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戴骨传导耳机好还是入耳式好?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耳机类型有头戴式、入耳式和挂耳式。这些耳机的佩戴方式不同,但是工作原理却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空气振动,进入耳道,再敲撞鼓膜,深入耳朵内里带动耳小骨一起振动。不过长时间佩戴耳机,相信屏幕前的各位都有“耳朵疼”的体验。这是因为长时间佩戴,导致耳蜗毛细胞受损。

有一说一,骨传导耳机在这方面因为其工作原理不同,的确对耳朵的伤害要比传统耳机来得小。骨传导耳机是直接将“声音”,通过颅骨传达到大脑听觉神经。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就是,传统耳机是通过气体传播声音,而骨传导耳机则是通过“人体骨骼”这一固体物质来传播声音。不会造成耳朵疼的情况。

还记得贝多芬吗?虽然他双耳失聪,但是他利用嘴咬住木棍,让“声音”通过下颚骨来传达至大脑听觉神经,让自己能够“听”到声音。了解完骨传导原理下面推荐几款好用的骨传导耳机给大家吧。

南卡作为国内首个主打不伤耳的耳机品牌,也是首个提出不入耳听歌概念并且针对不同的人群还做到了完美融合的品牌,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这款南卡Runner Pro3。

这款骨传导耳机还搭载了南卡AF全震指向性振子,可以有效提高35%震子振动面积,同时优化声音传输方向,让音乐更具空间感。

南卡Runner Pro3在佩戴体验上也尤为舒适,因为全机外观材质选料为高科技低敏硅胶材质,加上符合亚洲人耳结构的人体工学贴耳设计,从而促使用户在长时间佩戴下也不会给耳朵带来任何负担。

南卡Runner Pro3因为采用了全新的蓝牙5.2,降低功耗提升稳定性的同时还支持多点连接技术、10小时的长续航,IPX8级防水可游泳佩戴,还贴心的为游泳用户准备了16G储存,可以在水下没有蓝牙信号的地方不间断听歌,可以说这是款极高端技术集成的产品。

二、韶音AS660骨传导耳机

韶音AS660同样采用传统挂耳式设计,相比旗舰款这款耳机的“身态”看起来没有AS800那么纤细,接触面积要更大一些,佩戴可以做到更稳固,不惧各种大幅度的动作。我亲测跑步的时候耳机稳定性特别的好,重量虽然比旗舰款重了一点,但是戴着没任何负重感。骨传导技术方面加持了韶音LeakSlayer和整体化两大技术,有效抑制声音外漏,实际测试漏音情况改善了很多。

三、纽曼GE06骨传导蓝牙耳机

纽曼的产品一直主打的是性价比路线,他的骨传导耳机也是不例外,这款是纽曼耳机中相对比较高端的一款了,配置也比较丰富,支持IPX7级防水,内置了16G内存,这款耳机比较值得推荐的一个点就是他拥有呼吸灯的设计,夜跑或者是晚上运动,非常的安全,即使是白天也是非常的炫酷。但由于没有骨传导技术,音质方面要差一些。

NANK南卡骨传导入门级的一款产品,虽然是主打性价比的但是在配置上依然采用了旗舰款才有的磁吸充电和OT降漏音技术。这款耳机采用的是大尺寸骨传导单元,配合自家的调音调教,三频均衡给人有一种穿透空间的感觉,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受,另外这款耳机还支持高清通话降噪功能。超轻的佩戴体验,整个机身只有28g的重量,要比传统的蓝牙耳机以及早之前推出的系列产品要轻好多。跑步时更是非常稳固,狂甩不掉。

现在适合跑步的蓝牙耳机种类很多,耳挂式、颈挂式、入耳式、骨传导都有。

个人感觉耳挂式和入耳式的比较适合运动,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

颈挂式耳机跑步时会不断敲击锁骨,有点疼。

骨传导耳机压在耳旁的位置,贴的很紧。戴1小时以上,那部分的肌肉就会有压迫感。不过有的骨传导运动耳机也做的不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比如韶音的,做工质量好,运动的时候戴也不错。可以试试。

