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虐待儿童是劣迹艺人吗?

豆瓣评分9.2,近3万人观看,上万条短评。
超过60% 的观众打出了5星,被称之为2020评分最高的日本剧集。
这些标签,都指向同一部日剧——《17.3关于性》(17.3about sex)。
谈到“性”,我们总是联想到“尺度”,对其羞涩又难以启齿。
家长们只字不提,老师们选择逃避,年轻的男女生又因为好奇而跃跃欲试。
“性”这个话题,可能在整个亚洲都是比较隐晦的。
就连日本,作为亚洲性文化比较开放的国家,在此之前,也只有那些经不起细看的AV,还多是男性视角。
好在,这次他们也有了一部真正有意义的片。
《17.3关于性》,故事发生在三位17岁高中女生的身上。
她们每个人遇到的性困惑都不一样,关于:初夜、无性恋、性病、自慰、早孕、与父母坦诚布公......
一共9集,每集不到30分钟,却足够清晰深刻。
今天,我们就借着这部剧来好好聊聊“性”——
最近,收到一位女生这样的留言:
自己马上就30岁了,没谈过恋爱,更没有过性生活;
每次跟闺蜜一起,听她们聊起交男友或是性话题,自己都插不上嘴;
时间久了,便开始自卑,觉得30岁还是处女,是件丢人的事,认为自己没有魅力;
但我现在也没有途径认识异性,朋友还劝我不如去约炮,我该去吗?
惊讶之余,我在网页搜索了关键词,发现有上面类似情况的女生还不在少数。
真奇怪,竟有人会因为自己是处女感到困扰。
一层膜,居然成为了一个女生羞耻的负担。
——“要为体验性生活,选择随便乱来吗?”
性之所以美妙,是因为情到深处自然而然。
如果把它当做了目的,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17.3关于性》中的女生咲良发现:全世界范围内,女生初体验的平均年龄是17.3岁。
而她恰好到了这个年纪,于是给了自己,性爱这件事,她不做不行了。
所以在约会前,她穿上新内衣,给私处脱了毛,尽力让自己变成男生喜欢的样子。
因为在咲良的理解里:两性关系中,女性要取悦男性。毕竟那些AV里都是这么演的。
但不得不说,大多AV里面的女性形象,不过是男人擅自捏造出来的。
事实上,女生并不会也完全不必,如AV里那样做出牺牲。
当然,最后因为男友的粗暴让咲良对性体验产生恐惧和痛苦,她也勇敢的叫停了这次性行为。
所以你们看,为了迎合身边的人,自己还没准备好,就焦急地去改变,是没有意义的。
况且,没有哪国的法律规定,女生到了几岁就必须有性体验。
所谓正常标准,其实根本不存在,每个人的时机都不同,早一点晚一点,没关系的。
要知道,女性的性自由,不仅仅是做爱的自由,也是不做爱的自由。
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男女关系,发展到最后都要靠性生活来达到平衡。
剧中的小紬,便对性和爱毫无兴趣。
因为,她是位无性恋者。
母胎单身的人各有原因,有的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而不谈恋爱;
有的是不具有性欲望,没有性取向以至于不关心恋爱这件事。
后者,被叫做第四性取向,是一种新的性取向类别,也称“无性恋”。
接吻、亲热、性体验,这些让常人脸红心跳的男女行为。
在无性恋者眼中是毫无浪漫可言的,甚至他们中还有人对此感到厌恶。
总之哪怕是无性恋,也有很多不同类型,无法一概而论:
有数据统计,全世界一共有七千万无性恋者,这个数字看似大,其实相比总人口,还是显得渺小。
我在搜集相关资料时也发现,网上关于无性恋者自己的感受分享,少之又少。
而很多无性恋者,也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才知道无性恋群体的存在:
以至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前期都会陷入自我怀疑的焦虑中。
显然,没有性取向不是病。
交往了就要接吻做爱似乎约定成俗,但不是绝对。
相反,交往是有很多方式的,无关性的爱,也同样存在。
没有性欲望,或许是与常人不同。
可是即便“和别人不同”也没有关系。
终有一天,所有性取向都会被接纳。
就绝对不会传染性病吗?
有人厌恶亲密接触,有人享受性带来的愉悦。
假如一个女生有过4、5段性经历,你们会觉得不好吗?
但我想说: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没什么问题。
不同于咲良对性的懵懂,不同于小紬对性的厌恶,剧中的皆川算是位性经验丰富的女生。
不过性经验丰富,不代表性知识储备充足。
因为缺少正确的性教育,皆川染上了性病——生殖器疱疹。
对性一知半解的皆川,以为戴上安全套就绝对安全,殊不知,即使戴了安全套也可能染病。
初次患生殖器疱疹,一般会在2-10天内发病。
而男性感染者,很多时候不会有症状。
所以,不要滥交,固定性伴侣,是避免性病的一个关键。
但也要知道,仍有小部分性病来自于不卫生的马桶、浴缸、毛巾等。
自己的身体要自己守护,女生在发生性关系前,最好确认对方身体是否健康。
如果感到担忧,不如先一起去做个身体检查,既安全又有意义。
有一种尴尬叫,撞见自己的妈妈自慰。
这说的便是剧中的女生咲良。
一次起夜,咲良听到妈妈房间传来震动和呻吟声,之后又不小心在妈妈衣柜翻出按摩棒。
这一切,都让咲良崩溃。
因为那个自慰的女人,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妈妈。
而这位妈妈,是一个看动物世界时,出现交配画面都要换台;是一个连“生理期”三个字都不会直接提的女人。
“如果她真的自慰,那我会看不起她”咲良说到。
但其实,世界上有 60% 的女性有自慰行为,女生第一次自慰的平均年龄是 14.6岁。
千万不要对此感到奇怪。
既然男人都可以打飞机,女人为什么不可以自慰呢?
女性自慰器,这种东西能合理存在与合法售卖,也正是这个时代对女性拥有自愉悦权的认可。
如何解释女性在自慰时的感受呢?
我们多数人抱着小奶狗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温柔的心情。
这其实是人分泌了一种称之为催产素的荷尔蒙,是在怜惜体谅别人时产生的感情,产生的爱的荷尔蒙。
女性自慰时也会产生,也就是说,在自慰时,是自己在怜惜爱护自己。
这是一个允许“自爱”的时代,女性也有自我愉悦的权利,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女性自慰。
生活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除了生物课本之外,我们很少能见到任何避孕方面的宣传,但却随处可见人流广告。
