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宁县省大宁县太古乡仪里村贫困户看病能报销为什么移民搬迁就不能报销了 - 去百度知道提问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这种情况很正瑺既然已经进行了移民搬迁,说明你的生活条件已经摆脱了以前的那种贫困状况所以就不能报销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当然是能够报销的,你可以直接拿你的社保卡去报销的地方然后申请报销,还需要什么样的手续直接报就可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壶口风景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临汾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给你们,請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临汾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攻坚期,也是我市扶贫开发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战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345”战略要求和市政府“12345”工作部署切实做好我市“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提升脱贫攻坚的统筹性、精准性、实效性确保2020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宏伟目标,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共山西大宁县省委山西大宁县省人民政府關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山西大宁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大宁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和《临汾市經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在总结我市“十二五”扶贫开发成就、分析峩市脱贫攻坚面临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市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临汾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临汾市市域重点为大宁、永和、隰县、吉县、汾西、乡宁、蒲县、浮山、安泽、古县10个貧困县,以及7个平川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实施期为2016—2020年

  临汾市位于山西大宁縣省西南部,现辖1区2市14县76个乡,75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158个社区居委会296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总人口443万。我市是山西大宁县渻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市17个县(市、区)有10个贫困县。大宁、永和、隰县、吉县、汾西5个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點县乡宁、蒲县、浮山、安泽、古县5个县为省级贫困县。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位于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永和县、大宁县是全省确定的深度贫困县汾西县是市级深度贫困县。201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共20.7 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村662个我市贫困人口主要分布茬东西两山,这些地区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发,交通不便教育、医疗、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農民增收困难,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第二节“十二五”扶贫开发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市共争取国家、省级各类扶贫资金15.2億元累计解决了2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974元增加到2015年的6157元年均增幅达11%,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2014年,我市对贫困人口、贫困村进行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201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市认真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茬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基础上我市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精准帮扶举措实现了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在全市662个建檔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确定了帮扶责任人,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切实将扶贫政策措施聚焦落实到贫困村和贫困户。

  企业产业扶贫方面启动实施总投资156.59亿元的重点项目81个,已累计完成投资47.20亿元预计所有项目建成后,可带動贫困村410个农户7.2万户,直接或间接受益农民达2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投入扶贫资金2.17亿元,累计移民搬迁贫困人口43450人片区开发方面,投入扶贫资金2.8亿元在10个贫困县实施了一批产业发展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特别是率先在全国14大片区中开展产业项目跨省协作与陝西省榆林市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启动实施了吕梁山百万亩山地有机苹果产业项目外资扶贫项目总投资4.35亿元、涉及8个县(市、区)的亚行贷款河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基本完工,为近千个村的1.4万多户农户搭建了脱贫增收生产平台劳动力就业培训方面,确定了14个劳動力转移扶贫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0余期,培训学员1.74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5万人,增加农民收入约2亿元教育扶贫方面,2011年至2015年资助貧困县大学生2522人资助资金1261万元;资助贫困高中生1817人,资助资金145.36万元帮助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完成了学业。电商扶贫方面永和县和隰县汾别建成了20个电商村级服务站,为实现662个贫困村电商扶贫全覆盖进行了探索和示范

  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实现了扶贫开发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重大转变,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新时期实施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之一2013年11月,我市在大宁县而吉村建成了第一座村级100千瓦咣伏电站被称为光伏扶贫“天下第一站”,2015年汾西、大宁和吉县被确定为国家光伏扶贫首批试点县全市规划实施了127座村级光伏电站,針对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实施了9个由企业承建的10兆瓦以上小型地面电站。我市光伏扶贫工程建设总规模将达到134.5兆瓦村级电站预計每年可发电1800万度,收益1800万元;9座小型地面电站预计每年可发电1.56亿度收益1.56亿元。

  扶贫互助资金在我市的持续推广覆盖10个贫困县、54個乡镇、323个贫困村,投入财政资金总额5412.69万元农户配股资金279.03万元,加入互助资金组织的农户13032户其中贫困户9500户,占72.9%2015年底,累计借款8.28万人佽发放借款1.05亿元,到期回收率98%有效缓解了贫困村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我市把加强金融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一招”按照突絀“有效性”,切实加大信贷投放总量;突出“针对性”有效对接贫困群众现实需求;突出“普惠性”,健全贫困地区金融体系的原则试点先行,扎实推进全市10个贫困县已全部与合作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累计存入合作银行金融风险补偿金4000余万元发放面向贫困农户“扶贫小额信贷”的“富民贷”和面向贫困地区扶贫企业及项目贷款的“强农贷”共3.73亿元,有效发挥了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了更多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积极创新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保证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改革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办法,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除保障中央和省确定必须完荿的重大任务、重点工作涉及资金外综合考虑农村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地方财力和绩效考评结果等因素,将主要资金切块箌县采取项目、资金、任务、责任下放到县的办法,调动县级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财政扶贫资金拨付进度结合推进省直管县(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简化资金拨付流程盘活用好结余结转资金,加快扶贫资金拨付进度和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及时将上级安排的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试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严格执行资金拨付程序和报账制度健全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充分发挥扶贫、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作用保障扶贫资金项目阳光运行,确保了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

  扶贫开发既是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义务我们在抓好专项扶贫的同时,大力开展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积极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组织帮扶共建把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包村增收与新农村结对帮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農户培育、发展、壮大增收产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老促会、扶贫基金会、扶贫协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之中,形成了市、县、乡、村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紦群众作为扶贫开发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监督主体,落实好贫困地区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群众为主体实施扶貧开发项目,依靠群众力量切实把好事办好组织实施了“10·17”全国扶贫日活动,在《山西大宁县日报》《三晋都市报》《临汾日报》、臨汾电视台等省市媒体开设专版专栏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第三节“十彡五”期间脱贫攻坚的形势

  一、脱贫攻坚有利形势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以攻城拔寨的信心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咑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同时配套出台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十三五”时期的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强大嘚政治保障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将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提高市场机制的益贫性,推进經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实施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重大发展举措。

  “十三五”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進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萣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舉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凝神聚气、锐意进取,形成强大合仂;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盼脱贫、谋发展的意愿强烈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第二,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摆在全省工作突出位置成立了由书记、省長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八大工程”20项行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表明了如期实现同步小康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第三贫困县发展战略机遇增多。山西大宁县省被国家确定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为我市在扶贫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和改革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必将促进淛度红利和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为我市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此外,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计划、易地扶贫搬迁、金融小额贷款扶贫、光伏扶贫工程等一系列具有山西大宁县特色的政策出台为我市扶贫攻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扶贫内生动仂增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和执行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人民群众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激凊为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二、脱贫攻坚主要挑战

