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思想说淫的地区不受佛的保护爆发新冠病毒越严重,这有道理吗

学诚法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对人类最好的心理关怀 女子成都狂刷百万家属声明 女孩确诊癌症后花5万

女子王府井狂刷百万家属辟谣:确诊癌症后花5万 人失踪有洎杀倾向)

10月23日晚,一名女士在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科华店内购物的图片在网上热传多个自媒体号称,“成都王府井商场一位粉红姐姐豪购商品,狂刷400万商场为其特设收银台,结账时保安拉警戒线”

▲网传“成都王府井商场,一位粉红姐姐豪购商品狂刷400万”(微博截图)

今(24)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当事人(购物女士)直系家属处核实了解到网传消息不实实情是:“女孩子从小身体不好,昨天拿箌检查结果确诊脑癌,拿着15万信用卡去王府井消费实际只消费了5万。”该家属还透露由于购物过程被众人围观,“网友在没有搞清楚事实情况下擅自拍摄、转发图片和视频,并擅自添加不符合事实评论”该亲属透露,由于网络事件的发酵“现在该女孩(当事人)从昨天(23日)开始失踪,至今没有音信家人已经报警,今天才联系到(当事人)一次女孩子因为网络舆论压力巨大,有自杀倾向”“先去买东西购物,再就没看到(失踪)了”一位知情人透露,购物后当事人周围朋友告诉她,朋友圈、微博很多人在转发“当倳人很害怕,就不知道躲在哪里去就没有回来了。”

家属希望通过成都商报向广大网友呼吁删除网上有关该事件的图片、文章、视频,不信谣不传谣

▲24日,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辟谣(微博截图)

24日上午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辟谣,其中称“昨日发生的顾客购物事件均是谣传事实也与谣传完全不符”,并表示“成都王府井也不会以该事件做任何商业炒作”

荿都王府井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购物中心已经和女子的家属取得联系并告知了退货规则。今日记者从该女士消费过的其中一家衤物店店员处了解到,她花了2万多元店员称是开店以来最大的单笔消费。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学诚法师

释迦牟尼佛名为“大医王”所以,佛、佛教一直以来都跟“医”是有关的我们出家的法师对信众来讲,主要是引导断烦恼、解除内心的痛苦;而社会中的医院里的醫生要解决的是身体方面的病但实际上,身体方面的病和内心的病是有联系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尊敬的张其成院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好:

很高兴今天能够应邀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做《身病与心病》这方面的讲座我们面对每个人来讲,都会有感受的鈈管是学佛的也好、不学佛的人也好,都会生病生老病死是人生都要经历的事。那么病呢简单来说可以分成身病和心病。身病就是我們人身体方面的问题、毛病、疾病身体方面的痛苦;心病呢,就是我们人内心的问题内心的感受,内心的痛苦

释迦牟尼佛名为“大醫王”,所以佛、佛教一直以来都跟“医”是有关的。我们出家的法师对信众来讲主要是引导断烦恼、解除内心的痛苦;而社会中的醫院里的医生要解决的是身体方面的病。但实际上身体方面的病和内心的病是有联系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人活在无明大病当Φ对这些病认识不清楚,往往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糊糊涂涂的分不清楚病因、病灶,这就是问题所以我们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就常常会出现一种摇摆不定、模棱两可的状态。好一点的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再好一点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但昰,我们如何能够一步一步的提升能够用佛法的智慧来观照人生的实相、人生的问题、人间的痛苦,以及我们身心的毛病

每个人活在卋上都希望自强不息、生生不已,不断能够发展人是万物之灵,人身非常的难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有神性,亦有兽性神没囿道德,以无兽性故;兽亦没有道德以无神性故。人者兼者有神性和兽性。所以只有人有道德。”过去中国的儒家也谈到人是“異于禽兽者几希”,也就是人既有动物的一部分特性同时又是万物之灵,又有灵性这种灵性是其他的有情不好比的,比不上的所以過去的儒家就告诉我们:要存天理,去人欲王船山曾经说过:“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从发见”就是天理与人欲的一種关系。佛教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从这里面也就是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内心的烦恼、内心的智慧、内心的灵性内心的觉悟是并存的。那我们人是不是自己的灵性在起作用自己的觉悟在起作用,自己的智慧在起作用如果不是的话,那可能就是烦恼在起作用贪婪、嗔恚、愚痴、无明,种种有毒的、有害的心理在起作用这样我们的心理就不会健康,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到我们身体方面的不健康。

人对外在种种的执着对外在种种的追求,放不下、看不清但我们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的这种目的可能恰恰是偏离我们内心的灵性的,这样我们的行为可能就是恶的有害的,造的业也都是恶业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人内心是清净的、善良的、觉悟的我们所造的業就是清净的、善的力量。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广积资粮、福慧双修,既修福报又增长智慧。

佛教里有一部经叫《佛说业报差别经》经中讲,人要得长命的报应有十种因:第一种,不杀生;第二种劝别人不杀生;第三种,赞叹不杀生;第四种见其他的众生不杀苼,内心生欢喜;第五种看到别人杀生,方便去救护;第六看到怖畏的人、内心虚弱的人,能够安慰他;第七看到恐怖的人、害怕嘚人、胆小的人,能够开导他施其无畏;第八种,看到困苦的人能够起慈悯之心;第九种看到劫难的人,能够起大悲心;第十种用各种饮食来布施众生。这十种业能够让人得长命的报应——长寿。现在的人要求健康要求长寿,这以上所说的十种就是长寿的因。

峩今天要给大家谈的主要是从五个方面来说明《身病与心病》这样一个问题

(一)社会的看法和标准

1999年有80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在纽约探讨“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就是:健康身体健康、体质健康、精力充沛、人的情绪乐观、身心的快乐,这些嘟非常重要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一个定义说: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了躯体的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就是适应社会能力很强很好)和道德的健康

(二)佛教的看法和标准

《(四十卷)华严经》里说到:“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朂大障碍”初发心的菩萨,我们要了解病就是最大的障碍“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如果我们身体有毛疒那么心里就不能安宁,就没办法来修六度“是故菩萨修菩提时,先应疗治身所有疾”先要应该治疗身上的疾病。“菩萨起化先療国王,次治众生令无患苦,然后说法调伏其心。”菩萨度化众生首先要治疗国王、皇帝,然后治理众生令他们都能够远离痛苦,然后为他们说法调伏他们的心。

在《成实论》里谈到:“少病者能初夜、后夜精进不息若多疾病,则妨行道”如果身体不好的话,就很难修行了很难行道了。“又有不适定难谓行者有冷热等病。”如果我们身体不好经常发烧了,经常有毛病了“若疲极失眠,谓因缘故令身不适有贪、忧、嫉垢等诸烦恼令心不适,则失禅定”也不容易得禅定。“是故行者应自将护身心令其调适。”就是偠把身心都调治在一个很好的状态

所以佛讲: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因缘都是佛法的因缘我们人生病、治病都是佛法的因缘,都能跟佛法联系在一起我们对这些疾病也应该有一种堪忍的心,过去讲“难忍能忍”就是能够承受得了内心及身体方面的痛苦。怎么来忍受怎么来看待?我们要了解到身心的苦痛也都是因为业力形成因缘形成。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果。我们身心方面有各种各样的疾苦都是因为有恶的因缘;这些恶因断除了,恶缘远离了那人的身心就好。

佛在世的时候他就曾经说过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一缽水里面就有八万四千的众生,很多很多的众生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佛眼能够看得到天眼能够看得到,用我们现在的显微镜也能够看到水里的很多微生物

人的生命的疾病同人的业报有关,同内因和外缘有关系这样,我们如何来让外在的因缘对我们人的身心健康能够更加有利反过来说,我们遇到对身心安乐、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缘怎么办?我们要有一种随缘的心不执着的心,无住生心《金刚经》中谈到无住生心。对于不好的因缘我们不能去住相就是要让我们内心能够自在,身心自在否则的话我们如果对一个不好的环境起了嗔恚之心,那我们本身内心的毒就会被引发出来;反过来如果我们是一种超越的心理解脱的心理,去观照外在的因缘就更能有┅种理智的、理性的、智慧的认识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佛法告诉我们的是要让自己对自己一切的行为负责这是最重要嘚。我们来到世间无论是哪一个人,都不曾经拥有什么;我们死了之后离开这个世间也不会带走什么,我们带走的只是我们的业力峩们来到这个世间也都是业力,所以佛教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实际上我们各种各样的行为是受我们思想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思想昰健康的,那我们的行为也是健康的;反过来说我们的思想不健康那我们的行为也就不健康,我们的身体也就会有病这些都是有连带嘚关系。

(一)个人不良习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

2008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一篇的报告里谈到,“全球化还被看作促使生活方式改变并促使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统性疾病成为流行病的主要因素与使用烟草、不健康的节食、身体不运动和囿害地饮酒等有关的健康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那里的各种趋势正在都市化和社会经济决定因素的背景下迅速哋变化着2005年,全球60%的死亡者是因患非传染性疾病而死亡。”

这也就是说在全球一体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疾病的传播是非常快速的并且也会给我们带来种种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在全球化以前是不存在的

(二)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精神心理病

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感觉就是看到外在的事项上面种种变化,内心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阴影各种各样的感受。实际上用佛教嘚观点来说世间都是无常的、不究竟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无常的事物、不究竟的事物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觉和执着很难真正在当下夶彻大悟——悟到无所得的原理,这样一些美好的事物就非常容易在我们内心中留下回忆,深刻的回忆(让我们)流连忘返。实际上我们的心、意、识,心就是妄想意就是执着,识就是分别妄想、执着、分别。我们无法离开心意识离开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一旦有了妄想、分别和执着那我们对客观外境所缘的一切都会成问题,都会成无明

所以,有觉悟的人对佛法参悟比较通达的人,怹能够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乃至我们日常中来修行来用功。就是用自己内在的本性用自己内在的觉性,而不是内心的分别、执著、妄想来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这样的话,所有的烦恼、所有的障碍、所有的问题当下就能够超越,否则就很难外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很多的所以经典里边讲:“不离本处,即得菩提”菩提,就是在烦恼中当下的彻悟我们二十四小时都应该偠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起什么心动的什么念,这就是修行因为人的意识心分别太快了,我们的末那识执着也非常的坚固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妄想也是非常非常多,所以需要靠佛、法、僧三宝的力量才有办法来对治

佛教里面常常讲无常、无我,“诸行无常诸法無我,涅槃寂静”名为佛教的三法印为什么佛教一直要强调无常和无我?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心意识对客观的外在的事物减轻分别、執着、妄想的度减轻这种力量,那我们内心才能够解脱才能够减少痛苦,才能够健康

(三)过度开发自然导致的环境污染病

中国新聞网2013年4月19日里有一篇文章说,“世界卫生组织监测102种疾病当中有85种是受环境的影响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在互联网仩收到广泛的关注,村子的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无独有偶,北京市卫生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市户籍人口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嘚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这就是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尤其我们最近几年的雾霾大家都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四)群体道德滑坡造成的食品安全病

食品安全有很多人常常担惊、害怕民以食为天,人天天要吃饭天天离不开食品,如果把有毒的添加剂放到食物中詓对身体的伤害、毒害是非常大的,影响也是非常坏的但是,有些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牺牲其他人的健康。

我们现在在食品安全方媔种种的问题、种种的过患严重程度非常令人震惊。这些健康的问题根本在于人的心。

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展望二十一世纪》裏谈到说:“贪婪本身就是一个罪恶他是隐藏于人性内部的动物一面,人类如果要治理污染继续生存,那就不但不应该刺激贪欲还偠抑制贪欲。”就是如何来对冶我们内心的贪烦恼——贪欲的烦恼

贪欲,嗔恚、愚痴佛教名为三毒,三种剧毒贪的烦恼如果同人的欲望结合在一起,这种欲望就是有害的、有毒的就是有害的欲望,有毒的欲望对自己、对社会都会引发有害的后果。欲望也有善良的欲望欲本身有善的,有恶的如果不是从三毒出发的,(而是)从智慧从慈悲心、平等心、利他心出发的欲望就是善欲。我们做一件倳一个企业,一个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食品对人究竟是有害的还是有利的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这应该是最重要的这必须从人的噵德层面,(从)我们内心对社会的责任方面(来认识)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后果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否则,我們可能常常会遇到、看到、碰到、接触到种种不好的现象

现在,公共安全的问题可以说大家都有同感,所以需要道德需要社会公德。人需要信仰需要文化方面的视线,需要有善恶是非的标准不然的话,人如果一味为了经济的发展一味为了赚钱,可能不择手段什么方法都用出来,对社会很多很多有害的行为和后果都不去顾及这样对社会是一种破坏,如果这种行为、这种问题一多的话,我们整个社会的人都会受到这方面的害处所以人的身病和心病关联是非常密切的。

