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决战中的傅作义是谁主演的?


近日,备受关注的重大历史战争题材电视剧《大决战》的海报及人物定妆照已经“出炉”,预计这部剧将于七月在央视一套播出


3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系列电影《大决战》,上映后引起轰动。三部电影以宏伟逼真的气势再现了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在电影、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绝对称得上中国电影史上的鸿篇巨制。

30年后,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版《大决战》,讲述的是依然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故事,无疑是部大制作,这从该剧相当豪华的演出阵容可以看出。


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郭连文、于和伟、王劲松、林永健、刘涛……不是老戏骨,就是当红的优秀演员。据说该剧有五百多名特型演员,看得出来,该剧是个大制作。

电视剧《大决战》演员定妆照近日曝光后,可以看出大多数角色形神兼具,特别是几位伟人的扮相,但也有的扮相引起网友不少争议。



首先是由刘涛扮演宋美龄,很多网友持质疑态度。认为她演不出宋美龄的气质与韵味。事实上,目前很多影视剧中的宋美龄形象,似乎都没有太让人满意的扮演者。


第二,在电影《大决战》中,马绍信扮演的林彪很深入人心,他塑造了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个林彪元帅的正面形象,其表演自然纯真,有一股令人难以抗拒的艺术魅力。这次在电视剧版《大决战》中,由著名演员于和伟扮演林彪,前一阵在《觉醒年代》中,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非常成功,还因此获得了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能否演绎成功林彪,还有待检验。从形象上说,于和伟不是太像林彪,就看他的演技如何了。


另外,电视剧《大决战》里由王劲松扮演的蒋介石,也引起很多观众关注。从定妆照来看,王劲松的目光深邃、不怒而威,有一股很强大的气场。在《光荣与梦想》等剧中,王劲松已成功扮演过蒋介石,颇受好评。但能否超过赵恒多扮演的老蒋,这个还不好说。


同时,很多网友认为本剧有几位特型演员年龄偏大,不知道实际表演效果怎么样。

但总地来说,电视剧版《大决战》的演员选定是成功的,多数形似。小编把该剧的演员定妆照与人物历史照片作一对比,大家看看,到底像不像。












《亮剑》里赵政委扮演者何政军扮演罗荣桓



















看了上面这组定妆照,你觉得哪个演员最像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在电视剧《大决战》的最后一集中,傅作义派人去请来时任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4兵团司令官的李文,向他透露了与我军的谈判已经有了结果的消息。


李文闻言后脸色大变,黯然说道:“既然如此,我在家等候发落就是,总司令不必专门对我说!”

傅作义淡然一笑,告诉李文,自已打算将李文他们这些不愿一起和平起义的将领们全部送回南京,也算是报答当年总统对自己的恩情。

李文很感激傅作义能够放过自己,临别前提醒傅作义要留意保密局的特务对傅冬菊下毒手,并称自己这样做是一命换一命,从此和傅作义两不相欠。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李文为何不愿与傅作义一起和平起义?他回到南京以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李文字质吾,号作彬,在《大决战》剧中,傅作义称其为“质吾老弟”,便是以其字相称了。

前几天拜读过一篇作者署名为牛o戈先生的大作,名为《看《大决战》角色之间的称谓,再说国民党军的社交伦理》。

若按文中的标准来衡量,剧中傅作义对李文的这个称呼,似乎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牛o戈先生在文中提到:

直呼对方作“某弟”的情况一般只有两种,其一是对方资历职务都明显低于自己,比如蒋校长称呼自己的学生李仙洲、杜聿明和黄百韬等人;

其二则是对方与自己拜过把子且年龄又明显小于自己。比如张自忠称呼樊松甫以及刘汝明、秦德纯、石敬亭称呼冯治安。

李文当然没有和傅作义拜过把子,因此并不符合以上第一条。从资历上来看,傅作义出身于保定军校,李文是黄埔军校一期生。而就职务而言,傅作义是华北剿总总司令,李文则是华北剿总副总司令。


总体看来,傅作义不管是资历还是职务,都确实是要高出李文一筹,不过却也没有蒋校长与李仙洲、杜聿明和黄百韬等人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按照牛o戈先生的研究,在民国的高级军政人员中,对于资历地位略低于自己,差距又不是特别大的这种情况,似乎还是以称“某某兄”为多见。

因此,傅作义见面对李文的正确称呼似乎应该是“质吾兄”而非“质吾老弟”了!这一结论不知正确与否,有待读者朋友们指正。

回到原来的话题,李文为何不愿与傅作义一起和平起义呢?


