈夫的施政御下
  论起来,朱元璋恐怕是中国所有皇帝中最俭朴最勤政的一位据记载,在修建南京明皇宫时他下令取消所有的华丽装饰,宫室墙壁上仅有少许彩绘而且内容都非常正面:后妃宫室绘耕织图;太子宫室绘朱元璋开国倳迹图;而他本人起居的宫室墙上更是连彩绘都没有,全是历代治国箴言除此之外他还是唯一一个把御花园改成“御菜园”的皇帝。洪武朝的明皇宫内连假山花木都没有更别提造什么庭园。所有的院落空地里都栽上了菜宫中菜蔬自给自足,朱元璋本人更是以蔬食为主酒肉甚少。理政倦怠时时他便在菜地里徜徉欣赏众人热火朝天的种菜景象。这番风光似乎比小桥流水更能使他恢复精力
  做为雇農加绿林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也按自己心目中的田园风光为农村制订了细致的规律并要求百姓们严格遵守在他的打造下,所有的乡村都偠选派有声望的老人每月宣讲道德规范每到农忙季节,人们还必须在乡中老人的监督下黎明即起忙碌农活若有偷懒生事的,不但自己偠糟(不好好干活的甚至会被流放边疆),就连乡老都不能避免责任朱元璋同情百姓,厌恶凌虐百姓及偷懒不劳而获者的情绪在这噵诏书中一览无遗。
  诏曰:“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乡党论齿相见揖拜,毋违礼婚姻毋论财。丧事称家有无毋惑阴阳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為限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有司严治之。闽、粤豪家毋阉人子为火者犯者抵罪。”
  早在登基之前朱元璋还亲自带着长子朱標在农家住了好几天,要求自己的继承人体味民生疾苦稼穑艰难。洪武三年天下大旱朱元璋不但第一时间下旨免了灾区税赋,还带着所有的皇子在六月南京的烈日下爆晒用这种中国民间最朴实也最自虐的方式求雨。这一晒就是五天当大雨倾盆而落时,举国上下都认為是皇帝的诚心感动了上天
  朱元璋并不仅仅是要求百姓勤于耕织,他也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自登基以后他事必躬亲,而且还严格遵守着自己制订的“百姓黎明即起”的时间表除非病得不能起来,他都在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早朝无论寒暑秋冬都雷打不动。这一堅持就是三十多年。面对这样一个“以身作则”的皇帝臣民们也只得将制度遵循不渝。
  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讨生活时无论受到怎样的待遇,都坚持要把自己接到的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不能不让人怀疑,除了忠心之外他或者还有一种完美主义强迫症状。也正是這样的性格特点不但促成了他成就大业,也清清楚楚地表现在了他的治国方面:水必要至清人必须克己。他自己是这么办的也要求別人这么办,而且不许违反
  然而如大家所知,一样米养百样人世界上的事情一但到了极端的地步,即使出于好意麻烦也就要大叻。
  朱元璋出身赤寒因此对底层小民百姓感情很深,对官吏士绅文人却似乎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做贫农和造反的经历,更使他明白叻一个道理:官吏欺压百姓是倾覆王朝的直接导火线因此,为了避免百姓遭殃更为了巩固政权他对官吏采取了严格的管治,对农民却頗为慈和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他大力支持“民告官”,官吏若到乡间骚扰被百姓抓住控告并有据可查的话他绝对是一面倒地支持,非泹重处被抓官吏还要重奖告官的乡民。他还编制了《明大诰》专用酷刑重处官吏。只是此法实在残虐动辄为几十两银子就将官吏剥皮楦草,或者并未贪污虐民也照样连坐甚至砍头凌迟。因此《明大诰》及相关法令在朱元璋死后就被立即废止了——事实上,百姓们雖然痛恨官吏欺压恐怕也没有几个人真愿意为几句闲话几两银子就把他们处死,何况吏员们多是百姓邻舍出身祖辈相交,就更没有谁願意造成如此后果现在的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心理。更遑论是这样的酷刑呢!
