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商如此感人的黄晓明,怎么能在娱乐圈混这么久?

一档综艺到底好不好看,不再依托单纯的节目策划,而是综艺嘉宾们无形中的自然表现,细节即看点,此言不虚。

《奔跑吧》再次来袭,新老玩家大混战,看点十足,最让人意外的是白鹿,最让人心疼的是周深,表现始终很稳的依然是蔡徐坤。

作为演员,哪怕人气再足,流量再牛,始终都会和观众甚或粉丝有一丝距离感和神秘感。

白鹿加盟这一季《奔跑吧》,着实让人没想到,但出乎意料的效果竟然不错。

最让人惊喜的便是她的“自来熟”,融入速度非常快,恍惚让人觉得,她就是老玩家,没有一点生疏感。

尤其在蒙眼玩游戏的环节,她的方向感好到爆,每每都是第一个接触到板凳,甚至能一把拖走很多个,这个游戏她就是当之无愧的王。

1个女孩子,丝毫不顾及形象,趴在地上,托着板凳就走,迅速决绝,看得旁边众人纷纷感叹:这是高手,后期字幕老师更调皮,直接封了她个MVP。

这些对白鹿来说只是小case,到了撕名牌环节,白鹿更虎。

犹记得《奔跑吧》第一季刚开播时,是以撕名牌火遍全国的,那时的baby之所以能在众多嘉宾中脱衣而出,靠的就是玩得溜,放得开,撕名牌时,丝毫不把自己当女的,上去就敢和男嘉宾撕。

白鹿颇有当年baby的气势,根据信息判断周深是“坏人”时,她找到人,二话不说,跳起来就开撕,那速度,不输郑凯。

轮到撕郑凯时,更没手下留情,紧追不放,哪怕被郑凯扯到地上,自己名牌都要不保了,她依然没放手,“拼命三娘”的架势,真带劲儿。

也恰是因为白鹿的全身心投入,有她的镜头才分外有看点。

就连网友都截图调侃她:短时间内,别人都是静止画面,白鹿生生给你来了个表情包。

周深现在人气更旺了,商业价值大幅提升的同时,综艺节目倒上了不少。

显而易见的,周深的性格越来越开朗,综艺感也越来越强了,但他到底还是太良善,在《奔跑吧》这等略带悬疑破案性质的节目中,明显还是个小绵羊,要想和老玩家打擂台,赢他们,还需要时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周深智商在线,分析问题的逻辑有条不紊,加以时日,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

在这次的节目中,玩家们是通过线索来锁定“坏人”的,线索来自网络,难免真假难辨,但常人总会下意识地判定这些信息都是真的。

周深本是好人,但几轮下来,大家得到的证据都明显地指向他,由此判断,线索可能存在错误信息,把坏人伪装成好人。

这个结论,看似容易,但挑战的却是人的惯性思维。

常言道眼见为实,但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你听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所以,对于网络上的讯息,我们要保持警惕,不可偏听偏信。

周深明明是好人,却第一个被队友们淘汰,恰是队友们没有分辨信息,着急下手,这才伤了自己的人。

当然,周深的良善也是他第一个被淘汰的最大原因,毕竟在撕名牌这块,他看起来就不强。

蔡徐坤一直是《奔跑吧》的人气担当,流量抓手,以前对他很是无感,认真地看了这期节目之后,恍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喜欢他。

长得帅的人,本就占优势,更何况是双商在线聪明如他这样的人呢。

到了最终撕名牌的环节时,蔡徐坤很怂地躲了起来,他不是撕不过,只是避其锋芒,毕竟他的虚拟财产是最多的,在坏人眼中,他是首当其冲要被灭掉的香饽饽。

游戏进行到1/3时,蔡徐坤不躲了,开始出来找线索。

经过分析,他确定baby是坏人,大家都被之前的信息误导了,可当他看到baby和张碧晨在一起时,他却没有说出自己的结论。

反而言语间暗示张碧晨:不要太相信baby,奈何张碧晨没心机,根本get不到蔡徐坤的好意,反而对baby很是信任。

看节目时,很是不解,蔡徐坤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张碧晨她的结论呢?

我想,他是有顾及的:baby和张碧晨都是女性,无论是点破baby的坏人身份,还是提醒张碧晨,都不好太直接,需要婉转一点。

这是他和女性相处的分寸感。

但是到了李晨这儿,蔡徐坤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虽然不是很明白,刚遇到李晨时,蔡徐坤为什么要自爆身份,说自己的财产是最高的。或是出于李晨在本期节目中的律师人设,先天会让人觉得有安全感,是可信赖的。

但在蔡徐坤拿到信息,判定李晨是坏人时,他不动声色的靠近李晨,迅速的把他给撕了。

没有一丝一毫犹豫,他相信自己的直觉,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信任你时,可以把后背给你;不信任你时,断不会手下留情。

蔡徐坤这样为人处世的方式,很圈好感。

在最后的撕名牌环节,好人仅剩张碧晨和蔡徐坤时,他被沙溢和baby堵在那儿,蔡徐坤全程不慌不忙,看清形势后,很淡然的说了一句:来吧!

