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佩奇奶茶公司是快招品牌嘛?

2个月来,我在知乎和公众号销声匿迹,是因为工作发生了不小的变动。一方面要整理心情,一方面要履新适应。2个月了,前者还没彻底完成,但后者已经基本差不多了。现在终于可以回归,昨日重现,恍如隔世。

好了,就此打住。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不是要来看我向内抒情的。我的孩子刚满3岁,最近刚买的一批绘本也已经被他消化干净了。虽然我在给他选购童书的时候,也会参考电商关于年龄的分类,但由于我工作的原因,多少也见识、了解过一些绘本:按照某种分类标准,它们可能更适合7-8岁的孩子,但我也不排斥让孩子提前接触它们。其中的确也有很多,受到了孩子的喜爱;尤其是2-3岁的书单里,会有不少“超龄”。

现在我尽量把这三年里给孩子购买的绘本做一个整理,供其他父母参考——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绘本都是孩子母亲选购的,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上,她的坚持不懈令我汗颜,同时令我的孩子受益良多;即便是本文的写作,也多亏了她的补足。我会根据我的感觉,给绘本加上我孩子的喜欢指数,但这个事情毕竟因人而异。

权以此作为我的孩子3岁之际,为别人做出的一点,微薄的贡献。


1、《黑白卡》《彩色卡》

不在手边,不确认是不是这套——说到底,我对封面的印象,还不如封底来得直接强烈。毕竟最经常的动作不是面对封面大眼瞪小眼,而是打开封底—拿出卡片—收起卡片—插上封底……

这套卡片的购入,全靠孩子妈妈的学习,令我这个育儿文盲了解到孩子的视觉发展过程,知晓孩子这个神奇的生物有那么多的事情并非自然而然、天赋习得,而是真的得从最开始加以培养和训练,比如辨认颜色;再比如,睡觉……

我家孩子对这套卡片谈不上多喜欢,但他的确通过这套卡片认识了一些东西,让我们得以窥探他对某些图形产生了兴趣。黑白卡他玩得还多一些,彩色卡好像还不如黑白卡受宠。

2、《变变变》(一套四册)

孩子喜欢程度:★★★☆

这套书也是孩子母亲通过母婴育儿号选购的。内部多折页,每打开一层就会变出一种新的动物。以《小猫咪变变变》为例:先是小猫咪,再是鸭子,最后到章鱼和巨嘴鸟,从孩子的观感来说,的确非常魔性。每页动物还配上简单的歌谣,朗朗上口,对于孩子的语言来说,也是不错的启蒙。

当然,这套书在我的孩子手里——确切地说是脚底下,还开发出了新的功能。装书的盒子相当结实,他非常乐意扶着东西踩在上头,获取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在将精装书放进踩瘪了的书盒的过程中,也极大地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事物变形和犯错后果的初步感知……

3、《我的第一本认知书》

孩子喜欢程度:★★★★

很实用,很好的儿童语言启蒙。我家孩子更喜欢动物和词语两本,对于颜色形状兴趣略弱,也非常正常。图像简单清晰,分类相对清晰明确。书籍质量好,不怕翻不会折,符合孩子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这么说吧:面对一套面向儿童的启蒙学习工具书,我觉得再提更多的要求,简直就是人心不足……


孩子喜欢程度:★★★★

推荐指数:★★(冲简单双语,加一星吧)

从我个人的角度,其实我是不推荐这套书的。当年“感觉”《小猪佩奇》不错,是受了一个营销推文的影响,说这个动画片三观特别正。当时是个什么舆论背景来着,总之觉得孩子从小能接触到三观正的动画不易,先验地对这套绘本就有了好感。后来听说《小猪佩奇》的后遗症就出来了,比如学猪叫、踩泥坑什么的……也所幸由于事先了解到了这些情况,真正在给孩子讲绘本和看动画的时候,都做好了事先的铺垫和预防,我的孩子相对没出现类似问题。

单就这套绘本来说,没觉得三观有多正,感觉很普通。而且容量太稀薄,第一辑25页配英文,第二辑更少,23页配英文。相比于动画片,少了大量的信息。作为独家绘本都不能完全忠实原著,这可让人怎么说好。故事简单,引导有限,对于家长来说,最大的福音就是:如果跟孩子约定读完三个绘本就睡觉,那么看到他选了三本佩奇,会感觉暗暗松了口气……

孩子喜欢程度:★★★★☆

这套书有内部翻页,孩子非常喜欢,虽然一上手就“噼里啪啦”地扯坏了一些,但在孩子妈妈细心粘贴之下,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耐用性。本系列有生活习惯的讲解和引导(《我要拉粑粑》《你好》《车来了》《我爱洗澡》),也有一些相对而言功利性没有那么强、重点呈现日本小朋友日常生活、但也依然包含了一些语言启蒙的册子(《草莓点心》《我喜欢游泳》)。我印象最深的是《你好》一册,小鳄鱼搞恶作剧,把朋友们都吓跑了,一个人孤零零地后悔,转天道歉。前后不过3、4页,对孩子触动很大,很多要素都点到了。

里面唯一有一点问题的是,小猪看设定应该是个女孩,但在和大河马以及小老鼠洗澡的时候,似乎毫不避讳……果然日本人在某些问题上不那么讲究……为这个减半星。

孩子喜欢程度:★★★★☆

这套书是亲戚送的,感觉形象设定基本可以确认抄的是佐佐木洋子——我原来还以为只是在《噼里啪啦》的基础上美化得更细致、更毛茸茸的,看到《小熊宝宝绘本》才知道,根本就是抄的嘛!——因此,从个人版权意识角度,不建议家长购买