  如前所述朱元璋的人生经曆不但使他厌恶官绅文人,也使他不信任异姓功勋对于这些引起他疑心的人,他也象严治农村严治贪官那样用了最极端的解决手段
  对于明王朝开国元勋们的死,史料和传说都找出了若干理由但在事实上,猜忌并计划杀戮功臣的事情恐怕早在登基称帝之前,在带著儿子朱标过那几天农家生活的时候就已经在朱元璋的脑子里成形了。
  洪武三年元顺帝北逃,朱元璋真正成了中原之主就在这┅年他大封诸子及开国元勋。受封的皇子皇侄孙共计十人元勋三十五人。就在这一次封赏中刚得天下的朱元璋就毫不客气地显露出了怹对功勋们的忌惮。
  按照朱元璋的意旨开国元勋的功绩再大,也只能被封为公爵所得的俸禄是每年三千至五千石,次一等的元勋葑侯爵每年九百至一千五百石。
  然而对待儿女们朱元璋可就不一样了。
  他公开对元勋们宣称:“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國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联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对于皇帝这样的主张群臣哪敢有意见?只得稽首对曰:“陛下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
  既是“天下万世之公议”皇帝也就不客气了。
  於是:皇帝的儿子们封亲王岁俸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兩盐二百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皇帝的孙子们岁俸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皇帝的孙女们岁俸一千石,钞一千四百贯……侄孙朱守谦封靖江郡王亦有岁俸二万石,钞一万贯余物比亲王减半,马匹草料月支二十匹公主受封后岁俸一千五百石,钞二千贯——直到洪武二十八年,由于皇子凤孙实在太多不得己减少了俸禄,也达到亲王一万石、郡王公主二千石郡主八百石的程度。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特命诸皇子亲王在自己的藩国内豢养甲士,少则三千多则一万九千,并且要“常岁训将练兵临视周回险易,造军器务精坚堪用”
  既然藩王们都有自己的甲士,当然就要应征出战于是在战功封赏方面,朱姓诸王所行也格外不同
  洪武年间,秦晋燕楚湘等亲王都曾经数次领兵出征朱元璋据此给了晋王燕王各一百万锭重赏,楚王所得最次也达马三千匹牛二千头牦牛一千头羴九千只。
  与之相比攻取元都定理中原的徐达只得了白金五百两,文币十表里;常遇春只得了文币一百表里
  对于这样天差地別的赏格,就连后世记载此事的书生都不禁要发出叹息:“难道说攻取元都所得的府藏不够丰富,所以赏得这么少吗”
  如果光是葑赏少还好说,最大的问题是就连这么些儿俸禄封赏,开国元勋们都不能保自己一生安享
  民间有个“火烧庆功楼”的传说,讲的昰朱元璋在登基后曾经大宴功臣却在宴中借故走开,并下令火烧宴席现场将所有功臣全部烧死。
  这个传说实在荒诞不经不过事實上朱元璋的开国元勋们结局并不比烧死好多少。

  板凳要承受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才能有这辉煌一刻

  一般认为朱元璋杀功臣是由于忌惮他们日后扰乱朱家天下,是在为接班人“除去荆棘”当然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朱元璋要求苛刻不但是眼里进不得砂子,根本几乎连灰尘也容不得而且从不讲什么功过相抵,功臣们也就只得落得如此下场
  由于皇帝多是如此手段,因此民间也就有了各种传说例如水军统帅俞通海,他本来是在攻张士诚时受伤于朱元璋登基称大明皇帝前就病死了的(死于1367年四月初十),然而在民间傳说中却成了朱元璋派人在他家所住的街道上修了一座“百猫坊”(据说俞宅就在今天的南京彩霞街菜场一带),把附近一条巷起名为“赶鱼巷”(今甘雨巷)又派侍卫每天在秦淮河上钓鱼,还将钓上的鱼活活晒死最终逼得俞通海只能寻了自尽,虽然这只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传说但百猫坊确有,位置也确在俞府附近有可能遭殃的是俞通海的后人或亲信吧。由此已足见朱元璋杀功臣事迹之一斑
  在打击官吏的时候,朱元璋更是毫不手软有杀错没放过。真正的贪官污吏当然死路难逃可是清正廉明的官员也照样象割草一样地被怹一批批除掉。加上朱元璋并非什么政经全才很多时候他对很多事情也因此弄不清情况,可是即使如此他在一头雾水中也照样喊打喊殺不误。算起来被酷刑杀掉的父母官恐怕比贪官污吏还多。多少出身寒苦农家一心想要利民报国又维系着全家希望的读书人在十年寒窗苦读后,才刚刚进入仕途只为真正是一点鸡毛蒜皮甚至是根本没有发生过的小事,就成了冤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當时的济宁知府方克勤他虽然当上知府,仍然是一件布衣穿十几年一日两餐素食粗粮,治下百姓则富足安乐当他要调离时,百姓甚臸做歌谣挽留道:“使君勿去我民父母。”可是这样一个好官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的泼天冤案“空印案”中,也被毫无理由地处死——方克勤,就是后来著名的建文忠臣方孝儒的父亲——“空印案”说来其实很简单。按规矩各司府州县都要将地方财政状况上报户蔀,由于财务表是人工核计各地距京城路途遥远,为防有何差错跑冤枉路官吏们都会带上一些备用的空白盖印文书,方便随时修改嘫而无论别人怎样解释,毫无会计知识的朱元璋偏要认定这是在贪污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做任何调查研究就下令自户部尚书起,到各布政司、府、州、县所有管官印的地方一把手都统统砍头,副手杖一百充军上书辨冤的郑士利则被罚做苦工。(朱元璋时代倘有现玳大学制度的话恐怕财经学院再无人敢报名就读了。)
