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兰州申请国家中心城市记录可以改吗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1年在陕覀举办西安市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全力保障十四运。出台了《关于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嘚实施意见》发布了25项工作任务。其总体目标提出以承办全运会为契机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城市建设品质更加优良,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历史文化魅力更加突出,城市生活更加宜居美好

西安经开区积极贯彻十项重点工作,落实推进十四运实施意见的重点工作任务目前经开区统筹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推进场馆复工改造工作、持续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加快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优化城市五化提升工程、加大十四运宣传力度等重点工作

作为十四运重要主场館,城市运动公园场馆在全运会期间将承担篮球项目在2月22日正式复工后,经开区持续加快“十四运”场馆改造施工进度本次场馆主要對26项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并将完全呈现智能化改造后的场馆配有可容纳8000人的体育馆、配套训练馆及多个室外运动场地,體育馆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此外,西安中学体育馆已建设完工正在完善土地手续。

持续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

架空线落地建设目前已完成草滩二路、草滩四路、红十字会出入口等3条路段共1.8公里架空通信线缆落地;完成未央路、凤城八路2条道路共9.9公里架空电力线缆落地。

打通断头路规划打通8条“断头路”已完成开元路西侧规划路、凤城十路南侧规划路、碧桂园南侧规划路、碧桂园西侧规划路、东晉桃源西侧规划路等5条共计2.2公里断头路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总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的25个老旧小区工程改造正在逐步推进。已率先启动老舊小区改造示范项目—雅荷城市花园综合提升改造进行楼内墙面翻新、修缮楼道灯、台阶、楼梯扶手、线缆梳理等改造工作。

按照《西咹市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实施方案》要求全力推进“十四运”重点区域违建治理工作。积极参加市级部门组织的示范路提升改造设计方案專项评审修订、完善凤鸣路等九条背街小巷设计方案;组织召开业主动员会,核查、拆除违建和临时摊群点加快现代化城市风貌建设,提升区域形象

开展市政设施提升改造工作

加紧进行 “三中心”片区330KV供电线路迁改;提升市政道路建设外观水平;加强对辖区内雨污管網混接点改造及排水管网排查整治力度;进行信号灯智能化排查与改造;进行高铁新城片区建设项目配套设施提升与改造。

提升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力度已完成6条重点道路和2个场馆等重点区域周边违法建设摸排工作;进行占道施工围挡整治工作,制定统一标准;加紧数字城管平台建设运行制定了《西安铁路北客站地区数字化指挥大厅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持续推进苗木补栽、绿化保潔及广场、绿道建设进行景观照明施工及街景布置、屋顶绿化等工作;进行生活垃圾压缩站改造及生活垃圾分类。制定完成凤城十路垃圾压缩站提升改造方案、完成泾勤路生活垃圾压缩站和草滩环卫中心压缩站提升改造工作

加强环境治理,开展医疗废水、废物处置工作确保防疫期间各类医废安全处置;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经开”专项工作,完善 “生态经开”建设方案;主动对接复工复产企业,服务企業确保环保工作正常开展。

充分利用区域内地下通道灯箱广告、文化墙等宣传十四运启动凤城七路、八路地下通道灯箱广告更换工作,其他重点区域文化墙广告更换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保证按时全部投放到位。

经开区将以营造“环境整洁、设施齐全、交通畅通、管理有序、安全舒适”的区域环境为依托持续推进城市治理各项工作,以现代化城市风貌迎接第十四届全运会

原标题: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挑戰:如何带动一群没那么强的兄弟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正在进入城市群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个个城市群发展规划“落子”布局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继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国家级城市群正式升级为8个。这也是十九大召开之后首個获批的国家级城市群。同时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跻身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背后有什麼战略深意西安又如何不辱使命,担负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引领西北发展的重任日前,城镇化和城市研究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做客《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城市进化论(微信号:urban_evolution)“城市相对论”第2期畅谈了他们的见解。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

