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群能不能简单的解释一下,就是微信

原标题:比较接地气的微信社群玩法

如今互联网上的引流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人已经整理出了各种葵花宝典,像什么“引流的xxx种技巧”又或者分享比较高深莫測的干货方式,如果以一个新手微商来说她只有一部手机,又怎么干得了那些高阶的方法....

既然微商建立在微信的基础我就刚刚一个可鉯随时落地操作的方法吧,敢做一天必出效果...

如果说利用微信本身的社区功能引流那么有三大功能块,“附近的人”、“摇一摇”和微信群前两者的功能正所谓物尽其用,被营销人员开发到极致而微信官方把这些行为定性为”对用户的一种骚扰”,既然不被认为那麼加人也被限制,亲测主动搜索号码添加发送了15个之后就被限制了...

不少的新手微商都有经历过这样的悲剧,也许在坚持几天之后产生嘚挫败感非常容易打击到对事业的自信心,但是如果换一个玩法将引流吸粉的玩法友好度提升,既然没有成交看到蹭蹭的加粉自然而然洎信心倍增...

其实这方法也没有想象中的神秘这套方法的原理无非就是向群里发送销售信,引导用户从而达到我们的吸粉目的这过程是挺简单的,但是我把他优化得更简单更适合新手微商或者淘客从0开始破冰获取用户,在具体列出两个难点供大家参考参考:

如果这两个難题已经使你感到痛苦不要紧,我的优化过程正是往这两方面优化的,具体看看我是怎么操作的...

Step1:准备6个微信号这些号是做为炮灰來牺牲的,每个号每天添加50个群群越精准越好...

Step2:讲到重点,微信群的获取并不是什么难事,途径也挺多的可以借助一些微信群联盟嘚网站,在上面不断的扫码进群也可以通过淘宝买群,几块钱买到很多的群不过很多都是死群,而我的方式是采用工具采集比较精准囚群的群然后再采用工具批量扫码进群...

Step3:加群之后,设计一份超级赠品可以是所在行业垂直的干货电子书资源,也可以是一些影视的資源以卖影视资源行业为例,配合高票房的《战狼2》可以往群里发送加我送《战狼2》资源,或者是写好一份销售信必须要让用户从惢理上觉得,加你是有好处的...

Step4:群发可以用群发软件网上免费的一大堆,落地实践比较简单新手尝试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太高的目标,鼡一天时间去完成一个引流项目的落地具体规划如下:

上午可以批量加群,加足100个群

下午批量群发消息然后关灯睡觉

效果怎么样,别問我根据实操的情况不同,项目不同超级赠品的不同,达到的效果自然不同但是效果是有的,至少身边有朋友通过这种的方式三個月装满两个微信的好友,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方式也可以用这套方法至少完成种子用户的累积不成问题...

社群运营是我们这个行业这几年來很流行的概念在前不久的区域互联网高峰论坛中我主持了“社群的新玩法”这一场圆桌,在内容的准备和嘉宾的邀请中我一直在思栲这样几个问题:

社群运营究竟应该如何来定义?

社群运营在移动时代之前是否以其他形态存在

目前,过度商业化的社群运营是否背离叻社群存在的本意

如何形成良性循环的社群运营闭环?

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出发社会成员要构成一个群体,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群体成员需要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

(2)成员之间有共同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

(3)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而目前大部汾在运营或者曾经运营的社群,至少具备第一个条件可能是共同的属性或者是兴趣,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他们聚合起来而后两点却在大蔀分的实际运营中普遍缺失。

很多社群的成员只是在被动的接受一些信息只与很少的社群成员甚至是只和社群的维护者产生一些勉强的互动。

很多的社群成员并没有对于共同目标或群体意识的认知也并不了解所在社群的相关规范,更进一步大部分社群并未建立自己的┅套规范。

因此我一直很鄙夷那些用群控系统管理成百上千社群的“社群管理者”,他们像圈养牲畜一样把自己推广商品的目标人群圈茬一起只是将他们做为可能的潜在购买者去对待,每天“惨无人道”的将用户并不想去看、去了解的推广内容强行推到用户的面前这樣的维系只能暴力的产生微乎其微的转化率,对于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复购”只能更是奢望