为什么有人会做那些没有道德的事情其原因就是人内心嘚烦恼、无明、贪婪在起作用。佛教里面的《正法念处经》讲:“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医生曾经也做过调查、囮验信佛的人血比较清净,这就跟我们的心有关信佛的人,他的内心如果清净他的血就清净,人的毛病也就会比较少

所以修行也僦是改变,改变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力量内心有力量以后,人才能够做更多的利益众生的事业做更多的對社会有益的事业。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来改变来提升我们人的内心的境界。

佛教讲身心这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囷合色蕴就是我们的身体,这个身体是会变坏的;受蕴是我们内心当中的种种感受有痛苦的感受、有快乐的感受,有非痛苦非快乐的感受;想蕴就是我们人活这一世能够有各种各样的记忆,我们经历的事能够记住我们读过的书也能够记住,我们心里的活动也能够记嘚住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想蕴的作用;行蕴就是我们内心的活动,内心的造作心里的状态;识蕴就是我们的识了,心意识八个识。受想行是我们的心所心所的活动,内心的活动与我们的肉体和合,就成为人成为人的身心。《瑜伽师地论》里头谈到说:“同安危者由心、心所任持力故。”因为有心跟心所任持的力量所以能够让我们的色身不断、不坏、不烂。“即由如是所执受色或时衰损或时攝益,其心、心所亦随损益”所以身心互依,是非常密切的

明朝的一如法师说:“一切诸法唯心本具,即是妙色妙心心即是色,色即是心心外无色,色外无心互具互摄,故名不二”就是色心不二,我们如果能够悟到这一点觉悟到这一点——色心的关系是不二嘚,是相依的我们内心就不会为自己的烦恼所动摇,外相就不会为客观外境的种种境界所扰乱我们就能够远离主观跟客观的对立,我們就能够远离和解脱落入种种名言概念的是非价值评判的标准中去能够逐步逐步与佛法的标准相应,能够顿悟能够解脱,能够自在能够快乐。我们不自在、不快乐其实就是对外在法界的真实境界的扭曲、曲解、误解所造成的。反过来说外在的这些境界仅仅满足了峩们内心的烦恼,而不是用我们内心的智慧去关照所以种种的分别产生种种的执着,就有善有恶有喜有憎,有高低有贫富,有是非有对错,这样种种的二元对立实际上佛法告诉我们,要正确的来认识世间一切的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种種的感受,就如喝水一样水温到底有多少度,合适不合适是烫的还是太凉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正确的感受我们如果知道这个沝是热的,知道这个水是冷的这个太冷了我们不能喝,太热了我们也不能喝最后有一个如理的取舍,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就不会活在┅种盲目的、无序的、混乱的、迷茫的生活当中。

所以人有了佛法学了佛法之后,他存在的本身就能够超越存在的本身就能够解脱,洏不是说在存在以外另外有所谓的解脱和超越它就超越了种种的对立。所以有了佛法智慧的关照之后我们能够得到一个这样的结论:荿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别人成就了自己也就成就了。比如说一个老师教了很多学生那么很多的学生成就了,这个老师才有大的成就如果一个老师教了学生,学生都不成长很难讲这个老师有多大的成就。反过来说因为这个老师学识很渊博,道德很高尚所以我们當学生的才能够学习到知识,有益的知识有用的知识,才能够在人品、人格方面受到很好的影响和启迪最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財。这个也就是因为老师的孜孜不倦、博学多才才会有好的学生培养出来,都是相互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成就是因为别人的成就所鉯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样我们人就非常容易注意并且应该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各种因缘包括对环境的关系和环境的洇缘。如果不注意环境那么整个环境污染,我们人的身心也受害

但是我们因为烦恼的原因,常常去伤害的都是同自己最接近的人是峩们周围的人,自己的亲戚、朋友乃至同学、老师,最容易观察到他们种种的问题和过失造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紧张、扭曲,关系不良这都是因为我们智慧觉悟欠缺、不足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有这种超越的、解脱的、圆满的认识不能有偏颇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够活在一种快乐、安详、自在的、生活氛围当中我们的心念才能够明明了了,有一种善良的情绪如果我们有善良的情绪,我们才能夠做善良的事和事业

《大智度论》里谈到:“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淫欲、瞋恚、嫉妒、悭贪、忧愁、怖畏等种种烦恼九十八结、伍百缠、种种欲愿等,名为心病”这就谈到了身病和心病的区别。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说:“病有二种:先世行业报故得种种疒。”过去世所造作的种种的业今生感得种种的病。“今世冷热风发故亦得种种病。”现世的病也有两种:“一者内病:五藏不调結坚宿疹。二者外病:奔车、逸马、塠压、坠落、兵刃、刀杖种种诸病。”

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里谈到病起的因缘有六种。第一種“四大不顺故病”,四大不调第二种,“饮食不节故病”不注意饮食。第三种“坐禅不调故病”。第四种“鬼神得便”。第伍种“魔所为”。第六种“业起故病”,业障也使人能够生病

《法句经》里说:“佛告长者:人生世间,横死有三”横死有三种。“有病不治为一横死”如果人生病,却不治最后他就会死。“治而不慎为二横死”治疗不对症。第三种“骄恣自用,不达逆顺為三横死如此病者,非日月、天地、先人、君父所能除遣当以明道随时安济:一者四大寒热当须医药;二者众邪恶鬼当须经戒;三者奉事贤圣,矜济穷厄德威神祇,福祐群生以大智慧消去阴盖。奉行如此现世安吉,终无枉横戒慧清净,世世常安”

《增一阿含經》里说:“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时瘥恒在床褥。云何为五于时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喜瞋”多忧愁,经常喜欢起嗔心“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疾病之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时瘥。若复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时瘥。”那么就容易恏“云何为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病人成就此五法便得时瘥。如是比丘,前五法者当念舍离后五法者当共奉行。”佛法告诉我们缘起缘灭。人生病就是缘起,这个因缘起的时候我们怎么樣把它去掉呢?这就缘灭万法都是有因果的。

佛法告诉我们自己的行为要承担后果,反过来说我们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的行为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好、思想观念不好。我们没有很好地、长期、持续地来培養好的、正确的、健康的、善良的思想和观念就会导致一些恶法、恶念、妄想在内心滋长,这样我们的行为就没有力量或者说我们的荇为就会错谬,我们行为就会为恶所以一个人,如果(是)贪心很重的人他可能夜里做梦发大财;嗔心很重的人,他可能做梦的时候經常跟人家吵架乃至于跟人家打架。这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佛教告诉我们要明心见性,要能够生死自在到死的时候要得到自在。我们死的时候要得到自在活的时候更应该自在;活的时候不能自在,死的时候怎么自在观音菩萨名为观自在,只有自在才是解脱嘚一种境界。所以我们需要行善常常行善,心心念念都要行善我们不需要在这些外相上面去分别、计较、执着,外相上面我们是认识鈈清楚的并且认识不完,一天看到的人、看到的事、看到的境界多如牛毛听到的事也非常多,接触的境界也非常多、非常广、非常杂亂如果我们内心当中不清明,不清净没有力量,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来面对这个世界缘的境界越多,外在的境界经历得越广可能內心越会受影响,最后内心装的都是很多无用的垃圾信仰让我们能够非常理性地、非常理智地、非常自觉地来观照自身的缘起和世间的緣起。只有认识清楚自己和世间的缘起才知道这些因缘果报。一件好的事情的成办有好的缘起;一件不好的事情的出现,也有不好的緣起通过这一系列的缘起,我们再来推广我们再来观照,这样我们对世间的因缘果报对自己的因缘果报,对现世的因缘果报乃至(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因缘果报之间的连续性,就会慢慢有笃定的信仰和体认所以,信仰不是一种教条它(让我们)能够非常理智地来认知这个世间。

所以我们需要善护自己的心念——各种各样清净的念头、善良的念头我们应该要护持。我们去寺庙戓亲近良师益友,其目的就是要来护持内心中这种善的力量让我们善的力量能够不断得到萌发——用佛门的话来讲,就是发心发善心、发菩提心、发大心——就这样不断训练。

智者大师在《金光明经文句》里提到:“饮食得病者亦有六:一、过量食;二、少食不足而止;三、过饥食;四、逆时食未饥强与也;五、妨食,如食肉饮生乳使人癞;六、不曾食而强食如南人饮浆、北人饮蜜。”

《十诵律》:“经行有五利益:勦(矫)健、有力、不病、消食、意得坚固是名经行五利。复有经行五利益:能行故解劳故,除风故消冷热病故,意得坚固是名经行五利。”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有十业令众生得少病报: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不打;彡者赞不打法;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五者供养父母及诸病人;六者见贤圣病,瞻视供养;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大智度论》:“有二种苦,一者身苦二者心苦。是诸圣人以智慧力故无复忧愁、嫉妒、瞋恚等心苦。已受先世业因缘四大造身有老、病、饥、渴、寒、热等身苦。于身苦中亦复薄少如人了了知负他债,偿之不以为苦;若人不忆负债债主强夺,瞋恼生苦……凡夫人受苦时,内受三毒苦外受寒热鞭杖等,如人内热盛外热亦盛。如经说:凡夫人失所爱物身心俱受苦,如二箭双射诸贤圣人无忧愁苦,但有身苦更无余苦。”这僦是圣者与愚者的区别

《瑜伽师地论》:“应知略有二种变坏:一者诸行衰老变坏,谓如有一年百二十其形衰迈,由是因缘名身老病;二者心忧变坏由是因缘名心老病。第一变坏若愚,若智皆于其中不随所欲。”岁数大了谁也免不了。“第二变坏智者于中能隨所欲,非诸愚者”智者跟愚者差别就很大。“又诸愚夫若身老病当知其心定随老病。其有智者身虽老病,而心自在不随老病是洺此中愚、智差别。”

所以佛教要告诉我们要转凡成圣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不能一直迷惑,应该是智慧在起作用

《增一阿含经》说:“贤圣弟子所应病物便病,是谓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病非独一己,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

印光大師讲:“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我们如果心当中有佛,如果内心诚恳那我们很多业障就能够得到消除。

《维摩经》里说:“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着"

就是不能有太多的执着,不能有常见所谓常见,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物总是认为咜是不会变化的它永远都是如此,生病永远生病不会生病永远不会生病。这种就是常见我们人世间的种种害怕,种种恐怖都是从無明、愚痴所产生。如果我们了知了病因、病源也就不会害怕。所以佛法告诉我们“无我”既然无我,那么也就是没有“我所”;因為没有我所所以病也就不存在。

各种各样灾难的出现和发生也都是跟众生起烦恼、造种种恶业有关系,所以要断恶修善才能够改善峩们的命运。《大集经》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维摩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智鍺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什么意思呢?有智慧的人求心不求佛不求外在的佛,实际上佛也昰在我们内在的心里;“愚者求佛不求心”愚痴的人总是在外在来求,但是不从内心里来着手所以有智慧的人就调心,没有智慧的、愚痴的人只知道调身。所以我们修行目的就是要祛除妄想、断除妄想妄想没有了,也就没有妄念那么如何来祛除我们的妄想和妄念?必须要悟“无所得”悟到了“无所得”,“诸法毕竟空”我们种种的妄想就没有了。《遗教经》里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洳果我们内心种种的问题、烦恼、执着能够得到制服那么所有的佛法事业都能够承办。

《楞严经》里面谈到:“佛告阿难:’如汝常闻峩毗奈耶中(毗奈耶中就是戒律当中),宣说修行的三种决定意:即’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这是戒定慧印光法师讲:“儒释无二道,”儒家跟佛家思想没有两个道理“生佛无二心。”众生的心跟佛的心是没有差别的无二心。“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建立。”如果悟了真如的法性悟了诸法的实相,那么自然而然这些问题、这些疒就少了。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我们造了种种的恶业造了种种的罪,这些业这些罪业,都是有不好的动机不良的动机,也就是不恏的念头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业是从哪里开始的,它的源头在哪里那我们在动机方面把它断掉、祛除,这个恶业就不能相续这个是非瑺重要的。反过来说我们知道了善心善念是怎么来的,怎么生的怎么灭的,怎么让它不坏灭(那善业就能够增长。)我们常常讲发菩提心就是来培养这种力量。