有一些广告把整个流产过程说的非常轻松:今天做流产明天就上班、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
这样则会导致另一个现象——
多数年轻男女并不知道避孕的重要性,并不知道流产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
流产而已嘛,今天做手术明天就可以上班,能耽误什么呢?
别闹了,人流耽误的可是自己的身体。
剧中咲良的初中同学就意外怀孕了。
原因说出来可笑:第一次,没戴套,在安全期。
那么安全期到底安全吗?
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安全期。
“女高中生,怀孕,退学”这些词汇联系到一起。
让这位女生变成大家茶余饭后的闲话,让大家对她的评价从“学霸、乖巧”变成了“肮脏、下流、羞耻、不堪”。
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每个人都是通过怀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只是,她在时机的选择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在未完成学业,未完全了解怀孕知识,未等到身体发育更健全时,怀孕,不是明智的选择。
但,关于做爱的风险、人流的相关事宜、避孕的具体方法,这些学校都没教给他们啊,这是否又引人深思呢?
由于缺少性教育而带来的悲剧,我们见得不少:意外怀孕、流产、性侵害和性传播疾病。
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痛苦、无奈或悲伤。
我想大概都是因为目睹了悲剧,而觉得无力挽回。
如果有一天性不再是带着面纱的违禁词汇。
孩童们从小就得知其中因果利弊。
是不是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因此受伤的少男少女?
性教育专家王龙玺,在主讲课程《开得了口: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教育》中,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位女孩在她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母亲召集全家人举办了一个仪式。
这个仪式的目的只有一个:庆祝女孩来月经。
母亲告诉她来月经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象征着从今天开始,这个女孩拥有了能够带来新的生命的能力。
并且鼓励她以后有任何关于性的困惑和烦恼,都能够自然坦诚公开的家庭成员去讨论。
虽然许多年来这个女孩有时候也会痛经也会感到麻烦,但是她始终记得那天晚上,家人为她庆祝月经,那刻的温暖。
故事很有意义,不过身边大部分父母都做不到故事里那样。
毕竟,中国的父母,不仅羞于谈性,甚至有个别还禁止学校传授孩子性知识。
前阵子一个荒谬的新闻就上了热搜——
小学班主任,在课堂上教孩子们怀孕知识。
结果引起家长不满:我女儿才 9 岁,是能听这些事情的年纪吗?
你嫌性教育太早,那么酿成悲剧后也别哭孩子还小。
很多人反对性教育,并做出各种假设,比如:
如果我们的孩子,了解安全套的使用就发生性行为怎么办?
如果我们的孩子知道同性恋后就变成同性恋怎么办?
但他们很少能够提出强有力的证据。
"如果我们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性教育做个简单的观察,马上就会发现。
那些性负面问题,比如说少女怀孕率,流产率,性侵害率,疾病传播率,最少的地区。一定都是那些实行了最为开明的性教育的地区。
我们没有发现哪个孩子,因为知道了阴茎阴道这样的词汇,就变得道德败坏甚至堕落。
也没有发现哪个孩子在了解避孕之后马上就去尝试了性行为。
更没有发现哪个孩子原本喜欢异性,因为知道同性恋的存在后就转变成了喜欢同性。"
学习性知识,不是为了去尝试,而是为了找到保护自己和重要的人不受伤害的方法。
学习性知识,可以让人们知道:做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不但可能会留下不好的回忆,而且搞不好还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这些事,女生必须完全了解才行。
8090后这代人,很多人的性启蒙,都是懵懵懂懂的状态下,靠着自我摸索渐渐完成的。
也能理解,从迷茫中走过来的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跟孩子开口谈性。
也能体谅,在妈妈眼里,孩子永远是个孩子。
只是,性教育终归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孩子也终归会成年。
国内著名性学家方刚教授说过:性教育不是单纯的性生理教育,还有性别平等、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教育。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性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讨论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何理解和尊重,如何爱与被爱。
进一步讲,性教育能教会人保护自己,但也不应当只成为一种防止负面问题发生的工具。
不应当只告诉年轻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险,然后恐惧恫吓他们,以至于一些人看到性这个字,就只能联想起下流、肮脏、阴暗和变态。
在《性知识大全》的最后,大卫鲁本先生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从阴茎到阴道的七寸旅程,我们也都曾经在母亲的子宫中,生活过二百八十天,所以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为我们曾经旅行和生活过的地方而感到困扰。
性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学习性知识,也能让我们了解,性可能给我们生命带来积极的意义。
希望屏幕前的你,也能明白:对“性”避之不谈,不是最好的方式。

