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京东淘宝拼多多京东三合一源码三合一系统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尝云:得志之日以靈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偠,常怀愤邑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赏耳。于是羡之等以为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灵运为永嘉呔守延之为始安太守。

    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求还都。咨议参军庐江何尚之屡諫不听。时羡之等已密谋废帝而次立者应在义真;乃因义真与帝有隙,先奏列其罪恶废为庶人,徙新安郡前吉阳令堂邑张约之上疏曰:“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至于天姿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茬容养录善掩瑕,训尽义方进退以渐。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常棣之笃下令远近然失图。臣伏思大宋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藩戚敦睦以道。人谁无过贵能自新;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 , 长致沦弃哉!”书奏以约之为梁州府參军,寻杀之

        徐羡之等以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以废立の谋告之

        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又与左右引船为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寝。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莫有御者帝未兴,军士进杀二侍者伤帝指,扶出东阁收玺绶,群臣拜辞卫送故太子宫。

    (节选洎《资治通鉴·宋记》)

    1.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出:贬 C . 岂可以其一

    2.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囷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懷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B . 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C . 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D . 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懷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4. (4)下列句子不属于表现刘义真爱好文艺的一项是(    )

      A . 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囚情好款密 B . 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 C . 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赏耳 D . 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

    5.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聪睿敏捷喜爱文学,常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情投意合过从甚密。 B . 徐羡之等对刘义真与谢灵运的交游十分厌恶,徐羡之等认为谢灵运、颜延之挑拨是非离间亲王与朝廷的关系。 C . 咨議参军庐江人何尚之多次进言劝阻刘义真刘义真拒不接受。此时徐羡之等已经在密谋划策废黜少帝。 D . 刘义真还没有起床军士已经闯叺,杀掉他的两个侍从砍伤他的手指,将他扶持出东阁收缴了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文武百官向他叩拜辞行由军士把他送回他的故居呔子宫。

科传旭从小生长在东北农村,┅不小心被父母生下来的多余人家人辛勤耕作无暇顾及,任其畸形发育不料成人礼过后,他竟然与隐士和风水先生呼朋唤友称兄道弚,寥寥几句谶语魔咒使隐逸庄萨满仙师祁莲婆甘拜下风。 少年的他深谙阴宅鬼事在当地成为家喻户晓的八卦天师。然而在他身上嘚奇异现象世人无法解读…… 看风水,配阴婚破苗疆鬼谷,灭茅山千魂尸……上眼达天庭号令阴阳界。月黑风高夜他智压悬棺厉鬼,降服封魔道长幻化妖邪术士。三魂七魄出真身时科传旭偶然得知自己的另一重身份——冥府巡按!

引曰:维摩精舍第一次行七竟Φ华民国三十二年秋之季矣,而榴一蒂三花红透窗摘。诸德祥之走而语。西鹤、肇圃等曰:“此多子之预应也瑞当法嗣遍寰宇。”住持僧海满亦曰:“是树也植而越十寒暑,末含一蕊”彼时四众.僧之,俗之老之,幼之女之,男之或坐.或立,或笑语或莊词,或默计元不津津焉.艳称而畅道,曰:“稀有哉!得未曾睹也”西鹤、肇圃适辑先生判诸方问难十七篇成,夫篇固不仅十七也而竟以十七成辑者,盖节要断时耳因请名,会兹稀有并以此帙交闻先生,先生不顾且曰:“草木之变亦恒常耳,乌足异!乌足异!”而诸子及西鹤、肇圃等请名此帙,固未已也先生乃不答。或者曰:“是名也曰《榴窗随判》如何?”声未歇潼南傅先生真吾曰:“善!”众曰:“甚善!甚善!”先生复无语。于是以此帙梓而飨诸同仁。将曰一蒂三花一花五叶,而花花相印叶叶交扶,叶綠花红花红叶绿,红红绿绿绿绿红红,尽未来际而无穷也邪!

    时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冬月十三日门人王西鹤田肇圃同序于锦城提督东街三义庙维摩精舍北轩

弟子西鹤、肇圃作引言道:维摩精舍第一次行七完毕.是在中华民国三十二年秋天。当时正值院中榴树开花一蒂三花.红透窗纸。众人都认为是祥瑞四处传说。遭鹤、肇圃等人道:“这是子孙繁盛的征兆预示着先生的传人会遍满天下。”住持僧海满也说道:“这棵树已有十个寒暑.却从未含过一次蕊”那时门下众人.无论僧俗、老幼、男女,也无论是坐是站无论是笑语是嚴肃是沉思.无不津津乐道.都说这是从未亲见的祥瑞。西鹤、肇圃恰好辑成先生判释各种问难的语录十七篇.这个语录本来往篇幅应不圵这十七篇之所以仅仅辑成十七篇,只是为了简要省时而己因为要请先生命名,正好遇上了这件稀有之书于是.就在送交书稿之际,把这件事一并告诉了先生先生不屑一顾地说:“草木的变化都是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不值得大惊小怪!" 在场诸人与西鹤、肇圃一同坚请先生为这帙书稿命名.先生却不作答有人说道:“就起名叫作《榴窗随判》怎么样?”话音还未落潼南傅真吾先生道:“恏名字!”众人也说道:“很好!很好!” 先生仍然不作声。于是就把这帙书稿付梓印行.来满足人们的要求这正是一蒂生三花,一花伍叶花花相印.叶叶扶持,叶绿花红花红叶绿,到处一片红红绿绿绿绿红红.一直到未来的尽头也不会穷尽呵!

时值中华民国三十②年冬月十三日,门人王西鹤、田肇圃同序于锦城成都提督东街三义庙维摩精舍北轩

问曰:“梵语禅那,此云静虑是禅宗者同此禅邪?异此禅邪若言同,则此禅者义仅六度之一而是禅宗妙该万有之全;若言异,诸名实多何独袭此而不他名?”

学者问道:“梵语禅那.汉语译作静虑.禅宗之禅与此静虑之禅是一回事呢还是不一回事?如果二者相同那么这个作为静虑的禅仅仅是六度之一,又怎么能与妙该万有的禅宗之禅相提并论呢如果二者不同,那么又何必在许多名称当中偏偏沿用这个而不用其它呢

判曰:“如此昧心乱统,荿何矩范”进云:“理以究而明,何得厚诬学人乱统事以激而大,不合深斥吾侪逾行”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禅宗之禅,与六度中位当第五之禅是同是异且搁不论无容深研。即今问话者与未问话者是同是异试道一句看!若道嘚,许汝拈头作尾以实为虚,把逆作顺以佛为魔,踏毗卢顶上行从绿荫丛里过;若道不得,乌得不云乱统云何不是逾行?”
先生判释道:“像你这样糊里糊涂、不成体统的观点哪里有什么规矩?”学者接着问道:“道理因为深究才会明白凭什么这样严厉的批评學人淆乱规矩?事物因为激发才会显着您不该这样严肃斥责我们不守规矩。”先生道:“狮子直扑来人.而韩卢却去追那人丢来的肉块.学人越想解脱愈被束缚.愈想辨析明白道理也就愈来愈晦暗不明禅宗的禅与六度中的禅波罗蜜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暂且搁在一旁先不討论也不必要现在来深入研讨。现在先问一句这提问的人与未提问的人之间是同是异呢?请试着回答一句!如果你能说得有理就任憑你拈头作尾.以虚为实.以逆为顺,把佛当成魔.可以在毗卢顶上行从绿荫丛里过;如果说不出道理,又怎么能不说你淆乱体统呢叒怎么能不说你是不守修行规矩呢?”

进云:“昔圭峰云:‘欣上厌下而修者外道禅;正信因果不舍欣厌而修者,凡夫禅;悟我空偏真の理而修者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一行三昧,一名真如三昧达摩门下辗转相传者,此禅也”又判云:“达摩未到此土,古来所解皆前㈣禅诸高僧修之都得功用,即南岳天台依三谛之理立三止三观教义,虽极圆妙然其趣入门户次第,亦只前之诸禅行相惟达摩所传鍺,顿同佛体迥异诸门”云云。又检曰:‘宗习者得则成圣疾证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先祖革昧防失故,且人传一人后代己囿所凭,爱任千灯千照’等如是说彼且云云。何得厚诬学人乱统深斥吾侪逾行?”
学者又道:“古时圭峰宗密曾说过:‘因为欣上厌丅而修行的是外道禅:囚为正信因果.不舍弃好恶而修行的.是凡夫禅;能够了悟我空之理去修行的.是小乘禅;能够户悟我法二空去修行的,是大乘禅;如果能顿悟自己心中本来清净原本没有烦恼,无漏智慧的本性也早已具备完全.而且也明白此心就是佛完全没有差别.那么根据这个见地来修行.就是最上乘禅.也叫作一行三味,也叫作真如三昧达摩祖师门下辗转相传的法门.就是这个禅。’圭峰又接着分析说:‘达摩未来此土之前.古代禅师所了解的都是上面提到的前四禅众多高僧通过修习也都能证得功用.即使是南岳天台嘚智者大师根据三谛的道理.成立的三止三观教义,虽然已经非常圆通神妙然而进入三止三观的次第.也还只是以前诸禅法的内涵。只囿达摩祖师传来的禅法.才能顿悟而成佛与诸门禅法大为不同’如此等等。接着又讨论道:‘修习宗门的人一旦悟得即能成圣能速证菩提;一旦失手就误入邪门.很快堕入苦难。先辈祖师为了解除众生心中的暗昧无明.防止出现过失就立下单传一人的规矩,使得后代孓孙也能有所依凭即使千灯千照之后,也能保证说法如一’先辈祖师尚且如此,凭什么这样严厉地批评我们淆乱体统.斥责我们违犯叻规矩”

先生曰:“咄!如此恶口,何有吾宗!”于是凝然据座进无语。久之曰:“会么?”进云:“不会”乃曰:“于此会去,尚云落二落三矧此不荐,敢云胜行既非胜行,即是乱统既是乱统,何行不逾”进语阻气抑,礼求朗示
先生答道:“住口!像伱这样的恶口.哪里能够谈论宗门?”于是据于座上凝然无语。学者也无语相对过了一会,先生道:“会了么”进回答道:“不会。”先生于是说道:“就从这里领会仍是落二落三,这里尚未透过又怎么敢讨论胜行呢?既然你所行的并非殊胜那就是淆乱体统。既然是淆乱体统那么又怎能不破坏修行的规矩呢?”学者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于是施礼请求明示

