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百度知道的人当中有家产过亿的吗?

广州待久了,真心感觉,这里的有钱人,莫名其妙地低调。
认识一些本地的客户、朋友,家产几千万过亿那种,穿的都很简单,平时穿的也是网上那种一两百的衣服。
我就会想:他们这个身家,只穿一两百的衣服;那以我的身家,穿什么价位合适呢?
这就是今天我裸体上街的原因,警察先生。

商女若知亡国恨,此中必有大蹊跷

或许可以这么说,养狗是为了让你不再孤独,而养猫是为了让你的孤独更精致。

APP 巧立名目刷存在感是很常见的。作为外文词典类应用,可以搞“一日一句”,弹个实用例句;也可以搞“你知道吗”,介绍一点西方文化;或者哪怕就弹一条单词释义呢。但总来什么“背会儿单词放松一下吧”,会让人感觉手机里装了一个做题能做出性高潮的学霸。

风口上,吹起来的都是沙子,不会是猪。

初到网媒工作的我,深刻体会了它与纸媒的不同:互动性强。比如,在网站发完文章立马就能看到别人评论你,傻逼。

创业招人的难度在于,创始人想找Partner,但很多人可能只想当Employee:一方面是诱惑不足,另一方面是信仰不足。总之如果双方在这方面没共识的话,得到结果不可能好。

互联网思维有两种,一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先用免费服务圈住人,再把人卖出去;二是“羊毛出在蠢羊身上”,先用免费服务圈住人,再从里面选点人傻钱多的出来交钱。总之,去问一家初创互联网公司“你们靠啥赚钱”,是一件非常没礼貌的事儿。

国外众筹: 我这东西这么酷,你快给我钱让它尽快诞生吧!然后我们一起共享创意的成果! 国内众筹: 可怜可怜孩子和农民,给点钱吧!

以前买东西的理由是“这是朋友推荐的”,现在买东西的理由是“这是朋友创业做的”。 我有一段时间用的都是朋友公司破产清仓的东西……

一堆免费应用,动不动就更新,只要还没挣到钱就有穷尽一切可能的盈利模式,如同小三一般努力。对比那边自以为坐稳了位置并感到无聊绝望的某系统,一个功能千呼万唤屎不出来。

看书需要五格能量,干活需要四格,锻炼需要三格,打游戏需要两格,看片需要一格,上网需半格。我现在只能上网。

现在A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对应的是市盈率,市梦率,市胆率。

法医老张刚才对我说:“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的工作量减少了,很感谢这个时代!”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不用开膛破肚就能知道死者最后一顿吃了啥,翻翻手机就好了。

或许直播app开创了一种众筹式的包养模式。我们都是云金主。

“家里买什么锻炼器械好?” “跑步机买个底座平的,方便堆放杂物。” “划船机也蛮好的。” “对,那么大,适合晒被子。” “动感单车呢?” “一般当晾衣架用。

收到一份简历,自称微博专家,微信专家,微商专家,无线专家外加新媒体渠道专家,微博某网红弟子,还是一个天使投资人投了三个项目。到我这里应聘说期望月薪15k,还可以再降点。我问他最低多少钱,他说8k也行。我说:“如我我有你这么牛逼的简历,月薪少于70k我肯定不谈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产过亿有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