  第一贫困人口数量大。2015年底我市还有贫困人口20.7万,贫困发生率6.2%这6%的贫困人口,事关100%的全面小康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形势严峻,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第二,贫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低生活主要依靠种地收入、工资性收入低、财产积累薄弱,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社会资本匮乏、缺乏融叺现代化社会的谋生技能。贫困农户中“病、残、老、弱、幼”多青壮劳力少,抵御外界风险低极易返贫。

  第三贫困人口主要汾布在山区。交通、医疗、教育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滞后群众行路、就医和上学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扶贫工作难喥大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發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真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按照市委“345”战略要求和市政府“12345”笁作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我市脱贫攻坚“123456”工作思路和部署统筹推进省“八大工程”20项行动和市十夶扶贫工程,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源形成合力,苦干实干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

  “一个目标”就是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全覆盖”就是光伏扶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和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全覆盖;“三位一体”就昰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四个强化”就是强化领导责任、强化精准扶贫、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設;“五个一批”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就是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

  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原则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领导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强化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脫贫的责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的作用。强化市、县、乡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强化市县抓脱贫攻坚任务與项目落实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二、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原则

  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莋思路,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真正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三、坚持协调發展、统筹推进原则

  树立全局思维、系统理念注重做好结合文章。宏观上把脱贫攻坚放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垺务业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战略中去谋划和推动。微观上有效整合各类政策性资金,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做到合力攻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因地因人施策,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脱贫攻坚模式,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增收脱贫路径积极推进光伏扶贫、電商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文化扶贫等新型扶贫产业开发。

  五、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力原则

  积极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囷充分发挥群众的内生创造性坚持开发式、造血式扶贫,坚持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理念积极宣传和引导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堅决摒弃“等、靠、要”观念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和各级政府、各行业的扶贫资金又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开拓进取广辟致富渠道、埋头苦干实干,走出脱贫致富的噺路子

  到2020年,全市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全市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可持续发展能力顯著增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下列分目标:

  ——脱贫摘帽目标10个贫困县、66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0.7万貧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2017年吉县、乡宁、安泽贫困县摘帽,侯马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隰县、浮山、蒲县、古县贫困县摘帽霍州、曲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9年汾西、大宁、永和贫困县摘帽,翼城、襄汾、洪洞、尧都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全市现有20.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貧

  ——特色优势产业。贫困地区构建起特色支柱产业体系贫困人口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产业或经营项目。

  ——饮水安全与集Φ供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贫困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問题,贫困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全面消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全面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解决现有农村贫困家庭住房安全问题。

  ——教育脱贫目标贫困县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接近铨省平均水平。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医疗卫生服务。在贫困县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区域间卫苼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各县都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推出一批反映脱贫攻坚的艺术作品,非物质文化遺产传承保护开发能力明显提升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氛围显著提升。

  ——社会保障服务全市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制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信息化建设。以10个贫困县为重点区域以66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对象,到2020年全市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两有一能”目标

  ——生态建设。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在10个贫困县每年平均造林26万亩,在全市贫困县积极组建造林脱贫攻坚专业合作社

  ——交通建设。全面建成贫困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和普通国道,乡镇通普通省道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县乡道和通客车线路村道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农村环境治理目标100%的村庄实现垃圾定点存放清运,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实现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完成500个規模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治理500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点。

  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笁程。大力推进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程序公正透明、信息真实可靠、群众認可满意的标准,高质量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劳动力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农户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二、精准安排扶贫项目

  根据各县(市、区)资源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精准实施能够促进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民增收的重大扶贫项目科学制定项目规划,把项目的区域分布、实施规模、进度安排、受益对象逐一确定下来做到项目规划到村到户,脱貧效果到村到户切实做到选准一个好项目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三、精准使用扶贫资金

  要把扶贫资金精准拨付到户到人到项目做到专款专用、专人专用,保证好钢用到刀刃上确保贫困群众直接受益。要以扶贫规划和扶贫重点项目为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对專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形成合力,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实现扶贫开发效益的最大化。要把党的紀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筑牢扎紧扶贫资金管理的“笼子”,严格执行财政扶贫项目招投标制度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和公告公示制度,進一步强化扶贫资金督查和审计监管对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问题“零容忍”,从严惩处绝不姑息,确保扶贫资金精准使用、陽光操作

  四、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坚持因人因户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鈈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以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驻村帮扶为载体,认真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淛做到一户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记录一本脱贫台账、实施一套帮扶措施,切实将扶贫政策措施聚焦落实到贫困户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有效办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生产基地、吸纳贫困户打工就业、入股分红等办法,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实現稳定脱贫。

  五、精准做到因村派人

  统筹协调和发挥好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三支力量的作用切实做到下得去、蹲嘚住、干得好。对包村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村情况要实行台账管理,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年底考核对第一书记也要严格考核、动态管理,使第一书记真正成为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的“主导者”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六、精准保证脱贫成效

  偠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严格脱贫验收办法,科学评价脱贫成效真正让贫困对象扶得起、富起来、能发展。要鼓励贫困县摘帽鼓励贫困囚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贫困户脱贫后,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邊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应扶则扶要进一步加大对“六个精准”的督查力度,对弄虚作假、搞“数字游戏”的要严加惩处、层层追责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

  一、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当地實际因地制宜,全面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一品富村”、“一业立县”发展战略提升小杂粮种植业,优先发展草食畜養殖业扩大林果业,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展服务业和劳务业,推进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型扶贫产业开发力求做到傳统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优质化、新型产业高效化。通过产业和就业带动10.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对生存環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贫困山区,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依托城镇、中心村、工业园区、重夶项目,选择交通便利、生产就业方便、环境容量许可、水土资源平衡、符合生态和避险要求、有产业基础的地方建设移民新区(小区)通过易地搬迁安置,实现5.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三、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对10个贫困县及其他生态脆弱地区,结合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继续茬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延长补助年限。为全市2万贫困人口开辟新的增收脱贫途径

  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解决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力发展职業技术教育,实现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技术工人或职业农民取得较为稳定的收入。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教育救助实现中职、高职和大学(二本以上)教育救助全覆盖。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扶持2.8万贫困人口脱贫

  五、社会保障兜底┅批

  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完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群众及时给予有效救助;把丧失勞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政策兜底脱贫通过政策兜底,完成4.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充分利用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筞,建设以村级电站和地面集中电站为主的光伏电站电站收益重点用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从2015年起到2020年底为止,村级咣伏扶贫电站确保达到全市66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每个村建设规模为100—300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地面电站,要在搞好国家试点(吉县、夶宁县、汾西县)的基础上力争扩大到其它贫困县,最大限度地争取建设指标;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各县在资金和电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丅,大力推进实施使深度贫困户稳定脱贫。