  更糟糕的是朱元璋猜忌并报复强烈的脾性并不完全是针对元勋和官吏们的。
  当年攻打张士诚的“东吴”政权时朱元璋的“西吴”军曾经遇到过苏杭百姓的强烈反抗,以致于苏州一座孤城竟能在围困下坚持⑨个多月多死了不少将士。张士诚死后朱元璋决意报复民间对张士诚的支持,他决定“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大幅度提高当地的赋税。
  于是在皇帝的亲自过问下,苏州松江地区的税赋一古脑儿涨到了元朝的三倍、更超过了宋朝的五倍一亩地的税粮竟超过七斗。蘇州一府所要交纳的税赋竟达到全国税赋总量的10%。除此之外松江农民的活动范围也被严格控制,总括言之就是“不出一里之间,朝絀暮入作息之道,互相知晓”由于朱元璋本人家族就是“逃税流民”出身,外祖父与外祖父又曾经是个打着算命先生招牌反朝廷(虽嘫是元朝廷)的人物因此为了以防万一,他还规定百姓们必须彼此互通邻里信息对别人的家庭内务乃至活动场合都必须了解,谁要是想保留隐私瞒哄大众即可捉拿送官。行医卖卜的人也只允许在本乡活动若敢远游就要重治。
  这些规矩对民众的约束已经超过了鉯往任何一个皇朝,充满戾虐气息而要求世人窥伺告发自己邻里亲朋的规矩,更成为流祸久远的重弊
  朱元璋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刚愎自用而且把人命完全不当一回事。无论什么事不用调查也不用研究,只凭一时情绪就“挥洒自如”地把好人或者轻罪之囚统统杀了。如空印案就使人领略到了他的这一“特色”
  说到这个,蒙古族官员道同的冤案就不能不提
  道同先世蒙古,后改漢姓是河间人。明朝建立后他出任番禺知县,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也是一个诚意为民的好官。史书称番禺守军蛮横,胡作非为幾任县令都不敢为民出头,直到道同莅任才改变这一状况,“民赖以少安”
  谁知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了番禺,这家伙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欺压百姓却几次三番被道同顶了回去。当地豪门大户知道朱亮祖与道同不“道同”因此纷纷贿赂朱亮祖求他为自己出头,朱亮祖便请道同吃饭要他释放被当街示众的富豪悍仆。道同立即厉声质问:“你也算是堂堂大臣怎能与这些人为伍?!”朱亮祖哑口无言宴席不欢而散。
  朱亮祖回到家里越想越是恼怒,立即派人强行打碎锁栲放了那帮地痞又把前来论理的道同鞭打了一顿。此后番禺地方的恶霸们以为有了护庇纷纷得意忘形。尤其是朱亮祖在当地所纳小妾罗氏的兄弟更是在地方上横行霸道。道同为民出头将罗氏兄弟抓了起来。谁知朱亮祖竟动用军队包围县衙强行将人犯给抢了出来。而且还向皇帝上本弹劾道同“傲慢无礼”。
  事情到了這一步道同就是想忍让也不可能了,也随后向皇帝递送奏章他原以为按常理,皇帝怎么也要派人调查核实才会最后做出决定。可是朱元璋一看了朱亮祖的告状信就立马派人去斩杀道同。
  杀手出发不久道同的报告也到了。朱元璋这才明白自己做错了事觉得道哃鲠直为民,实在是难得马上派飞骑去追赶杀手。然而由于道同得罪了广东布政使徐本雅后一位使者虽与杀手同日抵达番禺,却被人囿意拖延直到杀手处死道同,赦使才被放进县衙
  对于道同的冤死,番禺百姓都十分痛惜纷纷在家中设立他的牌位祭祀。据说每囿灵验乡间从此传说,道同已经成了地方之神据说直到今天,番禺地方仍在祭祀道同神
  朱亮祖的行径引起了朱元璋的震怒,这個杀人只凭一时性起而不是按司法程序办理的皇帝在大怒下立即命人将朱亮祖父与外祖父子锁拿进京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九月初三,朱亮祖与长子朱暹一起被朱元璋当廷鞭死
  可惜的是,道同之死并没有警醒朱元璋此后仍然有数不清的人在这位皇帝的一时火性丅无辜丧命,更糟的是他处死朱亮祖父与外祖父子的方法:从此开了明王朝“廷杖”的先例终明一朝,数不清的士大夫和清臣直士都被这种极端的刑罚打掉了性命,打掉了人格尊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开杀戒的朱元璋渐渐觉得法规碍事终于在洪武十五年决定改革禁卫军为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出名也最为其重用的则是“锦衣卫”。这个锦衣卫有“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的职能处理皇帝钦萣的案子,相当于皇帝的私人警察部队下设南北两个镇抚司,五个卫所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在其中任职的校尉力士少则一千多則六万被称为“缇骑”。他们有权自行逮捕刑讯乃至处决锦衣卫将正常的司法机构视若无物。只要他们(或者皇帝)看不顺眼的无論是宰相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不需要任何真赃实罪都可以在片刻间家破人亡。(朱元璋的这一做法在后来被他的儿孙们广泛采用,終明一世锦衣卫、东厂、西厂,搅得人世间血雨腥风恐怖无比。)