顷刻间摆好姿势,准备和沙溢,baby堂堂正正地撕一场,那瞬间是真的好帅。

当然,本期节目全程更有baby在那儿打马虎,好人还是输了,但整个过程却相当精彩。

很多人说,综艺都是有剧本的,嘉宾的表现都是在打造人设。

纵使嘉宾全程在演,透过部分细节也能窥探到嘉宾们的真实性格,抛去粉丝们对偶像的厚重滤镜,能支撑艺人们长期行走在各大综艺的便是他们自身。

不得不说,有些人天生就是吃综艺这口饭的,比如蔡徐坤,比如baby,比如白鹿。

本文首发公众号 骨朵星番 【guduoxingfan】关注get更多明星专访与行业深度观察

姐姐“乘风破浪”之后,该如何“靠岸”?


《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昨天空降播出了,效果不负众望,在没有热搜的日子里依然达到了刷屏效果。

有网友统计,关于姐姐们的热搜可能有如下这些:

抖音热点跟微博大同小异,宁静、张雨绮、白冰等姐姐,以及在被骂这件事上永远不会缺席的杜华,都是节目和网友关注的焦点所在。

《姐姐》首发1期,上下两集节目,播出当天位列骨朵综艺排行榜榜首,获网综评论数第1,微博舆情指数一路走高。

难得的是,《姐姐》的豆瓣开分高达8.5,目前已升至 8.6,知乎评分7.9。就连口碑也远远高于国内任何一档网络选秀节目。

有热度、有话题、有质量,《姐姐》打响了“姐系”选秀的开门红。网友折服于这些30岁、40岁、50岁姐姐们的成熟魅力,和有些姐姐隐藏在本职工作之下的唱跳功底。姐姐们也不必像常规选秀节目中的新人一样缩手缩脚,她们“命令”节目组,“对呛”制作团,频频输出金句,翻新着自己原本就很鲜明的人设。

哪怕她们的唱跳整体表现并不十分尽如人意,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业余,但她们的性格表露、人设展示、节目外的精彩程度,以及“无惧年龄”这一核心议题的呈现,也可以弥补她们在女团基础上的不足。

姐姐是传统女团的反面,两者背道而驰。

“姐系”选秀,实力不是最重要的?

《姐姐》的赛制跟青年偶像选秀节目差别不大,同样是通过舞台竞演和合宿生活,经过多期节目的竞争后,选出5位成员“破龄成团”。

只看节目模式,唯一的不同点在于“破龄”。

第一期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如此。姐姐们依次进入打卡区域,进行签到、集合、化妆造型、竞演准备。两集节目将近4个小时,30位姐姐全部完成了自己的舞台首秀,乍看之下,跟常规选秀别无二致。

而且每位姐姐的竞演时间大多不超过两分钟,没有额外花费笔墨去塑造某一位姐姐上台前后的心路历程和舞台上的曲折。竞演结束后,姐姐进入企划室,接受制作团的点评和成团建议,或是发放待定的X牌,整个过程快速而又草率。

姐姐们确实是好看的,她们被岁月酿造出来的韵味,配合舞台上可圈可点的表现,看得观众目不暇接。

第一位顶着压力登场的陈松伶,体现出了歌手和音乐剧演员强大的live能力,一首《饿狼传说》点燃了后台姐姐们的场子,毫无疑问地进入了vocal组。

“斜杠青年”蓝盈莹,凭借一首唱功跟舞蹈俱佳的《别找我麻烦》拿下91分,成为全场姐姐中的最佳。原本就擅长唱跳的李斯丹妮、孟佳、王霏霏,成绩也都在前十。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金晨跳了一首《Hello》,“耀客老板娘”张萌钢琴弹唱被网友调侃像是老板娘年会上台表演,毫无功底的张雨绮唱了一首她唯一能够完整唱下来的《粉红色的回忆》。

《姐姐》给每一位姐姐留足了展示自我的空间,每位姐姐也各有记忆点。但要是真把这样一条中规中矩的竞演流水线放在常规的选秀节目当中,可能就会造成像《创造营2020》首期播出后一样的后果:都很厉害,都记不住。

