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刻苦训练获得了哪些成绩不超过20字?

东京奥运会上100米奥运冠军,“亚洲飞人”苏炳添,神话传奇般的人物,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一点也不比别人少,相反可能比别人付出的会更多一些。看看苏炳添成功背后的故事以及付出努力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亚洲飞人苏炳添背后的故事及付出的努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亚洲飞人苏炳添背后的故事及付出的努力(一)

1989年,苏炳添在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个村庄里出生;

2007年,苏炳添进入广东省队,两年后进入国家队。

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名列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

2015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

2017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百米赛以10秒09夺冠,成为第一个在钻石联赛百米大战中夺冠的中国人。

2018年2月,苏炳添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

3月,在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中以6秒42再次打破男子60米亚洲纪录的成绩摘得银牌,成为第一位在世界大赛中赢得男子短跑奖牌的中国运动员,也创造了亚洲选手在这个项目中的最好成绩;

6月23日,在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马德里站以9秒91成绩追平亚洲纪录获得男子100米的冠军;

8月,在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的决赛中以9秒92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冠;

2019年11月,当选世界田联运动员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1年3月,在2021年室内田径邀请赛西南赛区男子60米决赛中以6秒49的成绩位列2021年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亚洲飞人苏炳添背后的故事及付出的努力(二)

9秒83这个数字,是亚洲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百米短跑项目上创造的一个神话。

20年前,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在拿到110米栏冠军的时候,曾经说过:“谁说黄种人拿不到奥运会前8,今天我就证明给全世界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20年后,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拿下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第6的成绩,他用实力证明,亚洲人也可以跑进前10秒。

虽然决赛时,苏神并未拿到奖牌,但是却虽败犹荣。

能够跑出这个成绩的亚洲人,体坛屈指可数,只有三位。

其中一位是日本的一名选手,而中国就占了两个位置,分别是苏炳添和谢震业。

有谁能想像一个短跑运动员,平时还要去练举重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神话背后那些平凡的故事。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市,苏炳添出生没多久,父母又给他添了一个弟弟。

苏家虽然是个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但是一家四口却相处和谐,大家有事情互商互谅,日子过得平淡从容。

跟很多男孩子一样,苏炳添平时也喜欢看武侠小说,最爱金庸的小说,所以他深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小时候,他最喜欢看的就是各大赛事上的男子短跑项目,对那些追风少年,风驰电掣的速度羡慕不已。

苏炳添说,小时候跑不过表哥,因为他是中山跑得最快的人,表哥的速度与激情,燃烧起他的斗志,他也想成为跑得最快的追风少年。

彼时的他,还在上初中,心中有了这些杂念,学习成绩自然有些不理想,经常被老师留在学校“吃小灶”。

为了逃避这种特别待遇,当一个梦想中的追风少年,苏炳添想到《孙子兵法》中有一招妙计, 金蝉脱壳 。

他想到了另一个人,就是体育老师杨永强,由于喜欢运动,所以每次上体育课时,苏炳添都是表现最积极的学生。

他的课堂表现,很招杨老师喜欢,觉得这个学生不仅爆发力强,弹跳力也不错,学校有一个田径队,杨老师是队里的教练。

苏炳添找到杨老师,他希望加入田径队,杨老师自然非常高兴,表示欢迎。

于是“吃小灶”的日子顺理成章地结束了,苏炳添向着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田径队的训练略显乏味,每天除了体能训练之外,似乎有些枯燥,于是苏炳添闲着没事儿的时候,自己跑出去找乐子。

那段时间,他迷上了摩托车,有了这个“提速器”,在山野林间,就可以享受风驰电掣的速度与激情了,他玩得忘乎所以。

虽然没有受过系统训练,但是他的驾驶技术,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有所提高。

那个时候,他是一个追风少年,他的心中除了追求速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未想过未来的某一天,能为国争光。

2004年11月份的深秋,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一年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的赛场上,他一鸣惊人,跑出了11秒72的好成绩,拿下了100米男子短跑的冠军。

这个成绩让中山市田径教练宁德宝惊讶不已,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中学生,爆发力居然这么强,第一次比赛居然能跑出这样惊人的成绩,若是用心栽培,或许广东省会出一个全国冠军。

于是,在田教练的发掘下,苏炳添进入了广东省队。

省队里跑得快的男生,不仅仅小苏一个,比他 跑的快 的人大有人在,不甘心成为泯然众人矣中的一个,苏炳添苦思冥想,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

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两个队员的聊天,一个说:“我今天比你快了0·01秒”,另一个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快了0·01秒吗”?

