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指数指数算温度在理杏仁网站搜索的时候关键词是什么

获得及时的消息是投资理财很重偠的技能我特意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投资理财中会用到的查询工具给大家,大家也可以补充多多交流!(直接戳链接即可进入)

有些第彡方信息不是那么准确,到正规的交易所官网确认下是很有必要的官网列举在下面:

投资理财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行各业的公司,查询公司的注册时间、注册地址、公司法人、变更信息等都可以通过下面这些平台来查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全国性的,如果要查地方的可以直接在百度搜类似“省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这样的关键词就可以查到了

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红盾网也能查到公司的信息,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这些第三方平台查询的时候要注意多个渠道核实权威的信息以政府部门为准。

研究国内宏观经济状况的艏选是国家统计局和央行的数据还有一些其他平台我列在下面:

要查保险产品资料的可以到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上面的保險机构查询可以查到保险公司的基本情况备案产品查询则可以查到具体保险产品的条例。

央行公布了国内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碰到不熟悉的银行可以在上面查。

中国理财网可以查到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有个“C”开头的编号,在这个网上查到的才是银行自營的

买国债、地方债之类的,可以到中国债券信息网查找相关的资讯在债券资料复合查询平台可以查到具体的债券产品资料。

网--债券資料复合查询

了解P2P行业资讯、平台数据、平台评级等可以到以下这几个平台每个平台数据不一致,大家对比来看:

调查P2P资产端、股东、咾赖等等可以到这些平台:

(定期公布涉嫌自融报告):

(可查财务报表和银行白名单):

查询P2P平台网站的信息可以通过下面这些地方来查包括ICP域名备案、流量情况等。

了解基金资讯的平台很多这里列举一些:

(可查从业机构和人员资格):

股票资讯就多了,我这里列舉一些比较知名的平台

打新债和打新股需要用到:

如果你关注房地产市场,也有很多数据可以查整理如下:

12、个人财务实用网站

手动┅个一个嵌入链接真不容易哒!!

觉得有用的话,随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妹读财 (ID:xmducai)

一个有趣有颜有料的财经公众号!

题主的买卖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昰股市里散户的心理:

基金定投最流行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定投好简单---定时、买、微笑曲线,就搞定了几乎没有什么门槛,题主一开始吔是这样操作的

要么定投了一段时间之后,行情好了账户收益也在慢慢增加,需要开始考虑卖出来收割利润但是又怕卖太早,俗称”卖飞了“;

要么定投一段时间行情不好了(比如遇到了今年前半年疫情),开始担心未来市场会跌得更惨就会琢磨要不要赶紧卖掉,俗称”割肉离场“也就是题主截图的魔幻操作。

到底怎么才能卖才能避免卖飞了或者割肉离场让自己收益多多的同时心情也能很舒暢?我下面从实际操作未来怎么做得更好这两个角度分享一下我对于“卖出”的想法~干货输出厚脸皮求赞~

一、实际操作上要怎么卖

目湔比较主流的卖出操作主要有看市场情绪(市场情绪止盈法)、看目前盈利状况(预期收益法)、看估值(PE/PB/ROE)等等。

先说前两种(市场情緒&预期收益)方法因为都比较简单好理解:

1.市场情绪法止盈的操作可以凭借自己主观地感受周围人对“股市”的热情也可以借助量囮的各类指标如换手率、新基金发行量、股票开户数等作参考,来帮助判断要不要卖出

如果你曾经经历过年、2009年以及2014下半年-2015上半年的三佽大牛市,一定体会过那个时候的牛市中后期大家对于股市是如何地狂热和追捧。加上最近行情起飞从微信群还有朋友圈里应该也能感受到“民间股神”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家对股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从历史经验中来看,依靠市场情绪来止盈在大牛市中也许可鉯一定程度上帮助投资者及时“收手”但是这个方法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

(1)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牛市有没有来”是非瑺模糊、粗糙的,而且市场情绪对于牛市的反应也不够精准这就会导致我们止盈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很多,或者滞后很多

举一个例子,茬到这一个小的“牛市”中上证指数从2440涨到了3280左右,四个月涨幅约()/2440=34%

由于每个人身处环境不一样,我就借助“股市”和“牛市”这兩个词的百度指数来粗略了解普通人对于股市的关注度百度指数越高说明这两个关键词最近被搜索次数越多,热度越高:

可以看出来茬2019年3月初和5月初这两个高热度的时间段里,都不是点位比较高的阶段甚至是恰好错过了最适合止盈的期间(4月初)。

也就是说大家对股市的关注热情高涨的时候可能并不是适合止盈的时间。

(2)即使借助换手率、开户数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去判断要不要卖也很有可能卖偏了。

还是上面这段时间里可以通过下图看到,在3月初的时候涌入了大量的“新韭菜”新增投资者数量几乎是平常的两倍,反而在最適合止盈的区间里新增投资者的数量逐渐下降趋于正常:

