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的羽毛球水平

黄冈新闻网(记者李维)7月25日下午,“新七建设”第二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在黄冈师范学院体育中心落下帷幕。大赛组委会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主席颜吾佴,副市长陈少敏,大赛组委会主席、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兵等出席颁奖仪式。大赛组委会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副主席、武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陈兴荣致闭幕词。

本届比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执行,中国羽毛球协会支持,黄冈师范学院承办。经过6天的激烈角逐,产生21枚金牌。其中,在男子团体赛中,西北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分获甲A组冠军和甲B组冠军,江汉大学夺得乙组冠军;女子团体赛中,中国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获甲A组冠军和甲B组冠军;江西师范大学获得乙组冠军。北京工业大学李珂乐、中国政法大学黄莉娜分别拿下甲组男单女单冠军。在“校长杯”团体赛中,北京队和湖南队分获第一、二名,广西队和辽宁队并列第三。

此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代表队、960余名运动员参加。新华社、光明日报、湖北日报、黄冈日报、黄冈广电台、网易等28家媒体对赛事进行了报道。

  新华网武汉7月26日电(俞俭 张章)第22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25日在黄冈师范学院落下帷幕,经过6天1296场紧张激烈的角逐,决出21个项目冠军。

  决赛场上论英雄,学生团体赛中,西北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江汉大学分获男子团体甲A组、甲B组、乙组冠军;中国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分获女子团体甲A组、甲B组、乙组冠军。

  学生单项赛中,北京工业大学李珂乐、中国政法大学黄莉娜分获甲男单、甲女单冠军;北京工业大学李柯乐、路源和中国政法大学黄莉娜、李千雨分获甲男双、甲女双冠军;北京工业大学路源、何慧美获甲混双冠军。

  “校长杯”冠军榜男单、女单冠军分别被北京交通大学颜吾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姚和芳夺得;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刘和云、刘铁铭获男双冠军,刘铁铭和姚和芳联袂获混双冠军。

  赛事期间,各参赛高校和运动员坚持“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宗旨,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传递拼搏精神,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时代风采。

  作为赛事承办单位的黄冈师范学院,以赛促建、以赛提能、以赛促宣,扩大了对外影响力、提升了知名度,也让其他高校领略到了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革命老区高校的特有魅力。

培养德、志、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扎实的体育学理论基础,适应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需要,能承担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和在体育机构从事业务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于学术研究和学术规范有深刻理解,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较系统的体育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体育学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从事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和体育相关领域工作,也可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本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陈小蓉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影响。在充分利用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等国家重大的体育战略问题,结合深圳市经济、科技、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以及世界体育进入善治的大背景。本学科方向将扩展研究领域,开展体育产业、体育社会学、体育法学和体育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筹建中国第一个“全球体育治理与体育产业智库”,为国际国内体育组织发展提供独立的第三方意见和建议,为国际体育赛事进入中国及其运营顺畅提供独立调研的信息和战略咨询服务,力争扩大本学科方向的研究领域和提高研究水平。

本学科方向在我国知名运动生理学专家田野教授指导下由任占兵博士牵头组成学术团队,注重研究体育科学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体育与医疗结合,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相结合,是未来体育发展的趋势。本学科方向充分利用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和医学部的先进科研设备和高水平专家,以高科技手段,以国际先进医学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对慢性病预防、疗效和机理,进行国际化、高水准的体医结合。以高科技、新医学的实证研究数据和成果,向世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和文化,让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运动养生理念和方式为世人接受,为人类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东方智慧与中国方案。

本学科方向带头人曾小松教授以及团队,利用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课题,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学科在提升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依托深圳大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学院的人才、设备与技术,结合深圳市高科技信息化的大环境和技术优势,在体育教学心理的智能硬件、5G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等方面深入研究,实现校园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科学锻炼、课外赛事和运动监控管理的全面智能化。同时,该学科方向针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领域中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运动竞赛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学等研究领域进行大胆的探索,并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学科方向带头人张得保老师以及团队,利用所承担的课题,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梳理和挖掘研究,探索社会发展背景下传统体育的失衡与复兴。注重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探究,尤其注重从保持文化多样性和体现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出发,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领域的研究。以传统体育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是未来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深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本学科方向将充分利用深大地处“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特殊地理优势,加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对外传播及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

目前拥有专任教师人数54名,其中16人拥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29.63%;高级职称18人,硕士生导师15人。总体来说,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

1.研究领域: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3部。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已获得学位硕士研究生9人,在读5人。承担课程:体育学发展前沿、社会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休闲娱乐导论、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导师方向课等。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体育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

