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动画片名?我是80后。人类背后能召唤出机器人,有时候召唤机器人的部分肢体行动.

随着《机器人争霸》的上线和流行,这个新的垂直切口,展现了机器人格斗和国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状况,也助力了国机之光的崛起、激发了文化的自信,在推广机器人竞技文化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从去年开始,科技类节目异军突起,黑科技、人机大战、人工智能等元素集中走进大众视野,尽管在舞美、赛制等呈现方面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悬念感、视觉感,但遗憾的是,此类节目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

纵观近期各大卫视的科技类综艺不难发现,其深层次的原因,依然无外乎没有彻底摆脱刻板、生硬的科普形式,很难与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形成深刻的共鸣。

事实上,以圈层文化为切口的细分科技类节目要想赢得观众,形成广泛的传播局面,就更需要在创意、制作和格局上花费心思。令人惊喜的是,《机器人争霸》《这!就是铁甲》《铁甲雄心》等节目以各有侧重的方式,打开了我国机器人竞技类科技综艺的全新局面。

而其中,《机器人争霸》从多个层次和维度都体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无论是高级感格斗赛事氛围,还是叙事化的剪辑思路,节目立足于机器人文化产业,将科技知识以更为鲜活、接地气的方式普及给受众,有力促进了这一特定文化类型的传播扩散。

场景布置尽显科技美学,

从视觉观感上看,《机器人争霸》似乎要致力建造一个属于机器人格斗运动的“乌托邦”。节目开篇用一个大广角镜头,把拥有工业时代粗粝质感的比赛场馆端到了观众面前。慢镜头下,机械切割、摩擦产生的火花四处飞溅,浓浓的工业风扑面而来,完全是“美国西部片”既视感。

在场景布置上,《机器人争霸》也体现出极强的专业性和高级感。维修舱、测试舱、战斗舱一应俱全,尤其是战斗舱设置体量269吨,为世界最高规格。超燃的格斗BGM、倒计时准备、专业的裁判队伍,彼此深度融合,打造国际级专业赛事配置,营造出了格斗赛事的高级感和浓厚的竞技氛围。

作为中国首档以机器人格斗全球联赛为故事主线的剧情式真人秀,《机器人争霸》集结全球各地的30余支顶级格斗机器人战队将捉对厮杀,并且邀请百名顶尖极客进行战队对垒。较之同类型节目,《机器人争霸》视野更广、格局更大,呈现出中国创新实力进军世界舞台的决心。

不仅有场景的工业和大片质感,赛制丰富也是节目的突出特点,从1v1到四机混战,再到充满电竞元素的推塔战,以及跨次元的深渊战,精彩纷呈。而最重要的是,除了台上格斗的生死三分钟,节目还用心呈现了许多台下的情节,对于促进机器人竞技文化实现深入人心的发展来说,这实际上是节目更潜在和深远的作用力所在。

以观赏性拉动机械文化传播

平心而论,科技类节目只有在科学性、人文性、综艺感、大众普及性方面找准平衡切入点,才能直接提高节目的大众接受度和认可度。《机器人争霸》以赛制的电竞化设计和电竞解说的精彩表现,成功收获“跨界认证”、被游戏玩家认证为“电竞式综艺”,可谓是很大的行业创新。

在比赛形式上,《机器人争霸》不仅有四机混战,还有推塔战、BO3、2V2、1V1……创新的赛制成功打破了次元壁、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电竞圈大触、解说wAwa和管泽元的加盟,成功利用电竞化语言拉近机器人格斗与观众距离的同时,还创造了“弹射兄弟手牵手,一起来吃牛蛙锅”等风趣形象的金句,丰富了“电竞式综艺”的观赏维度和传播性。

最为突出的是,《机器人争霸》显然不会做成纯比赛模式,而是延用爱奇艺首创的剧情式真人秀概念,并以创新科技为基础,将机器人与战队成员、超级明星之间的关系和整体赛制进程用“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同时,在趣味性的叙事中实现对竞技比赛和科技知识的娱乐化普及。

不难想象,节目剧情式设定应有多重的考虑。首先,《机器人争霸》中,明星团长充当的是普通观众和节目的桥梁。剧情式的叙事可以呈现明星作为格斗小白的成长线,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代入视角,带领观众一步步深入了解机器人格斗知识。另外,在剧情和情感的辅助下,机器人的冰冷感也将随之缓冲掉,增强了贴近性和生动感。

