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视频多少g

本网讯 2021年(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决赛于8月25日落下帷幕,我校音乐学院学子赵宇轩的作品《古今声》(指导教师:罗超)获计算机音乐创作(视频音乐类)一等奖。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由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办。国赛参赛对象是当年本科所有专业的在校学生,此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之一。其中,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竞赛是我国大陆开设最早的、面向大学生进行计算机音乐创作的仅有的国家级赛事。

2021年(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音乐创作专业组”作品类别的全国决赛,在杭州决赛区于2021年8月22日至8月25日举办,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音乐学院承办。经过全国各省级赛区的选拔推荐,计算机音乐创作类比赛共有参赛作品529部,其中156部作品进入全国决赛。由音乐学院罗超老师指导,赵宇轩的作品《古今声》(视频音乐类)、申腾龙的作品《青春呐喊》(原创歌曲类)的2部作品均通过省赛,赵宇轩的作品入围全国决赛。

经过现场作品展示、PPT介绍、现场答辩、专家提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赵宇轩的作品《古今声》获计算机音乐创作(视频音乐类)一等奖。同时该作品与大赛其他五部作品入选本届大赛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的特色作品点评环节(六部作品分别来自湖北科技学院、吉首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西安音乐学院),接受专业评委的现场点评与现场观众的提问。

此次“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决赛作为整个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音乐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其创作、制作能力的高水准平台,同时也为各高校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增进友谊的绝佳机会。此次比赛的获奖,代表着我校音乐学院在计算机音乐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同学们参与各项专业比赛,荣获佳绩,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

8月23日至2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办,浙江音乐学院承办的2019年(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与数媒微电影类决赛在浙江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46所高校的1700余名师生将在此展开终极角逐。与往届相比,本次大赛首次实行每所承办院校需承担两大类别的决赛工作,此次浙江音乐学院除了承担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决赛,同时还将承担数媒微电影类决赛。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参赛学校与师生人数之多创浙音历年举办大赛之最。

此次比赛经参赛学校推荐、省赛选拔,最终共有582件作品入围两大类别决赛。两大类别决赛作品共设13项小类,数媒微电影类作品共391件,其中纪录片作品206件、数字短片作品107件、微电影作品78件;计算机音乐创作类普通组作品共105件,其中编曲作品3件、视频音乐作品17件、音乐混音作品12件、原创歌曲作品24件、原创音乐作品49件;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专业组作品86件,其中编曲作品9件、视频音乐作品10件、音乐混作品音10件、原创歌曲作品19件、原创音乐作品38件。浙江音乐学院本次共有8件入围作品,音乐创作大类音乐类专业组入围作品共6件,其中原创音乐组作品1件,原创歌曲组作品2件,视频配乐组作品1件,编曲组作品1件,音乐混音组组入围作品1件;数媒微电影大类入围作品共2件,其中纪录片组作品1件,微电影组作品1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还首次新增设了“新秀”音乐混音组。混音作为计算机音乐创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对音乐的完整呈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混音组的增设为爱好音乐艺术创作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展现创新实力。

据悉,“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始创于2008年,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1届52场赛事,已成为规模大、范围广、信誉高的面向中国在校大学生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科技型的传统赛事。“大赛”竞赛项目目前分设:软件应用与开发、微课与教学辅助、物联网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设计(普通组/专业组)、数媒动漫游戏、数媒微电影、数媒民族文化元素,以及计算机音乐创作等类别。其中计算机音乐创作类是我国大陆目前唯一针对大学生的“国字号”赛事。浙江音乐学院以精湛的专业能力、优越的教学条件、美丽的校园环境、安全的服务保障等深受大赛组委会的信赖,已连续成功承办三届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决赛,多名浙音学子在决赛中荣获大奖。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举办不仅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为参赛院校与承办院校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今年大三升大四,暑假参加了2020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我们用的是一个大项目的简化版参加的比赛,原项目是计划使用知识图谱实现,被我们简化后,变成了使用开源的垂直搜索引擎ES来实现。

我们获得了省赛二等奖、国赛二等奖。

先来总体谈一下我对计算机设计大赛的感觉。我赞同知乎上某些前辈的观点,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个比赛的省奖含金量不高,只有国奖才会有一些含金量,因为这个比赛本身的计算机专业性不强,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做个动画都能获得国一,并且清北、985的学生少有参加这个比赛的。