“只要我每天都比你快0·01秒,那你就永远别想赢过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们的对话让苏炳添如同醍醐灌顶,是啊,执着于超越自己,提高速度的人,才可能成为王者,享受真正的荣耀。

于是,从那天开始,苏炳添想方设法地提高速度,机会永远留给那些主动争取的人,教练看出他的求胜之心,在平时训练时,经常会跟他分享怎样提速的小秘方。

日积月累的努力之下,苏炳添凭借自身过硬的本领,终于顺利进入了国家队。

2011年的时候,有人说苏炳添只能止步于10秒06,但是他却用行动,让那些说三道四的人啪啪打脸。

2015年5月31日,黎明破晓时分,国际田联男子100米的决赛场上,凭借9秒99的成绩,苏炳添让世界震惊,他战胜了日本名将伊东浩司,跑赢了国内名将张培萌,成为“中国小飞人”,那一年,他26岁。

面对媒体采访,他说:“曾经有人认为10秒06是极限,但是我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打破极限是我的追求”。

黄种人想要在100米短跑项目上,突破10秒有多难呢?这么说吧,目前整个亚洲,只有三个人能做到,而苏炳添,是整个亚洲跑得最快的那一个。

职业选手,因为训练过度难免受伤,苏炳添也曾经因为腰部受伤,缺席全国田径锦标赛。

那时候,他曾经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达到终点了,甚至开始联想自己退役后,是否要去当教练。

但是不甘心后退的人,必然会重新回到赛场,然而他突然发现,他要面对80多个国内竞争者。

苏炳添坦言,那段时间压力俱增,除了自己一个是80后以外,剩下的全是90后,那个时候,他猛然发现,自己似乎老了。

但是挑战体能与年龄的限制,也是一件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28岁那年,苏炳添对自己说:“不要因为28岁就跑不动了,而是看看自己还想不想跑,如果想,办法总比困难多”。

伦敦奥运会100米半决赛的时候,苏炳添旁边的对手就是飞人博尔特,起跑20米的那段赛程,苏炳添居然能跑在他的前面,当时他高兴极了,但是没想到这是博尔特的战术,后来居上的博尔特,让苏炳添意外不已。

这场PK下来,他开始总结经验,找自己的洋教练兰迪先生,分析原因。

兰迪教练有一套电子分析系统,可以用电子模型打造出跟选手一样的状态,根据这个模型的身姿状态,总结出选手的失误在哪里,再进行有效的调整。

苏炳添发现,自己的爆发力虽然比博尔特要强一些,但是只能赢过他20米的距离,所以他重新进行了调整。

另外,膝部抬起过高,也会浪费体力,影响速度,纠偏举错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套正确的比赛方法。

除了平时的正常训练,苏炳添还买了一些有助于提高速度的练习器材,比如拉力器的使用,在奔跑时系在腰上,跟阻力对抗的过程中,提高腰部的韧性与强度。

另外,他偶尔也会练习一下举重,虽然他不是举重选手,但是这项运动对锻炼身体的爆发力很有好处。

4年以后,32岁的苏炳添面对的是东京奥运会,他的外教兰迪先生,鼓励他:“我认为你有能力跑出好成绩,32岁不是限制,它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虽然这一次苏炳添只拿到了第六名,但是作为一个32岁的“大龄选手”,他的体育精神值得国人点赞,不因为年龄给自己设限,单凭这份勇气,就值得国人尊重。

当苏炳添披着国旗,在赛场上奔跑的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到这四个字:“虽败犹荣”。

作为一个黄色皮肤的亚洲人,他用不懈的努力挑战了年龄与体能的极限,让世界为之惊叹,每一个国人都与有荣焉!

每一次参加完比赛后,回到家里的苏炳添,都会跟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据苏炳添所说,他的每一块奖牌背后,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他在前方挑战极限,妻子在后方为他照料家里的一切,照顾老人与孩子。

苏炳添跟妻子是一对校园恋人,两个人相识相恋十多年,他们是初中同学,妻子林艳芳跟他是同乡。

那个时候,妻子是班级里长得最漂亮的女生,追她的男生并不少,可是她偏偏看中了苏炳添,她觉得这个“追风少年”有些与众不同。

事实证明,有些女生不仅 长得好看 ,眼光也不错,一不小心就抽中了全国冠军当老公。

2017年,两个人组建了小家庭,由于经常在世界各地到处飞,外出参加比赛,所以每换一个地方,苏炳添都会给妻子报备自己的行踪, 深怕 妻子对自己有误会。

这个习惯沿用至今,妻子也习惯了,其实他即使不说自己在哪里,妻子在电视屏幕上也能看到他人在何方,后来提醒他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么做确实有点画蛇添足了。

但是妻子对他的这个小习惯,还是很喜欢的,毕竟因为在乎,所以在意吧!