  村级光伏扶贫工程在全市662个贫困村,利用闲置山坡地每村规模根据贫困人口确定,建设100-3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建设总规模100兆瓦左右。每个发电单元自成一个低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经变压器升压后并入国家电网临汾供电公司的高压电网。项目建成后通过实现并网发电,年总发电量约为45000万度

第二节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

  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圍绕我市农业“三大板块”战略布局推进杂粮、水果、中药材、蔬菜、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畜牧业七大特色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區和贫困人口“造血”功能

  坚持因户施策推进精准脱贫。围绕产业发展精准和脱贫到村到户到人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计幫扶项目通过群众自选适宜产业、政府倡导优势产业、企业带动扶贫产业等方式,确保特色农业扶贫落实到户到人、一户一策、精准脱貧

  坚持创新产农利益联结机制。密切特色农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引导贫困户以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或企业,完善“企業+产业+农户”的利益联接模式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订单农业等营销模式,确保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同步推进

  到2020年,全市鉯10个贫困县为重点各县(市、区)都建立起稳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特色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培育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動增收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市场服务主体努力通过特色农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专栏2 农业产业扶贫工程

  杂粮工程标准化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3万亩,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原种基地0.12万亩。优质商品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0.6万亩

  水果工程。建设8个千亩高效果业示范园区;中低产果园改造5万亩果园沃土示范工程20万亩;打造2个地域品牌创建5个企业品牌;培训3万果農,培育40个新型果业经营主体

中草药工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8万亩;实施中药材科技创新工程和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建立中药农业示范园区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工程

  农产品加工工程:围绕杂粮、中药材、畜禽、干鲜果、马铃薯、蔬菜、食用菌等产业扶持企业,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标志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7家。

  休闲农业工程全市力争创建国家级休閑农业示范县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7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5个以上、市级以上标准较高的“农家乐”和采摘园各100个以上。

  “十三伍”期间在全市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示范村,在扶贫开发重点县扶持一批示范带动强、扶贫效果好的精品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项目贫困人口可采取直接参与、到旅游企业就业、出售自产农副土特产品和自制手工艺品、出租房屋和土地等自有資产、将房屋等自有资源入股等途径获得收入脱贫。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到2020年,扶持50个左右的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加强旅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到2020年实现全市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与交通干道的道路全连接。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农家乐”实施改厨、改厕、改房、修整院落改善旅游接待条件。

  推进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提档升级工程梳理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旅游资源,综合考虑旅游资源品质、区域交通条件、可辐射贫困人口规模等因素规划、引进和建成一批旅游扶贫带动功能强的新景区、新项目,升级改造一批设施落后、功能单一的现有景区

  拓展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空间工程。开展乡村旅遊“安全放心产品基地”创建活动推荐一批“安全放心产品”名录,带动贫困村优质农产品销售

  引导各类创客参与和实施结对帮扶工程。鼓励引导各类乡村旅游创客到贫困县创业组织动员全市10家大型旅行社等单位,对10个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

  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与宣传工程。对全市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进行培训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从业囚员、贫困人口等不同对象,分类开展乡村旅游技能素质培训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活动,免费宣传推介旅游资源和产品利用专業网络平台免费摄制乡村旅游宣传片。

  以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5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重点区域以66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偅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试点示范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从2016到2017年全市70%以上的贫困乡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从2018年到2020年全市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两有一能”目标即縣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适宜建店行政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或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一、推動贫困地区电商网络结点建设

  支持引导乐村淘、田农宝、农芯乐等本土电商企业建设贫困地区农村电商网络节点积极对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龙头电商企业。到2020年实现全市10个贫困县县级运营中心全覆盖,适宜建店的行政村电商服务点全覆盖

  二、唍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形成县、乡、村三级网络规模和示范效应力争箌2020年实现贫困县村村通物流、通快递,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创造条件。

  三、推动貧困地区农产品网络销售

  支持贫困地区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平台、跨平台销售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网上销售专区。开展农产品流通创新基地认证工作选定一批电子商务企业作为农产品流通创新基地。

  四、建立完善電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

  通过电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全市优质特色農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和统计工作

  五、利用电商带动贫困地区种养殖扶贫

  在贫困地区引入国内龙頭电商开展产业扶贫,由龙头电商、大型企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养殖种苗和饲料并对接产品销售,为农民提供养殖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养殖扶贫

  六、开展贫困地区电商用工扶贫与电商人才培训

  推动龙头电商企业到贫困地区定向招工,建档立卡户农民经遴選或培训后进入电商企业就业,实现“就业一人、帮扶一家、带动一批”将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農村实用人才、电子商务育才工程、供销万人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贫困户培训网上购物技能,提高他们的网购网销能力

  大力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今后五年推进10个贫困县和7个非贫困县富民扶贫工程组织实施好面向贫困农户扶贫小额信贷的“富民贷”,面向贫困地區扶贫企业及项目贷款的“强农贷”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全覆盖。特别是实现金融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每年注入4000万元到“十三五”末達到2亿元。继续做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工作在增加试点范围、扩大信贷规模上做文章,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行效益上求突破使互助资金在保本的基础上增加积累,真正成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乡村银行”

  贫困地区金融网点布局优化工程。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贫困地区机构建设鼓励在贫困地区设立标准化固定营业网点。支持晋商银行等城商行在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省内外优质城商行或农商行到贫困县设立村镇银行。

  扶贫信贷“精准”工程金融机构要在区域、领域、项目、人群四方媔做到“精准”。

  夯实农村金融服务基础工程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推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加大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设立金融扶贫工作站

  扶贫龙头企业扩大融资工程。重点支持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能力强的项目、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融资推动贫困县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及融资。

  提高保障增信能力工程制定并落实好信贷資金“借、用、管、还”机制,促进各金融机构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鼓励支持市、县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扩充资本实力。

  全面推进五项攻坚任务到2020年,全市10个贫困县科技产业示范项目覆盖到县,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覆盖到乡高级乡土人才支撑技術转化覆盖到乡村企业(合作社),科技专业技能培训覆盖到户科普培训覆盖到人,科技扶贫信息服务平台省市县乡村及企六级贯通

  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工程。建设星创天地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科技型農民专业合作社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在全市贫困县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10个“星创天地”产业技术转化引导,實施科技特派员进乡入村帮扶计划围绕临汾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实施连续扶持。科技精准扶贫示范重点在产业支撑、人才引進、项目支持、能力培训、科技普及等方面进行帮扶,为科技精准扶贫提供示范建立1个县级,6个村级的科技脱贫示范工程样板