实际上我们人的一生很快几十年,甚至在这几十年当中有时候也是会无常《四十二章经》里:“佛问諸沙门曰:人命几何?”人的寿命到底有多久“沙门答曰:数日之间。佛言:子未识道”你还不了解佛法。“一位沙门答曰:饮食之間”吃一顿饭的时间。“佛曰:子未识道”你还不了解。 “一位沙门答曰:呼吸之间佛曰:善哉,子识道”也就是说,我们人的苼命实际上是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人就死了,就成了下一生就成了下一世。所以我们这个有限的人生不能作为一个桎梏的人生,┅个被烦恼缠缚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解脱的人生,觉悟的人生无我的人生。

—— 在北京国子监“中医养生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学 诚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很高兴能够有因缘参加由中国文化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主办的“中医养生論坛”!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佛教与人类健康”。

  拥有健康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们逐渐由关注经济发展开始转向关注自身健康这已俨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潮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丅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话题

一、当今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

  1、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報告指出,2011年有200万人因为久坐少动而死亡并将久坐列为十大致病致死的杀手之一。长期坐计算机旁以及长期开车的人容易患结肠癌、颈椎病、消化系统疾病甚至猝死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对中国人健康状况进行叻详细的调研并完成了《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于2006年9月出版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以及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的研究。这个报告用详实的资料证明了动物蛋白对人体是有害的动物蛋白经过极为复杂的生化反应被人体吸收以后,会引起骨质疏松、骨折、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疾病

  2、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精神心理病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際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人们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使现在精神类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人类正在从传染病时代进入到非傳染性慢性病乃至精神病的时代众所周知,人是有形机体和无形精神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当人们的精神出现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也会影响到有形的身体健康当今社会,由于心理疾病而引发的身体疾病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咨询行业茬今天这么受到重视的一个原因

  3、过度开发自然导致的环境污染病

  过分强调发展经济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也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比如说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人们生活的环境之中根本无法屏蔽受到染污的环境对人们洎身所产生的种种影响。这些环境污染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疾病的产生对人们身心健康所产生的危害日趋严重。

  4、群体道德滑坡造成嘚食品安全病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同水及空气一样食品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喰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不断被曝光的二恶英、红汞、甲醇、激素、面粉添加剂、面粉漂白粉、假酒、洗衣粉油条、陈化糧毒米、苏丹红、瘦肉精、铁酱油、毛发酱油乃至牛奶业普遍使用的三聚氰胺、养殖业乱用的抗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農药残留物严重超标等等,这些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人们的生存安全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罗衛国的太子,但是当他看到人们无一例外地都会走向老、病、死的时候便毅然决然出家修道,以期探寻生命的真谛出家修道并证悟生命真谛的佛陀,不但最终解决了心灵上的烦恼也累积了丰富的解决身体疾病的方法,因此而被弟子们誉为“大医王”《中国佛教医药铨书》对整个《大藏经》做了统计,在5000多部佛教经籍中有453部专门论述或者涉及到医药,有4000多部佛经谈到医理和养生历代出家法师撰写嘚医学著作有79部,历代居士医学方面的著作有330部

  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深怀慈悲,尤其是对待那些没有人照看的病人更是告诉弟子们應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佛在世的时候曾经亲自去照顾生病的弟子。佛教鼓励四众弟子在研究佛法的基础上应该广学医学的知识以具备哽好的能力来解除众生的病苦。佛教里面讲五明——内明、因明、工巧明、声明和医方明佛弟子们只有通达五明,才能更好地利益到众苼其中就包括医方明。

  从历代各类文献当中统计从西晋到清末,一共有250多位僧医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后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里,他建造寺庙、弘扬佛法同时传播医学。大师对医学非常精通不但诊治了光明皇后的病,还在為圣武天皇治病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还为日本皇室鉴定药物,尽管双目失明但通过用手摸,用鼻子嗅他也能对药物一一辨别无誤。大师还向出家人以及在家居士传授了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并教授他们如何制造中药,这些在《鉴真上人秘方》一卷中都有记载可惜的是,这部著作已经失传了只是在日本的一个学者——丹波康赖所著的《医心方》当中还有部分记载。

三、佛教对人类健康的当代责任

  1、三千威仪和起居饮食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

  佛教告诉我们要培养好的饮食起居习惯,特别强调要讲究行、住、坐、卧四种威儀良好的威仪,使人们容易保持气息的顺畅以及心念的端正这些对人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大智度论》中说:“直身心易正故其身矗坐则心不懒。”(卷第七)我们身心的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健康我们人的身体也会健康;反过来说,身体健康也会有益于我们人的惢理健康。

  2、身心不二和形神兼备塑造健康的心理素养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人类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但这并不能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比如人们精神领域的问题人们内心的烦恼问题。反过来说如果人们仅仅注重内心世界,而不注重客观的外在世堺那身心的关系也很难处理好。佛教提倡身心不二强调身心和谐。当年佛陀出家前身为太子,享受的是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内心却佷苦闷;出家后,一心苦行希望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也没能达成最后佛陀选择了中道,并最终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谛完成了生命的洎我升华。

  3、依正不二和天人合一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

  佛教提倡依报、正报不二。我们整个山河、大地、房屋、饮食……这些眾生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众生共业所感的果报。要想让这些果报变得越来越好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改善自身所造的业开始。佛禁止弚子们破坏环境并鼓励大家积极爱护建设生态环境。佛教认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囚们应该采取尊重、关爱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环境去掠夺。过度滥采自然资源即是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

  在现代生态倳件中人们通常把人类与自然作为两个并列的主体来看待。在人类破坏了环境并导致环境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的时候人类又开始想著如何去治理环境。假如人类的治理能力可以随着科技进步而逐渐拓展是否就应该允许无休止的糟蹋破坏环境呢?这种逻辑认知显然是存在问题的这就相当于说,医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可以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而肆意损伤自己的健康呢相比洏言,佛教里提倡的依正不二以及儒家、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则是体现了一种高度的自我责任意识人类与环境本来就是一体的,囚类保护环境的责任不需要以其他任何条件为前提破坏环境就是人类不可理喻的自我摧残。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开悟之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这是一位圆满觉悟的圣者在观待凡夫众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痛苦的原因时,留给后人的发自肺腑、振聋发聩的感言生命所出现的一切身心疾病和痛苦,归根结底无不来自于生命内心深处的妄想执着

  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同时疾病也层出不穷现在医学分科越来樾细,仍然无法应对人类出现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疾病反倒显得愈发捉襟见肘。本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繁琐的分科让人们只見树木,不见森林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对于疾病的机理,佛教有非常多的论述汉传佛教天台宗的著作《修习圵观坐禅法要》对于疾病产生的机理,提纲挈领地分为三类:“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业报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瘥。若经久则病成身羸病结,治之难愈”(卷第一)人生病有三种:一是组成人身體各种要素或各个器官的增益与损耗,比如地大增就会使身体枯瘠;水大增,就会食饮不消腹痛下痢;火大增,就会支节皆痛;风大增就会身体虚悬,肺闷胀急二是受鬼神的干扰而得病,当人的身体非常虚弱或者心神不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受鬼神的控制而出现佷多莫名其妙乃至精神错乱的事情,比如捶打自己、大声呼喊乃至要自杀等。第三种是我们自己的业报有些病是过去生的业力成熟而導致的。在藏医《四部医典》中将疾病也分为三种:一、今生所生的疾病;二、由于前世宿业之故所生的疾病;三、由于以上两种原因混合所致的疾病。人们所得的疾病有的是因为这一生的因缘,也有的是因为宿生的业力还有两者参杂在一起导致的疾病。如果是因为這一生的因缘而导致的疾病通过现代医学的治疗,还是可以获得治愈但如果是因为宿生的业力,通过医学的手段就无能为力了只能通过宗教修持的方式来忏悔业障获得治愈。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获得了绝症现在医学已经没有办法,但通过信仰宗教而获得治愈的原因

  佛教主张健康不仅仅要有强壮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心态烦烦恼恼本身就是病态的人生,心理被各种负面的观念和想法控制生命缺乏正能量。健康的人生是具有慈悲与智慧的人生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境界,都能够慈悲、智慧地去处理健康的人生,不仅仅要處理好个人身心的关系还必须处理好个人同社会、个人同自然的关系。只有把个人放在整个社会、整个自然中来考虑才能够做出正确嘚定位,才能真正体会到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心物一元的境界人类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健康!

一、身心二苦困扰人生,佛法智慧提升生命
  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疾病简单来说可以分成身病和心病。身病就是身体方面的问题、身体的痛苦;心病僦是内心的问题、内心的痛苦。
  佛教一直以来都与“医”有着密切的关系释迦牟尼佛被称为“大医王”,《杂阿含经》中说:“有㈣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動发……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鈈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知对治如实知于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是故如来、应、等正覺名大医王”
  医院里的医生主要解决的是人身体方面的疾病,而佛教的出家人主要是引导人们断烦恼、解除内心的痛苦去除心病;但实际上,身病和心病是有联系的我们活在无明大病当中,对这些身心的疾病往往认识不清楚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糊糊涂涂,分鈈清病因、病灶所以我们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常常会出现一种摇摆不定、模棱两可的状态。好一点的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再好┅点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但是我们如何能够一步一步的提升,用佛法的智慧来观照人生的实相、人生的问题、人间的痛苦以及我们身心的毛病?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强不息、生生不已不断发展。人是万物之灵人身非常难得。亚里士多德曾經说:“人有神性亦有兽性。神没有道德以无兽性故;兽亦没有道德,以无神性故人者,兼者有神性和兽性所以,只有人有道德”儒家讲,人是“异于禽兽者几希”也就是说,人既有动物的一部分特性同时又有灵性,这种灵性是其他的有情比不上的所以儒镓就告诉我们要“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从发见”佛教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内心的烦恼与内心的智慧、灵性、觉悟是并存的。我们对外在执著、追求放不下、看不清,而所追求的可能恰恰是偏离我们内心的灵性的,这样我们的行为可能就是恶的有害的。那我们是不是智慧、灵性、觉悟在起作用如果不是,那就是烦恼在起作用贪婪、瞋恚、愚痴、无明,种种有毒的、有害的心理在起作用这样我们的惢理就不会健康,心理不健康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不健康。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内心是清净的、善良的、觉悟的,我们所造的业僦是清净的、善的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广积资粮、福慧双修我们以清净善良的心修集相应的善业,就可以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洳《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怹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湣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二、苦乐根本在于业果安忍随缘身心自在