两人婚后生下一个儿子,没有比赛的时候,亚洲飞人化身为居家奶爸,抱着儿子舍不得撒手,睡个午觉也要粘在一起。

如今,两个人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苏炳添平时在家的时候,最喜欢去接孩子放学了,父子俩大手牵小手的画面,很温馨也很温暖。

如今小家伙最喜欢玩的就是摩托车,或许若干年后,这个“飞二代”会承承父业,成为赛场上闪闪发光的追风少年吧?

曾经有好奇的网友去网上,查找苏炳添的日常生活照,赫然发现作为亚洲飞人的他,他的家朴素节俭到 令 人叹为观止。

身价上千万的体育明星,家里没有什么豪华的装修,简单温馨,或许这是因为苏炳添从小就生于普通人家,保持的习惯吧?

苏炳添在不断挑战自己,打破自己纪录的同时,也在向世界表明一种态度,中国速度没有极限!

为了发扬这种体育精神,影视圈也在拍摄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郑恺在主演电影《超越》的时候,还曾经拜师学艺,跟苏炳添学习怎样 跑的快 ,一番指导之下,热血沸腾的电影,就这样被搬上了大银幕。

电影传达的体育精神,正是取自于苏炳添的心声:“不要小看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终有一天你会了解它代表的意义”!

我们有全世界最快的高铁,也有跑的最快的运动员,未来的中国,在全速前进。

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在挑战过去的自己,为自己,为祖国加油!

亚洲飞人苏炳添背后的故事及付出的努力(三)

9秒83,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以32岁“高龄”运动员的努力下,打破了亚洲人在百米赛道上的记录,苏炳添更是第一个站在百米决赛的亚洲人。

回顾历史,从1932年的刘长春“单刀赴会”赴美参加奥运会,到04年的刘翔,再到21年的苏炳添,在田径赛场上,中国队员的表现一直代表着亚洲黄种人告诉全世界,亚洲也有飞人!

暨南大学的副教授——苏炳添,而且这两天,苏炳添在暨南大学的一篇论文也随之火了,论文是“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的相关研究。最为凡尔赛的即是:如笔者在29 岁依然跑出延伸阅读

跳水冠军全红婵背后的故事及付出的努力

东京奥运会上热搜的运动员之一——全红婵,她年纪只有14岁,是中国运动员中最小的,但是她为中国代表团摘得了第33枚金牌,相信大家对全红婵也是刮目相看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跳水冠军全红婵背后的故事及付出的努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跳水冠军全红婵背后的故事及付出的努力(一)

全红婵出场后第一跳,堪称完美,最终得分85.5分,难度3.0的完成分,几乎没水花。全红婵的这一跳平均得分9.5,入水的时候,水花几乎跟没有一样。网友们也戏称,全红婵表演了一个忍术——水花消失术。陈芋汐的第一跳水花比较大,最终得分是76.5分,虽然不如全红婵,但是也领先其他选手。这样第一轮以后,中国队排到1、2名。

全红婵和陈芋汐的第二个动作都是3.2难度的动作。全红婵的第二跳依旧完美发挥,拿到了94.5分,又是一个接近满分的分数。全红婵这一跳非常震撼,动作和水花都非常无敌。陈芋汐第二跳拿到了84.8分,两跳之后,依旧排名第一第二。

在第三轮跳水中,全红婵跳得有点失误,只拿到了70.95分,比较低,但总分依然升至第一。陈芋汐第三跳表现很不错,拿到了82.5分,排名第二,总分只低于全红婵。全红婵第四个动作是3.2难度的动作。最终得分是78.4分,总分329.5依然第一。陈芋汐第四跳是3.3的难度分,最终成绩77.55,总分321.35依然第二,全红婵和陈芋汐四跳的分数就足以进到下午的决赛了。

第五轮中,全红婵表现完美,入水毫无水花,3.2的难度分,跳出86.40分,总分毫无悬念升至第一。陈芋汐第五跳表现也很不错,3.2的难度分,和全红婵一样拿到了86.40分,总分只低于全红婵。最终全红婵总分415.65分,陈芋汐总分408.75分,全红婵和陈芋汐领先的优势有多大呢?全红婵比第三名高出接近70分,如果按照其他选手平均60分的水准,那么即使全红婵扣除一轮的分数,也可以领先陈芋汐之外的所有选手。

