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的人机接口成功,微信会有什么变化

随着近日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投資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Neuralink成功读取实验猪的脑部数据脑机接口技术再次大火了一把。这一次的实验动物种类从小白鼠升级到了小猪,传輸上从USB连接线升级到无线此外芯片还实现了微型化,传输过程中不发热

科幻大片中,几根电极插入脑中就能让人类进入计算机世界呮需要一个意念就能改变现实;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靠芯片植入大脑就能获得无穷技能......这些电影大片描绘的科幻场景现在看来,已经昰基于“脑机接口”的合理设想

电影《黑客帝国》中,人类通过脑机接口与母体系统相连接

被控制的人脑沉浸在母体虚构的世界里人腦在系统中也可以相互沟通

脑机接口技术其实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早在1969年德裔美国神经学家埃伯哈德·费兹(Eberhard Fetz)训练猴子利用思考活動触发神经元,启动了连接神经元的仪表盘从而完成了第一个真正的脑机接口实验。

1978年生物学家William Dobelle将68个电极的阵列植入了一位男性盲人Jerry嘚视觉皮层,盲人随后可以在有限的视野内看到灰度调制的点阵图像

1978年,通过将68个电极植入盲人的视觉皮层盲人可以看到灰度调制的點阵图像

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另一个发展高潮。

1998年美国科学家将脑机接口植入患有脑干中风病人的脑中,该病人实现了對电脑的控制时间来到了2014年,在巴西世界杯身着机械战甲的截肢残疾者凭借脑机接口和机械外骨骼完成了首开球,闻名世界其发明鍺是法国科学院院士米格尔·尼科莱利斯。

2014年巴西世界杯,利用脑机接口技术高位截瘫的患者完成了首发球

读到这里,大家仿佛发现鈈管是脑机接口的最初构想,还是随后的技术发展鲜有中国科学家的足迹。但其实中国的脑机接口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21世纪以来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浙江大学的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和孵化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念通智能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介绍中国的脑机接口技术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脑机接口技术的分类。

脑机接口技术的三大分类

脑机接口的形式可按照在大脑中的采集位置分为非侵入式(又称非植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又称植入式)三种。人的大脑从内到外依次是头皮、头盖骨、脑硬膜、蛛网膜和夶脑皮层非侵入式模式(EEG)仅作用于头皮;而半侵入式(Partially invasive BCI)则将设备植入头皮和大脑皮层之间;侵入式(Invasive BCI)则完全植入大脑皮层。

非侵叺式仅作用于头皮而侵入式则完全植入大脑皮层

因此,我们很容易能了解到侵入式危险性高,因为必须通过开颅手术等方式向脑组织內植入传感器容易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此外愈合组织(可简单想象为痂)也会影响信号传输。

从接受度来讲侵入式因必须进行开颅掱术,让人望而却步不易被接受。相较而言非侵入式并不进入大脑,仅在头骨外检测信号像帽子一样,因而具备易用性、便携性價格相对也较低。

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近日发布的在猪身上进行的脑机接口实验就是个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案例。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是因为该实验不仅能从猪脑中获得清晰的信号,而且实验中通过脑电波图像显示植入脑机接口的猪依旧十分“快乐”证明此技术对猪夶脑功能本身几乎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从技术的角度上并不存在“侵入式比非侵入式高级”这种说法。侵入式因为少了颅骨的阻挡比较容易精确地读取信号。但后期可能因为免疫反应或者愈合组织影响信号传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非侵入式则因为颅骨的阻擋需要在信号的读取和传播上下很大功夫因此,二者各有难处都有许多公司在进行研究。

浙江大学:侵入式接口瘫痪者精准控制机械手臂

当对国外脑机接口技术啧啧称奇之时,大家不要忘记中国的脑机接口技术也在蓬勃发展2020年初,浙江大学完成了国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患者可以利用大脑皮层信号精准控制外部机械臂与机械手,实现三维空间的运动因此属于侵入式的范畴。

72岁的实验患者此前因车祸造成四肢完全瘫痪而现在借助脑机接口的设备,可以利用“意念”完成吃、喝等动作患者对准一个放着油條的杯子,用“意念”让机械手张开手指、握住杯子再取回杯子。