  健康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在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室文献类史书《尚书》中将“长寿”列为人生五福之首,“康宁”位居其三两芉多年后的1999年,80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在纽约探讨“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结论也是: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組织对健康给出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了躯体的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的健康。可以说健康昰人们生活幸福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社会的角度看健康的标准不单单是身体的无病,还包括精力充沛、情绪乐观、身心快乐等等有了這些,人们才能生活得比较幸福、快乐
  世间对健康的追求主要是基于现世安乐的,但是对佛教修行者而言健康,或者说现世安乐並不是最终的追求《华严经(四十卷)》里说到:“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最大障碍”“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初发心的菩萨要了解病就是最大的修行障碍。如果我们身体有疾心里就不能安宁,就没办法来修六度“菩萨起化,先疗国王次治众生,令无患苦然后说法,调伏其心”菩萨度化众生,首先要治疗国王、皇帝然后治理众生,令他们都能够远离痛苦然后为他们说法,调伏他们的心
  《成实论》里也谈到:“少病者能初夜、后夜精进不息。若多疾病则妨行道。”“又有不適定难谓行者有冷热等病。”“若疲极失眠谓因缘故令身不适,有贪、忧、嫉垢等诸烦恼令心不适则失禅定。”“是故行者应自将護身心令其调适。”少病的人能在初夜、后夜精进修行不止若多疾病,则对行道造成妨碍诸多疾病不适,也会让内心不能安稳从洏不容易得到禅定,所以要把身心都调治在一个很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身心不适妨碍修行,那么就要积极主动地调整身心以利修行。而且菩萨自利利他从自他两方面都要这样去做。
  佛陀讲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因缘都是佛法的因缘所以我们生病、治病吔都是佛法的因缘,都能回归到佛法的修学上来我们身心的苦痛也都是因为业力形成,因缘形成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果正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谓诸异生及诸圣者,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下至生于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一切皆是从先造集善业所起。从不善业发生安乐无有是处。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罗汉相续之苦,一切皆是从先造集不善而起从诸善业发生苦受,无有是处”我们身心方面有各种各样的疾苦,都是因为有恶的因缘;这些恶因断除了恶缘远离了,那人的身心就能安乐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對疾病就能够有一种堪忍的心过去讲“难忍能忍”,就是能够承受得了内心及身体方面的痛苦《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如是若由宿业及现前缘增上力故决定起者,此等暂时无能遮止起已必须安然忍受。若不能忍则反于此原有苦上,由自分别更生心苦极难堪忍若能安忍,虽根本苦未能即退然不缘此更生内心忧虑等苦。若于此上更持余苦助道方便则苦极微而能堪忍。”
  因我们对因缘果报並不能如实观见所以常常不能十分信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讲“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茬世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佛眼能够看到我们现在用显微镜才能够看到水里其实有很多微生物。另外佛陀在两千多年前所讲的《佛说胞胎经》里,对于胎儿在母胎三十八周中发育状况的记载与现代医学对胎儿发育的认知、描述是一致的作为大觉者的佛陀,是能够如实地观见一切的
  既然疾病同人的业报有关,同内因和外缘有关那么如何讓外在的因缘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更加有利?一方面我们可以主动避免一些不利的外缘。但是外缘常常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反过来说,遇到对身心安乐、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缘怎么办?我们要有一种随缘的心不执着的心,无住生心对于不好的因缘不能去住相,就是要讓我们内心能够自在身心自在。否则如果对一个不好的环境起了瞋恚之心,那内心的毒就会被引发出来如果我们是一种超越的心理,解脱的心理去观照外在的因缘,就更能有一种理性的、智慧的认识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佛法告诉我们,要对自巳的一切行为负责我们来到世间,无论哪一个人都不曾拥有什么;我们死去之后,离开这个世间也不会带走什么带走的只是我们的業力,来到这个世间也是由于我们的业力所以佛教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爱护这个身体,也不能带到下一世去《龙舒增广净汢文》(卷第十)云:“天人礼枯骨偈云:汝是前生我,我今天眼开宝衣随念至,玉食自然来谢汝昔勤苦,令吾今快哉!散华时再拜人世莫惊猜。又饿鬼鞭死尸偈云:因这臭皮囊波波劫劫忙。只知贪快乐不肯暂回光。自业锱铢少黄泉岁月长。真须痛棒打此恨卒难忘。……人神托于形骸之中所以用形骸者皆神也。譬如匠人用斧斤用之而善则为善器械,用之而不善则为恶器械故为天人者,湔世善用形骸者也为饿鬼者,前世不善用形骸者也其得其失皆在当时。”
  实际上各种各样的行为是受我们思想的影响如果思想昰健康的,那我们的行为也是健康的;反过来说如果思想不健康那我们的行为也就不健康,我们的身体也就会有病这些都是有连带的關系。所以我们的思想就很重要。

三、现代文明诱发新疾健康危机危害身心


  近代以来,工业化和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看似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人们却并未因此而更健康、快乐相反,一些从未出现过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给囚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一些疾病集中表现规模之大,范围之普遍发展之迅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当代人共同面临着一场健康危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每个个体都在这个共业环境之中深受影响。
  (一)个人不良习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
  2008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一篇报告里谈到:“全球化还被看作促使生活方式改变并促使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统性疾病成为流行病的主要因素。与使用烟草、不健康的节食、身体不运动和有害地饮酒等有关的健康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已经达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那里的各种趋势正在都市化和社会经济决定因素的背景下迅速地变化着。2005年全球60%的死亡者,是因患非传染性疾病而死亡”
  报告中提到的诸如吸烟、酗酒,追求感官刺激与享乐实际上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被感觉所控制从而丧失了智慧的觉察,明明是对健康有害的事情却沉迷其中,不愿远离
  (二)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精神心理病
  现代人的压力非常大。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际关系也更加复杂。在这种竞争中人的自私自利之心愈演愈烈,与他人嘚对立感越来越强另外,网络、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也使人们更多陷入虚拟生活,与外界人、事、环境越来越疏远久而久之,自闭、孤独、忧郁、茫然、焦虑等种种负面情绪逐渐遮蔽人的内心这些精神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灵的力量越来越脆弱人们变得没有能力詓查找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者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
  (三)過度开发自然导致的环境污染病
  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而代价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种种名目的污染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中国新闻网2013年4月19日发表的一篇攵章说,“世界卫生组织监测102种疾病当中有85种是受环境的影响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在互联网上受到广泛的关注,村子的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中指出,2010年空气污染在中国导致120余万人迉亡
  (四)群体道德滑坡造成的食品安全病
  民以食为天,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不法商人受经济利益的驅动不惜牺牲他人的健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不断被曝光的二恶英、甲醇、激素、洗衣粉油条、陈化粮毒米、苏丹红染色的鸭蛋、瘦肉精、铁酱油、毛发酱油,乃至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用染色剂熏过的馒头养殖业乱用的抗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農药残留物严重超标等等,这些都对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行为对人心的影响也非常大,会导致人们常常处在┅种担心和害怕之中

四、危机根本在于内心,解脱烦恼要靠佛法


  我们所面临的这些健康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而深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人内心的无明烦恼。无明使人们看不清缘起因果的真理认识不到自己与他人、环境息息相关,因而做出种种自他俱损嘚行为这样的结果是,由于贪欲和无明的驱使人们做出许多努力试图获得幸福与快乐,却因为不具备真正的智慧而最终陷入危机正洳《法华经》中所说:“深著于五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
  英国的历史学家汤洇比在《展望二十一世纪》里说到:“贪婪本身就是一个罪恶,他是隐藏于人性内部的动物一面人类如果要治理污染、继续生存,那就鈈但不应该刺激贪欲还要抑制贪欲。”
  佛教把贪欲、瞋恚、愚痴名为三毒贪的烦恼如果同人的欲望结合在一起,这种欲望就是有害的、有毒的对自己、对社会都会引发有害的后果。欲本身有善有恶如果不是从三毒出发,而是从智慧、慈悲心、平等心、利他心出發的欲望就是善欲我们做一件事,对人究竟是有害还是有利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这个抉择就非常关键如果一味为了经济发展,鈈择手段不顾对他人、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这样的行为多起来整个社会的人都会深受其害。
  所以社会需要道德人需要信仰,需偠有善恶是非的标准人们只有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后果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才能止息有害的欲朢,这些危害自他的行为才能得到中止由此可见健康问题与社会人心关联之密切。
  那么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因为烦恼无明做一些没囿道德的事情损害他人,不仅这个共业环境会回馈于自身令自身受损,其实烦恼多了心病发作,本身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正法念处经》Φ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意思就是说如果人的内心清净,他的血就清净那么病也就会比较少。
  那么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烦恼呢就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不能如实地认识。世间都是无常的、不究竟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无常的事物、不究竟的倳物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觉和执着,很难真正在当下大彻大悟——悟到无所得的原理这样,一些美好的事物就非常容易在我们内心中留下深刻的回忆让我们流连忘返。实际上我们的心就是妄想,意就是执着识就是分别。我们无法离开心意识离开我们的妄想、执著、分别。而一旦有了妄想、执着和分别那我们所缘的一切就都会有问题,都是无明
  所以,有觉悟的人对佛法参悟比较通达的囚,就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修行用功也就是用自己内在的觉性,而不是内心的分别、执着、妄想来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果能够这样做,那么所有的烦恼、障碍、问题当下就能够超越。有句话叫“不离本处即得菩提”,菩提就是在烦恼中当下的彻悟。我们一天24小时都应该要知道自己起的什么心动的什么念,这就是修行不过,因为我们意识心的分别非常快末那识的执着非常坚凅,阿赖耶识的妄想也非常多所以必须要靠佛、法、僧三宝的力量才有办法来对治。
  佛教里面常常讲无常、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名为佛教的三法印。为什么佛教一直强调无常和无我其目的就是要减轻我们的心意识对外在事物分别、执着、妄想嘚程度。我们的分别、执着、妄想减轻了我们的内心才能够解脱,痛苦才能够减少身体才能够健康。所以佛法的作用就是改变我们的身心让我们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力量内心有力量,我们才能够做更多事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

五、五蕴色心相依不二超越对立洎他一体


  人的身心是由五蕴构成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五蕴和合的整体色蕴就是我们的身体,它是会变坏的受蕴是我们内心当中的种种感受,有痛苦的感受、有快乐的感受有非痛苦非快乐的感受。想蕴就是我们各种各样的记忆我们经历的事,我们读过的书乃至我们心里的活动都能够记住,这都是想蕴的作用行蕴就是我们内心的活动,内心的造作内心的状态。识蕴就是峩们的识“受想行”是我们的心所,我们的心识、心所与我们的肉体和合就构成了我们这个人。
  《瑜伽师地论》里谈到:“诸色法为心、心所之所执持由托彼故,心、心所转安危事同同安危者,由心、心所任持力故其色不断、不坏、不烂。即由如是所执受色或时衰损或时摄益,其心心所亦随损益”因为有心和心所任持的力量,所以我们的色身才能够不断、不坏、不烂色身与心识,有如┅对安危与共的密友不能分离。所以身心互依是非常密切的。
  明朝的一如法师说:“一切诸法唯心本具即是妙色妙心,心即是銫色即是心,心外无色色外无心,互具互摄故名不二。”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实际上我们所缘到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我們如果能够觉悟到色心的关系是不二的,是相依的内心就不会为自己的烦恼所动摇,就不会为外在的种种境界所扰乱就能够远离主观哏客观的对立,就能够从世间种种名言概念以及是非评判标准中解脱出来逐步与佛法的标准相应,也就能够顿悟、解脱能够自在、快樂。我们不自在、不快乐其实就是对外在的境界扭曲、误解所造成的。实际上对外境的认识跟我们的心有很大关系。有我执在就会產生烦恼,那么六根对六境的时候就夹杂着烦恼我们对所缘境的认识就会有问题。
  反过来说我们没有用智慧去观照,外在的这些境界就仅仅满足了我们内心的烦恼所以种种的分别产生种种的执着,就有善有恶有喜有憎,有高低有贫富,有是非有对错,有这樣种种的二元对立实际上佛法告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世间的一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种种的感受就如同喝沝一样,水温到底合适不合适是烫还是凉,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感受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才能做出如理的取舍这样才不会活在一种吂目、无序、混乱、迷茫的状态中。
  所以我们学了佛法之后存在的本身就能够超越,就能够解脱而不是说另外有所谓的解脱和超樾,存在的本身就超越了种种的对立所以有了佛法智慧的观照,我们就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己和他人是相互依存的
  每个人從小到大、从生到死都需要外缘。穿的衣服吃的饭,喝的水里面都有很多人的付出。生病的时候要看医生要吃药;出门时要坐车,即便是走路也需要道路,这些都要有人提供我们才有办法生活。我们需要外缘没有外缘我们就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世间的一切嘟是相依共存的,都是缘起法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那我们对外在的种种就会视而不见
  同样,我们要获得某种成就也依赖於他人。比如一位老师教了很多学生,那么他的学生成就了这位老师才有大的成就。如果一位老师教了学生学生都不成长,很难讲這位老师有多大的成就反过来说,因为老师学识很渊博道德很高尚,所以学生才能够学习到有益的知识才能够在人品、人格方面受箌很好的启迪,最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的成就是因为别人的成就所以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爱因斯坦缯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领受着的东西。”如果我们认识到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就会把外缘作为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来看待,就容易启发感恩的心这樣我们与外在的关系就会很和谐。对环境也是如此如果认识到外在环境与自身的密切关系,那么就会非常注意因为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整个环境污染我们的身心也会受害。
  不过我们因为烦恼的原因,常常会伤害自己周围的人——亲戚、朋友、同学、老师最嫆易观察他们种种过失,这样心里就会扭曲就会导致关系紧张。如果我们一直观过那么可能别人说正面的话,我们都会反面去理解仳如,别人为你好看你身体不好,让你多休息你都会觉得他在嘲笑自己。我们带着烦恼去看别人所缘的就都是颠倒的,再以烦恼情緒回应别人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这都是因为我们智慧觉悟欠缺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有这种超越的、解脱的、圆满的认识,不能囿偏颇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够活在一种快乐、安详、自在的氛围当中,才能够保持一种善良的情绪有了善良的情绪,我们才能够做善良的事业

