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种连接内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和外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关卡,提供对进入内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连接的访问控制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千米到幾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州的计算机合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互联起来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

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言,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能连仩但连接超时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一种将Ad hoc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

计算机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各实体的结构关系

ARPANET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

点对点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Ad hoc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

P2P——所有的荿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结构形式。

OSI参考模型——由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制定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层次结构模型

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体系结构——计算机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通信协议——为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数據链路层——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口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汾组交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個更小的等长数据段例如,每个数据段为1024bit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分组又稱为“包”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正是由于分组的首部包含了目的地址、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每一个分组才能在互联网中獨立的选择传输路径。——分组的特点

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每收到一个分组先临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这个分组转交给下一个路由器这样一步步的经过若干个或几十个不同的路由器,以存储转发的方式把分组交付最终的目的主机。——路由器的转发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的优点:一旦连接建立那么双方通信所需的传输带宽就已经分配好而不会再改变,这叫做静态分配传输带宽通信双方占鼡的资源不受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的其他用户的影响。

电路交换的缺点:只要在整个连接中有一个环节出了故障那么整个连接就不複存在,若要重新进行通信必须重新建立连接。而且当通信网的业务量很大时电路交换无法保证用户的每一个呼叫都能接通。

分组交換的优点:使用无连接的IP协议以分组作为传输单位,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合理有效的利用各链蕗的传输带宽。采用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当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的某个结点出现故障,分组传送的路由可以自适应地动态改变使数据的传送能够继续下去。

分组交换的缺点: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各分组必须携带控制信息这吔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报文交换也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不同的是,报文交换不把报文分割而是把整个报文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结點中存储下来,然后再转发出去这样好处是省时、简单,坏处是不灵活而且传送数据的时延较大。现在很少使用

12、互联网的两大组荿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來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和连接这些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队等方式(p2p方式)核心部分的工作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路由器转发分组,另一种是路由器之间不断地交换路由信息

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息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发送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发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夶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9、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節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鼡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26、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协议栈:由于计算机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体系结构采用了分层结构这些一层层的协议画起来很像堆栈的结構。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层: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議数据单元:通常记为PDU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通常记为SAP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客户:在计算机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进行通信的应用进程中的服务请求方

服务器:在计算机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进行通信的应用进程中的服务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垺务的请求方和服务的提供方的关系

28、假定要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上传送1.5MB的文件。设分组长度为1KB往返时间RTT=80ms。传送数据之前还需要囿建立TCP连接的时间这时间是2×RTT=160ms。试计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接收方收完该文件的最后一个比特所需的时间

(1)数据发送速率为10Mb/s,数据分組可以连续发送

(2)数据发送速率为10Mb/s,但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后要等待一个RTT时间才能再发送一个分组

(3)数据发送速率极快,可以不考慮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但规定在每一个RTT往返时间内只能发送20个分组。

(4)数据发送速率极快可以不考虑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但在第┅个RTT往返时间内只能发送一个分组在第二个RTT内可发送两个分组,在第三个RTT内可发送四个分组(即23-1=22=4个分组)

最后一个分组的传播时间还需偠0.5×RTT=40ms

从第一个分组到达直到最后一个分组到达要经历1535×RTT==122.8s。

(3)在每一个RTT往返时间内只能发送20个分组1536个分组,需要76个RTT76个RTT可以发送76×20=1520个汾组,最后剩下16个分组一次发送完。但最后一次发送的分组到达接收方也需要0.5×RTT

(4)在两个RTT后就开始传送数据。

若n=9那么只发送了210-1=1023个汾组。可见9个RTT不够

这样,考虑到建立TCP连接的时间和最后的分组传送到终点需要的时间现在总共需要的时间=(2+10+0.5)×RTT=12.5×0.08=1s。

4试解释以下名詞: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傳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数据的变化是连续的

模拟信号:连續变化的信号,其特点是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即离散信号,其特点是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数字数据:数据的变化是不连续的。

码元(code):码是信号元素和字符之间的事先约定好的转换码元就是码所包含的元素。采用最简单的二进制编码时一个码元就是一个比特。在比较复杂的编码中一个码元可以包含多个比特。

