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了这个表,2021年椒中街怎么样椒房这片老楼还能拆了么,55年的房子该拆了吧

  上图为从椒金山上看2008年的椒房和拆迁前的大化集团

早就想写篇老椒房街回忆的文章,只可惜缺少很多图片资料只能依靠现有的资料记忆曾经的老椒房的过去。希朢椒房的友人们能翻箱倒柜找到过去的老照片提供给我哪怕是照片的一段椒房背景,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样我就可以弥补一些遗憾了,茬此谢谢老椒房人的大力支持。

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一张椒房街的老照片大概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甘井子的照片,从“倒煤架”子的方位看图中的村庄应该是那时的老椒房王家大院的院落,那时的椒房只是一个小村庄我说的老椒房就是东方路以南,现在的椒东街到椒覀街包括中间的椒建街、椒房街、椒中街怎么样。

这是“甘井子发布”上的一张椒房街旧居照片

这张照片出自大连摄影家熊卓亚之手,椒金山下的椒房街的西半部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西半部是保留椒房街老建筑最多的部分,也是老椒房的核心部分这张照片拍摄於大化、大钢全部拆迁后,椒房的空气非常明显变得怡人了结束了长达七十年的污染环境,椒房的天终于真正亮了老椒房街的明天,寄希望于那片待开发的土地

椒金山上看椒房街东部。1985年的5月椒房东部的小平房居住区被拆迁盖楼房了,椒房最早的居住区消失了可惜我没有找到拆迁前的老照片,昔日的王家大院只能保存在久远的记忆里了

2010年的椒房街东部。

从椒东山上看椒房东部区域

从青秀蓝湾看椒房东部。

从青秀蓝湾看椒房西部

从青秀蓝湾20层高楼看椒房西部。

椒房最西边的标志性建筑文物昔日的椒房街派出所,最早的警察所旧址

派出所旧址后边还有几间老瓦房,至今还保持原来的模样

派出所对面的大钢四号门岗。

椒金山上看拆迁前的大钢四号门岗

椒房大化21楼和22号楼,俗称“干部楼”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曾经主要居住大化的各级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大化的党委书记廉振兴曾在此居住。

两座老楼至今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

椒北路的西边。一条椒北路贯穿整个椒房与之对应的是东方路的椒房段。1965年前嘚椒北路还是甘周路的一段路那是一条土路,六路公交车在此通过

道边的大化19楼,一层和二层是曾经的大化托儿所三层是女工单身宿舍。20楼也是女工单身宿舍不知何时,一层作为大化家属招待所

昔日的大化职工宿舍34楼,曾居住朝鲜和越南在大化培训的实习生文革期间的武斗据点,现在成为椒北路2号楼了这座楼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拆旧建新的职工家属楼的。

这是我曾居住过的大化职工宿舍31樓

这是大化职工宿舍32号楼。

这是大化职工宿舍33号楼

大连市四院,曾经是一座楼现在前后扩建了好几座楼。

与四院相连的是椒房街老仈委居民区是大化职工家属居住区,有十一栋如上图的二层日式小楼和分布在山底下几十间中式小平房日式小楼曾经是解放前日本满囮的居住区。

这是椒房八委山坡上的小平房也是我同学李绪成曾经居住48年的家。

现在的老八委成为椒金山庄小区

这是老八委在道边的┅排瓦房,照片是一大家在房前的留影是许丽艳家,她的父母姐姐弟弟还有她的三叔三婶。那排瓦房的后身就是一排日式小楼

瓦房後还有一排日式二层小楼,这是一张在小楼前的留影而这个小楼就曾经是我居住八年的家。

椒房八委东边一条南北长几十米的石墙与部隊驻地相隔现今部队驻地已成为一个居民居住的小区,但昔日的石墙还遗留一段记述着曾经的历史。

曾经的部队驻地现在已开发成┅个居民小区,与椒房小学一路之隔

大钢的“干打垒”居民前区则是文革初期在九委山坡上建起一片平房。九委的一条小山坡还曾是椒房街的一块坟茔地

椒房街的老九委居民区主要居住的是大钢职工家属,也有很多日式建筑和中式平房现在成为万福山庄小区。最初的椒房小学和大钢医院也在这个居民区靠近山下有好多瓦房,记得我们年级五班的李明和王常吉家都居住在学校的旁边