我再来谈一下我对比赛评审的感受。省赛没有答辩,只审查项目计划书等资料;省赛,需要你的创意足够新颖或着专业性较高,并且创意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有完整的实现方案;简而言之,整个计算机设计大赛检验的就两方面内容:创意本身、创意完整的实现方案;创意并不需要彻底实现,比赛要的只是个方案。国赛,需要结合省赛的资料答辩,每个组只有十分钟的答辩时间;十分钟。。。听懂做了几个月的项目,可能吗?不可能,所以评委老师不会问深层次的问题;根据我的现场观察,他们只会抓着细节问题,一直追问你;比如说我们这个项目,没有一个评委们知道ES这种东西的存在,所以即使ES是我们实现项目的具体方案,也没一个评委关心它,反而我们未实现的升级方案——知识图谱,因为高端显得突出,被问了一遍又一遍...

这里我可以给比赛的后来人(计算机专业的)提几点建议:

(一)创意的实现方案要高大上:就像“区块链”、“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这类东西,尽量和他们扯上关系。决定你奖项级别的不是你的项目是否实现,以及项目真正的实现技术是什么,而是你嘴里说的、纸上写的实现方案逼格是否够高;这条规律几乎适合所有学术型比赛;所以你有多大胆,就吹多大牛,只要你能在规定的文章篇幅或者答辩时间中"忽悠"住评委。

(二)国赛答辩准备的不需要太跳脱,紧扣自己的复赛计划书,评委的提问不会跳出项目计划书的范围:10分钟时间,没人能真正听懂你的项目是什么,一般评委就只能发现并询问些突出的或者逼格高的问题,比如我们的项目:评委主要问数据格式、知识图谱两个方面。

(三)评委说出他的推论,问对不对时,你别急着说对,在脑子里过一下,让子弹飞一会,想一想他只是在简单推论,还是挖坑让你跳!

我再评价一下我们队的表现,强哥14.0分——FMVP、全场最佳,我和锐哥0.0——挂机观战,看着强哥1v5...“挂机非我愿”,我负责的ES模板部分和锐哥的前端部分,评委是真的不感兴趣,问都没问,就疯狂针对负责算法设计的强哥...所以我才提出上述建议(一)(二),一定要抓住评委老师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准备。

最后我再反思一下自己。透过此次国赛答辩,我觉得我可能不适合“台上表演性”的工作,适合做“某后工作”。答辩中,评委的一些提问,我听得模棱两可的,不是很明白评委到底想问什么,还是通过强哥的回答反推出评委的问题,这固然和自己没有准备相应的内容有关系,但仔细想想可能还与自己的心里抗压较弱有关,有时候过于紧张,我的思考便有些失去逻辑,没法更好地去理解别人的意思。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想出了两方面对策:(一)在团队合作的任务中,尽量承担更多的“幕后工作”,以换取较少的“台上表演”,以此扬长避短;(二)当自己单干时,需要“上台表演”(比如说考研复试答辩),事先准备充分,尽量减弱自己的紧张感。

我大概就写这么多,如果读者准备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认真看二、三、四段即可。

在国赛答辩准备期间,我和强哥之间爆发了严重的矛盾。矛盾直接原因是强哥评价我准备的ES模版内容拉胯(话太直),但是我听了很难受,就心生芥蒂(其实最后评委老师也没问模版的内容);根本原因是我不想花太多时间在答辩上,想把更多时间放在考研上,而强哥觉得我帮他分担一下工作,能够国赛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两个人产生了分歧, 心不齐,自然力也不往一处用;我把大部分准备工作都推给了强哥,自己就准备了模版内容,划水,这就导致了强哥在答辩上挑大梁、一挑五。虽然强哥够顶、成功抗住五位评委的轮番轰炸,但是一挑五难免有失误,有些小问题难免跳到评委挖的坑里。事后,我们都觉得如果我也准备一些内容,两个人配合答辩,最后的成绩会更好。我对自己反思,如果我足够大度,虚心接受别人的指点,那么我和强哥矛盾的导火索就不会被引燃,赛场上也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朋友关系上也就不会出现裂痕,可惜没如果。 这里我想送给自己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这件事上,我始终觉得自己对不住强哥(坑了他),但是男人从不当面承认错误,所以我在这里向强哥说一句“对不起”,希望强哥能够看到(回头直接把文章链接发给他),看到后能够原谅我,当然请强哥吃饭必不可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