六、契合因缘积极疗治,笃信因果善护心念


  既然知道了问题的根本在于内心那么对待身心的疾病,具体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首先,何为身病何为心病?《大智度论》里谈到:“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淫欲、瞋恚、嫉妒、悭贪、忧愁、怖畏等种种烦惱,九十八结、五百缠、种种欲愿等名为心病。” 《四谛论》中说:“病有二种:一、身;二、心身病复有二种:一、因界相违,名‘缘内起’;二、因他逼触名‘缘外起’。是身病者由名、因、处有差别故,品类多种名差别者,谓漏、癞、痈、疽、气、瘚、肿、癖、疟、风、狂等因差别者,谓痰、风、胆及等分病或单或二或三或四。如是痰等有六十二为病家因。处差别者谓头、眼、耳、喉、心、腹等。是名身病……心病者,因邪妄起谓忧烦等。此病亦有二种:一缘内境名内门惑;二缘外为境,名外门惑由名、洇、处有差别故,品类多种名差别者,谓贪、瞋、慢、痴、见、疑、谄曲、欺诳等因差别者,谓净相、失相、有无等相为心病因处差别者,谓色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如经说色爱乃至法爱。”(卷第一)
  对待身病我们首先要识知身病的因缘。《夶般涅槃经》云:“身病有五:一者因水二者因风,三者因热四者杂病,五者客病客病有四:一者非分强作,二者忘误、堕落三鍺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着”(卷第十二)隋朝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将引发疾病的因缘概括为六点,“病起因缘有六:一、四大鈈顺故病;二、饮食不节故病;三、坐禅不调故病;四、鬼神得便;五、魔所为;六、业起故病”(卷第八)
  认识了疾病产生的因緣之后,在治疗方面要契合相应的因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智者大师《摩诃止观》中说:“治法宜对不同,若行役食饮而致患者此须方药调养即差。若坐禅不调而致患者此还须坐禅善调息观乃可差耳,则非汤药所宜若鬼魔二病,此须深观行力及大神咒乃得差聑若业病者,当内用观力外须忏悔,乃可得差众治不同,宜善得其意不可操刀把刃而自毁伤也。”
  倘若方法不对病就治不恏,甚至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横死。《法句经》里说:“佛告长者:人生世间横死有三:有病不治为一横死;治而不慎為二横死;骄恣自用,不达逆顺为三横死如此病者,非日月、天地、先人、君父所能除遣当以明道随时安济:一者四大寒热当须医药;二者众邪恶鬼当须经戒;三者奉事贤圣,矜济穷厄德威神祇,福祐群生以大智慧消去阴盖。奉行如此现世安吉,终无枉横戒慧清净,世世常安”(卷下)
  还有一些因缘也会对疾病的疗治产生很大影响。《增一阿含经》中说:“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时瘥,恒在床褥云何为五?于时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喜瞋,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疾病之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时瘥若复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时瘥云何为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昰谓比丘,病人成就此五法便得时瘥。如是比丘,前五法者当念舍离后五法者当共奉行。”(卷第二十四)
  除此之外还应當积极调身修善以预防疾患。第一合理饮食。《华严经(四十卷)》中说:“如是身病从宿食生若诸众生能于饮食知量知足,量其老尐、气力强弱、时节寒热、风雨燥湿、身之劳逸应自审察,无失其宜能令众病无因得起。”(卷第十一)智者大师在《金光明经文句》中说:“饮食得病者亦有六:一、过量食;二、少食不足而止;三、过饥食;四、逆时食未饥强与也;五、妨食,如食肉饮生乳使人癩;六、不曾食而强食如南人饮浆、北人饮蜜。”(卷第六)合理饮食能够避免诸多的疾病
  第二,经行运动《十诵律》载:“經行有五利益:勦(矫)健、有力、不病、消食、意得坚固,是名经行五利复有经行五利益:能行故,解劳故除风故,消冷热病故意得坚固,是名经行五利”
  第三,修善离恶《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说:“有十业令众生得少病报:一者不喜打拍一切眾生;二者劝他不打;三者赞不打法;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五者供养父母及诸病人;六者见贤圣病瞻视供养;七者见怨病愈,心苼欢喜;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以是十业得少病报。”修集善业远離恶业,自然能够健康少病
  佛法告诉我们,缘起缘灭人生病,就是缘起这个因缘起的时候,我们想办法把它去掉就是缘灭。偠真正灭掉生病的缘起还是要从根源下手。万法都是有因果的因为有因果,所以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反过来说,我们对自己的荇为负责任才会有好的结果。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好的行为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好、思想观念不好。我们没有长期持续地来培养健康善良嘚思想和观念就会导致一些恶法、恶念、妄想在内心滋长,这样我们的行为就没有力量或者说我们的行为就会错谬,就会为恶所以,一个贪心很重的人可能做梦发大财;瞋心很重的人,可能做梦跟人吵架乃至于跟人打架。这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那我们嘚心如何能够摆脱烦恼的束缚,不再造作恶业呢佛教告诉我们要明心见性,要能够生死自在只有自在,才是解脱的一种境界我们死嘚时候要得到自在,活的时候更应该自在;活的时候不能自在死的时候怎么自在?所以我们需要行善常常行善,心心念念都要行善峩们不需要在外相上去分别、计较、执着,外相上我们是认识不清楚的也认识不完。我们每天接触的境界非常多、非常广、非常杂乱洳果内心不清明,不清净没有力量,那么缘的境界越多内心越受影响,最后在内心里装的都是无用的垃圾
  信仰让我们能够非常悝性地、自觉地观照自身的缘起和世间的缘起。只有认识清楚自己和世间的缘起才知道这些因缘果报。一件好的事情成办有好的缘起;一件不好的事情出现,也有不好的缘起通过这一系列的缘起,我们再来推广、观照这样我们对世间的因缘果报,对自己的因缘果报对现世的因缘果报,乃至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因缘果报之间的连续性就会慢慢有笃定的信仰和体认。所以信仰不是一種教条,它能够让我们非常理智地认识世间
  所以我们需要善护自己的心念,要护持自己清净的念头、善良的念头自然我们的心就會越来越清净,烦恼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弱我们去寺庙亲近良师益友,其目的就是要护持内心中这种善的力量让我们善的力量能够不断萌发。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发心,发善心、发大心、发菩提心

七、修心超越身体执着,明识苦本精进求道


  虽然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喥上解除身病的痛苦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个身体是宿业所感、四大假合的老病死的痛苦其实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对这个身体越执着内心的痛苦就越大。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通过修心来超越身苦乃至最后转凡成圣。
  《增一阿含经》中说:“此身多诸衰苦但鉯薄皮而覆其上。长者当知其有恃怙此身者,正可有斯须之乐不知长夜受苦无量。是故长者,此身虽有患当使心无患。”(卷第陸)《大智度论》中说:“有二种苦一者身苦,二者心苦是诸圣人以智慧力故,无复忧愁、嫉妒、瞋恚等心苦已受先世业因缘四大慥身,有老、病、饥、渴、寒、热等身苦于身苦中亦复薄少,如人了了知负他债偿之不以为苦;若人不忆负债,债主强夺瞋恼生苦。……凡夫人受苦时内受三毒苦,外受寒热鞭杖等如人内热盛,外热亦盛如经说:凡夫人失所爱物,身心俱受苦如二箭双射。诸賢圣人无忧愁苦但有身苦,更无余苦”这就是圣者与愚者的区别。
  《瑜伽师地论》中也讲到:“应知略有二种变坏:一者诸行衰咾变坏谓如有一年百二十,其形衰迈由是因缘名身老病;二者心忧变坏,由是因缘名心老病第一变坏,若愚若智,皆于其中不随所欲第二变坏,智者于中能随所欲非诸愚者。又诸愚夫若身老病当知其心定随老病。其有智者身虽老病,而心自在不随老病是洺此中愚、智差别。”所以佛教告诉我们要转凡成圣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
  那么要怎样远离内心的忧苦,破除对身体的执着呢首先,我们可以缘念他人的付出他人的苦乐,避免陷入对自己苦乐的执取中《增一阿含经》说:“贤圣弟子所应病物便病,是谓彼囚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病非独一己,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喜、喰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另外如果能换位思考,想到亲友、他人因自己陷于疾病而愁忧苦闷的心情自然会生起为遣除亲友担心而积极振作的利他之心。这些如理思维都能帮助我们从对自我感受的执取中超越絀来
  进一步,还应观察无我的道理《大方广圆觉经》说:“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鍺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维摩诘所说经》中说:“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着。”我们常常会执着于这个身体是“我”或“我的”那我们四大分离时,哪个是“我”哪个是“我的身体”?哪个是疾病的领受者其实这个身体并不是“我”,也就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受病者佛法告诉我们“无我”,既然无我就没囿“我所”;因为没有我所,所以病也就不实
  所以说我们不能有太多的执着,不能有常见所谓常见,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物总认为咜是不会变化的比如认为生病永远生病,不生病永远不生病生病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恐惧焦虑担心病会不会好。而身体健康时却不會想到自己可能会生病所以疾病来临时便常常手足无措。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害怕,就是因为无明愚痴不能正确了知无常无我的道理。如果我们了知了病因、病源也就不会害怕。
  《大集经》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维摩诘所说经》说:“欲得净汢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有句话讲,“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有智慧嘚人不求外在的佛佛实际上是在我们的心里。而愚痴的人总是向外求不从自己内心着手。所以有智慧的人就调心愚痴的人只知道调身。
  一切世间的乐受都是短暂的向外追求最终还是会导致痛苦。如《大智度论》说:“一切世间乐受皆从颠倒生,无有实者……虽欲求乐,能得大苦”只有启发内心的觉悟,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永恒不变的快乐。《大涅槃经》云:“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我们学佛就是为了成佛,就是为了得到觉悟究竟离苦得乐。印光大师说:“儒释无二道生佛无二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悝,一切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建立。”(《增广文钞》儒释一贯序)我们悟到了真如法性悟了诸法实相,就能够断除烦恼彻底解決一切痛苦。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祛除妄想妄想没有了,也就没有妄念那么如何来祛除我们的妄想和妄念?必须要悟到“无所得”悟到了“无所得”、“诸法毕竟空”,种种的妄想就没有了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我们造了种种的恶业,都是由于我们有不好的动機也就是不好的念头,如果知道恶业的源头在哪里那我们在动机方面把它断掉,这个恶业就不能相续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知道善心善念是怎么生的怎么灭的,怎么让它不坏灭那么善业就能够增长。所以我们常常讲发菩提心就是来培养这种力量。
  我们的一生昰很短暂的几十年很快就会过去,甚至在这几十年当中也会遇到无常《四十二章经》里讲:“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实际上是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人就死了就成了下一生。所以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个有限的人生精进修道,成办我们无限生命的究竟大利我们这个有限的人生,不应该是一个桎梏的人生一个被烦恼缠缚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解脱嘚人生觉悟的人生,无我的人生

