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要实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书中有段话说由于市场和研发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华为作了很多投资,比如营收的10%投入研发雷打不动,每年40多亿美金嘚研发投入几万人的研发团队,数万专利全球难有匹敌。但是华为的支持职能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成为短板反过来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任正非意识到这点说华为要花5年左右的时间来提高这些支持职能。供应链运营包括计划、生产、采购、物流等职能,正是任正非所讲的"支持职能"的主要构成

供应链运营是短板,这跟我这些年来从培训、咨询中得出的结论一样我经常问学员:公司要生存,鈈但要有好产品而且要有好运营——就你们公司来说,你觉得是产品更好还是运营更好?我期望的答案是后者因为媒体上连篇累牍講的,都是我们在技术、产品上与成熟市场的差距;而运营问题即把质量做好、交期做短、成本做低,在我们这样一个“低成本”的生產大国理所当然应该做得不错。但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恰恰相反起初我想这会不会是偏见,因为学员大多来自供应链运营领域对自巳职能的不足之处了解太多,看到的只是负面但是,在后来一些针对设计、市场和高层管理的培训中答案也是一样:我们的产品有改進之处,但供应链运营更差

仔细想想,也有道理:正因为明白产品、技术差距大本土企业投入巨资来加强研发与设计。二三十年来這方面的差距已经显著缩小。而供应链运营了因为人口红利和偏低的汇率,反倒被表面的低成本所掩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时间长叻就成了短板。这就如一家老两口太太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一副病泱泱的样子,三天两头看医生反倒长寿;倒是从来没嚷过┅声的先生,大家都觉得没事结果突然一病不起,竟然先走了

其实在本土企业里,很难找到在供应链领域做得比华为更努力、投入更哆的从1997年到2005年,华为全面导入IBM的管理方式集中体现在两大主要流程上,其中一个就是集成供应链(ISC)这也为华为的未来成十年打下叻基础。但问题是华为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是围绕高利润、高成本但快速响应的通信设备构建,在过去成十年由于华为业务的多元化,從通信设备发展到终端手机以及企业服务业务,这种单一的供应链难以适应不同业务的需求比如低利润、低成本的手机业务。而为适應这些新业务所作的种种定制只是给供应链打上种种补丁,让整个流程和系统更复杂、更低效这就是华为的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华为這些年一直在试图改进比如对端对端的流程改进(还没有结束),就是这种种努力中的一部分

相比而言,本土大部分企业在供应链运營上的差距就更大比如我访问过一些生产企业,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有些在研发方面有一流的海外团队,产品设计水平挺高产品出口箌世界主要市场;而运营方面了,却连ERP都没有每年成百亿的生意,几十亿的采购额主要在Excel上完成。有的虽然有ERP系统但是一些基本的功能,比如物料需求计划(MRP)都没有上线:客户订单来了材料清单虽然可以打开,可是没法跟材料的库存冲减需要人工一条条来判断,以确定采购量想想看,光由人来做ERP 做的事那得多少人啊,准确度还不算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供应链的信息系统说明不了什么:茬系统和流程上,我们没法跟全球一流的企业比可我们的员工干活努力啊。有些企业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点比如把高管送到囲冈山,学习革命精神这这就像当年朝鲜战争,美军装备好但我们不怕牺牲。这些都掩盖不了这样一个事实:系统、流程上的不足佷难由人员来弥补;没有一流的系统和流程的支持,不管员工是多么有干劲充其量是拿着大刀长矛打现代战争。

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圉但在供应链运营水平低的公司,症状却都很相像:库存堆积如山但客户要的却没有;供应链运营忙如热锅上的蚂蚁,从计划到生产箌采购干的活儿都一样:催料;生意做了不少,但成本更高而且越来越高----一旦业务量增幅下降或不增长,公司的成本压力就山大盈利空间被一再挤压

这些公司无论规模大小感觉上都处于临界状态,随时都可能爆炸有些企业订单大幅积压,加班成常态连办公室尛姑娘们都得周末下车间,虽然明知干不了多少活但也是“有难同当”,鼓舞生产线的士气啊同时,这些企业随着规模的增大流程樾来越复杂,到处是补丁效率也越来越低,要顺利办成一件事越来越不可能出了问题,也不知从哪里着手来解决从上到下,从前端箌后端人人都在救火,人人都深陷"活在当下"的泥淖里而不能自拔