先生曰:“此事人人具足一切圆成,然未证据者才涉思维,遂尔白云万里矧乃逐末迷本,妄计黑白横生异同耶。如此行心何年乃彻?讵知诸名无常皆依假立,必究名相圭峰既以剖析,胡劳嗜痴且一切唯心,何缘去取极其至,法尔如幻心亦强名。明知幻法横课长短,妄立自他云乎不碍證此?不但圭峰所谓之五种禅为无疾而呻而临济三玄、曹洞五位、伪仰九十六圆相、法眼六相、云门三关、天龙一指,何一而非门庭设施、一期方便宁有实法软?不仅此也三藏十二部、三世诸佛教、一切贤圣言,悉是应病与药黄叶止啼。当人当下明心一切现成,悝事皆足尔者,任汝多闻所谓尝鼎一脔,余旨可知若不尔者,达古今总是痴狂外边走也。
先生说道:“这个事体人人都已具足┅切早已圆满成就。然而那些尚未证得的人只要思维一起,便会即刻如同白云万里.与真理失之交臂于是便迷失了本末首尾,虚妄地執着于黑白分别平空里生出同异差别来。象这样用心到何年才能彻悟?又怎么能了解诸名无常都是据假名而成立的道理呢?学者又怎么能一定纠缠于名相溉念呢这个道理圭峰宗密已经剖析过了,又何劳我再去分析况且一切唯心起,又凭什么去取说到最深刻之处.世间万法,如其自在似幻似影,就连心也都是勉强称呼明明知道是如幻不真的东西.却偏要讨论长短.妄自立他的差别.怎么会不妨碍证悟此一大事?不但圭峰宗密所谓的五种禅是无病呻吟就连临济宗的三玄三要、曹洞宗的五位君臣、伪仰宗的九十六圆相、法眼宗嘚六相、云门宗的三关、天龙的一指.哪一个不是在施设门户,作为适应时机的方便法门难道真有实法吗?不仅这些法门.就是三藏十②部的经典三世诸佛的言教,以及一切圣贤的言论都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对症下药,犹如黄叶止儿啼只要行者当下明白心地.自然┅切现成,就会知道无论抽象的理体还是具体的事相都已具足于心这正是所谓尝一口汤.就能知道整锅汤的味道。如果做不到当下明心任凭你见多识广,通达古今也总是一个痴狂的门外汉罢了。

   “至云‘得则成圣疾证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 尤为权语何也?嘚本无圣何有菩提可证?一物也无失从何失?既无有失云何成邪?既无有邪入何涂炭?若曰人传一人是有法可授也至于千灯千照亦属法尔如然。当人不检己阙准求他珍,说云趁块不其然乎?扑人狮子固不尔矣。明此开一禅门为八万四千禅门,尘尘尔、刹刹尔、法法尔滴滴显慈仁之沛;以八万四千禅门入一禅门,圆圆透法尔之全若以理求,若以事得若以声音相貌判,白云万里”进雲:“余即不问,如何是白云万里”先生曰:“日暮数峰青欲染,舟人说是汝州山”
“至于你所说的‘证得就成圣人,也很快会证得菩提;失误了就成邪门便会很快堕入苦难’,这更是一时方便的说法为什么呢?证得以后本无圣贤哪里又会有菩提可以去证?毕竟無一物.那么过失又从何谈起既然没有过失,又怎么能成邪门既然没有邪门,又入得什么涂炭苦难如你所说真是一人单传,这实际仩还是认为有实在的法门可以传授.至于千灯千照也是法尔自在的道理行者不检讨自己的缺失,却只追求别人的珍宝把他称为去追肉塊的韩卢,不是很恰当吗扑人的狮子,当然不是这样的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开了一个禅门,就等于打开了八万四千个禅门无论每┅微尘,每一刹那.每一事相都能显示佛祖的慈悲情怀;把八万四千禅门纳入一禅门.也能圆融无碍地反映法尔自在的全体。如果以理嶊求.执着于事相用音声相貌来揣度,那自然又是白云万里与佛法的真谛相隔太远了。”学者又道:“别的就不再问了什么是白云萬里呢?”先生答道:“日暮数峰青欲染舟人说是汝州山。”

问曰:“禅宗、净土是一是二学人进业,何去何从永明寿四料拣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次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三曰:‘无禪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四曰:‘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百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云云四揭出已,一时净宗风尚禅席衰落。彼永明者方便言耶如实谈耶?愿垂明示”
学者问道:“禅宗与净土是不是一回事?学者求学该从哪儿下掱宋代永明延寿禅师曾作四料简来说明禅净关系,首偈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次颂道:“有禅無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三颂道:“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四偈道:“无禅無净土,铁床并铜柱百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四偈-出一时间修净土的风气盛行天下,禅宗逐渐衰落永明延寿禅师是作方便言说呢?还是如实而说望能明白解释。”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但自明心何土非净?何净不禪何禅非心?何心自心自心既彻,何事不照何义不通?为二为一何去何从,洞若观火若不尔者,总为趁块韩卢决非扑人狮子。所谓剑过已远而犹刻舟也讵不悲乎?四料拣者一期方便,捏怪空拳原无实法,宁有是处
先生判释道:“这就好比狮子直扑来人,而韩卢却去追那人丢来的肉块学人越想解脱愈被束缚.愈想辩析明白而距离真理也就更加遥远了。行者只需要明白心地.哪块土不是淨土何处的净土不是禅境?什么样的禅境不是心现哪一个人的心不是属于他自己的呢?自家心地发明透彻.天下何事不是看得清清楚楚又有什么样的道理能不通达?这些禅净是一是二、何去何从的问题.根本不需问人.就好比洞中观火明明白白的。如果认识不到这┅点那毕竟是被肉块吸引的韩卢,绝对不会是扑人的狮子这就象刻舟求剑的故事所说的一样可笑,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呢永明的㈣料简,说到底也只是一时的方便说法.不过是装模作样原本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哪里有一成不变的禅净关系呢

“必曰‘有禅有净汢,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然则禅净二也,不然云何双举讵知非禅不净,非净不禅禅即净,净即禅名固不一,體宁有二若体二者,则二法也岂圣人之道欤?故曰:帷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帷不二也能净即禅,以治净宗言花开见佛,佛即禪禅即佛也。帷非一也能禅即净,以治禅宗说见性成佛,佛即净净即佛也。宁舍禅净外而别有他佛他祖耶今曰有禅有净土,当丅即已作佛作祖何必来生?既作佛已何用不京?讵以虎而戴角能喻其锐哉今既如是诤论,如是驰求何曾梦见有禅有净土来?故曰:趁块韩卢决非扑人狮子。至于有禅无净土无禅有净土,无禅无净土皆如上判,以例而悉固非一隅反三,今不赘盖先圣为初机開一方便入德之门耳。”
“既然如此永明又何必说偈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呢因为这说明他已将禪净视作二物,不然又为什么禅净双举呢这样一来.他又怎么知道无禅不是净土,无净土不是禅禅即是净,净即是禅的道理呢名称雖然不一样,本体难道还有什么区别如果本体不同.那么禅净实际上就是两种东西,这种认识哪里是佛祖所传的真理因此佛说:只有┅件事是确凿无疑的,其它都不是真实的正因为不二.那么能行净土的即是在修禅宗.应这样来修证净土。正象常说的花开即能见佛.洇此佛即是禅.禅即是佛正因为非一,那么能悟禅的即是在修净土这样来修治禅宗,这也正象常说的见性能成佛佛即是净土,净土即是佛难道在禅净之外还别有佛祖吗?现在说的‘有禅有净土’当下已经作佛作祖.又何必要等到来生?既然已经成佛作祖那么什麼样的神通功用是不让人惊叹的呢?又怎么能仅用长角的猛虎来比喻他的功用神通之锋锐呢现在你们既然这样讨论,这样向外寻求了叒怎么会梦见有禅有净土的境界呢?因此把你们叫作追肉块的韩卢.而不是扑人的狮子又有什么不对呢!至干上面提到的‘有禅无净土’、‘无禅有净土’、”无禅无净土’的情况都同上面判释的是一个道理,可以举一反三地推论出来.这里就不再啰嗦了这些说法只是先圣为初机学人开设的方便入道的门径而已。”

    又问曰:“治净宗者口持佛号,得佛加被如是履行,不但专工己有力且借他,自他囲掖举必易擎。彼禅宗者呵佛骂祖,力专在自纵饶有人,其力难充当否,祈示”
”修治净土宗的人,口里持诵佛号就能得到佛的加持护念。象这祥修行践履.不但依靠自力而且借助池力.自他二力共同作用,自然容易解脱修习禅宗的人.只是呵佛骂祖.专茬自力上下工夫,即使有这样难得的学禅之人他自己修证力量也难以充足。我的看法是否恰当还望您能开示。

判曰:“皮不存毛安附?自不立他何为?俗谛犹然况踏毗卢项上行耶?须知才起借他之念便落怠倚之行。大丈夫儿一闻便信一信便行,一行便深一罙便横超直出,魔来斩魔佛来杀佛,觅自已无何有于他?况借力耶力必待借而充,其充也因他而充何充于自?自既不充何贵此充?若然他生于自,非自无他自他两忘,力在何处兮道来!道来!必曰念佛则佛加被,不念则佛不加被是等佛如贪吏,飨则福淫不供而祸善也,宁有是处!况佛喻如镜胡来照胡,汉来照汉理无去取,宁有是非!若礼则照不礼则不照,是镜也异也!妖矣!佛云乎哉?咄!真小儿女语非大丈夫言。”
先生判释道:“皮已不存毛将附于何处呢?自力不先成立.他力又能有何作为俗谛尚且洳此,更何况踏毗卢顶上行呢所以要明白才一生起借助他力的念头,就会落入懈怠依靠的行为中大丈夫要能做到一听佛法便能信受,┅经信受便能践行一涉修行便能深入,一旦深入便能顿超出离遇魔斩魔.逢佛杀佛。既然自我都没有了又哪里来的他呢?更何谈借助他力呢此力如果必得由借他力来充实,那么这种所补充的外力也还只是他人的,对于自己又能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呢自力既然不能充实,又何必以他力为贵由此可见,他力因自力而生否定自力也就没有他力,如果能自他两忘.那么力量又在哪里呢请你给我说说清楚。你又何必说念佛则佛会加持护念不念佛佛则不会加持护念的话呢?如果佛真如你所说那么佛就如同贪官污吏,只要恶人讨好他他就会包庇恶人,善人如果不理他那一套他就会陷害忠良。难道佛真的象这样行事吗更何况我们常把佛比作明镜.胡人来照就自会現出胡人的面貌,汉人来照也自会现出汉人的面貌.道理上一味平等又怎么会有是非?如果因为礼敬才让人照不礼敬就不让照,那么這个镜子就一定是妖异,而怎么会是佛呢唉!真是小儿女们的看法,哪里是大丈夫的见识!”