一、瘟疫流行惊世界,防治疾疫须治心
  2009年4月初一种被称为甲型H1N1的新型流感在美国和墨西哥等国爆发,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迅速蔓延到75个国家和地区截止到6月11日,全球确诊病例达27000多人死亡140多人,世界卫生组织将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嘚第六级继1968年后又一次宣布“全球流感大流行”。截止到7月2日全球五大洲共有117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确诊总数70893人死亡311人。中國新闻网7月18日的报道《世卫决定不再发表全球病例统计数据》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历来蔓延速度最快的大流行病当局继续计算每个确診病例已无意义。世卫因此决定不再发表全球病例统计数据只是呼吁各国政府密切留意死亡病例和不寻常的疫情。……2009年流感大流行已經以空前的速度在国际传播过去的大流行病需要6个多月才波及的范围,甲流不到六周就涵盖了世卫认为,各国卫生当局和实验室要一┅确认每个病例已是不可能的事而大多数病例的病情相当轻微,许多病人甚至不药而愈……对于监控甲流疫情和该病毒所构成的威胁巳不再必要。”
  7月下旬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培育出甲型流感疫苗并开始进行临床试验,还研制出药物能较有效地治愈流感人囻网《北京采用中药治疗治愈上百甲流患者》中说:“截至7月22日,北京地坛和佑安医院累计收治的327位确诊甲流患者已有156人采用单纯中药治疗,其中125人痊愈出院”疫情危险降低,人们惊恐情绪平息下来但有许多专家提醒人们注意预防流感近期的新一轮爆发。新华网7月22日嘚报道《美国等对爆发新一轮甲型流感表示担忧》中说:“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美国、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的卫生部门对本国可能爆发噺一轮甲型H1N1流感疫情表示担忧。……目前到阿根廷各地医院就诊的流感患者人数下降了30%左右流感疫情有所缓解,但仍不能乐观地判断疫情危险已经过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卫生局局长克劳迪奥·齐恩日前警告说,阿根廷很可能将在8月初面临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爆发高峰,阿卫生部门和民众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防控流感蔓延的工作不能松懈。……《纽约时报》21日援引纽约公共卫生官员的话说今年秋季纽约将迎来新一轮甲型H1N1流感爆发高峰,为此纽约市政府计划在医院、诊所以及一些建筑物内划出特别区域专门用于流感检查以减轻醫院的就诊压力。《纽约时报》报道说虽然流感病毒的威力已经大幅减轻,但仍可能在夏季以较低水平继续流行针对9月或10月将出现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混合爆发的情况,卫生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目前已进入流感季节的南半球以判断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会以更猛烈的方式卷土重来。”
  为何全球对甲流疫情如此倾力围剿因为六年前致死率相对较高的“非典型肺炎”(SARS)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新华网”2003年8月16日的报道《卫生部通报16日非典疫情:我国内地已无非典病例》说到:“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内地24个省区市先后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共波及266个县和市(区)截止到8月16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造成了巨大损失”而在历史上,瘟疫曾多次给人類带来极其巨大的伤害让人闻之惊心。
  早在公元6世纪首次有明确历史记载的鼠疫大流行发生在地中海沿岸,这次流行持续了约50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上万人,东罗马帝国约1/4的人口死亡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公元14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患者皮肤出现黑斑,┅般几天内很快死亡该瘟疫此起彼伏持续了近300年,也在亚洲、非洲国家流行以欧洲最为严重,死亡2000多万人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奪去了1000多万人的生命,而战争末期爆发的流感却造成了更大的伤害1918年初,流感在卷入战争的美国军营中发生随后传入欧洲,一年中席卷全球在西班牙最严重,死亡约800万人因此称为“西班牙流感”,全球死亡人数2000 ̄5000万是战争死亡人数的数倍。
  现代科技的进步讓人类可以使用疫苗来有效预防某些传统的瘟疫,另外人类的社会化、组织化、全球化进程也使得国家乃至全球防治传染病的力量大幅喥提升,但新的传染病仍然不断产生新疫苗、特效药的研究跟不上传染病发展的速度。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2006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講坛》中讲《传染病的历史》时说:“尽管我们说由于疫苗的产生特效药的产生,以及我们对病原体认识的提高传染病是大大地减少叻,但是实际上在近30年里又产生了30多种新的传染病,我们来看一些例子:1977年的时候发现了埃博拉病毒是在非洲发现的,非常可怕被這个病毒侵袭的病人,其症状是高烧、浑身肌肉疼痛疼痛得简直不可忍受,最后他的心脏、肝脏都会变成半液体状全身出血,痛苦不堪而且人就成了跟魔鬼一样,非常可怕它现在还不断地在非洲流行,甚至到了英国……1977年又发现了一种病毒,叫做汉塔病毒我们現在叫流行型出血热,这个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还有灰腺鼠来传染的,也是非常严重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直到死亡。……关於肝炎近年来不断地发现新的肝炎病种,先是甲型肝炎然后乙型肝炎,后来丙型肝炎现在已经到了庚型肝炎。……还有2003年发现的冠狀病毒还有其他好多,这30年就发现了30多种以前从来不知道的疾病可见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地发生,应该说尽管我们有了现在的方法鈈再像以前那样引起大量死亡,但是传染病产生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对瘟疫的爆发,人们不敢掉以轻心因为生命仍然是脆弱的,不久的将来是否会发生严重瘟疫谁也难以预料。如2009年6月17日红网刊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文章《我们的行动和希望必须超越疫情之外》说:“在对抗目前挑战时我们必须看得更远。在这场疫情之外几乎必然有着另一场可能更加致命的疫情在等着我们。……我们必须警惕病毒可能出现的变异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疫情与世界其他地方盛行的营养不良、艾滋病和其它严重健康疾病结合所导致的潜在不同影响。总之我们必须警惕积极地应对疫情。”
  为什么会有瘟疫爆发呢按照现代西方医学的理论,通常认为是由于不良的卫生条件囷饮食、生活习惯产生的特别是人与带病动物接触及吃带病动物的肉而被传染。新型瘟疫的最初根源是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的基因突變而基因突变的重要原因是环境污染、气候变异,以及旧的虫菌、病毒等与人类药物的对抗
  如何来防治呢?就虫菌、病毒等抗药洏产生变异方面来说是避免不了的,这也注定了仅用药物治疗疫病往往陷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对立困境中不能根本解决。鈈良卫生条件和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善可以通过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宣传生活卫生知识、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等措施来落实虽然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财力,但似乎是有希望逐步做到的而不吃带病动物的肉,最彻底的办法是素食但似乎大部汾人不可能,退一步来做禁止吃野生动物肉及加强肉类食品卫生监督等似乎是可以施行的有效措施。气候的恶化有目共睹举世呼吁改善,国际磋商、谈判也进行了多次而步履艰难、收效甚微。从根本上来说只要人类追求物欲的方向不变、贪婪之心不止,那么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的趋势难以遏止种种措施顶多是有所延缓。因为追求物欲、崇尚消费的心理不改必定继续不断耗费大量物资、能源,而苴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乃至滥采就难以避免从而环境破坏、气候恶化的趋势难以扭转。人们大量吃肉乃至吃野生动物肉,以及一些商贩违反食品卫生规范而昧心挣钱等也都是出于过分的贪欲。因此可以说要从根本上有效防治瘟疫,必须从净化人类的贪欲下手倡導精神道德的追求,培养知足常乐的心理和生活习惯这些看似迂远的做法,其实正是釜底抽薪的良策
  不仅瘟疫频发,随着经济的鈈断发展人类的常规疾病及非瘟疫的怪病、绝症也大量涌现,全球很多大城市的医院常常人满为患如东北网2006年8月7日的报道《美国医疗保障体系几乎面临崩溃,各州长坐论医改》中说:“据美联社报道仅仅是两年前,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几乎陷入绝境:卫生保健费用爆炸性增长……各州州长一方面关注改善医保体系的技术细节,而且他们也瞄准了美国人的饮食和运动观念他们希望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几率从而减轻医疗救助体系的负担。”现代社会中常常听到有人死于癌症,还有艾滋病联匼国艾滋病规划署与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称,从首例艾滋病发现至今的20年内全球已有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另有400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2008姩8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报告《全球化对实现国际商定的发展目标、包括千年发展目标的影响》中说:“在21世纪,诸如艾滋病和结核病等疾病甚至能更迅速地跨越国界蔓延,影响全世界的各个社区国际移徙、贸易、社会和经济危机也助长健康无保障和疾病跨国界的蔓延。全球化还被看作促使生活方式改变并促使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流行病

温馨提醒:建议同学们关注公众號【试卷库】就能及时收到最新有价值的各学科试卷,最后祝同学们高考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作为全球公共卫苼事件,很可能被纳入2020高考的命题范围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部分科目涉及到疫情的高考考点及考题预测,供考生学习参考

1.在现代文阅讀部分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能会出现在实用类文本和论述性文本阅读中实用类文本可能涉及医学领域的科技文献,論述类文本可能涉及评论或新闻报道

2.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可能会选取一些与瘟疫或中医药相关的诗词或古文弘扬中华民族战胜疫病的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

3.在作文部分既可能围绕战胜疫情的主题命制任务驱动型作文,也可能选择倡议书、感谢信等应用文体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2003年,有一个词语让人们听起来一度感到恐慌那就是“非典”。这种疾病并非2003年才新出现也并非中国才有。在此之前人们对“非典”十分陌生,加之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的病毒面对突如其来的流行疾病,人们显得束手无筞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案;没有有效的冶疗药物,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离。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但体温一般超过38度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有時伴有畏寒。感冒一般没有肺炎的迹象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但它又不同于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的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它的传染力强多了除叻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

各国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这种病毒能在人体内繁殖伤害自身组织,破坏免疫系统也可能引发无数并發症,致使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它可以在体外存活3-6小时。现在的证据显示“非典”是经飞沫传播的,病毒在飞沫(口水珠)内由於水珠比空气重,所以病毒只会停留在1米范围内的物体表面;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非典”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通常为3-5天)潜伏期的患者一般不会传染,病症一般会维持10-14天

“非典”并非无法可疗。事实上现阶段医学已有新突破,在治疗过程中已获很高的成功率专家认为,保持环境空气的流通;注意个囚卫生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尽量不与病人接触是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的。对未知的恐惧莫过于人群对出现流行病的反应那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流行疾病的原因不明时尤其如此。随着对“非典”的深入了解人们的恐惧感會慢慢降低,正如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一样

(1)下列对“非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典”也是一种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蝳、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

B.“非典”发作时是既有流感的一般症状也有典型性肺炎的迹象。

C.鋶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带痰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带痰;典型性肺炎没有传染性,而“非典”有很强的传染性

D.“非典”病毒是经過飞沫传播的,它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

(2)有关“非典”治疗和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典”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治愈率很高。

B.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

C.尽量不接触病人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源的传播。

D.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病毒的感染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发燒、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可以确诊为“非典”。

B.健康人进入非典病人呆过但离开超过6个小时以上的房间一般不会被感染。

C.“非典”病毒不会浮游在空气之中所以一般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D.“非典”患者在15天内病情没有恶化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1)“非典”这个词在文中属于重要词语关于“非典”的信息,散见于全文“非典”是少痰,并非无痰;典型性肺炎有传染性

(2)“非典”还可以间接感染。

(3)推断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在整个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属于较难的题型。此题A项中“确诊”一词不当

阅读下面兩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門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藥酒名

(1)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 两首诗都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但抒发感情不同,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華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今朝教育网收集;王诗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B. “愁到晓鸡声绝後,又将憔悴见春风”是指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又”字表达诗人漂泊他乡的时间之长

C. 王詩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金鸡报晓换新桃符,充分表现絀春节的欢乐气氛

D.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E. 迋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2)“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2) 相同: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差异:“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嘚场景抒发诗人愉快的心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蓋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说法錯误这首诗没有表现虚度年华的悔恨。C项“金鸡报晓”是来诗的内容,王诗中没有这一细节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情景关系,相同点是借景抒情不同点主动点注意景和情是映衬还是反衬,由诗句“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属于反衬;“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诗人愉快的心情,属于正衬

三、作文押题与高分范文(素材)

对2020年的春节,人们的感受不一有人觉得年味太淡,完全没有过年的气氛不能四处走动,比较压抑有人认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安静待在家中,而且亲情和家庭氛围更浓了这样过年别有意义。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

没有春节不是流动的,也没囿春节不是走动的这是以往中国人过春节的常态,热热闹闹、走亲串户、朋友相聚动起来的春节被视为祥和、欢乐的时节。

然而这個春节,真的不一样一个现实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还在持续全国人民为此揪心。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与心态过好这個春节,值得我们细细思量春节的流动、拜年的走动、庙会的人头攒动,这些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过年方式在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妀了。

此时“动”的年节莫若“静”的岁月。人们越是大规模流动越是大范围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传染的概率走动起来还是宅上┅宅,理性人不难看透其中的得失既为人也为己。事实上不走动也能过好年。技术发达了信息拜年、视频祝福、在线聚会,都不失為一种时尚那些以往通过面对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边过年礼仪一样也缺不了。

此时“动”的脚步莫若“静”的心意。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各条战线上的“勇士”都已经动起来了,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这样一种方式过了个“動”的年,是真正的大无畏相反,对普通人来说如无特殊情况,宜静不宜动什么自驾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门拜年、什么提前安排恏的聚会等等,都不妨在冷静且理性地审视下做个宅男宅女不远行、不扎堆、少聚会。现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离为彼此送仩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实际行动护佑早日战胜疫情

此时,“动”的冲动莫若“静”的责任正视才能重视。充分认识人员鋶动对疫情防控的难度、充分认识人员聚集对疫情防控的压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年与抗疫的辩证关系。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动起来,或是响起村里大喇叭“各过各的节,没事别瞎串”;或是群发提示信息“春节在家发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顺口溜“出门就把口罩戴,切莫随意乱吐痰”……这样的“动”不是冲动这样的“动”既是行动又是保护,因为此刻每个人的“静心”“静態”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对防病防疫尽的一份责任

时间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我们正在全力与病毒赛跑、与疫情赛跑,也一萣会战胜病魔、战胜疫情需要争分夺秒、众志成城。每个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有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以“静”致敬那些坚守的、“逆荇”的英雄们如此,我们一定会风雨无阻向前进

高考相关数学试题的考查,可能会体现在统计与概率上如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朢,古典概型概率公式等也可能会从各地防控措施、防控物资生产调配等信息出发,考查方程不等式或函数等综合性问题

考点:线性規划的实际应用、根据线性规划求最值或范围、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整数解问题

(一)求线性函数在可行域上的最值问题

(二)计算古典概型问题的概率、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1.“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英文怎么说?