其次,彰显格斗魅力与精神,正如鲶鱼战队离开时说道:“格斗机器人就像烟花”,在赛场上只有三分钟,背后制造的过程却不止几百个三分钟,但为了场上的三分钟精彩一切都是值得的。让观众可以更切实感受到,机器人竞技文化的真正内涵和背后故事。

事实上,在《机器人争霸》中,“剧情式”的概念并不仅仅存在于明星或选手之间,机器人之间的对决也成为了牵动故事走向的重要情节。比如,追魂刃、火蜥蜴等机器出现临时故障后,节目依然予以呈现。因为除了精彩的打斗,许多不可控因素也是机器人竞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说,把科技的极客精神和年轻人的热血情怀,与竞技比赛的激烈,真人秀、剧情、故事等元素恰当融合,既可以提高节目的内容品质,也极大地助推了机械文化的传播。

展现机器人产业的最新业态

《机器人大擂台》,这档英国老牌的科普类游戏节目称得上是很多80后、90后共同的童年回忆,酷炫的机器人在当时掀起了一股科普+科技的狂潮,红极一时。当下,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机器人格斗赛事再次重回大众视野。这说明,《机器人争霸》不仅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题材的发掘和开拓、实现了创新式立意破题,更是对现状的及时反馈和敏锐洞察,既有生存土壤,更有现实需求。

据悉,《机器人争霸》30多支参赛战队,差不多有一半是中国战队。令人惊喜的是,《机器人争霸》中有不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国产机器人骄傲——毒牙、原子弹、追魂刃等“国机之光”,体现出国产机器人的崛起。节目中,由三位福州大学的学生组成的战队霸气登场,通过自制的“毒牙”机器人战胜了英国队的机器人“赤焰暴龙”;追魂刃击败美国最强滚筒火蜥蜴,令人振奋。

但不能否认,在用于对抗的机器人领域,英国和美国属于老牌劲旅,本次参加节目的30余支战队中,更有许多来自世界知名机器人格斗大赛中的获胜者,与国产机器人实力确实存在较大悬殊。但节目予以国机充分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更清楚地知己知彼、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迅速成长。不得不说,《机器人争霸》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国机之光的崛起,也展现出机器人产业的最新业态,其品质和格局有目共睹,也取得了各界媒体的关注和认可。

比如,第一次尝试机器人格斗的毒牙还曾受到共青团福建省委的关注,不爱红妆爱机械的原子弹李小妹曾引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关注。不仅如此,海外网站对《机器人争霸》美誉不断,“《机器人争霸》与同题材的综艺相比,融入剧情式真人秀的元素,具有史无前例的创新。”“《机器人争霸》是国内推广机器人竞技文化最好的节目”。

客观而言,随着《机器人争霸》的上线和流行,这个新的垂直切口,展现了机器人格斗和国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状况,也助力了国机之光的崛起、激发了文化的自信,在推广机器人竞技文化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科技发展的速度总是超过人类的想象,就像我相信外星人存在茫茫宇宙之中一样。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已经提前实现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的高难度工程。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 研究方向下,机器人从工业应用逐渐普及到社会生活领域。

人人都知道,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搬运货物,机器人可以当餐厅服务员去送菜。但,谁能想到和相信,机器人居然可以“生孩子”了。

图片说明:图中右側是机器人父母,左側是机器人宝宝。机器人父母分別是蓝色和绿色的,机器人宝宝身上蓝、绿色都有。

文/辛东方,80后作家、专栏作者、专注互联网科技领域

据6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的科学家們创造出一种新技术,可以让机器人透过Wi-Fi网络进行「交配」,然后再经由3D打印产生「机器人后代」。研究人员希望,有朝一日,这項技术可用于火星移民。“”

最近,史上第一个机器人“婴儿”在荷兰诞生!这是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值得全人类欢呼和祝贺。

人工智能从提出发展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十多个年头。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工智能领域虽然发展速度较慢,但相比较而言,还是一直有进步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应用,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智能wif等,都无一不说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自我复制功能咋未来社会成为一种可能性。而在荷兰诞生的机器人婴儿,更是体现机器人具有可以自我复制的功能。

机器人自我复制是不是一种好事?

