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理解为什么要去好学校读书了?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 5月,学校一行13多人,在校领导带领下前往同江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我们对教育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了新的启迪。

  学习成员与这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学校内部管理,特别是学校常规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搭建了深入先进学校亲身感受、体验,学习的平台,思想深刻,见解独特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丰富多彩,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期间,所有参加考察学习的人都认真听取汇报、学习、勤于思考,交流,在与兄弟学校的思想碰撞中,学习了新的办学理念,提升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对常规管理内涵的理解,同时,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了良好的基础。这次学习、组织严密,形式活泼,我们日夜兼程,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一)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成功的学校,但成功的学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学校。

  这次我们抱着“踏踏实实学习”的思想,学习他们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严谨务实的发展步伐,令我们叹为观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所学校通过坚持“特色办学”,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名牌。

  (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是培育人才的“沃土肥园”。

  这次学习,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这一方面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层次性、科学性和长效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充满人文化精神和科学色彩的.校园文化,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当地校园建设特有的风采,学校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一所学校多年的积淀,是从学校内部不断培植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做一个读书人,文化人;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通过制定规划,机构改革,人才流动,考核评价等管理手段来促进和体现学校文化;学校应打造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出名师,育名生,办名校。

  此次学习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的同时,更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二、启迪了思维,坚定了信心

  观念更新、角色转变,从我做起。此次考察使我清楚地意识到,在今天这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想真正实施创新教育,要想真正有所发展。

  (一)必须由被动服从型向创新型发展。创新是新时代中小学校长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必须由“礼让风格型”向竞争型发展。

  今天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更富挑战性,由此也导致了今天的教育比以前更具竞争性。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校长惟有具备竞争意识,敢干竞争,善于竞争,成为竞争的强者,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教育效益,并成为一名真正专业的学校管理者,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礼让风格型”办教育的校长形象,由于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学以致用,路在脚下

  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话听起来虽然有些俗气,但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指导意义。任何一个单位的管理说到底都是在进行人的管理,都要抓住人心。只要管理制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并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就能被老师们认可,深入人心,就能使老师们自觉规范于制度之内,就不愁人心不齐,所以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法治替代人治,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原则:高尚的事业造就人;真挚的感情凝聚人;优厚的待遇挽留人;勤奋的工作培养人。通过成就事业留人、培养感情留人、提高待遇留人,形成了人性化管理的新模式,凝聚人气,激发潜能,让每一个教师关心学校,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业绩。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生源相对稳定,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我们认为对学生的发展制定过高的目标是不现实、不科学的,是对教师评价和学校发展的不负责任。对我们学校而言,升学率是至关重要的,但不是全部。

  也相信大家都会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6月18日到27日,我跟随凉州区“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第xx期骨干校长研修班组成的考察团来到青岛、大连和北京参观学习。在考察中,我们感受到当地观念之新、思路之清、措施之硬、发展之快都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受益颇多。

  青岛是我们本次考察学习的第一站,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环抱胶州湾。背山面海,绿树浓荫,气候温和宜人,故而有“避暑胜地”、“夏季的天堂”、“东方的瑞士”之称。

  如果说青岛是个含蓄稳健的城市,那么大连无疑就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城市,浪漫之都的美称就是最好的佐证。随便你走到哪里都感受到绿色的存在。公路两旁是蔽日的绿树,广场内鲜花怒放,草坪如茵。

  北京给人最深的印象自然是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华却比想象中的喧嚣。天安门,中国的心脏。进到人民大会堂,气势恢弘的万人大礼堂,各具特色的地方厅,当然还有各种精巧的摆设。广场西面新建了国家大剧院,据说设计者用了化零为整的理念,将几个独立的剧院都罩在一个椭圆形壳体之内。外围是一圈常年不冻的人工湖,整个建筑就如同一颗闪耀的“湖中明珠”。虽然风格与周遭有着强烈的冲突,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竟也传达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浪漫的融合。

  长城,这一伟大民族的象征――他那雄伟、坚强、不屈的身影,犹如一位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他是世界瑰宝,他是中国的脊梁,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经历了战火硝烟,经历了风霜雪雨,挺立于中国大地。在长城精神的感召下,我们踏上了参观八达岭长城的征途。走近它的时候,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不知是为岁月的久远,还是为历史的凝重。踏上它的时候,静静地感受脚下那个很古老的梦。身旁盈耳的笑声,遮掩不了心底沉重的悲凉。触摸它的时候,指尖的冰凉渗入炽热的血液。梦境、歌声,交织成一片斑驳的青灰,一段让人们品味的时光。

  此次考察学习重点是对当地学校的参观学习,通过一看学校的环境,二听学校领导的汇报,三观摩课堂教学。感受了学校丰厚的文化教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严谨的办学理念,以及其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综观这几天对当地学校的考察,我的体会是:

  1、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治校之本。

  先进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正因为校长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才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

  2、必须大力发展学校特色。

  在参观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3、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熏陶教育学生。

  校园文化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教育无小事”。整个校园环境的布置,要有鲜明的人文特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

  这三间学校就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整个学校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置,图书角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从每层的走廊都能给人以全新的不同的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总之,此次参观考察学习我感慨万千,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更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学校领导一起为学校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3月14日,由盟教育局民教科科长带领下我们一行38人专程赶赴长春市的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考察学习,本次考察学习中我们听取了该校校长和副校长的“潜能教育”、“体验教育”的成功经验专题讲座及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副院长作的关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报告,我聆听这几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参观校园、座谈等形式交流,我切实感受到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学校管理,执着的研究精神以及能取得的丰硕的办学成果,本次学习考察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坚实的后盾支持使学校迈向了现代化

  当我看到这所学校的现状,规划的面积和办公设施都非常先进,满足乐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不敢估计每个教室和功能室里面的设施投入多少,但我清醒的想到对教育的投入是何等的庞大。

  二、明确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标,是办学特色的根本保证,当我看到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大厅雕刻的“尊重个性、开发潜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何等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的体现。

  三、先进的文化管理使学校走向一流

  当我看到学校的教学楼、校长室、办公室、教室都可以感受到整洁,雅致、又不失个性,学校的每个走廊、每一面墙壁包括伟人雕塑、名人画像、主题活动图片、学生作品展、特色专栏都无不体现文化的氛围。

  四、打造优质团结的教师队伍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宋校长的经验介绍中可以体现她在教师管理中特别注重两点:

  1、团结向上的教师团队,这所学校总共504名教职员工,当中30岁以下的占62。4%,从介绍中看出他们几乎都是高学历年轻队伍为主的团队。

  2、精密细致的管理模式

  结合每逢佳节他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主题、不同年级的潜能教育活动,寒暑假对教师们进行潜能教育方面的进修班,培训班,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这短短几天的参观学习中,对我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就像是“井底之蛙”,但我更坚信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不断学习和努力下更新教育理念、不断进取使我所教的学生行列中少一名学困生出现就是我们教育者的喜悦之情。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4

  12月13号在边校长、高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学习了xx功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xx十中,17号参观学习了xx中,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心得。

  现将外出学习中自己的所见、所闻、体会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总结如下:

  一、xx功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洁净的环境,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忙中有序、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厂生产的是产品,学校培养的是学生。

  工厂要想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要有一支有思想、技术过硬、作风优良、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而学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合格的学生需要打造一支品德高尚、团结、和谐、善于学习、有思想、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xx十中的办学理念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李校长围绕打造“特色高中”、创办“精品初中”谈了学校的一些新的变化和措施,对我的启发很大。