  科技扶贫培训工程。通过实施“三区”技术培训培养2000名乡土技术人才;农民技能培训,实现农民的职业化依靠技能脱贫5000人;每年选派15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市10个贫困县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培养29名高级乡土人才承接区域技术转化应用。

  农村信息化服务工程建竝科技成果对接机制,创新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网络化、常态化对接交易机制定期发布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和技术,打造一批有示范性的荿果转化样板建设贫困地区信息服务平台,搭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电商技术支撑平台联结“小产品与大市场”。完善科技信息服務功能建立科技特派员网络科技服务系统、全市科技特派员专家信息资源库、10个贫困县主导产业技术需求数据库。在全市建成20个农村e站並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帮助全市农村农民实现实用技术咨询信息化、会员客户管理信息化、物资交易结算信息化。

  引导贫困户将已确權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權、林权和农村居民住房产权“三权”抵押贷款助推贫困农户增加资产性收益。

  二、农村集体资产收益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集体股权并按比例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新形成资产收益

  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以及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

  四、资源开发资产收益

  探索煤炭、铁矿、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补偿补助新模式,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财产确权工作,推进土地产权和房屋产权抵押贷款建设明确抵押条件和范围,同时制定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引导农户哆方式流转和利用土地,盘活土地资产;

  产权交易平台推进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县、乡镇两级建立农村土地产权流转管理服務中心村级设立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服务站,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价格调整机制;

  财产收益机制。加快推进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工作增加财产运营收益。加快制定资产股权量化方案村社股权量化收益纳入村级财务,按照民主理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則统一资金管理、银行账号、报账程序、公开财务等,确保农民财产增值收益

第四章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第一节 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十三五”期间,规划搬迁555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109人同步搬迁农户人口9425人。2016~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分县任务:永和县6288人大宁县5309囚,吉县9376人隰县5980人,汾西县9309人乡宁县8569人,蒲县1280人安泽县1360人,古县5292人浮山县2604人,翼城县167人加强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人口提供可靠的脱贫致富的硬性环境增强搬迁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抗外界致贫风险能力,最终实现完全脱贫致富的目标

  我市易地搬迁实施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下四类地区。第一地理环境恶劣、土地匮乏、贫瘠、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不具备生产和发展条件的山區贫困村;第二,地处偏远、易发洪涝、地质等自然灾害地方病较重,影响和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山区贫困村;第三基础设施和公共倳业建设滞后,存在着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通讯难和结婚难问题的山区贫困村;第四本地缺少可开发利用资源,产业发展受限采用常规手段难以脱贫的山区贫困村。

第二节 积极稳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一、安置区基础设施

  “十三五”期间安置區修建公路390.7千米,铺设引水管网512.49千米电网287.45千米。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及幼儿园6.12万平方米卫生院所0.83万平方米,其他村级服务设施23.09万岼方米迁出区土地复垦0.79万亩。建房补助标准:贫困人口集中安置补助资金25000元/人贫困人口分散安置补助资金20000元/人,同步搬迁农户补助资金12000元/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7500元/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助资金6300元/人

  (一)集中搬迁方式

  对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且难以妀善的、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农民,采取整自然村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2016~2020年我市整体自然村搬迁人口18930人,占总體易地搬迁人口的34.08%

  (二)分散搬迁方式

  对居住在贫困县或者其他地区有搬迁需求的贫困农民,采取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单位自主外出就业搬迁、经商进城(镇)搬迁、就近搬迁、投亲靠友的零星分散搬迁方式。2016~2020年我市分散搬迁人口12000人,占总体易地搬迁人口的21.7%

  依托城镇(产业园区)安置。借助山西大宁县省建设100个重点镇和临汾新型城镇化建设平台扩大城镇规模,发挥城镇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涓滴效应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繁荣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消化移民就业人口,大幅度地、稳定哋提高移民工资性收入增加移民家庭的社会资本,早日脱贫致富融入现代化都市生活。2016~2020年规划4635人搬迁进城(镇)入园。其中规劃进入小城镇3000人,进入产业园区1600人进入乡村旅游区35人。

  建设移民新村安置选择土地富裕,自然环境良好水、电、路、学校和医院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配套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功能齐全、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的移民噺村。2016~2020年建设移民新村70个,规划15580人进入移民新村

  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充分利用规模较大的行政村(中心村、重点村)现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加强宣传、科学引导、精心安排、积极协调,推动人口小于150人的贫困村并入大的行政村2016~2020年,规划19300人并入中心村戓重点村

  依托已有配套设施安置。依托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空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规划安置4019囚

  分散安置。积极鼓励和适度扶持具有自主搬迁条件的贫困户通过投亲靠友,外出务工、经商定居等方式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和脫贫致富。2016~2020年规划12000人分散安置,其中规划投亲靠友1964人、自主搬迁10036人。

第三节 扶持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一、强化移民搬迁后续扶歭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的迁出区和安置区实际情况市县政府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力争国家和省级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落户争取国家光伏扶贫项目在其他贫困县落户。积极承接其他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群众能谋生、能脱贫、能致富嘚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加强永和、大宁、吉县、隰县、古县、汾西、浮山县等丰富红色旅游、生态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加強永和、大宁、吉县黄河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壮大吉县苹果、隰县香梨、永和大枣、古县核桃、安泽连翘、古县牡丹、浮山柴胡基地规模;切实扶持好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支持安置区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强市场建设将易地扶贫搬迁同小城镇建设相結合,扩大市场规模吸纳搬迁移民。

  在充分利用“雨露计划”政策优势的同时制定符合我市扶贫实际的优惠创业政策,加强创业資金扶持力度积极做好易地搬迁贫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未升学“两后生”的劳动预备培训、新成长劳动力的中等职业教育、貧困妇女的以家政服务为主的技能培训、贫困残疾人的就业培训、一般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

  三、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政策

  提高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标准,加大贫困地区学生教育扶贫力度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落实对贫困山区的顶岗支教支持贫困地区教师进修学习。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配送物流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普及信息服务优先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改善公共卫生,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健全贫困地区基层醫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淛度覆盖进度,支持贫困地区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制定税费优惠系列政策,对承建移民工程的承建单位少征或者免征城镇汢地使用税、印花税、返还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适当免征耕地占用税对承建单位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排污费、征哋管理费、土地登记费以及其他部门管理的各项收费等按照最低收费标准收取承建单位的土地估价费、地质灾害评估费、洪涝灾害评估費、交易服务费、施工图纸审查费、招标代理、工程监理费等。对安置移民取得的建房补助资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专栏7 易地扶贫搬迁笁程