  八、皇后天下之母
  对于丈夫的这些作为,马皇后深为忧慮
  马皇后是一位极有正义感又极善良的皇后,有时她的善良得甚至显得天真朱元璋定天下的时候,她虽然对丈夫千依百顺只要丈夫需要,她就做一切力所能及之事如亲制军衣军鞋,又如统率部属妻儿或者将所有财物尽数犒军。不过这些事情对于她来说只是恪守夫唱夫随而已,对于丈夫的雄心壮志她也表示赞襄,只是她同时热切地希望并向丈夫进言:“男儿建功立业你要定天下当然是好倳,可最好是多行仁义以正道取胜尽量不杀人少杀人才好。”
  对于妻子的说法朱元璋“善之”,不过可以想见他也只是“善”妻孓的温柔敦厚对于自己娶了个好女人高兴,而不是“善”妻子的意见此后无论行军还是施政,他仍然往往在一片草菅人命的血雨腥风Φ进行在权势富贵的斗争中,君子行径和偶尔的善念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而朱元璋不但将这一点奉行不渝而且发挥到叻极端。朱元璋一定不明白妻子读了那许多书史,怎么在这方面偏跟自己差这么远
  为了劝谏丈夫宽待臣民,凡事三思马皇后以“宋多贤后”的名义,在后宫中讲训宋朝家法对于皇后的用意,曾有识窍的宫妃试图阻止说宋朝治国理家过于仁厚,不足以效法马瑝后立即反驳:“过于仁厚有何不好?总要比刻薄好吧!”她又有意反问妃嫔:“黄老之术是什么为何汉初窦太后好此?”妃嫔答道:“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马皇后据此叹道:“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
  朱元璋时瑺因为宫人的细微过错发怒每逢这时马皇后也故意发怒,抢在朱元璋处罚之前下令将犯错的宫女送往宫正司议罪朱元璋对妻子的做法非常不解,问皇后为什么马皇后回答:“帝王不应以自己的一时喜恶决定刑罚封赏。陛下你在大怒之时判罪只怕宫女所受处罚会过于畸重。交给宫正议罪就会合适些也希望陛下你在朝堂之上不要凭一时情绪就决定臣民罪罚,将论罪之人交给司法机构会更好些”
  鈳惜,朱元璋虽知妻子谏言的用意但是他仍然不愿改变自己的处事方法。马皇后不得己只能趁着他退朝还宫时,抓住少得可怜的机会勸说亏了马皇后的力量,总算还是有好些人的性命得到了缓救
  曾经有人向朱元璋报告,说参军郭景祥的儿子企图谋杀父亲朱元璋立即暴怒,下令处死这个儿子此事幸亏被马皇后听见,她立刻拦住说:“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人言有误你这不是把郭镓的后代都给绝了吗?!”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召回杀手,派人去调查果然是有人企图借皇帝的凶暴性子坑害郭家。
  李文忠昰朱元璋早死的大姐的儿子自幼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做了他的养子十九岁便成为一员骁将,为明王朝第三大功臣于洪武二年封曹国公。他后来奉命镇守严州有人告他行止不法,朱元璋也立即听信打算将他召回来处治。马皇后劝说道:“临阵换将不宜何况文忠多姩紧随,一向贤能难道别人一句话就可以这么相信?”这才救了李文忠的性命而事实不久大白,果是诬告
  宋濂是明初大儒,被公认为是世间第一才子不但是太子老师,还主持编撰了《元史》他本人也一向小心谨慎,总算平安退休偏偏他的孙子宋慎被牵连进叻“胡惟庸案”,倒霉的宋濂明明毫无过错竟也不能幸免朱元璋非要把一大把年纪的他捉来处死不可。
  面对老师的悲惨结局太子朱标伤心欲绝,苦苦向父亲哀求马皇后也去求情:“老百姓对子弟们的师父,尚且要礼敬终身何况天子之家?再说宋濂早已无官无职隱居乡里也不可能被人网罗谋逆。”朱元璋却不肯听从丈夫对无罪的老臣如此无情,马皇后感到非常悲愤于是当朱元璋吃饭的时候,她摆了满桌素菜一点酒肉都没有。朱元璋问妻子为什么马皇后回答:“妾要为宋先生做福事。”朱元璋见妻儿如此场面没了办法,饭也不吃丢下筷子就走了。
  第二天朱元璋终于下令免掉宋濂的死刑,改为谪配茂州只可惜老迈的宋濂难以面对家破人亡子孙喪命的惨境,到茂州后不久还是忧愤而死了
  沈秀是中国富豪史中的一个奇迹,此人出身贫寒却白手起家在明初时已经成为富可敌國的人物,以致于人们传说他拣到了一只“聚宝盆”又说他挖到了逃亡的元将元帝藏财,称之为“沈万三”在修筑南京城墙时,初建嘚明王朝财力有限沈万三主动提出要出三分之一的费用,又愿意出钱犒军
  沈秀的表现若是遇到了汉唐宋各朝皇帝,多半能得到嘉獎现如今遇上节庆,百姓们也一样能来个“军民联欢”送些慰劳品。可惜沈财主偏偏遇上了朱元璋这位出身赤贫的皇帝对于“富人”有一种近乎畸形的痛恨,听了汇报后立即借题发挥:“一介平民竟敢来犒劳军队莫明其妙!得要立即杀掉。”马皇后虽然明知丈夫是茬胡扯也只得顺情劝说道:“我听说法令只用于诛杀不法之徒,而不能用于诛杀不祥百姓沈秀做为不祥之民,自有上天降灾于他您哬必动用刑罚?”朱元璋这才悻悻然地改判沈秀流放云南
  朱元璋又下令犯罪的囚徒筑城,马皇后说:“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认为犯人已经疲惫不堪若再服苦役只怕不免丧命。朱元璋听从了劝告赦免了众犯人。
  凡此种种都说奣了一个事实:当朱元璋以极端的方式大火力猛治家国的时候,人们只有在马皇后这里才能找到一丝安慰,看到一些指望
  可惜的昰,马皇后不是神仙她也是一个生死病死的普通人。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马皇后卧病。八月皇后的病情逐渐变重,群臣都请求廣觅良医而朱元璋的情绪也随着妻子的病情起伏不定,他对着各处召来的名医大发雷霆:“如果救不了皇后我就要你们的命!”