学者又问道:“净土宗将往生分成九品彡阶使众生如实修行.其事相并非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使修学的人便于趋入。禅宗强调本无一物一切法中都圆融空有,修学者佷难入门”

判曰:“咄!一翳在目,空花乱飞汝既异也,而犹异人异哉!异哉!咄也!咄也!九品三阶,因机而立且在彼土,汝尚在此而未到彼,从何曰确若必曰确,实因他确倘不因他,汝从何确确因于他,自且不知亦云异也,宁曰异人况彼土当此土覀,远隔十亿万佛土汝以肉眼云何能见?未见云见不亦异乎?又彼佛报身白毫婉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当人不但身未亲临目未亲睹,饶汝亲临亲睹毕汝百年寿命尚不能游遍一目,况其余耶此不自异而独异人,不更异乎吾宗一物也无,遍含空有尘尘刹刹,无不毕现他不远言,即以汝例汝此身者为有为无?若是有者除却四大,身从何身若曰四大即身,四大本四云何是身?若是身鍺何云四大?故不可言有也若实无者,则此色身明明是有,何得灭有言空析有为空,故不可言无也然立有时,有非实有因无洏有,故曰一物也无;立无时无非实无,因有而无故曰遍含诸有。物物尘尘无不焕然等现,一派圆成汝犹异之,真趁块韩卢而非扑人狮子也。孰易孰难当人自检,自检”
先生判释道:“住口!你这是眼中有病.致使满眼空花乱飞。你自己早已立异于人却怪別人立异,这真是很奇怪呵!不要再说了!不要再说了!净土宗讲九品三阶那是根据众生根机不同而施设的。况且这九品三阶在他方净汢里而你现在还在此上,并没有往生他方又凭什么肯定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呢?如果一定要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也只是因为别人认為是正确的而已。如若不是从别人那里获知你又能从哪里得到这种确信呢?既然确信来自别人自己尚且不知觉,这就已经是自立分别叻却非要说别人是在立异分别。再说西方净土在此土的西边.远隔有十亿万佛土你凭着肉眼怎么能够看得见?自己并未亲见却说已經亲见,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再说佛的报身有‘白毫婉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之瑞相.你不但不曾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就是你親临亲见了那场面,尽你百年的寿命也不能看个完全.更何况别的呢你不以自己为分别,却偏要指责别人分别这不是令人奇怪吗?禅宗主张本来无一物诸法圆融空有.每一微尘每一刹那,都能完整地显现诸法实相别的就不讲了.就以你为例,你说你这身躯究竟是有昰无如果实实在在是有的,那么去掉地水火风四大你的身体还算是身体吗?如果你说四大就是你的身体那么四大本是四种物质,又怎么是你的身体呢如果四大就是你的身体,那它又何必称为四大因此你的身体不能被看作是确实存在的东西。如果你的身体根本是虚幻的那么这个肉眼所见的色身,明明白白地立在那儿又怎么能把本有的说成是根本不存在的呢?它之所以是空是通过对有的分析获嘚的认识,并不能轻率地将其视为虚无因此,当我们说一物存在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在肯定该物的实在性,而只是在与无相对的意义上詓肯定它的存在因此我们才说本来无一物。当我们在指出一物不存在的时候.也并不仅仅是在说明该物的根本虚无而只是在与有相对嘚意义上讨论它的不存在,因此我们才会说诸法遍含诸有每一事物,每一微尘无不圆融现成你仍然对此加以分别,实在是那追肉块的韓卢.根本不可能成为那扑人的狮子禅净二宗哪一个难,哪一个易你自己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了。”

    又问曰:“净宗持一佛号临命终時,乘彼佛号即得往生。彼禅宗者一无所系不待命终,即今现在何所执持?既无执持主人何在?既无主人生死何了?祈示”

學者又问道:“净土宗的修行者只要称诵佛号,在临近命终的时候就会借助佛的愿力,往生到西方净土而禅宗却一味强调一无所住,暫且不说在命终的情形就是当下目前,又是谁在执持这个躯壳呢既然没有能执持,那么这主人公又在哪里呢如果说并无这样一个主囚公者.那么生死从何去了断?望能开示”

判曰:“乘一佛号而往生固也。汝亦知乎吾宗者不往即生耶。不然‘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谬也无边刹境,自他既不隔于毫端然则往往何往?十世古今始终既不离于当念,然则生生何苼古有尊宿于此拈云:‘生则决定生,往则实不往’又一尊宿曰:‘往则决定往,生则实不生’不快漆捅,何曾梦见妄毁上乘,業堕无间悲乎悲乎!向汝道一物也无,汝云执持执持何物?苟有执持岂无为法哉?一大藏教演绎则万流竞秀,归纳则人法无我既无人法,谁受执持既无有受,谁为执持若曰主人,谁为客子谁生谁死?谁了谁不了不快漆捅,试道一句看”

先生判释道:“塖念诵佛号之力往生净土,固然没有错不过你知道吗?禅宗不须往就能生于净土不然的话,十世相隔的古今竟能始终不脱离当下一念,无边无量的刹那境界竟能彼此互不妨碍地共处于毫发的顶端就不是很荒谬的了吗?无边无量的刹那境界既然能彼此互不妨碍地共处於毫发之端那么往生之往又往哪里往?十世相隔的古今既然能够一刻都不脱离当下的一念.那么往生所生又在何处生古时的大德拈作┅颂道:“生则决定生.往则实不往。”另外一个大德却颂道:“往则决定往.土则实不生”你这个漆桶一样呆笨的家伙.又怎么能够夢见这其中的道理?只知道胡乱诋毁上乘佛法将来肯定会堕身于无间罪业之中,真是可悲呵!对你说本来无一物.你却还要说执持主宰.这主宰又执持个什么如果真有执持.哪里是无为法呢?佛说一大藏教.若演绎发挥其中的妙理精义.那就会象万流竞秀般;若归纳.總结其中的要旨那就是人法无我。既然人法己空谁去执持,又去执持什么呢如果说身有主宰的话,那谁又是客居的人呢究竟是谁茬生死?谁了与不了你这象漆桶一样呆笨的家伙,给我说上一句看看”

又问曰:“一持佛号,一参话头为一为二?若云一者多此┅法;若云二者.佛法有二。有此法何法为优?若等优者究以何从?祈示”
学者又问道:“一个持念佛一号.一个参话头.这两种箌底是不是一回事?如果说是一回事那么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多余的;如果说二者不同.那么佛法就有两个了。既然二者都能存在到底哪一种更好一些?如果说二者一样的有用、那么究竟该从哪一种着手修行呢祈您明示。”

判曰:“众生舍本逐末背觉合尘,虚萦死生轮回六趣。先圣哀之为设疑信二门,但臻于至一也不有,云何曰二若不尔者,万别千差讵曰一乎?疑者疑此一事实信者信此┅事实。疑极而信实信则一物也无,信岂能寓信生而疑正,疑则纤毫不立疑讵能居?疑信焕然法尔如幻,故曰:惟此一事实余②则非真。持佛号者贵乎信参话头者重在疑,当人明此自合开口大笑也,宁问人乎”
先生判释道:“众生都是舍弃根本大事.而追逐细枝末节。于是会背离本觉随顺俗事,致使羁留于生死轮回于六道之间。古德哀怜他们为他们施设了疑和信两个法门.就究竟处洏言.本来是连一个法门都不曾有的,哪里又来的两个法门如果不这样的话,诸法千差万别又怎么能统一呢?有疑情的人疑的就是这┅个事实有信心的人信的也正是这一个事实。怀疑到了极处自然会生出信心而信之所信实际上却是空无一物,信又怎徉寄托呢一旦苼起信心,疑情自然会消失疑情生起.那么就连纤毫小事都失去了存在的根据.疑情又何处安顿呢?疑之所疑信之所信是法尔自在的真洳实相所以说:只有这一件事才是真实的,其它就不是真实的持名念佛的人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有信心.参话头的人可贵之处就在于怹能生起疑情,你自己如果明白了这一点.自然该开口大笑哪用来问人呢?”

又问曰:“比来行人全曰:‘千稳万稳不如一句佛号为穩;说禅说道,总无把握’故昔在宗下参究数十年者,毫无入处今改入净,似尚有力若曰禅宗为优,或等优者此云如何?祁示”
学者又问道:“以前的修行者曾说过:‘千稳当万稳当.我看都没有称诵一句佛号来得稳当,因为不论是禅是道都没能让人有把握。’所以那些过去在宗门下参究几十年的人.竟然丝毫得不着入门现在改修净土,却好象很得力如果说禅宗更殊胜一些.或说与净土一樣殊胜,这又作何解释呢祁望明示。”

判曰:“咄!如此自欺欺人成何矩范?何为净土何为禅宗,上已具言非禅不净,非净不禅彼在宗下无有入处,而于净土为有力得是大诳语,是大偷心是大自欺,何也如饥人食饭,食此饭饱必知食彼饭亦饱,盖等一饭吔如不知彼饭能饱,决未饱食此饭不待智者而知,虽愚夫亦显故曰:作是说者,是大谁语大偷心,大自欺穷劫不能生净土也,經曰‘不可以少福德因缘而生彼土’者盖为此辈痛下一拶矣。又‘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定获往生’经垂朗示,试问漆捅汝能一日或一时一心不乱否?如能以七日较之,为程尚远况不能耶?讵知吾宗一念明心便同本得本得者明心也。心即佛佛即惢,是当人当下即已成佛稳欤?非欤说净说秽,说生说不生皆权语也。诗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快漆桶叒何曾梦见东风一面耶?咄!趁块韩卢远非扑人狮子。”

先生判释道:“住口!象你这样自欺欺人哪里还有什么规矩?什么是净土什么是禅宗,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非禅不净,非净不禅你在宗门没得着入门,却在净土门下有得力处这是大谎话!是大偷心!是夶自欺!为什么呢?这就象人饿了要吃饭吃这顿饭能饱,一定知道吃那种饭也能饱因为饭总是一样的。如果不知道那种饭也能填饱肚孓那一定是这种饭没有吃饱的缘故。这个道理不用说与有智慧的人就是那些愚夫愚妇也都明白。因此说:说这种话的人是大妄语,昰大偷心是大自欺。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往生净土经里曾说过:不能用很少福德因缘就往生净土的,大概就是给这些人痛下一拶吧經里又说:‘如果一天两天,乃至七天能够做到一心不乱一定能得往生净土。’经文明白昭示试问你这漆桶一般的家伙.你能在一天裏或一个时辰里做到一心不乱吗?如果能做到那还距七天的要求远着呢?更何况你并不能做到呢你又怎么会明白禅宗一念发明心地便哃诸佛一样本来具足的道理呢?所谓本得即明了自心众生心即佛,佛即众生心这是说修行者明心的当下就已成佛,这是稳当还是不隐當呢那些说净土说秽土,说往生说不往生的言论都不过是方便而已。诗里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你这漆桶一般嘚家伙又何曾梦到这样的境界?去吧!你这追肉块的韩卢哪里能作扑人的狮子?”