这套绘本抄得目的性很强,像《拉臭臭》《呀!危险》《洗手》《刷牙》《对不起》,一看就知道要干什么。我家孩子看了,也的确能从朦胧懵懂的状态,逐步对这些日常习惯产生一些感知——当然,指望孩子一学就会是完全不现实的,尤其是《呀!危险》,像什么摸电门啊、捡到东西就往嘴里放啊,还是得大呼小叫地提醒才管用。

(说句题外话,我家孩子真正对摸电门这个事情的后果产生了清楚的认识,是我带他看了《雷神3》——虽然他看不懂,但是雷神和洛基中招以后浑身哆哆嗦嗦的样子,毫无疑问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孩子喜欢程度:★★★★☆

同样被我和爱人用来教育孩子的,还有这本《大卫不可以》。反复地、持续地读之后,孩子的确对一些规范产生了一点点认识。

但事实上,我更倾向于,这并非一本帮助孩子塑造良好习惯的、目的性极强的童书。参看这个系列其他的《大卫在圣诞节》《大卫去上学》等等就能看出来,作者画这套绘本的初衷,还是回顾自己no zuo no die 的童年、父母和自己的日常小细节乃至小摩擦,以及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包容和宽恕。把这本书用来当行为塑造,的确是把他理解浅了——当然,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深的他也理解不了,真往深里带着孩子看,备不住还会有反作用。比如下面这套——

如果你让我和我爱人再选一次,我们铁定不会买这套书。一套六本,姐妹俩画的,比《大卫》系列更极致。

极致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作者认为“胡闹”是孩子的天性,大人要懂得赏识这套天性,不要干预,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机会和空间,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玩”……亏我们单看“和我一起玩”五个字,还以为这是讲亲子游戏的!——也不能说不对吧,但我想不大会有什么父母希望和孩子玩这样的亲子游戏:早上不起床、吃饭的时候玩餐具、回家的路上踩水坑……

退一万步说,可能我还不算十分开明的父母。当我意识到孩子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反效率”的事情的时候,虽然我非常体谅、同理他的孩童游戏心态,我还是果断地把这套书给藏起来了……

6、《我的想象力训练书》(共五册)

孩子喜欢程度:★★★★★★

推荐指数:★★★★★★

双六星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不但孩子喜欢到极点,连家长都非常喜欢!吹爆这套书!

每套书主体只有四大页,每一页信息量都非常大!

四页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多数人物(动物)从头串到尾,是极好的故事创编素材!

找彩蛋本身,也是一个对于大人和孩子而言都极富有挑战和成就感的事情!

常读常新,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等着你!(是不是吹得太爆了……)

具体来看,五套书,三个画风。两本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线条勾勒更清楚,场景更容易进入;三本动物世界的,初看线条不够清楚,但适应后也还好,更重要的是,这三本动物世界本身就可以排列组合出一个长篇的故事,持久的吸引力更足!

对我孩子来说,他从中认识到了好多种车的类型,从日常交通工具到建筑工地的工程车,再到机场设置,覆盖相对全面;也学习到了好多日常行为规范,比如不能超速行驶,比如要尽己所能帮助别人,比如多想想办法我们也是发明家,比如只要想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

到底是在哪些页码、哪些故事里学到的这些知识呢?欢迎各位家长亲自带着孩子体验一下!

7、《车车书》情境绘本

孩子喜欢程度:★★★★★

既然说到孩子喜欢车,那么还有一套“神书”也是不得不提的——说心里话,我潜意识里早就把这套“车车书”开除书籍了,否则也不至于在我爱人的提醒下才恍然反应到:原来还有这么一套书!

为什么说这套是“神书”呢?因为:1、图画质量较差,感觉一般习作水平,挖掘机那本还有前后不一致、画反了的情况出现;2、故事简单粗糙,动物和人类社会随便混到一起,有些细节可能处理还不太妥当(比如《热心的小汽车》一册,如果小兔子之前不认识小汽车,那么直接被小汽车接走就是有严重问题的);3、感觉并没有把每种车的性能、作用、特点讲清楚,就是一系列很皮相的故事;4、淘宝买的,平均下来,一本1块钱,特别廉……

讲到这里,都是缺点——是的,从我作为成年人的角度看,简直找不到优点。

但是,架不住我家孩子喜欢啊!从1岁多一直讲到快3岁,讲的遍数数不清,我跟我爱人都快背下来了!每一页的图文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所以我反而意识不到这是一套书了……)。其中有一本《大力士吊车》,被我家孩子扔进了床缝里,现在还念念不忘,被我爱人借用为教育孩子不能随便扔东西的、有绝佳效果的案例!

是啊,孩子才不到2岁啊,大人不要要求那么多啦!孩子能知道不能翻越护栏,看到叉车会兴奋,就很好啦!一块钱一本,要什么自行车!