一来李文是黄埔一期生,是所谓的“天子门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蒋校长在用人方面,一向是任人唯亲的。

故而李文在国民党军中受到的重视程度和能获得的资源都远非被人称为“布衣将军”的傅作义所能企及。

确切地说,李文与蒋校长之间其实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也在客观上强化了李文的身份认同和对蒋校长的忠诚程度。

二来李文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与傅作义这种贫寒家庭出身的将军,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方式,本来就不在一个层次。


傅作义更加关心的是北平二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五朝帝都遗留下来的数不胜数文化遗产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而毁于一旦。

对于个人的荣辱得失而言,虽然也有权衡,但经过傅的老师刘厚同先生的分析和排解后,在其心里已经明显不及以上两项迫切和重要了。

而李文则明显更加重视自己的名声与个人得失荣辱,缺乏傅将军那种宽仁博爱的悲悯之心。你同他讲二百万人的性命和五朝帝都的文物有如何如何重要,他可能还会嗤笑你迂腐。


更重要的是,从家族而言,李文的父亲李主一曾经杀害过中共地下党员,恶行累累。

而李文本人也曾在1931年率部参加过对豫东南以及豫鄂皖苏区的工农红军的所谓“围剿”。他们手上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担心日后遭到清算。

另外,我方的队伍不讲究个人享乐,也肯定得不到李文所渴望的那种荣华富贵。

基于以上的原因,参加北平和平起义,肯定不是李文心目中的正确选项。


因此,在《大决战》剧中,李文宁可束手就擒,也不愿与傅作义一起和平起义,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那么,李文离开北平,回到南京以后的遭遇又如何呢?

1949年1月,傅作义用《大决战》剧中提到的专机“天雄号”将李文、石觉等不愿参与北平和平起义的国军将领送回南京。


此时,蒋校长顶不住国民党内部各方面的压力,已经通电下野。李文等人不愿投靠代总统李宗仁,就直接前往蒋校长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去拜谒校长并表达忠诚。

蒋校长对李文的忠诚与恭谨颇为欣慰。因此,没过多久李文便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重掌兵权。

不过,李文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1949年11月,他率国民党第5兵入川,部队驻扎在新津、成都与乐山一线。


还没到一个月就再次被我军二野所部合围,李文等人进退失据,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派人与我军接洽,谈判投降事宜。

1949年27日,李文等人在四川邛崃被我军解除了武装。就这样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李文没有参加北平和平起义,却又被迫在四川向我军投降。

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事后,李文等高级将领享受了起义人员待遇,被集中在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不过,李文的投降并只是迫于形势,而非心甘情愿。

因此,没过多久李文便利用我方对他的信任从西南军政大学逃走了。此后,他辗转经香岛去了海峡对岸。

蒋校长感其忠诚,安排他在“国防部”做了一段时间的中将高参。退役后,李文又为自己谋得了一个糖业总公司顾问的肥缺,享受着上流社会富裕而糜烂的生活。

1977年,李文因病去世,享年72岁。

总结一下,《大决战》中的李文不愿意跟随傅作义参加北平和平起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蒋校长的嫡系。

他们平时享受着比其他人优厚得多的待遇和资源,与蒋校长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文缺乏如傅作义将军那样的悲悯之心。对北平二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五朝帝都的历史文化遗产即将遭受的毁灭性打击完全无感,反而更加重视个人的得失荣辱,私心颇重。


更重要的是,他与他的家族成员手上都沾满了我方先烈的鲜血,担心日后遭到清算,故而无论如何也不愿参加起义,进而加入我军阵营。

与其他国军将领相比,李文的一生相对比较平庸,既无出类拔萃的能力,也没有什么彪炳战绩。

不过,李文为人圆滑机敏,遇事不像黄维那样一根筋,再加上他抱上了蒋校长这根大腿。

因此,他虽然在北平、四川两次遭遇困境,却都成功逃脱,最终享受荣华富贵而终。

也算是求仁得仁,得偿所愿了吧!