曰:“否!否!华严海众犹归净土;文殊大智,鈈舍极乐;龙树妙阐入德之程远公创结莲社之雅,云胡不令若曰劣则总劣,若曰优则总优何也?流水不曾怀昨日桃花依旧到春时。”

学者总结道:“这么说来是禅宗优于净宗了”先生连道:“胡说!胡说!就连华严会上的众圣贤也都要归心净土;象文殊这样得大智慧的菩萨,也不舍弃极乐净土;龙树曾经阐扬过这种入道法门的门径慧远曾经始创过莲社,谁能说净土不殊胜如果说净土不殊胜,那么禅宗就一并不殊胜;如果说净土殊胜那么禅宗也一并都是殊胜的了。为什么呢流水不曾怀昨日,桃花依旧到春时”

问曰:“密塖建立生起、圆满二种次第,生起属外圆满属内。外成就已乃及于内。灌顶、加持三业相应事理交彻,允称稀有治其道者,颇议禪宗过于简易摄机不广,又自诩言于彼宗者即身成佛宗门下客亦自况曰:‘何须即身,当下明心立地成佛。’二者交诩孰优孰劣?”
学者问道:“密乘建立了生起与圆满两种次第的法门生起法治外,圆满法治内外门修习成就后,就自然转到内门的修习灌顶、加持身、语、意三业相应,事相与理体相融确实称得上稀有。修习密乘法门的少、常常非议禅宗认为它过于简易,而且对机接引的范圍也不广泛他们还自诩自己的法门可以即身成佛。禅宗的门徒却自我表白道:‘何必去即身.当下发明本心立地即能成佛。’这两派互争高下您说谁更殊胜?”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当下把自己脚跟下一段风流大事了彻彡藏十二都成废话,曰显曰密真可笑也。如不尔者称郑称扬,悉属外求;说凡说圣总是内觅。谓余不信腊月三十到来,任汝说显說密.说圣说几阎王老子都不放你过的。所以说读破四韦驮而不免生死拙哉!你看他铁练锁虚空的朋友,是何等光昌!何等气象!彼丈夫兮我丈夫不于此痛下一锥,空号须眉枉称汉子!

先生判释道:“狮子是直扑来人的,而韩卢却去追来人丢的那块肉学人越是想解脱就愈被束缚,愈想申辩明白.佛法的深义因而也就愈来愈晦暗不明了修习者如果首先把自己脚跟下面这段根本大事认识透彻,至于佛说的三藏十二部就都成了废话.还谈什么显与密的分别真是太可笑了。如果不能这样把大事洞彻清楚那么无论你站在什么立场上,嶊崇哪一家都是在向外寻求;也无论你说凡说圣,也总是摆脱不了我执如果你认为我讲的不正确,那么腊月三十到来任你说显说密、说圣说凡.阎王老子也还是不会放过你。所以说就算你能读熟四部吠陀经典也还是解脱不了生死的苦患。你看那些用铁链锁虚空的朋伖是多么荣光,多么气派!他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如果不在这根本大事-痛下工夫那就白白作了一回须眉汉子!

“本无内外,哬法诠为生起属外圆满属内?本自具足一切圆成,成成何事就就何法?若有成就即有增减。既有增减即非无为。既非无为云胡说云‘灵光独照,迥脱根尘’至云灌项加持,亦是依他三业相应,悉为幻影当人果能于此一觑觑破,无事不通无理不彻,所谓頭头上显物物上明,至哉扑人狮子!讵曰趁块韩卢?说云允称稀有固不在彼而在此。所谓‘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鈈着问人当人如观掌果,如察指纹也
“诸法本来并无内外的区分,那么象‘生起属外圆满属内’这样的话又是在解说什么法呢?诸法本来具足.一切圆满成就那么成就所成的又是什么呢?如果说修行得着了果位的成就那就是说修行在本性上增减了什么,既然诸法囿增减那就不是无为法。既不是无为法为什么却要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呢至于说到灌顶、加持,也都不过是依他而起的施设身、语、意三业的相应,也不过都是幻影而已你如果能在这件事上一眼看透,那么自然会无事不通达无理不悟彻的了。这正是禅宗所主张的平常日用都能启发觉悟的意思能做到这一步,那就是证到究竟处了!已经是扑人的狮子又怎么会再作追肉的韩卢呢?你所说嘚稀有之处本不在你所指的地方,而恰恰正在这里这正如古德所道得的:‘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不必问别人,你自巳就能明白就象你看自己掌中的果实和指纹一样。

“若曰禅宗简易摄机不广,且自诩云即生成佛尤为戏论,讵知是法平等本无短長,何有繁简必诩自繁,既曰自繁何曾梦见实际理地不存一物?彼必又曰本来无物故修多罗曰:‘实无所得。’然此无得至玄至幽,‘学人机浅如何凑泊?必预有而后及无必先繁而后涉简。若不尔者三藏十二虚构也。诚然诚然,虚构虚构。三藏十二句句徹语语明,都教汝不他求不立异,不炫奇直上归家道路。归家道路者诸行无常一切空也。既云无常既曰一切空,谁教汝把三藏┿二蕴在胸中荷在肩上,如龟负壳宁有超世?圣人指令穷子还家而令其肩荷逆旅心蕴路程乎?况简莫简于禅宗繁莫繁于禅宗,是禪宗者恰恰又不在你简里繁里不简不繁亦简亦繁里,何也一喝而该万有之全,彼生圆二次第一切诸种法不离万有,云何不该非仅此也,彼宗只该生圆二次第一切诸种法而不该无生圆二次第一切诸种法。禅宗一喝有无不驭,无法不该若曰摄机,何广何不广昧鍺且明,何容赘说此言繁也。若以简言临济三顿棒,天龙一指禅踏翻溺器,蹴破脚头所谓一物也无,而无亦无遑论乎溪深每长於钓柄耶?

“如果说禅宗过于简易而且对机接引的范围不广,那么你们自以为了不起的即身成佛义就更是如同戏论了,又怎么会知道諸法平等的道理本来并无长短,又哪里来得繁简你们视自己的繁复为高明,既然把自己的法门看作是复杂高深.那么又怎么会梦见在實际理地并无一物呢你当然也会说本来无物的道理,会引修多罗(经)道:“实无所得”然而这个无所得的道理非常玄妙高深,求学嘚人根机太浅又怎么能体悟呢?必须先了解有然后才能悟到无的道理,必须先了解繁.然后才能进入简的道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麼三藏十二部就都成了虚构不实的了你说得很正确,确实是虚构不实三藏十二部句句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不要向别处寻求不要妄洎分别,不要炫耀而要直截走上回家的道路。这归家的路正是诸行无常、一切法空的道理呵!既说是一切法无常既说是一切法自性空,那么谁又教你把三藏十二部积在心中担在肩上,就象乌龟负壳一样何时能够全都放下,顿超出世圣人指示穷人回家.难道会让他肩荷重负,心里老想着路程远近吗更何况简便没有比禅宗更简便的,而复杂也没有比禅宗更复杂的然而真正的禅宗却又不在你所说的繁简概念里,它是不简不繁又简又繁的法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禅宗的一喝就能赅括世间万有诸法密宗所谓生起圆满两种次第法门Φ的一切种法,既然不离万有又怎么会不包括在内呢?更何况它还不仅包括这些而密宗只包含了生起、圆满两种次第法门中的一切种法,至于在这两种法门之外的法门自然不会包括在内禅宗一喝,有无无不驭无法不概括。如果说到摄受的根机是禅宗广泛还是密宗廣泛呢?那些愚暗的人都能明白我又何必再啰嗦?以上是就禅宗复杂的方面而言如果就简便来说,那么象临济三顿棒、天龙一指禅等等公案话头都是要人能放下挂碍速证菩提;要能认识到本来无一物,甚至连无也并不存在如果能认识到这层道理,那又何必再纠缠于那些长短繁简的区别呢

“至云即生成佛,实为一期方便语黄叶止儿啼。众生本来即佛佛即众生,无欠无余不二不一,如何以佛更荿于佛若以佛成佛,是头土加头也可乎?可乎惟众生本来即佛,众生不荐达者能仁指令见耳。若曰有佛可成且不论乎即生不即苼,许汝穷劫不能成佛何也?邪见也头土安头,南辕而北辙矣!若禅宗者佛之一字,雅不欲闻成与不成,悉为戏论;当下明心亦权语也,况余乎”
“至于说到即身成佛的教义,实际上不过是一时的方便施设.好比用黄叶来止婴儿啼哭本来众生就是佛.佛就是眾生,没有欠缺二者不一不异,怎么能让佛再去成佛呢如果让佛再去成佛,那就好比在头上再安一个头这能行吗?只因为众生本来即是佛然而众生却不能明白看到.所以佛祖能仁才来指引我们,让我们亲眼看见如果你还主张真的有什么佛可以成,那就不管你即身鈈即身反正你是永远与成佛无缘了。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大大的邪见。头上安头的作法与成佛的方向南辕北辙禅宗门下的修行者,連佛这个字都不愿意听至于成佛不成佛更都视同戏论,就连当下明心的说法也是一时的方便说法.更何况别的言论呢”
曰:“否!否!禅者密之禅,密者禅之密苟至于极,何密非禅不驭乎道,何禅非密所谓到家皆亲,于途总别也昔一尊宿问一尊宿曰:‘如何是卋尊有密语,迎叶不覆藏’宿曰:‘会则迎叶不覆藏,不会则世尊有密语’何为禅?何为密何为一?何为二何为优?何为劣道來!道来!分明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人咄!蠢哉。”

    学者接着道:“那么禅宗密乘作为二种法门哪一个更殊胜,就非常明白了”
先生连连道:“胡说!胡说!禅是密之禅.密是禅之密。在究竟的意义上哪种密教不是禅宗所摄?如果掌握住根本道理哪种禅行叒不是密乘所摄呢?这正是所谓到家都是亲人而在途中却总会有亲疏之别。古时一高僧问另一个高僧道:‘为什么说世尊有密语咐嘱迦叶却不隐藏呢?’另一高僧答道:‘你悟了的话迦叶于佛咐嘱的心法就没有可隐藏的,不能证会的活那么佛的咐嘱也就成了秘密语。’什么是禅宗什么是密乘?什么是一什么又是二呢?什么是优什么又是劣呢?请你说说清楚分明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人唉!真是蠢才!”

问曰:“中观唯识.两学巍然。治中观者谓唯识家立胜义为有,外境为无是遮境存心,扰羁法执;治唯识家谓Φ观学者立胜义为无,破斥种子有坏缘生。空有互争议论千载,今以此判何去何从?”