给孩子反复讲着这些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孩子能感受到的简单的美好。这才是童年啊!从这套书上,我反思、学到了许多。

孩子要是喜欢车,可以买一套试试。毕竟一套才10块钱……

8、《米菲滑板书》(3本)

孩子喜欢程度:★★★★

书的工艺不错,但滑板的设计让书看上去非常厚,实际内容非常稀薄,算来算去也就4、5页故事,滑来滑去也就那么点儿信息。从家长的角度看,性价比较低,不太建议购买。

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这套书,我们也不会发现米菲还有动画片。这套动画片的三观,观感上比答案开始处被营销吹得很高的《小猪佩奇》要强得多,动画本身也极有质感,故事的味道和指向也非常好,是我们能非常放心让孩子看的作品。

最后,由于我们没有再给孩子购买米菲的其他绘本,所以绘本容量究竟如何,包括性价比,我这里没有调查,就不再置喙了。

9、《猜猜我有多爱你》

孩子喜欢程度:★★★☆

我家孩子没有那么喜欢,感知不强。但现在他快3岁了,每天起床都会对他的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我愿意相信是这本书埋下来的种子。

这本书的画风较为写实,某种程度上更对成年人的口味;家长跟孩子比谁更爱谁,层层递进,最后实际的“胜利者”还是家长,可能对于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的成年人来说更有感触。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带给孩子的时间可能有点儿早了,4岁、5岁,再带着他读,他的感受应该很不一样。

然而,就孩子1-2岁时、我个人所处的这个做家长的阶段而言,这本书帮我消解了很多身心的疲惫,给予了我为人父母更多温暖的力量,让我更愿意为这个小家伙尽己所能,让我不停地复习新生命带给自己的明亮和惊喜,所以我依然愿意把本书放到1-2岁的这个书单里——

有些时候,绘本的亲子阅读最好不是自上而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成年人也可以在这个活动中汲取更多丰富自己的滋养。不一定总是我们陪着孩子,我们和孩子,自始至终,其实都是在互相陪伴。

10、《我妈妈上班去了》

孩子喜欢程度:★★★★☆

尽管我爱人的工作特殊,可以在孩子出生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陪伴他,但孩子不到2岁的时候,终于也要面临大多数时间妈妈不在身边的情况了。

于是,这本书的出现恰到好处。在我爱人正式上班前一个来月,基本上每天都要讲一次,让孩子一层一层薄薄累加地接受妈妈要去上班这个事实;在孩子妈妈正式上班以后,我陪伴孩子的时候,也都要细细地讲一遍这本书,然后等我爱人下班,让孩子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让我的爱人挠孩子的痒痒,让我的爱人陪孩子画一会儿蜡笔画……

感谢这个绘本,很平静地帮助我们渡过了那一段可能会非常难熬的时光。

当然,现在我的孩子对于父母上班这个事情,即便心理有抵触,情绪也没有那么激烈了。要是我或我爱人回家的时候他正玩得兴起,也很有可能不拿我们回家当作一回事……这也是为什么,昨天整理书单里,把这个绘本给忘得死死的,直到晚上给孩子淘换书的时候才意识到……


孩子喜爱程度:★★★★☆

这套书是爱人同事推荐的。性格养成这种事,不可能靠一两本绘本的亲子共读就能轻易实现,总地来讲还是得靠环境熏陶、潜移默化,而且往往是越功利,越适得其反。推荐这套书,从文字的角度讲,是语言流畅优美,可以帮助孩子打下一个比较好的语言底子;从培养孩子的角度讲,是因为其中有些道理,的确需要一些好故事作为载体,而这套书的故事都不生硬,起承转合平滑柔顺,能把道理很生动地包在里面。

其中,最优美的一本,大概要算《变成星星的老姑婆》——这样的故事不是一般的家长能编出来的,即便你教语文也不行。它可以帮助孩子真切地体会什么叫感恩,并且用一种柔软的方式,帮助孩子能够懵懂而平和地面对至亲的离世。相比于丛书内的其他故事,这本书就像一根擎天柱一样,一下子把整套丛书的水平拔高了一大截。

这本书对于我的孩子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他终于在2岁以后,可以专注地接受比较长的故事了。这一套书,每一本都刚好38页,文字量也不算少。孩子刚开始没有耐心听完,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这为他后面能够听变态长的“卡梅拉”乃至“美猴王”,奠定了一个极为坚实的基础。从打开极限、进入新境界的角度而言,这套书功德无量。

当然,我个人也不是非常理解,为什么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编出来的河狸故事,非得套上几个外国名字。这种不土不洋的调子,让人读起来显得夹生,是不妥处。

2、《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孩子喜爱程度:★★★★★

就是这本书,让我一直想搜索“德国精选科学图画书”的全套,但搜来搜去好像也就3本。它让大人和孩子在吃饭这件事上建立了相当顺畅的共同语言,“小精灵”成为了我们在吃饭这个话题之下交流和博弈的关键密码,且在前期大多数情况下都极为好用,能够有效地落实家长的教育意图:“多吃蔬菜,火车站就能扩建,这样你的小精灵就可以消化辣辣的东西啦!”

虽然我家孩子还是不大能够接受西蓝花,但他在理性的时候,还是同意不能让小精灵地震、不能让小精灵冻着、不能把小精灵砸着等一系列行为规范的。作为家长,这么说吧:真、是、太、好、用、了!

