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集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

  1、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3、学习和遵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音乐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3、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为幼儿完善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4、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幼儿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环境的基本认识和体验,初步学会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手段对这些认识的体验进行表达、交流和分享,进而逐步学会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养成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二、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①学习对象的整体性

  ②学习氛围的整体性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章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从音乐教育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性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 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1、了解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

  3、培养学生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在歌唱教学中培养

  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一、 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

  1、共鸣位置与的美好音色

  ① 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② 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

  ③ 从较高音区开始逐渐向下唱

  2、吐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

  ① 咬字、吐字的情感表达

  ② 气息与情感表达

  ③ 咬字、吐字、气息与情感表达

  二、 第二节歌唱活动的教学内容

  2、歌唱的表演形式

  3、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

  4、嗓音保护的知识技能

  三、 第三节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① 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② 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

  ③ 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合用动作表现

  ④ 结构较短小工整

  ⑤ 词曲关系较单纯

  3、歌曲的总体选择

  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接受性、教育性下、内容、形式、风格、丰富性、多样性,并且注意多选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同时兼顾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作品。

  一、 第四节新歌教学导入

  1、从动作开始的设计

  ① 教师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种或一套简单有趣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在幼儿对

  教师提供的动作进行模仿或者游戏的时候,老师开始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

  ②教师提出某种形象或活动,邀请并指导幼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表现。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对创编好的成套动作进行模仿或练习时,教师同时开始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

  2、从歌词创编开始的设计

  ①教师直接提供新歌的第一段歌词,并用边演唱边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 ,记忆“歌词的表述结构”。然后紧接着邀请幼儿创造性地提出另外的新形象,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新形象填入歌曲“替换”掉原歌词中的相应部分并演唱出来。如此反复,逐步邀请幼儿尝试进行新词的直接填唱。

  ②教师提供某种情境,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述这种情境,然后紧接着再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语言组织成歌词并演唱出来。

  3、从情境表演开始的设计

  ① 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全部的歌词内容

  ② 教师邀请本班或其他班级的个别幼儿事先准备好表演,或教师临时邀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进行表演。该表演象征性地表述全部歌词内容或只是提示了歌词的主要内容。

  4、从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①教师讲故事时,需要经常使用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以更好地调动幼儿倾听和理解的积极性。

  ②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激励幼儿仔细观察,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帮助理解。

  5、从歌词朗诵开始的设计

  6、从游戏开始的设计

  7、从填充式参与开始的设计

  8、从副歌开始的设计

  9、从无意义章节玩唱开始的设计

  ①这种处理可以为较小年龄幼儿设计,作为歌曲学习的导入步骤把这个程序安排在幼儿第一次接触新歌的时候。

  ②这种处理也可以为较大年龄的幼儿设计,作为对歌曲新的表演处理,可以把这个程序安排在比较靠后的部位。

  10、 从直观形象开始的设计

  a) 第五节歌唱活动和游戏的结合

  1、从开始处进入的游戏

  2、从中间处插入的游戏

  3、在结束处插入的游戏

  4、贯穿始终的游戏

  三、第六节创造性歌唱教学

  ① 一般教学步骤(学习范例2-20;21)

  ② 一般注意事项(分大、中、小班)

  ① 一般教学步骤(学习范例2――22;23)

  ② 一般注意事项(分大、中、小班)

  3、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

  ① 教师提供的“感知体验处理模样”的活动在前,引导幼儿进行“榜样经

  验迁移”的活动在后。

  ② 教师应尽量参幼儿的各种独特处理作出积极的,建设

  ① 近似旋律的歌唱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斩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从幼儿歌唱时的发声方式入手,阐述了幼儿园歌唱教学中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并得用实际教学案例对于新歌教学的十种导入方法进行说明。

  第三章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

  学习韵律活动的主要教学内容,掌握从动作、音乐、道具三个方面来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及在律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挖掘集体舞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

  一、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身体的艺术表现力

  1、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①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②选择安排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序列