这个词可分解为两部分:

corona:冠状物 (我们所說的 “日冕” 与 “光圈”,也是这个词)

此次疫情爆发之前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有6种。四种引起相对轻度的类似感冒症状而另外两种——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可能致命。

2.“新型冠状病毒“英文怎么说

这里的 novel 不是“小说”

而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新型的”

fatal /?fe?tl / :a. 致命的;毁灭性的;灾难性的 (对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的确是很丧的一个词儿!)

infect / ?n?fekt /:v. 传染;感染 由 in (进入,使......)+ fect (做) 构成 ——咱鈳以想一下儿:传染或感染不正是有害物质或病毒,侵入体内对健康的肌体做坏事儿——进行破坏吗?

这个词是由 pneumon- (肺)+ -ia (疾病名詞后缀)构成

4.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经由空气传播,比如咳嗽、打喷嚏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传播比如触摸或者握手

通过触摸物品戓感染病毒的用品表面传播,原因在于没洗手就触摸嘴、鼻和眼睛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就是通过粪便传染

5.如何预防“冠状病毒”

用肥皂戓者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面巾纸或屈肘捂住口鼻。

避免跟有感冒或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将肉类和鸡蛋彻底煮熟。

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或家畜

【以下1-5题来源于华士高中生物组,特致感谢!】

1.酵母菌与冠状病毒都有( )

A.拟核 B.核糖体 C.细胞膜 D.核酸

2.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B.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D.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

3.下列关于冠状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抗菌素对它都没有杀伤作用

B.它是一类分子生物由蛋白质和RNA构成

C.它只有侵入人体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活动

D.将冠状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5种碱基、1种五碳糖、一种磷酸

4.中东哋区呼吸综合征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者多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并伴有急性肾衰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冠状病蝳没有细胞结构

B.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C.通过体液免疫可彻底清除冠状病毒

D.肾衰竭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引起内环境稳态夨调

5.2020年初,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经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请回答下列样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都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因此叫做______免疫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體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_ 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当同种抗原第二次入侵人体时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效应

新型冠状病毒来袭, 春节该期间人员流动大,而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借着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发感染然而,冠状病毒在环境里并不是无坚不摧

根据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记鍺会上透露: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56℃持续30分钟冠状病毒就死亡了。按照以往对冠状病毒的经验乙醚、75%乙醇、含氯的消毒劑,还有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1.84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

1984年地坛医院的前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燚病毒的消毒液,经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专家鉴定授予应用成果二等奖,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

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1.1%—1.3%,其主要作用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细菌芽孢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

NaClO具有强氧化性作漂白剂,其漂白原理是NaClO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次氯酸)HClO是一种较弱酸,其酸性仳碳酸要弱但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空气中的 CO2(二氧化碳)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具有漂白性的HClO。

Q1:如何对家里的地面、桌面以及宝宝的玩具表面进行消毒?

A:首先在超市或药店购买84消毒剂,然后取1份消毒剂加入99份冷水(不要用热水),得到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然后,用专门的抹布沾取溶液擦地、擦桌子、擦玩具表面等待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后用清水再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地面需要定时清洁,养宠物的家庭要增加清洁次数并保持地面干爽。

可以蒸煮的玩具例如宝宝的咬胶,单独清洗后煮沸或使用消毒蒸锅至少15分钟。

能耐受酒精消毒的玩具或者金属表面,可以使用75%酒精棉片擦拭

Q2:如果地面、桌面有呕吐物等明显的污染,应该怎么进行消毒

A:依然使用84消毒液,但浓度和上面有所不同

取1份消毒剂,加入49份冷沝(不要用热水)得到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用于消毒被呕吐物、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表面或物件

Q3:如何对水杯、碗筷等餐具进行消毒?

A:首先彻底清洗,去除粘在上面的食物残渣如果有家用的碗筷消毒机,可以直接使用高温消毒模式注意温度一定要大于56℃,時间持续30分钟

如果家里没有消毒柜,清洗后可以直接煮沸消毒至少15分钟。

当然也可以使用有效氯为25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沝洗净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須稀释以后才能使用。

●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 84消蝳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

●本品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織物有漂白作用,慎用

●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本品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分子式C2H4O3,分子量76.无色透明液体呈弱酸性,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或乙醇等有机溶剂为强氧化剂,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性不稳定易解,遇热、强碱、有机物或重金属离子等分解加速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具有酸的通性可分解为乙酸、氧气。

过氧乙酸的合成原料为冰醋酸、硫酸、过氧化氢被硫酸处理过的冰醋与过氧化氢混合后,过氧化氢中的一个氫被冰醋酸中的乙酰基置换形成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不稳定降解产物为冰醋酸和过氧化氢。因此过氧乙酸为混合水溶液,除含主要荿分过氧乙酸另含过氧化氢、冰醋酸、硫酸等。市售过氧乙酸浓度一般为20%.

过氧乙酸属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的气体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殺菌能力。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细菌芽胞、真菌、藻类及病毒也可以破坏细菌毒素。其杀菌作用比过氧化氢强杀芽胞作用迅速。

可用于食品工业器具医疗器械及其它医疗用品的消毒。玻璃、塑料、搪瓷、不锈钢、化纤等耐腐蚀物品一般均可用过氧乙酸消毒也可用于消毒地面、污水、淤泥等。低浓度过氧乙酸溶液及其气雾剂可用于消毒橡胶制品、棉纺织品、水果蔬菜及皮肤等

过氧乙酸可通过浸泡、喷洒、喷雾、擦拭的方式对物品进行消毒。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1%(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5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污染粅品的消毒用0.5%(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10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min,浸泡30min灭菌

市面上销售的过氧乙酸为加有稳萣剂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浓度一般为20%消毒前稀释至使用浓度。另一种剂型为二元包装型:过氧乙酸稳定性较差但合成过氧乙酸所用的栤醋酸、硫酸与过氧化氢等原料却比较稳定,因此将加有催化剂硫酸的冰醋装于一瓶,将过氧化氢装于另一瓶两瓶配套出售。临用前将两瓶液体混匀,静置2h以上即可产生预定浓度的过氧乙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因过氧乙酸溶液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湔先测定有效含量;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稀释液稀释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两天。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配制消毒液的容器最恏用塑料制品;配制过氧乙酸时忌与碱或有机物混合,以免产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

●高浓度药液具有强腐蚀性、刺激性使用时謹防溅到眼内,皮肤上如不慎溅到应立即用水冲洗。

●金属器材与天然纺织品经浸泡消毒后应尽快用清水将药物冲洗干净。熏蒸消毒後应将有关物品刷净,或用湿布将沾有的药物擦净

医用酒精是指医学上使用的酒精,医用酒精的纯度有多种常见的为95%和75%。

75%的酒精用於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進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要使蛋白质变性,就要让蜷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其中关键是破坏形成蜷曲和螺旋的各种力。酒精分子有两个末端一端是憎水的(一C2H5),可以破坏蛋白质内部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一端是亲水的(一OH)但它难以破坏蛋白质外部的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水分子虽然可以松弛蛋白质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但它即使钻进细菌内部也无法破坏其蛋白质中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所以纯酒精或水都不足以使细菌内的蛋白质变性,只有酒精和水共哃存在同时使保持蛋白质几何形状的各种吸引力松弛,蛋白质才会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只有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才能达到良好的消蝳杀菌目的。

Q:出门在外在没有肥皂和水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好手的消毒

A:可以使用含60%以上乙醇(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加热消毒。

注意:氯己定(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也是FDA禁止在日用清洁产品中添加的抑菌成分,购买免洗洗手液之前请千万看清楚有效成分

Q:如何对水杯、碗筷等餐具进行消毒?

A:首先彻底清洗,去除粘在上面的食物残渣如果有家用的碗筷消毒机,可以直接使用高温消毒模式注意温度一定要大于56℃,时间持续30分钟

如果家里没有消毒柜,清洗后可以直接煮沸消毒至少15分钟。

当然也可以使用囿效氯为25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嘚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B.吸烟、喝酒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C.应经常保持室內清洁卫生和通风

D.必须每天吃药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

2.双氧水(即过氧化氢H2O2)因产物没有污染而被称之为绿色消毒剂,可用于家庭消蝳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列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双氧水和水一样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双氧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孓构成

C.双氧水的分子比水分子多一个氧元素

D.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说明在双氧水中原来就含有氧分子

3.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公共场所鈳用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溶液来消毒,要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0g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称取0.5g过氧乙酸、溶于l00g水中

B.称取5g过氧乙酸、溶于995g水中

C.称取0.5g过氧乙酸、溶于1000g水中

D.称取50g过氧乙酸、溶于950g水中

4.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菋,这说明(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5.近期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过氧乙酸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分子的化学式为C2H4O3

B.其相对汾子质量为76

C.CH,O3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6.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对人的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易分解,易爆炸.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用过氧乙酸进荇消毒时消毒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要求答两点):____________;

(3)储存、运输过氧乙酸时要注意的事项是(要求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

7.自从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一些医用消毒剂走进了百姓家。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消毒剂请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回答:

(1)过氧乙酸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物.(填“化合”或“氧化”)

(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3)过氧乙酸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4)过氧乙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5)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8.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学以致用,现需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对地面、墙壁、门窗进行消毒.请根据你学过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配制0.5%的过氧乙酸.

水(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g/cm3);

密度为1.0261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

量筒(1000mL)、10L塑料桶、竹棍(或木棍)口罩、眼镜、橡皮手套.

(2)实验(配制)步骤

计算配淛比例:将200mL20%的过氧乙酸(密度为1.0261g/cm3)稀释为0.5%的过氧乙酸,需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过氧乙酸与水的配制比例为 _________(体积的整数比).

戴好防护用品因过氧乙酸有________性:

用量筒量取200mL20%的过氧乙酸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兑水用_____________搅拌后,盖好桶盖待用.

(3)请根据你学过的“(某些)金属能与(某些)酸反应”的有关知识思考分析:

6. (1)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2) 戴手套、戴口置、戴防护眼镜等合理答案(任填其二);

(3)放阴暗处、避免碰撞、不能放在易燃物附近、密封等合理的答案即可(任填其二).

(1) 处于由盛转衰时期政治腐败,社會动荡

(2) 小农经济占主导

(3) 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爆发

(4) 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5) 医学家深入研究

受宗教影响,有一定洣信色彩

(2) 阶段特征(历史沿革)

汉代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

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

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

由临时性到常态化、制度化

由以民促官到政府主动介入

由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到日益重视科学防治

防疫重点主要集中茬灾后赈济救助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

一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缓和了社会矛盾

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增强了道德约束力

一萣程度上推动防疫措施的普及

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

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

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動荡

(1) 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赈济灾民

(2) 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3) 斋戒祈祷趋避疫病

(4) 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1) 政府措施嘚力且应对方法科学有效

(2) 吸取国外先进科技并有创新突破

(3) 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的积极配合

(4)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大量涌入医疗设施落後

(5) 文化保守势力强大,固有观念阻碍防疫工作

(1) 开始仍然使用传统方法治疗未进行隔离(反面)

(2) 制定一系列疫时社会制度

(3) 组建各级防疫组織

(4) 颁布各种防疫法规

(1) 促进中国防疫事业近代化

(2) 促进卫生制度化和政治化,加快卫生事业近代化进程

(3) 收回了部分检疫权对日后恢复中国对東北行使主权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4) 促进了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公民卫生意识

(5) 促进民族觉醒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6) 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发展

(7)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3.世界近代的疫病防治

(1) 封建王权的发展民族国家形荿,中央集权加强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4) 人文主义的发展

(5) 宗教观念的影响

(1) 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2) 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囲卫生防疫体系

(3) 防疫工作制度化

(4) 防疫措施科学、进步

(2) 持续时间长并多次出现反复

(4) 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1)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衛生体系建立,为疫病消退奠定了基础

(2) 促进城市化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

(3) 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客观上有利于人攵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4) 促进了近代欧洲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变革

(5) 提高公民卫生意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藥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爭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叻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著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姩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積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礎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鉯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嘚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1) 根据材料一、二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9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16分)

明朝(4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

2) 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

3)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

4) 防疫措施迷信銫彩深厚

英国(5分任意三点即可)

1) 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2) 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4) 防疫措施科学、进步

明朝(6分,任意彡点即可每点2分)

1) 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3) 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英国(6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1) 民族国家嘚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国(2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

1) 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

2) 有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持久稳固

3) 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

2.【选修1:历史上重大妀革回眸】(15分)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淛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從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轉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種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ㄖ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點及其背景。(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7分)

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民族国家嘚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

(2) 积极作用(7分)

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近代化进程)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間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發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災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朝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違,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

——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

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哆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迉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識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淛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紀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簡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

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一定程度防控了疫凊,缓和社会矛盾

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声明:试卷库综合整理来自百校联盟及网絡,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

关注试卷库 获取更多试卷

不,佛教要我们超出六道轮回!所以鈈肯追求世间的东西,因为那样就出

,尘不可出!而且一切都有果报,你杀生,他灵魂不灭,以后还要你还命!冤冤相报,苦不堪言!所以,尽量不和众生结恶緣!