  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这一点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xx28中浓厚的人文环境、高效的“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的自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一早来到xx28中,首先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然后参观了学生的作品展,学校的荣誉展室、档案室,观看了学校的发展史、教育教学成果的展板,德育工作展室等。

  然后观看了专题片《灵动的课堂》,听了孙校长的报告《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让我们了解了“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原因;“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展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具体措施;“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的管理机制等等。

  最后我们走进课堂,我听了二十八中一节数学课。

  通过听课让我进一步明确了高效的“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课堂模式是以“五步十环节”模式为载体,同桌两人为小组,师生互助为特征,通过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五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自觉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

  和谐互助模式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学友”不会的时候“小师傅”再给“学友”讲,“学友”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

  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小师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学友”听。

  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

  这样,就特别关注了“学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课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使师傅更好的掌握知识,激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学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学生管理方面:

  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我们所走过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有礼貌,校园里到处干净整齐,这些都来源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因此我们将继续严抓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1、将时间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占据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要高。

  2、将学习权还给了学生,课堂上出现学生两两成对在一起边讲边练的场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

  3、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说出来的才是学生的,课堂上让学生去表达;耐心的听学生回答、细心的观察学生交流、精心的指导学生互助。

  4、将探究权还给学生。老师要选准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尽量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老师不要害怕时间不够用。

  5、将教学权送给学生。首先是学友讲,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如果“师傅”们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

  整堂课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以学生教学生为主。

  努力打造适合我们学生的高效课堂。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5

  感谢学校给了我参加了“全国第十届小学数学课赛一等奖获奖教师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机会。虽然只有两天,但内容却丰富多彩,有来自全国著名教育专家xxx、xxx、xxx及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xxx、xx老师共6节示范课及三个讲座。名师们以他们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精湛娴熟的教学技艺,随机应变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回头细看,真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收获之程。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培养。

  课改的今天,小学数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呢?朱乐平老师在讲座中用PPT为我们比较了新老教材的不同设计形式和设计理念,让我们清楚了新老教材的最大区别是:新教材是放开的。更让我们清楚了今天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应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数学思想方法,了解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的作用。曾听专家讲过,若干年后,保留在学生记忆中的是什么?数学的一些知识与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忘记,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却能保留下来,并在他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强大的作用。想想也确是如此。而我们教师奉之宝典的《课程标准》,在它的理念中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强调的“两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显然改成了“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看来,在教学中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远远不够,还要重视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还要在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及其应用。虽然增加的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却能够带来教学的革新。在此理念引领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等等,都会发生变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如许洋老师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我第一次听数学课中的实践活动课,感觉很新颖,同时也觉得更丰富了数学课堂。许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能不能把一张长方形纸条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笔画一画是不是只有一条边、一个面。还有在后面研究“从莫比乌斯圈面的二分之一处剪会事什么情况?”时,许老师也是先让学生们想想,再用剪刀动手剪一剪。教学设计中着重体现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给每个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给了学生自主安排的机会。方法由学生摸索,找出方案学生自己解决,结果由学生来评价。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

  (二)情境创设,到底该怎么创?

  新课程改革的前几年大小各级的数学课都把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提高到了很高的高度,仿佛不创设情境这就不是一节好课,于是出现了绞尽脑汁为创设情境的局面;后来新课程改革走向深沉后,大家又觉得情境的创设越来越机械化、程序化了。正如夏青峰老师在讲座中说到,他们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如果提前跟老师说了明天要听课,那在新课开始时必定是创设情境;而如果是随堂听课那新课开始时必定是复习题。为什么呢?难道创设情境就一定比复习题好吗?“不要认为什么好,什么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是硬道理。”夏老师说他在新课开始时最常用的问题是:“关于这个知识,我已经知道些什么?”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当然,我并不是说创设情境就不需要了,关键是要看怎么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这篇文章中,找到了创设情境的几个方法,感觉很好,与大家分享:

  1、情境的创设要有童趣,也要合理。情境创设不是一时之事,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情境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情境为整节课的进一步发展和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铺垫。

  2、创设情境要务实,具有时效性。只有务实,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把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巧妙的寓于各种各样的生动具体情境之中,就容易引起学习的认知失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务实具体体现在:

  (1)要有“数学味”,要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2)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因此情境的创设不一定要在课的开始,也可在课的中间或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在时间上是可以灵活安排的。

  3、情境创设要具有挑战性,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好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要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但有的情境看似生动、有趣,却缺乏思考价值。

  (三)数学课堂应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这几节课都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特别是朱乐平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时,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新课开始,朱老师就直接点题,再“请同学们试一试,你带来的圆规是不是可以画出圆?你是怎样画的?”接着,朱老师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圆(标有圆心),“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什么?”出示半径,“这是什么?”(半径)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半径?”“再自己说说什么是直径?”还有后面的“整容活动,什么是圆?圆的特征是什么?”这些教学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探索、自己在总结,自己得出结论。老师只是在旁边引导。而且,发现朱老师在每次学生说完后都会等一下,留下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问:“你们听懂了他/她说的吗?你再来说说。”非常重视学生“听”“说”和“思”的能力的培养。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经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把想象的空间、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为辅,主要是引导、点拨、纠偏、调控,不仅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要让他们会学、要学、乐学,富有创造性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认知的主体。

  (四)改巩固型家庭作业为尝试型作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家庭作业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家庭作业设计与新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题目形式封闭、单一,往往教师的要求是一刀切,内容依然沿袭着巩固知识为主,作业形式多是纯文本性的简单、机械的课后练习,既缺少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又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了厌烦、逆反等心理,甚至当成一种负担(有的以不完成作业来抵制),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面对这一现状,对家庭作业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夏青峰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他们学校正在尝试一种新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形式:尝试性作业。所谓尝试性作业就是在学习新知之前,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而完成新知后面的练习。这种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家庭作业时刻充满着新奇与挑战,也把预习作为了家庭作业的范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作业尝试。

  总之在本次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课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创新的教学方法,对细节巧妙的处理,还有课堂的高效性都是需要我去慢慢品味和学习的。当然,学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不断提高。要学习的太多太多,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收获生活中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活的美好,在耕耘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期待。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6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予本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潍坊市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研究会”,本次活动主要分为观摩教学活动并进行点评以及讲座两种形式,尤其是前者,采取观摩后全员参与讨论,对示范课进行探讨,特别是在董续花教授(中华女子学院教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使我们在座的每位都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感触很多,自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各领域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探讨

  本次观摩活动涵盖多领域、多年龄阶段,有社会领域的《我喜欢我》,健康领域的《护眼歌》、《好玩的纸盒》,艺术领域的《魔术纸变变变》、《五彩缤纷的烟花》、《冬天的树》,科学领域《小象要回家》《好玩的顶》共六节观摩活动,探讨最多的是艺术与科学领域,如何既吸引孩子的兴趣又能适当的引导幼儿达到教学目标,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二、通过专家以及诸位教师的评课,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了新的了解

  本次观摩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由董教授提出思考点,诸多老师根据思考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各位老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通过探讨对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见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想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活动名称的选择一定要抓住中心且与教学目标及内容相符合,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吸引力和独特性。不会出现类似活动中的错误:《护眼歌》在目标及内容中丝毫没有以“歌”作为重点,《有趣的顶》“顶”本身并非名词,《冬天的树》不但没有开门见山,重点在画线上了。