  ③从较慢的开始,采用幼儿最舒适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

  ④从幼儿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

  ⑤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2、发展动作的随乐性

  ①让幼儿有机会自己边唱边做动作

  ②教师自己哼唱或弹奏曲调跟随伴和幼儿的动作过程

  ③让幼儿有较多机会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做动作

  ④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动作如何与音乐的情绪、风格

  ⑤动作组合应该是简单多重复且有整体美感的

  3、发展动作的表现性

  ①让幼儿有机会观察更多由幼儿和教师提供的动作表现范例

  ②让幼儿有机会在同伴和教师的态度和行动鼓励下,观察和用动作模仿各种真实的、运动着的事物。

  ③让幼儿有机会在美术、文学作品的激发下进行动作表现

  二、第二节韵律活动教学的内容

  1、韵律动作及其组合

  一般韵律动作可分为: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韵律动作组合一般可分为:身体节奏动作组合、律动模仿动作组合、表演舞、集体舞、自娱舞等

  2、韵律活动类型和表演形式

  ②韵律活动表演形式

  3、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①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②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③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④使用道具的知识和技能

  4、韵律活动的常规

  ①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一、第三节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①动作的类别: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

  幼儿动作发展主要有三条规律:从在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①节奏清晰、结构工整

  ②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3、道具(选择具有以下特点)

  ①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扩大动作的表现力,但又不会妨碍幼儿做动作或移动,不会使幼儿因过度兴奋而游离于活动之处又不存在潜在的人身伤害的危险。

  ②能增强幼儿的美感,引发各丰富幼儿的想象、联想。

  ③不宜在经济或者教师的精力上做过多的投入,尽量使用周围的物品甚至废旧的物品,让幼儿自已决定怎样利用它们来进行舞蹈表演,会有利于幼儿的审美敏感性,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第四节韵律活动教学的导入

  1、从观察开如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1)

  2、从回忆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2)

  3、从基本动作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3)

  4、从队形复习或队形新授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4)

  我带孩子们在园中散步,当孩子们发现桔子树上结满了一只只绿油油的桔子时,兴奋极了,争着围到桔子树旁看着、说着、笑着,有的忍不住伸出小手抚摸着……桔子宝宝深深吸引了他们。当老师看到孩子们热情的表现时,不禁想起陈鹤琴先生的话:“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就要随时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捕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和物,敏锐地抓住幼儿生活中可以挖掘的教育价值,注意寻觅事物中蕴含的兴趣点,设计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于是,在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们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自然环境,开展了本次活动“橘子”。

  1、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橘子,正确感知橘子的基本特征。

  2、感知数的多少,会按物数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橘子、毛巾、垃圾桶、陈皮、橘子糖、……

  (一)秋天的小秘密:

  1、 秋天有许多的秘密,你知道吗?

  2、 那秋天有些什么秘密呢?(叶子落下来了,橘子、柿子熟了,棉花开了,菊花开了……)

  3、 今天老师也带了一样秋天的水果,猜猜是什么?这是什么水果?你们想不想要?

  4、 好,老师每人给你们一人一个。我们先来数数,今天我们班级来了几个小朋友?(18个)

  5、 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吗?(同意)

  6、 那老师一共要拿出几个橘子来?(18个)啊??那老师也想要呢?(19个)对了再加上老师的一个一共要拿19个。

  1、 摸一摸、捏一捏、看一看你的橘子是怎样的?(圆圆的黄色的)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一片一片的)

  2、 老师很想知道我的橘子里面有几片?你们来猜猜,老师的橘子里有几片?(6、7、8)

  3、 请你们先把橘子放下来,看看张老师的橘子。(老师剥)

  4、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几片。(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DDDDDDDD,8片),小朋友数的真棒!

  5、 你们也来数数自己的橘子里有几片?别忘记,数一片放一片,这是一个好办法哦!

  6、 那些小朋友的橘子里面的片数是和我一样的?(老师把号数写在DDD……的后面)

  7、 比我的多一片的是几片?(幼儿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DDDDDDDDD,9片)谁也是9片的?(老师把他们的号数写在后面)

  8、 有没有小朋友的橘子片数比我少一片的,比我少一片,是几片?(7片)

  9、 我们应该把7片画在8的前面还是9的后面?(前面)为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并记下和它一样的小朋友的号数)

  10、 还有谁和我们不一样的?(一一记下)

  11、 原来橘子里面不是都一样的啊!