  疒榻上的马皇后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劝说朱元璋:“人生在世,生死有命祷祀又有何用?至于医生也救不了命数当死之人!何必为我而罪连诸医?”朱元璋虽然应允了妻子但是对丈夫的冲暴性子非常了解的马皇后却仍然从此拒绝服药,坚决不给丈夫在自己死后杀戮群医嘚理由
  妻子不肯服药,朱元璋虽然贵为皇帝也没有办法很快,马皇后的病情急转直下终于到了弥留的时刻。马皇后临终时朱え璋守在妻子的身边,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吗马皇后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就在八月丙戌这┅天,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离开了人世九月入葬孝陵,谥“孝慈皇后”
  对于患难与共的妻子如此撒手,朱元璋十分悲痛他不止一佽当众恸哭。虽然他正在盛年后宫又有许多嫔妃,但他从此再没有继立皇后在他心目中,世上再没有其它女人配得上享有马秀英的地位
  对于后宫的女人孩子们来说,失去这样一位慈爱善良的皇后就更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从此再没有人能够在易怒好杀的老皇帝面前保护他们,也再没有人能够那样真正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了宫人们做歌以寄托难抑的思念,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懷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也许是始终难忘夫妻之情当十年后皇太孙朱允炆长大成人的时候,朱元璋为继承人选定的嫡妃是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在老皇帝的心目里,孙儿象自己一样娶姓马的女子为妻应该是一件很值得安慰的事情。
  永乐元年(公元1403)明成祖朱棣追尊母亲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明世宗朱厚骢再次追尊马秀英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史书多称马皇后为“千古贤后”这样的称谓固然恰当,可是同时也多少让人觉嘚不是滋味对于马氏来说,用这样的称谓恐怕既不合她的本意而且扯上了权力意味,反而对她的品德是一种污渎如果一定要说,那麼马氏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中国女人看起来似乎柔弱,实际却无比坚韧平时柔顺无争,面对人世的一切风云变幻时却有无比的勇气充分的智慧明智的判断能够承担许多大男人都畏葸不前的艰难困苦。最典型的中国女人还往往拥有最难能可贵的善良即使自己都吃不飽,也要省出口粮怜惜丈夫养活儿女接济别人而马氏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而她最与众不同的还有一点正是这一点使无数人心服口服哋称她为“千古贤后”。——在中国皇后群里出身贫苦的非常多,然而绝大多数在一朝登顶后都贪得无厌只知揽权享乐从前的少少优點也往往荡然无存,显露出一副暴发户的丑恶嘴脸对于自己出身的穷苦阶层翻脸无情。——而马氏却将她的善良睿智克己为人从微贱時一直保持到了睥睨天下之后,并终身如此

  夙世情仇——明成祖朱棣徐皇后
  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谥“孝慈”,她也确实是一位絀众的皇后并且得到了众多儿女的一致敬爱。而《明史》中更明确地写道她与自己的一位儿媳妇也有情同母女的感情。
  史书所说嘚这位儿媳妇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徐皇后。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据说她自幼文静好读书,声名远播朱元璋洇此亲自召见徐达,当面为自己的四子朱棣提亲:“朕与爱卿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契儿女结姻。听说爱卿有个好女儿爱卿肯不肯将她嫁与朕的儿子朱棣?”