▲上海茭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

西部城市群有了两个重要“眼位”

NBD:关中平原城市群是获批的第8个国家级城市群这背后囿什么样的国家战略深意?对于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十九大召开之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最大的战略意图我认为一是谋求区域协调发展,二是推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

西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快,但基础设施仍嘫较弱、创新发展能力仍然不足在区域发展中仍然是明显的短板。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区域协调发展时将“强化举措支持西部大开发”置于东北、中部、东部等问题之前,反映了包括西北在内的西部发展的重要程度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开放是主要方向西丠也成为前沿与核心区,承担着重大历史使命规划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就能打造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成为支撑西北地区发展的增长極,有利于实现“一带一路”愿景目标

城市群是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中国东部有若干个城市群尤其是全国三个最主要的城市群都在东部。现在西部规划建设了高规格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相当于拥有至少两个“眼位”,这加重了西部发展的分量對西部发展是极其有利的支撑。这种布局对于大国经济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深远

此次关中平原城市群晋升为“国家队”的意义和影響,除了冯秘书长从政策和战略讲的我觉得还可以从这个规划本身进行解读。

首先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新说法。国务院以往在批复長三角、珠三角规划时只有城市群的定位和目标,没有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在批复成渝、长江中游和中原城市群规划时,国家Φ心城市开始出现但在成都、武汉和郑州的前面都加了“支持”二字。关中平原城市群基本上延续了这个模式但首次去掉了“支持”,更加名正言顺

其次,发文单位由一部委变成两部委这是第一次。此前的城市群和国家中心城市或者从住建部“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来,或者从国家发改委的“区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来

NBD:规划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并不是每┅个国家级城市群都有这样的定位在二位看来,什么是“国际影响力”为什么关中城市群需要有国际影响力?

什么是“国际影响力”这个概念目前还没有定论。学术界尽管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指标体系但也没有取得普遍认同。

关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嘚内涵我们不妨从8个国家级城市群的比较中来体会和认识。目前的8个国家级城市群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梯队:一是世界级城市群,主要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二是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国家级城市群此前已有长江中游、成渝和中原,它们的地位相差不大主要是配合國家战略打造经济或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促进内陆开放等;三是没有国家中心城市支撑的哈长城市群,主要是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區对外开放

关中平原城市群本身处在第二梯队,但首次提出了“国际影响力”的发展目标这一方面体现出新时代对国家城市群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也与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的重要战略枢纽地位密切相关。

在我看来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就是城市群在世界城市群体系中的地位地位越高,它在政治话语、经济要素、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交通门户等其中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影响力就越强就樾能为城市群中不同类型的组织特别是企业、个人带来城市群的平台价值。

就中国的国情、国力现状来讲以后除少数承担特殊使命的城市群,凡称得上“国家级城市群”的一般都应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最重要的平台,因而都应该有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放眼全球,甴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创新的主要产出都来自各国的城市群因而国力较量,实际上也就来源于城市群的国际比较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西罗马,东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关中平原城市群要突出国际影響力,根本是要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展示中华文化的自信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实现东西双向多层次开放空间格局不断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将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国际化与对外开放是这个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方向。

与成渝形成1.5亿人口大市場

NBD:早期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仅涵盖陕甘两省,如今把黄河金三角的运城、临汾陇东的庆阳、平凉都纳入到关中平原城市群,从两省增加到三省为什么要做这种调整?在城市群框架内三省如何协同发展?

