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光遇账号注销还能找回吗?

1968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

1969年到企业工作,先后在无锡市轻工机械厂当技术员、无锡市自行车工业公司任经理;

1980年后任无锡市轻工业局副局长、局长;

1986年任无锡市经济委员会主任;

1991年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2年任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94年任中共无锡市委常委;

1994年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1995年入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深造,1998年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6年起担任江苏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主任,江苏省计委主任;

2001年起在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

2006年,担任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担任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理事长。

钱志新,汉族,江苏吴江人,长期以来,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指导地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972年11月,甘肃省张家川县木河中学民办教师。

1975年08月,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78年09月,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工作。

1988年06月,甘肃省科学院图书情报资料研究室副主任。

1991年03月,甘肃省科学院图书情报资料室主任。

1996年06月,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后任甘肃省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2015年07月至2017年04月,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名誉所长。

喜文华,男,回族,研究员,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1983年结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致力于科技情报、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科研管理。

1965年,周孝信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作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原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

1969年,周孝信插队到五·七干校,

1972年11月,周孝信回到科研岗位,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软件项目终于继续进行。

年,周孝信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水电局研究所进修。

1981年,周孝信回中国对原来的程序进行修正和完善。 

2011年8月10日,周孝信任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组长。

2013年4月12日,第一期“中国电科院讲坛”特邀名誉院长周孝信院士作题为“关于中国电网未来发展的思考”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4月24日,周孝信领衔挂帅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周孝信,男,1940年4月7日生于山东蓬莱,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年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水电局研究所进修;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1970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81年获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并于2005年-2006年曾兼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筹委会成员。

2019年11月16日,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何建坤,男,1945年8月生,河北安平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能源系统工程、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2012年11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2019年11月16日,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1978年2月-1982年2月在南京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读本科,先后在南京化工学院在职攻读化机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考入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考入南京化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82年2月留校任教,先后任化机系化机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化机系系主任助理兼系中心实验室主任。

1992年7月-1995年10月任南京市江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

1995年10月先后任南京化工大学校办副主任、校网络中心主任、江浦校区主任、南京化工大学校长助理兼江浦校区主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兼江浦校区管委会主任;

2001年12月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3年8月-2018年10月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16年5月,朱跃钊当选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学会常务理事。

朱跃钊,男,1958年6月生,江苏省靖江市人。

2004年12月-2011年3月,动力工程系主任、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2011年4月-迄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共东南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同时还兼任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江苏省锅炉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理事、全国高校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教育部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金保升,男,1961年3月生,江苏淮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热能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负责人。

年:湖南大学土木系暖通专业。

年:中国机械工业部第九设计研究院

年:中日交流研究员:日本熊谷组株式会社 建筑本部

年:日本 东京大学 建筑学科 硕士研究生。 获工学硕士学位

年:日本 东京大学 建筑学科 博士研究生。 获工学博士学位

年:ABB日本Flakt公司 技术开发部副部长 研究主查。

年:同济大学 楼宇设备工程与管理系 副教授

2005-:同济大学 机械学院暖通空调及燃气研究所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7-:同济大学 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谭洪卫,男,1959年6月生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1992年1月,黄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

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后研究;

2006年6月,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2012年7月,担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2017年4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2020年12月,不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1年7月,连任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 。

黄维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技术和有机电子与器件等。

黄维,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年,合肥工业大学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年,合肥工业大学岩土工程教研室任教;

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学习,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年,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任教,先后担任交通学院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交通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以来,担任岩土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城市地下工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未来地下空间研究院(学术特区)常务副院长

刘松玉,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岩土工程学科首席带头人。1983年7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后留校任教;1988年、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工作,1997年晋升为教授,曾分别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土木系合作研究,美国密执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美国堪萨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先后担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校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2015年6月3日,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发布任前公示,拟任沈和为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2015年7月,任命沈和同志为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试用期1年,免去其省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职务。

沈和,男,1961年4月生,江苏东海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79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

2020年7月,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省委、省委组织部关于集团领导班子的任职决定:孙晓文同志任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孙晓文,男,1966年1月生,汉族,江苏泰兴人,大学学历,工程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曾任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主任,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主任,江苏省生产力促进协会理事长、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南京无线电元件十七厂车间主任,原电子工业部第五十五研究所专业部副主任,省科工委办公室副主任,省科技团工委书记,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泗洪县委副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原中国江苏—加拿大安大略科技中心主任,原江苏省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

胡义东,1961年7月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突贡专家。

年,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办公室主任

年,江苏省创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010-至今,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院长

