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隔离收到了解除告知书,社区没人接怎么回事?

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

女士,根据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您被判

为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按照《中华人

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现对您进行为期

的家人健康,在医学观察期内请您务必配合

隔离医学观察、采样检测、及其他体检工

此告知书可作为单位带薪休假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

女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

定,经卫生部门评估后决定自

离医学观察,并对您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示

上面的政策,下面的执行,上下对不上,因为上面讲政策的时候,不把话讲透——就把话说一半,具体怎么做,你看着办。

这一次针对“全楼不搞一刀切”的回应都算好的,至少还讲了些标准,但实际上没任何用处,

问题下面的这一对描述,讲的很具体,但下面基本没办法参照执行。

科学判定的标准是什么?

怎么保证一定是非流动性人员?

独立厨卫与不独立厨卫,标准是什么?

在这样标准模糊的描述最后,还要补充一句:“但这只是判定的原则,具体还需要根据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等进行综合判定,绝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

这种看似给基层执行立了标准,但对于绝大多数小区来说,不具备执行力。因为一个居委管十几个小区,每个小区几百上千户,根本没办法一栋楼一栋楼的分析判定。

所以就算上面不要一刀切,具体执行就会一刀切,

既然有阳性了,那就全部拉走,不然出事了,就是居委不负责。

不怪基层执行不好,上面的政策就没考虑基层的关键问题。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感受,就是公文现在越来越“迷”,越来越“不知所以”,

“看君一篇文,如看一篇文”

疫情防控经常有这种描述:

“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早抓小抓基础”

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什么意思?——不重要,对仗工整,用词新颖。

之前看上海发布,是为了看有什么新政策,新规定,

现在看上海发布,像在做一张大学考试的名词解释

请解释以下名词的含义:

网格化,切块式,差异化,分区化,狙击战,攻坚战,大决战,保卫战

还有更过分的,我相信大家都看过类似的这种文体:

“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行动自觉”

“进一步细化措施,压实各方责任”

“进一步抓好落实,保障项目实施”

“各单位、工作组要切实做好“四个严格”、“五大保障”、“六项措施”、“七项纪律””

“针对提到的问题,要勤于紧抓,善于抢抓,勇于狠抓,把问题落实到人,把措施落实到事”

这些描述,常常占据公文主体,任何具体的信息没有,怎么做也不明确,甚至连目标都不知道,为了能够知道的方向是:

效果要“进一步提高”、“进一步促进”

措施要“进一步压实”、“进一步狠抓”

基层拿到这样的文件,10页的通知,有效的信息只有半页。

在军事训练中,我们知道命令的下达,要直接,明确,

时间、地点、措施、人员,表达清楚,下面直接照做。

平时工作,大家打打太极拳,相互留点空间余地可以理解,毕竟有的时候一些创新工作,就是基层在灰色地带的发挥。

但在疫情防控这种特殊的时候,执行力和一致性十分重要。但在这样的时候,有些公文中,具体怎么做,要猜。

时间是“近期”,地点是“各重点区域”,措施是“因区制宜”,人员是“全员动员”,

这样的指令发下来,执行的结果肯定就千差万别了。

我不是学公共管理的,我也没学过申论、公文写作,

但我觉得在沟通成本已经逐渐上升的今天,沟通本身可以更加真诚、直接,

不是说要把权责那一套说的多么直接,而是要求措施,现状目的讲清楚讲透,

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国民基础教育,大家都不傻,

特殊时期文字游戏转来转去,不如直接了当的说这样做,这样搞,

让管理接地气,不是把公文里加进去几个“拔钉子”、“打硬桩”这种描述就可以了。

本人没有去过湖北,也不是湖北人。

但在1月19日乘坐的同航班飞机,有了一例确诊病例。

2月1日有关负责人通知我,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全家都已经处于不出门的自我保护状态。

我,以及我的家人都体温正常,皆无病状,并且一直在配合自我隔离。

医学观察告知书写的日期是到2.3日结束(潜伏期14天)。

今天(2月3日)社区人通知我,我依旧不能出门,我全家人依旧不能出门。(这一点我也理解,毕竟多观察几天,谨慎点不会出错。)

公司已经将开工时间延迟到2.10日,这么算下来,潜伏期已经过了二十余天,我以为到了这个时候,总能够解除观察了吧?

但是社区的人说,“你不能私自跑出去。至于什么时候可以,等政府通知。”

我一直十分配合,就算过了14天潜伏期,在正月十五之前(上班之前),我也轻易不会出门。

但是,我究竟在等什么通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家隔离社区不接收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