故事写得也漂亮,把科普用一种虽然没有那么科学但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家长也觉得构思精巧,作者令人佩服。孩子百听不厌,即便一年以后,他看到这本书,眼里还是亮光的。

3、《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孩子喜爱程度:★★★★

相较于《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这本书的故事有点零碎,情节不够连贯,一截一截的,显得目的性比较强。但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故事是以反面人物为主角的;虽然结尾的时候点了一下正题,但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司马相如的“劝百讽一”,对于2岁多的宝宝而言,他们还不太能够顺利地把弯转过来。我承认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水准线以上的,但对于2岁多要刷牙的宝宝,这本书还不是让他们顺利接受一系列牙齿防护知识的最好选择。

不过,对于语言启蒙来说,这本书倒是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有一天,忘了一个什么问题,我家孩子突然冒出来一句:“很明显,是饼干上的白糖嘛!”这句回答给了我许久的震撼。我真的相信并明确地感知到了:孩子的语言,乃至语言背后的思维,恰恰就是我们给他营造的周围环境、尤其是阅读环境所塑造的。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对我爱人在孩子1岁以前坚持不懈的阅读培养,肃然起敬。

4、《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孩子喜爱程度:★★★★★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宫西达也,因为我真没有想到,儿童画可以这样面目清楚地模糊,这样不成比例地柔韧;这本书也让我对宫西达也产生了极高的期待,可惜我接下来在绘本馆里看到的宫西达也(恐龙那套故事)都过于悲伤,很难找到像这本书那样和谐的大欢乐。

我孩子太喜欢这本书了,比《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还要喜欢;它也是较早对我孩子的语言产生实质影响的书。我现在还记得,某天中午,他坐在小饭桌上吃东西,突然冒出来:“咖喱蘑菇饭太好吃了,吧唧吧唧!”虽然他吃的东西和不论咖喱还是蘑菇都没有半毛钱关系……然后就是我上厕所,他会用拳头使劲地凿门:“咚咚咚!哇呜在家吗?”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幸运”故事,这里面关于社交环节和吃饭意识的培养,比我们想象得到的任何方式都要柔软,都要“落地”,都要有效。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后来,我也尝试画了一下,发现宫西达也的风格,还是挺难拿捏的……大师就是大师!

5、《爷爷一定有办法》

孩子喜爱程度:★★★★☆

我的工作一直以来都与培训机构、语文产品有关,这本绘本曾经是我们二年级语文大纲中的一讲;事实上,很多我给孩子选购的绘本,都跟那份产品大纲脱不了关系,毕竟那属于经过一轮筛选的、品质相对来说可以得到保证的读物,但问题就是,会显得“过于超前”。我选择这本(包括后面的很多绘本,如《达芬奇想飞》《我有友情要出租》等等)给孩子读,也是想摸索一下,孩子的语言习得和情感认识,是否真的有“界限”,孩子是否真的不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其中的道理,是否真的会对“超龄”读物没有兴趣。

孩子很喜欢,听得很投入。故事复沓的节奏,便于孩子层层递进地理解爷爷的生活智慧和对主人公约瑟浓浓的爱,结尾温暖,余味无穷。而且,最令我惊奇的,是孩子自己发现了图画最下部的小老鼠一家,自己找到了绘本故事的双层叙述;虽然还没指出双层叙述之间的对话关系,但他已经能够放松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并陶醉不已了。

我庆幸自己当初没有给他、也没有给我自己设限。后面的不少绘本,也一再用事实作为铁证,愈发鼓励我试着带孩子走得更远一点。好的绘本是常读常新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能够解读出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多,他会逐渐意识到:绘本中的图画并非简单地服务于故事本身,同时还呈现了细腻的乡村生活图景……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权力早一点接触这些故事。

而我的文学专业,令我从故事中读到了另外一层含义:母亲面对父权对于孩子成长的争夺与把控,以及内在的独立需求——我相信,如果我还在学术体制内,很有可能写出这么一篇不能发表的文学解读,管它过不过度呢。但现在,面对我的孩子,面对这么一个深意在别处的故事,我选择对自己之前学的那些东西加以反思: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智力游戏的文本分析,还是更适合自娱自乐,就别拿出来恶心别人了。

孩子喜爱程度:★★★★☆

我原本以为孩子对于这本书的喜欢程度就是四星,直到我最近带他去动物园的时候,发现他出乎意料地喜欢企鹅,每次进了企鹅馆就不想出来,出来了还想再回去,往往反复个三四回。我觉得可能就连孩子自己都没意识到,这或许跟这本绘本有关,要不怎么说“潜”移“默”化呢。

非常漂亮的故事,达芬奇和信天翁奥托找到飞机的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美丽人生》的最后,已经失去父亲的孩子看到的那辆坦克,甚至在写文章的现在,我还有那么一点儿热泪盈眶。而理想达成之后的达芬奇并未迷茫,他在带领大家起飞的同时,也找到了自信,并得到了伙伴的认可。飞过之后的达芬奇,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了自己的短板,成为了游泳健将——你说,这不是比任何鸡血鸡汤励志故事,都要强上百倍?

7、《你很快就会长高》

我想,我爱人在挑选这本书的时候,大概是怀着对孩子身高的焦虑(没办法,我们俩都不高),希望找一个绘本,在给予孩子信心的同时,科学地教给他一些长高的办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看书名就买绘本,最后往往会适得其反……

这本绘本告诉我们的,实际上是:

很多我们认为有用的办法,都不能让孩子长高;

长高没什么好,可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不便;

以及,比起长高,还是快乐更重要啊!