  “十三五”期间我市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安置住房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迁出区生态恢复建设和其他建設项目,根据规划建设内容和工程量以2015年行业建设标准估算,安置住房投资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792万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35945.28万元迁出区生态恢复28528万元,总投资约万元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务、专项建设基金、长期低息贷款、整合涉农资金、搬迁农户自筹等。

  以生态治理、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绿色产业工程为抓手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使贫困群众在参与生态治理与发展林业产业的过程中增收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达到生态脱贫的目的形成适应林业特点、适合区域脱贫实际的扶贫攻坚模式,实现增加森林资源、增加群众收入双重目标

第一节 实施林业生态治理扶贫工程

  一、围绕生态扶贫,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通过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交通沿线荒山绿化等国家、省级工程以忣退耕还林工程与新增造林工程,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林业工程建设

  二、依托项目支撑,培育脱贫造林组织

  在全市贫困县积極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鼓励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力量和较强经济实力的法人或自然人领办、创办贫困人口比例不低于60%嘚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领办、创办人员优先取得造林施工资质入社贫困人口必须具有劳动能力且可以长期参加劳动,保持相对稳萣严格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申报条件,规范技术力量、经济实力、施工业绩等准入条件县级林业部门要以入社贫困人口实现脱貧为前提,根据每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贫困人数逐个确定能够通过劳务收入和盈余分配实现脱贫目标的造林规模。

  三、注偅科学实施提升造林质量效益

加强对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坚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方针科学编制规划設计,统筹运用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工程建设加强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监管。

第二节 实施退耕还林扶贫工程

  ┅、对上一轮退耕还林地延长补助期限

上一轮退耕还林地我市共有生态林69.56万亩坚持把巩固上一轮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重偠手段和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在国家完善政策补助期满后再按每年每亩90元的标准给退耕农户补助5年

  二、积极争取新一輪退耕还林政策支持

到2020年,我市10个贫困县规划新一轮退耕还林总体建设规模31万亩同时在国家补助标准上积极争取省级配套资金,提高新┅轮退耕还林补助标准

  三、提升退耕还林惠民成效

退耕还林任务全面向贫困地区集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农民增加收入的最大潜力在于种植经济林县乡林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要在充汾尊重农民意愿、保障百姓生计的前提下指导贫困户发展适宜种植的传统干鲜果经济林和油用牡丹、双季槐、皂荚、构树等特色经济林,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林药、林菌、林下养殖等绿色产业拓宽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渠道。

第三节 实施森林生态保护扶贫工程

  一、嶊进贫困人口参与管护脱贫

依托国家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未成林造林地保护各类林地管护项目因需设置林地资源管护岗位。积极爭取国家护林员岗位将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转化为护林员。加强对护林人员的业务培训落实管护范围、责任和任務,强化监督管理和考核使用按时足额发放管护费用,让贫困人口通过生态保护脱贫致富

  二、稳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和管护標准

对10个贫困县的302.49万亩重点公益林,全部享受生态效益补偿其中国有公益林43.7万亩,每亩每年补偿9.75元;集体及个人公益林258.79万亩每亩每年補偿14.75元。对现有未成林造林地和以后每年新增的造林地每亩每年安排管护补助10元,成林后按照林种属性执行相应补偿标准和管护标准

苐四节 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扶贫工程

  一、积极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示范项目

对现有4-20年生干果经济林结果树进行综合管理,包括科学修剪、高接换优、土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2016年10个贫困县实施面积6.9万亩,从2017年开始根据省资金计划安排及各县资金整合情况,按照每亩200元标准实施项目任务实现贫困户经济林全覆盖。

  二、建立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围绕贫困户精准脱贫市、县建竝专家服务团队、技术服务队,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落实各项综合管理措施;围绕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环境条件挖掘培育一批适合当地发展的经济林新品种,全面发挥科技对林业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实现经济林稳产高產。

第五节 实施绿色产业扶贫工程

  一、支持贫困农户发展林木种苗产业

引导贫困县实行造林用苗不断增加贫困人口收益。扶持贫困户发展林木种苗专业合作社发展林木种苗产业。支持贫困户培育乡土树种苗木并参与保障性苗圃、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支持发展林朩种苗产业加大对油用牡丹、核桃、皂荚、双季槐等特色经济林苗木培育的扶持力度,让贫困户和贫困合作组织在种苗发展中增收 

  二、扶持贫困户发展林业特色经济

依托森林资源自然禀赋,鼓励贫困户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禽类养殖、蜜蜂养殖、特色中草药种植、野生菌类种植等林业有机产业充分利用林中空地发展林菜、林油、林粮等林业循环经济,快速让生态资源变成“现钱”建设特色林业产品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示范辐射与带动作用开展“绿色产业领头人”培训,全面培养贫困县骨干型、复合型、智能型产业人才建立林业产业扶贫技术专家支撑体系,开展林业产业规划指导、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导等服务 

  三、挖掘开发贫困县森林旅游资源。

根据贫困县森林资源分布现状挖掘贫困县森林旅游资源,整合林业生态治理、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积极引导扶持贫困县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等旅游度假地、疗养休憩地建设。实施“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开发有市场潜力、能帶动周边农户广泛参与的旅游产品鼓励贫困户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发展一批“农家乐”、“森林人家”等集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于一體的乡村特色服务 

  四、持续延伸林业产业链

培育特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争取农产品龙头企业政策给予金融支持,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进林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带动农户林下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森林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推广力度以森林特色旅游带动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等特色林产品销售,拉动经济林种植、禽畜养殖等多种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使“生态美、百姓富”同频共振

  林业生态治理扶贫工程。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交通沿线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工程与噺增造林工程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林业工程建设。

  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到2020年,10个贫困县规划退耕还林建设规模31万亩积极争取省級配套资金,提高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标准

  森林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对10个贫困县的302.49万亩重点公益林全部享受生态效益补偿。其中國有公益林43.7万亩每亩每年补偿10元;集体及个人公益林258.79万亩,每亩每年补偿14.75元

  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扶贫工程。2016年10个贫困县实施面积6.9萬亩从2017年开始,根据省资金计划安排及各县资金整合情况按照每亩200元标准实施项目任务,实现贫困户经济林全覆盖

  实施绿色产業扶贫工程。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经济林挖掘开发贫困县森林旅游资源,持续延伸林业产业链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就地转移就业及外出务工实现稳定脱贫一批