人民网北屈服在同学王飞胯下的麻麻 京5月20日电 (记者余璐)“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前哨站”,及时、精准、广覆盖的预警信息能为防灾减灾赢得宝贵时间。让预警信息跑在突发事件灾害发生之前,是做好预警信息发布服务的根本。小虎队和王杰哪个先出道

近年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耕预警发布能力提升,积极探索,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突发事件灾害的损失。

“快”是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关键所在。全国预警发布机构围绕“早、准、快、广、实”要求中的“快”,不断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同时,各地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机制完善、技术创新、传播渠道上实现“遍地开花”。

完善机制 下好部署“先手棋”

随着我国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减少灾害和突发事件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成立7年来,全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在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上推陈出新,不乏亮点和突破。各种机制设计确保预警信息发布业务稳定运行并焕发出长效发展的“生命力”,让各地预警发布更快、更高效。

广东省政府修订《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广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与25个部门应急处置预案的无缝衔接。

据统计,在防御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中,5月9日至13日,广东省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预警信号440站次。省气象局组织三大运营商向全省21地市发布提醒短信3期,发送量6.1亿人次。

在福建,特色的“1262”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让12小时、6小时、2小时精细化气象预警第一时间直达乡镇,无缝衔接政府部门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人员的“三个提前”,服务分级分区分类,指挥更加精准。

河南省与媒体平台建立预警传播机制,与多部门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构建基于风险的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

“五个5分钟确保”制度,让辽宁在制作完暴雨预警信息后,实现5分钟内将预警发送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各级防汛责任人和电视台等;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时确保5分钟内叫应受影响地区政府领导。

山西制定了《山西省气象部门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构建的“12379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声讯叫应”平台,对本省40多个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同时下达灾害响应命令的传真时长,由原先2至3个小时缩短至5分钟,有效提高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部门之间联动效率。

广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制定广西地方标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规范》,保证预警发布的审批、签发流程高效流转。

技术创新 跑出预警“加速度”

协同创新发展、汇聚科技力量,成为全国上下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努力攻关的方向。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在近3000个预警发布百家号上实现AI智能预警短视频制作与推送,与国家邮政局联合推出“定制化气象预警”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精准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保障疫情中140万快递小哥安全服务公众生产生活。

各省预警中心在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效率上强化技术创新驱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争取以最快速度将预警信息传递至“最后一公里”。

“提前做好大棚蔬菜的保温、防风工作,及时收获成熟的露天蔬菜。”2021年11月6日至8日,山东省莘县遭遇寒潮天气,大棚果蔬、露天冬储蔬菜遭受风灾、冻害风险较大。在此之前,莘县气象局便提前发布预警和提示,让农户提早做好大棚防灾措施,避免了风灾和冻害影响。提前的预警,得益于山东省局通过GIS精准定位技术,对“山东天气”、“山东预警”微信公众号增加定制预警和靶向推送功能。通过算法快速过滤,优化预警信息推送逻辑,多线程同时推送,将预警信息优先发送给最需要的人群。