2010年以来,牵头组织世博会场馆低碳调研,完成《2010上海世博会低碳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先后组织开展《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和《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2018年起,牵头开展能源互联网标准的编制工作。2021年,受江苏省发改委委托组织开展全省碳达峰策略和前期路径研究。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江苏省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学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专委会主任、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

6.7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控制专业,学士

8.12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CIMS专业,硕士,导师:吴澄院士

4.7 NEC欧洲实验室,德国, 研究科学家

6.12 麻省理工学院LIGO实验室  ,美国,研究科学家

2006.12-现在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曹军威,男,博士。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负责参加10余项国家科技部973、863计划。

Heaptech公司、惠林新光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首席技术顾问

1992年在国营八九0一厂技术处工作,期间于198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破格晋升工程师。

1992年参与创立宁波帅康厨房设备有限公司,任技术开发部长,主设计。开创了中国深型油烟机时代。

1995年以常务副总兼技术开发部和营销部长的身份,创立了宁波方太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引领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后创立了格林特,迪贝,澳鹰等油烟机品牌!

2006年,开始研发太阳能异聚态理论和核心技术,为太阳能发展开启新的未来,并创建了新能源高效热水,取暖,制冷,烘干的新时代!

唐玉敏,男,出生于1960年2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柿子电器公司总裁。

1992年被农业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0年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4年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1998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

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2008年获中华农业英才奖。现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

朱明,1958年1月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

徐炎华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研究院院长,南京工大环境首席技术顾问。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废气治理、固废资源化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技术专项课题、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多项科研科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

龚延风,男,1962年10月生,湖北人。主持制定了暖通专业的专业发展规划、教学计划、《空调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实验室建设方案。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建筑设备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动态节能算法、楼宇自动化技术等。主持和参与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建筑住宅小区评估标准》(DJG32/378-2003)等5项智能化标准的编制。 参与省内外许多大型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的方案设计及评审工作。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获建设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

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副院长,南京工业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家网专家,江苏省建设厅智能建筑专家组常务专家

金苏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应用与制冷技术,废热溴化锂吸收制冷,制冷与空调技术,热泵工业应用技术,低温工程,热管技术等;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国内公开外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专利15项;

承担本科学生“制冷原理与设备”、“工程热力学”、“空调工程”,研究生“高等热力学”、“现代制冷与空调技术进展”等课程;

主要专著:《制冷技术及其应用》、《制冷装置原理与设计》、《高等热力学》(讲义)。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制冷空调研究所所长,教授,《流体机械》杂志编委,中国流体机械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制冷学会理事,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林承桢,1944年2月出生,低碳院理事。

1967年9月至1992年3月于锦州重型机械厂担任总工程师;

1992年3月至1995念5月于北京起重机器厂担任总设计师;

1995年5月至今于北京机电工业控股(集团)公司担任处长(退休);

2000年至2014年9月于商务部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担任行业主管;

2014年9月至今于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对外经济合作咨询中心担任高级专家;

2015年9月至今于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标准化委员会担任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专业为原机械和电子工业部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倪竣,男,1966年8月出生,带领苏州皇家集团,经过1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公司建立了一条在实践中解决各种新问题和研究各种新技术的有效途径。研究开发的“零”概念住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1998年成立苏州工业园区新城瑞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01年成立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有限公司;

2003年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有限公司样板区建成;

2006年受邀参加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的修编工作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

2007年受邀参加国家标准《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2008年主持“零”概念住宅、生态住宅的研究和开发,并获得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特别金奖;受邀参加《应力分等锯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年期间,共申请专利11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专利91项;

2009年受邀参与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全民修订第一次工作会议,参加全国木材标准委员会的木材标准审查会;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高级工程师、美国加州南湾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苏州皇家集团总裁

汤金平,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专业,2008年被保送到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读博,11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交流访问,期间在美国哈佛大学以联合培养博士的身份学习人工智能气象预报算法。回国后在能源上市公司东润环能担任产品经理,开发了面向能源行业的精准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2018年和团队成立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来宁创办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与国家气象局、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度合作,组建了一支软硬兼备、国际顶级的气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团队,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气象监测设备和数据服务系统,主要为能源、生态环境提供系统集成和数据服务。2018年年被江苏低碳院聘为大数据中心主任,2019年和2020年分别荣获“创业江北”和“创业南京”人才称号,现被聘任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聘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聘教授,创业南京人才