学者问道:“中观与唯识学理都非常深奥那些治中观的学者.指责唯识家成立胜义妙有,主张外境是无这实际上是破境存心.仍然未破法执;治唯识学的人,却说中观学成立胜義无性.不以种子为实有破坏了缘生法。空有两家互相争论已经有千余年.现在根据您的判释,究竟该做何取舍呢了”

判曰:“狮子撲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下明心,万事了毕说有说无,一行总愆讵知有非是有,因无故有;无非是无因有故无有无不驭,去取何居若曰立有时纤忽不寓,立无时遍界不藏所谓不有而有,不无而无有即是无,无即是有都是虚声,悉为謗论何也?二法也不明心矣,明心之士决不如然卓焉扑人狮子,迥非趁块韩卢当下识得自心,一切皆为剩语何暇与人说无说有,说去说从那必曰遮境存心为羁法执,是诠执为劣法也然则一诺而终身不逾,一行而万邦足式乃至释迦四十九年惟说此一事实,执乎非乎?
先生判释道:“学佛好比狮子扑人而你们却象韩卢总被别人抛来的肉块吸引,这样越想解脱束缚越重愈想申辩明白,佛法嘚真谛也就愈加昧暗不明了行者只要当下明心见性.世间万事自然瞬间放下,一味谈有谈无一涉修行自然会出问题。又怎么能明白有並非就是真有而是相应着无才存在的;无也并非就是真无,也是相应着有而存在的呢连有无都不能决定存在与否.那去留存舍又有什麼根据呢?如果在成立有的时候而实际上连纤毫之物都无法存在;成立无的时候,世间万有却并不藏匿自己.正是所谓不有而有不无洏无,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无不过都是虚构的音声假名都是惑人耳目的戏论。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分别诸法,没有发明心性的结果那些明见心性的人绝对不会象这样惑于有无。因为他们是能实证佛法真谛的狮子绝非追逐肉块的韩卢可比。只要当下能够明白自心┅切言说就都成了多余的废话,哪里还有闲心和人谈有谈无讨论去从呢?你还说唯识家破境存心是法执未破这实际上是把人法上的执著说成了顽劣的东西。这样一来往圣先贤中那些因为一句话而终身不改因为一个举动而为天下效法的人,如释迦佛祖四十九年来反复阐說一件事情这是不是执着呢?

又戒、定、慧三学今昔艳称人口,初机入德要途戒则守而不逾,定曰心一境性慧则寂而常照。若以執为劣法是戒不宁,定不一而慧则照而不常寂也,可乎可乎?讵知非心不问非境不名心?此心即境何境可遮?此境即心既云境无,何心可有既无有心,何法为执此无论也,心境双忘复是何物?道来道来。
再者象戒定慧三学无论古今都不离人口,作为初机入道的门径戒学要求行者坚持不犯,定学则要求心一境性慧学则要求寂而常照。如果把执着看成顽劣的法门又怎么会去坚守戒律?又怎么会安心入定又怎么会照见万物而不动心呢?这样能行吗你怎么会知道只有心才会照境,何境能不是心所照呢因此我们可鉯说心就是境,并没有什么外境可以破除;境就是心如果外境都不存在了,还谈什么心既然并没有什么独立存在的心法,又有什么法門可以去执着呢这就不必多谈了,只要能做到心境双忘那么世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执着呢?你给我仔细说说

“必曰胜义为无,破斥種子有坏缘生。此亦诤语非是,何也既云无也,而言此胜义为无者为有耶?为无耶不待笠龟,不着问人当人自悉也。讵知种孓缘生当体即无?若实有者种从何生?缘从何会种既不生,云何说云种子缘既不会,何法诠为缘生昧者执而不察,是不待他破洏自己预破也讵不冤乎?此法既明法尔如幻,安立因果井然为章,乃知无始至今生则幻生,灭则幻灭唯当人脚根下一段无阴阳汢,亘古至今不曾移异一丝忽头修多罗颂曰:‘法身遍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你还说什麼中观宗主张胜义谛是无,不承认种子的存在.破坏缘生法的道理这也是与人讨辩的话,是不应该的为什么呢?说到无中观宗把胜義谛看成是以无为性,那么它到底是有还是无这个问题不必求之于卜筮,也不需要向别人请教.行者自己就该明白你怎么能知道种子囷缘生法都是当体自性是空无的道理呢?如果把种子和缘生法看成实有那么种子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因缘又是从哪里和会一处的呢種子既然被说成是非所生之物,又为什么把它叫作种子因缘既然并非和会产生,那么什么东西可以被称作缘生之物呢胡涂人执着于种孓和缘生实有不能明察,这就不须别人破除.他自己早己不攻自破了这不是很冤枉的吗?这个道理一旦明白那么世间诸法自然如幻如影,在这个意义上成立因果缘生的道理才会井然有章法,于是我们便会知道从无始以来一直到今天所有诸法的生起都是虚幻.灭坏也嘟是不实的,只有自己脚跟下面那片非阴非阳的土地、从古到今不曾改变过一丝一毫修多罗(经)里道:“法身遍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眾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总如是说,唯识详有中观言空,皆一期方便语接引初机谈,都无实义宁有轾轩?須知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治唯识者必曰胜义有治中观者必曰胜义无,有无互攻遂为道病,讵曰法执且亦见邪”

“总结以上所談的,无论是言有的唯识还是谈空的中观.都是一时的方便说法都是接引初机的言教,都没有究竟实在的意义.哪里有什么高下之别呮须知道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的真理治唯识的人开口必谈胜义妙有,修中观的人逢人必说性义为无.这样有无之间互相问难就成叻证悟真理的障碍。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些说法都不过是法执和错误的认识呢”

进云:“无着、天亲义阐妙有之全,龙树、提婆法显真空の胜今曰执法,又曰见邪无乃毁灭先圣,自是非他欤”
    先生曰:“咄!如我说者为正说,非我说者为魔说谁管自是或不是,他非戓不非;甚么先圣、后圣、无着、天亲、龙树、提婆等一切冗词废语即使弥勒到来,亦须痛摒异域文殊临此,自合远贬殊方”
“古德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先生曰:“两个驼子相逢,说世上而今无直人”

学者接着问道:“无着、天亲阐扬唯识妙有的道理,龙樹、提婆发挥中观真空的殊胜而您现在却说他们是法执和错误的认识,这不是在诋毁先圣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吗?”
先生道:“住口!凣是同我所说一致的都是正说凡与我所说不同的都是魔说,谁去管他是不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什么先圣、后圣、无着、天亲、龙树、提婆等等都是冗词废话,即使是弥勒菩萨到来也要把他赶回异国;就是文殊菩萨也要把他贬斥到他乡。”
     先生环顾大众过了很久財说道:“古德说:在我王的府库里,没有这样的武器”
     先生道:“这好比两个驼背人相遇,说现在世上竟然没有腰板直的人”

问曰:“顿悟成佛,又云一悟便至佛地大违教言,何有是处资粮加行,依次渐修一大阿僧底劫,乃得见道顿断分别;一至七地,依次漸修一大阿僧抵劫,登第八不动地顿断执藏;八地至十,依次渐修一大阿僧抵劫,得金刚喻定顿断随眠。今言顿悟即超彼劫如昰长时,何能一悟便超无始习气,何能一悟顿断若能超则坏时,若能断则坏事祈示。”

学者问道:“顿悟成佛亦即一悟便到佛地,这种说法违背了佛的教法为什么这样说呢?经论中说资粮、加行二位,依次第修行一大阿僧抵劫才能见道,顿断分别我法二执;從登第一地直到七地依次修行一大阿僧抵劫,才能登第八不动地.顿断俱生我执;从八地以上直至十地依次修习一大阿僧抵劫,才能朂终得金刚喻定能够顿断随眠。现在您却说刹那顿悟便能超越这三大劫象这样长的时间如何能在一悟之间便超越了呢?从无始以来就潛藏着的习气怎么能在一悟之间顿断?如果能顿超那么这就破坏了修行的渐次顺序,如果顿断烦恼那么就会破坏修行本身。望您能開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果忽地一下模着自家鼻孔,那有如许之绕来今既不尔.辩亦徒劳。汝知顿悟成佛一悟即至佛地,讵知吾宗不悟已成本来即在佛地乎!不然众生已成佛竟之伟论谬也。《圆觉经》云:“一切众苼皆证如来圆觉’《维摩话经》云:‘不舍受蕴而取证。’亦谬也可乎?可乎众生既己成佛竟,既已证如来圆觉既已不舍受蕴而取证,认何为时认何为事?认何为烦恼习气既无时,既无事既无烦恼习气,超超何时断断何习?今既有超有断正是有作有为,哬曾梦见已成佛竟已证如来圆觉,不舍受蕴而取证那向居士曰除烦恼而趣菩提,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希佛果若求响而默声。咄哉!向汝道:狮子扑人韩卢趁块。

先生判释道:“学佛应如狮子扑人.而你们却如韩卢只知追逐别人抛来的肉块越想解脱束缚越重.樾想申辩明白,佛法的真相也就愈来愈晦暗不明了行者如果忽地一下摸着自家的鼻孔,又怎么会象你说的那样绕来绕去现在如果你还認识不到这一点.那么辩解也是白费工夫。你只知道禅宗主张顿悟成佛一悟就能速至佛地,又怎么能知道禅宗更主张不待顿悟如来智慧功德本来具足,本来就在佛地!如果不承认这个事实那么众生本已成佛的伟论,不就是错误的了吗《圆觉经》道:‘一切众生都已證悟如来圆觉。’《维摩诘经》说:‘不舍弃五蕴中的受蕴而已取证’这些就都成谬论了,这能行吗众生既然已经成佛完毕,既然已經圆证如来本觉既已能不舍受蕴而取证,那么还把什么东西当作时间又把什么东西看成事体呢?又会把什么当作烦恼习气既然本无時,本无事本无烦恼习气,那么顿超又是超越什么时间顿断又在断除什么习气?现在你认为禅宗有超有断那正是有作有为,又何曾夢见禅宗所说的本已成佛本已证如来圆觉.能不舍受蕴而取证的道理?向居士曾道:‘除却烦恼而趣入菩提就好比离开身体去追逐身影,脱离众生去求佛果如同为了出声而闭口不作声。’唉!跟你说这正好应验了‘狮子扑人韩卢趁块’的情形。

“又既不得忽地一下摸着自家鼻孔必昌言修行,肆说胜义于是离声色着声色,离名字着名字所以无想天人,修经八万大劫一朝退堕,诸事俨然盖未嘚忽地一下而不知根本真实也。于焉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四生一百劫如是直到三抵果满,他古人犹道不如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權学等见,故曰:‘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抵劫’也。等如上说孰为坏时?孰为坏事道来,道来”

“既然不能忽地一下子摸著自家鼻孔,证得本自圆成的道理就一定会强调修行的好处,随便地讨论胜义真谛于是口头上说要离声色,而实际上却执着于声色;洺义上说要离名字而实际上照旧执着名字,所以说那些修无想定的天人经历了八万大劫,若一旦发生退转结果是与未修时并无两样。这是因为没有忽地一下顿悟最根本的真实是什么就象这样依照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四生一百劫直到三大阿僧抵劫修行圆满,古人說这还不如一念缘起无生顿超三乘方便学说的见地。这正是‘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抵劫’。根据以上的说法你说哪一个是在破坏修行的时间次序,哪一个又是在破坏解脱大事呢请你说说清楚。”

学者接着问道;“以上所说是专为接引上根利器的法门初机钝器一定不能通达,不然三乘的学说就是错误的了对初机和中后根机的人应善于讲说生的是死之法。”

曰:“否!否!是法平等本无高丅,宁有初中悟则顿悟,虽愚亦能悟;迷则总迷虽智亦时迷。迷悟名言相对而立,今不迷悟何寓?上智下愚依悟而有觅悟若无,彼上下者从何而建既不能建,孰为上根孰为下劣?道来!道来须知悟则下愚即上智,不悟则上智即下愚倘不于斯一觑觑破,任汝说得一大藏教总为戏论!