耳挂式的耳机,那种硅胶软体材质耳挂设计的,不夹耳朵,就挺适合运动戴。

入耳式的无线蓝牙耳机,需要轻巧和嵌入耳道完美不掉的,才适合运动的时候佩戴。

拿魔浪S来说,它就非常适合运动的时候戴。

魔浪S是可睡眠可降噪运动耳机。

机身牛角式设计,单耳重量只有3.5g。非常小,可以完全放在耳蜗里。戴上没什么感觉。戴着它快走,耳朵完全没有胀痛感。而且始终牢牢镶在耳朵里,不会掉出来。

材质是亲肤安全的,连耳胶都是医用液态级的,经过杀菌处理真空包装。用着很放心。

充电仓是个小圆盒子,小巧便携。

防水级别高达IPX7,能应对各种雨水、汗水、不小心淋湿的情况。

至于音质嘛,它是国内首款动铁喇叭主动降噪耳机。音质非常好,很有特色。

智能降噪30dB,出行噪音被秒的干干净净。开启主动降噪后,即使身边人吵起来了,你也什么都听不见。

不过运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环境,最好不要开主动降噪功能。

除了主动降噪,还做了通话降噪。抗每小时50千米的风噪。跑步时接个电话,对方能跟你无碍交流。

总体表现真的很不错,别说运动的时候戴,出勤、泡脚、玩户外都能戴,百搭时尚。

其次推荐同样是入耳式的耳机,Jabra Elite3

外观大气漂亮有质感,充电盒手感棒。充电盒十分小巧,比小充电宝还小。

机身采用环保材质,环保且安全。防水级别ip55,羽量级入耳舒适。戴两小时,耳朵也没有胀痛感。

4麦克风设计,降风噪,精准拾音。

单耳/双耳自由切换使用,一机多用。

防丢功能,实时查找耳机,使用方便。

这是耳机大厂JBARA最近新出的产品,用着真不错。做有氧的时候耳机始终贴牢,不会晃动。

蓝牙5.2 不断连 不卡顿;IPX6级防水;游戏无延迟。

小小的一个,不占地方,价格也就是一根有线耳机的价格。

收纳这方面是比有线耳机强多了。有线耳机不管再怎么缠,都容易扯成一团。KZ Z1Pro耳机放到充电仓里,充电仓放包里不用担心会跟钥匙缠在一起,完全不用担心收纳问题。

蓝牙5.2稳定链接,拿起自动连接。

触控操作,比有线耳机用起来方便的多。

音质不错,低音有力度,人声穿透力强,细节丰富。

打游戏低延迟可达到40ms,连上投影仪打游戏,效果简直一绝。

机身自带Ipx6的防水性能,防雨水和汗水。下雨的时候也能戴,跑步时汗水的渗透都不用怕,比有线耳机强。

以前用有线耳机打电话,效果也不太好,需要拿着麦克风到嘴边才能听见。通话时间一长,总拿着麦克风也挺累的。

现在用KZ Z1Pro接电话,一边打电话一边洗洗刷刷。跟闺蜜聊完,活儿也干完了,一点不误事。

最后推荐一款耳挂式的:鹿图海王SEAPOWER1真无线蓝牙耳机

耳挂式的设计佩戴牢固,耳挂不夹耳朵,佩戴舒适。8级防水,妥妥的防水神器。

很多小伙伴反馈戴着淋浴,耳机都没问题。运动时那点汗水当然也不足为惧了。

高通3020主控芯片,aptx无损音质,双路2.0传输。这些配置都不错。底噪低,音质不错,信号稳定,带着跑步没问题。

总续航可达48小时,还能反向给手机充电。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能给手机反向充电的耳机之一。

平时外出骑车或是跑步,带个手机,再带上鹿图的海王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这四款都是我觉得不错的运动耳机,可供参考。

提起骨传导耳机,AfterShokz 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品牌。毫不夸张地说,AfterShokz 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推动了骨传导蓝牙耳机这个新兴耳机品类的普及。更让人惊喜的是AfterShokz是中国韶音科技在美国成立一个品牌,有着纯正的中国血统,产品和技术都是中国本土的,说他是国产品牌也不为过。

骨传导耳机面世后备受运动界的一致好评。目前在运动耳机圈讨论最多的就是将来的运动耳机市场是骨传导的还是传统入耳式的。我想关于这两者的区别,可能还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这两者在运动耳机领域到底有着怎样的优势和不足,将来的运动耳机又是否真的是骨传导的天下?

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两者的区别,这两者在运动领域的优势分别是什么?到底谁的胜算更大?以下我们从两者的外观设计、佩戴体验、音质表现、其他表现几个方面进行横向对比:

1、 外观多样性上骨传导不及入耳式

在外观设计上面,骨传导耳机的结构形状相对受限。因为是靠贴合颚骨部位通过骨头来传递声音,所以在外观结构方面,骨传导耳机一般需要有耳挂才能够保证较高的贴合度。这也意味着眼镜党需要重新考虑一下,毕竟耳挂式的耳机对戴眼镜的朋友不太友好。

而对于入耳式耳机来说,外观的结构设计就广泛很多了。因为是靠深入耳朵,通过声波到达鼓膜来传递声音,所以对于入耳式的耳机有很多种结构可以选择。可以采用耳挂设计,加强佩戴的稳固性;也有根据耳朵结构,设计拱桥或者耳撑来保证稳固性的。甚至,不需要额外设计,仅依靠耳道和耳塞之间的摩擦力就可以保持稳固。因此,入耳耳机在外观设计上可以符合更多人的喜好,尤其是目前流行势头正足的真无线隐形蓝牙耳机,也只有入耳式的才能做到。