我跟我爱人当然还是认同最后一句话的,但对于前两点,我们本能地、生理地、潜意识地,表示抵触,所以我们也同时确认了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影响——他也的确对这本书没什么感觉。

我觉得吧,这本书还是等“宣判”了以后,再拿出来,可能作用和效果能好一点;但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有被“宣判”的那一天啊。

这是我家孩子听得最费劲的一本书,大人也不喜欢,我从自己的角度说说原因: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画风,尤其是蜗牛,看着让人难受;对于穿插书中的谱子完全无感,对于我这种乐盲来说,太不友好;无非一个韧性坚持的故事,看到结尾也没有什么惊喜,而且结局自我安慰的意味还要更多些——我们是否希望孩子理解“求仁得仁撇”也不错?没弄懂方向就出发真的有意义吗?这个绘本想升华出什么,也不容易。

画面很少有亮丽的背景,大多时候黑乎乎、乌突突的,特别费眼。另外,坚持不懈的大乌龟啊,你老打着个白旗,是几个意思呢?

9、《不一样的卡梅拉》

孩子喜爱程度:★★★★★★

推荐指数:★★★★★★

我想,刚才那两本暂时的低谷,主要是为了给这套值得吹爆的书做铺垫。强烈推荐!这套书特!别!棒!

每本书都能纳入一个梗——所谓梗,就是不设目的,不硬套教条价值观,而是把西方历史文化经典中有名的人物,都能让他们巧妙地与主角小鸡产生关系:哥伦布、伽利略、睡美人、牛头人、穿靴子的猫……不是重述,是改写,是把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漫画化、变形化,让他们身段柔软地挤进小鸡们的故事,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占据一席之地,让孩子们毫不抵触地知道他们、认识他们,进而试图去了解他们。急吼吼地、不容置喙地输出,未必代表了自信;可以涂抹而不以为意,可以调侃而一笑置之,才是真正的输出和自信。我们的艺术作品,还不只是童书,都太一本正经了,太严肃庄重了,太缺少“梗”了!

没有童心的艺术家是玩不转“梗”的。卡梅拉系列的作者,不止“梗”玩得转,编起所谓“性格养成”故事来,也是一等一的好手。读第一本,你觉得这套丛书的主角好像是勇敢脱俗的女性卡梅拉;读第二本,你觉得这套丛书的主角好像是好奇友善的男性卡梅利多;等读到第三本,你发现这套丛书的真正主角,其实是勇敢聪慧独立的、极为优秀的女性卡门;再往下读,你会发现每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里,还都能找到对孩子教育的“艺术点”——逍遥岛的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馈赠、小黑猫的同情弱者、找回太阳的亲情温暖、击败怪兽的勇敢智慧……作为大人,我都非常受感动和启发。

后来,我们又给孩子买了六本低幼版,这个系列的主角就锁定在了还没见到卡梅拉的皮迪克身上。故事更简单,但科普的元素更多:《神奇羽毛》的数字指认、《淘气宝宝》的卵生动物、《不要摘奶嘴》的习惯培养……我感觉,作者的脑洞,就像宇宙那么大,而且还能继续膨胀。面对了不起的出色人物,很多时候,自惭形秽并不见得是贬义词,还可以知耻后勇嘛。

我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野心。

10、《美猴王系列丛书》

孩子喜爱程度:★★★★☆

我想,这是适合孩子自主阅读的、以图画为主的《西游记》青少版最好的版本,没有之一。所有想给小孩子讲西游故事的家长,都应该入手一套。购买全套还附赠一张西游取经的游戏图,可以带着孩子认数字,复习故事,只要孩子不耍赖,效果都还是不错的……

之所以打星上有折扣,是因为不同的绘本出自不同的画家,风格并没有那么统一,有些画风个人不是很认可;文句上也并没有改写成完全流畅的现代汉语,还只是较为初级的适配,文风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得有一个适应过程——当然,在我们家,结果就是孩子经常蹦出一些显得特别有文化的话:“我要去饱餐一顿!”也挺好玩的。

还有就是,每本都不短,短的50来页,长的80来页,孩子精神头儿好的时候,能把家长读崩溃……但凡事都有两面,孩子需要哄睡的时候,这套书绝对是个好选择……我现在还在后悔,昨晚哄睡孩子的时候,选的绘本太短,以致于还欠下孩子一笔账,今天要读《挟捉犀牛精》还他……

11、《中国绘》成语故事第一辑、第二辑

这套书购买的初衷就是启蒙,一个是成语方面的,一个是画风审美方面的。拿到手以后,前者多少达到了一点初衷吧,所有跟动物和食物有关的成语,我家孩子都很感兴趣,神话故事也乐意听。每本都很薄,前后就四页,部分成语选得牵强,四页很难连城一个故事,部分背景对于孩子来说也很隔膜,还可以再放一放。画风么,的确是我倾向的那种,但本本都这样,人物几乎无特点,一点也不鲜明,让我想到一个词来评价:行(hang2)活儿。一股流水线的味儿。

12、《我爸爸》《我妈妈》

这两本书故事情节性比较弱,所以虽然没有什么孩子难以理解的内容,但读了几次,他好像也不知道这两本书到底有什么意思。从大人的角度,当然可以叹服作者的画功和构思,但更进一步的亲子阅读、图片寻宝,可能还得等孩子再大一点。