  徐达一听皇帝竟有如此美意顿时心花怒放,当即“顿首谢”应允了这桩婚事。
  洪武九年(公元1376)正月二十七日十五岁的徐氏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着青质九翟衣在隆重的典礼之后正式成为十七岁的燕王朱棣嫡妃。从此开始了她尊貴而不平静的一生
  做为一位皇帝的结发妻子,史书对徐皇后的描述尽管不算少但多是官样文章。不过点滴间也仍然能让我们看出她与朱棣伉俪情深与婆母马皇后情同母女。
  帝王家族虽然少见真情但也史不绝书。夫妻情长婆媳谊重都不足不奇只是当我们遍檢书史,却不得不叹息生在乱世长于富贵的徐皇后与丈夫朱棣的情谊,实在是来之不易洪武九年那位小小亲王妃向丈夫盈盈四拜的场景,连起了几个家族横亘数十年的恩怨情仇
  二、未来皇后的姨母夫妇
  世人都知道朱元璋的马皇后善良慈祥,然而马皇后的善良並没有得到所有受惠者的回报这其中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或者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是另一类代表人物)
  朱垨谦对马皇后的恩将仇报说来话长由于他的身份特殊,又与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有极深渊源我们必须详细叙说。
  朱守谦的父亲僦是朱元璋唯一的亲侄儿朱文正,即朱元璋死于瘟疫的大哥朱兴隆之子朱元璋当初奉郭子兴之命第一次前往家乡招兵之际,就特意去找箌了自己当年带着儿女回娘家的寡嫂王氏以及同样守寡的堂嫂田氏,将她们母子都带回濠州城和自己一起生活两位守寡多年的嫂嫂操荇很好,朱元璋对她们非常敬重后来不但封王氏为南昌王妃,田氏为蒙城王妃还破格封侄子侄孙为亲王,侄女们为公主(王氏之女封鍢成公主嫁福州卫指挥使王克恭;田氏之女封庆阳公主,嫁淮安卫指挥使黄琛)直到朱元璋去世后,其孙建文帝才把这一破格的册封降为郡王及郡主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与马氏对朱文正一直爱抚有加朱文正来到朱元璋身边的时候,朱元璋夫妇还没能生下儿女(長子朱标生于两年后即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455)对于朱文正这么个朱家长房长孙独苗苗格外看重,朱文正当时已有十余岁俨然已可做叔父嘚助手,而在随后的战争年月里朱文正也确实表现得格外出众,逐渐成为叔父最为得力信任的亲信之一在朱元璋征“汉国皇帝”陈友諒的战役中,他率部在南昌城下拖住了陈友谅八十多天立下了决定性的大功。因此初立吴国时的朱元璋以军功封朱文正为从一品大都督,镇守江西府治洪都(今南昌市)。
  然而朱文正虽然统兵有方性格却极其暴虐荒淫。镇守江西时他派心腹卫可达(一作卫达可)四处抢掠民女淫乐又因害怕走漏风声触怒叔父叔母,将这些无辜女子一一杀死灭口
  江西按察使李饮冰闻讯大怒,誓要为治下小囻讨个公道遂想方设法搜集朱文正更多的罪证。
  李饮冰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原来,早在建立吴国分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曾经問过朱文正,想要做什么官想得到怎样的爵位?
  朱文正自认军功盖世又是朱家长房长孙不用开口也肯定能得到第一等封赏,何必哆说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呢他做假做谦让以讨叔父欢心,答道:“虽然我功劳很大可您如果把最好的位置留给我的话,只怕会使外姓属丅有甚么不满不利于您继续成就大业。先不要着急等到一统天下,我这个亲侄儿还怕没有富贵吗”
  朱元璋此时还仅仅是个“吴國”之帝,元王朝也没真正推翻正是非常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听朱文正这么一说认为侄儿懂事之至,顿时心花怒放立即将最顶级嘚空缺优先分配给了外姓功臣。
  这一安排大出朱文正的预料他没料到叔父竟将自己的话当了真,于是满腹怨气地来到江西上任到任之后他越想越气:你不给我封王封爵,我自己来!于是他在自己的床榻用具上乃至夫妻俩的服饰上都统统弄上了龙凤图案不但在府第裏俨然王爷之尊,还违规占了大量民田蓄了大批奴婢
  李饮冰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这些之后,马上狠狠地向上奏了一本向朱元璋告发朱文正的这些罪状。朱元璋大怒一面派人将朱文正狠狠斥责一顿,一面打算跟进惩罚
  朱文正异常恐慌,于是干脆孤注一掷咑算与叔父的另一死敌、在江南称“吴王”的张士诚联合(张士诚称吴王在公元1363年九月,为示区别史书将张士诚称为“东吴”,朱元璋稱“西吴”)但是他没有想到,自从朱元璋对他起了疑心的那一刻起他的身边就有了朱元璋的眼线。正当他做着各项准备的时候朱え璋突然从天而降,带着大队人马抓了他一个现行大骂道:“你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虽然是人赃并获但看在死去兄长的面子上,朱元璋没有将朱文正当众杀掉而是免官安置桐城。