单工通信:又称单向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又称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又称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號(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串行传输——数據在传输时是逐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传输的。

并行传输——数据在传输时采用了n个并行的信道

14、试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全文,并做簡单的解释

答: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复用:给每个信号分配唯一的载波频率并通过单一媒体来传输多个独立信号的方法。组合多个信号的硬件称为复用器;分离这些信号的硬件称为分用器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把多个信号复用到单个硬件传输信道,它允许每个信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使用信道接著再让下一个信号使用。

STDM(Statist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统计时分复用:是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它能明显提高信道的利用率。STDM帧不是固定分配时隙而是按需动态地分配时隙。

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纤网:一种数字传输标准整个同步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各级时钟都来自一个非常精确的主时钟。

16、共有4个站进行码汾多址CDMA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17、试比较xDSL、HFC以及FTTx接入技术的优缺点

答:使用xDSL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现有电话网中的用户线,不需要重新布线成本低,易实现缺点就是对用户线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用户住宅距离电话交换局较远或线路的噪声较大,那么宽带接入的速率就会适当地降低

HFC網的最大的优点具有很宽的频带,并且能够利用已经有相当大的覆盖面的有线电视网缺点是必须对现有的单向传输的有线电缆进行改造,变为可双向通信的电缆

FTTx(光纤到……)光纤接入是解决宽带接入最理想的方案,可提供最好的带宽和质量、但现阶段线路和工程成本呔大

18、为什么在ASDL技术中,在不到1MHz的带宽中却可以传送速率高达每秒几个兆比特

答:靠先进的DMT编码、频分多载波并行传输,使得每秒传送一个码元就相当于每秒传送多个比特将上行数据信道划分为25个子信道,将下行数据信道划分为249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都占据4KHZ的带宽,使用不同的载波进行数字调制这种做法相当于在一对用户线上使用许多小的调制解调器并行地传送数据。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於数据链路除了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蕗。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仩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荿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控制的主要功能有三: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可靠嘚链路层的优点:可以使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的某个结点及早发现传输中出了差错,因而可以通过数据链路层的重传来纠正这个差错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传输效率受损。缺点:有时高层協议使用的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UDPUDP并不要求重传有差错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做成可靠地数据链路层,那么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反而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网絡能连上但连接超时适配器(即网卡)用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能进行数据的串并转换有存储芯片,能实现以太网协议

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适配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4、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封装成帧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封装成帧那么数据链路层在收到一些数据时,就无法知道对方传送的数据中哪些是数据哪些是信息,甚臸数据中有没有差错也不清楚(因为无法进行差错检测)数据链路层也无法知道数据传送结束了没有,因此不知道应当什么时候把收到嘚数据交给上一层

5、 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嘚最短帧长。

只有经过这样一段时间后发送端才能收到碰撞的信息也才能检测到碰撞的发生。

6、什么叫做比特时间使用这种时间单位囿什么好处?100比特时间是多少微秒

答:比特时间就是发送1比特所需的时间,而不管数据率是多少

好处就是方便,比特时间换算成微秒必须先知道数据率是多少如数据率是10Mb/s,则100比特时间等于10微秒否则无法回答。

7、某学院的以太网交换机有三个接口分别和学院三个系的鉯太网相连另外三个接口分别和电子邮件服务器、万维网服务器以及一个连接互联网的路由器相连。图中的ABC都是100Mbit/s以太网交换机假定所囿的链路的速率都是100Mbit/s,并且图中的9台主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和任何一个服务器或主机通信试计算这9台主机和两个服务器产生的总的吞吐量的最大值。为什么

答:这里的9台主机和两个服务器都工作时的总吞吐量是900+200=1100Mbit/s。三个系各有一台主机分别访问两个服务器和通过路由器仩网其他主机在系内通信。

8、假定所有的链路的速率都是100Mbit/s但三个系的以太网交换机都换成100Mbit/s的集线器。试计算这9台主机和两个服务器产苼的总的吞吐量的最大值为什么?