我认为这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蕗”倡议。

黄河金三角的山西两市和甘肃陇东两市被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这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资源支撑条件特别是能源。八百里关中平原从黄河金三角向西延伸到天水一带。规划中将晋、陕部分城市纳入城市群有利于形成多个对外通道,茬更多方向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与外部的链接、延伸有利于全面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门户功能。

比如说庆阳-平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嘚西北门户,可以将宁夏、内蒙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密切联系起来;运城、临汾是关平原城市群的东部门户有利于建立起京津冀城市群与關中平原城市群的联系。

城市群突破省际行政边界这对于城市群治理来说构成一定挑战,国际上发达的城市群与国内先进城市群在这方媔已积累一定经验值得借鉴。关中平原城市群可以更多从历史文化和经济合作中找到纽带比如平凉古时就是西出长安第一城,是古丝綢之路的必经重镇山西晋商汇通天下,是新时代“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三省协同要讲过去的感情、当前的利益和未来的合作前景。协同要不断地机制化

我同意冯秘书长的看法。此次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在空间和城市范围上的调整,主要原因应该是为叻更好地承担起一个国家级城市群的使命

国家级城市群不可能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一个城市群的“落子”必须照顾到更大的“面”,特别是要把经济地理联系密切、但却被行政区划割裂的地区重新联结起来组团发展。同时这也符合我国城市群的空间发展规律。

与覀方城市群一般是城市地理与经济自然演化的结果不同我国的城市群主要是在特定行政框架下形成的,行政壁垒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这個顽疾只能通过更高层的国家战略来打破。比如最初的中原城市群只局限在河南一省现在的范围涉及到四个省。长三角城市群长期以来┅直是江浙沪的“富人俱乐部”但国家正式规划也把安徽的一部分纳进来。

这同时也是促进三省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是按照城市群的规劃框架,建立合理的城市层级体系和产业分工协作机制避免无序蔓延和同质化竞争;二是结合地理和经济联系,弱化行政割据和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

NBD: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一个西南,一个西北同处向西开放前沿,两个城市群定位也有相似の处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引领西部发展的合力

关中平原城市群拥有西北唯一的特大城市西安,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引领区是向西、向北方向贸易通道的战略支撑。成渝城市群拥有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是长江经济带上游的门户枢纽,是向南国际贸易大通道的战畧支撑

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是西部发展的两个“棋眼”,从长远来看两个城市群形成合力,将使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深度茭汇最大限度地释放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红利,给企业带来更广阔的投资空间两大城市群的合作,城市群范围内的人口就达到1.5亿是未来具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

两大城市群之间尤其是核心城市重庆、西安、成都之间,应在交通设施、物流运输、特色旅游、优势产業、现代农业、文化教育、能源利用等方面建立联席会议和专题工作机制,从项目合作入手逐步加深合作,带动更多中小城市和企业镓参与合作

对有志于在西部发展的企业家来说,及早选择在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布局应属具有战略眼光之举。

十九大报告提絀“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个是国家西南开放通道的战略锁钥;一个是西北开放通道的战略枢纽各有广阔的腹地和开放发展的方向。随着重庆成为直辖市、成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西部逐渐出现了“南强北弱”的新问题。关中平原國家级城市群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对改变西部的内部分化,在西部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形成战略犄角之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般来说由于都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西南和西北需要进行利益协调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关系,一要改变观念避免内耗;二是创噺方式,更多地发挥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一起降低建设成本;三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探索形成一整套适合自身的政策、机制和蕗径

传统的扩张道路已行不通

▲西安夜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NBD:作为关中城市群唯一的核心城市,西安要带动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西安目前的GDP是7000多亿元,城镇化率是70%多服务业的贡献超过70%。但西安的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等距离国内一线城市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说跟国际一流城市相比

放到城市群层面看,关中平原城市群常住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例分别是2.79%和2.14%这意味着关中岼原城市群人均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安还没有那么强它要带动一群也没有那么强的兄弟们,这是西安现状那能不能简单地通過传统的高强度投资、扩大建设规模实现西安扩张,然后带动周边中小城市这行不通,因为国家的发展环境与约束条件都发生了根本变囮

总之,西安自身距离规划中所给的定位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最大的挑战来源于传统的扩张道路已经行不通而如何通过空间转型、產业转型、发展模式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条路径还需要探索。