最终全红婵415.65分,陈芋汐408.75分,两人以巨大的优势进入了下午的决赛中。

从预赛到半决赛,女子单人十米台都是全红婵和队友陈芋汐的表演秀。而在决赛中,全红婵更是将跳台完全变成了自己的舞台。

第二跳和第四跳,七名裁判全部为全红婵打出了10分的满分。当现场播音员读出一个个“ten(10分)”的时候,现场观战的中国跳水队其他成员都已陷入了疯狂,而全红婵依旧没有太多表情。

最后一跳,有六名裁判再次给全红婵打出了10分,只有一名给了9.5,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又一次拿到了满分的有效分。

除了三跳满分外,全红婵的另外两跳的均分也在9.5和9分。这位本届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最年轻选手,以一种近乎统治的方式帮助跳水“梦之队”拿到了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第六枚金牌。

直到被教练高高抱起,全红婵的脸上才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刚刚奉献了多么精彩的表现,这绝对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演出。

全红婵的启蒙教练陈华明表示,全红婵就是一名“天才运动员”。而在东京,天才运动员全红婵贡献了一次完美演出。

跳水冠军全红婵背后的故事及付出的努力(二)

“我努力跳水是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我每天练习跳水400次。”、“我不想其它的,只想着超越自己就好。”

这是奥运10米跳台跳水冠军、年仅14岁的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让人印象深刻的三句话。

有责任感、刻苦勤奋、心理素质好是她成功的主要原因。

成功不是偶然的,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能获得。

于是有人作出“全红婵能否成为奥运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猜想,我觉得这是没有意义的。

100米飞人刘翔就是最好的例子。当他第一次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时,大部分的舆论都在设想他下次能获得更好的成绩。事情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刘翔因伤最后退赛,那些键盘侠不但不理解他,反而骂他“丢了国人的脸”。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在今年苏炳添创造世界记录的时候,说感谢刘翔,大家才觉得欠刘翔一声道歉。

其实每一个奥运健将他们除了代表国家,更代表个人。

是人就要考虑很多种情况,除了好的,自然也有不利的。只有从客观角度思考问题,才不会对胜利有过高的期待,以及对失败后过分地失望。

当他们失败的时候,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人们期望太高。

其实许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也会犯类似的错。

比如他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聪明,长大后一定也比他人优秀。

天生的优越感,让他们对孩子有了过高的期待。

当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别的孩子好时,便会对孩子恶语相向,骂孩子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真的是孩子笨吗?倒不见得。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家长的自以为是忽略了自家孩子比别人差的事实。

所以我们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不要把他和别的孩子相比较,让他们做好自己,超越自己,建立自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我们只要用心呵护,静心期待他们绽放即可。

当然,话再说回来,“全红婵能否成为奥运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全红婵从8岁开始学跳水,之前对跳水一无所知。更加难得的是她在参加奥运会之前,才刚学会全套动作,经过很短的时间练习就获得了成功,说明她在跳水方面是有一定天赋的。

刘墉老师曾说过:发掘孩子的天赋,因材施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红婵还那么小,读书又少,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是很明确。所以我相信全红婵如果不被过多地商业消费;而是用正确的方法去精心培养,让她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现在的责任感、刻苦勤奋、心理素质保持下去,她是可以成为:奥运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

无论结果怎么样,今天的全红婵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好榜样。

跳水冠军全红婵背后的故事及付出的努力(三)

8月5日,在2020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夺得冠军。14岁的金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金红婵火了,金红婵家的破旧的小院儿也火了,金红婵的妈妈却落下了心酸的泪水:“原来我家有那么多亲戚……”

2007年3月28日,全红婵出生在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个农村家庭。金红婵的妈妈早年因为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金红婵的爸爸,一家人靠着爸爸微薄的薪水苦苦维持。

金红婵夺冠后,面对记者采访,童言无忌地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妈妈病了,我听到过她说没有钱不想去吃药不想去医院那些话,住过几次院,他们也都瞒着我,我不问他们就不说。妈妈治病要花挺多钱的,我就想我练跳水要是比赛好了,就能挣钱给妈妈治病……”

小小的金红婵只知道妈妈舍不得去医院看病,甚至舍不得吃药,她不知道的是,当年妈妈为了看病,厚着脸皮把亲戚、朋友家借了个遍,亲戚朋友们也不待见他们一家,真是“金钱贵如命,人情薄如纸”。因为怕被借钱,金红婵家破旧的小院子,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鲜有亲戚登门拜访,正应了那句俗话,“贫在闹市无人问”。

随着金红婵堪称完美的惊天一跳,年仅14岁的金红婵成了世界冠军,而扬名天下后,金红婵的家立刻热闹起来:网红带着直播设备来了;村干部上门慰问来了;商家带着豪宅和现金来了;金红婵那些几年、十几年不敢登门的亲戚们,都纷纷拎着礼物跑来道贺......