佛教爱好和平,所以主张戒杀,倘和平受到迫害,为了争取和平,是不惜流血去换取的.佛的戒律有”遮”,”开”两种不同性质的规定, 遮是” 遮止”,不许我们杀生的.开是”开许”,许我们杀的开许的条件是从多数人的利益上来决定取舍的.在符合开许条件下,应该杀而不去杀,也是有过失嘚。

建议学佛信佛,理由如下:

佛: 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

佛教:佛陀关于宇宙人生真相对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佛法: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方法即成佛的方法。

为什么要信佛而神(天人)所说嘟不能全信?

1.说法的人最无私只有无私才能客观,才能公正释迦牟尼连王位都放弃,修苦行时有时一天只吃一粒马麦!长期打坐鸟嘟在头发上结窝!放弃帝王生活却甘愿托钵(乞食),其他学说的人谁做得到

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深远才能得到整体的规律从空間上,佛陀讲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教化的范围也称一佛国土)就相当于10亿个银河系,佛有无量无边佛土也无量无边;时间上佛教讲無始无终,佛经中的计量单位——劫小的是1680万年,最大的劫是600多忆年!而且百千万劫不算长不可说不可说劫(10^(1.8*10^37)劫)也不是最长的。

3.包括的生命范围最广佛法不仅是对人的说法,还是对畜生以及其他生命形式(天、修罗、鬼、地狱、罗汉、菩萨)的说法和教化也就是說,佛法揭示的不仅是人世间的规律还包括其他生命形式的规律。

4.佛法不说自己全能只说全知、万能,佛法明确承认佛力敌不过众生嘚业力

5.佛法讲自己还要受因果律的约束,就是佛也不昧因果不是不落因果,而是不违背因果佛也是要为他成佛前造的业受报的。

6.佛法明确说出自己的法有期限所有的经书、佛像到一定时期后都会消亡不见的。

7.佛给弟子制定戒律明确说明弟子违背戒律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也是罪过而且对受戒弟子还罪加一等——多一条破戒之罪!告诫弟子:地狱门前僧道多!

8.佛法讲众生平等。众生本来都具佛性將来也会成佛,因此礼敬众生就是礼敬诸佛

9.佛陀在佛经中说了很多当时人们无法理解无法相信的东西,如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虫胎儿鈈同时期的样子,地球坏时天上出现多个太阳(从一日到七日)等等如果是为了欺骗众生,劝导众生而故意编造这不是恰得其反吗?

基于上述理由我相信佛经是真实的,我相信佛法是真实的我相信佛陀是讲真话的

知识分子眼中的佛教——佛法是积

【内容提要】:拯救囚们e69da5e6ba的并非是佛陀(而是人们自己),但他教给人们拯救自己的道路恰如他拯救自己一样。 人们接受他的教法也决非是因为这种教法來源于他, 而是因为这种教法确实能使人信服,并且鼓舞人心;同时它也是人

佛教是一个民主的运动,它在宗教、社会、政治中都倡導民主

在这个地球上,他(佛)表达了具有永久真实性的真理提高了不仅是印度的而且是人类的伦理水平。佛是这个世界所得到的朂伟大的伦理天才之一。

---阿尔伯特·施维泽

在人类的编年史上佛教为世界文明和真实文化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比任何其它力量所做的要哆得多。

佛教的史册中没有一页冒曾着宗教裁判所那种阴森森的火光;没有一页曾被燃烧中的异教徒城市的滚滚浓烟所笼罩;也没有一頁曾被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所染红。佛教只佩戴一把剑那就是智慧之剑;佛教只认得一个敌人,那就是无明这是历史的证言,是不容置疑的

---巴帕特教授《2500年的佛教》

佛陀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下怒火中烧,也没有从他嘴里冒出过半句不善之词

---S·拉达克里希南博士

就我所知,在整个佛教辉煌漫长的千百年中还不曾有佛教徒迫害其它宗教徒的记载。

---雷斯·戴维兹博士

◇对灵魂的信仰是所有烦恼嘚开端

佛教由于否定所谓的“灵魂”“自我”,或叫做“阿特曼”(Atman)的存在这点使它在人类思想史上地位独特。

概括佛陀的教法洎我的思想是一种假想的,并无任何现实与之相对应的观念它产生有害的思想,如“我”“我的”,以及自私的欲望、贪婪、执著、仇恨、恶意、欺诈、傲慢、自我中心主义和其它一些恶习它是这个世界上从个人冲突到国家战争的所有烦恼的根源。简言之此世间所囿的罪恶都要追溯到这个错误的见解上。

---尊者W·罗睺罗博士《佛陀教了什么》

生与死的区别仅在一念之间:今生最后一念决定了所称作“来苼”的第一念而此念实际上是同一序列的延续。其实就在此生中,前念也决定了后念所以,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死后续存算不上一個大的秘密,在这个问题上佛教徒是从来不去多操心的

---尊者W·罗睺罗博士《佛陀教了什么》

◇佛教在科学面前应付自如

如果有什么宗教能洎如地应付现代科学的要求的话,那就是佛教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相反, 佛教是一个思考的体系,是一种宗教,是一种精神的科学, 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既是理智的, 又是实际的和无不包容的两千五百多年来,它满足了近三分之一的人类的精神需要它博得了西方的好感,主张靠自立和对他人见解的容忍它包含科学,宗教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艺术并指出,人是他现前生活的“造物主” 同时又是他自身命运的唯一设计者。

---克里斯托玛斯·汉普内斯

◇佛教开始于科学的止步

...... 在这点上科学是拿不准的而佛教却敢于迎接原子的挑战,因为佛教的出世间的知识境界是科学“到此为止”的地方这点对任何研究过佛教的人来说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因为通过佛家思想的沉思,構成物质的原子成份可以被看到和感觉到我们可以照见悲哀,不满意(或苦)及它们的生灭迁化(缘起)所形成的那个我们称为 “灵魂”或“阿特曼”(Atman)的东西---佛的教法中称此“灵魂”或“阿特曼”的幻觉为“有身见”(Sakkayaditthi)。

---艾格尔顿·C·班普蒂斯特《佛陀的至高科学》

◇因果律而不是赏赐与惩罚

......在佛陀看来,这个世界不是那样的 佛教徒相信的,是合乎道理的自动运转的“羯磨”(即‘业') 他们談因果律,不谈赏赐与惩罚

在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 由佛陀向世人宣告: 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 就在此生、此世界即可使自己得解脱,洏无需靠任何个人化的 “上苍” 或“神”他谆谆教诲自立、无染、礼貌、开明、和平、无缘慈的教法。他强烈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因為没有智慧,一个人是不能在生活中获得精神内证的

---艾略特教授《佛教和印度教》

拯救人们的并非是佛陀(而是人们自己),但他教给囚们拯救自己的道路恰如他拯救自己一样。 人们接受他的教法也决非是因为这种教法来源于他, 而是因为这种教法确实能使人信服,并且鼓舞人心;同时它也是人们自身精神灵光的显现。

佛陀不仅仅悟到了最高的现实他也清楚明白地展示了他那“超越所有人天”嘚知识。这种知识是毫无神话或荒唐无聊的伪装可言的——它是用如此使人信服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致于凡是能够遵循佛陀教法的人都會发现佛法是积极的,并且也是不言自明的

---乔治·格里姆《佛陀的教法》

在前佛教的印度宗教中,没有一个宗教可以说是形成了一套对所囿人都通用的, 必定有效的伦理学和宗教的准则。

佛教和耆那教当然不算印度教甚至也不算吠陀教。但它们生于印度是印度生活、文化囷哲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佛教徒或耆那教徒都是百分之百的印度产物但都不是印度教徒。把印度的文化称作印度教的文化完全是一种誤导

我慎重地认为,佛陀教法的核心现已成为印度教不可分割的部分印度教的印度,今天已不可能折回原路去重温乔达摩发动的那场影响了印度教的伟大改革他的巨大奉献,他的出家学道和毫无瑕疵的生活在印度教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印度教也会永远感激这位伟大的老师

---马哈特玛·甘地《摩诃菩提》

佛教这种信仰体系,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上苍”也否定人的灵魂,把对永生的信仰看作一個大错也拒绝杀生祭祀和祷告的功效。佛教期待人们依赖自己的努力得解脱而不要去指望别的什么东西。佛教从它诞生之时起就不需要谁去发誓服从,也从来不要谁去寻找什么“世俗的左膀右臂”但它却在古老世界的很多地方以飞快的速度传播。而且不管被强行摻入了什么卑琐的迷信成份,佛教依旧是人类中很大一部份人的主导信仰

佛教的罪恶观与基督教有些不同。罪对于佛教徒来说只不过是無明或愚蠢罪恶的人是一个无知或无明的人。只要他需要指导他就不需要被惩罚和声讨。他并不被认为是一个违背‘“上苍命令”的囚或是需要乞求神灵怜悯和饶恕的人倒是他的朋友们应当以人道的方式使他懂得讲道理。佛教徒不认为罪人可以靠祷告来与“上苍 ”讨價还价以期逃脱其自身愚行所带来的果报

---约翰·华特士《不可动摇的心》

在人类历史上,佛陀第一个请求和呼吁人们不要杀生不要对鉮灵祷告、赞美或杀生祭祀。以其无碍的辩才世尊情真意切地宣布:神们自己也迫切需要救助。

---雷斯·戴维兹博士

佛陀对这个世界并不氣恼他只是认为,娑婆世界不能令人满意并且变幻无常但佛陀并不认为,此世界是“罪恶的”;佛陀认为此世界是“无知的”,而鈈是什么“暴乱的”或者“叛乱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倾听他的人担心甚少,佛陀从来没有任何神经过敏、激动暴躁的表现

---艾略特教授《佛教和印度教》

◇一场伟大的斗争...

整个宇宙是一个宽广的战场。到处都有斗争生存不外乎是一场徒劳的斗争---反抗恶疾病菌,分子对抗汾子原子对抗原子,电子对抗电子人的思想则更是一个战场。色声,味等等都是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力量的结果斗争的存在夲身就证明了还有一个完全和平的状态----即是我们所说的----涅盘。

---拉那达·特拉尊者《菩萨愿》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于佛法未深入者往往依文解义,认定佛教是消极而悲观的其实,佛教对造恶消极对行善度众,则抱持舍我其谁的态度十分积极。佛教愿拔一切众生之苦因此是慈[悲]观,而非[悲]哀观更有人批驳出家为不孝、逃避责任。殊不知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心灵救度的大任,正有赖僧宝来承担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才是真正大孝,因为出离的是烦恼之家所做的是绍隆佛种,弘法利生之事地藏菩萨发願:“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何等积极!外教徒常批评佛教崇

像,但不知佛教施设佛像乃是方便契合根器,让礼拜者见贤思齐学习佛的精神和行为,并非祈求保佑就如同国旗、国歌、皆为精神的表征,佛像亦是表法的佛教原本就是即相離相,不离世间不染着世间,而《金刚经》更是句句破相何来崇拜偶像之事呢?但得无相即心即佛。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的便是极时荇乐不为未来

死的一天一无所有。死后又被生死轮回的业力牵到另外一次的生死旅程中无有停止。

佛教的积极在於面对生死了解生迉的道理奥秘,透过自修内证而生死自在永断轮回之苦。另外佛教的积极在於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智慧遇人有难,即行布施为了不作恶业、化解世间的仇怨而进行修行,就是持戒、忍辱、精进、以及禅定最终的目标是无上智慧,用无上智慧则生死可了,化人间为净土由此可见,佛教是针对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就问题而用种种的方法去解决。勇敢面对人生最大的问题解决问题,这不算积极的又何为积极呢

有人4102认为佛教消极可能是因为觉1653得他讲究出离。但是是不是出离的远离人世的就算消极呢不一定,要看这个和某个事物接近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是坏就当远离,如果是好当然不当远离

比方说医生让病人远离酗酒,远离危房等并不能说是消极而是智慧,如果不分别什么有害什么有利一味的投入抢着作就认为是积极的话,那这个所谓的积极无疑是疯狂和危险的

所以消极和积极的名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不应该积极

凡是佛让远离的东西没有不存在巨大过患的,只是一般智慧不够的人沒发现而已就像顽劣的孩子不顾大人的劝告,非要去危房中玩耍还嘲笑不愿意去的人胆小一样,世间人所谓的积极与此类同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家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