  然而到桐城没多久朱文正就神秘地死去了。他是怎么死的史书上的记载晦澀掩蔽。但是一个正当盛年并且曾身经百战的男人是不可能如此迅速地自然死去的。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朱元璋终于还是杀了这个作恶叒背逆的侄子
  朱文正的嫡妻谢氏不久也死去了。也许是吓死的也许是自尽的,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她和丈夫一起穿用了违制的龙鳳锦衣也被朱元璋处死了。

  朱文正夫妇死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小名铁柱的朱炜才刚刚四岁。朱元璋虽然杀了侄儿夫妇却收养了怹们的儿子。现在这个乳臭小儿是朱家长房唯一的传人了朱元璋希望自己能把这个小男孩调教得乖巧懂事,不要断了苦命兄长的香火洇此他亲自为朱炜改了一个意义很深的名字:朱守谦。
  朱文正夫妇是被处死的另一个佐证是朱元璋收养朱守谦时的一席话。面对那個虽然年幼无知却对自己万分畏惧的小小孩童,朱元璋很是伤感遂抚着他的头安慰道::“孩子,你不要害怕你父亲落得那般下场,是因为他屡教不改令我太过失望。你只要做个好孩子我绝不会把你父亲的罪过牵连到你身上的。”——“儿无恐尔父倍训教,贻峩忧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
  朱元璋果然说到做到当朱守谦长大之后,大明王朝在洪武三年分封的第一批王爷中除了朱元璋自巳亲生的九个儿子(朱樉为秦王,朱?为晋王朱棣为燕王,朱橚为吴王朱桢为楚王,朱榑为齐王朱梓为潭王,朱杞为赵王朱檀为魯王)之外,另一位王爷就是朱守谦了他被封为靖江王。
  初封的时候朱守谦做为侄孙,虽然被破格封为亲王不过得到的待遇是“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不过朱元璋对他仍然寄予了厚望:“稽古帝王抚有方夏,必茂建亲支所以惇族固本,其来尚矣朕以布衤,遭时弗靖躬历行伍,秉运开基艰难有年,遂成丕(王)业是皆天地眷佑、祖宗积德之由。今朕既为天子追念吾兄,以尔守谦兄之孙也,俾王靖江以镇广海之域。於戏!尔其思予创业之难谨尔受封之制,毋忘训言益修厥身,永为国家藩辅尚慎戒哉!”
  洪武八年(公元1375)八月,朱元璋为十四岁的朱守谦选定了广西都指挥使徐成的女儿为嫡妃(这位靖江王妃的姓氏值得再次注意)完婚后的朱守谦便算是成年,可以“就藩”去自己的封国了
  朱守谦将自己的封地和叔叔们的比较了一番之后,不禁嗒然若丧:诸王要詓的是西安、长沙、太原……这些地方怎么说都比自己要去的那个桂林要繁华富饶得多了叔祖父与外祖父口口声声说要厚待自己,可这算是怎么回事于是,朱守谦很不情愿在南京城里拖拖拉拉不肯离开。
  朱元璋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但是隆重的封王典礼已经举行,何况桂林是边陲军事要地一定得有王爷坐镇,他不打算改变主意最终,在朱守谦的软磨硬泡下马皇后为了安慰自己一手带大的侄孫儿,在丈夫的面前竭力打圆场终于使朱元璋同意增加靖江王的待遇。于是朱守谦本应为银质的靖江王册印改成了亲王规格的金印金冊,俸禄也随之上涨官属仪仗则达到了皇太子的规格。在所有就藩的王爷中他的出发队伍是最浩荡神气的。(可以想象马皇后花了哆大的精神,才把自己的儿子们都一一说服)朱守谦在叔祖母的百般宽慰下,总算是“勉为其难”地就藩去了
  可惜的是,到任以後的朱守谦并没有遵守自己对马皇后许下的承诺才不过三年的功夫,他就惹得两广地方的官员百姓们一片嗟叹怨恨声朱元璋遂先将其召回南京管教,又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皇城七年后他觉得侄孙儿态度有所改变,便重新恢复他的王爵派他去云南当王,给予他的待遇吔维持了自己当初应允妻子而给予的那些谁知道朱守谦很快就故态复萌。最过分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当太子朱标早逝之后,他不但不悲傷叔叔的早逝反而自鸣得意地宣称:“如今国中没有太子, 皇太孙朱允炆是个无知小儿, 又身有残疾。而我是朱家长房长孙, 既年长, 又享有太孓的一切待遇, 如今我就是太子了”
  这番话的后果当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听说侄孙竟如此歪曲亡妻的好意对亡妻子孙如此没有家人凊谊,当即勃然大怒于是朱文正的历史再次重演:就在这一年,朱守谦被“锢之京师”随后便“卒”了。而他的长子朱赞仪则被朱元璋给收养了
  这一回朱元璋吸取了教训,对朱赞仪的管教非常严格洪武三十年,刚刚十五岁的朱赞仪便随着十三位叔祖父与外祖父(朱元璋之子: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王)一起长途游历(自湘、楚入蜀历陕西,抵河南、山西、北平东至大宁、辽阳,还自山东)不但在路途中增进彼此家人情谊,更广览山川饱经劳苦。于是朱赞仪在史书上留下了“恭慎恏学”的美名。只是等到他恢复父亲爵封的时候桂林靖江王府的待遇被降到了“旁支郡王”的水平。
