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家苏琴,作家脸皮都这么厚吗?

还记得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最爱说一句话,那就是:“得作文者得天下。”按分值来说,老师说得确实对,因为无论小、初、高各种考试里,作文都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而且通过写作文,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所以语文老师们往往会花大力气教孩子们写作文。

这本应该是一件大好事,但大家伙儿心里都很明白,中国式“标准作文”,很多都是机械化、统一化、麻木的文章,比如要写做好事,99%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比如想让作文“加分”,那就必须多用名人名言,这便是“标准作文”的弊端所在。 我国著名收藏家、学者、作家马未都先生对这件事就深有感触,好朋友周国平(中国著名作家)曾跟他说起一件事,当年自己闲来无事,做了一套语文试卷,说来也巧,语文试卷里的阅读理解就是自己写的文章。 周国平立马完成作答,结果分数一出来,69分,周国平女儿的同学们一看,乐了,说道:“我都考了71分呢!我比名作家还多2分!”周国平也是挺无语的,他自己写的文章,咋就做成了这样呢?而且他回答的关于“这篇文章表达了哪些真实情感”,竟然被扣了很多分,这就奇了怪了,作者本人都不知道“真实情感”是什么,你们阅卷人是怎么评判的?

经过孩子们的解答,周国平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扣分,原来,他没有用到“这句话表达了……体现了……”这样的标准答题句式。后来周国平“不甘心”,还帮自家孩子写了篇作文,让她给老师看看,结果分都没得,实在有些滑天下之大稽之感。

相信看完这个故事,大家都能体会到周国平的那种“无奈”,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文章有了统一的答题标准?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他文章不也是这样吗?而如今我们的语文考试,却硬将文章变成了模式化的答题套路,强行“刻”入孩子们的脑海。

长此以往,孩子们怎么能创造出优秀的文章?后来,马未都也从自身经历谈起了这件事。他以自己的儿子马天举例,那时候马天上小学,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叫《我的铅笔盒》,这篇作文不难,马天很快就写下了一篇“标准作文”,前面的话是老师教过的,“一套一套”的,直到作文最后,马天才写下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

铅笔盒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尺子,因为它能帮我把等号画直。

父亲一看这句话,非常满意,他直言,就冲这句话,老师就该给你满分,因为它饱含真实情感,而真实情感,恰恰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中国许多“标准作文”缺少的东西。而获得父亲鼓励的马天,从此以后也将“真实情感”牢记于心,作文也是越写越好。

同时,马未都还指出了当代老师的一个缺点,那就是经常会指出孩子的作文“哪里不好”,却很少说“哪里好”,打击了孩子的创作热情,而当老师要教孩子如何写作文时,又立马拿出那套“标准作文”来约束孩子,以致于到最后,中国孩子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对此,你怎么看?你们觉得应该放飞孩子,让他们自由发挥真实情感,还是用“标准作文”格式,保证考试高分?

没救了,看个方块人都觉得眉清目秀的。”

(《我的三体》粉丝心中“眉清目秀”的方块人)

在三体粉丝哀嚎中所谓的“方块人”,来自B站国创动画《我的三体》。

《我的三体》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由B站UP主神游八方自2014年开始创作,16年加入三体宇宙,从同人转向官方,第三部《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以下简称“《章北海传》”)在豆瓣评分高达9.7,B站也收获了9.9分的高分,是B站国创区评分最高、也是评分人数最多的一部动画,达成了“百万追番”成就。

作为一部最早通过沙盒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e)》(以下简称“MC”》录屏配音制作完成的同人动画,《我的三体》即使在更换动画技术后依旧保留了原本的”方块人”形象。三体粉丝“木生”告诉数娱梦工厂:”这种人设其实很写意,所以每个观众自己心里对人物的预期形象不会受到影响。”

