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水冷工作原理防扒异步门机的工作原理

1.1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风力发电

1.1.1 能源、环境危机和绿色能源的开发

1.1.2 风能开发与风力发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1.2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风力机的基础理论与运行特性

1.2.2 恒速恒频與变速恒频的风力发电技术

1.2.3 双馈风电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1.2.4 风电技术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第2章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基础

2.1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

2.1.1 风力机的运行特性

2.1.2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

2.2 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风能追踪运行机理

2.3 双馈异步風力发电机的最大风能追踪控制

2.3.3 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的实现

2.4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用交流励磁电源

2.4.1 两电平电压型双PwM变换器

2.4.2 交-直-交电压源与电流源并联型变换器

2.4.3 晶闸管相控交-交变换器

2.4.6 五种变换器的比较

第3章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理论

3.1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系统结构

3.2 双馈异步风仂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3.2.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中DFIG的数学模型

3.2.2 任意速旋转坐标系中DFIG的数学模型

3.3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关系

3.3.1 同步速ω1旋转坐标系中DFIG風电系统的等效电路

3.3.2 同步速ω1旋转dq坐标系中DFIG风电系统的功率表达

3.4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并网与运行控制

第4章 理想电网条件下双馈异步风力發电机的运行控制

4.1 网侧PWM变换器及其控制

4.1.1 网侧PWM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4.1.2 网侧PWM变换器的稳态特性

4.1.3 网侧PWM变换器的运行控制

4.1.4 网侧PWM变换器的无电网电压传感器虚拟电网磁链定向矢量控制

4.2 转子侧PwM变换器及其控制

4.2.1 转子侧PWM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4.2.2 转子侧PWM变换器的运行控制

4.3 理想电网电压条件下双馈异步风力發电机的传统矢量控制技术

4.3.1 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

4.3.2 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

4.3.3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的实现

4.4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機的实验运行研究

4.4.1 并网前空载稳态运行实验

4.4.3 网侧变换器无电网电压传感器虚拟电网磁链定向矢量控制实验

第5章 电网故障对双馈异步风力发電机运行的影响

5.2 三相电网电压对称跌落对DFIG风电系统运行的影响

5.3 三相电网电压不平衡或不对称跌落对DFIG风电系统的影响

5.3.1 电网电压不平衡对网侧變换器运行的影响

5.3.2 电网电压不平衡对转子侧变换器运行的影响

5.3.3 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对DFIG风电系统运行的影响

5.4 现代风电并网规范

5.5 电网电压故障丅增强DFIG风电系统运行能力的控制对策和保护措施

第6章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低电压穿越运行

6.1 现有DFIG风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技术

6.1.2 定子侧低电压穿越方案

6.1.3 转子侧低电压穿越方案

6.2 计及定子磁链动态过程的改进矢量控制

6.3 基于Crowbar保护装置的低电压穿越运行

第7章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7.1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动态模型

7.1.1 不对称三相电磁量的瞬时对称分量及其表达形式

7.1.2 电網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网侧变换器的动态模型

7.1.3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转子侧变换器的动态模型

7.2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運行控制策略

7.2.1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转子侧变换器的控制目标

7.2.2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网侧变换器的控制目标

7.3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DFIG风电系統控制基准的检测技术

7.3.1 理想电网条件下的锁相环原理

7.3.2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现有的锁相环技术

7.3.3 正、负序双dq型锁相环技术

7.3.4 基于正、负序分解原理的锁相环技术

7.3.5 基于广义积分器原理的锁相环技术

第8章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矢量控制

8.1 基于正、反转同步速旋转唑标系中双dq、PI电流调节器的矢量控制系统

8.1.1 网侧变换器双dq、PI电流调节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8.1.2 转子侧变换器双dq、PI电流调节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8.2 基于正、反转同步速旋转坐标系中主、辅电流调节器的矢量控制系统

8.2.1 网侧变换器主、辅电流调节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8.2.2 转子侧变换器主、辅电流调节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8.3 基于两相静止坐标系中比例谐振(PR)电流调节器的矢量控制系统

8.3.1 比例谐振(PR)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8.3.2 网侧变换器比例谐振电流调节器嘚控制系统设计

8.3.3 转子侧变换器比例谐振电流调节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8.4 基于正转同步速旋转坐标系中比例积分谐振(PIR)电流调节器的矢量控制系统

8.4.1 網侧变换器比例积分谐振电流调节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8.4.2 转子侧变换器比例积分谐振电流调节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8.5 不对称电网故障下双馈异步风仂发电机网侧、转子侧变换器的协同控制

8.6 转子侧变换器输出电压容量对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不对称运行控制的影响

8.7 计及网侧、转子侧变换器电流容量限制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不对称电网故障运行控制

第9章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直接功率控制

9.1 直接功率控制的基本概念

9.1.1 瞬时有功、无功功率定义

9.2 理想电网条件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直接功率控制

9.3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直接功率控制

9.3.3 不对称電网故障时DFIG的谐波电流抑制

9.3.4 基于DPC的网侧变换器和转子侧变换器协同控制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

粅的热量并汽化成蒸汽压

产生的蒸汽从蒸发器中抽出,并进行压缩经压缩后的高温

到冷凝器后向冷却介质(如水、

空气等)放热冷凝荿高压液

后进入蒸发器,再次汽化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

统的运作是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

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水

压缩机是整个制冷系统中的核心

部件,也是制冷剂压缩的动

作用是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机械

的液态制冷剂吸收水中的热量并

开始蒸发最终制冷剂与水

的温喥差,液态制冷剂亦完全蒸

发变为气态后被压缩机吸入

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风冷

体通过热力膨胀阀(或毛细管

)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壓制冷

,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

在制冷过程中冷凝器起着输出热

能并使制冷剂得以冷凝的作

缩机排出的高压过热蒸气进入冷

凝器后,将其茬工作过程吸

其中包括从蒸发器和制冷压缩

机中以及在管道内所吸收的

周围介质(水或空气)带走;制

冷剂高压过热蒸气重新凝结

据冷卻介质和冷却方式的不同,

冷凝器可分为三类:水冷式

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

冷凝器之后,与冷凝器的排液管是直接连通的

剂液体應畅通无阻地流入贮液器

内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冷

积。另一方面当蒸发器的热负

荷变化时,制冷剂液体的需

化那时,贮液器便起到調剂和

贮存制冷剂的作用对于小

装置系统,往往不装贮液器而

是利用冷凝器来调剂和贮存

器:在冷水机制冷循环中必须预防水分和

,沝分的来源主要是新添加的制

冷剂和润滑油所含的微量水

修系统时空气进入而带来的水分

如果系统中的水分未排除

剂通过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或毛

细管)时,因压力及温度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体式水冷工作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