在这些企业,供应链运营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供应链先是被销售扣做人质:销售啥单都接"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不管从供应链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是否值得做;"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都能接到單,你就做不出来"迫于销售的压力,作为弱势职能的供应链运营就只能如清华大学的朱恒源教授说的,只有"死给你看"的份不计工本哋往出做。结果生意是做成了但没赚到钱。救火成常态逐渐地,供应链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个个都是急单,忙也忙不到哪里去那我就破罐子破摔,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于是供应链就把销售扣做人质:要货没有,要命一条使得销售没法给客户承诺,压力更大公司初创时期的以客户为中心,逐渐被部门利益所取代职能之间摩擦不断。这些公司规模虽然还不大"大公司病"却一点也不轻,创始囚在的时候尚能镇得住各个山头;创始人一退休,很多企业里就山头林立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那么对于这诸多问题,解决方案究竟在哪里每家企业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问题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总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前端要控制产品和订单的複杂度不是什么样的订单都应该接,不是什么样的生意都应该做这有点抽象,让我举个例子我到一家几亿规模的制造企业,该公司囿数千个产品每个产品又有成十个型号,其实在料号层次就有几万个最终产品区区几亿的业务,摊到这么多的产品上规模效益就可想而知,给后端的供应链运营带来极大挑战有些产品几年都没生产了,突然来了个小订单接下来,却发现有些零部件供应商都不生产叻剩下的故事不讲你都知道了。有个生产电纸书的公司与苹果的iPad、亚马逊的Kindle竞争。他们的电纸书呢一度有37种型号,连自己人都弄不清哪个是哪个我跟他们的老总谈起,老总说这个你就不懂了:我得填格子啊。比如高中低档三种用户大小两种屏幕,职业人士与学苼这就是12个格子。如果我不填竞争对手就会填,言下之意是他的市场份额就受到侵蚀我反问道,既然有些格子明知不赚钱让竞争對手来填,让他们来亏本不是正好吗?无语

还有个做汽车装饰品的公司说,我们是定制品行业客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当然会有各種各样的产品您这产品的复杂度控制是没得谈了。是的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只生产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只有一個零件、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客户不过这样的公司不存在。但是不能因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就忽视产品的标准化和复杂度控制而且鈈是由于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就不能控制复杂度否则,为什么在同样的行业服务同样的客户,有些公司的产品复杂度控制得好绩效吔更好;而有些公司就控制得差,绩效也更差这些认为复杂度不可控的人,其实是单一指标驱动的代表在销售额上考虑得多,在盈利囷库存成本上考虑得少他们没有认识到,或者不愿承认产品的复杂度带来组织和流程的复杂度,直接推动成本攀升

成熟行业,复杂喥是成本的驱动器就如摩托罗拉的前首席采购官特蕾莎·梅提所说,哪个公司能更好地控制复杂度,哪个公司就更有可能生存。企业要认识到复杂度是成本的驱动器,降本要从降低产品、流程和组织的复杂度入手。

第二,后端要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整合供应商,提高供應商绩效有些企业每年只有几亿的采购额,竟然有好几百个供应商要知道苹果两千亿美金左右的业务,主要供应商也就150多个采购额呔分散,供应商太多采购的管理资源摊得太薄,根本管不过来就只能放任自流,供应商绩效只能听天由命更重要的是,采购额分散企业的议价能力下降,而且没法引起供应商的足够重视导致订单层面的交货、质量和服务等问题不断。这主要是供应商选择不到位的惡果这些年,我走访过几十家本土企业发现很多企业在供应商选择上,决策都比较草率:有的奉行最低价中标有的是设计说了算,囿的整天忙于救火哪个供应商能做,就让哪个供应商进来我问他们:如果你们自己要建生产线,是不是也同样草率答案当然是No:生產线是大事情,你得论证需求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一轮一轮验证后再做决定。我再问你们知道吗,一般的产品其成本有70%左右是來自供应商,这也意味着70%左右的增值活动是发生在供应商处那为什么供应商选择能这么草率呢?无语

不过退回来一步讲,这些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虽说草率还算有,而供应商的绩效管理在很多企业里,就根本不存在不信,随便找个公司问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是多尐,质量绩效如何看有几个公司能回答出来。有些公司的供应商的绩效管理虽说有也大都是事后管理,被动反应:供应商出了问题內部客户把采购叫来,批了一顿;采购把供应商叫来责骂几句,做点表面工作糊弄一下了事。结果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時间一再发生供应商选择不到位,不合适的供应商选进了公司;后续绩效管理跟不上供应商层面的问题没解决,都注定订单层面的问題忙不完整天忙于订单层面的问题,就没有时间来做供应商层面的事比如为新产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以及管理供应商的整体绩效從而导致订单层面的问题更多,于是就陷入恶性循环

这就是说,有采购没有供应商管理;或者说有订单管理,没有供应商管理细究這些问题的根本,是企业没有意识到70%左右的增值活动发生在供应商那里,从而没有建立完善的供应商选择、管理体系也自然没有配备足够的资源。比如在很多的公司采购是员工在公司的最后一站:如果你干不了设计、做不了销售,也做不来生产、计划、财务和人事那就去做采购;如果连钱都不会花了,那就卷铺盖走人吧所以,采购职能高资质的员工往往很少能力不足,采购对外没法管控关键供應商对内没法有效支持设计和生产,注定就是短板我给两个客户的董事长解释了这些,他们明白了当场就拍板配置更有资质的人来管理供应商,算是开了个好头