  2、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避免形式多样、面面聚到有失重点。通过一节活动想把所有的相关知识都传授给幼儿未必有点“一口吃胖子”,且不说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一会儿让幼儿体验,一会学习儿歌,一会观看图片,一会儿幼儿贴图示记录……孩子忙忙碌碌,教学活动的重点反而没突显出来。

  3、新领域的探索要巧妙,如本次活动中的《冬天的树》,尝试让幼儿学习粉笔画,体裁新颖具有创造性,但是前期前期要充分了解,尽可能了解本领域幼儿的发展特点,专业术语要通俗易懂。

  4、在教学活动中,若出现重复性的活动,如讲两边故事、做两次实验等,第二次的目标应该更具有层次性、递进性,避免进行重复活动。

  5、如何与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是我们今后教学活动探索的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反应与应答很多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及时给予幼儿肯定或应答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背景音乐的选择要慎重。在多次教学活动中都出现过当幼儿进行创作或实验时播放背景音乐的现象,专家建议,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要慎重,应以轻音乐为主,至于背景音乐的有无对幼儿创作是否有影响,还是今后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通过本次学习活动,发现自己存有诸多不足之处

  一直以为自己少的是实践,对于理论,经过多年的学习已不是问题。但是现在发现幼儿教育的发展太迅速了,如果不学习还是要落后于时代的。尤其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还需要更透彻的去解读,还有每个年龄阶段对幼儿具有怎样的要求,如果带班教师连这些都不知道,确实是很不合格的老师。

  有缺点不要紧,知不足而后进才是最重要的。通过本次活动,发现教学活动的设计本身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点,在学前教育大力发展的情况下,相信不久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会像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一样受到重视,因此自己应该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领域研究,美术领域对自己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希望自己在此方面有所造就。

  总之,这次教研活动虽然安排在周末,时间紧,任务重,但是获益匪浅,希望在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学有所用,有更大的提高!

  经园长安排、我和大四班陈老师荣幸的获得了一次外出学习机会!步入社会以来、第一次到外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早上九点我们便到达了学习基地――xx幼儿园。因为九点三十公开课程才开始、经该园的老师讲解,我们就先参观该园的环境与班级结构。

  这幼儿园规模还是挺大的、课室与卧室是单独的、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活动。课室装饰的特别漂亮、像一个充满快乐的儿童世界一样!挂着老师亲手弄的吊饰、以及墙壁周围粘贴了老师布置的教学角落。

  开始上课了、来自不同幼儿园的老师已就座在小朋友的后面。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礼貌的与他园老师热情的打招呼!

  第一堂课:音乐活动《小松鼠进行曲》、该堂课的目标是:

  1、认识和感知音乐美、

  2、通过节奏感受音乐的气息!

  3、激发幼儿为音乐打拍子,如:拍手、跺脚!

  我觉得该堂课上得好的地方就是;幼儿会找到自己的打拍子方式、巧妙的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掌握音乐!美中不足的是:幼儿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不是很活跃、比较被动。

  第二堂课:数学活动《认识日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日历的种类。如:台历、挂历、墙历等。

  2、认识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多上了星期。

  3、认识一个星期有多少天、分别是星期几?

  4、认识字宝宝:日历、年、月、日、星期一到星期日。

  该节课课堂教学很活跃、小朋友积极的举手发言、掌握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上课方式独特、语调语气达到了与幼儿深入教学的目的。但是、有一点就是:配班老师不太清楚该堂课的流程、没有很好的配合好上课老师、上课老师虽然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有些言语过于夸张。如:哎呀、我的天拉、你实在是太厉害了!

  经一事、长一智。通过这次的外出学习、我懂得了:一堂完美的课需要准备的相当充分、课堂流程相当熟悉,不会因为一点事而断了这堂课的流程。老师间相互配合、适当的时候老师应如何调动课堂气氛,让这节课达到高潮与目的。

  扬长避短、学会体会、学会掌握她人的优点!用她的好的地方起弥补自己课堂上的不足、感谢这次的学习机会!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7

  从10月8日到11月25日,我一共参加了校生物组推荐县生物优质课选拔赛、浠水县高中生物优质课比赛、黄冈市高中生物优质课比赛暨有效教学研讨会、湖北省生物优质课比赛暨有效教学研讨会,荣获了浠水县高中优质课第一名(一等奖)、黄冈市高中生物优质课高二年级组第一名(一等奖)、湖北省高中生物优质课高二年级组二等奖,论文《预习案的编写与预习课的构建》荣获黄冈市一等奖、湖北省一等奖,教学设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获黄冈市三等奖,《群落的结构》获湖北省一等奖,共计听外校教师讲课26节,专家讲座四场次,可谓收获多多,这些学习和亲身体验,我感触很多。

  一、想取得优异成绩的离不开学校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同事的鼓励、同组老师的帮助、学生的支持、配合,以及自身的信心和不懈努力

  我校领导一直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给予了各种支持和培养展示平台。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中,在日常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研讨中,在强制规定相互听课的学习中,在师徒结对引领帮扶中,在聘请外面专家进来讲座中……我们都从中有所收获,受益非浅,促进了我们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成熟。每次外出讲课参赛,组内同志都能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当成自己的事一样;组外教师的祝福鼓励,为我们的外出参赛创造了良好氛围和必胜的心境。当然自身努力也必不可少,只有虚心学习,听得进去意见和建议,反复思考,积极钻研,才能切实提高自己。任何时候都要相信,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任务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唯有不断地虚心学习才会不断地进步。

  二、学校的强大与教师强大的息息相联

  想争取到参加上一级比赛资质,除了靠自己的实力外,还要看学校的级别。一般而言上级领导总是让省级重点高中优先。一个学校若是没有点名气,又不是重点高中,教师想要外出参加讲课比赛,真是连机会都没有,有时候即使你很突出,你的机会也可能是零。例如本次虽然获得市高二年级生物讲课比赛第一名,若不是去努力争取,恐怕想到省去机会都没有。 所以教师的出名是与学校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教师都在努力上进,不断提升学校档次和办学水平,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这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学校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三、教师的培养需要领导的进一步关心和重视

  本次许多学校的教师外出讲课,一行就是四五个人,既是来学习又是来帮忙助威的。例如黄冈中学一人讲,四人来助威,每人开销若以一千四百元计算,他们学校为讲这一节课就投资了七千多元,这还不包括那些模具的花费。他们分工明确,为讲课老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的基础,使讲课老师更有信心和精力,最终也能为学校赢得荣誉。评委们一看,发学案的教师发学案,安排学生分组就座的教师指挥学生就坐,调试多媒体设备的教师调好设备,发放实验用具的教师分好用具,课中传递话筒的教师传递好话筒,知道这个学校这么重视外出参赛老师、重视这节课,自然生敬意,打分也会偏高。

  四、怎样讲好一堂出色的公开课?怎样才能成为讲课的高手?