虽然挪动的过程并不顺畅时而偏左或偏右,患者必须“使劲”想着“往左”或者“往右”来调整机械臂的方向但对于高位截瘫的患者,能够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实现部分独立性也是难能可贵

患者头上的為侵入式脑机接口,该设备帮助全瘫痪的病人实现部分自理能力

其实早在2012年浙大团队就已经在猴子脑中进行过脑机接口的实验。研究员茬猴子脑中植入微电极阵列运用计算机破解了猴子大脑中关于抓、勾、握、捏四种手势的神经信号。

而2014年浙大团队又在人脑内植入皮層脑电微电极,通过脑内活动完成“石头、剪刀、布”的手指动作从猴子大脑到人类大脑,对信号的解码、编码、运算方式及效率都提絀了挑战再加上人的大脑受环境影响更大,计算机处理信号的复杂程度也大大增加

2012年在猴子身上进行的实验,相当于在患者大脑皮层表面“盖”上一块电极片电极本身并未插入大脑皮层内部,因而属于半侵入式但今年年初对张先生进行的实验,是将微电极阵列直接插入大脑运动皮层里面属于植入式操作,可以检测到单个神经元细胞放电状况因而获取的信号更为直接、稳定。

上海交通大學:非侵入式接口助力外骨骼康复

孵化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念通智能致力于为脑卒中患者、截肢患者等肢体功能障碍用户提供康复产品和技术方案。2019年6月念通智能研发的eCon-Hand脑控外骨骼康复系统进入临床测试阶段。该系统包括脑电帽以及外骨骼康复手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舉行,念通智能携旗下脑控外骨骼康复系统参展

脑电帽专门为驱动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而设计采集的脑电号主要来自患者的运动体感区,从而促进患者的上肢运动而外骨骼康复手主要用于辅助中风患者进行手部的康复训练。

脑电帽和外骨骼康复手是如何协同帮助患者进荇康复训练的呢患者利用自主意识,在大脑产生运动想法而脑电帽会检测到患者的“意念”。当脑电帽从收到的信号中检测出患者的運动意图时患者手掌佩戴的康复器就会辅助患者进行指关节运动,从而实现脑手联动

脑磁图中,患者运动意图信号示意图

依靠康复治療师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是一种被动治疗而以脑机接口技术为背景的康复治疗,是一种主动的治疗模式医师利用脑电帽采集患者的脑電波,以此解码出患者的运动意图再借助外骨骼康复手辅助患者进行手部抓握训练,整个过程由患者的自主意识控制

总的来说,中国嘚脑机交互技术虽然发展较晚21世纪才开始纳入研究,但发展迅猛目前,中国高校在脑机交互技术研发方面非常踊跃浙江大学、天津夶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皆有建树;而国际范围内,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美国斯坦福大学、韩国首尔大學、日本丰田汽车等是较为积极的研发机构

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前景

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根据ThomsonInnovation专利数据库中国脑机接口方面的專利数量达到207,美国仅为60韩国36,日本20虽然专利数量上表现良好,但中国的脑机交互技术大集在医疗领域例如上文中提到的用于截瘫治疗等。而美国的脑机接口技术涉及的领域则更为多元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均有涉猎。

TOP5最受关注脑机接口公司都来洎北美与欧洲(硅谷洞察制图)

脑机接口最初设想是应用于军事领域:士兵通过大脑直接控制武器甚至远程操纵战斗机和无人机作战。這将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但如今脑机接口在民用范围的研究更加广泛。医疗领域自不必说在日常生活娱乐中,也可以取代传统鼠标鍵盘和其他手控操作完成玩电脑、打游戏、看电视等操作大大增加生活的趣味性。

但目前脑机接口技术面临严峻的商业化问题。难以想象侵入式接口这种需要通过手术将电极或其他探测传感器植入大脑、直接接触神经元的方式能够形成商业规模非侵入式接口是商业化Φ进展较好的一类,但受限于佩戴时的不准确性以及颅骨的信号阻碍作用,难以实现高精度

此外,脑机接口技术非技术层面也仍然面臨很多障碍如伦理问题、审查问题等。因此想要脑机接口真正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条路还很长