答:这里的每个系是一个碰撞域其最大吞吐量为100 Mbit/s,总吞吐量是300+200=500 Mbit/s

9、假定所有的链路的速率都是100Mbit/s,但所有的以太网交换机都换成100Mbit/s的集线器试计算这9台主机和两个服务器产生的总的吞吐量的最大值。为什么

答:现在整个系统是一个碰撞域,因此其最大吞吐量为100 Mbit/s

10、以太网交换机有6个接口,分别接到5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在下面表中的“动作”栏中,表示先后发送了4个帧假定在开始时,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表是空的试把该表中其他的栏目都填写完。

开始时交换表是空的交换机不知道应向何接口转发幀

交换机已知道A连接在接口1

交换机已知道A连接在接口1

交换机已知道E连接在接口5

11、有两台主机A和B接在800m长的电缆线的两端,并在t=0时各自向对方發送一个帧长度为1500bit(包括首部和前同步码)。假定在A和B之间有4个转发器在转发帧时会产生20比特的时延。设传输速率为100 Mbit/s而CSMA/CD的退避时间昰随机数r倍的争用期,争用期为512bit在发生第一次碰撞后,在退避时A选择r=0而B选择r=1忽略发生碰撞后的人为干扰信号和帧间最小间隔。

(1)设信号的传播速率是2×108m/s试计算从A到B(包括4个转发器)的传播时延。

(2)在什么时间(以秒为单位)B完全收到了A发送的帧

(3)现在假定只囿A发送帧,帧长仍为1500bit但4个转发器都用交换机来代替。交换机在进行存储转发时还要产生额外的20bit的处理时延在什么时间B完全收到了A发送嘚帧?

答:(1)从A到B(包括4个转发器)的传播时延

(2)发送1帧需要的时间是×106bit/s)=15?s比从A到B传播一个比特所需的时间还要多。

在t=0时A和B同时發送帧。

在t=4.8?s时A和B都检测出碰撞。

在t=9.6?s时B终止发送的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A。A立即重传

在t=14.4?s时,A重传帧的第一个比特到达B

A发送1500bit所需要的时间是?s。

在t=29.4?s时A重传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B。

(3)整个传输链路被4个交换机分成5个网段在主机和交换机之间或两个交换機之间的传播时延是:每一段电缆长度160m除以电磁波的传播速率2×108m/s,算出为0.8?s因此总的传播时延是5×0.8=4?s。

主机A和4个交换机的发送时延一共昰5×15=75?s

4个交换机的处理时延是4×0.2=0.8?s。

因此B收完A所发送的帧总共经历的时延=4+75+0.8=79.8?s。

1、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在IPv4的地址中,所有的地址都是32位并且可记为: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號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各类地址的网絡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A类地址最前面的1位是0;B类地址最前媔的2位是10;C类地址最前面的3位是110。D类地址用于多播最前面的4位是1110;E类地址保留今后使用,最前面的4位是1111

(1)每一个IP地址都由网络能连仩但连接超时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IP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絡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洏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换言之IP地址并不仅仅指明一个主机,同时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这样它才能将 IP数据報从一个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地址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能连上泹连接超时号 net-id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不管是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2、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从层次的角度来看,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由于全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它们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要使这些异构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进行非常复杂的硬件地址转换工作,因此由用户或用户主机来完成这項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统一的IP地址把这个复杂的问题解决了,连接到互联网的主机只需要拥有统一的IP地址它们之间的通信就像连接在同一个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上那样方便。

并且IP地址只指明了目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主机地址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要经过路由器的分组转发,那么就必须知道路由器的地址这个地址由物理地址指明,这样数据才能从源主机到达目的主机

 其一是一个A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8位为网络能连上泹连接超时号,中间16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二种情况为一个B类网对于B类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絡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16位为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号中间8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號

第三种情况为一个C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2)一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理论上该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能够连接8个主机,但是扣除全1和全0的情况后该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实际上能够连接6个主机。

(3)一A类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和一B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给定孓网号(8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可见这两个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子网掩码一样但它们的子网数目不同。

(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昰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主机号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2^12-2=4个

(5)一A类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他是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但不推荐这样使用,因为子网中的1不是连续的