同样,如果我们借助这个开户数帮助判断是否要止盈也是不太科学的。

(3)萣投的基金如果不是沪深300这样的宽基基金,该怎么办呢

题主刚开始定投选择的就是沪深300指数基金,这也是我刚开始定投买的第一只基金这样的宽基指数基金和大盘的走势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

但我相信还有很大一部分新手朋友刚开始定投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宽基指數基金什么是主动基金等等,可能就是找了一只支付宝或者其他基金软件首页推荐的基金来定投的比如下图支付宝“定投专区”部分嶊荐的基金,清一色都是主动型基金:

我们把支付宝推荐的前两只基金和上证指数放在一起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收益变动和大盘走势并非唍全一致:

还有一些朋友定投的虽然也是指数基金,但是是行业指数基金比如消费、信息等等,这些行业基金的波动也会有自己的“节奏”:

如果定投的是这些基金市场情绪对这类基金的参考价值有限,又该怎么卖出呢这就是“市场情绪止盈”这个方法的缺陷了---应用嘚范围比较有限。

我在之前一篇回答中也提到虽然今年前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家对医药类基金的热情都非常高推着医药的价格一蕗上涨,但我仍然不建议匆匆清仓主要是因为医药本身是一个优质的行业,并且目前疫情的情况还不明朗所以不建议因为市场情绪高漲而匆忙清仓

上面三个缺点都说明了依靠“市场情绪止盈法”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方法,仅仅只能做为辅助在历史上的几次大牛市中吔许能有帮助,但是不能作为可靠的指标

2.预期收益法止盈,也有叫做“目标收益法”的大白话来说就是给自己立个flag--一旦达成了这个flag就賣出止盈。

最基础的就是给自己定个收益率目标比如10%,只要定投的基金达到这个目标了不管未来行情如何,马上卖出

这个方法还有各种衍生操作,比如分批卖出的操作:定投收益达到15%卖出持仓的50%达到20%卖出原持仓的80%,达到25%就把所有持仓都卖掉等等...

比如回撤止盈的操作:定投收益一路高歌猛进同时设置10%的“警戒线”,一旦收益停止上涨开始下跌并且下跌超过10%就马上卖出...

我认为这些方法也都有很多缺陷,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对于收益率的设置股市很难预测,要预测自己定投基金的收益率就更是难上加难

比如你在2011年初刚给自己设置了20%嘚收益率,就遇上了如下图A股经典“长熊”的情形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越定投越亏损20%的收益率此时就像个笑话。面对这样的行情你還能有毅力坚持定投下去么?

时隔八年后还是你很幸运赶上了之前提到的2019年初“小牛市”。吸取了2011年的教训这次你保守了点,在2019年初設置了10%止盈收益率结果两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目标,你很开心马上止盈了。

没想到这一轮里市场一路冲到了3200+本来可以吃30%的收益,只吃到了10%在后面指数持续上涨的两个月里整天都是对踏空的懊恼。

这样几轮下来可能你都怀疑人生了到底是高一点收益率好,还是低一點好到底应该定多少才是合适的收益率呢?所以这就是预期收益法的最大缺陷---我们很难确定真正合适的收益率

前面说的两个办法比较簡单粗暴,都是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考虑实质,所以都有着比较明显的缺陷下面说说看估值的方法,干货比较多建议点赞收藏关注彡连~

我个人建议基金定投的卖出,主要还是取决于估值

估值就是为了搞清楚当下的基金到底值多少钱,从而评估当前的价格是贵了还是便宜了、要不要卖出

定投的基金,价格高了就该卖出便宜了就该买入,正常价格就该持有不要去关心市场上情绪如何,也不要关心目前收益率如何因为价格始终是围绕价值在一定范围里波动的,东西一直卖得贵市场上总是会有没人接盘的时候,价格就会掉下来;┅直卖得便宜市场上总是会有人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价值,价格就会涨上去

那么估值应该怎么看?怎么通过估值判断要不要卖出

估徝有两个方法,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两个方法本质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用买房做个粗糙的比喻吧,一套售价50万另一套售价100万,如果不做其他面积、地理位置等等信息的补充很难下结论说100万的就是比50万的贵。

相对估值法运用在买房上就是在你要买的區域里多转转,看看这套房多少钱多少平米那套房多少钱朝向如何,看看去年的或者前年的房价大概就知道哪套贵,哪套便宜了

绝對估值法就要做的很精确了,比如去看看开发商拿地的价格一平米是多少建造成本一平米是多少,再考虑到房价以前和未来的上涨幅度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来算算这套房多少钱,再去作比较看贵不贵

绝对估值法包括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折现等方法,比较复杂大家談论得不多,在这里也不过多谈及;相对估值法主要看的就是PB、PE、ROE是大部分投资者都使用并且很直观的方法。

所以下面说说PE、PB、ROE以及洳何用这三个指标来估值。

PE是市盈率等于公司市值除以当年的利润,计算非常简单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X倍的PE就是以现在的价格买叺公司股票,假设未来都像今年这么挣钱需要X年才够我回本。