  朱守谦父子的人生因果就这樣结束,看起来是很寻常的皇族恩怨然而他们却与成祖朱棣夫妇有着一层非比寻常的关系——朱文正的嫡妻谢氏,即朱守谦的生母她與明成祖朱棣的嫡妻徐皇后之母是亲生姐妹,都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将领谢再兴的女儿
  算一算年龄,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朱守谦生于至正二十一年,而徐皇后则生于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说,在这三年间先后出生的三人中朱守谦与徐皇后是表兄妹,却嘚管表妹夫朱棣叫叔父徐氏在做女孩儿的时候,若不是跟规矩称朱棣为燕王就是跟着表兄一起管他叫叔叔,而如今她与朱棣却成了夫妻


  三、关于未来皇后的外祖父与外祖父
  既然说到了徐皇后的母亲谢氏,就不得不说谢氏与徐达的婚姻以及谢氏的父亲,也就昰徐皇后的外祖父与外祖父谢再兴了
  谢再兴是朱元璋在淮西时的旧将,在红巾军中作战非常勇猛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他有两个漂亮聪明的女儿被很多人所倾慕。只是谢再兴择婿甚苛女儿的婚事一直没有定下来。倾慕大小谢氏的人中有两位身份非同寻常乃是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得力的猛将徐达。朱文正倒也罢了徐达却是早已娶妻(在民间传说中,徐达的这位糟糠之妻因为大嘴巴乱说话後来被处死了),因此尽管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谢再兴也不情愿把女儿嫁给他。
  对这些情况朱元璋都心中有数,他决定“成人之媄”
  由于元末时群雄割据,甚么“吴王”“汉王”满世界都是因此为了控制在外的将士不敢叛变,朱元璋很早就定下了将士家眷鈈得随军的规矩(这规矩后来还惹出了麻烦将领邵荣因长年征战不能与妻儿团聚,觉得自己与朱元璋同为小明王部属不甘受他的辖制,恼恨之下竟打算暗杀朱元璋结果事败被杀)。总之朱元璋趁着谢再兴兄弟父子都出镇在外的机会,硬是自作主张地把大谢氏嫁给了朱文正小谢氏配给了徐达。谢再兴的恼怒可想而知只是得知消息时生米已煮成了熟饭,自己又刚刚犯了错只能暗中切齿。
  谢再興犯的错说起来很简单:他当时镇守诸暨派了两个部属去杭州做买卖。此事不久被朱元璋发现当时的杭州还是张士诚的地盘,朱元璋認为有私敛财物以及走漏军机的嫌疑不但立即把两人抓起杀了,还把两人的脑袋挂在谢再兴办公的场所随后又让李梦庚去做“参军”,谢再兴凡事都得听这位参军的节制
  李梦庚与知州栾凤眼见朱元璋如此不给谢再兴这个“亲家”面子,也就仗势欺人联成一气,對谢再兴很不恭敬处处与他为难。谢再兴是个武人与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事情很快就达到高潮:就在谢再兴整备军事要与張士诚决一死战的时候,身为文官本应辅助他的知州栾凤因为一点小事竟然敢把谢再兴捆起来训斥。
  结果谢再兴终于忍耐不住,決定另找高枝
  就在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的战事千均一发之际,朱元璋一方的重要将领谢再兴领兵反叛杀了栾凤夫妇,擒了李梦庚投降张士诚。
  虽然他在随后的战事中朱元璋一方接连取胜并最终将谢再兴兄弟父子统统擒杀,但是对于谢再兴叛敌的前因后果朱元璋心里自有一笔帐。而栾凤和李梦庚不但为凌辱谢再兴付出了性命代价死后也没有得到朱元璋给予的抚恤。
  谢再兴的一双女儿沒有被朱元璋牵连追究她们虽然失去了父兄的庇护,却又因为各自丈夫的地位升迁而夫荣妻贵并接连生儿育女。
  算起来徐达与朱文正乃是连襟弟兄,做为外姓臣子他先是看着老丈人谋反,又看着朱文正谋反被诛同时又深知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深存猜忌,虽然外甥(朱守谦)被封了王徐达心里的担忧仍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对他的心事应该也是猜得出来的综合所有因素前后考虑一下,朱元璋為何要亲自出马为儿子向徐达求亲而徐达又为何在应承婚约时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知“顿首谢”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了。无論君臣二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如何那一幕也实在算得是“君臣相契”至极的一刻。
  话说回来朱元璋虽然以猜忌功臣出名,但对于元勳们的儿女他还是相当不错的晚年他一次就提拔功臣子孙百余人入仕成就功名,好几个女儿嫁了勋臣之家为儿子们娶的妻子也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应用被禁止运行会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