从六年前粗糙的MC作品到如今“视效爆炸”的动画,尽管原创内容不少,但依旧被誉为“完美还原原著”,《我的三体》像是一个诞生于B站的奇迹。

它起源于UGC自制的同人内容,在B站社区中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完善制作、扩大影响力,再借由机缘转向PGC内容生长,最终成就了一个UP主的动画梦想,捧出了一部满载灵魂的作品,成为了社区孵化创作者再反哺社区内容的典范。

在去年的bilibili国创发布会现场,神游八方感慨万分:“在五年前我绝对想象不到在五年后的今天,能够跟这么多优秀的国创人站在一起。《我的三体》也从一个同人动画成为了标准的番剧。”

“如果说我有什么能够分享的话,那就是:假如你像我一样,也有一个故事想要讲述给更多人听的话,那么,来成为UP主吧!这很困难,但是——但是万一呢?万一你能找到这么多愿意一直陪伴着你一直成长的观众朋友们?万一你能找到与你志同道合能够帮忙的制作组?万一你能找到像三体宇宙这样能够给你版权支持,金钱支持让你能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棒的金主爸爸呢?加油!奥利给!”

从UP主到动画导演:神游八方的三体往事

尽管自称是“B站前游戏区UP主”,神游八方2016年在B站的第一个投稿却是在科技区,讲一款能够模拟宇宙的软件——Space engine。

当然这也不算错。因为2019年Space engine发行的0.990新版本登上了Steam平台,坐实了自己游戏的身份。

而同样是2019年,神游八方也带着自己的动画作品《我的三体》从游戏区转战,登上了B站国创动画发布会。

“其实第二季《罗辑传》的时候。就在说要不要上国创,但是我怂啊,跟那么多商业动画大佬在一起一比,我就觉得还是在游戏区呆着吧。”

《我的三体》的创作始于2014年,神游八方还在法国念书,《三体》也还没有获得雨果奖,在大众领域中知者寥寥,科幻尚是一个小众领域探讨的话题。

“想做一个能够安利《三体》的东西出来。”

这个念头或许最初来源于少年时数次安利失败的执念——高中时全班男生都在看树下野狐的《搜神记》,他拿着一本《科幻世界》怎么也安利不出去。在法国念预科的时候,他尝试过做《三体》法语的翻译,翻的前两页就“被老师改出了一吨错误。”

(至今仍然摆在神游工位旁的《科幻世界》)

但执念越烧越旺,最终点燃了神游全部心神。

一个星期后,《我的三体》第一季第一集在B站上线了。

当时正是CM火爆的时候,对于不会做动画、也没有条件进行真人场景拍摄的爱好者而言,能够自由搭建场景、创造人物的MC是当时的最优解。

神游自己写了剧本,自学了编辑器用MC搭好了场景,在网上找到了配音社团,请和他一起打LOL的朋友们帮忙操作了剧中的其他角色,熬了一整个通宵,用游戏实况录屏+剪辑的方式完成了第一个视频。

(神游写在《我的三体》第一集后记)

制作的第一次升级发生在第八集。当时的故事推进到了“古筝行动”,这是《三体》第一部的高潮——纳米飞刃飞跃巴拿马运河,将巨大的“审判日”号油轮切割成片状。但这个场景由MC制作不仅对调度、电脑速度、服务器响应种种客观条件有太高的要求,录出来的效果也未必符合预期。

神游决定,在保留画面风格的前提下,转向真正的C4D动画制作。

但问题也积累的越来越多——制作技术提升带来的是工作量和人员素质要求的大幅度提升,《我的三体》之前采用的“远程协作、跨国合作、志愿创作“的属性使得制作产生了极大的困难,更新缓慢,人气流失。而神游的个人生活也遭遇波折,在制作上精力有限,一度想要放弃,《我的三体》创作随之陷入低谷。

(相比2014年的8集制作,2015年一整年《我的三体》才只做了2集)

2016年,作为MC游戏的总代理邀请《我的三体》团队参加ChinaJoy,神游远在国外,还在浙大神经科学研究所读研的总编剧Dr.Baa代表《我的三体》去了上海,顺路拜访了游族的三体团队。

双方聊了聊需求和想法,Dr.Baa回了杭州,刚进家门,就接到了游族的电话,“你能不能再来一趟,我们老板想再深入地聊一聊?”