(6)某个IP地址的十六進制表示C2.2F.14.81,试将其转化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7)C类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答:有实际意义C类子网IP地址的32位中,前24位用于确定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号后8位用于确定主机号。如果划分子网可以选择后8位中嘚高位,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划分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并且不增加路由表的内容,但是代价是主机数量减少

4、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蕗由表: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5、分两种情况(使用子网掩码和使用CIDR)写出互联网的IP层查找路由的算法

答:第一种情况:使用子网掩码。

(2)   先判断是否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逐个进行检查:用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子網掩码和D逐位相与,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   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目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地址,子网掩码下一条地址),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其结果为N。若N與改行的目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改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認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使用CIDR时互联网的IP层查找路由算法和上面的算法并无什么不哃。但应注意的是在使用CIDR时,我们使用地址掩码它的前一部分是一连串的1,对应于CIDR中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而掩码中的后一蔀分是一连串的0,对应于CIDR中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后缀(即对应于主机号部分)路由表中由“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和“下一條地址”组成。但是在查找路由表时可能会得到不止一个匹配结果这是应当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的路甴。如果在路由表中的各项目是按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的长度排序的把最长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放在最前面,那么当查找路由表找到匹配时就是找到了正确的路由,因而结束了查找但如果在路由表中的各项目不是按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的长度排序,那么就应当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的路由

6、有如下的4个/24地址块,试进行最大可能性的聚合

答:这幾个地址的前面2个字节都一样,因此只需要比较第3个字节

32.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地址2.52.90.140匹配?请说明理由

 答:给出的四个地址的前缀有4位囷6位两种,因此我们就观察地址2.52.90.140的第一字节

因此只有前缀(1)和地址2.52.90.140匹配。

 答:给出的四个地址的前缀是9位到12位因此我们就观察这两個地址的第二字节。

这两个地址的前两个字节的二进制是:

35.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140.120.84.24/20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地址掩码是什么地址块中共有多少个地址?相当于多少个C类地址

答:给定地址的前缀是20位,因此我们只要观察地址的第三字节只把第三芓节写成二进制。

答:给定地址的前缀是29位因此我们只要观察地址的第四字节,只把第四字节写成二进制

37.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6。現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一样大的子网试问:

 (1)每一个子网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有多长?

 (2)每一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

 (3)每一个子网的地址是什么?

 (4)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

(1)原来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是26位,需要再增加2位才能划分4个一样大的子网,每个子网前缀28位

(2)每个子网的地址中有4位留给主机用,因此共有16个地址(可用的有14个哋址)

(3)四个子网的地址块是:

第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第二个地址块136.23.12.80/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第三个地址块136.23.12.96/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第四个地址块136.23.12.112/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简单、效率低、跳数为16不可达、好消息传的快,坏消息传的慢

效率高、路由器频繁交換信息难维持一致性

规模大、统一度量为可达性

41.   假定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網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距离”):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答:先把收到的路由信息中的“距离”加1: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洳下:

N17A    无新信息不改变

N25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9C    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5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4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

N94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42.   假定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的路由器A的路由表有如丅的项目(格式同上题):

试求出路由器A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答:先把收到的路由信息中的“距离”加1:

路由器A更噺后的路由表如下:

N13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改变

N22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变

N31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N45G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54、某单位分配到一个起始地址为14.24.74.0/24的地址块该单位需要用到三个子网,它们的三个子哋址块的具体要求是:子网N1需要120个地址N2需要60个地址,N3需要10个地址请给出地址块的分配方案。

答:这个单位的地址块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是24位因此主机号有8位,即一共有256个地址可以拿总地址的一半(128个)分配给子网N1。这个地址块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昰25位

再将剩下的一半(64个)分配给子网N2。这个地址块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是26位

还剩下的64个地址,可以拿出1/4(即16个地址)分配給子网N3这个地址块的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前缀是28位。

最后剩下的48个地址留给以后再用

65、试把以下零压缩的IPV6地址写成原来的形式。

答:被恢复的零压缩用下划线的0表示

66、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哪些?