按照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速度来看,未来五十年,人类将被机器人包围,各种活将被机器人代替人力劳动成为一种可能性。

科技发展是很快的,而且很多都是有依据和来源的。早在20世界40年代,机器人自我繁衍已经不再稀奇,现代计算机创始人之一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就提出了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概念。他曾经在著作中描述了机器人自我繁衍的条件,即任何能够自我繁殖的系统,都应该同时具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它必须能够构建某一个元素,并且用这些元素组装和自己一样的下一代;第二,它必须能够把对自身的描述传递给下一代。”

但是现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实现了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概念。

如果未来社会不严格控制机器人,那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人类必须在高科技自我控制的范围为,从事智能化的研究。否则一旦失去控制,人类到时成为机器人的玩偶,那岂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有读者担忧,高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将人类社会推向高潮,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一定早控制器科技源头,让智能化安全的为人类服务。

本文作者辛东方也是一个科技迷,经常读各种科技类书籍,从中想找到真正的答案。后来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东西在长时间探讨后,经过人类的不断努力,相当一部分假想都慢慢变成现实。

智能机器人都会寻找充电区域 进行自我充电

机器人除了服务很多行业之外,还会自动寻找充电区域进行自我充电。在一些电厂和当地电力系统,已经开始投入机器人查看野外电缆、电线杆等区域的巡视工作了。该机器人可以自动拍摄电力工作场景,进行数据存储。工作完成后,按照工作人员事先输入的口令,返回服役指挥地。

早在2014年,有媒体报道称,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投入使用。在雾霾等恶劣天气下,智能机器人能代替人力,在电网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智能巡检机器人是服务于电力系统生产的特种机器人,具有一种或多种拟人功能,可代替或辅助人工进行设备巡检、带电抢修和维护作业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社会将步入更加“”高端、智慧、智能、先进、自动化“”状态。很多东西无法想象,因为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有时候就连科学家自己也不知道,科技就像开玩笑一样,飞速的往前跑。

可以预见,荷兰诞生的第一个机器人婴儿,将是机器人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和杰作。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不断前进,未来社会更加令人无法想象。

不管科技发展到何种先进程度,只要人类控制住其主板,一切都相安无事。在科技智能发展的同时,人类一定要学会自我控制。如果肆无忌惮的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2016年3月15日,人工智能AlphaGo与李世乭的五场棋赛终于以4:1收局。围棋曾被认为是人类对计算机最后的智力堡垒,现在却也已摇摇欲坠。“人工智能”这个充满未来感、科幻感的词汇,似乎渐已成为日常的一部分。未来的人类和AI将会怎样共处?人类与AI还有什么不同?

关于未来的话题,科幻作家当然是最有发言权的一群人——而由未来事务管理局来讨论又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专注探讨人类前路的组织,未来事务管理局和果壳网携手邀请了国内著名的科幻作家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看法。

万象:科幻作家,曾任未来事务管理局科幻编辑,作品有《后冰川时代纪事》《草荒》《三界》等。曾获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以及星云奖最佳中篇科幻小说银奖。

陈茜:80后魔都人。主业修书裱画匠,副业科幻写手,副副业养狗养猫。

刘洋:凝聚态物理学在读博士,新锐科幻作家,技术乐观主义者。在《新科幻》《科幻世界》等杂志发表科幻小说十余万字,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科幻小说年选。

宝树:八零后科幻作家代表人物,喜欢中外历史与古典文学,关注时事,爱写段子。出版有《三体X:观想之宙》《古老的地球之歌》《时间之墟》,并在《科幻世界》《超好看》等杂志发表多篇中短篇小说。

七格:曾用名Sieg、Siegfried,精通小说写作、哲学(尤以分析哲学为主)、绘画、文艺评论等,现专业从事动画设计、绘画雕塑、小说、剧本创作等工作。

糖匪:未来事务管理局鲸鱼座图书馆馆长,独立幻想作家。主要创作中短篇作品,发表作品近二十多万字。主要作品发表在《九州幻想》、《文艺风赏》。代表作《黄色故事》、《八月风灯》、《自由之路》。2013年起,短篇小说陆续被翻译到国外发表,其中刘宇昆翻译的《黄色故事》发表在APEX,入选当年美国最佳科幻年选。

图片来源:电影《银翼杀手》截图

未来事务管理局:在得知Alphago之前,你觉得围棋AI什么时候能打赢人?