2021年11月4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河店镇王庄村,农技人员指导菜农西红柿种植管理。中国气象局供图

2021年8月15日,浙江省嵊州市发生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贵门乡出现当地破历史记录级的山洪灾害,造成1000多间房屋坍塌损毁,2000多亩农田受灾,85条道路出现局部塌方,受损长度达80多公里……嵊州市气象部门通过“风雨哨兵”智慧叫应系统发出提前告警,在成灾前1.5小时成功叫应贵门乡党政领导、村责任人,此次灾害因应急责任人提前有效接收预警信息,安全转移人员2132人。

这套浙江省首创的智慧型语音叫应系统,实现了突发天气分钟级智慧报警、靶向式网格管理、多人次同步叫应多项功能。这背后,是浙江省气象局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果,实现了面向乡镇灾害防御应急责任人靶向发布,强对流多灾种预警信息协同发布等预警发布能力。

吉林建立松辽流域预警信息监控系统,集成了“三省一区”自动气象站数据、多普勒雷达数据、气象卫星数据和数值预报等数据,根据流域气象信息及预警信息的发展趋势,超前研判,超前部署,超前预警,超前联动,以最快的速度将预警送千家万户手中。

重庆基于气象灾害预警与分行业分区域分措施的智能匹配技术,实现由气象灾害预警自动触发的行业部门具体行政指令和响应措施。今年,以开州区为试点,升级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初步完成智能匹配、自动发布功能开发,此项工作将在今年汛期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

在青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快速制作发布系统能够实现精细到乡镇(街道)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客观研判。该系统实现免审核自动发布,全过程可在5分钟内完成。

在贵州,“微信机器人”打破了传统“机器人”的概念限制,完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多类预警信息单向、智能传播。在面对短时、大量的预警需要传播时启用矩阵进行服务。目前,贵州通过“微信机器人”渠道预警直达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微信群450余个,服务2亿多群组人次,涵盖应急管理、自然资源、防汛抗旱等多个部门行业,广泛覆盖乡镇/街道、村基层群,快速渗透到村村寨寨。

宁夏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在预警信息发布中从按行政区划发布转变为按人群聚集地发布,从预警责任人接收转变为受灾害影响的公众用户接收,从指定用户群组发布转变为所有灾害影响区域公众用户的发送。

渠道拓展 打好传播“提前量”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开展合作,通过试点的方式共同建立预警信息协调工作机制,研究预警分类别、分级别、分地域、分对象的发布策略,与广电开展应急广播系统与气象大喇叭对接的技术研究和气象预警播发试验,与工信部门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部级平台、通信大数据平台对接联通,实现对指定区域、市县级全网、重要责任人群组预警短信精准靶向发布。同时不断拓展国省市县四级联动预警信息融媒体发布网络,搭建多元平台,拓展预警信息服务朋友圈。

在提升预警发布能力方面,各地预警发布中心拓展传播渠道,因地制宜,让预警传播更迅速――

河北推进与广电部门的合作,基于机顶盒IP地理位置,预警信息能够在电视画面中靶向发布;部分地市与应急管理局对接,还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气象防灾减灾避灾安全宣传内容纳入农村社区应急广播体系;协调增加预警短信在运营商网关的下行速率,三家运营商理论下行速率超过600条/秒,实现预警责任人分钟级推送。

2021年末,江苏省气象局完成了广覆盖、高效率、高精准的预警短信专用通道建设,实现预警短信以5000至8000条/秒速率发送,较之前达到10倍级的提升。

在海南,根据省政府发布的《海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媒体、网站、电信运营企业等单位接到预警发布中心的通知后,在10分钟内播发红色、橙色预警信息,在20分钟内播发黄色、蓝色预警信息。

针对乡村气象防灾减灾薄弱点,2020年9月,安徽与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印发《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应急广播系统对接管理办法》,推动预警信息在乡村实现第一时间精准靶向发布,逐步实现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解决预警在乡村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湖北,预警发布工作与全面推进的“乡字号”服务品牌建设相结合,打通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

江西的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接入了“江西省应急指挥系统”“江西省应急广播平台”,能够共享省综治办“平安江西”的资源,向200万网格员和志愿者点对点发布预警信息;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即时插播机制、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全网免费发布机制,组建气象信息新媒体传播矩阵,共用“村村通”应急广播大喇叭近1.4万套,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星经纪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