  听了几十节讲课、几个小时的评课以及讲座,一堂优质的好课不仅能引起专家评委的好评,也能深深吸引学生,得到学生的共鸣,课堂的效果和氛围自然也不言而喻。怎样讲好一堂出色的公开课?怎样才能成为讲课的高手?我感受后认为:

  第一: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技能、课堂驾驭能力,彰显个人魅力。

  教师要注意教学基本功的学习,达到熟练自如。例如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吐字清晰,专业述语规范正确,势态语言运用恰当,课堂中善于捕捉学生信息的能力,能及时反应,及时引导调节、及时纠错,及时评价等能力,善于制作课件,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程序,创新教学方法、方式。

  生物教学要帖近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设计问题引导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体现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教学结尾可采用不同形式总结、升华。教学学生活动的设置的自然有效。

  第三、教师要重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熟悉教材,会恰当运用教材资料。教师要注意利用教材资料,是要用好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唯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仍要继续加强新课程课标的学习,任务目标的制定都要参考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才是我们唯一的指示灯、路牌。

  第四、要突出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使我们眼界更开阔,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要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建构等活动,重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说、能写、会思考、会交流等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基。

  五、高效课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所有教师都要倾心打造。

  在所有优质课比赛参评课中, 黄石三中学生课堂表现能力整体表现较差,学生沉默寡言,很少主动回答问题,更谈不上合作讨论。展示课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基本上是在很小的声音中度过。唯独用各种模具动手构建物理模型,课堂活动氛围较好,但若又提问之,又是寡言少语,语言表述能力和胆量都较差。黄石三中学生敢说、敢写、会展示、会讨论交流等能力与我校相比,相差很大,看来我校推行的这种模式确实是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能为学生终身发展、长远发展奠基。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作为我校教师要有荣誉感,要积极投入,倾心打造163高效课堂。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8

  近期,通过外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令我豁然开朗。从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的到更新。下面就通过我的学习获得的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听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应当创设情景,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知识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的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再见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展开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课堂,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的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9

  理解教育暨自然分材教学在我校实施已近一年,我们收获的是大部分教师都认同这教育理念,都能开出令人眼睛一亮的自然分材课;而困惑的是如何通过课改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做得更加有效、使课堂真正做到高效、使学生学得实在、使教师教得快乐,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从课改前沿得知山东xx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工程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做到“以学定教”,效果斐然。我们慕名来到xx二中参观学习,听报告、观随堂课、访学生教师、逛校园、买资料,我们惊叹于该校课改的累累硕果,结合我们实施的理解教育,我认为这次培训学习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一、管理即培训、即培养师生良好的习惯。

  xx二中的课堂高效首先来自于班级的有效管理。他们用所谓的“三驾马车”即“班级行政管理”、“高效学习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对班级实施分层分小组管理,每班九到十小组,每组六人,他们有激人奋进的班级目标和口号,每个小组有各自的学习成长目标、口号和组员行为准则。通过与同学们谈天,我们了解到他们组成新的班级或小组团队后第一件事是培训,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团队建设精神,落实小组成员学习探究策略,落实自律细则和每人每天高效学习计划等。他们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培养教师良好的从教习惯和学生生活、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学习潜能就被开发出来,从而促成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我们看到的二中学生是:课上精神饱满;展示时板书工整、图表明晰,点拨时声音洪亮、激情四射、分析到位、自信又谦虚;课间文明礼貌、轻松自在、没有吃零食现象;集会快而静、做操动作齐而有劲;午休静校时所有同学在寝室睡午觉,下午上课前他们昂首挺胸从宿舍阔步走向教室。习惯这么好的学生,学习不好那才是怪事。

  xx二中的课堂是颠覆传统的。他们基于对学习内容和班级学生组成的研究,认为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需要老师教会,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有特优生约20%、优秀生约70%、待优生约10%,从而设置了他们的课堂时间分配为:让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约30分钟(70%)、由教师指导、点拨、答疑约10分钟(20%)、请学生自结、巩固、检测约5分钟(10%)。他们的教室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室”、“学堂”而非“讲堂”,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往往退居二线,他们的任务是一旦学生点拨出错或不到位才出手帮助,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我们观摩到的'每一堂课教师首先呈现的是学习目标,所有学科的第三个学习目标都是:激情投入、体验学习…的快乐(或享受…的乐趣),然后是导学案批改信息反馈,其次是站立讨论、展示,再次教师点拨,最后巩固,作业是完成本堂课知识训练案或下一堂课的导学案。我们无不被学生课前良好的自学习惯、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上精彩的展示感动着。

  二、文化支撑是课改成功的保障

  漫步校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xx二中人在浓浓的文化熏陶中成就自我。校门入口广场是一本花岗岩雕刻的书和激情喷泉,书上镌刻着:“故事从这里开始”,“求是创新、至善唯真”,完美体现了校长 “应把每个孩子的人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每一幢楼和每一条路都用典雅而又激励人心的文字命名。行政楼(敏行楼)后面是孔子广场,广场上矗立着花岗岩孔子雕像,雕像四周的墙壁上刻着工整的“四书”摘句,广场的树木均为历届毕业班捐植,校园内的所有景观石上刻着励志的名言锦句。教学楼的走廊、通道都是各班自行设计的班报栏和学习园地,内容为:学法交流、时政播报、文苑、经典题型推荐等,每周一更换;班级里有班长每周寄语、最佳学习小组和宿舍公示,就连厕所的墙壁也张贴着英语经典句型、数学物理公式定理等。每班都有诸如:“弘博”“致远”等富有书卷气的班级命名和励志的班训、班级目标。学校社团是二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校设立学生会总会,年级设立学生会分会,学生自愿组织和参加各种社团(全校共有39个社团),所有社团归属学校社团联盟,社团联盟和各分社团均有完整的工作章程,严格做到活动与学习不冲突。他们的周末一律禁止补课,周末都安排社团自主活动,教师仅负责场地管理,学生会的检查渗透到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但重点负责学生在周末的学习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由政教处审批。校园内公共宣传栏里公布的是每月优秀教师照片与介绍、优秀小组成果、社会实践剪影、学生作品、海量阅读优秀成员、各社团活动简报等,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一种团结、活泼、积极的校园文化。

  三、“271高效课堂” vs“自然分材教学”

  xx二中实施的“271高效课堂”工程最大的成功是几乎每位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很好培养,这与自然分材教学的理念高度吻合。而从实际课堂观摩来看,“271课堂” 要求教师把相应的文本编成练习(分课前的导学案和课后的训练案),强调的是把课堂学习前移到课前先完成导学案,课内再讨论、展示的基本上都是答案分析、然后小结巩固,正如一些听课教师质疑,这样的教学是否会降低教师的水平;自然分材则强调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在课堂,学生在自学指导书的帮助下课内完成独立自学、合作互帮、分享释疑、点拨建网、限时检测、知者加速、分层作业等环节,教师在编写自学指导书时既要关注重点、难点与考点,又要在自学 提示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实施“以学定教”、“小目标、大任务”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性知识和技能,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生命力,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就更高了。

  总之,xx二中之行,我们收获良多,体验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xx二中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文化建设、班级小组培训、学生的习惯培养和目标激励、课堂的有效展示等都是可以直接嫁接到我们实施的自然分材教学,打造出我们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0

  3月10日,我们在张校长、贾校长的带领下一行10人赴中关中心学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先后参观了中关镇斗水小学、中关中心学校校本部、辅导小学,近距离感受了中关的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深入学习了中关中心学校的学校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激励机制及中考冲刺复习经验等内容。