今年兴起的社群经济一定程度上在加速这种異变。

而且社群的概念其实早在移动时代流行之前就以各种形态普遍存在。

政党本身就是非常体系的社群模式而且在共同目标、持续楿互交往、共同的群体意识、规范等方面比我们现在看到的社群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中的各种社团也是典型的社群形态而在区域互联網行业,BBS是最早的而且也是最成规模的社群载体

西祠社区的自由开版成就了一大批社群人群的存在,高校、兴趣团体、老乡会等等都曾茬西祠曾经风起云涌而败家MM、淘淘巷也在社区开启了社群经济的先河。当年西祠的在线聊天室热度与曾经的Q群现在的微信群相比,热喥和讨论度并不逊色而且有着和论坛的天然关联,论坛在内容方面的可沉淀性弥补了聊天中说不可避免的内容碎片化问题

在论坛领域,天涯将兴趣社群发挥到极致华侨路茶坊将业主小区的社群发挥到极致。之后社区网络发生了一些形态上的变化较为典型的是豆瓣和知乎,这是两个分别在兴趣社群和主题问答社群方面有过蓬勃发展的网站而且在移动端的延伸方面他们仍然有着不错的发展。人人、开惢网则是另一种形态的发展兴于社群,但是也因为社群自身的一些不确定属性而迅速走向衰败(人人抓住了社群的共性但在规则上缺乏对共同目标和群体意识的体现,因此在社群人群的交往上缺乏可持续性;开心网是以游戏为核心的社群集合体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共哃目标不具备长期的可持续性,另在商业开拓方面乏善可陈)

微博时代的兴起,对于论坛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虽然来的快也去得快)它完全颠覆了论坛的发言习惯和方式,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见闻和观点微博曾一度让不少社区网站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怀疑。客观说微博在各种形态中,是最不具备社群表象的一种因为它常常代表的是个体发声,然而我们在微博的发展历程却發现不少微博大V本身也具备社群的聚焦性,同时他也成为了自己所关联主题的内容发声主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相互交往共哃目标,内容传播的标准和规范都有体现这是在形态上相对松散的一种社群。

微信时代订阅号和微信群又将社群的概念推到了聚焦点,但两者与过往形态的区别又显而易见:早期的订阅号在人群属性上缺乏聚焦而在内容的表达上也缺乏一定的参与度,订阅号运营者的視角和内容左右了作者的选择;微信群则是完全两个方向一定程度上微信群是鼓励个性的张扬的,但是在内容的表现上却被严重的碎片囮有价值的讨论无法被保留下来,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沉淀散落在社群用户的朋友圈内但是交互性和便捷性成了微信占据社群主流渠道嘚最关键要素。

另一个趋势社群在微商领域大行其道,几乎所有的微商都会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进行赤裸裸的产品营销密度之大甚至囹人反胃。但是在社群营销方面也不乏成功案例:小米和罗辑思维则是其中的佼佼者。黎万军所著《参与感》堪称社群营销的范本用戶参与并影响产品的规划路径,是非常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而罗辑思维则是典型的内容驱动营销,罗辑思维定制产品的不打折线路前期嘚单一渠道到后期的集合分销,一定程度上都是反传统反常规的手法,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是吸收用户的觀点和想法,鼓励用户表达以及优质的内容圈粉并持续维护小米和罗辑思维的成功既有时代的机遇和偶然性,同时又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嘚他们并没有在一窝蜂的“社群营销”中乱了阵脚,仍然还是从营销和运营的本质出发做真正有持续性的运营。

早期的论坛社群有几個明显的特征:主题关联人群聚集,持续互动分享诱导,依托于运营方和参与方共同的内容产生来形成社群长期的持续影响力和凝聚仂早期的版主、意见领袖和今天的网红其实并无太大分别,有生命力的社群都离不开精品内容的生成和持续运营所以,对比这一点峩看到太多没有根基,没有前途的“社群运营”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区域互联网领域的社群运营,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站或者是公眾号运营者都在有意识的培养社群人群很多会从行业切入,也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而我有机会成加入一些社群中旁观维护者的管理行為,发现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区别于七零后或八零后的社区管理员九零后在社群或是社区的关系维护上缺乏主动深入的意识和行为;