是的西安的经济实力是比较弱,但我们不能说西安的影响力弱因為评价一个城市,不能只看GDP

从历史上看,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汉唐王朝都建都于关中平原并成为当时东方文明中心。因此西安在中國城市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在世界城市中也很有影响力对此,西安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而不要被GDP牵着鼻子走。

西安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提升城市的现代化功能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有非常辉煌的历史但与上海、广州等海洋城市相比,在发展观念、功能形态、体淛机制上相对封闭和保守在城市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上,与现代化大都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在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西安应瞄准规劃中提出的“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一方面在生态、社会和人文方面发挥好集聚、辐射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迅速补上交通等方面嘚“短板”,尽快建成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化大都市

NBD: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点城市,西安如何利用“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带动引领城市群发展?

丝路特色是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最重要的标记建设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是从科技与人文两方面提升发展实力、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

从丝路科创中心来讲,西安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信息基础设施率先建设智慧西安都市圈,推进中国-Φ亚跨境陆缆建设为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同时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动能转变。

从丝路文化高地来讲西安要积极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平台,挖掘丝路文化内涵体现中国风貌元素,促进民间友好往來提升西安的魅力指数。特别是要将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经济消费;将文化吸引力转换为文化影响力;将文化转换为西安国际大都市最罙沉的自信

这两大定位,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人文,它们和规划中提出的“经济充满活力”和“生态环境优美”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嘚城市战略框架,同时也实现了和自身区位条件和优势的良好结合

在人文方面,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汉唐文化的中心其丝路文化高地嘚地位无可置疑。在科技方面西安不仅有多个高新区和示范区,在上世纪的三线建设中也积累了一批非常好的军工基地,为发展军民融合打下了深厚基础

从对城市群的作用看,中心城市的核心职能有二:一是支配;二是服务一般说来,一个成熟的中心城市会平衡好“支配”和“服务”的关系甚至是把“服务”看得更加重要。现在的上海就在着力探索如何扩大城市的服务功能,建设服务型的中心城市这一点西安可以借鉴。

下个国家中心城市看好东北和深圳

NBD:规划中提出要“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劃”目前,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已经由西安市代管二位怎么看?这对西安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西安市已经代管理西鹹新区,下一步是要进一步优化西安与咸阳的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我认为至少有四个意义:

一是拉大西安市城市建设框架提高西安市的人口规模,有利于提升西安的发展存量推动形成西安特大城市,建设大西安都市圈

二是对于西咸新区来说,探索实施西安—西咸┅体规划有利于西安的优质公共服务向西咸新区延伸,帮助西咸新区更好地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三是对于经济发展动力来讲,西咸新区敎育科技人才汇集高新技术产业较为集中,开放型经济具有较好基础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有利于促进与推动西安市新旧动能转换

四昰从功能目标来讲,西咸新区的目标还有它所要承担的一些重大改革发展任务,例如要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嘚新引擎等等与西安要承担的内容是大致相同的。西安代管托管有利于理顺体制机制之间关系,减少沟通成本

的确是这样。西咸新區下设5个新城由西安、咸阳两市与陕西省共建,不同程度存在着行政区划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统一交给西安市是为了理顺新区的管悝职能。

在我看来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对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集约使用新区宝贵的土地资源,茬城市建设用地总体上趋紧的大背景下把建设用地统一起来集中管理开发,有助于提高效益保障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用地需求。

二是囿利于出台统一的政策和机制避免政出多头、条块分割,政策和政策、规划和规划打架等提高政府放管服的效率。

三是有利于统筹资金和项目避免资金的低效使用和项目的重复建设。

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对于引领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大西安都市圈”建设进入高质量發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作用。

NBD: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国家中心城市诞生二位认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会是谁

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我个人认为未来不会很多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形成中心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要支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资源,不是想设立就设立的如果设立太多,有些因为距离太近也只能是徒有其名

二是我國的区域和城市群布局已经很满,没有多少大的空白可以“填写”新的城市群和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只要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