  通过参观和学习,我的收获满满。在这短暂的学习之旅中,我真确地感受到了中关校园厚重的文化氛围、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教学秩序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全校师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紧张有序的合作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本次学习,学校安排给我的任务是:教师激励机制和中考冲刺复习做法两大方面,下面我主要就这两方面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体会一、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调动所有教职工的积极性。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中。学校要发展,领导不但要知道优化激励机制的具体内容,而且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方法管理学校,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确认,管理就是以群体科学、有序、高效的劳动去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因此,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又因为我们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所以,要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调动起教职工倾心合力的积极性势必成为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怎样才能使所有教职工凝心聚力地奔向我们的工作目标?方法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这次在中关中心学校的学习中,我找到了答案:科学地制定、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乃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中关中心学校教师激励机制方面的亮点多多,主要有:

  1、制度健全、科学、系统、简单、易操作;

  2、办学理念务实:“以安全、卫生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

  3、考核的原则合理:“按劳分配、积极稳妥;民主决策,公正公平;注重实效,简单易行”;

  4、考核办法科学:“采取量化评分办法”;

  5、中小学教师分开考核;

  6、中考奖励是初中和中心学校双重奖励等。

  参照中关中心学校好的做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我校管理中如何优化激励机制,有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尽快修改、完善、健全管理制度。学校办公室负责,教代会牵头、教师人人参与,尽快重新修改完善以下制度:《教职工工作量认定方案》、《教师考绩制度》、《教师考核奖励制度》、《中考奖励办法》等。

  对于教职工工作的激励,往往通过发放奖金、改善住房、提供其它福利品等手段来实现。追求“利益”是人的正常需求。当教职工工作取得成绩时,除了及时予以肯定、赞许外,可以授予奖品和奖金,提高福利待遇等等;反之,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除了批评、警告外,还可用降低福利、扣发绩效工资等。打破平均发放福利的做法。为了保证“物质激励”的公平有序,持续有效,学校制定并通过一系列考核条例:《教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班主任月考核方案》、《教职工月考核方案》、《教学事故处罚办法》、《干部工作职责考核制度》、《教研组长职责考核制度》等,然后组织教职工学习领会精神,把它作为物质激励的依据。这样做不仅使教职工明确了该怎么做,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制度实施的必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持续恒久的内驱力和竞争力。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靠福利、奖金激励,无疑是必要的,可是单靠此类方法,是无法达到连续、持久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因为教师的劳动性质、文化素质和心理品质决定了教师并非单一的“经济人”,有时荣誉激励能达到物质激励所起不到的效果。所谓荣誉激励,是对绩效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给予各种形式的荣誉,以此来强化某种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在对教师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大力进行荣誉激励。如:公平、公正、公开地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质量成绩突出的教师,除了授予荣誉称号外,还把他们的事迹整理、演讲,这样让这些先进教师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全体教师人人争先,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改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使这些先进教师精神上得到需要满足,思想认识上得到进一步升华等。

  目标是一种刺激,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一个具有实现可能性和切实可行性的教育质量目标,往往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并为此扎实工作,孜孜以求。我校教学质量而言,曾属于落后学校,升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曾一度滞后,但近几年,学校领导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学校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一年一步,不断前进,目前,各项工作已跻身于全县前列。现在我们又定下了创市级“特色学校”的目标,在大目标下,我们要制定、细化一系列的具体目标,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得到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和响应。全校教职工人人心中有目标,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凝聚力,这就克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抽象性和单一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同时,目标必须明确,才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使教职工努力有方向,差距有尺度。

  5、运用激励机制时,应尽量做到注意公平。

  教职工受到激励,固然是得到满足的重要条件,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值,而且关心相对值。他们不会把物质激励视为单纯的经济报酬,而是通过学校的奖励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看法,感受到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学校领导不能有亲有疏,有厚有薄,应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合理地进行激励等。

  体会二、取得中考好成绩的关键在于团结协作、真抓巧干、科学指导、精心复习、积极备考。

  在中关初中召开的两校交流座谈会上,中关初中教导处主任余瑞祥介绍了他们学校中考冲刺复习的具体做法。我受益很大。他们主要从学科、学生、考试三方面着手开展中考冲刺复习工作。学科方面主要是学校教导处带领全体毕业班教师认真学习研究《考纲》,主持召开相关会议,带领教师在校内、到校外学习,督促、指导教研组、教师制定并落实总复习计划等;学生方面主要是指导学生确定目标、分析成绩,召开动员会,加强时间管理,针对性辅导培优,复习方法、考试技巧指导,行政包班领导全程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等;考试方面主要有:中考前准备进行五次正式考试即开学考试、月考、安庆中考模拟考试(二次)、冲刺考试,每次考试精心准备,认真阅卷,深入分析,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明确对象,补缺补差,逐步提高等。

  余主任的介绍中,看得出中关初中中考冲刺复习的宝贵做法主要有:

  1、提前谋划,安排到位,责任到人;

  2、目标明确,制度保障,措施得力;

  3、注重教师配备,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4、校长牵头,教导负责,班主任配合,教师努力,学生加油,家长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5、教师牺牲早晚及周末休息时间,加强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辅导;学校发动家长支持毕业班的冲刺辅导工作等;

  6、学校领导、班主任及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等。

  “教书首先强已,育人者先律已”。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工作,而人的教育是要倾注爱的,做一个有着高尚师德的教师,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有责任心的学生。在我和余瑞祥的近两小时的交谈中,我感知到了中关初中的老师都有着极强的责任心,都有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都对学生学习有着极大的耐心和对工作有着很高的热情等等。学校的领导、教师对于毕业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都做到了了然于心,做到了心中有数。每周的学习任务也做到了个个落实,人人过关。这点我最感动,最受教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中关相比,我们学校毕业班管理工作还有许多要思考,要谋划,要安排,更要落实。当务之急的是要动员家长做好毕业班学生周末的时间管理工作,抓实教研组及教师的中考复习备课工作,务实做好学生培优工作,做好学生考试心理及考试技巧指导工作以及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等等。总之,要想取得中考好成绩的关键就在于全校上下团结协作、真抓巧干、科学指导、精心复习、积极备考。

  以上就是本人这次赴中关中心学校学习的一些切身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我要不断落实,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做一名合格的教育管理者,在爱中实施教育,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职业,也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更加努力,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自己及黄尾中心学校的美好未来。有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虚此次中关学习之行。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1

  首先,我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教干外出考察学习。在历时三天的考察学习中,我们先后参观了淄博市工业学校、济南市历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及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听讲座报告3场并参观了其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一路行程紧张而充实。所考察的这些学校都是全省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佼佼者。虽然这次考察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所参观的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颇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胸中似有千言万语,却无从下笔。疏理了自己的思绪之后,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下面我就从以下五方面谈谈这次考察学习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归宿。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改理念的不断实践,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助推剂,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是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生力军。我们所参观考察的学校都是我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属高校),这些学校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优质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并举,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兼顾。大到学校的硬件设施,小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无不展现着良好而又务实的育人氛围,无不体现着素质教育旺盛的生命力。例如:淄博市工业学校突出人本管理、"五个一"及"五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管理学校等使学校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成绩。教育就是塑造人,让学生享受高起点、高品位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坚强的意志,成为有人性的人。他们认为只关注分数是不行的。这所学校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及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树立爱心意识、责任意识和维护正义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以前在潜意识之中还是只看重学生的成绩的,在育人方面缺少创新和实践,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为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创造的条件还不够。又如;济南市历城职业中专明确办学思想走"建工厂化学校、品牌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学校从教育管理者到教师实行双师教育(老师-师傅)、科学(技术)教育等等很好的实现了学校和社会的有效连接,体现着超前的办学思想。然而我深知,这些学校所形成的教育规模、管理风格和办学特色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无不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这些学校将素质教育演绎的淋漓尽致,大气豪迈而又自信!