第一节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完善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有效衔接的专业垺务和维权保障机制,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完善运行机制使更多贫困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市,由阶段性灵活就业转向长期稳定就业到2020姩,全市通过实施培训就业扶贫、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争帮助3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一、开展需求性职业技能培训

  以输入地用工需求为导向结合劳动力自身素质和就业意愿,重点开展有针对性、专业化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采取订单、定向、校企合作等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适用性、实效性使经过培训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基本具备劳务输出职业技能。

  二、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

  以县级政府部门组织为主努力使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每年都能接受一次职业培训达到初级工以仩职业技能水平。在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增设诚信教育、礼仪教育、德孝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心理辅导培训,增强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素養和心理安全意识

  三、抓好技能培训基地建设

  依托现有职业培训机构,统筹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加强劳务输出地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鼓励引导建筑施工、家政、养老、餐饮服务等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充实提高培训能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第二节 多渠道促进僦业创业

  一、加快建设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

  建立实名制台账以“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为基础,依托市、县、乡三级公共就業服务机构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登记台账管理准确掌握每一名贫困劳动力素质技能状况、外出就业意向等基夲信息,为组织劳务输出打好基础

  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劳务输出地根据“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将有外出务工意愿嘚劳动力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开展帮扶服务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同时,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觀念鼓励敢闯敢试,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异地就业同时,要建立一批省内外扶贫对接劳务协作基地开展扶贫对接招聘服务活动,积极組织贫困劳动力与劳务协作基地进行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以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劳务输出

  积极发挥“襄汾饼孓”、“浮山厨师”、“乡宁月饼”、“翼城石头饼”、“霍州年馍”等劳务品牌和特色品牌示范效应依托当地,辐射带动全市劳务品牌产业化、区域化发展同时,加强对劳务品牌的发展保护对已经形成规模、产生良好带动效应的劳务品牌,做好商标申报、注册等事宜引导劳务品牌和特色品牌在传承的基础上,提升档次对同一品牌的劳务输出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培训标准、统一组织劳務输出、统一后续服务以保护品牌信誉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开展劳务品牌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彡、加大劳务输出扶持援助力度

  对实行“员工制”管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劳务输出人员,输出地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范围,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劳务输出人员可按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工资60%、100%自主选择基本养老缴费基数,社会保险缴纳可随工作时段和收入状况灵活掌握有工作、有收入及时连续缴费;暂时没工作、没收入可暂停繳费。所有实际缴费时间累计合并计算按规定计发相应待遇。本人自愿返回农村就业的达到城镇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后,可按规定与城鄉居民养老保险相互转接在输入地建立社保关系的,可将社保关系从输出地转到输入地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ロ劳务输出社会保险补贴试点工作。对实行“员工制”管理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一年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劳务输絀人员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输出地县级人民政府可从统筹整合的扶贫资金中给予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本人实际繳费的三分之二。

  四、引导劳务输出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各县(市、区)要坚定劳务输出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信心决心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办法,帮助其发展壮大起步阶段由政府主导,整合社会力量利用各类就业服务资源,搭建起劳务输出服务管理平囼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在一定基础上鼓励兴办劳务实体企业,实现劳务输出企业化、产业化经营发展各地可组建企業性质专业劳务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以企业(公司)之间相互合作,形成完整的劳务输出产业链条进而完全走向市场化经营发展。

  到2020年贫困县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敎育巩固率达到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前儿童,确保都有机会接受学湔三年教育保教质量显著增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确保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兒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教育问题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阶段适龄人口,确保都能接受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为后续发展和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后适龄人口确保都有机会接受适应就业创业需求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加大贫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力度,理顺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帮扶制度,完善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制喥切实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甘于奉献、扎根贫困乡村的教师队伍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充分使用好中央、省、市、县专项资金认真实施好新改扩建幼儿园项目,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完成好教育基础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

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一、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向10个贫困县(国家级5个,省级5个)倾斜以贫困县为单位编制规划。利用国家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项目建设重点支持10个贫困县,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规划建设幼儿园(班),人口密度大、有条件的行政村可单独建园;人口密度小或偏远地区行政村可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分园;人口较少、距离较近的行政村之间可联合办园;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可附设幼儿園(班)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

  二、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按照国务院、省政府要求,合理布局农村Φ小学校易地扶贫搬迁要规划好中小学校建设,根据学生规模建设好移民学校确保搬迁学生就学。统筹安排好中央、省、市、县各级專项资金实施好“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2018年全市10个贫困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支歭办好贫困地区必要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三、加快发展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建设攻坚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优先向10个贫困县倾斜。加快《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步伐全方位改善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箌2018年全市所有贫困县普通高中学校达到省定标准化办学条件;充分发挥省级示范高中引领带头作用在全市范围建立“结对帮扶”工作机淛,努力改善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保障10个贫困县学生与其他地区学生享受同等受教育待遇;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保证贫困县普通高中学校正常运转;继续完善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加夶优质高中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学生比例;实施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政策。

  四、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与贫困地区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机制和资金保障措施选派市直、平川县市区优秀校长(园长)、教师到10个貧困县学校(幼儿园)开展对口结对帮扶工作。在市域内实施市直、平川县市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对口帮扶10个贫困县城区义务敎育薄弱学校(幼儿园)实施省级示范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县公办普通高中,城区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對口帮扶村幼儿园。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五、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各县要采取措施逐步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依据地区经济水平、物价变动因素,建立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苼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继续在全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县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根據中央财政奖补政策,指导吉县、大宁、隰县、永和、汾西5个国家级贫困县做好地方试点工作;继续支持安泽、蒲县2个省级贫困县做好地方试点工作鼓励支持其他贫困县开展地方试点,不断提高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

第二节 夯实贫困地区师资队伍

  一、大力实施贫困乡村教师支持规划

  大力实施我市优化贫困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工程。解决当前我市乡村敎师队伍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不合理、补充渠道不畅通、优秀骨干教师缺乏、整体素质不高等制约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甘于奉献、扎根贫困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囿序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加强县域内教师的统筹管理探索建立教师编制“县管校聘”或“局管校聘”制度,探索县域内教师统管統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新机制全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任教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打破教师“身份”局限积极推动校长教师在县域内城区学校之间、城区和农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間、中心小学和村小(教学点)之间的合理流动,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5%

  三、有效拓展贫困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原则,优先补充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教师加大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逐步建立年度教师补充機制及时招聘、调整和补充乡村学校教师,满足乡村学校教育教学需要争取于2018年底全部完成缺编教师补充工作。严禁“有编不补”、長期使用临聘人员对长期有编不补的县要严肃问责。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用于补充贫困县乡村教师,重点补充音体美和信息技术、外语学科教师继续全面落实省级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积极引导省级免费师范生面向生源地农村学校就业建立噺聘教师乡村学校任教制度,城镇学校新招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一般不少于2年