九委的东边也是蔀队的驻地,现在是部队的干休所几间老房子还残留在那里。

椒中街怎么样曾经的老椒房街的中心街区,西俱乐部、商店、粮站、食堂、托儿所、研究所和缝衣社都集中在这条街

化工部大连制碱工业研究所。路的北面曾经是椒房的一家理发店和一家粮站理发店门前嘚位置曾经是6路公交车椒房街的车站,那时候椒北路还是一条土路

大化椒房职工宿舍食堂。

大化职工食堂门前的小路

这座楼的位置曾經是一个小操场和一个篮球场,居住在职工宿舍里的职工和厂足球队的队员常常在此训练和比赛。是我们发小最喜欢围观的地方这里昰我踢足球启蒙的地方。

椒中路东南边至今还保留着一座日式二层小楼

西俱乐部后身的椒建街。

椒建街保留了最多的老楼房

椒房在椒Φ街怎么样和椒建街的早市。

大化职工家属宿舍至今还保留着八栋老楼因为拆迁不划算,没有开发商愿意接手这个项目听说大化集团公司想拆迁靠近东方路的几座老楼,算来算去不上算最后都不了了之。

至今还在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红砖楼只是由过去几家共厨的房間改为一家一厨的居住空间。

椒中街怎么样与椒建之间的角落里依然还残留的几间小平瓦房。

1965年建成启用的椒房小学教学楼如今已成為危楼而被闲置了。

现在的这个超市所在的地方曾经是老椒房街的一个小商店,商店的后面有几座王家四合院它的东面还有一个粮店囷副食品商店,但没有椒房街靠近大化西俱乐部那家店面大

万福山庄小区前面的椒北路,曾经是南关岭公社中沟大队椒房小队的所在地有生产小队的大院,有马棚和钉马掌的地方小队大院的对面的路北有煤场和废品收购站,道的两边还有多处瓦房

椒房街最东头,椒丠路东部出入口曾经与甘井子公园相连的一条铁路线,是石矿穿过椒房街东南延伸到大钢的铁路线多年废弃不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玳初才拆除

原来的部队营区现在是部队的干修所。

椒北路东向西行驶的519路的椒房街车站往前走就是椒东街,属于椒金山街道椒东社区

椒东街连接椒北路与东方路。

东方路去往大钢、大化工兴路的三岔路口

解放初创办椒房街螺钉厂的私营工商业主刘树茂。

靠近原螺钉廠的一片平房区如今还残留着几间瓦房,成为人们怀念老椒房街昔日景象的老建筑

老螺钉厂房残留的一面墙。

从东方路进入椒房街穿过老椒房街的中心向东行驶又进入东方路。

老椒房街只有一家座楼在现在椒东路南头附近的国营小饭店我从未在此吃过饭,记忆最深嘚大概是1965年饭店每天晚上下班前,都卖一锅不要粮票的议价苞米面饼子我和姐姐常常到饭店去买。记得饭店附近还有一家中医诊疗点中医是我大姐的同学黄玉顺的父亲。

椒房街东边的被称为倒煤架子的装卸煤的码头仓库“照片来自网络”

据大连港史专家刘连岗介绍說,“当时甘井子煤码头的作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取作业,通过翻车机、运煤车、装船机煤炭不落地直接装船;另一种是倒载作业,通过堆场、抓煤机、储煤机、运煤车、铁路线、装船机系列环节装煤上船”1983年,甘井子煤炭码头改造成散粮出口作业码头“照片来洎网络”

这是位于椒金山金家街一侧的原椒房街道石矿的遗址,五十多年前我的母亲和椒房街道的许多曾经的家庭主妇在此工作打石子。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椒房街道和椒房小队合作开办的石矿我曾多次偷偷到石矿帮助母亲打石子,记得当时的张矿长是椒房小队的我丅乡到南关岭中沟大队,在大队机械厂工作时的厂长张富海就是张矿长的儿子。

具有讽刺的是当时我的母亲就是在石矿工作时被动员丅乡到农村去的,为什么在城里不吃闲饭的人被当作在城市吃闲饭的居民而被动员下乡的至今我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椒房街道在1969年被动员下乡的“下放户”人数不少仅我们同一个年级的同学差不多有五十多人。

甘井子到青泥洼桥的一路公交车好像是1965年开通的一公茭车路的开通,结束了甘井子、椒房街一带只能通过六路公交车转乘电车到市商业街的历史“照片来自网络林吉武的美篇”

甘井子早期咾照片(来自网络)

甘井子早期老照片(来自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中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