  二、教育的成功源自教育细节的成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草率、粗放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伤害。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如果光停留在口头上而不体现在行动实践上,则无异于空中楼阁,如水中月、镜中花。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等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所做的努力与良苦用心。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一种启发和提醒,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进入了一种常规教育的话,那么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

  三、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古以来就强调身教胜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班主任还要善于创新,做到以德育德、以个性育个性、以创新育创新。要想做到这些,班主任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实实在在的形象。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所以老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领路人。对学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管理班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用爱呵护每个学生,用心去引导学生的转型。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等等,这些 都是 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课。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只有注入了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作为职业教育者,还要用心去引导学生的转型,足使学生由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转变,使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安全教育,苦累教育等,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班主任要有责任心

  教师肩负着即教书又育人的重任。首先,班主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雄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班主任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使命感。这样就会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就会有甘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这几天的考察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学生老师的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对我来说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鞭策!以上仅是我个人考察学习的一点体会,并不能展现此次参观考察的全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班主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虚此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争使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

【去其他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吴正宪,数学特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从“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

如何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读懂数学,读懂课堂,读懂儿童

 我从1970年开始当老师,那时候只有16岁。当时虽然对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很深的认识,但是我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在当时只单纯追求高分的背景下,学生们虽然得到了高分,但缺乏学习的热情,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我发现很多学生目光呆滞,语言贫乏,一点也感觉不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想,学生们为什么不爱学呢?其中的症结是什么?思考过后我发现,我们的教学太缺乏儿童视角了,不管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都很少考虑怎样让儿童喜欢数学,于是我从关注儿童开始,这就是我提出的儿童数学教育的萌芽。

 我是个想到就干的人,我开始对教材进行改革。

 在马芯兰老师教育经验的影响下,我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编排教材,组合成“六条龙”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并在1987年通过了专家鉴定。此后,“读懂儿童,读懂数学,读懂教材”就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我在“三读懂”基础上确立了儿童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即“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明确的儿童数学教学理念,即让儿童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学习。这也是我直到今天都在追求的目标。

 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儿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应儿童的需求呢?

 在我看来,首先,教师一定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看待儿童,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来看,要让儿童学儿童的数学。

 其次,儿童是具有丰富情感、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我们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的需求,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再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要注意开发、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学生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培养自信和创新意识。

 最后,学生又是未成熟的个体,所以我们要包容他们的错误,并善于利用“错误”这种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发展。

总之,教师应该是儿童最重要的朋友,是儿童学习的引导人,应该尊重、理解、善待、帮助儿童,以广博的知识、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快乐成长。

 2002年,我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与来自全国的一千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走进美妙数学世界”的主题对话。孩子们这样表达自己对数学的印象:“数学就是没完没了地做题”、“数学太难了,学起来又累又烦”、“数学家是不是整天拿着一支笔没完没了地算啊算啊?”

 这次对话引起了我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再思考。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冰冷、枯燥的,这也是许多儿童不喜欢数学的原因。

 我认为唤起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要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学习行为的前提是“有趣的我才喜欢学”。

 可是我们大人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课堂上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并没有太在意,忽视了儿童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失去了儿童的情趣,影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教师要满腔热情地保护好奇心这颗“火种”,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数学中的比较、分类、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符号化……培养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事物主要的、基本属性的准确把握能力。由此可以看到,数学为人们提供了特有的、具有典范意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从事各种职业的公民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成功与发展都是重要的智力保障。人们日常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有它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在教学时,一是注重学习内容要贴近儿童实际,教学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二是把数学变得简单些,容易些,朴实些,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理解“抽象”的,把人为制造的难点降下来,减少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统一要求,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

 数学学习正是有关数学现象的重新认识,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总结与升华。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数学情境。比如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已经知道“我今年过生日,到明年过生日正好是一年”、“爸爸这个月领工资,到下个月再领工资正好是一个月”,把这样的生活常识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孩子自然会喜欢。

课堂需要愉悦和谐的气氛

 我从事小学教师工作已二十多年。我常常在想: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的最大成功是什么呢?经过多年的实践,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教师乐教、爱教、善教、会教,这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和快乐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从而得到全面地发展呢?教师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劳动,以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促进“愉悦和谐”课堂气氛的形成,创设“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条件,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对“认知”与“情感”能否达到和谐统一,影响甚大。

 在课堂上,往往看到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课堂,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情绪热烈,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醉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间虽有苦思冥想,一筹莫展,而茅塞顿开后,脸上荡漾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学生充分体会着思维之趣,成功之乐。有的课堂,教师呆板的教法,乏味枯燥的讲解,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应用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为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创设条件。

 例如,学习“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规律时,我就充满激情地配乐朗诵:

“同学们,你们的发现很了不起,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算得最早最精确的圆周率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重新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发明的道路,你们就是祖国的希望,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学生激动了,眼睛里充满了对探求知识的渴望,坚定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

“看看谁最聪明,能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天坛公园有一棵粗大的古树,你能想办法知道古树截面积的直径吗?”我又一次提出新问题。

 学生又一次进入思维的高潮,大家热烈地讨论着,终于得出了:“既保护了古树,又求直径”的方案。学生根据“周长÷圆周率=直径”的逆向思路,亲自动手实践,创造性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得到了发展,心灵受到了教育。

 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 我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积极创造“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满足、兴奋,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念和勇气。师生的情感更加亲近融洽,使之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之果。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必须创设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教师只有爱得真切、爱得直觉、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学习,使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投入学习的怀抱,从而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尊重学生,努力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走路,都能“体体面面”地坐下。

 讲一个我上课时的故事吧。

 在学“平均数”一课时,我先出示了一幅北京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售出门票的统计图,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1000张”、“1100张”、“900张”、“1500张”……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报出自己的估计,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很快,结果出来了,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这时,我拿着话筒来到估计结果是1500张的那个小男孩面前,请他下去问问,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的。于是他去问了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小女孩的解释是:“五一期间售出门票最多的是1300张,最少的是700张,所以平均数肯定在700到1300之间。我又看到图中的数据大多和1000比较接近,所以就估计是1000张。”

 我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听了刚才这位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憨厚的小男孩摇摇头,不好意思地说:“人家估计的都在里边,我估计的到外边去了。”

 我充满感情地说:“我非常羡慕一开始就估计对的同学,你们很了不起,但我更佩服身边的这位小男孩,虽然第一次他估计到'外边’去了,但是他能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接受大家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思路,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小男孩很激动。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比尊重更重要了。我们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有尊严的个体,看成一个个平等交流的伙伴。

 老师要用适时的“退”、适度的“装傻”、适当的融入,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胆怯的、不爱发言的学生,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句鼓励的评价和由衷的赞美,都能使这些平时受不到关注的学生在课堂中挺直腰板,自信地与其他同学交流;而对于学习有了错误的学生,我们要及时送上鼓励,帮助他找到错误的真正原因,并进行真诚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对教师来说,这是特别有价值的事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为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创新意识、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等。

 01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自于学生的质疑反思

 好的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具体体现,问题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参与研讨交流的愿望,引导学生在“互辩”中寻求最佳方案,使学生的探索发现意识在“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循环和矛盾中不断得到强化,在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做事之后,组织他们进行反思,既有对成功的回味又有对偏误的修正;既有对同伴的欣赏和吸纳,又有对自我的完善和丰富;既有方法的举一反三,又有思路的提升与拓展。教师要代领学生在“咀嚼与回味”中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联想,找到更多的思维通道,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02学生数学素养来自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想问题办事情

  数学的思维方式包括:观察、想象、猜想、验证、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其中“概括”是核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比学会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体会用数学方式来处理问题比仅仅得出正确结论更重要。让学生智慧起来,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引领学生在过程中逐步感悟。

  渗透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让学生获得智慧的“钥匙”。一旦遇到新情况下的新问题,学生就会将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组块重新调整和整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迅速地接触到问题的实质,创造性地予以解决。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学越有智慧。

 03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自于学生稳定的个性特征

 让学生自己做事情、解决问题,经过认真阅读,耐心地反复观察、思考、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从中培养认真、仔细、踏实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烙上数学的重印,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稳定的个性品质。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观察数学教育的始终。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总之一句话:让学生经历过程,习得方法,感悟思想,富有智慧。

  由此可见,数学素养对于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学生的数学素养从何而来?从学生的独立思考中来,从学生的活动体验中来,从学生的问题解决中来,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来,从教师有价值的引领中来......