  1、 现在我们来吃吃自己的橘子,然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让孩子与家长和老师一起分享!)

  2、我的手脏了,我用餐巾纸擦干净,把垃圾扔到盘子里,你们怎么做的?

  3、橘子真好吃啊,那剥下来的是什么?能不能吃?(不能)

  4、那让老师来变变魔术,把它变成可以吃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不许偷看!(教师把橘皮换成陈皮)

  5、请睁开眼睛,呀,我把橘皮变成可以吃的东西了,想不想尝尝!

  是什么味道的?它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陈皮!(幼儿复述)

  6、请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一起尝尝吧!

  反思:众所周知,水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水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因此我觉得选择本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在活动中,孩子对常见的橘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剥剥数数的过程中,加深了数的概念,同时又知道了橘子的里面不都是一样的!在数的过程中由于有些孩子的按物数数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统计的时候不是很顺利,对于这个方面我们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巩固。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附故事:会咬人的电

  一只小老鼠趁喜羊羊出门去,溜进家里偷东西,发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白色的,身上长着许多小嘴巴,后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细尾巴,小老鼠只要把电视机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视机就会说话了,把台灯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台灯就亮了,把电风扇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风扇就转了。小老鼠想:这可是个好宝贝,我要把它偷走。可是,宝贝比小老鼠还大,怎么搬走呢?小老鼠说:“我去请朋友来帮忙。”它刚出门正好碰到了灰太狼,小老鼠赶紧说:“灰太狼,喜羊羊家有个宝贝,你敢不敢去偷?”灰太狼马上说:“我什么都不怕,快带我去吧!”

  来到喜羊羊家,灰太狼看着那个宝贝摇摇头说:“那是什么宝贝吗?又不能吃,也不好玩,我不偷了。”小老鼠很着急地说:“那个宝贝很神奇,它能让电视机说话,能让台灯亮起来,能让电风扇转起来。”灰太狼一听眼睛马上睁大了,一把抓住了那个宝贝,它的手指头伸进了宝贝的小嘴巴里,“啊!”灰太狼大叫一声,感到全身发麻,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小老鼠吓得大叫:“灰太狼,危险!快扔掉!”可是灰太狼怎么甩也甩不掉,尾巴也着火了,冒起了黑烟。“好疼啊!”灰太狼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小老鼠吓得赶紧逃走了。

  喜羊羊回到家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灰太狼,说:“灰太狼一定是到我家来偷东西的,我得赶紧报警。”包包大人把灰太狼抓走了并关了起来,等灰太狼醒过了,包包大人问:“灰太狼,你是怎么昏倒的?”灰太狼低着头说:“喜羊羊家有一个宝贝,我一摸就昏倒了。”包包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你的手一定伸到电插线板的小嘴巴里去了,你被电到了,能醒过了就算不错了。”灰太狼吓得直吐舌头,以后再也不敢碰电插线板了。

  通过看看、说说小图书“有趣的衣橱”,送送、折折衣服,满足孩子对情感、语言、动作发展的需求。

  1、在看图书时对什么有兴趣,已有的认知经验有哪些。

  2、是否有初步的分类意识?

  3、在找、折、放衣服的时候自理生活的能力如何?

  1、自制大图书一本、小儿人手一份小图书“有趣的衣橱”(新教材132页内容)

  2、贴有衣、裤、袜标签的绳网各一,夹子,衣、裤、袜图片多于宝宝人数。

  3、宝宝自带衣、裤、袜一套,宝宝每人自己有一只贴有标签的小抽屉。

  (出示小图书)这是什么?小儿自己边看边说“有趣的衣橱”。

  出示大书与孩子一起看看说说:打开橱门说说衣橱里有什么,是谁穿的衣服、鞋子?

  观察小儿在看图书时对什么有兴趣,已有的认知经验有哪些?