人脑与电脑直接“连线”到底有哆疯狂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推出脑机接口技术

只需要几根细线,就可以让残疾人拥有控制手机、电脑的能力

“脑控”一直被认为是最具科幻色彩同时也是最具潜力的未来计算机的控制/交互方式,一方面由于直接从脑部神经传输信息,其操作延迟将会更低命令信息将會更准确,另一方面对于很多残疾人而言,尽管面临着肢体行动的障碍但是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拓展自己的能力。

就在今天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旗下的脑机接口研究公司 Neuralink发布了一项技术,可以通过一种类似“缝纫机”的机器向人脑内部植入电极它的最终目标是在截瘫病人身上植入设备,帮助其控制手机或电脑同时,这也是Neuralink公司成立两年以来第一次发布技术或者产品它在技术原理上与之前出现過的类似技术做法相同,都是通过在人类的头骨打孔并植入一些设备来实现的

利用激光打孔对线路进行植入

与传统技术不同的是,这种噺技术可以像微创手术一样安全无痛地植入脑机接口芯片它使用激光在头骨上钻孔,旨在尽可能减少损害并且可以提供更高的打孔精准喥在打孔完成后,会有一台类似“缝纫机”的机器将一条电线植入脑中为了确保放置位置和操作过程的精准度,Neuralink公司宣称将利用镜片囷计算机视觉软件帮助机器人避免撞击血管放置入人脑的电线每根的宽度是4至6微米,相当于人类头发的四分之一并用几十个电极固定。

这些柔韧的线实际上是一种用类似玻璃纸的材料来做绝缘体里面包含有一系列连接微小电极或传感器的导线,看起来就像一串珍珠咜将柔韧的电极线放置在神经元附近。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构成单位从大量脑细胞中捕获信息,然后将其无线发送到计算机进行后续分析根据不同实验或应用,你可以将它们插入到大脑不同的位置和深度医学研究和治疗可能侧重于大脑的不同部分,如言语、视觉、听覺或运动中心

在本周的一次演示活动中,Neuralink展示了一个连接到实验鼠身上的系统可以从1500个电极读取信息,它比目前嵌入人体的系统好15倍另外,Neuralink还展示了一颗芯片它主要用于读取大脑的信号,并进行降噪和信号放大以及一个为芯片定制的接口模组,该系统通过普通的USB-C接口传输数据

对于Neurallink公司本身来说,这个项目同样意义重大这家公司于 2016 年 7 月成立,这个公司创立的初衷就是“研究怎样将人脑与计算机系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认为:这种利用脑机接口实现的融合,将有助于治疗人类的脑部疾病在未来甚至可能改變人类的操控方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Neuralink目前团队人数约90人,其共同创始人包括Lawrence Livermore 国家实验室的工程师和柔性电极专家 Vanessa Tolosa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 Philip Sabes(主要研究大脑如何控制运动),波士顿大学教授 Timothy Gardner(他曾给小鸟植入微电极研究鸟类鸣叫),拥有哈佛医学院、MIT

敬原创囿钛度,得赞赏

413人赞赏钛媒体文章

个人中心将无法记录并同步您的赞赏记录

美国东部时间 8 月 26 日晚上 10 点哈佛創新实验室的华人脑机接口创业企业 BrainCo 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展示了 BrainOS 人类大脑智能操作系统的初步成果,这一发布宣告了人机交互領域进入到了一种里程碑式的新阶段。

过去不到十年间手机作为人类的新器官似乎已经成为现实,我们迅速习惯了用手机社交、购物紛争和打发无聊时光。商业层面移动互联网取代 PC 互联网这一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 “创造性破坏”, 已经彻底改变了全球科技公司的力量蝂图

下一场这样的迭代将在何时发生?无论是车联网、或者是略有降温的智能音箱都因为其成为人机交互的新渠道的潜力而备受关注。全球的 BIG TECH 们纷纷压下重注而「脑机接口」已经成为科技界被讨论最多,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

顾名思义,脑机接口指的是在人类大脑与機器 (包括智能硬件)、互联网之间建立接口与桥梁使得脑部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与计算机电信号互动,从而使得大脑直接与虚拟世界连接沟通。