此外就是,像这种套上性别的绘本故事,我多少会担心给孩子带来某些刻板印象。这套丛书虽然在很多画页上体现得颇为开明,但还不能算是完全模糊了刻板的性别界限。所以,总体基调很温馨,更有突破性的工作,还得有待来者。

孩子喜爱程度:★★★★

书是好书,作者的故事我多少也知道一些,明白里头有笑中带泪的因素,单就书论书的话,我也可以给出一个不错的评价。但是,放在亲子共读的场合,这本书就非常非常尴尬了:一个是母亲角色的迅速缺席(我前面甚至以为那个母亲是女仆);二是大多数故事都没法给出正向引导,讲不出什么道理。父子合伙调皮捣蛋的故事,等孩子大了再读,无非会心一笑或者哈哈一乐;孩子在不到3岁的时候,问你这是个什么故事,你很难通过言语把图画上的胡闹立出一个正面的标向来,也很难避免孩子童心出发觉得有趣而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所以,在几次尝试以后,我果断地把这本书压箱底了。每次孩子出其不意地把这本书拿到床头,我都能想起李健在《歌手》里的一句唱:“真叫人为难……”

14、《吵闹的建筑工地》《忙碌的汽车》

孩子喜爱程度:★★★★★

孩子一开始面对《吵闹的建筑工地》的时候,还能表现得非常理性、克制,懂得轻手慢脚,知道温柔对待里面所有的活动关节。没几天,他就扯下了运送挖掘机的小卡车,然后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就这样,两本活动书,都被玩成了手工书,且装不回去的那种,除去《建筑工地》的大型起重机和压路机一页,几无幸免,更别说《忙碌的汽车》了——刚拿到手,各种小车就都从书上卸了下来,然后在各种地方,自由地飞翔……

并不是说邦臣的书不结实——在我见过的各种活动童书中,邦臣的质量已经算好的了,可依然抵不过发育期小朋友的好奇心和随之而来的蛮劲。如果没有办法像我一样心大地看着一地鸡毛、自我安慰地说:孩子喜欢就行!那还是不建议家长过分迷信图书的质量(真正结实扛造的,可能只剩下米菲滑板书了……)。

此外就是,内容比较浅显,只是最最初级的科普,孩子如果之前对于相关内容已经有了不少了解,也的确从这两本书里学不到什么新知识,除了满足好奇心的拆卸,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孩子喜爱程度:★★★★

这本书的画风很一般,故事也很简单,远没有《达芬奇想飞》丰富,个别地方让人觉得不够礼貌(比如,大象一鼻子水把小猪身上的油彩都喷掉,从社交礼仪的角度,就不是很合适,还有鹦鹉叫小猪“笨蛋”)。讲到最后,不过是一个做自己的故事,就连推荐都找不到特别适合发力的点,只能从小猪给身上涂油彩的黑白条入手,说有巧思和童心,可这个点子其实也很一般。

不过,我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本书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家在我们孩子嘴里,都叫动物园,我是大狮子,我爱人是小兔子或者小狗,他自己则是大象……小猪变到最后变回了自己,我们一家什么时候能变回去,好像还遥遥无期……

16、《你别想让河马走开》

孩子喜爱程度:★★★☆

这本书的设计初衷就两件事:一个是教给孩子一些动词(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些英文词汇找不到特别合适的对应物,这部分在中文绘本里就打了一些折扣),一个就是教孩子礼貌。真好使啊!读了这本绘本以后,但凡孩子嚣张一点,我跟爱人就会和蔼地看着他,问:你可以命令我吗?他就能马上反应过来,说:请你如何如何。目标聚焦,效果落地,多么出色的一个产品。是为“小而美”。

17、《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孩子喜爱程度:★★★☆

帮助别人、最后得到别人用心回报的故事。付出和回报并不对等,但作为家长也不能太斤斤计较,否则容易把孩子导向鸡贼,也就完全失去了故事的真义。很多时候,关于“美”,大人已经不可能做到像孩子那样简单纯粹,所以跟孩子共读某些绘本,有的时候也是自我教育、自我回归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绘本的“最漂亮”,真是难得的点睛之笔。

通篇都是弱者的智慧,结构上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是虚张声势的大话王,后一段是乌鸦嘴后的狐假虎威。有些时候感觉任老爷子的翻译稍嫌刻意,韵找得牵强别扭,也不大符合我们日常跟孩子交流的语言习惯;可能孩子也是因为语言的做作,不经常找我们读这本——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有意地回避一些跟“危险”“错误”有关的画面和情节,所以他之前看卡梅拉面对怪兽的时候还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现在面对个拼凑出来的咕噜牛,反而看着有些肝儿颤。

19、《我有友情要出租》

相比于《小猪变形计》,这本书的导读可以做的事情显得多得多了,最主要的就是那些背影——它们其实和大猩猩一样渴望朋友。但故事实在有些单薄,刚开头好像就煞了尾,我儿子从这里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锻炼好手部肌肉的力量,和我们开心地玩石头剪子布,而且执念地希望自己好容易练出来的剪刀可以干掉石头……

但有些事情,谁又说得好呢。我家孩子由一上来的社恐、出门前反复跟我念叨“不玩小朋友”(他的意思应该就是“不和小朋友玩”),到现在愿意体验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愿意尝试和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就一定没有这本书的影响吗?也不见得。