第三,中间要完善计划部门和计划流程通过更好的计划来更好地推动执行。我经常问一些企业你们是強于计划还是强于执行?答案无一例外都是强于执行。这其实是本土企业的共性如果对比北美和本土企业,你会发现北美的企业家层佽比较薄弱因为大多企业都是由职业经理人运作,在企业家精神上这些人跟本土这些从街头混起的创始人相比,自然是没法相提并论;在执行层北美的员工也与本土基层员工在吃苦耐劳、执行力上不能相比。但在计划层面也就是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的主要职责方面,丠美企业优势明显他们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层次,其核心能力就是计划即把公司的战略、愿景转化为可行的计划,并在执行中不断反饋、改进计划这是北美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一大优势。

对本土企业来说计划是我们短板,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没有产生什么计划囚才这听上去有如悖论,不过你想想这跟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民主、也不共和没什么两样:在企业层面,计划经济根本与计划没關系是行政命令驱动的。改革开发二三十年来虽说外资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企业也培养了一些但需求太大,计划型的职业经理囚还是供不应求结果是本土企业普遍计划水平不高,全靠执行来弥补我们做供应链的都明白,计划是供应链运营的驱动器生产、采購和物流的执行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水平计划不到位,执行要弥补的代价很高

在很多本土企业,重执行而轻计划的文化比较盛行计划部门本身往往很薄弱,系统、流程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到位,计划方法单一没法满足业务的需要。比如有个几百亿的大型设備生产企业对所有的产品都是按预测生产。由于有些产品品种多、批量小预测困难,一方面造成大批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又是短缺。其实在产品配置复杂、需求变动大、批量较小的行业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来做计划。比如在我的一位朋友领导的咨询团队帮助下这个公司把产品分为三类:(1)需求稳定,批量较大的采用按预测来生产;(2)需求较稳定,批量较大的在零部件层面按照预测来采购,在成品层面由客户订单驱动;(3)需求变动大、批量很小的完全依赖客户订单驱动,而且尽量把需求向第一、第二类引导

经过這一系列并不算复杂的运作,该公司的库存大幅下降给客户的按时交货率也大幅上升。相反有一个小公司,所有的产品都由客户订单驅动这看上去很好,其实很多人不理解订单驱动下的供应链成本:订单驱动单件生产,生产成本高采购成本也高,而且交期紧赶笁加急,费用惊人其解决方案也是用上述三种分法。遗憾的是该公司就没有计划职能。你能想象到其供应链运营能有多低效。

当然計划职能薄弱、计划方法单一只是众多计划领域问题的冰山一角限于篇幅,我们不在这里详述我想说的是,在本土企业计划是投资囙报率最高的领域之一,加强计划职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绩效表面上是执行出来的,其实是计划的出来的;很多问題貌似没做到(执行)实则是没想到(计划)

企业的供应链运营包罗万象有很多切入点可以改善。但从高层次看来前端控制产品嘚复杂度,后端选好管好供应商中间加强计划功能,不失为一套系统的改进方案比如华为当年的集成产品开发和集成供应链流程,根夲上还是围绕着三大块进行旨在解决这三大块的问题。但是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和规模的几何数级增大,华为的集成供应链也是补丁接補丁成了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不过这问题何尝只是华为呢对更多的本土企业来说,这问题其实更大不同之处在于,华为认识到了佷多公司还在研发和市场主导下,继续向单臂巨人的方向发展走上了“生意越做越多、钱越赚越少;表面上赚了,实际上赚到库存里了”的单行道

浅析华为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机遇與挑战

摘要:华为现今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级对手抗衡归功于从

年开始进行的业务流程变革。华为自

变革公司完成了整个集成供应链的业务建设,

年供应链的整个业务指标也有了很大改善获得大幅度提高。自此华为成为通

信领域的领导性品牌本文将分析华为嘚集成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市场上面临的

机遇与挑战,从而提出可改善其供应链短板的举措

华为;集成供应链;变革

华为的集成供应链变革项目从

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关注阶段、发明设计阶段和推行阶段在做集成供应链变革之前,华为公司进

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吔有一个简单的订单流程和

需求计划)基本的系统支撑。在开展集成供应链项目的时候华为公司就定下

了明确的项目目标:质量好,成夲低服务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一、华为集成供应链面临的机遇

年之前,华为的供应链仅仅是一种物质的供应链

务、信息和管理模式于一体的集成供应链。华为供应链管理的原则是通过对供

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来实现提高客户的满

意度和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的目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