核心素养和公民素养是磁铁的两极,不可偏向任何一个磁极。教育教学是跷跷板的两端,需要放上同等重量的砝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从公民素养的角度看核心素养,我们的视界就不一样了。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标和罗盘,视野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未来,所以教学不要拘泥于课本,要有整体全局观,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以公民核心素养来引领各学科的发展,使学科课程内容互相转化,让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的融化剂,让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力求每一个孩子在学习阶段获得良好的教育,能适应未来社会,能乐观面对学习和未来不确定的生活。

 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每个孩子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带着各自的兴趣爱好,带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智慧来到学校。儿童是一个个等待点燃的、充满能量的火把,这火把一旦被点燃,将发出耀眼的异彩,闪现夺目的光辉。所以我们要做给孩子机会,等待孩子成长的老师。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没有异议,但是我总想补充一句:“成功亦是成功之母。”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智慧、才干发挥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身上所有的好的东西。”任何一个孩子心灵的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这美好的愿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有一种自强自信的良好心态,帮他们驱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带着自信走向成功。

 教师要精心创设育人环境,慷慨地把重新跃起再获成功的机遇献给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失去自信心的孩子往往是不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更不善于发现自己身上闪光的火花,他们很少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想办法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清楚地记得教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上转来了一位语文期末考试成绩16分、数学17.5分的留级生小A。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把他安排到了教室最后一排靠犄角的位置,那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小A学习很吃力,数学基础知识漏洞百出,考试成绩不及格已成为家常便饭。一提起学习来,他总表示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老师,我小时候得过大脑炎,我妈说我脑子有毛病,所以学习跟不上,不是学习的料。”多么可怕的定位,小小年纪,已经给自己定了调“不是学习的料”。于是,上课时他从来不听讲,不是玩儿,就是与同学窃窃私语,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曾经与他商量,“今天上课我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请你先回答怎么样?”他连连摇头,“千万别叫我,我肯定不会。”“你还不知道我提什么问题,怎么就断定不会呢?”他默不作声。在一次聊天中他讲起了三年级因回答错了问题,同学们哄堂大笑,并给他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的事,至今还记忆犹新。早已心灰意冷的他多像那条“饿死的梭鱼”。

 小A心理上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基础知识又差。当前,最重要的是帮助失落中的小A找回自信,为他创造可能成功的机会,让他重新跃起,重新认识自我,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乘数十位数的2与被乘数个位上的3相乘得6,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为什么计算中要把两次不完全的积相加?”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一周的“私下交易”使我与他在相互接触中有了再认识,心与心的距离近了。在交流中,我不断地发现他的闪光点,“嗯,数字书写得很漂亮!”“乘法口诀记得很清楚!”“好极了,6要写在十位上!”“叙述还有些不流畅,但意思基本正确!”“就这样学,你肯定行!”在我真诚的鼓励下,他终于有了学习数学的意愿。基础知识的漏洞,在有的放矢的训练中得到了弥补,他开始找回了自信。“老师,再上数学课,我也想发言。”孩子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与期待。

 新课开始了,我微笑着走向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我转身板书了这样一道题:123×23=?小A的小手已经高高举起,开学以来,我第一次看到他这么主动,这么积极,他很快完成了此题的计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有意识地给了孩子们互相交流的机会。“你们有什么问题要向小A提出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小A胸有成竹地站在讲台前准备回答大家的问题。

“你为什么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

“6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乘法计算中为什么又出现了加法?”

小A的回答使学生们对他刮目相看,“小A进步了!”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他迈着轻松的步伐向座位走去。望着小A的背影,我想,“为了这一刻,咱们已经有了多少次回合,今天你在同伴们面前风光而洒脱,但愿这能成为你走向进步,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我扭身转向黑板,在123×23的算式上用红色的笔添写了一个“1”字,“你们还会计算吗?”“老师,让我们自己试试吧!”通过讨论研究同学们列出了正确算式。

平时听到下课铃声的小A总是翻着白眼球,溜着教室墙急于逃脱课堂的束缚。今天,却一反常态,主动拉着同学跑道讲台前和老师同学们聊天,看得出他还沉醉在刚才课堂良好的自我体验中。

“你觉得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难不难?”

小A脱口而出:“不难,不难。”

不知哪个机灵鬼喊了一声:“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嘛。”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小A认真地说:“三位数乘法其实就是比两位数乘法多出一层楼。”

“小A,你只要好好听讲,就能学会。”

“小A,你今天讲得太好了。”

“小A……”小A不好意思地点着头,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初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与伙伴们合作的愉快。尤其是这场戏的设计满足了小A的心理需求,让他在伙伴们面前着着实实地实现了一次“自我价值”的体现。他能学好数学的信念就是从这里萌发的,学习的进步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健全人格

  作为教师,我喜欢儿童,喜欢研究儿童,喜欢研究儿童生长规律,我享受和儿童一起成长的感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喜欢数学,喜欢研究数学,喜欢研究数学教育规律,我享受数学带给我的思考、探索的快乐。40余年的教学生涯,我始终把儿童放在心上,倾听儿童的声音,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我的儿童数学教育理念与实践,正是从这里起步……

关注儿童发展需求才有快乐学习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读书无用论”盛行,教育常规被打乱,教学秩序被破坏,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踏上从教之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教育迎来春天。为了把失去的损失尽快补回来,我使出浑身解数,教出“高分学生”成为我教学的唯一追求。天道酬勤,我所教的毕业班学生成绩优秀,我所辅导的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赢得了社会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

  当我在满堂灌的课堂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孩子们尚带稚气的脸上流露出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儿童竟变得暮气沉沉。我原有的冲动与激情几乎降到了冰点。我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难道要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能否探究出一条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之路?