申卫收,男,1979年10月生,陕西杨陵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氮循环关键微生物过程、农畜牧业氨气与氧化亚氮排放和/或控制机理、农牧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先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和日本东京大学担任博士后、特任研究员,并于2014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年),从事土壤氧化亚氮(N2O)还原细菌及其减排N2O、促进作物生长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近年来,在设施栽培蔬菜土壤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的土壤微生物机理、土壤氨氧化原核微生物及其对氨氧化过程的贡献、接种N2O还原细菌减少农田N2O排放和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及机理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获得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荣誉。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和日本东京大学担任博士后、特任研究员,并于2014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

凌祥,江苏东台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中共党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现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工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换热器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特种设备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承压设备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

陈九法,男,1959年09月生,江苏扬中人,中共党员,主要研究地源热泵、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替代工质、混合工质、暖通设备测控、智能楼宇、制冷设备等学科。发表论文约40篇;获英联邦制冷学会一等奖Lightfoot Medal。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英国Leeds大学博士、德国Hannover大学博士后,

吕剑虹,1964年6月生,江苏常熟人。1990年获东南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学位。英语可读、写,俄语能读专业资料,教授。主讲热工自动调节原理及应用、热工自动控制系统、微机分散控制系统等课程。发表论文40多篇。已培养和协助指导博、硕士研究生多名。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目前担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信息技术系主任。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信息技术系主任

吕锡武,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年9月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

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访问研究,

1998年7月~2000年3月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做日本地球环境基金Eco-frontier基金资助的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饮用水微污染净化和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和生态水处理;生活污水除磷脱氮技术和装备;水处理过程地球温暖化气体逸出控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八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过建设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参编著作5部。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

张小松,男,1960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

1978年考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分别在东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原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现任东南大学“低碳型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

东南大学张小松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冷热湿一体化高效处理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制冷与人工环境系教授、博导,工学博士学位。

郑建勇自1991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应用、新能源及分布式发电和微网、电能质量分析治理、综合能源系统控制与规划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开发。先后主持并完成了70余项国家“863”项目、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及横向项目。与国家电网公司、南瑞集团、中国电科院、江苏省电力公司等单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保持了长期合作。有1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共申请专利110余件;在核心及以上等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10余篇,其中120余篇被SCI、EI收录。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已毕业博士和硕士180人,在读博士生7人,硕士生10人。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仲兆平,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二级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员。2005年被教育部评为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993年以来一直从事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项目(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和企业委托项目等46项,作为骨干参加各类科技项目研究50多项。

有12项科研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获部省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近五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其中被SCI收录五十五篇、EI收录七十六篇。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博士、教授、中共党员。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主任,江苏省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马德秀,女,1947年9月生,北京人,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

1972年5月至1981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和自动控制专业分别就读本科及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其中,1975年11月至1978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任教。1981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在西安交通大学信控系任教,1982年2月至1984年8月在北方交通大学自控与微机应用专业任教,曾任教研室副主任。

1984年9月起,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科技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司司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2003年9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2014年1月14日,马德秀不再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2013年3月起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女,浙江桐庐人,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1981年9月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学习,1985年7月获工学学士学位后,1988年4月获东南大学工学硕士。1988年7月入南京化工学院师从唐明述院士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7月获工学博士。东南大学钱春香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新材料和新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东南大学绿色建材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行业高峰人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

阮宏华,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湖北鄂州人,博士。

1984年7月获得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农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4年至1989年南京林业大学助教。

1990年4月获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至1995年南京林业大学讲师。

1995年4月任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副教授。

1996年至1999年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1998年6月获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1999年3月至2001年11月作为博士后,于美国波多黎各大学、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院研究学习,参与美国长期生态研究计划 (LTER) Luquillo研究。  

2001年12月至2002年10月于美国南方林业试验站国际林业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2003年4月至今任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2004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访问学者。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主任

沈来宏,男,1965年生,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1992年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化学链燃烧理论可行性研究,2002年归国后积极推动化学链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化学链技术的先行者。主持中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等30余项,是我国化学链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煤的化学链燃烧和气化技术”负责人。2008年5月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试规模的固体燃料(生物质)化学链燃烧捕集CO2技术,提出了载氧体分级氧化、燃料梯级转化、修饰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气化理论和关键技术,推动基于串行流化床的化学链技术发展;2016年提出涌渗流化床(Gushing Fluidized Bed)技术和多腔室流化重构理论,强化能源化工过程中气固传热传质,发展了流化床技术和理论。国际化学链会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担任第1~5届国际化学链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第4届国际化学链会议主席(2016年)。获得化学链发明专利20余件,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H因子23;化学链燃烧论文入选《Combustion