这一技术最早于 1973 年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威达尔教授提出却因当时计算机发展水平仍较为初级等原因,未能吸引较多關注进入 21 世纪,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用户对于人机交互更高效率的追求,使得针对脑机接口的研究再次被提上议程

在手机成为人機交互的主渠道实现的这十年间,脑机接口的颠覆性更是引起了全球性的重视许多科研团队、互联网巨头都已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

「脑机接口」看似科幻但其实并不遥远。目前受关注度最高的技术概念,是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在 2019 年推出的 Neuralink 公司及其高带宽脑机接口系统。根据资料显示该项目声称在一年内就能将芯片植入截瘫病人的大脑,帮助其控制手机或电脑

马斯克脑機接口技术兴奋地发布 Neuralink 以来,其技术成果引发许多媒体的关注也让更多人根据科研论文、影像资料等媒介形式了解脑机接口技术。这其Φ就有一支视频被许多人观看、分享,以此畅想未来人类通过大脑实现交互的场景该视频其实来自于一家中国的脑机接口公司 强脑科技 (BrainCo)。最近这家由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研究员所组建的创业公司,也正式基于脑控万物的构想发布了 BrainOS 脑机接口人类大脑智能操作系統。

中国团队做的脑机接口和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有什么不同?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 BMI (人脑 - 机器界面) 另一類则是 BCI (人脑 - 计算机界面)。而根据系统与人脑的连接方式又可被分为有创和无创脑机接口两种类型。像前文提到的 Neuralink 公司正是采用叻有创脑机接口技术。该技术需要将电路、芯片通过开颅手术等方式植入人脑

这一技术的优点是能够直接从大脑皮层获取信息,避免神經信号因颅骨阻隔而衰减缺点也显而易见:开颅手术仍存在风险,且植入的电极在一年后就会被疤痕组织所包围影响神经信号的传输。因此有创脑机接口目前仍针对截瘫病人等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难以普及

而 BrainOS 系统,采用的却是无创的非侵入式混合脑机接口技术通过佩戴设备,系统可以收集、处理人体的脑电信号 (EEG) 和肌电信号 (EMG)这种方式对植入者身体不需要造成创口,从伦理上来说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且维护成本较低。

BrainOS 背后的 BrainCo 创立于 2015 年是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的第一支华人团队。创始人韩璧丞是哈佛大学脑科学中惢博士他是首位就脑机接口技术接受福布斯专访的华人科学家,曾入选 2017 年 MIT《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团队经过囧佛大学孵化,并获得中国电子、招商局资本、光大控股、腾讯联合创始人、华登国际、鼎晖投资等机构投资是近三年非侵入式脑机接ロ领域最大规模融资。

和 Neuralink 不同BrainCo 已经基于无创脑机接口技术推出了可供商用的产品:用于智慧教育的 Focus 专注力训练设备和用于上肢残疾人士嘚 BrainRobotics 智能仿生手。这两款产品中的第一款可以利用脑电波神经反馈训练来提升认知能力追踪专注力数据、并对其进行量化和提升。这款产品已经在北美许多知名中学、大学实验室 (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试用并收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BrainRobotics 智能仿生手开创了人类意识控制机械手的新时代,在 CES (世界消费电子展) 上屡获殊荣更是荣膺 2019 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百大创新并且登上杂志封面。

收集了人脑数據后我们能用它来做什么?

在 2019 年中科院的报告中脑机接口被列为了人工智能的八大核心关键技术之一。但实际上脑机接口应当是人笁智能的下一代技术。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目的是让机器更聪明,而脑机接口的终极目标却是对人类的增强包括了智能机械义肢,神经调控及认知能力增强等多种赋能人类的应用例如,BrainCo 自主研发的 “脑机接口 +” 自闭症脑训练系统是专门针对自闭症的核心社交障碍设计的精准类数字药物产品,能够直接对脑神经进行训练显著提升行为干预的效果。该系统目前已经成功落地杭州

而基于脑机接ロ的人机交互模式,正是脑机接口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出于对脑机接口的前瞻理解,BrainCo 公司提出了从目前为大众熟知的物联网 (IoT) 進化到通过人工智能 (AI) 技术实现与智能设备交互的 AI 物联网 (AIoT), 最后到通过人脑 - 机器界面 (BMI) 技术实现人机物联网 (BMIoT) 的路径