王东,苏州大学体育学博士,副教授。

1.研究领域: 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课题1项、广东省高教厅教育改革课题1项,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中标课题1项、委托课题1项,深圳市体工大队委托项目2项,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课题2项,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课题1项;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研究成果获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科学研讨会一等奖(授奖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1)共培养研究生7人,已经毕业5人;(2)承担硕士研究生《体育信息经济概论》、《运动训练学》、《体育产业概论》等课程。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1)深圳市体育科学学会,副秘书长;(2)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体育产业专家。

秦毅,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副教授

1.研究领域: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体育法学和体育哲学。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级课题一个,主持省部级课题2个,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数个。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从2016年开始培养研究生,目前在读研究生2名。主要讲授课程为体育科研前沿这门课程。

张洁,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副教授。

1.研究领域: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深圳市哲学社科课题1项,主持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资助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企业委托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重大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和上海市政府政策咨询课题重点项目共7项。参编国家级统编教材《体育史》(第二版)、《运动通史》、《体育人类学》以及参与编写英文版著作《The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1)共培养研究生1人(2)承担硕士研究生《体育人类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前沿》、《专业英语》等课程。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1)担任国外学术期刊《Asian Journal of Sports of History & Culture》(SSCI)国际期刊编委;(2)担任国内学术期刊《体育成人教育期刊》编委;(3)中国体育人类学学会委员会秘书,中国体育史学会委员,亚太体育研究会委员,深圳市体育与卫生专委会委员。

崔家宝,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深圳大学体育部助理教授。

1. 研究领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深圳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助项目1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研究,在研),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建设的研究,13&ZD140,已结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1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质性研究,20FTYB007,在研)、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体力活动改善自闭症和多动症儿童问题行为与睡眠障碍的实验研究,GD19YTY02,在研)。以副主编和编写人员的身份承担并完成了7本专著(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卷、浙江卷、云南卷、黑龙江卷、内蒙古卷、甘肃卷和湖北卷)的撰写。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体育学顶级期刊2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

3. 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承担硕士研究生《质性研究》、《毽球专项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4. 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秘书。

邵雪云,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主要从事高尔夫教育、高尔夫管理以及高尔夫裁判和规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任占兵,男,1979年出生,河南三门峡人,中共党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研究领域:动作行为的认知神经科学机制及生物力学机制;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体育赛事的服务与评估等;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第二批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一批培养对象;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深圳高层次后备级人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1项,主持完成广东省体育局项目2项,主持完成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承担《定向越野》、《羽毛球》、《保龄球》、《健身》、《篮球》等课程的教学训练工作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委员、广东省全民健身促进会理事

1.研究领域: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运动损伤防护、应急处理及恢复等科研及教学工作。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近年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被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5项。以上论文被SCI、EI、ISTP以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收录期刊论文19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体育保健、运动医学、运动损伤应急处理及恢复。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2018教育部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2015年“国培计划”专家库在库专家;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专家库入库专家。

刘皓,博士,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主要从事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促进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 研究领域:运动心理学,具体包括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行为与身心健康;运动干预对于个体技能学习、认知及执行功能的作用。

2. 学术背景与科研水平:201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2014年分别获得瑞典隆德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欧盟运动心理学双硕士项目);201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系,获得运动心理学博士学位。2019年进入深大体育部工作至今,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市级“孔雀计划”课题1项。发表SCI及SSCI国际期刊论文8篇。

3. 担任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锻炼行为理论模型与应用、专业英语、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社会科学定量数据管理和分析。

莫仕围,香港教育大学 博士;香港理工大学 博士后;助理教授。

1.研究领域: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穿戴设备的应用及研发)、运动与健康促进(身体活动与体质健康)

2.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承担硕士研究生《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学科前沿与发展》等课程;承担本科生网球、健身等公共体育课教学。

1.研究领域:足球教学与训练、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育史、体育非遗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立研究》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研究》;(2)主持《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立研究》的广东省子课题负责人;(3)《广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4)《深圳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对策调查》《校园智能长跑自助管理系统的研制与运用》;(5)参与《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村籍产业工人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的研究调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组织文化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6)著作:《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卷》与《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研究》。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担任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等课程。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任副秘书长;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任秘书长,在广东省大学生足球协会任副主席;教育部与德国青少年足球合作项目“中德联合专家组担任总负责人”;深圳市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

1.研究领域:主要从事体育管理、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工作。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参与国家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三项,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2部,曾获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现担任学校硕士生导师、专项专业教师和公共体育教学教师外,还担任学校高水平羽毛球队和击剑队教练(曾担任学校高水平网球队教练)。学生们多次获全国大学生羽毛球、击剑和网球锦标赛冠军。2012和2014年本人获深圳大学本科教学二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2013年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4人已获得硕士学位,3人在读;担任过多门研究生核心和专业课程,其中理论专业课程为:《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体育学概论》和《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和术科专业课程为:《网球》、《羽毛球》和《击剑》、。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曾担任过广东省教育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网球分会副主席,秘书长,现担任国家教育部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击剑分会副秘书长