“很多时候观众对于我们过于宽容”

神游很喜欢用“散装制作组”来形容《我的三体》。

即使在加入三体宇宙完成了专业化转型之后,《我的三体》全职员工也只有四个人,两个原画师,一个建模师,和神游自己,整体核心团队也只有10个人左右。中后期的工作大量依靠外力。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能做出来这一季真是个奇迹。我们很多环节沟通很不够,大家都是用爱发电,做了大量不属于自己的工作。下一季希望能把前中后期统一起来,不要后面的人给前面的人填窟窿。”

在神游看来,在团队中他更多地承担了制片人的角色,给大家一个平台:“配音有配音导演、镜头设计、制作有执行导演,中后期我们也有专业的动画外包团队。我主要给大家催流程、催进度,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你看我桌子上还有一堆发票没贴。”

但事实上,神游始终承担着整个创作的核心,从敲定故事的大纲,到剧本创作,再到分镜审核、动画监修、指导配音,到最后自己操刀剪辑。

而无论是豆瓣前两部作品9.4、9.5分的评价,还是B站粉丝的拳拳期待,都让他时常会产生一种“不能辜负观众”的惶恐——赞誉越高,他越发谦虚且谨慎。

(三体粉丝“木生”对《我的三体》的评价)

“因为我们是同人动画起家,起点摆在那里,很多我们的‘传统艺能’—字幕错误、画面bug,这要是放在正经商业动画里会被观众挂起来骂,但是很多时候观众对我们过于宽容。”

和改编自《三体I》的第一季《我的三体》不同,《我的三体之罗辑传》、《章北海传》改编自《三体Ⅱ·黑暗森林》,以主人公自传体的方式将原著进行拆分和展开,这也意味着需要更深的改编功力。

“主要是如果要做多线并进的话,《三体II》整个线太散了,罗辑和章北海都没见过面。”

罗辑作为主角在原著里已经情节丰满,人设完整,《罗辑传》改编的难度不大,“但章北海这个人物原著中有大量的空白需要我们去补。万一因为我剧本的原因最后导致整个作品给崩掉,我对不起整个团队,那么多专业人员的付出和心血。”

神游甚至为此推倒过一次大纲。

“我们当初是按《罗辑传》那个想法来做的,但章北海这个人物其实前期特别闷,除了开会就是开会。粉丝看开会还看的挺开心的,但是这是整部剧的开始,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不太友好。其实那个时候第一集已经做出来了,我们一看,不行,把2-5集全部推倒了,加了希恩斯、ETO一些东西进去。”

而这些被加入进去的、由神游团队完全的原创情节,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甚至有不少成为了被三体社区从B站18万字弹幕中统计出来的10大高光名场面之一。

比如章北海年少时与父亲的故事:作为军人的父亲对他说起:“如果有一天,更可怕的敌人打过来,而爸爸老了,你也要替爸爸守护大家好吗?” 这一情节,被粉丝广泛认可为完善了章北海的动机和形象,是在未来为了保存人类的火种,坚定地实行逃跑主义的根源。

以及章北海和“第三面壁者”希恩斯会面,双方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氛围中,用短短几句话确认了彼此的意图。

最开始,神游的设想是想做一个章北海、希恩斯和泰勒的三人转,“原著里章北海和泰勒是见过的,我们想做出一个类似于《让子弹飞》里三人酒馆的场景,大家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但这个想法最终还是被放弃了。“我们还是没有姜文老师那个功力”,他们设想了一下这三个人坐在一起的画面,“可能就只能是三个人互相‘嘿嘿嘿’傻笑”,最后决定,让希恩斯和章北海见一面。“他们的战略是一致的。”

但并不是所有改编的部分都能收获赞誉。

在第八集“末日之战”中,“水滴”穿过全体舰队,配上《命运交响曲》炸了2000响。这个场景筹备了一年,是神游这一季中最满意的画面。

“当初做《罗辑传》的时候全篇就两个特效,全部放在末日之战了,做得很粗糙,这一次终于得偿所愿了。得劲!”