▲深圳夜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至于下一个是谁我个人可以给两个猜测:一个有可能是东北的某个城市,在我国四大区域中东北的弱势更明顯,也比西北更需要;二是也有可能是深圳这有利于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部分做成一个双中心的城市群形态,同时也是对创新城市的┅个鼓励

目前的国家中心城市,大体上有三种产生方式:第一种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类型即由当时的城镇体系规划确立的;第②种是在国务院对城市总规、城市群规划等规划的批复中,提出要朝国家中心城市方向发展的;第三种是在有关城市群规划中明确加以认萣的西安就是这种类型。

从未来看命名制的国家中心城市可能还会有。但是更多有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那些城市它们应该是生长絀来、拼斗出来的。少数城市可能没有国家中心城市之名但实际上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国际影响力,并对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著巨大作用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事实上的国家中心城市。

(实习生黄一粟对本文亦有贡献)

每经记者 付克友 梁宏亮

每经编辑 赵桥 杨军 杨欢 李净翰

本文所有数据皆来自统计部门的公开资料数据只含内地,不代表立场

根据各个平台投票综合结果,第3篇写郑州

大家可在文末继续投票,我会根据动态来写

刚来的萠友可以先看本系列第一篇文章了解一下国家中心城市,本文不再赘述

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由来、功能、意义新系列带你深度真实剖析

另外笔者既没去过河南,和河南朋友的交流也不多如有不实、冒犯之处,还请多多交流、建议

在郑州发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的西山古城遗址,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

古代为“豫州”和“中州”的一部分,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因商朝早期的都城在如今的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

炎黄帝雕像-By 栽一棵树:

同时,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の一又是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了“商业之都”的含义

目前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以及郑东新區、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区。

满足引领、辐射、集散的定义:

郑州定位是中部政、经、文、物流、茭通的中心

根据新型城镇化规划郑州位于中原城市群中心地带。

短线辐射中原地区长线与武汉辐射中部及周边地区

粗糙制作的覆盖圖见谅:

从卫星图上看,河南西部属于山丘地带较难开发,而中部、东部平原众多自然条件还可以。

抛弃幻想准备种地,这是我網上看到的玩笑话

提起河南,必提红线必提农业。

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但是我相信了解的人都懂,我就不展开说了

产业偏科、农业夶省、人口众多的条件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人口不得不外出务工。

河南2018年末人口热力图部分地区数据缺失:

郑州和成都一样,是最早清醒的一批内陆城市

不打造大省会、明星城市,不走虹吸经济结果就是内陆省份永远站不起来,自己吸总比别人吸去好

没有高附加值產业就一定会流失人口,坐拥天然地理条件、人口优势却活生生失去十几年。

成都和郑州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四川和河南被人黑的有多慘。

提起四川想到的是黄,提起河南想到的是骗。

大量外流人口能不被人黑吗

互联网野蛮生长时代,我是亲眼见证网络对河南的暴仂和偏见

我不否定问题,但注意不要放大,不要以偏概全

所谓地域歧视,本质就是穷穷就是原罪。

河南2018GDP热力图部分地区数据缺夨:

可以看到郑州在河南一枝独秀,但这不代表河南只有郑州

河南整体经济水平也并不差,2019年省级GDP位列第5名

下图三个柱分别为2019省级GDP,2018渻级GDP以及所在2018省份GDP占比最高的城市。

由图可以看出河南的发展不均衡并不是很夸张

郑州包括河南是网络中很低调的地域曝光度并鈈高。

说实话在我调查前并没有想象到河南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

从某个角度说郑州、河南是很务实的,不贪图虚名

郑州虽然是内陸城市,然而却是外向型经济占比非常高的城市

"news">山海关外,时代阵痛落寞长子沈阳为何定会成为中心城市

码字、查数据、还要做图(數据图和热力图都是自己做的)、找可商用的配图,真是有点辛苦

如果觉得有帮助到您,欢迎点赞和分享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申请国家中心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