2、 结构严密性上骨传导更具先天防水优势

虽然在多样性上面骨传导略有不足,但是在结构防水上面,骨传导的先天优势是不可忽视的。目前的骨传导耳机可以做到无开口,全身密封,但是入耳式的耳机却没法做到,因为把喇叭口封了,音质会掉一大半。因此在防水性能方面骨传导耳机更有优势,甚至可以游泳时佩戴。当然有一些像mifo魔浪、捷波朗、JBL这些专业品牌的入耳式运动耳机也可以做到潜水级防水,但这也只是依托了防水耳套和材料防水涂层等技术了,这对工艺难度和成本会都会大幅度提升。

我之前了解过一篇关于魔浪mifo耳机防水的介绍,为了做好防水,多重工艺防水。首先从结构、设计开始考虑,简化结构;然后所有材料都采用防水材料,如阿尔卑斯防水按键、防水喇叭等;最厉害的当属纳米防水涂层,耳机整个主板涂上一层纳米层,为了确保主板每个地方都涂到,都是人工操作。这样首先就保证了水无法进入耳机内部,即便是有水蒸气进入,也有纳米涂层保护耳机主板。所以,魔浪mifo成为唯一拿到IPX8级防水认证的运动耳机品牌。

1、 骨传导新颖的佩戴方式不伤耳膜

骨传导耳机上市后基本都会有着雷同的口号:骨传导技术,佩戴舒适,不伤耳膜。确实如此,骨传导的优势就是耳机不用伸入耳道,佩戴的时候不会有挤压胀痛的感觉,同时骨传导耳机发声时的震动也会给人一种按摩的舒适感。

那么入耳式耳机的佩戴体验就震动相差很远吗?其实不然,入耳式的耳机有分全入耳式和半入耳/耳塞式两种。对于全入耳的耳机,如果耳套没有合适的情况下,确实会有不适感,戴久了耳朵会有挤痛感,而且还会有一些必须要去适应的听诊器效应。

但是对于半入耳式和耳塞式式的耳机,舒适度也是非常高的。像苹果airpdods和华为freebuds还有魔浪mifo O2这种半入耳式的耳机,佩戴起来舒适度就要比全入耳式的舒服很多,而且听诊器效应也非常小,几乎感受不到。但是和骨传导相比,还是要逊色一点点。

2、骨传导耳机的自身重量是入耳式的好几倍

最后有一个决定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就是耳机的自身重量了。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这种重量感还是有些影响体验的。目前整体来说,骨传导耳机的机身重量要普遍比入耳式的更重,尤其是对于那种真无线迷你耳机,骨传导的重量可能是其好几倍。

所以在佩戴舒适度上,大家最好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来。如果跑步跳跃类运动,建议还是选比较轻巧的耳机;如果是游泳等水上运动比较多的话,那还是优先考虑骨传导耳机吧。从我个人角度出发,为这三类运动耳机的佩戴舒适度做个简单排列,(TWS指真无线蓝牙耳机,对于有线的我就不评比,只比目前流行的款式)大致如下:

在音质表现上,入耳式的确实要更有优势。由于骨传导发声的特性是不塞耳道,开放式发声音质存在漏音现象,所以在音质方面骨传导耳机的音质并不如入耳式耳机。目前"漏音"现象是所有的骨传导耳机都存在的,如果对音质比较在意的朋友还是要仔细斟酌一下。

那么对于入耳式耳机,全入耳和半入耳/耳塞式的音质又有什么差距呢?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半入耳算是开放式设计,同样会有漏音的现象。虽然不会像骨传导耳机那么明显,但是跟全入耳的相比,还是能够感受出来的。对于全入耳的耳机,因为对耳道的堵塞效果,隔音非常不错,音质的细节都能很好得传送到鼓膜,外界的噪音干扰也少很多。

但是作为一款合格的运动耳机,隔音效果是不能太好的。所以很多专业的运动耳机即使是全入耳的,在隔音方面也会留有余地,让外界的声音多少可以进入耳朵,降低户外运动的危险性。相对于半入耳式,骨传导耳机是完全不堵塞耳道,所以这三类耳机的音质排序如下:

作为运动而言,骨传导和入耳式在很多方面的都不相上下。比如在蓝牙信号的稳定性和芯片的应用上,两者基本持平。一般来说耳机腔体越大能容纳的电池容量也应该越大,但可能是骨传导耳机内部结构的原因,虽然耳机腔体足够大,但是在续航上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和入耳式真无线耳机的续航差不多,都是4-8个小时。再就是在耳机的操作方面,骨传导和入耳式的操作方式基本一样,都是通过按键操作或者触控操作。

所以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还是以上三点。通过比较我们也发现了这两款耳机在运动方面似乎各有所长,目前整体上好像还是入耳式的更适合运动,毕竟便携性比较高,防水性能也基本可以达到骨传导的标准。

暂且不说骨传导未来发展会怎样,也不说传统入耳运动耳机是否真的伤耳朵。就目前来看,两者在运动方面使用范围有一定区别,骨传导技术的应用可能不仅仅只是运动耳机方面,就像韶音的企业愿景一样,这个技术会布局医疗设备业务,并开始涉足智能可穿戴、仿生机械等领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入耳骨传导耳机品牌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