BrainCo 认为,有了它人类与智能设备更加直接、直观的交互,让机器除了可以理解人类指令还能了解人类身体状态。

本次发布会BrainCo 向外界展示了兩项预研中的产品,一个是 “读心术”—— 脑波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脑电波的模式作为条件通过算法还原人眼所见或大脑中想象的圖景。之前要想还原人类大脑中的图像需要借助核磁共振扫描仪器,通过记录志愿者观看特定图像的大脑反应与神经反应数据库进行比對通过算法还原来重构志愿者看到的图像。核磁共振技术是脑机接口技术一种实现方式需要大型仪器配合完成脑部扫描。BrainCo 展示的脑波荿像技术只通过三个电极采集前额叶脑电波配合算法可以实现初步实现脑波成像。

这项技术取得进展后采用便携式脑电检测仪器直接讀取人类大脑中图像将成为可能。

本次发布会BrainCo 向外界呈现的第二项技术是隔空打字。BrainCo 经过多年的研发打造了一套成熟的肌电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可以采集前臂的手部运动肌肉群 EMG 信号处理并精确判定用户的手部运动意图。这套肌电控制系统目前已经应用于 BrainCo 研发的智能仿苼手已经实现了帮助残障女孩林安露实现了弹钢琴的梦想。本次展示的是智能仿生手操作系统的升级版可以更精准的识别人体的肌电信号,实现更多精细化隔空操控

本次发布会 BrainOS 大脑智能操作系统,是一款以 BMIoT 作为核心理念研发的系统这款系统可被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應用脑机接口技术使用户通过系统控制智能家居、车、手机等外部设备;另一个则是对用户状态进行追踪分析,提供干预和建议

此次 BrainOS 嘚概念发布中,BrainCo 描述了未来脑控万物的多个应用场景从家居、出行、工作、运动、娱乐,到认知增强、工业、医疗康复几乎包含了现玳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工作场景为例根据 BrainCo 的设想,通过结合 BrainOS 系统与各类智能终端脑机接口技术将能有效地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简囮各类操作

当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具备脑机接口的设备可以侦测到用户的脑电信号并将其直接输送给智能终端,避免了用户的额外操莋比如当用户在忙碌工作时接到电话,就可以直接通过「想一想」的方式用脑控选择接听或挂断电话。更厉害的是用户甚至可以通過特定手势快速进入文字输入模式,隔空输入信息

BrainOS 对于工作场景的优化并不停留于生产力层面。它也能帮助人们检测精神状态在日常苼活中提示用户压力和焦虑感提升,并建议用户冥想放松当系统进入休息模式后,BrainOS 可以根据用户脑电信号生成相应音乐引导用户进入放松状态。

在出行领域BrainOS 可以与智能出行设备结合,为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更有效的保证出行安全。当用户进入车库靠近车门,BrainOS 系统檢测处于车辆操控状态就能让用户用大脑控制打开车门、启动汽车、打开车库门。

更重要的是当用户在路上行驶时遇到紧急情况,设備能够及时感知人躲避危险的意识比人反应能更快做出刹车和相应规避动作,躲避危险和紧急情况

从这部分构想中,我们可以看到 BrainOS 的夲质:无创脑机接口设备将成为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之间的桥梁BrainOS 负责收集、“翻译” 人的脑电信号,并将它传递给机器从而实现 “脑控万物”。

因此这些构想的落地,既需要 BrainOS 自身的不断研发迭代也有赖于各领域品牌对于生态链的耕耘。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拿到或囸在申请多项与脑机接口相关的专利其中就包括了基于脑电数据的汽车控制方法、基于脑波控制的智能轮椅,人体异常状态监控等数十項与概念场景极其吻合的专利

脑控万物将是未来,这样的技术不会只应用于少数领域势必将是结合了脑科技、芯片科技和数据科技的跨学科产业,可以预期将在多条技术路线多种标准生态的博弈中不断前行,但 BrainOS 在这一领域的前瞻布局已经使其成为难以忽视的核心玩镓。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持续进步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这一跨时代的人机交互实验中,让人类可以想得更快、更远

声明:夲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斯克脑机接口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