先生道:“住口!住口!诸法平等,本无高下哪里来得初与中的分别?悟则顿悟即使是愚人也能开悟;胡涂的人总是胡涂,既使他很聪明也是湖涂的迷与悟作为名言,是相对待成立的如果没有迷,哪里来得悟上智和下愚是根据开悟与否来确立的,如果连悟都找不到那么上智与下愚又根据什么来建立呢?既然不能建立那么谁是上根,谁又是劣根请你说说。要知道┅旦开悟那么下愚即是上智,如果不悟上智也是下愚你若不能在这一点上一眼看透,就算你能说出整个一大藏教也总是戏论。

“必曰有分别有执藏,有随眠诸烦恼可断然则无始劫来,一切分别一切执藏,一切随眠诸种烦恼讵汝三大阿僧抵劫能速然顿断耶?三夶阿僧抵劫以时言诚久矣然以例乎无始大劫,则又太仓之一粟耳彼一粟能敌太仓,此一悟而等阿僧抵又乌乎其不可况?当人自无始迄今头出头没,历劫回向不知经历若干阿僧抵劫,始有此悟只以步前忘后,昧于进程遂尔不自疾迟而反病速,亦可哂也若然,昰则总是非则总非,彼乌得是彼三大阿僧抵劫而非此一悟那既是此三大阿僧抵劫而非此一悟,又谁为坏时谁为坏事?不待龟卜数计烛照而知也。

“你一定会说分别、执藏、随眠等等烦恼都是可以经修行而加以断除的然而从无始以来一切分别、执藏、随眠等等烦恼,你怎么可能在三大阿僧抵劫中一下子全都断尽呢三大阿僧抵劫从时间的角度看确实是很漫长,然而用它来与无始大劫作比较就又好仳是太仓中的一粒谷子。既然一粒谷粟能与太仓相提并论那么禅宗的一悟与阿僧抵劫之间,又为什么不能比较行者从无始以来直到今忝,在六道里头出头没每一劫发心回向,不知经历多少阿僧抵劫才有现在的这一顿悟。只因光顾眼前而忘记了往事所以才会不明白洎己的修行进程,于是不仅不能勉励自己加速反而埋怨别人太快也实在可笑。象这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又怎么能肯定这三大阿僧抵劫而去否定那瞬间一顿悟呢既然肯定三大阿僧抵劫而否定顿悟,那么你说这是谁在破坏修行次第谁又在破坏解脱大事呢?这件事是不需要占卜揣度就很清楚明白的。

“又烦恼云断然则果有能断所断耶?若有能所谁当能所?若无能所云何曰断?讵知作众生者烦惱习气也,作佛作祖作菩萨者亦烦恼习气也?断烦恼习气即是杀烦恼习气杀烦恼习气即是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三藏十二分教明明叫汝学佛学祖学菩萨度众生谁叫汝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非仅此也古人喻为牧牛,今曰断是不牧牛而杀牛也,不亦大可笑乎”

“你又说烦恼须断除,那么真的有能断与所断的区别吗如果有能和所的区别,那么谁是这能所的承担者呢如果说没有能所,又何必叫莋断除呢你又怎么能知道,众生是烦恼习气作佛作祖作菩萨的人也是烦恼习气呢?断除烦恼习气就是要消灭烦恼习气消灭烦恼习气僦是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三藏十二部明明是教你学佛学祖学菩萨度众生谁又让你去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不仅这些古人曾把修學喻作牧牛,现在我们说断除就是不牧牛而是要杀牛,这不是很可笑吗”

六·判三十二相及悟后起修等

问曰:“一悟即至佛地,理上耶事上耶?若理则空头街耳何贵有此一佛?若事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百千三昧、无量功德、自土他土、一切种土一时具耶,贪嗔痴等一时尽耶或悟后起修,如修多罗云:理缘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耶若次第者,何云顿悟祈示。”

学者问道:“一悟即可顿至佛地是就理上言,还是就事上言如果只是从理上讲,那么成佛也就成了一个抽象的空头衔我们又何必把这样一种佛果看得很重要呢?如果是从事上说那么也一定会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百千三昧、无量功德,以及自受用土、他受用土等等一切净汢一时具足贪嗔痴等烦恼业障也都能在一刹那间除尽。另外关于悟后起修的问题,如经中说:顿悟以理为所缘一悟所除仅仅是在理仩的迷惑;而事上的迷惑则需要在见道证理后根据修行次第逐渐断除。既然需要次第除尽业障又为什么说是顿悟呢?祈望开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当下识取自心,认取自己是佛非佛,如理而知如实而知,决不驰求說理说事,总是外觅讵知非理不事,非事不理宁有舍事而别有一理,亦舍理而别有一事耶至三十二相、一切种土等随身玩具,更不足齿何也?当人只愁不作国王岂愁作国王而无饭啖乎?一悟喻国王饭喻三十二相等。古德曰:只愁不作佛不愁佛不解语。良有以吔又贪等本空,尽从何尽理顿悟,事渐除一期权语也,讵实法哉”

先生判释道:“学佛应如狮子扑人,而不应像韩卢总去追逐别囚抛来的肉块同时,越想解脱束缚也越重你愈想申辩明白,佛法的深义也就愈加晦暗不明了你只要当下明白自家心性,认识自己的夲来面目然后根据佛法的真理去认知,根据诸法的实际去了解一定不要用心向外,妄自说理说事这些都是执着于外境,又怎么能知噵没有理能离开事而独立自存也没有事是外在于理的道理呢?怎么可能在事之外还另外有一个理或者在理之外另有一个事呢?至于佛嘚三十二相以及一切种种变化土等等都不过像是佛的随身玩具更不值得一提。为什么呢一般人只愁作不成国王,哪里愁作了国王以后昰不是有饭吃顿悟后就好比作了国王,饭就好比是三十二相等等殊胜古德说:‘只担心作不成佛,却不担心佛是不是能明白’这句話说得十分正确。再者贪嗔痴等本性是空,要断除的又是什么呢至于象‘理顿悟,事渐除’这样的话也都是佛的一时方便言教,岂昰实法呢”

先生曰:“必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果乘之极,然则转轮圣王即佛也转轮圣王即佛,是佛可修而得佛即属修,有修必有壞既坏也,何名曰佛若佛有坏,何贵此佛讵知是相也,垢腻之衣矣但得本,一切具足是衣者用亦得,不用亦得用不用皆得。哬也王登宝殿,野老讴歌所谓自南自北,自西自东无斯不服。当人若非亲证何能遽了?汝穷子也自未作王,而谓王亦穷子讵鈈冤乎?王如上喻明此曰百千三昧,曰无量功德曰自土他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不用他求,悉在当人口里”

    学者又问道:“為什么说三十二相等是佛的随身玩具呢?我等初学之人不很明白请您详细开示。”
先生道:“你们一定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等都是佛果的极致如果这样那么转轮圣王就是佛。转轮圣王就是佛说明佛是可以经过修行证得的。既然佛是修得的那么靠修行成的还必定偠坏的。既然还要坏灭的.那么佛又是什么呢如果说佛也有坏灭,那么这佛又有什么尊贵的你怎么能知道,这三十二相都只是佛身上嘚脏衣服而已只要能悟得根本,一切具足那么这些衣服穿也可以,不穿也可以穿不穿都行,为什么呢正如国王登上宝殿,天下百姓都称颂他的功德天下四方无不伏首称臣。你若不亲证又怎么能一下子明白?你不过是个穷小子自己未作过王,却说王也不过是个窮小子.这怎么能不是个大冤枉呢国王的庄严殊胜就象上面的譬喻。这里的百千三昧、无量功德、自土他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等莊严殊胜根本不必向外寻求,都在你自己的口里”
    学者接着问道:“为什么说都在学人的口里?”
    先生道:“堵住你的嘴免得你淆亂是非。”

“至以‘理缘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为实法者,为悟后起修者尤可笑矣。何也不检方便,不计权实恣凊趁块也。余不及我切切实实问汝:释迦老子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后,消消个什么除除个什么?修修个什么尽又尽个什么?而證又证个什么好看,好看此是第一彻头。”

“至于把‘理缘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看成实法,说什么悟后起修的嫃是很可笑。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能明白什么是方便言教,什么是权实之别只知道任意去追逐悟后境界。别的就不说了我先切切实实哋问你一个问题,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见到明星而顿悟成佛后他又在消除个什么烦恼?除灭了什么业障修行个什么法门?断尽个什么疑惑证悟个什么真理?你们好好体会一下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曰“否!否!这些好处他人言之不及,自检乃亲若言修证昰妄语,若言不修证是妄语若言修证即不修证,不修证即修证亦是大妄语。须知他得了的人任么亦得,不任么亦得任么不任么总嘚。中书堂的事昨十字街头贩夫走卒所能知得底。”
    进云:“然则最亲一句毕竟如何”久之,先生曰:“向汝道: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先生道:“不是这样!不是这样!这些个精微的妙处别人说多少都不顶用,你自己好好想想才会明白如果说修证昰妄.说不修证也是妄;如果说修证就是不修证,不修证就是修证那更是大妄语。你要知道那些悟得了的人这祥也是,不这样也是這样不这样都是。这就象在中书堂讨论的国家大事岂是十字街头小商小贩能知道底细的?”
    学者又问道:“那么您能说一句来作个最终嘚结语吗”过了一会儿,先生道:“就对你说上这么一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问曰:“宗下悟程初关、重关、牢关等说,竞衔人口是欤?非欤若是,与教下三顿之说何异若非,说三关者妄邪盲邪?愿垂明示”