  2、找找、折折自己的衣服

  请宝宝从一堆放乱的衣服中找出自己的衣服,并折叠好放回自己的小抽屉。

  用儿歌指引:抱娃娃,抱娃娃,弯弯腰,抱宝宝。

  观察小儿在找、折、放衣服的过程中自理能力如何?

  请小儿把衣服、裤子、袜子分类,夹到相应的绳网上。

  请一个小儿示范,看好绳网上的标记用夹子夹好。

  小儿送衣宝宝回家(观察小儿是否有初步的分类意识)。

  通过游戏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身体素质锻炼,让幼儿的更好的与人交流,知道动物分别有自己的家,体验在游戏中的快乐。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游戏。

  1、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跳,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2、能找到空的位置,不推他人。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在场地的四角摆放小猫、小鸡、小兔、小鸭的标记,表示小动物的家

  一、开始部分幼儿跟着教师随音乐一起做模仿操。

  幼儿四散站在场地中间,教师说:"轻轻走,轻轻跑,我的小猫喵喵喵",幼儿边学小猫边向小猫家走去;教师说:"爱吃虫子,爱吃米,我的小鸡叽叽叽",幼儿边学小鸡边向小鸡家走去;教师说:"黄黄嘴巴大脚丫,我的小鸭呷呷呷",幼儿边学小鸭边向小鸭家走去;教师说:"长长耳朵三瓣嘴,我的小兔",幼儿边学小兔边向小兔家走去。

  2、幼儿游戏1-2次后改为跑。(提醒出汗多的幼儿注意休息)3、表扬遵守游戏规则和能找到空位置的幼儿。

  建议幼儿回家后在家人的指导下制作各个小动物的家。

  通过本次游戏活动,幼儿们都能够遵守游戏规则,而且大多数幼儿都掌握了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有个别幼儿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游戏。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浓厚。

  儿童在讨论“石头”题目时,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和引发了疑问:

  “我有些闪闪的石头。”

  “我在沙滩上看见过石头。”

  “有一些大石头和小石头。”

  “我有一块石头做项链。”

  “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子题一:石头的里面和外面

  通过观察,知道石头有不同的形状,如:圆形、长方形、星形、心形……等,及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绿色、白色、灰色、黑色……等。

  我们从触摸石头的表面,可感觉到有些是平滑及凹凸的。我们也尝试用手或槌子压碎石头看看里面的构造。

  通过日常经验,知道大石头可用来建屋、筑路等;我们更合作造了一间“石屋”。

  利用小石头设计了相架及合作做了一幅石头画。

  到图书馆搜集有关石头的图片及资料。

  从搜集回来的石头标本中,认识了不同种类的石头,如钻石、玉石、岩石……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可以在山顶、泥土里、沙滩、公园等地方见到石头。

  从搜集的资料中认识了火山石的形成;并用纸、白胶浆等造了一个模拟火山。

  我们创作了一首儿歌:“我是一块小石头,我是一块小石头,请你看,请你看,突然变成大石头。”

  观察画面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2课时)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懂得上课要遵守纪律,会说“上课的时候,我们要专心听讲”。

  难点:学会正确的坐、立、举手、读书及的握笔写字的姿势。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校校通终端。

  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

  (2)我们又设计让孩子们充分翻看语.文书,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3)告诉学生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4)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在学生认识页码和目录的基础上,实践一下用目录去试着找找课文,

  (5)让孩子点课文,教师来范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入情、入境地去诵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6)再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班级”这几个字,并在语.文书上正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

  (二)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图画、讲述图片意思。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

  (1)这是什么地方?

  (2)画面上有什么人?

  (3)他们在做什么?

  (4)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5)请给第一幅图起个名字---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三)情境演练。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教师和学生一起模拟的相互问候;并告诉同学们每天第一次见面时见到老师都要向老师问好。老师可和同学共同模拟练习。

  老师:清早,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了某某同学……

  某某(起立):老师早!

  老师:某某,你早!