观众们对此毁誉参半,“文戏不够、人物塑造不够、BGM不合适、删除了原文中舰队司令和章北海的重要对话.....”种种批评挂在B站视频的评论区。

但神游依旧很喜欢去看B站视频下面的评论,团队几乎对每条问题和建议都会去回复和讨论。每一集下面也都能找到主创团队们晒在评论区,关于创作时的思路、如何改编,埋下了何种伏笔,哪些地方是做得不好的,哪些可以提升。

比如神游就直接背起了最后一集剪辑的锅。“这一集我在所有改编情节中最喜欢的部分。”黑暗战役的层层推进,Dr.Baa参考《正直者之死》、从暗杀罗辑的方法里获取了灵感、埋了的伏笔的,并把五艘星舰从第8集到底9集的众生相做了完整的展开,暗示最终的结局,在论述猜疑链和太空新道德的产生完善了原著的想法,“但是最后剪辑没有足够的留白空间,还是经验不够。”

但这的的确确是一种能够直接交流方式——观众从中获知创作者的思考,创作者从观众的反馈,汲取经验。

作为从B站中生长出来的团队,《我的三体》前进的每一步都似乎烙下了B站的印记。

早在第一季的第三集时,因为内容的独特,B站的编辑将作品推上了首页,点击量翻了十几倍,变成了万位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神游在片尾留下的招募信息,主动请缨提供各种帮助,“可以说,在加入三体宇宙之前,我们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来自B站。”

而如今,作为《我的三体》的独家首发平台,B站也成为了粉丝们的交流平台。作为动画的主要阵地,同样也是科幻粉丝的主战场,B站汇聚了大量三体的粉丝,关于《我的三体》的二次创作也蓬勃升起。

而也正是这种基于兴趣与热爱的表达让《我的三体》走到了今天,从一个粉丝的想法,变成一群同好的狂欢,继而形成远超以往的影响力。

一位三体粉丝说:“什么是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都是时间之外(beyond the time)的往事”

那什么是伟大的创作?或许就是这样一群粉丝基于同一个兴趣,因为一个梦想走到了一起,他们跨过了空间。越过了创作的坎坷,成就了一部饱含诚意、心血和热爱的作品,也在一个包容开放的社区中,最终收获了相随多年的爱与未来。

我有一个梦,一个很美很美的梦,它在我的成长里,留下深深的回忆。老师讽刺过我,她说我的梦是做在家里,我想问问你,我是不是要坚持?还是丢弃?

有可能就应该去坚持去努力,当梦想去努力的时候就是变成理想,当理想支配行为就可能有这样一个理想的实现。

你好!有梦想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一定会越来越棒的。

你好!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情,坚持下去,即便最终没有成功,自己尝试了也就无悔了。希望能得到你点赞。

你好!看到你的心事,为你有梦而感到舒心,同时也感受到你为你的梦该不该坚持而迷茫,我很能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你的梦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老师的意见不合你的意?你了解过老师为什么与你意见不同?

有梦本身是好梦,如梦的内容能与你的兴趣、潜能结合起来,这样你会感受到追梦的舒服与疼快了。

有梦只是第一步,如何能让梦一步步变成现实,这才是梦的真正的意义。你为梦的内容设置了计划了吗?

老师的意见若与你的想法不完全相一致,首先要与他交流下,了解下老师的真正意图,这样谦逊借鉴下,可能对你有帮助。

有梦想,会变成一种行动的动力。不管最后实没实现,为此而努力的过程,才是我们最好的享受。

梦想还是要有的,一旦实现了呢?

有梦是好事,但有些梦不该坚持!

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智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