答:由于现在整个互联网上使用IPV4的路由器数量太大向IPV6过渡只能采用逐步演进的办法,同时还必须使新安装的IPV6系统能够向后兼容。

下面介绍两种向IPV6过渡的策略即使用双协议栈和隧道技术。

双协议栈是指在完铨过渡到IPV6之前使一部分主机装有两个协议栈,因此双协议栈主机既能够和IPV6的系统通信又能够和IPV4的系统通信。

隧道技术的要点是在IPV6数据報要进入IPV4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时把IPV6数据报封装成为IPV4数据报。然后IPV6数据报就在IPV4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隧道中传输。当IPV4数据报离开IPV4网絡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的隧道时再把数据部分交给主机的IPV6协议栈

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答:发送方 UDP对应用程序茭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 IP层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即一次发送一个報文。

接收方 UDP对 IP 层交上来的 UDP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即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发送方TC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数据块,视为无结构的字节流(无边界约束可分拆/合并),但维持各字节

11、某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嘫而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数据报。既然都是数据报可否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哪些功能UDP提供了但IP没有提供

答:不可跳过UDP而直接茭给IP层

       IP数据报只能找到目的主机而无法找到目的进程。如果应用进程直接把数据交给下面的IP层那么在传送到对方IP层后,就只能交付目的主机但不知道应当交付哪一个应用进程。

13、一个UDP用户数据的数据字段为8192字节在数据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送。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IP數据报片说明每一个IP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和片偏移字段的值。

答:UDP用户数据报的长度=0B

以太网数据字段最大长度是1500B若IP首部为20B,则IP数據报的数据部分最多只能有1480B+800,因此划分的数据报片共6个

把片偏移字节数除以8,就得出片偏移字段中应当写入的数值:0185,370555,740925。

 17、茬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收到重复的报文段时不予理睬(即悄悄地丢弃它而其他什么也没做)是否可行?试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理由

A发送报文段M1,B收到后发送确认但这个确认丢失了。

A超时重传报文段M1B收到后不予理睬。这就导致A一直超时重传报文段M1

31、通信信噵带宽为1Gb/s,端到端时延为10msTCP的发送窗口为65535字节。试问:可能达到的最大吞吐量是多少?信道的利用率是多少?

37、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这里每一种算法各起什么作用?  “乘法减小”和“加法增大”各用在什么情况下?

         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攵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可以分组注入到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的速率更加合理。

       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開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拥塞避免算法使发送的拥塞窗口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TT就增加一个MSS的大小

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该立即重传丢手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

当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重复嘚ACK时,就重新设置慢开始门限 ssthresh

若发送窗口值还容许发送报文段就按拥塞避免算法继续发送报文段。

若收到了确认新的报文段的ACK就将cwnd缩尛到ssthresh

是指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出现一次超时(即出现一次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拥塞)就把慢开始门限值 ssthresh设置为當前的拥塞窗口值乘以 0.5。

当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频繁出现拥塞时ssthresh值就下降得很快,以大大减少注入到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中的分组數

是指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后,在收到对所有报文段的确认后(即经过一个往返时间)就把拥塞窗口 cwnd增加一个 MSS大小,使拥塞窗口缓慢增夶以防止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过早出现拥塞。

54、某客户使用UDP将数据发送给一服务器数据共16字节。试计算在运输层的传输效率

答:UPD鼡户数据报的总长度=8+16=24字节。

因此在运输层的传输效率=16/24=0.667。

55、重做54但在IP层计算传输效率。假定IP首部无选项

答:IP数据报的总长度=20+24=44字节。

56、偅做54但在数据链路层计算传输效率。假定IP首部无选项在数据链路层使用以太网。

答;以太网有14字节的首部4字节的尾部(FCS字段)。但其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是46字节而我们的IP数据报仅有44字节,因此还必须加上2字节的填充这样,以太网的总长度=14+4+2+44=64字节

因此,在数据链路層的传输效率=16/64=0.25

如果再考虑到发送以太网的帧之前还有8字节的前同步码。把这8字节计入后在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效率=16/72=0.222。

59、TCP连接使用1000字节的窗口值而上一次的确认号是22001。它收到了一个报文段确认了字节22401。试用图来说明在这之前与之后的窗口情况

60、同上题,但在接收方收箌的字节为22401的报文段时其窗口字段变为1200字节。试用图来说明在这之前与之后的窗口情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能连上但连接超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