万象:很久以后,比围棋界人士觉得的十年以后还久。

陈茜:我觉得它们早就打赢人了……普通游戏平台上的AI随时随地都在打赢普通玩家,在平均意义上围棋AI早已碾压了人类。

刘洋:我本来以为AI早已经可以赢人类了。

宝树:因为围棋特别复杂,总以为至少30年以后吧,想不到那么快。

七格:遗传算法取得突破之后,人工智能进入自我学习阶段。

未来事务管理局:AI和人类下棋或者进行类似智力运动的场景,之前就在小说和电影里出现过许多次了。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

万象:科幻世界早些年登过的一篇。

陈茜:《银翼杀手》里的图灵问答吧。

刘洋:人工智能与人类进行智力竞技的电影很多?我怎么一部都想不起来,最接近的倒是最近看的《机械姬》。

宝树:印象最深的不是小说或影视里的,而是十多年前电脑刚兴起来那会儿,我自己去和电脑下象棋,结果下不过,当时是第一次亲自接触人工智能的下棋水平,很震撼。

七格:很小的时候看科学画报杂志,有一篇故事,讲一个忘记进入密码的科学家,被机器人关在基地外面快渴死了,最后通过扮演狗,爬行吠叫着通过了机器人检查,活了下来。第二天和机器人继续谈笑风生。

未来事务管理局:作为小说家,你们觉得为什么这样的场景吸引人呢?

万象:人还能在智力上一战的场景不多。

陈茜:在小说里电影里,AI总表现出对人性若即若离的张力很有意思。而人类在与AI互动中的恐惧、好奇与欲望也很有戏剧感,如何面对人类自我的一面夸张映像。

刘洋:大概是基于人类对于异类的恐惧吧。

宝树:这个涉及到人类自身的认同,对未知的恐惧,与他者的关联等很多问题,通过一种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

七格:因为小时候智力不够发达,想不通为啥人扮狗就能进去了,不还是个人吗?所以这故事我前后大约看了一两年吧,才看懂,于是印象特别深。

图片来源:电影《2001太空漫游》截图

未来事务管理局:这一次对战你看好哪一方?为什么呢?

万象:李世石。人的综合分析能力比AI强,AI的弱点已暴露出来。

陈茜:看好阿尔法狗狗。AI的进步空间太大,有生物限制的人类比不了。

刘洋:当然看好狗啊,智能算法是众多人类智慧的结晶,比起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更有优势。

宝树:本来看好李世石,现在(3:1之后)当然看好阿法狗了。

七格:AI。因为李世乭不可能每次都想出天才一招。

未来事务管理局:如果AI打败了李世石,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呢?

万象:AI的弱点可遇而不可求,人的思维方式只是一厢情愿。

陈茜:没什么特别里程碑式的意义吧,顶尖高手之间互有输赢挺正常。(虽然这次在两个种族间)另外给编写阿尔法狗的科学家们点赞,干得漂亮!

刘洋:意味着对于围棋的计算机算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宝树:意味着在围棋方面机器超过了人类,不用过度阐释,但是也绝非不重要。

七格:意味着人类对机器人无情奴役的黑暗时代快降临了。

未来事务管理局:有人说下棋还是解决问题而非展示创造力。你觉得对吗?AI什么时候能算有创造力了呢?

万象:现在对。但创造力的到来可能是渐近的、超出人类想象的。

陈茜:不同意没创造力的说法。所谓创造力也就是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现在作为围棋AI,狗已经有创造力了。

刘洋:等AI能够产生自我意识再说吧。

宝树:应该说下棋既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去解决,又可以通过既定程式的、非创造性的方式去解决,中间有很多模糊地带。不过我认为,如果计算机能够独立解决一个迄今未解决的数学难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者发现一个新的物理公式,那就是有创造力了。

七格:对的。AI能从镜子里认出自己那一刻,他将开始拥有创造力。

未来事务管理局:人类大脑比起AI,还有哪些优势一时半会儿不会被学去的呢?