孩子喜爱程度:★★★☆

我犹记得这批书到家以后,我犯了炫耀爱心、一次给足的错误,直接给孩子展示了八本新书。孩子缠着我爱人一本接一本地讲,讲到这本的时候,她直接崩溃了——内容这么多!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叙事详尽的关于孩子入园前后的生活面面观:从刚入园时家长的不舍,到丰富的幼儿园活动,到幼儿园与小朋友打交道的注意事项,到对幼儿园心理感知的变化……无所不包,应有尽有。孩子可以了解自己以后在幼儿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家长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参考去考评市面上幼儿园的大致情况,甚至一个有心做学前教育的人都可以从中学习到一定程度的建园规范,它的适用对象范围真的很广。

法国人真是又温柔又贴心,事无巨细又不觉得絮叨;我想,如果这套书我们能朗诵其中的法语文本,体验说不定会更好。

21、《十二生肖的故事》

孩子喜爱程度:★★★★★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岳父给孩子讲解台历上的十二生肖,意外地成了他这段时间最为兴高采烈的记忆。买完这本书后,他也缠着我们一天讲很多遍。

十二生肖的故事当然有很多版本,这个版本在我看来是相对比较全面完整的——当然了,关于牛的眼睛怎么瞪大了,蛇的脚怎么跑没了,猴的屁股怎么红了这些问题,本来就是民间童话故事的底色,不能拿科学结论较真。画风也很有意思。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有梗啊!尤其是动物看榜那副大图,看得人心潮澎湃,虽说浅尝辄止吧,但这种意识实在是太难得了。在目前的绘本市场上,就事论事、急功近利想捞一笔块钱的,实在太多(接下来就要说这种),能稍微沉下一点儿心来、打上自己艺术标记的作者,凤毛麟角。自信伴随着从容,在这个版本里,我们能不止一次地感受到这种从容,真是让人身心舒畅。

22、《学会沟通与合作》《学会交朋友》《学会和朋友分享》

这套绘本就是急功近利、就事论事的代表,虽然只买了三本,依然觉得不值。故事直白,画风粗糙;开本又大,还占地方。不管是文字,还是画面,从头到脚看不出什么技术含量。木头人儿童创意中心编,真是木得可以。

外国的这一本,比中国的那套还是要强一些的:文字能看出一点儿基本的功底,图画也明显用心很多。但这一本之所以仍不推荐,因为坏孩子对于主角的欺负太甚,而主角最后的觉醒,却不过是对坏孩子吼了两句,然后就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故事头重脚轻,给出的建议不接地气,前面读得人一肚子火,到后面发现这团火主要得靠自己消化,多读伤身。

当然,这本书还不至于让我对这个系列都丧失信心;但如果下一本我的感受依然如此,那么这个系列也会被我拉黑。

24、《不睡觉世界冠军》

孩子喜爱程度:★★★★★

这居然是我第一次买几米……不得不说,画得确实好。从实际效果上看,这是颇让人哭笑不得的一本书:很显然,我买这本书的目的,是哄孩子睡觉,但他学得最快的,反而是里头那些拒绝睡觉的话——给他讲这本绘本之前,他可没有这么理直气壮、滔滔不绝:“睡觉太没劲了!”“我不要睡觉!”“豆豆娃不只不想睡觉,它还不停地跳、跳、跳!”所以,想用这本书哄睡孩子?别多想了,没可能的。黛拉可能不是不睡觉世界冠军——“我是!”

但我们必须承认,里面的诗歌很棒,虽然韵脚和节奏尚有缺失,但它确实能培养孩子一点诗意的语言感觉:“暖暖你的脚,暖暖你的膝,听大海为你,唱一首摇篮曲”——这是我家孩子记下来的第一首“现代诗”。

这就足够了,要啥自行车!不就是睡觉吗——

25、《月下看猫头鹰》

孩子之所以没那么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我第一次给他讲的时候,他就成功地呼呼大睡。真是好用啊——慢慢地读,进入月下清冷宁静的氛围,然后读到爸爸学猫头鹰叫,多学几声,学着学着,孩子就睡沉了……

所以,从那以后,每次我要给他讲这本书,他都非常警惕。在自己好像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他会要求直接翻到猫头鹰出现那页,睁着大眼,看着同样睁着大眼的猫头鹰,绘本里爸爸的手电,仿佛把所有的黄光,都找到了孩子自己的脸上……然后,他就又精神啦!

抛开这些鸡毛蒜皮,我想说的是:这本书的文字非常优美,节奏极好,而且是我现在接触过的所有讲父子亲情的绘本中,最有艺术感、最温馨的一本。我也想在某个月下,在满足了一个共同的期待之后,抱着疲惫的孩子,走在雪地里,一脚深,一脚浅。

这本也是马亲王推荐,全书洋溢着日本小确幸的寡淡。孩子对于奉献的感知还非常朦胧和模糊,他现在主要是在用这本书学习/复习颜色。

所以,我非常诚恳地奉劝大家:买这本书,一定要选线下实体书店,万一像我拿到手的一样,是一本带色差的,那就会连后一个目标,都实现得极为勉强……

孩子喜爱程度:★★★★

这本是不是马亲王推荐的,已经记不清了。故事相当好,尤其是结尾,突然就冒出了一片预料之外的哲学意味,解读的空间忽的一下扩大好多,已经不是几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但对于孩子来说,依然是圆融、完整的故事,收束在韵味无穷的氛围里。

故事主体童心洋溢,尝到月亮味道的关键段落,也可以延伸出来,做一点无伤大雅的道理提炼;然后迅速折回故事主体,继续品味那单纯的童真。

“爸爸,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呀?”