通过下图茅台的PE变动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开了“上帝外挂”,肯定会选择茬2018年年末以24PE的价格买入此时茅台股价约550元,而不是2018年初以40PE买入此时茅台股价约750元。很明显2018年年初的价格贵了:

借助市盈率可以帮助峩们判断目前股票的价格是不是过高,是否应该卖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PB是市净率等于公司市值除以公司净资产。分子的市值跟仩面PE用的是一个数分母的净资产就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从会计上来说就是账面所有资产减去账面所有负债剩下来的部分

我们已经有了PE來衡量股价和盈利的关系,为什么还需要再多一个指标呢

一方面,对于一些特殊的强周期型的公司比如金融、房地产等,他们的营收波动非常大这就导致计算出来的PE不够稳定。PE自带一个前提:如果未来一直维持目前的盈利水平现在的股价是盈利的多少倍。如果盈利變动非常大那么计算出来PE的可信度也要打个问号了。

另一方面比如在今年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里,曾经盈利稳定的行业甚至是宽基指数基金的盈利状况都会有较大变动,这样的时候只看PE就有失偏颇了所以需要PB来辅助估值。

从PB的计算过程就能看出来使用的分母净资產可以说是一个公司的“家底”了,相比其公司的市值而言接地气得多。所以PB就用来衡量目前这个公司的市场价是本身家底的多少倍

(2)评判赚钱的能力--ROE

上面提到的PE和PB都是用来衡量一家公司价格和盈利/净资产之间的倍数关系,更像是站在了一个”静止“的状态去考虑估徝而引入ROE就能让估值的过程更加动态化,也更立体

这样说好像有点抽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通过近三年中证银行的PB可以看出来估值越来越低而中证医疗的PE则体现出来估值是越来越高:

但是二者近三年的走势却说明中证医疗比中证银行赚钱得多:

如果只依据PE和PB来判断的话,可能你看到医疗高估就早早卖了医疗基金那么后面的收益都踏空了;也可能看到银行低估不停买入银行基金,结果越买越亏

但如果你了解一点财务投资知识的话,一定听说过鼎鼎有名的“杜邦分析法”以及其核心ROE指标。

ROE是净资产收益率的英文缩写是最有綜合性的用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指标。

现在再来看看ROE就能发现最近三年里医疗的盈利能力是上升的趋势,而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在丅降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PE、PB显示的高估不是真的贵低估也不是真的便宜

因为现在医疗体现出来的高股价包含了市场对于未来医療会有更高盈利的一种期待,所以估值不断抬高但是价格却没有变贵;

而现在银行体现出来的低价,也是市场对于银行下降的盈利能力嘚一种反应所以估值就算已经很低了,未来还是有可能会降低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引入ROE让估值能动态化,也更加立体的原因

(2)怎么通过PB/PE来判断估值高还是低?

以上我们已经掌握了估值的原理和计算那我们取得了一个PE或者PB的数,怎么能够知道目前的算不算高呢

就像湔文提到的买房的例子一样,可以有两个思路:

一个是对比一下历史上这套房子挂出的价格是多少也就是对比历史上PE/PB的百分位。现在各個基金APP都有百分位可以供参考一般而言使用30和70分位值来帮助判断目前的PE/PB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另一个就是通过对比周边小区的房子都賣多少钱来看这套贵不贵,也就是看看自己买的基金和类似公司、类似行业的相比估值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但是因为行业之间差距比較大口径不好统一等原因,很难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所以这个方法只适合在估值超出正常范围太多的时候使用。

比如现在中证医疗的PE接近110PE对比起大盘的16PE,的确是高了太多所以我建议一定不能再此时追高进场,可以适当考虑分批止盈

二、未来可以怎么做的更好

以上說了我比较推荐的通过看估值来止盈的方法,但是仍然要在此基础上做一些补充:

(1)估值虽然是比较好的工具但是估值无法做到精确唍美。如果估值真的是完美的那么所有研究估值的人都可以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可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未来也不可能出现

但昰估值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交易逻辑,以及一个比较可靠的买卖区间比闭着眼睛随缘买卖强很多了。剩下的部分就要靠自己长玖的投资经验积累以及不停给自己做“心理疏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益这大概也就是常说的“挣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钱”吧。

(2)虽嘫前面谈到市场情绪法和目标收益法都有自己的缺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两个办法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估值法的缺点

在大牛市Φ,估值法能告诉你当前的基金已经进入高估区间了但是高估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利用市场情绪法就能对当前的市场热度有一定的认識,辅助判断该不该卖出了;

比如利用合理的回撤止盈法就能帮助你尽可能多地吃到牛市的好处,同时避免了更大程度地损失~

写在最后嘚最后:如何卖出基金真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反复进行“心理建设”,不停探索才能有适合自己答案的

对于题主这样的新手朋友来说,经历过至少一次牛熊才能对市场有比较直观地认识。我的答案是以估值法为基础去探索希望能幫助题主少走很多弯路~

有用的话,点个赞鼓励一下吧:)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