1.研究领域:足球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文化产业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2013年以来住持国家社科一项,主持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广东省教育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各一项,《体育科学》发表论文一篇,其它CSSCI4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目前培养研究生4名承担足球专项、普修;承担体育系本科生运动训练、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阅读、体育学科前沿发展、现代运动训练等多门课程。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深圳大学体育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大体协足球教练委员会副主任。

1.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4项省部级课题,其中,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体育总局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相关科研研究成果在全国分获过二等奖和三等奖。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自2008年考试至今,担任体育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共计有7名研究生(已毕业6名)。在课程教学方面,自2008年至今,担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任课教师,教学时数为480学时。

1.研究领域: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1项以优秀等级结项),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等级结项)等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完成厅局级项目5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目前培养研究生2名,承担体育部研究生专业方向课程。

4.学术兼职;(1)深圳市体育科学学会 副秘书长 (2)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 (3)广州市体育科学学会会员

王曼,副教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从事健美操、瑜伽等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1、研究领域: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的研究工作。

2、科研水平及学术业绩:参与广东省高等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1项,完成广东省体育局项目1项、深圳市横向课题3项、深圳大学课题1项、获得全国体育教育研讨会一等奖1项。发表代表著作6篇。现除担任学校硕士生导师和公共体育教师外,还担任学校乒乓球高水平队主教练,多次获得世界、全国及广东省大学生乒乓球赛事团体及单打冠军。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担任多门本科生专业课程,其中主要课程为《专项理论与实践》、《专项训练课》、《乒乓球》、《羽毛球》、《匹克球》。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现担任深圳市体育产业协会监事长、深圳市乒乓球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深大乒乓球俱乐部秘书长、深圳市深大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

唐玉成,1980年生,湖南湘潭人,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

1.研究领域:体能训练与教学(含幼儿等特殊人群的体能训练);游泳训练与教学。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近五年,主持教育部哲社青年规划项目1项;主持广东省省级课题2项;主持广东省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深圳市市级课题3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体育文化导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2016“腾讯良师奖”。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2016年开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在读研究生2名;研究生研究方向要求是体能(广义)或游泳相关方向。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会员;(2)深圳市南山区青少年体能训练协会秘书长;(3)教育部足球专项国培专家库专家。

1.研究领域:体育教育训练学,游泳教学与训练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4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未培养研究生。

承担课程:本科游泳俱乐部,游泳中级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水中健身操俱乐部等。

带领深圳大学校游泳队参加国家省市级游泳比赛,获得18枚金牌,81人次前八名等。

1.研究领域:体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建设,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省部级课题三项,市厅级课题两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cssci核心期刊十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教授运动训练学,田径基础课程

何泉涛,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助理教授。

1.研究领域: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生物力学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本人在硕士和博士攻读阶段已经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教融合和竞技体育(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人才培养)、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等领域积累多年科研经验,前期主要研究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以及精英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等。申请人在此领域已发表5篇核心论文期刊,其中2篇被RSCI收录,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演讲发言。主持深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课题《基于复杂协调结构任务中自动评估运动员肌肉生物电活动方法开发的研究》一项,现阶段准备发表顶级期刊SCI两篇、国外专著一篇、以及准备申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一项和准备筹划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1)在国外以导师助理形式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全部已经毕业;(2)承担本科生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和高水平运动队的教学与训练任务。计划1年内将会承担硕士研究生《运动训练学》、《体育学科前沿与发展》等课程教学任务。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留白博士学者联合会分会会长

1.研究领域:近五年主要从事学习体育教学与训练、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体育史学以及体育文化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任现职以来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和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课题共9项。出版专著25本,编写教材12本,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5次,二等奖4次,并获得“国家体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全国各类学术奖项多次。陈小蓉教授1996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主要担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导师方向课”和“定向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及“体育课程论”等。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常务理事;(2)担任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3)担任全国学校高尔夫专家委员会委员;(4)担任中国岩画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委员;(5)原全国高校体育教学委员会公共体育组副组长

张得保,男,1967年出生,祖籍河南,中共党员,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体育部副主任,副教授,教职工党支部书记。

1.研究领域: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体育人文社会学、传统体育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担任现职以来,在体育类核心刊物等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主持国家体育总局课题、省教育厅课题二项,参与多项横向课题研究,出版专著一部。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承担研究生《体育文化研究》和《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高级课程》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担任深圳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

邱服冰,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硕士研究生,深大体育部副教授。

1.主要研究方向:武术的继承与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