参考资料:《名人简历·李文》《博雅人物网·李文》《广东省档案馆·黄埔军校00632·李文》《邵阳文史网·李文》《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征略》等

注:本文由闲人历史故事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请文抄公远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电视剧《大决战》从拍摄开始,关于一些主要将领和统帅的饰演者就在网上被议论纷纷,网友们拿这些演员跟电影《大决战》里的同一角色演员进行对比,一时很是热闹。

稍微有些遗憾的是,大家都把目光盯在了我方将领身上,很少有人去关心饰演国民党将领的演员,实际上电影《大决战》之所以精彩,演技同样出色的国军将领也是功不可没。

本文盘点一下在电影《大决战》中演技特别出彩的七位国军将领。


一、廖耀湘,饰演者周志宇

国军第九兵团司令官,毕业于黄埔六期,后来在法国圣西尔军校进修,正常情况下以他的资历是不可能当兵团司令的,要知道像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可是黄埔一期的,廖耀湘能坐到这个位置凭借的还是他麾下新六军的强悍实力,毕竟,东野最忌惮的对手并不是新一军而是新六军。

在《大决战》中,廖耀湘这个角色就像一个精明过头的小伙子一样,有点儿上蹿下跳的感觉,游走在卫立煌、杜聿明和老蒋之间,结果是五心不定输了个干干净净。


廖耀湘输了,但演员周志宇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他把廖耀湘的骄横、精明和自信表演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占领彰武之后的得意劲头让人以为他稳操胜券了呢。

可惜周志宇这位演员的资料非常有限,推测也许是一位话剧演员吧。


二、杜聿明,饰演者徐正运

东北剿总和徐州剿总副司令,毕业于黄埔一期,是老蒋比较依赖和信任的实力派将领,在《大决战》中两次出场,可谓位高权重,可惜始终得不到全权指挥的权限,只能像一个木偶一样被牵着走,也可以说是《大决战》中最悲催的国军将领之一。

徐正运在电影中的戏份很重,他在《辽沈战役》里显得有些瞻前顾后,在《淮海战役》前期自信满满,到后期又有点儿破罐儿破摔,基本上将杜聿明在那个时期的精神状态表现到位了。


唯一的不足是,杜聿明本尊可能没有徐正运看起来那么健康和威严。

徐正运毕业于中央戏曲学院表演系,在出演《大决战》之前就有一定名气,曾在李法曾版《诸葛亮》中饰演孙权,笔者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他在《乔家大院》里饰演曹管家,戏份不少。

在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和《清平乐》里徐正运也有出场,堪称一位宝刀未老的老戏骨。


三、邱清泉,饰演者绳中

邱清泉外号邱疯子,国民党二兵团司令,电影里看起来比杜聿明岁数小,而且还是黄埔二期的学弟,实际上他比杜聿明还要大两岁,不过他对老战友杜聿明非常尊敬,电影里也有所表现。

应该说《大决战》剧组对邱清泉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比如他精通英文和德语,因此电影里就有他用外语骂刘峙的镜头。比如他超级喜欢德国牧羊犬,剧组就给他配了一条。


多说一句,实际上邱清泉有两条德牧,当年他不服邓锡侯养的川东猎犬,就让德牧和对方打了一架,结果一死一伤,淮海战役里那条德牧的原型估计是受伤的那条。

邱清泉的饰演者绳中,他也是话剧演员出身,而且还曾经是张国焘的特型演员,演张国焘的次数更多一些。绳,是古姓,据说来源于殷商遗民的索氏,全国仅有十万来人姓绳。


四、黄百韬,饰演者许还山

黄百韬是国民党军中比较悲壮的一位将领,他是绝对的杂牌军出身,靠打仗拼命加勇背黑锅才一级级提升,指挥着一帮杂牌军在碾庄被包围,却成了淮海三场大战里最难打的一个,比王牌军固守的陈官庄和双堆集都要硬骨头,不得不说黄百韬确实善战且忠诚。