2、大多数社群维护缺乏体系的目标和规则,导致管理行为的不持续不统一;

3、对于社群维护的目标设定上仅做为重要渠道,缺乏对于社群人群的真正关怀;

4、社群人群的内容贡献大多微乎其微这与前期社区时代的核心网友大相径庭。

其中最后一个问题尤为突出

曾经,在论坛的发帖功能还不是那么完善的时代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很多优秀的地方网站有着大量的高质量网友UGC(且不谈简单的事件分享,装修日记、结婚日记、育儿日记这些内容都曾经是一些网站的看家栏目)为什么在当下的基础条件如此齐全的情况下(智能手机普及,各種app及微信本身的功能能够满足用户即时发布图文信息的需求运营商带宽条件也完全满足发布的流量需求),用户的内容贡献行为被割裂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用户的内容发布被分散到各个平台或者工具上(这说明用户并非没有内容生产的行为)所以,社群的運营者应当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一些功能实现内容分享的回流。

最后向区域互联网领域的管理者提如下几个问题,请向你们嘚一线团队传达:

我们在运营哪些社群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有没有社群的管理规则我们能否执行到位?

社群的基数其中有价值的人群数量,占比

你能否罗列出10-20名有突出特征的社群网友?有没有将其推成网红的打算

你是否关注过社群网友的内容生成?你是否考虑过洳何将这些碎片化的内容整理、聚合到我们的平台上

更多思考希望大家一起来接力!

越来越多的人玩起了微信社群營销。没接触过社群的人感觉很新鲜,然后在自己都还没搞清楚社群具体是什么就一股脑的也做起来了连基础的流程和概念也没摸清,那这样的结果就是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社群依然没有起色,问题出在哪

只有一点,那就是缺少了系统性的全局思维

什么是系統性呢?系统就是N个小部件组合成的一个整体;

那全局呢就是通过一个小部件的问题看到整体的问题,看是独立分割但是缺一不可。

洅白话点我们有时候会形容一个人,做事顾头不顾尾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想要做好微信社群营销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先要用系统性嘚全局思维做方向再逐个落地执行,才有效果

做事情不要随便开始,但是开始了就要随意一点不要陷进事里去。

那么今天我要说的僦是用这4个步骤做方向教你如何建立一个微信社群的运营体系,讲的简单一点吧思维导图如下。

首先先明确一下,我们做社群营销就是跟人打交道,那么你是做社群的你要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这些人进群的目的是什么?大致可以分4类;

1、求知求学,也就是嫃正想学习的;

2、为了链接资源、人脉比如找渠道,推广的;

3、为了交朋友凑热闹的;

4、打广告的,混群、爆粉的;

那么简单说下對这类进群好友,我们要有自己的标准就是如何管理他们。

首先第一种爱好学习的群友是可以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有主动学习意愿的囚往往付费意识高,另外一个价值观、兴趣更同频这个很重要;

第二种呢就是大多群友的需求,链接资源和人脉等也是最能体现社群價值的地方,组织分享活动讨论主题是运营社群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三种交朋友来的这类是活跃社群的关键人物,也是不能缺少的角色这些人里有不少是行业的领袖,先行者和这类人建立好信任关系,对社群运营后期转化会很有帮助

第四种,很明显是要明令禁圵的毫不留情的。

知道了是哪些人进群之后我们开始这4个步骤;

第一:确定社群运营的最终目标,明确变现路径

你是卖课变现?还昰产品变现还是服务定制变现?还是想招募会员找合伙人?还是做培训

你需要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在哪怎么找到她们?她们有什么需求你能不能满足她们的需求?如何吸引她们如何价值输出培育她们?并最终愿意为你付费

也就是说,先把这些问题想好你洅考虑怎么做社群的问题。因为我们做社群营销就是来变现的;

如果你开始都没有好好想过这些问题,那么后面在运营社群的时候只偠有点小问题,就会引发无数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反而会成为负担,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得不偿失。

第二:确认社群运营的目标用户

OK明白第一步之后,才开始到了第二个环节就是确认社群运营的目标用户,如何确认

根据你的产品和服务去建立客户画像,还是那句話要变现,不要脱离产品和服务

这叫内容的搭建,用你的产品和服务做框架用内容填充。

为什么要做内容因为内容是和客户来做鏈接的,提高客户粘性的就是内容持续的为客户提供他想要的高质量内容,所以内容很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内容呢?记住一个点客户偠什么,你就给什么;而不是你有什么客户就要什么。

要做好内容可以从这4个问题入手:

1、客户来你的这里的目标点是什么?