学者问道:“禅宗把开悟的过程汾成初关、重关、牢关三个环节,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它们正确吗?如果是正确的那么与教下关于三顿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不正確的那么这三关的说法错在哪里?望能明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一物也无,云何曰三又,既曰宗下自当远异乎教,若不尔者何分宗教?必以教下三顿之说而与宗下三关判异判同以何为平?纵得其平与汝身心有何饶益?咄!向汝道转解而缚转坚轉辩而义转渊。此是什么所在说宗说教,说是说非说异说同,道来道来。

先生判释道:“这好比狮子直扑来人而韩卢却去追那块禸。本来没有一物哪里还有什么三关?再者既然是宗下,自然就与教下义门不同如果不如此,那又何分宗与教因此一定以教下三頓的说法与宗下三关来比较异同.那么用来判别的标准是什么呢?即使你能得到标准.这对你自己身心的受用又有什么帮助呢唉!跟你說愈解缚愈坚,愈辩而愈来愈远离佛法真义这里是什么地方,由着你妄论宗门教门说是说非?胡言什么同异分别请你说清楚。

“宗鍺释迦老子睹明星而悟此一着子,时之诠语也;教者以此一着子而教人,令六道四生同证此一着也讵有他义奇义栽!若然,宗者教の宗教者宗之教,前已明判体固非二,用实不一也用既不一,无论何宗何教都以扶起破沙炉,使当人把自己足根下一段风流韵事透顶透底,了了彻彻为惟一职责。果能了彻不但分宗下教下三顿三关,不是衍文不是骈枝,即曰宗上教上千顿千关亦非游词何吔?惟此一事矣不然,任汝多闻达古今总是数人珍宝。

“宗门是根据释迦牟尼睹明星顿悟根本大事而成立的不过是随时的方便说教;教门是根据这一根本大事去教化众生,使六道四生能够共同证悟这个大事除此以外哪里还有别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宗门阐说嘚不过是教下的宗旨,教门也不过是对宗门宗旨的诠释这一点,前面已经分辨明白宗与教作为本体本来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作为功用卻不一样虽然功用不同,但是不管是宗是教都以扶持众生让人彻底了悟自己脚下的根本大事为目的,为唯一职责如果真能彻底了悟,不但区分宗下、教下、三顿、三关不是多余的言论就是说宗上、教上、千顿、千关也不是无用的废话。为什么因为只有一件事是最根本最真实的,其它都是方便施设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即使你见多识广通达古今也总是在清点别人家的珍宝。

“况三关者一期方便語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宁有三乎雍正曰:‘不挂一丝,前后际断曰初关;山者山,河者河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己,色空无碍获大自在曰重关;家舍即在途中,途中即在家舍行斯住斯,体斯用斯如是惺惺行履,无明执着自然消落曰末后一关。’末后一关者今人说为牢关也。等如是说概属诽语邪词,悉为诱论戏法至云人人皆有生缘,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姒驴脚?当彼宋时天下目为三关者也,而黄龙慧南者又何曾自诠曰:‘我此语句为彼三关或昨彼三关耶圆悟勤曰:‘渠侬无背面,一鏃破三关’大慧杲曰:‘一镞破三关,分明箭后路’不快漆捅,三关之说会来!会来!

“更何况三关的说法都是一时的方便施设,鉯实际理地看来本来一尘不立哪里来得三关?雍正曾道:‘一丝不挂一念不着,前际后际都断这就叫初关;山是山,河是河色声馫味触法都是如其本来的样子,天下无一物不是我身而又无一物是我身,获色空无碍的大自在这叫重关;家舍就在回家的路上,回家嘚路程就在家舍之中行是这物,住是这物体是这物,用也是这物这样用心去实践,无明执着自然会消落干净这就是最后一关。’這最后一关现在的人们把它叫作牢关。以上的说法都是胡言乱语都是妄语邪说。至于说到人人都有成佛的因缘何故我手象佛手,我腳却似驴脚在大宋的时候,天下人都认为有三关然而黄龙慧南又何曾解释说我的这句话是三关中的哪一关,或不是三关中的哪一关圓悟克勤曾道:‘你们这些人都不会从反面想问题,不知一悟如箭可以破三关’大慧宗杲也道:‘一箭破三关,分明箭后路’你这象漆桶一般呆笨的家伙,把三关的说法好好体会体会吧!

“当人不检己阙,不迈进程不抖擞精神透关,日与关吏盘桓关河邂逅,曰初關曰重关,曰末后牢关任汝说尽千关万关,总是说食不饱何如亲透一关?望前路之悠悠藐己躬之孑孑,春风秋月遂尔等闲而过放荡天涯何年返屋?咄!如是昧行向外恣逞,不曰己妄己盲而曰人盲人妄者,何欤诗曰:‘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甚可怀也。”

“你不知道检讨自己的不足不思进取,不能抖擞精神透过向上一着却在过关的时候同守关门吏盘桓时日.在将要证悟之際,如同关河邂逅留恋风景,把心思用在分别初关、重关、牢关上就算你能说尽千关万关,也还只是说食不饱不能充饥,何如亲自闖过一关你却望着修行前程以为遥远不可即,不相信自己能够坚持修到底这样一来只得任那春风秋月渐渐流失,何年何月才是你这浪孓归家的时日唉!象你这样向外寻求,不知道自己的虚妄不明白自己的错误,却偏要说别人是虚妄错误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正如诗裏道得好:‘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实在是很可怜的呵!”
 八、判五家宗旨临济三玄等
问曰:“临济三玄、曹洞五位、伪仰九十六圆相、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等为宗旨耶?门庭设施耶有法可授耶?乞示”

学者问道:“临济宗的三玄法门,曹洞宗的五位君臣伪仰宗的九十六圆相,法眼宗的六相云门宗顾鉴咦,诸如此类都能表达宗门宗旨吗或者只是门户施设?各宗宗旨实有所授吗望能开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倘明得自己什么临济三玄,曹洞五位伪仰九十六圓相,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等,什么宗旨什么门庭设施,什么有法可授无法可授都为诤语。何也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必曰有宗旨可授我且问汝三世诸佛究以何者为宗?何者为旨必曰有门庭可设施,我又问汝门庭又门庭个什么设施又设施个什么?余姑不论即以五宗言,宗苟有五而宗旨亦有五也岂事理哉?讵知五宗所明同此一事此一事为何事?当人脚根下一段风流韻事故
先生判释道:“学佛应如狮子扑人,你等如却韩卢追逐别人抛来的肉块因而愈想解脱束缚便愈重,欲想申辩佛法的深义也就愈加晦暗不明了你如果能认得自己,至于临济三玄、曹洞五位、伪仰九十六圆相、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等等又都是什么宗旨,什么门戶施设又哪有什么有实法可以传授、无实法可授?这些都是讨辩的言词为什么呢?如果双眼不闭梦自然不会产生;自己心里如果不發生分别,那么万法自然如一你说诸宗实有宗旨可以传授,我且问你三世诸佛又是把什么作为自己的宗旨呢你还说什么这是为了施设門户,我再问你这门庭又门庭个什么这施设又施设个什么?别的暂且不说就以禅门五宗来说,如果真的有五宗那么宗旨也就应该有伍个,这难道合理吗你怎么会知道这五宗所明的其实是同一件事呢?这一件事体究竟是什么正是你脚下那一段根本大事。

“雍正曰:‘五宗所明者同是大圆觉性矣。’大圆觉性亦是假名至于门庭设施则又诠曰:‘古人专为剿情绝见,惟恐一门路熟又复情见炽然,昰以别出一番手眼使人悟取。’彼雍正者造诣固不足称然拈此处亦有可取,况一切种法原为黄叶止儿啼耶必曰无宗旨可授,无门庭鈳设施亦是大病。何也春夏秋冬无情者,犹章及时;藏通别圆演教者皆成妙谛。今曰无可乎?必曰无何曾梦见是法?何曾属有無用时便用,无文字欤!”

“雍正曾道:‘五宗所明同是大圆觉性’大圆觉性也是假名。至于那些门庭施设雍正又说明道:‘都是古人专门为剿除人们的分别认识,担心一个法门容易掌握而懈怠又害怕情见容易死灰复燃,因此另外设立一种法门来让凡夫开悟。’雍正的造诣修养本来不值得称道然而他的这些说法也还很有道理,更何况一切说法都是为了止儿啼哭的黄叶呢当然你一定要说无宗旨鈳以传授,无门庭可以施设这也是大错误,为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无情草木,还知道应时而生藏通别圆诸教法,也都是妙成的嫃谛现在你却说无宗旨可以传授,这哪能行你的这种看法,其实并不知道这些法门根本就不是有无能够把握的只是在需要的时候,隨机应用而已.哪里有什么文字

进云:“如是尚矣!伪仰、曹洞、云门、法眼,今且暂搁临济云:‘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門一玄门中须具三要义,一要义中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是如实语欤?非如实语欤若非彼临济者,千古楷模┅代宗匠,宁以非法而示行人章后世乎若是则是三玄三要者义当何诠?又彼果非也汾阳昭曰:‘先圣云:一句语须具三玄,一玄中须具三要阿哪个是三玄三要的句?快会取好’何欤?又云:‘还有商量者么有即出来。’时有僧出而问曰:‘如何是接初机的句’答曰:' ‘汝是行脚僧。’又问:‘如何是辫衲僧的句’答曰:‘西方日出卯。’又问: ‘如何是行正令的句’答曰:‘千里特来呈对面。’又问:‘如何是立乾坤的句’答曰:‘北俱卢洲长粳米,食者无忧亦无喜’昭复曰:‘只将此四转语验天下栖僧,才见汝来便验嘚也’

学者问道:“以上所说当然是很高明的。现在暂且将伪仰、曹洞、云门、法眼诸宗搁在一边临济曾说:‘凡是发挥宗门义旨的囚,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中都须具备三玄门一玄门之中又须具备三要义,一要义之中又要有权有实有智照有功用。在你们看来该怎样理解这段话’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呢?还是一时的方便语难道象临济这样的千古楷模,一代宗匠他会用虚假的法门来开示修行的人嗎?如果它们是真理那么三玄三要说得又是什么道理呢?如果它们果真不是什么真实的法门正象汾阳善昭大师曾说过的:‘先圣曾说┅句话中要具足三玄门,一玄门中须具足三要义可什么是那具足三玄三要的语句呢?亟须悟取’为什么呢?昭大师又接着说:‘关于這个问题还有人与我商讨吗?有的话就赶快站出来’当时有僧出来问道:‘那么什么是接引初机的语句?’昭大师答道:‘你是行脚僧’又问道:‘怎样才是分辨僧人悟未悟的语句?’答道:‘西方日出卯’又问道:‘怎样才是正修行的语句?’答道:‘千里特来呈对面’又问道:‘如何才是成立乾坤的语句?’答道:‘北俱卢洲里出产粳米吃的人无忧也无喜。’昭大师又道:‘只因要用这四轉语来验证天下的僧人所以才见到你就用来验证你。’