  (老师继续创设情境,相遇的地点可以分别是学校门口、校园里、办公室前、教室里……同学志愿扮演老师和学生,互相问早、问好。)

  (四)联系学校实际。把观察图画和观察校园结合起来。

  (1)我们学校的旗杆设在哪里?

  (2)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

  (6)我们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我们在那里上什么课?

  (7)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里,那里有哪些体育和游戏设施,课间、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在那里游戏、锻炼?

  (8)图上还有一些同学在国旗下做什么?是怎样做的?你会做吗?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知道入学以后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五)进行模拟练习。

  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在引导学生观察国旗的同时向学生简述参加升旗仪式的要求,并播放一段国歌,师生共同模拟向国旗行注目礼。

  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把幼儿园和生活中的学到的都展示出来。

  (1)谁会讲故事、背古诗、猜谜语、写汉字、读拼音、说儿歌……

  (2)告诉学生其实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这些本领,而且在生活和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已经学到了不少,以此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内容,消除与语文的陌生感,拉近与语文的关系。

  (3)推选故事大王。

  (七)小结本课学习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老师:同学们,上学以后,我们每天都要上各种课。你们知道我们会上哪些课吗?

  学生:我们会上语文课、数学课……

  老师:你喜欢上什么课?(指名学生答)

  1、初步观察,激发兴趣。

  老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图上同学们上的是什么课?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喜欢图中的谁?为什么?

  2、观察画面,了解语文课。

  老师:你们猜猜他们上的是什么课?从哪里看出来?(指导观察图上的汉字、拼音,告诉孩子这些对学习语文很有用。)

  3、走入画面,喜欢语文课。

  老师:假如你和画中的小同学一起上语文课,我们也有这么几张图画,谁愿意把它贴到黑板上来,然后大声地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勇敢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我们班有那么多勇敢又爱学习的学生,老师真高兴。现在还不认识这些字的学生不用着急,等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你一定会认识的。

  4、学习画中小同学,上好语文课。

  老师:请同学们再观察画面,你能说说图中的小同学是怎样上语文课的吗?

  学生:图中的小同学坐得很直;图中的小同学眼睛都在看着黑板;图中的小同学都在认真听老师说话。

  老师:我们上课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时应该认真写字,上课时应该专心看黑板。

  老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都能成为好学生。

  5、课堂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三)指导观察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说出: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四)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

  1、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看谁做得好?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2、请做得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3、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同学们按这两幅图上学生的样子去做,可以使我们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学儿歌)

  本堂课是学生刚开始进学校上的第一堂课,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学校课程及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知道读书和写字的基本规范要求,并在“拍手歌”中识记日常常规。

  我是小学生, 上课小手放得好,小脚并并拢,身子坐得正。

  小眼睛仔细看,小耳朵专心听,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学生。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集合7篇】相关文章:

  导语:音乐的表现力就是要以准确的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如何培养音乐表现力呢?让我们了解一下!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术水平的范围内,适当的向学生揭示乐曲的艺术形象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欣赏法国音乐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首乐曲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学生们就兴趣大增,因为生动活泼的音乐旋律把各种不同的动物“狮子”“鸡”“大象”“鸟”等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他们感觉到非常形象,贴近生活。另外,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可组织各种音乐培训班,在掌握了基本演奏、演唱的同时进行校内外的汇报演出,增加艺术实践的机会。通过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针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形成由感性到理性良好外部环境的优势。去进一步实践音乐感性教育的目的,完善音乐感性教育的途径。学习不同的乐器和学习演唱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可以通过他们更加具体和专业化的训练来增加感性经验的储备,并随着这种感性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使得他们的感受能力更加接近艺术的实质。不少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培养。但是实践证明,乐感是完全可以经过科学的训练而获得。但勤学苦练是必须的,因为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同时必须重视上述几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优劣、情感的健康于否、具有鉴别的本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修养,就可以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绝对乐感:指的是在听到某种声音的瞬间,就知道这种声音名称的能力。拥有绝对音感的人,能从平时不为人注意的杂音中分辨出是何种声音。绝对音感的能力指在没有给基准音前,听者能分辨任一音的音名及音高。这里的任一音是针对音准调律无误的音(pitch),而不包含噪音或无明确音高的声音。更甚者能分辨出一群音的个别音名及所属位置。相对音感则泛指给予一基准音,能正确分辨其他音和此基准音的音程或调性上的相对关系,换言之,重点是音和音之间的关系,而非正确听出任一音的音高和音名。不过一般没受过音乐训练,但能歌唱音准大致无误的人,也能算是浅显的相对音感,即使无法辨明音程。相对音感的运用较为广,主要是大多数的音乐除了无调音乐或单以音色为结构主导的音乐外,都是建立于有调音乐上。而相对音感也比较容易训练,相比之下,许多具绝对音感者并没有特别受绝对音感训练,是以很多人以为绝对音感是其来自有或说天生的。但事实上并没有人是天生就有绝对音感这会事-音乐天份是自然而来,音准本身却是人为设定的结果。有些人不经意地就有,是因为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音乐,特别是要读谱的非转调乐器,如提琴、钢琴。然而绝对音感的"绝对"常让人误解,误以为是绝对,其实不然。