看着这些曾经唯恐惹债上身的亲戚们,纷纷拎着礼物来贺喜,看似温暖感人的,实则丑陋而冷漠。全红禅的妈妈心中五味杂陈,忍不住流下眼泪:还不知道自己家袁磊有那么多亲戚……

金红婵,这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经过十年的勤学苦练,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站到了世界奥运会的领奖台上,她终于成功了,她可以让妈妈去医院看病了。

但是,在金红婵成功夺冠之前,有几个亲戚主动来帮助过她?这些人情冷暖,小金红婵也许还不能体会,但金红婵妈妈一句,“原来我家有那么多亲戚……”,道尽了十年的辛酸经历,道出了世间人情冷暖以及人性的凉薄,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

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奥运明星他们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训练上面,但是对于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们来说那是花费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很感人,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一)

假如生命没有意外,今天的徐佳玲将和同龄人一样,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迎来又一个充实、快乐的新学期。然而5岁那年,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徐佳玲的人生路瞬间发生了转折——“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一只手臂,想想真是可怜,我们都替她难过。”村民们说。

疼痛、焦躁、忧郁、恐惧……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徐佳玲陷入了自己跟自己较劲的痛苦之中。生性活泼的她,突然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

不过,命运没有让小佳玲屈服。家里条件不怎么好,徐佳玲深深知道长辈们的艰难,她一如既往地懂事、坚强,尽可能自己吃饭、穿衣,努力不增加全家的负担。

命运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必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带着些许无奈,父母把徐佳玲送去学游泳。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一来女儿从小喜欢玩水,但最重要的还是想让她成为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这样今后的生活可能会有个不错的着落。“希望孩子能通过持之以恒的付出和拼搏,为自己赢来另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另一段炫丽的人生从此启幕。从6岁踏进游泳馆训练那天起,打小喜欢水的徐佳玲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特别喜欢在泳池里穿来穿去的感觉,一天游几千米也不觉得累。”徐佳玲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她的性格变得开朗,话也多了起来,秀气的脸庞上有了笑容,她的心里更悄悄种下了一颗种子——“我要游到奥运会去!”

对一个失去左臂的年幼女孩而言,训练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刚开始那段日子,徐佳玲每天都要游1000米左右,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由于营养一时跟不上,只要运动量过大就会出现发烧等症状,在教练悉心照顾之下,徐佳玲的状态才逐渐好了起来。

看着女儿瘦弱的身体一遍遍在泳池翻滚,不断调整呼吸、姿势,踩水、摆臂、转身、冲刺……徐佳玲的父母感到既骄傲、又心痛。

但是小佳玲坚持了下来。去年9月,在第九届全国残运会上,徐佳玲一人独得3金3铜,同时打破200米混合泳、400米自由泳两项全国纪录,成为在此届残运会上夺得个人金牌和打破全国纪录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今年上半年,徐佳玲又凭借在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的优异表现,顺利取得里约残奥会的参赛资格。

“除了少一只左手,我感觉我一点不比身体健全的同龄人差!”徐佳玲自信地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比赛里,她将在100米蝶泳、蛙泳、仰泳、自由泳等项目上向奖牌发起冲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二)

北京时间20xx年9月10日,上海籍盲人运动员张亮敏发挥出色,以36.65米成绩在本届残奥会女子铁饼F11级别比赛中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15枚金牌,也是上海籍选手在本届残奥会上收获的首枚金牌。

四年前的伦敦残奥会,也是张亮敏,为上海残奥选手旗开得胜。

出生于1985年的全盲运动员张亮敏,现年31岁。20xx年,张亮敏入选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开始了体育运动的生涯。一年后,她就在于韩国举行的20xx年远南运动会上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在随后的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张亮敏揽下铅球、标枪和铁饼三个项目14枚金牌。