《大决战》电影用浓墨重彩去刻画黄百韬让人感到有些意外,毕竟他给华野造成的伤亡很大。黄百韬在电影里成了一位“悲情英雄”,尤其是他最后对自己非嫡系受重用的感慨让人唏嘘。也许《大决战》就是想用黄百韬的悲情和忠诚说明国民党战败非将不行,而是大势所趋。


如果不算特型演员,在《大决战》拍摄时饰演黄百韬的许还山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演员了,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七十年代末开始出演电影,在《张衡》《双雄会》等片中均担任主演,其演技非常出色,选他出演黄百韬也证明了八一厂对这个角色的重视。

《大决战》之后许还山一直活跃在影视圈,甚至在八十岁以后还在《庆余年》中出演角色,堪称一位为演戏而生的殿堂级表演艺术家。


五、傅作义,饰演者李定保

傅作义是《平津战役》的重要人物,也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因此他的戏份很重是可以预见的,八一厂着重表现了傅作义的积极一面,对他在历史上存在的一些小动作基本上选择了回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八一厂选择了资深演员李定保出演傅作义,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做了二十多年的舞台剧,曾在《阿Q正传》中饰演鲁迅,在《非常大总统》里饰演陈炯明,甚至还演过戴笠。

李定保在《大决战》中的表现非常出色,演出了傅作义的韬略同时也演出了那副英雄末路的感觉。之后他最出名的角色则是《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


六、陈长捷,饰演者徐光明

由于《潜伏》的原因,陈长捷的名气在《大决战》十几年之后才更大一些。但论悲情,可能陈长捷比黄百韬更狠一些,简直可以说是悲惨,他是傅作义的死党和老部下,特意从西北调来帮忙守天津,结果却成了傅作义的弃子,最后“君为座上宾,我为阶下囚”。

陈长捷在《大决战》中镜头不多,但有两次颇为出彩,一次是把部下李处长“送南京法办”,实际上是送部下一条生路。结果轮到他自己寻找出路时却只得到一句“坚持守住就有办法”,陈长捷被俘后的惨笑正是他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饰演陈长捷的是著名国军专业户徐光明,他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科班毕业,在八一厂演了一系列战争片,最狠的是他先后出演了“陈炯明”“刘戡”“胡宗南”“蒋经国”“何应钦”“阎锡山”等多位国军将领,而且有意思的是,他的父亲是开国少将徐其海。


七、李文,饰演者王万里

李文大概是一位很有意思的国军将领,在《大决战》之后的《大进军》中,我军团长曾给李文做了一次总结,他先后两次可以起义却都放弃了,最终穷途末路只能投降。神奇的是,这家伙投降之后还是寻机逃到了台湾岛,对校长还真的是很忠诚。

可能就是因为李文的忠诚吧,《大决战》特意给他这位只有一场戏的龙套很重的特写镜头,尤其是最后一句“我怎么对得起校长啊”,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饰演者王万里的资料也是查不到,推测可能也是一位舞台剧演员,虽然没有名气,但演技真的相当好。


综合来看,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大决战》中的国军将领是持非常客观态度的,不仅没有抹黑相反有的地方还进行了一些美化。

美化最明显的当然是被俘的廖耀湘,电影里他主动承认自己是廖耀湘并且要求手下愿打服输。实际上这家伙是化装潜逃,被俘时很狼狈,被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厨师拆穿时都死不承认自己是廖耀湘,解放军战士在他面前唱“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时,廖耀湘居然还得意地笑了,笑完了依然不承认。

不过,美化对手并不是坏事,相反,这样更显得胜利来之不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傅作义集团起义部下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