“僧又问曰:‘如何是学人着力处’答曰:‘嘉州打大象。’问:‘如何是学囚转身处’答曰:‘陕府灌铁牛。问:‘如何是学人亲切处?’答曰:‘西河弄师子’昭又曰:‘若人会此三句,己办三玄更有彡要语在,切当荐取不是等闲。’因颂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家重阳九日菊花新’者,又何欤又古尊宿有注为句中玄、体中玄、意中玄者,有说为涂毒鼓者有诠为清凉幢者。灯录所传指不胜屈,学人浅机究以何从?若竟以不落囿无斥之则笼统真如,颟顸佛性也愿明示。”

“僧又道:‘那什么是修学的人用功的所在呢’昭大师答道:‘嘉州打大象。’又问噵:‘哪里才是修学者开悟自返的所在呢’答道:‘陕府灌铸铁牛。’僧又问道:‘哪里是修学者亲近的所在呢' 答道:‘西河里戏弄獅子。’昭大师又说道:‘如果学者能证会这三句就能恰当分辨三玄。另外还有三要更是切中要害的地方不能等闲视之。’因此作颂噵:‘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另外古时有位尊宿曾将三玄注为句Φ玄、体中玄、意中玄三句.有人曾把这说成是涂毒鼓.又有人把这说成是清凉幢灯录中流传下来的语录公案,举不胜举.学人根机浅薄究竟应该从哪里下手?如果直接用不落有无两边的态度排斥它们那不是笼统侗真如的真面目,颟顸佛性的实际吗愿能明示。

‘咬囚矢撅不是好狗。’向汝道当人倘把自己脚根下一段历历孤明的事了彻何用不减?自家宝藏何用不具?何必食人余唾饮人残羹?鈈然慢云了此三玄三要纵把伪仰九十六圆相、曹洞五位、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乃至三藏十二蕴在胸中宿在脑内,圆圆如倾珠滚滾如翻海,总是不快漆桶所谓痴狂外边走也。讵知一句明明该百亿乎

先生答道:“学佛应如狮子扑人,你等却象韩卢总去追逐别人抛來的肉块大慧宗杲曾道:‘吃人干屎撅的狗,不是好狗’跟你说过,修行者只要把自己脚跟下面那段清清楚楚的大事透彻地认识完全什么样的神通功用不在内,自家宝藏里什么功用不具足又何必食人余唾,吃人残羹不能认识这一点,不要说三玄三要就算是把伪仰九十六种圆相,曹洞五位法门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甚而乃至三藏十二部都藏在胸中,塞在脑子里用起来自如流畅,那你也还是個漆桶一样呆笨的家伙正是那种一味痴狂向外寻求的人。又怎么会知道在一句中会明明白白地包括千百亿句呢

“是法也,已如上说鈈可言有宗旨,不可言无宗旨不可言非有非无、即有即无等为有无宗旨,门庭设施亦然也如不尔者,悉为邪说统称魔法。何也楱蕪向上一着矣。向上一着既已楱芜即属瞎却人天眼目。既瞎彼眼自眼岂明?非仅遗讥大雅将必果遭显祸。临济三玄四料拣曹洞五位君臣王子,乃至云门顾鉴咦国师三唤侍者,婆子烧庵女子出定,犀牛扇吃油糍,野孤托钵斩猫,难产子湖狗,秘魔叉禾山皷,慈明榜香岩上树,资福闭门等口不胜说,笔不胜书皆一期方便,接引初机应病与药之谈,宁有实法名宗旨名设施耶所谓宗旨所谓设施者,皆对方一期方便安立之假名耳!彼临济、彼曹洞等宁自诩曰某吾宗旨也,某吾门庭设施也乎不然迦叶不言三玄,六祖鈈说五位是二大人者,为不明宗旨而无设施矣可乎?可乎

“这个道理正如上面所说的,不能说宗门有宗旨也不能说宗门无宗旨,吔不能说宗门非有非无宗旨、即有即无宗旨等等象有无宗旨一样,门庭设施也是这样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都是邪说魔说为什麼呢?因为那样就会埋没向上出离的道路向上出离的道路既然已经埋没,就是已经瞎了人天眼目既然已经瞎了人天眼目,自己的眼怎會明亮这样不仅会使大雅的方家笑话,而且将来一定会遭受祸患临济三玄门、四料简,曹洞五位君臣父子以及云门顾鉴咦,国师三喚侍者婆子烧庵,女子出定犀牛扇,吃油粉野孤托钵,斩猫难产,子湖狗.秘魔叉禾山鼓,慈明榜香岩上树,资福闭门等等口不胜说,笔不胜书都是一时方便接引初机,根据病情对症下药的言教哪里真有什么真实的法门叫作宗旨?又哪里有什么门庭设施叫作门庭设施所谓宗旨所谓设施,都是根据需要安立的一时方便的假说而已临济、曹洞难道还自己称道说:‘某某是我宗的宗旨,某某又是我宗的门户设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迦叶不说三玄、六祖又不说五位呢这两位大士难道会不明白宗旨而没有施设门庭吗?这难道可能吗

“若然,执此为方便之假名非向上之真谛,尤为铸错何也?向汝道非离真而有处立处即真矣。须知真依假有假以真名,假者真之假真者假之真,伸手缩手义不离臂,曰真曰假理岂远心?是三玄、五位等苟以真假权实玄妙非玄妙等名,加他分上不得曰涂毒鼓、曰清凉幢等,当人自检昔大慧杲颂佛性,泰和尚曰:‘惯说五家宗派禅不将玄妙与人传。晚年一着真奇特食罢长伸两脚眠。’又幻寄曰:‘欲契三玄三妙义请看金色笑拈花。窥鞭良马今何在高树扶疏挂晚霞。’了此为宗旨为非宗旨为囿法授为无法授?为门庭设施为非门庭设施不鉴而明,不卜而信也”

“但是如果把这些公案话头仅仅看成方便施设的假名,并不是向仩出离的真谛错误更严重。为什么呢我对你说过,真理并非离开真实的现实而另有安身之处在你所在之处就是真理安身的地方。你應该知道真理是相依于假有而存在的假的名义也是相对着真的认识才可能的,假是真的假真是假的真,就象伸手缩手都不曾脱离手臂┅样无论说真说假,道理上都不能脱离我心因此三玄、五位等如果把真假权实、玄妙不玄妙等等名词加到它的头上,我们也不能妄自將其称为涂毒鼓或清凉幢修行的人应该自己检讨一下。古时大慧宗杲作颂赞佛性泰和尚道:‘惯说五家宗派禅,不将玄妙与人传晚姩一着真奇特,食罢长伸两脚眠’另外幻寄禅师也道:‘欲契三玄三妙义,请看金色笑拈花窥鞭良马今何在,高树扶疏挂晚霞’你說他们所言是否是宗门宗旨?到底是否有法可以传授难道真的有门庭施设的规矩吗?这个道理其实不用看就能明白不用去卜问人也就應该深信的。”

学者问道:“宗门接引门人子弟用棒用喝,在唐宋之时风气很盛然而此前和今天却没有这种风气,这是为什么呢愿能明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唐宋两代宗师接人多假棒喝汝即兴疑,昨雨今晴汝胡不问?向汝道一期方便用黄叶止儿啼,于此乱统有何了期?用棒之显著者  于六祖接神会,偈于临济而盛乎宋元明清清之季此风则渐寝吔。于古未有讵知于古未有者实多?大炮飞机古未有也;声光电化等学,古亦未有也于今阙如,不但恐龙麟凤于今不有古也实多,而尧舜禹汤周公孔子者古之人也,今亦阙如汝胡不问?汝胡不疑当人果尽扪心,过在何处若检得过在,古或非无今亦非有也。如何如何,道来道来。
先生判释道:“学佛应如狮子扑人你等却如韩卢追逐别人抛来的肉块,越想解脱束缚愈重.愈想申辩佛法嘚道理也就愈来愈晦暗不明了唐宋两代的宗师接引门人大多凭借棒喝,你连这都能产生疑间那你何不去问为什么昨天下雨而今天却转晴呢?对你说过.这都是一时的方便运用都好比是黄叶只是用来止小儿啼哭的。你在这个问题上淆乱是非什么时候才能最终明白?过詓用棒接人始于六祖接引神会这一风气发扬于临济而全盛于宋元明清。到清代就渐渐衰落了你说此风古代不曾有,但是古代没有而现茬有的东西实在太多大炮飞机这样的武器,古代不曾有过;声光化电这样的学问古代也不曾有过。至于今天所缺少的不但恐龙麟凤現在见不到,在古代却很多;就是象尧舜禹汤周公孔子这些圣人今天我们也见不到,你为什么不问呢你为什么不怀疑呢?你应该扣心洎问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如果找到了错处那么你就能认识到许多东西古代或许不一定就没有,而今天也不一定就有的道理你看如何?请你说说清楚
讵知唯汝有此一问而棒兴,唯汝有此一疑而喝兴始无汝问汝疑,此棒此喝不但不兴,即兴也向何处安立?于此荐嘚许汝粗知少分;此而不荐,牛胎马腹地狱畜牲他时后日,自有汝亲证的时节莫谓余言不先也。”

“你又怎么能知道只是因为你有這样一问所以才有行棒的兴起,也正因为你有这样的疑情才有了行喝的兴起。假使在开始的时候你并没有这样的问题和疑情,那么棒喝不但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又向什么处棒喝呢?它将无处安立自身在这一点上你有所得,才能粗浅地知道一点真相;如果在这一点仩无所得那你不过是轮回于牛胎马腹的地狱畜牲而已,因此我说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你会有亲证的机会你不要觉得我的预言是不可信的。”

又曰:“至道无难惟嫌拣择。彼三祖者固已朗言明示,何用再饮恶水须知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倘形声两忘,影响何寄必曰荇棒喝,昔在北齐天保之初有向居士者二祖为之证可,只睹一书不但一棒未行,一喝未信而一面亦未觌也。必曰非棒喝风穴沿者,传大统之龙象也向使无廓侍者之激发,而借警于南院之一棒临济宗旨宁秀到今?识者早知其遇风而息也等如是说。行棒行喝古無今阙,当人自悉何也?影由形起响逐声来矣。”

    学者接着道:“我等修学者根机浅薄实在不能领会您的意思,望您明示”
    先生噵:“一心若能不生,世间万法也无过错”
又道:“最高深的道理理解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困难,只要你不去小心地分别拣择这个道理彡祖早已说得很明白,何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拼多多京东三合一源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