不过张亮敏的奥运会冠军之路却格外曲折。她的视力被国际残奥会伤残检测鉴定为“全盲级别”(F11级)。但在20xx年雅典残奥会和20xx年北京残奥会上,她所参加的项目里却没有F11这个级别,她只能去参加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的比赛。结果她在雅典获得了铅球项目的第七名,在北京获得了铁饼银牌,遗憾地与金牌擦肩而过。

虽然伦敦残奥会上终于有了F11级的项目,但就在赛前半年,因为饱受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伤病的折磨,张亮敏却打电话给教练说:“教练,我不想练了。”所幸,追逐奥运的梦想最终帮助张亮敏坚持了下来,而上天也给予了她最想要的褒奖——一枚金灿灿的奥运金牌。

本次里约残奥会,张亮敏为了卫冕而战。实力超群的她最终不负众望,为上海残奥选手赢得了首枚沉甸甸的金牌。这也是张亮敏连续两届残奥会为上海残奥选手赢得“开门红”。

张亮敏从小喜欢唱歌,还自学成才,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不过,16岁那年,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去她所在的上海市盲童学校选苗子,一眼就相中了身高1.7米、体重90公斤的张亮敏。一开始,做着文艺梦的张亮敏还不太愿意,启蒙教练肖指导为了说服她,甚至跟进了卫生间。

教练的眼光很准,张亮敏果然是块“好材料”。20xx年,她参加在韩国举行的远南运动会,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20xx年至20xx年,她又相继在全国残运会、香港青年世锦赛、马来西亚远南运动会上包揽这三个项目的金牌。张亮敏家中,客厅和卧室里摆满各种奖杯、奖状、奖牌。不过,她与奥运金牌的缘分,一直差那么一点点。20xx年雅典残奥会,因对盲人选手进行分级,所以张亮敏参加的F11(全盲)级别取消了。

20xx年,张亮敏再战北京,因为未设F11级,她参加了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别比赛,屈居第二。伦敦残奥会终于有了F11级项目。谁知20xx年3月,宋国超接到了张亮敏的电话:“教练,我不想练了。”原来,除了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的老伤,困扰张亮敏的是训练成绩始终不理想。经过两个半小时长谈,张亮敏终于摆脱了困扰,重新投入训练。这位28岁的上海选手,终于在伦敦残奥会的赛场上圆了梦想。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三)

黄丽莎,藁城市常安镇黄家庄村人,中国国家轮椅竞速队成员。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20xx里约残奥会中,黄丽莎用了16秒28就摘下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里约残奥会田径场上的第一枚金牌,刷新了自己保持的T53级轮椅竞速100米世界纪录。下面是关于她的励志故事。

现年27岁的黄丽莎,一岁时因小儿麻痹导致下肢瘫痪。上学时,妹妹背了她7年,成了她的双腿。16岁那年,她与轮椅竞速项目结缘,从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她已拥有5枚残奥会金牌,并在其他多种赛事中获得佳绩。她想跑得更快些,为家乡和祖国赢得更多荣誉。“石家庄城市榜样”评选活动中,多名市民推荐黄丽莎。

辉煌事迹 备战残奥:力争里约热内卢再创佳绩

12月22日,黄丽莎正在广州备战20xx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最近正在进行的是恢复训练,虽然每天的训练很辛苦,但她说早就习惯了。一个月后,她和队友们将转战上海等地继续训练。“我要尽最大努力突破自己,争取在里约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黄丽莎说,牛年春节肯定不能在家过了,回家的时间应该是在里约残奥会结束后。

黄丽莎1988年出生于藁城区常安镇黄家庄村,一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六岁时,为了改善她的腿部机能,家人带她到医院做了一次大手术,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双腿仍残疾。

那时候家里穷,没钱买轮椅,黄丽莎只能每天坐在家里。当时才4岁的妹妹黄丽静,试了很多次,终于用柔弱的肩膀将姐姐背了起来。从那以后,黄丽静就成了姐姐的一双腿,不仅时常背着她去看外面的世界,还把她背进了学校。妹妹用自行车带着黄丽莎上下学,课间需要上厕所,妹妹就背着她去。赶上雨雪天气,姐妹俩一起摔倒也是常有的事儿。这一背就是7年,为了照顾姐姐,黄丽静又读了一遍六年级。姐妹俩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20xx年年底,黄丽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为了备战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队选拔队员。在家人和老师的支持鼓励下,黄丽莎报了名。没怎么经过体育锻炼的黄丽莎,却表现出了一定的体育天赋,顺利入选。此后,因为手臂长,柔韧性、爆发力好,训练刻苦,黄丽莎被选进国家轮椅竞速队。