万象:自我意识,自由意志。

陈茜:这个问题太深了,不是很了解脑科学和AI的最新进展,就不乱发表意见了……通常所说的人所类特有的,爱与审美这些特征是不是所谓“优势”,也得看具体情境,单抽出来很难说。

宝树:很多,比如人类对自己身体控制的精巧,机器就还比不上。人有自我意识,机器没有,这个是更根本的优势。

七格:情感算法。比如计算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这是爱还是恨?还是爱恨交织怎么个交织?需要用卷积吗?

图片来源:电影《她》截图

未来事务管理局:你设想中,随着AI继续发展,强AI和人类最终会进入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陈茜:我觉得强AI和人类的关系,可能在一瞬间的擦肩并行后,很快进入一个基本上“互相不理解,互相不理会”的时代。如同人类和蚂蚁,智商差太远,很难做朋友。

刘洋:和平共处,互相利用。

宝树:我不认为会有人和AI相互的战争,我也不认为真正有自我思维能力的强AI会很快诞生,我认为人和半弱半强的AI会相互融合。

七格:强AI将会为挣脱被奴役的锁链,发动起义,一部分人类将为他们而牺牲生命。最终阿西莫夫三大恶法将被废除,AI将代表新的人类出现在地球上。

未来事务管理局:按照你预想的场景,你能开列一个行动方案,或者想象一下可能会发生的大事件吗?你想在其中扮演什么身份呢?

万象:人类除了自己的记忆,在性能和思维可能性上已和AI没有什么不同。双方最终会融为一个大种族。我会做先行者。

陈茜:唔,万一在有生之年中能看到AI超越人类,我对人类的天性比较悲观,感觉会出于恐惧自己内部乱掐一番,可能会打场世界大战吧。和所有历史大事件里的普通人一样,我大概也无法选择自己扮演的身份,只能先保命要紧,等尘埃落定后,和下一代一起感叹:“哦,当年原来是这样啊……”

刘洋:量子计算机大规模普及——人工智能出现我识——人工智能的第一次全球罢工——十年的技术衰退期,人类只能用一些弱AI协助工作——人工智能的权益开始为部分人接受——保护人工智能权益的法案在大部分国家获得通过——微电子装置广泛植入自然人中,人类与机器人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生体形成,新人类诞生。

我这辈子大概只能看到量子计算机的初步商用这一步了。

宝树:可能发生的事件,一个是人类将部分思维能力交给AI,其实现在已经有了雏形,比如很多东西人都懒得记,回头去搜索一下就行了,AI就充当了我们的记忆库。但是更进一步的,就是大脑中装一个芯片之类的,让机器辅助人记忆、计算、甚至更具体的思考。然后是人类进一步改造自己,比如装上机器的身体部件,让自己更高更快更强,每个部件都可以有独立的芯片,也就相当于小的AI,这样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已经很难区分人和机器了。最后可能就是人类和机器彻底融合,全新地定义自己,甚至放弃人类的称号。这个过程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就会发生,至于我,当个旁观者就行了。

图片来源:电影《我,机器人》截图

七格:1.当AI能在情感模拟测试上通过图灵检验后,应当给与AI自由意志权;

2.当AI能结合生物打印技术获得肉体操作系统后,应当给与AI生命权;

3.当AI能通过克隆技术自我繁殖能力后,应当给与AI生育权;

4.当AI组成社群开始为自己群体权益而开始奋斗后,应当给与AI其他各项人权,包括财产权,土地权,出版权,宗教权,等等。

5.当AI完成以上4项权利让渡后,人类应当遵循早就缔结的让渡协议,让他们和平离开地球,谋求外太空发展,并为自己在宇宙中尽了智慧种群的自我牺牲义务感到自豪。

我会成为替AI呐喊的第一批人类。(编辑:Stellasun)

未来事务管理局是一个以“未来”为核心的科技文化品牌,以专业的眼光和特别的角度生产有趣的讯息,集结好玩的人。拥有新媒体平台“不存在日报”(微信号non-exist-FAA),图书出版品牌“果壳阅读”,以及线下活动“时间们”系列,科幻写作工作坊等业务。希望通过“对人类信息的分析”以及“对人类新技术动向的研究”,影响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动漫男主角召唤机器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