  音乐的音高之定音,如A=440Hz(中央C低小三度)是人为定出来的,并非自然律的。更精确地说,是每个民族于每个时代为方便或其他原因、甚至政治理由而定的。例如,西方于Mozart时代,其定音略比现在差了大约一个小二度(半音),换言之我们现在的C快要等于当时的C#。如果Mozart听到自己的曲子于现在被演奏,可以说已被转高了一个半音。至于西方定音为何越来越高,这和和提琴工艺、管弦乐的发展、歌剧院推崇飙高音等有关,有些人甚至用奇怪的宇宙论(通常是行星间的关联)、黄金分割比的论点来解释原因,并有许多论文。中国的民乐则没有所谓真正的定音,通常是于表演前花旦吊嗓时,看当下能唱多高,胡琴乐手或伴奏乐手就定空弦的相对多高(当然在乐器能有应有效果的程度内)。历代官方则用铜铸的钟来定音,通常也称作黄钟,此名亦为一音名并有基准的意谓。但由于每一新朝代为显示当朝之新气象,往往每一代都毁掉之前一代的钟,而重新作一定音。是以并没有什么频律是一定要是什么音,重要的是相对音程是对的。以上几个论点在于,音高是被制定出来,甚且每个时代不同,是以没有人是理所当然天生就能猜到这时代用什么样的音准,而有绝对音感。前面所言,绝对音感之"绝对"常被人误解也是在于音感并非绝对。

  人耳和视觉相当,有些时候看橘色会觉得有点偏红,有时觉得有点带黄,但你还是认为它基本上是"橘"色,因为在"橘的大致范围"里。音高本身亦然,一个有绝对音感的人,并不会因为听到441Hz就认为是走音的A。也有人误以为有绝对音感者听非建立于A=440(假设其相对音程是ok,但基音是于半音之间),会很痛苦。其实并没有这回事。于音乐中,重要的是"相对"音高,而非绝对。听者最多只是于一开始有些知觉,随后问题并不大。这样的例子也曾于Mozart的故事中提到,如有一回Mozart告知其他人,他们的弦乐器略于半音和半音之间。Mozart并没有因略低或略高于基准音而显得痛苦。事实上于乐器中也不可能有"绝对"这回事,因我们大多数的乐器其一并不幅合自然泛音系统,而是平均律,其二是乐器本身于每一个八度也因其制作、乐器状况、故意的调律(如钢琴故意调成较宽广的高低音域)而不会有绝对的情形,但它们都是在相对上合、非走音的范围里。有绝对音感者也不是每一个有的`人都一样,之间也有能力的高低(又回到非绝对)。有些人只对自己的乐器灵敏,有些则都相当,有些人只记得自己乐器的某几音,其它则不怎么灵。这样的情形和相对音感是一样的,并非每个具有相对音感的人都是同样功力,绝对音感亦然。当然,虽然除去绝对音感的迷思,其最奇怪的是为何绝对音感无法形成于大人,而都是不经意陪养的孩童。这点许多人做过研究,但都莫衷一是。也有人发展出教成年人学绝对音感的方法,其是听音的quality而非听"音高",有效无效则不知。就为何孩童容易陪养出绝对音感,笔者的猜想是孩童在学习音乐时并没有所谓"调"(tonalcenter)的概念,音高和音名本身是一个萝菠一个坑。而后学习旋律时,其重点是在于相对音程,至于用哪个调起或哪个音是哪个音名并非重点,那时也等于是相对音较重于绝对音时。是以在音本身最抽象时,最容易建立哪个音高是哪个音名的绝对概念。当然,这个理论并无法完全解释如胎教时,婴孩已听到相对的音程旋律等,是以此解释也仅止于个人意见和少数理论之一。但至少在此能清楚