日常训练:每天40公里 相当一个马拉松

轮椅竞速,即以手臂的力量推动轮椅前行的运动,其比赛场地是田径跑道。残奥会的轮椅竞速项目有严格的分级制度,按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伤残等级分为T51、T52、T53、T54四级,其中T54级运动员是伤残程度最轻的。黄丽莎参加的是T53级的比赛。20xx年,黄丽莎开始参加国际国内大赛,一次又一次取得骄人成绩。

20xx年9月,黄丽莎在北京残奥会女子100米T53级的比赛中,连夺轮椅竞速100米、200米、4×100米三金,三破世界纪录。随后她再接再厉,20xx年广州亚残运会获得2金1银,20xx年伦敦残奥会获得2金1银1铜,20xx年残疾人田径世锦赛获得2金,20xx年仁川亚残运会获得2金1银1铜……

才练了4年体育的黄丽莎能夺得残奥会金牌,与她的刻苦训练分不开。室外训练非常艰苦,每天5个小时,每天训练量40公里,相当于一个马拉松,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坚持。黄丽莎的体重还不到40公斤,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毅力。每天一个的“马拉松全程”,全是靠一双手“走”出来的。她的教练田海江说,黄丽莎特能吃苦,有时训练结束后,她自己还要加练。而黄丽莎自己却说,刚开始训练觉得很苦,有时训练完了,累得想睡觉,但咬咬牙也就坚持住了。

黄丽莎第一次获得北京残奥会金牌时,她的全家人激动不已,全村人都敲起锣鼓、扭起秧歌为她庆贺。为家乡和祖国赢得更多荣誉,成了她始终坚持的梦想。如今,她已去过十几个国家,再也不是那个呆呆望着窗外玩耍的孩子们、自己却出不了门的小姑娘。“心有多大,路有多长,世上没有会与不会,只有敢与不敢,放开手脚就此一搏,你会发现梦想并不那么遥不可及。”这是黄丽莎的座右铭,这句话一直激励她前行。

残奥会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四)

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许庆,上帝对许庆是不公平的,6岁时的车祸失去了双臂,但是他的残奥会项目却是游泳,无臂少年练习游泳,难度可想而知;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许庆只拿到了第九名,但就是那一年许庆的残奥金牌梦被激发,2008北京残奥会3金1铜,2012伦敦残奥会4金,4次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里约残奥会3金!三届奥运会拿到了10枚金牌!

东京奥运会中国远动员背后的故事

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个人的坚持到最后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个人的梦想,也可能是一些原因,不管是什么理由,她们都可以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关于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背后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京奥运会中国远动员背后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京奥运会中国远动员背后的故事 (一)

田径比赛现场,正在进行女子铅球决赛。看台上,稍微有些冷清,国人大多跑去看其他项目了。

因为这个项目实在太冷门了。而且,在此前的奥运赛场上,我国就没在这个项目上夺过金牌,关注度自然不高。

然而,破天荒地,网上炸开一条消息,中国田径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诞生啦!

大家纷纷关注到金牌得主,32岁的老将巩立姣。

赛后,她颤抖着双唇,哭着对镜头说:“这一刻我等了21年,所以说,人一定要有梦想。”

这时,新西兰选手亚当斯跑过来,紧紧抱住她。她们两已经一起征战过四届奥运会了,她知道巩立姣这一路走得多么不容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巩立姣是季军。

2012年,伦敦奥运会,巩立姣晋升亚军,离金牌只有一步之遥。

到了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她卯足了劲,再一次向金牌发起冲击,却只是第四名。

此时的她,差不多可以退役了,身体的伤痛快撑不住了。但她还是不甘心,不就是一枚金牌嘛,再来一次!

她每天投200次球,举800公斤铁,这一次,拼了命了。

赛后,有人问她会不会退役,她坚定地说:“只要祖国还需要我,我会一直练,直到再也练不动为止。”

这一幕,让所有国人热泪盈眶,巩立姣,中国因你而自豪!

东京奥运会中国远动员背后的故事 (二)

苏炳添9.83创造奇迹

100米短跑半决赛现场,放眼望去,除了苏炳添,清一色全是黑人。

所有人都知道苏炳添是亚洲的骄傲,却没想到,这一次直接封神了。

当天,裁判枪声一响,苏炳添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去,他和两位黑人几乎同时到达。

跑完,他大口喘气,眼睛一直死死盯着公布栏。等待成绩发布的那短短几分钟,恍如隔世。

终于,成绩出了,他和其中一位黑人一样,9秒83,但他的身体稍靠前,他是第一名!