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司风琪,男,1973年2月生,江苏盐都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在东南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任硕士生导师,2007年至2008年为美国Lehigh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助理,2011年起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同年任能源热转化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副主任。现为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自动控制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智慧电厂及电力大数据、大型火电机组运行特性、热工自动控制、优化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江苏省经济协会会长、原江苏省省委副秘书长、江苏省委研究室主任、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江苏省委改革办副主任、中共江苏省委改革办公室副巡视员

原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江苏省政府参事

1957年6月生,江苏无锡人。原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动力系攻读学士及硕士学位,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东南大学动力系任教。任教期间师从陈来九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动力系统先进控制理论研究及应用。主持完成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部省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智能发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

江苏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江苏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苏省科技厅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江苏省科技厅科长,高级工程师

江苏省科技厅科长,高级工程师

江苏省科技厅高级工程师

孙照渤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1972年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工作,先后任气象系副主任、主任,南京气象学院副院长、院长,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1982年7月至1984年7月在英国国家气象局研究部做访问学者,1988年9至1989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至1999年任世界气象组织长期预报专家组成员,现任世界气象组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气候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世界气象组织长期预报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气候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谈金祝,1986年和1989年分别于南京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0年于南京化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今在南京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曾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副主任,南京工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2004年10至2007年12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和美国国家燃料电池国家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至今在南京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年来主持承担多项纵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点资助项目,美国国家能源部资助项目等;主持承担了多项企业横向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曾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工大精英九思奖、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

博士,博士后(美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评审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国际、国内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JournalofPowerSources”、“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太阳能学报”

王银堂,男,1964年1月出生,江苏扬州人。1985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任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总工程师,政协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水利学会水文水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编委。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评审专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汛抗旱专家,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2003年、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08年获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入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2011年获科学技术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总工程师。

张颢瀚,江苏省委、省政府评定为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委决策咨询专家,省政府十二五规划省长特聘专家;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兼职教授;在三个国家级文化学术组织担任专家顾问、专家委员会常委、委员。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教授,博导

赵长遂,1945年11月生,江苏南通人,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在东南大学工作至今,期间于1987-1988年在美国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作访问学者19个月。

先后担任国家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江苏省政协常委、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常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技术专委会常委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协委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任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

李志清,女,中共党员, 碳资产管理师  碳标签评价师

信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湖南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主持策划几十个国际核证自愿减排VCS、国内林业碳汇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的开发工作,成功主导完成了中国首例VCS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开创了国内林业碳资产管理转变经营思维的先河,与欧盟、美国、东南亚等国家有深度合作,碳汇指标远销到多国家多地区进行抵消与碳中和,国内的大型零碳会议实现碳中和均有签约身影;全面负责江西省旅游评价体系的标准制定工作、九江市温室气体核算及清单编制,由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起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方案经过国家级验收通过,主导《南平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南平市碳达峰研究报告》等多个项目,与江西省气象厅合作完成了2016、2017、2018年温室气体核查报告编制工作,同时在江西省、各地市开展低碳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等,对可持续低碳扶贫的工作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路径,开展了《低碳旅游管理办法(试点)》编制工作,在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碳达峰路径规划均有案例报告,对低碳能源领域颇有研究,具有多年的低碳金融融资担保工作经验,对绿色债券,低碳融资,碳汇现货期货交易等方面有成功案例。

碳资产管理师、碳标签评价师。

张颖璐,女,党员,1981年10月生,4.7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9.7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4同济大学,建筑技术,5.8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作访问学者,6.2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学者。

1.2.06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BIM技术下的现代木结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2.12主持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井干式木建筑构件热湿耦合传递机理研究;

.6-2020.6,主持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木结构建筑设计原理》案例库建设;

4.9.6,主持南京林业大学优势学科建设,《木结构建筑设计》双语课程;

5.8.6,主持南京林业大学学科,《木结构建筑设计》微课开发;

6.9.12,主持校企合作,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研究;

7.9.12,参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科研;

8.0.12,主持福建省漳州市城建集团项目,基于福建地域文化的现代木结构建筑模块化填充体系设计研究;

9.7/12,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L03B03),传统农房建造技术改良与应用示范;

10.7/12,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14B05),多榀木桁架设计研究;

11.6/0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粉状碳纤维——木构件端面符合界面力学特性研究;

12.5/12,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3CB122),“零废弃”包装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项目;

13.4/12,参与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项目(2013-LY-054),木结构实验框架体软重物体撞击试验;

14.6/06,参与江苏省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中高层木结构建筑承重木构件及体系研发;

15.3/10,参与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12ZCO1),生态文化环境影响下的包装创新设计模式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遇账号注销后还可以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