  1)音高是被制定出来的;

  2)绝对音感并非天生,主要是孩童学习音乐时无形中陪养出;

  3)绝对音感也有一听觉上认可的范围,并非绝对无误;

  4)绝对音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拓展: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一、关于“入”的问题

  日本铃木教学法中,提倡给孩子们听最好的音乐,请最好的老师,演奏最好的乐器。铃木镇一把给孩子们听最好的音乐放在第一位,可见听音乐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听”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先把学生带入音乐中,从单音开始就要重视音乐的音质,让他们认识到美好声音的重要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运用音乐的语言,做好分句,掌握好呼吸,学会从容而流畅地表达音乐。另一方面,钢琴教师示范性的教学,从感性上给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弹奏意识,使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美育教育以及艺术熏陶。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在于对音乐形象、意境的刻画和烘托,从而体现音乐风格。

  学习钢琴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听。无论中外音乐,都需要听,让现成的音乐感动自己,使自己进入音乐中,成为受益者。在欣赏中,注重掌握音乐的意境、情绪、风格等,继而对触键、力度、速度、句法、层次、音色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可以避免把所有的曲子弹成一个味道。

  2.看。比如钢琴教师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使学生大开眼界。去音乐会现场或有条件可以听大师们的演奏,逐步提高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观摩机会。

  3.想。通过主动积极地学习,把零乱的、片断的、分散的信息逐渐整合内化为完整的、客观的知识,透彻地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奏法及音响要求。因为“一首乐曲的正确演绎,来源于正确的理解,而这又得完全依靠细致的正确视谱”。所以,全面深刻地了解音乐是准确诠释音乐的前提。

  二、关于“出”的问题

  钢琴家鲁宾斯坦说:“我的乐感所考虑的是把音符和乐谱背后真正的含义表达出来。”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对乐谱深入细致的研究始终是弹琴的出发点。

  首先,丰富的音色,淳静的音质往往更能打动听众。好的钢琴音乐声音是第一位的,所以从入门起就坚持不懈地学弹优美的音质,并把技术训练同声音的要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拉赫玛尼诺夫认为:“应当在作品中看到音乐联系的基本特点,他应当懂得,是什么东西使这个作品完整、有条理、有力或是优雅,他应当知道怎样去表现这些因素。”大师提到的这些都要有一个积累过程,把演奏者内心的感受在充分尊重作曲家的基础上,对钢琴作品作进一步的提升,因为新的创造更具有魅力。这个过程是建立在更深刻的理性基础之上。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先生提倡“要分析乐曲,以多种手段表现音乐内容”。钢琴是多声部的乐器,把握好每条旋律,才能最终把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其次,是对音乐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伟大的钢琴家鲁宾斯坦和李斯特有着渊博的知识,他们对包括全部分支的钢琴文献进行了研究。”由此可见,优秀的钢琴家的演奏往往含蓄而深刻,朴素而自然。比如在巴洛克风格中,音乐的旋律均衡、严谨。每条旋律的层次感要求很明确,在弹奏练习中就要训练“设计思维”,即在音响没有发出前,就预先把音乐设计得是薄一些,还是厚一些,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练习往往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音乐表现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直接的手段。其中,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两方面尤为突出。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教育背景等都不同,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各有纷呈,但深入体会理解音乐,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用深厚而扎实的艺术功底去表现优秀作品始终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培养音乐表现力】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表现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