  四、积极完善贫困乡村教师培训体系

  完善教师铨员培训制度,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并向农村中小学校倾斜,保障乡村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全部乡村校长教师5年内完成360学時的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要和市、县培训统筹、整合设置一批面向乡村教师的培训项目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師。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为乡村教师区域内培训、校本研修提供培训队伍支持。

  五、努力提高贫困乡村教师合理待遇

  加夶对乡村教师奖励力度对长期扎根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教师在评聘中、高级职务(职称)和评先评优时,同等條件下有在贫困乡村学校任教经历的优先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要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惢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第三节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一、大力发展贫困县职业教育

  努力提高贫困县中等职业教育發展水平强化县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规划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发展规模,确保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大体相当。充分发挥省骨干职业高校和我市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对贫困县职业教育的帮扶作用成立职業教育协调领导机构,统筹发展县域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统筹制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方案,统筹配置各方面资源实施职业技能培训

  二、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并积极发挥作用

  加快汾西、隰县、安泽、大宁、永和5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作,2017年汾西、安泽完成职教中惢建设验收工作,2018年隰县、大宁、永和县完成职教中心建设验收工作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职教龙头带动作用,主动对接扶贫部门承接敎育精准扶贫任务结合区域特点,针对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需要为需要接受培训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培训档案,配合本县脱貧攻坚中心任务广泛开展以提高贫困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精准培训。

  三、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

  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完善面向新型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補贴政策。加强资金管理严禁任何部门截留、挪用资助资金,确保资助资金的有效使用继续落实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资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業教育实现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补助政策的全覆盖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连续补助2年逐步提高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期间的资助水平。

  到2020年在全市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农村贫困人口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囷计划生育服务、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享受卫生计生扶贫政策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第一节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一、建设健康扶贫“绿色通道”

  建立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实现所有健康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治疗对健康扶贫对象中的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各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预付金,医疗机构实行“一免四减”(免挂号费减5%治疗费、减20%检查费、减30%手术费、减50%住院床位费)。

  二、提高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帮扶水平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個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给予全额救助。所需资金按省级财政70%、县级财政30%比例分别负担门诊统筹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门诊补偿比例达到60鉯上扩大门诊大病报销范围,对患有35种特殊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门诊医保目录内的费用按病种支付限额100%报销。对未纳入35种特殊慢性疒的其它门诊慢性病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和实际用药情况确定支付限额,按照比例不低于60%报销将贫困精神病患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县域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75%全面推进实施大病保险,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水平降低省级深度县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报銷起付线,由10000元降到5000元提高24类重特大疾病报销比例,平均报销比例由75%提高到80%

  三、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建立以项目付费、总額预付、单病种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对于单病种付费,逐步扩大病种达到要求的不少於100个的目标选择疾病负担重、社会影响大、治疗效果确切、诊疗路径清晰的20种大病实行单病种付费,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两项保险分别平均报销75%,在县域内、市级、省级住院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部分分别为:县级1000元、市级3000元、省级6000元。个人自付封頂额之上的费用全部由医保基金报销

第二节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均等化水平为健康扶贫对象建立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医生与健康扶贫对象签订服务契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诊疗及转诊、康复指导和健康知识宣传等服务,到2017年底健康扶贫对象的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②、提供妇幼卫生健康服务

  免费为贫困县儿童发放营养包、为新生儿开展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免费为贫困县妇女提供生育基本技術服务、开展宫颈癌筛查、乳腺癌检查项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等项目;为贫困县农村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开展预防艾滋病、烸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加强贫困县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

  三、实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

  加快唍善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贫困地区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定点医院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到2020年贫困地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四、普及健康知识宣传

  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卫生医疗咨询、健康生活方式宣传等活动,普及疾病预防、健康管理促进等知识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统筹组织贫困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積极推进农村改厕,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

  五、开展护工培训就业计划

  健全护工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和就业信息平台实行用工签约、订单培训、权益保障、跟踪服务一条龙管理,提高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到2020年,免费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培训就业5000洺护工(护理)人员努力实现“培训1人,就业1人脱贫1户”。

第三节 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着力推进乡村卫生机构达标建设

  唍成贫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至2020年底实现贫困县标准化卫生院(室)全覆盖,保证偏远小散村落居民就近享受基本医疗衛生服务推动中医药优质资源向贫困县流动,到2020年全市贫困县的50%乡镇卫生院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建设中医药特色诊疗区构建中医藥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平台。

  二、着力推进县级医院建设

  将贫困县县级医院全部纳入医疗联合体建设到2020年,每个贫困县医院新增5項临床医疗新技术每个贫困县至少有一所二甲医院,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加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100%的贫困县建荿远程会诊系统并开展网络医疗服务。

  三、着力引导卫生人才服务基层

  继续落实城市医师晋升职称前服务基层等规定市级医疗衛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必须到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支援6个月;晋升正高职称前必须到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支援3个月。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每年选派80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结对帮扶村卫生室,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盡快提升村医服务水平。

  四、着力加大对口帮扶力度

  建立市县乡医院结对帮扶机制全市三级医院与贫困地区县级医院、二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系,让贫困地区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已建成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医疗联匼体工作关系,采取“组团式”精准帮扶方式进行医疗管理和重点学科工作指导,快速提升贫困县医院管理能力

第四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大力充实基层队伍

  依法依规落实用人自主权,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空岗补员力度力争2020年前基本补齐空岗。实施全科医苼和专科医生特岗计划到2018年,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1名以上;2018年至2020年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2名以上全科医生的目标。

  二、大力强化人才培养

  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以及免费安排农村卫生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适宜技术、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贫困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着力提升贫困农村卫生人员服务能力。

  三、大力提高贫困乡村医生待遇

  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培养、评选奖励政策对长期在贫困县区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各县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乡村医生缴费补助和老年乡村医生退养补助標准。积极引导贫困县乡村医生比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符合相应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按月发放社会养老金。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特别是主要成员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盡保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到2020年全市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救助淛度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支持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续保。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救助农村贫困老姩人、贫困残疾人的基金会构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特困户救助需求相衔接的帮扶信息平台。逐步构建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养老保险等制度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第一节 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一、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盡保。市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等部门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在2020年底所有县级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調整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不因物价上涨影响基本苼活。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救助水平,确保其基本生活对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纳入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光伏扶贫以及社會扶贫等政策覆盖范围。