孩子喜爱程度:★★★☆

出于前面叙述线索连贯的考虑,我这里简单调整了一下时间线,前后差不上几天,基本可以认定是孩子同一时间段内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阅读早于《月下看猫头鹰》,最后的阅读效果跟《你别想让河马走开》有一点像,其实是礼貌教育。

然而,不走寻常路的法国人,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最后才揭开谜底,让人不得不佩服法国人的耐心和脑回路。不管怎么说吧,“结果好,一切好”,以后孩子再遇到类似情境的时候,一句“你现在是不是小怪物”,就能迅速把孩子带回到正轨。绘本所独具的“交流密码”的作用与力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反复地亲历,感触尤深。

29、《爷爷,我为什么不能做我想做的事》

说到脑回路,怎么能不提这本“写给幼儿的哲学书”呢?不怕丢人地说,我第一遍给孩子读的时候,自己也没有读懂,语气、断句都有问题,到最后我也没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故事,第二遍读的时候才找到一点感觉。它的意义,在于从日常生活、身边事物中,给孩子种下一颗哲思的种子,时不时地浇浇水、培培土。至于这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最后能长成什么样子,并不是我现在所关心的。

30、《多动脑筋我们都是发明家》

简单来说就是被坑了。一个韩国家庭在堵车的过程中随便几句家常,提到几个科学家人名,极其简短的故事后面附上几页照片文字拼凑出来的伪科普,就能在韩国卖到280万册,让我仿佛找到了真正的文化沙漠。尤其是里面还满满地洋溢着大韩民族的自豪感,讲什么世宗大王发明韩文,每次讲到这儿的时候,我都改成仓颉造字,就是这个仓颉的打扮,太让人气闷了……

我家孩子从这本书上的收获,就是斜着小眼、露出眼白,跟我逗闷子:“爸爸,你听说过爱迪生吗?”

因为卡梅拉的《我爱小黑猫》给孩子买的,想由此就这个系列给孩子拓展,然后我发现,这个童话原作,跟《我爱小黑猫》没啥关系,跟《穿靴子的猫》的动画电影加番外,也没有什么关系……“穿靴子的猫”敢情就是个筐,什么人设都能往里装。那具体这个故事的“本来面目”如何,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32、《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不多说了,书买晚了,应该在孩子学唱《小蝌蚪找妈妈》的儿歌的时候提早买的,那时候读效果应该更好,现在兴趣和感觉都有些一般。水墨风是执念,想给孩子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较了一下,感觉这个版本更符合我自己的期待。

以及,我感觉到了一丝写完这篇文章的曙光……血槽快空了……

33、《幼儿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喜爱程度:★★★☆

我爱人决心补全孩子书目科普短板的第一本。开始的时候兴趣很浓,恨不得缠着我们一天就讲完;两三天讲完以后,兴趣转淡,尤其对于其中每一个“为什么”都有的竞答环节产生了一点畏难情绪,可能过段时间以后会好转。

“十万个为什么”不过是个品牌,千万别对里面具体的问答数量较深,也就几十个——毕竟,当年我们家还买过一本《千万个为什么》,特别厚一大本,还精装(我嫌沉,从来没翻过……),那里头也不可能真有千万个为什么啊,就算一页印10组问答,不也得100万页吗……

孩子喜爱程度:★★★★★

真正意义上引发了我家孩子对科普兴趣的第一本书。图文并茂,文字生动活泼,大人跟着孩子一起长见识,还能不经意间收获孩子语言方面的极大长进——

如果你家孩子小名叫小宝,把你视为大鳄鱼,不经意间一脚踹你胸口让你倒地不起,那么,在你家孩子读完这本书以后,很可能会冒出这样的话:

“三岁的小宝能够踢翻一头壮年的鳄鱼”……

孩子喜爱程度:★★★☆

当然也很长见识,不过图书内容顺次的编排有一些问题:本来恐龙就是生活在远古的生物,什么时候介绍这种生物,什么时候介绍时代背景,怎么穿插,怎么梳理逻辑,其实是有讲究的;但本书的编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讲究。

特点鲜明的恐龙当然容易辨认,但那些相对来说容易混淆的恐龙,从绘图上并没有进行着意的区分。图片墨色较重,不像《动物百科》那样清爽,有些乌突。个别的时候感觉对血腥暴力还有不自觉的渲染倾向,口味略重。

36、《拉鲁斯趣味科学馆:了不起的科学》

孩子喜爱程度:★★★★★

比《幼儿十万个为什么》体系更强,讲解更深入浅出,互动设计更用心,全面建立孩子科普常识体系的一本书!孩子特别喜欢,天天缠着读,大人读着也饶有趣味,感觉作为一本幼教的科学教材完全没有问题,全面体现了西方儿童科普读物的成熟和品质——

说到品质,这本书是我爱人京东买的(我在某事件后用脚投票,已经全面卸载了京东的所有应用),没读两天书就掉页,一页接一页地掉,掉得哗哗啦啦到处都是。我不确定这本到手的书是否盗版,但提醒大家购买的时候,注意其中的装帧粘合。


终于写完了。感谢读者的耐心,您读到这里,已经能够给我个人带来极大的愉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笨笨熊餐饮有限公司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