  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我开始了小学数学改革的艰辛探索。我第一次提出“重组教材,根据内在联系建立小学数学知识群”的教学主张。我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单一教学方式,提出“自学”“讨论”“操作”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方式,并总结了多种思维训练方法。特别是在考试方式与评价方法上,进行了“叛逆式”的改革,将单一笔试测验,变为闭卷与开卷相结合、考时与平时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纸笔测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与评价。这样的改革在当时是非常大胆和超前的,但它适应了孩子们的需求,为孩子的重新跃起创造了新的机会。孩子们的小脸渐渐有了笑容,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明显增强。该项实验获得“北京首届教育科研成果奖”,引起教育界同行的关注。

  关注儿童需求,不仅开启了我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我如今的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哲学思想的引入让学生思维更深刻

  数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数学与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可分割。哲学以数学等具体科学为基础,而哲学又为数学等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在数学教学中善于沟通二者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使思维更加深刻,这对学生认识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把哲学原理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抓准数学的本质,建构良好结构的数学知识群,自然形成有效的问题链,帮助儿童解开数学学习中难解的结。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上一切东西的。我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规律,打乱教材安排的顺序,将数学教材中一对对易混且“互相矛盾”的概念安排在同一节课中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的手段揭示概念内涵。在数学研究的对象中,充满了矛盾的对立面。例如“正比例与反比例”“因数与倍数”“乘法与除法”“无限和有限”“偶然和必然”等有关知识概念,我把这些内容按专题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的两个方面,体会数学中一对对概念的“互相依存”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又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推导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放手让儿童操作,通过“割、补、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把陌生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熟悉图形,再根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或体积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在变化的图形现象中抓住面积、体积不变的实质”,感悟辩证唯物主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正是在复杂的问题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抽出了“主要关系”,把问题中的“次要矛盾”“次要关系”先撇在一边,经过合理的简化步骤,推理、抽象,建立数学模型。由于我在教学中较好地处理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所以儿童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一种问题解决后的成功与自信的美好感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儿童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拥有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乐趣及辩证思维的方法。

儿童心理学是儿童数学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儿童心理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儿童、看教育、看儿童教育、看儿童数学。我第一次听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的关于儿童心理学报告时,“心理健康”“心理安全”“心理效应”“人文精神”“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些新名词、新理念一下子涌入我的脑海……从那时起,我开始用心去感悟孩子们的每一丝变化,用情去激励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全都挂在心上。那一刻开始,我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

  我从儿童心理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的视角重新审视小学数学教学。“儿童数学教育”的理念慢慢完善起来。经过课堂实践的探索与检验,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儿童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它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提供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能力水平的数学教育,促进儿童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同时以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实现“好吃”又有“营养”的双重价值追求,让儿童拥有自信和好奇,从而更加喜爱数学学习。

  实现知识、智慧、人格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儿童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实现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智慧的发展,完善人格。使数学教育成为教人有自信、教人做真人、教人守规则、教人要自律、教人懂责任、教人有毅力、教人会自省的育人平台,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

  构建8种特色课堂模式和多种教学策略:在实践中我创造了“真情流淌的生态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纵横连通的简捷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等8种各具特色的课堂和“让儿童在良好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等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不知不觉中,在我脑子里,“小学数学教学”被“儿童数学教学”取代了。“儿童”从那个时刻走入了我的心中,且越走越深……

挖掘数学教育中的育人潜能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走入深水区,我再一次叩问儿童教育的本质,再一次追问儿童数学教育的价值。此时的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慢慢地,我领悟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幸福,“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教育之本,是教育之魂,它必须成为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我们要不忘初心!于是,我第一次提出了“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的主张。将数学教学由单纯的数学学科引向丰富的数学教育,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此时的我对儿童数学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刻理解。我继而再追问“如何在具体的数学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 慢慢地,一个清晰的思路又一次呈现在我脑海——用心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育人潜能。数学教育是一种人类理性探索求知精神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是一种数学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过程,于是我提出了“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烙下五颗数学的印”。即“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坚守责任、拥有毅力、反思自省”。让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为健全人格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回顾从教40余载,我更加坚信,儿童教育的核心是要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有一个群体,永远不能忽视——儿童;有一个核心,永远不能忘却——尊重;有一个坚守,永远不能丢失——情怀。我们要把儿童放在心中,做温暖的教育,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

教师为什么要读哲学和心理学

对我而言,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两件事,一是教书,二是读书。

读书,让我发现了数学教学的哲理与门道,并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达科学的内容;

读书,让我静心走进儿童的世界并与之心相近、情相连;

恩师告诉我,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提速,重新组合教材必须重视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学生认知规律,并建议我多读读哲学类书籍;

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一点儿心理学,读一些心理学的书,这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教师做到不盲目教书,而是真心育人。

1970年,16岁的我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读书与我的教师生涯一直息息相关。

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酷爱文史类和名著。我读过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当时文学名著少得可怜,找到一本后,我像找到宝贝一样爱不释手。我的哥哥也爱读书,《红楼梦》及《家》、《春》、《秋》等名著,成了他们工作之余的阅读物。在那“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里,许多年轻人无所事事,我却在家里悄悄地在书海里徜徉,享受着读书的快乐。古典诗词我也喜欢,当初亲手抄写的《唐诗三百首》,至今还珍藏在我的书柜中,为我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980年7月,我结束了北京第一师范学校二年的培训学习,来到了崇文区锦绣街小学教书。因为教师紧缺,作为班主任,我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虽然有了近十年教语文的功底,但改教数学还是第一次。我蹒跚摸索,不知所措。

于是,那个暑假,我从研读教材入手,找来1至12册教材,用了整整一个假期,把全套教材所有的例题、思考题及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全部做了一遍。我不断地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并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出知识网络图,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至今,20多本写满密密麻麻学习体会的笔记本和教学随笔,还珍藏在我的书柜中,两次乔迁新居,我忍痛割爱淘汰了不少书籍,但那些发黄的笔记本一直与我紧紧相随……

在我看来,“哲学类”与“儿童心理学”类的书籍对我的数学教学助益颇多。1983年,针对学校题海战术、作业堆积如山、学生负担沉重的现状,我苦苦思寻对策。八十年代初期,我走进马芯兰老师的课堂,一心想学习她的教学方法,也想让自己班级的学生“四年完成六年的数学教学任务,提前两年参加统考成绩名列前茅”。我曾经在上学年就把下学年的教材刻印成讲义,提前发给学生学习,结果欲速则不达,教学效果不理想。恩师刘梦湘告诫我,学习马芯兰教学法不是表层的照葫芦画瓢,要学习她的“真经”。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提速,重新组合教材必须重视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这两个基本点,并建议我多读读哲学类书籍。从那以后,我首先细读了《矛盾论》、《实践论》等经典哲学理论书籍,一条清晰的思路开始在眼前展开。

读书让我发现数学的哲理与门道……我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开启并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

1985年,深冬,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

我第一次听到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张梅玲教授的“数学学习与儿童心理学”的专题报告。第一次听到“心理健康、心理体验、新型师生关系、人文精神”等新名词时,我被打动了!

报告结束后,我主动向张梅玲教授提出问题请教。慢慢地与张教授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往来,我向张教授借书读,张梅玲把自己编著的《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和珍藏的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学与教的心理学》、钟启泉编译的《现代教学论发展》统统都给了我,我如获至宝,一头扎进了书海中……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又认真阅读了山内光哉编著的《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林崇德的《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为我日后的儿童教育与教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阅读教育心理类书籍的过程中,我渐渐理解懂得,每一个儿童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爱最重要的是尊重!教师要用心地读懂儿童,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在一起。儿童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情感交融、理智碰撞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注重孩子个性品质的培养,保护好好奇心、自信心这颗创造思维的火种,激发学生情感、理智、人格全面成长的主体能动性。

用心地读懂儿童,专业地读懂教材,智慧地读懂数学,多年的阅读积累与实践探索,使得我找到了创造儿童喜爱的教学教育的途径,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观,创造了“爱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孩子问为什么要读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