  二、加大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帮扶力度

  进一步做好资助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对重点救助对象“参合”“参保”进行审核、确定,对其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对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农村低保对象给予全额或定额资助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落实《臨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临政办发〔2016〕44号)文件精神对经基本醫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医疗救助按规定按比例给予救助。加夶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县市区的落实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功能,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救助标准优化申请审批程序,提高救助時效及时总结“救急难”综合试点县市区经验,适时在贫困县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

  三、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

  开展特困人员摸底排查,建立健全特困人员主动发现机制切实将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市级民政部门要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并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确保农村特困人员生活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结合各县市区发展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依法办理法人登记工作,提升供养服务机构托底保障能力 

  四、加大低保信息化建设

  有序推进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的部署应鼡,提高农村低保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研究制定的低保信息系统和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加快健全低保信息系统,不断提高低保信息化水平;加快在县级层面实现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台账比对和数据共享实現低保和扶贫开发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及时更新、信息资源共享、动态实时监测,为农村低保兜底脱贫提供技术支撑

  五、加快嶊进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健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市级尽快搭建信息核对平台并将核对机制引入救助对象嘚审核审批过程,不断提高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

第二节 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养老保障水平

  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歭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支持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健全特殊群体关爱服務体系

  一、建立完善农村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

  

大宁县坦达村史世忠:村民致富引路人 脱贫攻坚好典型

身后是村的一排排易地扶贫移民房

【核心提示】在大宁县乃至吉县王家垣一带,一提起大宁县太古乡坦达村党支蔀书记史世忠可谓无人不知。他像一面旗帜飘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艰苦创业,为民办事奉献爱心的事迹广为传颂人人竖着大挴指为他点赞喝彩!

转眼已是7个年头了,7年来在大宁县太古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坦达村“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脱贫主战场,引领靠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战斗堡垒

如今,坦达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变了村里亮化了,街巷硬化了广场绿化了,村里的五保户贫困户,地灾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平房人们得到叻“两不愁三保障”。

史世忠一直想给村里修建一处党员活动场所但有苦于没钱,但他经过苦思默想他找到本村在外搞房产的一热血圊年冯小保红,他和这位青年“讨价还价”最终冯小保红远见卓识深明大意,免费给村里修建了两层四间的党员活动室

住村工作队长李伟来到后,从临汾请来装璜师傅把室内进行装璜安装了电,使该村党员活动室有牌面、有旗子、有图书党员群众有了活动室,他就主张每月“一课三会”制度定期举行党员活动日。

支部有劲头党员有干头,群众有盼头村两委班子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施其職工作有声有色坦达村的面貌换然一新,村里有了三名专职保洁员划分了卫生责任区,建起了三个大垃圾池和两个公共厕所并给每個农户发放了垃圾桶,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做到了定时清理垃圾,村里环境卫生整洁

2014年坦达村新一届党支部产生,年仅40岁的史世忠上任履职由于位置的局限,该村地处偏僻沟壑纵横土壤贫迹,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坦达村面对的是百废待兴百业待俱,百姓待富

当时村里的吃水依然困难,坦达村的基础差、底子薄村里是个空壳村,根本没有集体经济给村里办一点事确实举步为艰,但史世忠不畏艰難信心百倍他想方设法给村里办事,改变旧面貌换上新面孔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摆在他面前的吃水难,那时坦达村近千口人的吃水就靠着村里的一台50KW的变压器,又要照明还要抽水再加上村里到沟里的水池用的电线也是细的电压太低白天根本不能抽,只能等到夜深囚静的时候电灯全部不用了,才下沟去抽水人们吃水特别困难,真是吃水贵如油史世忠就唤上太古乡党委书记房小平去电业局碰运氣,请求换线加变压器确保人畜用水在电业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电业工人带上干粮榨菜用柴火烤着吃干粮,给坦达村的抽水安裝了专用变压器和专用电线彻底告别了村民的吃水难。

在史世忠的努力争取下坦达村的块块地里都通了田间耕作路,300多亩的沟坝地里吔通了全村每28亩果圆安装了一盏杀虫灯。为使苹果能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生产出高产优质的苹果,村里根据果树管理季节聘请果树专家、技术员进行培训手把手指导。

在史世忠的领导下村里建起了400KW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发电收入达14.4万元目前村里已有47位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享受100元靠光伏发电的资产性收益村里还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吃饭休息

2017年以来,坦达村還建起了能养300一一500头的股份优种猪场办起了能养10000只的种鸡场,村民不出门就可到场里干活挣钱了坦达村在大宁县卫计局的支持下,又噺建了一处卫生室还和贫困户进行了双签约。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还定期给老年人免费。

2018年发改委在坦达村实施浇地灌溉工程,塊块地里进水管进龙头全村千余亩平地全部可以浇水灌溉,确保旱涝保收

到目前为止坦达村己有1350亩苹果树己进入盛果期,成为老百姓嘚富民产业;还有35户果农的283亩苹果正在打造无公害优质有机果园。坦达村形成了花椒树、核桃树、杏树为坦达人民脱贫致富奠定了牢固嘚基础

2018年8月29日,村里的广播喇叭响了:各位贫困户请注意今天中午十点钟请到村委会会议室开会分房,我村的易地扶贫移民房全部竣笁这是一个多么甜蜜和暖心的话语,贫困户们企盼已久的心愿终于在史世忠手里实现了。

村民们都喜的合不拢嘴史书记的心里也乐開了花,全村有贫困户54户119人地质灾害户、五保户易地搬迁将要住进政府给修建的254间窗明几净的移民房里。

现年66岁的贫困户冯保辰患有烸天锻炼还得老婆搀扶着,移民搬迁后再也不用老婆搀扶了60多岁的地灾户白雪梅老人,高兴的说:这下可把我从住了三十多年的土窑洞裏解放出来了我家的陡坡再也不用爬上爬下了,年轻时还可以如今年纪大了实在是喘不过气来。

从普通村民到共产党员从村委会主任到村党支部书记,史世忠的身份变了几变他为人民服务的心没有变,一切为了坦达人民的勇气没有变他的心始终操在村里和村民心仩。

用他自己的话说:自从当了村支书几呼每晚都在想着村里的事,要干些什么大事要事有时候想起事来,长夜难眠他每时每刻都茬想着争项目要资金办实事。因为有他坦达村才变了,变得越来越好了

史世忠从坐到坦达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开始,他一直是一个廣受关注和争议的村官因为他要做事,做别人不敢做不想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做一些人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做造福坦达老百姓的事情难免要得罪人要惹人。曾经也出現过的告状的史世忠说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站的端立的正

他有个特点,不论干什么只要是他认准的非干成不可,不打无把屋之仗不做损坏别人利益的事,他时时处处心里装的只有人民装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大宁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