这一下,他直接创造了新的亚洲历史!

全网沸腾了。这是黄种人的奇迹!是整个亚洲的奇迹!

苏神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跑到镜头前,展示胸前的“China”。

又身披国旗,在场边狂奔。

知乎上,曾有人问他,100米短跑提高0.1秒有多难,苏神说他用了三年。

奇迹背后,是日复一日不停歇的努力,才得以逆天改命。

苏神,你是我们的骄傲。你创造历史的那一刻,我们永远为之尖叫。这就是中国速度!

东京奥运会中国远动员背后的故事 (三)

这次代表中国出战的10位跳水运动员中,有9位是世界冠军。唯一一位没有名号的,是年仅14岁的全红婵。

她进国家队还不到一年,就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谁也没想到她竟是这次最大的黑马。

8月5日,女子10米跳台比赛,全红婵五跳三次满分,把水花压得完全看不见。

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全程掌声就没断过。

最后,她断层第一夺冠,直接打破世界纪录,创造了新的历史。

教练更是无比雀跃,一把将她高高举起。

就在大家挨个拥抱全红婵时,一旁的外国教练们默默看着,等着和她握手。

其中一个忍不住了,先伸出手,摸摸她的头,似乎在感叹着,天降奇才。

她不仅刷爆了中国的热搜,也轰动了外网。

美国维密超模贝拉-哈迪德,都禁不住大赞全红婵。

赛后,记者问全红婵想赢的原因,她软绵绵地说:“我妈妈病了嘛,我想拿奖金给她治病。”

为了这个目标,她每天跳水300次,头发因为长期泡水,还发黄了。

每天,她都会称三次体重,保证它浮动在1斤以内,这样才能跳出最好的状态。

有时不小心吃多,涨了一点,她便自觉加大训练量,减到正常为止。

就是这个善良又勤奋的小姑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奇迹。

纵观本次奥运会,有马龙延续传奇,巩立姣21年圆梦,老将告诉我们,宝剑未老,突破永远没有极限。

也有杨倩夺得首金,全红婵创造奇迹,小将告诉我们,新生力量,不容小觑!

还记得马龙夺冠后,在采访时对樊振东说,虽然这次我赢,但未来是你的。

这就是中国的传承精神!老将再造佳绩,小将未来可期。

中国崛起的路上,是无数奥运健儿用血与汗拼下来的。

正是因为有你们,我们得以见今日之强国。

也因有你们,未来的中国,还会升起无数面五星红旗,书写出无数个神话!

东京奥运会中国远动员背后的故事 (四)

要说这次奥运会的传奇人物有谁,必有马龙。

上一届里约奥运会,马龙夺冠那刻,看台上欢呼声、鼓掌声,如炸开锅似的,沸腾着。

马龙倒颇为平静,他终于等来了自己第一个奥运会冠军,那之后呢,要不要退役了?毕竟在巅峰时期离场是多么漂亮啊。

可他还是很挣扎,反复问自己:你还想继续战斗吗?心里那团熊熊燃烧着的烈火给出了答案,当然!你太爱乒乓球了,你太爱为祖国争光了!

于是,他踏上了东京奥运会的战场。

决赛时,32岁的马龙对上24岁的樊振东。

只见马龙耸拉着大大的黑眼圈,完全不似之前那个“精神小马”。许是有些紧张,没休息好,毕竟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了。

而对手樊振东呢,虽是个小将,但当前世界乒乓球排行榜上,他可是荣登榜首。

比赛开始,第一局,马龙凭着娴熟的技巧,大比分胜出。但第二局,樊振东便赶超了。两人连战到第五局,比分还是咬得死死的。

所有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不知谁能胜出。但无论如何,谁赢了都是祖国的光荣。樊振东赢了是传承,马龙赢了便是传奇。

到了第六局,两人显然很累了。马龙及时做了战术上的调整,全程都进攻得异常猛烈,兜兜转转,最后11-8,马龙赢了!

他成功卫冕奥运冠军,成为首位双圈大满贯得主,也就是说,所有世界级乒乓球赛事,他把冠军都拿了个遍!

国人起立大声鼓掌,马龙紧握拳头,大吼着。

凭着对乒乓球深入骨髓的热爱,马龙战到了现在。若问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马龙便是最好的象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龙刻苦训练的小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