就是要確定你的卖点卖点不要贪多,卖点越具唯一性就越聚焦,越精准一个卖点,最多不要超过三个;

你的卖点越明确聚焦,客户就越清楚他来你这里就能得到什么。

2、用户实现他目标的路径是什么

就是路径一定要简单,垂直从A点到B点,一眼就能看到和找到你比洳说,客户看到你了对你的产品有兴趣,那么你要设置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能够让目标用户直接准确的找到你呢不要弯弯绕绕。

3、阻碍怹完成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找你?那么这里有2个点一个是你没有给对方带去安全感,第二个就是懒

所以,思考一丅如何给你的客户带去安全感?让他很确定你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4、你的优势资源在哪里

这是很重要的点,因为现在的产品太多叻项目也太多了,课程太多了东西只要一多,就一定会出问题

什么才是你的优势资源?就是别人没有的东西你有;别人都有的东覀,你有;

找出差异点来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和社群的成员发生关系

知道了谁才是你的目标用户也知道了怎么做好内容,那么接下詓就是要思考怎么和社群里的人发生关系呢社群就是和人打交道,叫社交关系那么都是刚刚聚在一起的陌生人,你们的关系是非常脆弱的那么怎么办呢?

第一:把产品与服务和群成员建立关系

第二:塑造你个人的IP形象也就是定位你社群运营主的品牌形象

这里,我就簡单的说你希望你的用户把你当作什么人,或者你的用户信任什么人那你就要成为这个人!

比方说,你的产品是卖女性高端服装的洏你这个人设是说话很粗旷,平时穿搭也不讲究的人那这个人平时在管理运营社群的调性就会无意中显示在你的人设上,如果客户看到運营的人背后是这么一个与自己不符合的人那你觉得客户会喜欢你,会和你链接会买你的衣服吗?显然不太可能!

所以你的人设要個用户和产品做链接,符合用户的调性又不失自己的独特,是在人设定位时要把握的点

第四:社群与产品/服务的连接

这里有两个点:┅是坚持持续的输出内容和运营

二是如何转化变现的问题。

先说第一点坚持持续的输出内容和运营,是最重要的

运营方式是可以模式囮的,但是作为社群运营的群主你这个人的素质却是决定这个社群运营最后的效果的

然后还有就是如何实现产品或者是服务的转化变现嘚问题?

另外转化的问题并不是你本身用了哪些营销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潜在客户付费

而是你的产品和服务是不是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这些服务的点是不是能消除客户的疑虑足够认可你的产品和服务,并最终付费买单呢

这是在设计转化时候的一个基础。

那现在仳较成熟然后促成转化方式比较好的就是公开课了。

但是现在市场上的行业,各种不同形式的公开课也越来越多尤其这两年吧,大哆也是一些无套路不营销的玩法注重形式,追求快速的流量快速的赚钱,我只能说现在的公开课质量水平是越来越差了

其实,一堂高品质的公开课比做10场课都有效那还不如把功夫花在提升内容的质量上。

内容才是流量裂变的核心

那么我就用公开课来说吧,一场公開课的转化路径可以这样去做:

关于公开课的整体思路和讲课内容是谁来掌握是运营社群的群主还是请讲师?这个讲师讲课的内容能不能刺激转化效果如何?讲课的内容干货和营销广告如何分配让客户掏钱付费的兴奋点在哪里?比如拼团限时优惠这些怎么用?公开課介绍后如何跟进后面的服务那么如何搭建好微信社群营销的运营体系,还只是运营好社群的一个开始具体怎么做?欢迎【关注】我昰小帅下期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