《姐姐》之所以没有因为赛制让人觉得眼花缭乱,一来是沾了姐姐知名度的光。姐姐本身自带热度,就算赛制并不出彩,她们依然能够用话题度予以补足。观众利用对姐姐本身的人设记忆,结合她们在节目中的表现,自行给她们塑造出了一种反差,进而留下印象。

二来,观众们看《姐姐》,看的也不是传统女团的养成模式,这档节目于观众而言,本质上还是一档话题综艺。他们并不斤斤计较制作团到底给姐姐打了多少分,也不在意最后成团的5位姐姐究竟是谁,在这个过程当中,姐姐跟制作团、节目组以及彼此之间的对撞,包括由节目衍生而来的一系列“热闹”,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所在。

舞台只是姐姐们展现成熟女性魅力的其中一个窗口,她们在节目中的性格表露、观点输出、社交能力等等细节,才是表达自我更重要的窗口。

在这种前提下,传统女团看重的实力,反而成了“姐系”选秀中相对被削弱的一点。否则,那些唱歌走音的姐姐、唱跳不稳的姐姐、动作僵硬的姐姐,得到的观众反馈就不会是“可爱”这么简单了。

“姐系”女团跟常规选秀的对撞

“姐系”女团有别于传统女团,姐姐也有别于传统女团中的精致偶像。

传统女团偶像,有礼、谦逊,擅于主动配合节目组,大多把自己放在新人的姿态上。但姐姐不同。姐姐有年龄,有实绩,有资历,不受所谓“甲方乙方”的规矩束缚。在备采期间,姐姐就开始和节目组有了隐隐的“火药味儿”。

宁静质疑自我介绍这一基本流程,说道“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都不知道我是谁”。放到普通女团偶像身上,是要被挂上各大营销号,反问“这句话什么水平”的程度,她们也只能规规矩矩地介绍自己。

但放到宁静身上,人人都要夸一句“姐姐slay”。

张雨绮换了经纪公司之后,整个人讨喜了很多,吐槽自己性格“也不咋好”,阻止节目组的“闭眼吹”,没接节目组给的一个台阶。

但是她身上那种若有似无的侵略性和距离感没有了,一来二去的“对呛”的都是玩笑,不见她的防备心,连节目后期都敢明着调侃她一把。

那些出道年份更久的姐姐,就更加“有恃无恐”。拍摄调试的时候,节目组让伊能静把膝盖挡一下。对这样的要求,其他女团偶像都会下意识地配合,伊能静回“我挡不了,你们能不能配合我一下,别让我配合你们”。

nv其实让节目组迁就自己的要求也合理,但是出道36年的伊能静可以提,出道3年6个月的偶像就没那个底气提了。

一个选秀节目中,制作团往往是被尊敬的存在。“青系“创系”选秀,成员见了制作人代表和教练,90度鞠躬倒不至于,但起码也都毕恭毕敬。制作人提的建议,无论她们内心觉得合理与否,都得乖乖接下,说一声“谢谢老师”。

姐姐就不会,她们的态度是,“到了这个年纪,还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去评审我自己。”

她们看起来没有一个是好相处的姐姐,她们的一些言语也早已越过了大众给偶像规定的所谓礼貌界限。但网友都在替这些姐姐们的快人快语叫好,没有人觉得不妥。

《姐姐》打破了选秀节目中成员必须“谦卑”的常态。那些苦“作妖”节目组和经纪人久矣的网友,也能在其中得到一种情绪上的宣泄。

而姐姐们也确实没有迁就节目组的意思。因为等待时间过长,钟丽缇当场睡觉,张雨绮公然玩手机,黄圣依干脆把节目组当成“客房服务”,让他们给自己送牛奶。

这些女团偶像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姐姐们全都做了一遍。

相比姐姐们异彩纷呈的表现,制作团却有些差强人意。不知是因为节目剪辑问题,还是嘉宾性格以及表达欲存在差异,第一期节目中,两位男制作人存在感颇低,在声乐和舞蹈的专业知识输出方面几乎为零,只有杜华,率先立起了“兴风作浪的姐姐”人设。

只是,相比开播前网友对于姐姐们主导下节目失控的起哄心理,杜华的“直率”显然不被买账。

这也戳破了该节目的一个矛盾点:一档娱乐性远大于竞技性、审美性远大于标准性的破圈节目里,姐姐们个性肆意、美得多元,评委却固守传统选秀审美,这直接制造了话题炸点,同时为姐姐们来去了更多欣赏的目光——诸如“人间real张小雨(张雨绮)”等应援口号的出世,无不意外着这群姐姐在舆论场上取得了胜利。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不同人对女团的差异化认知可能本就是节目组的又一隐藏手笔。

不管是前期宁静的一句“是叫杜华吗”引起的对杜华的群嘲,还是丁当在微博上的正面对垒,相比传统选秀中导师与选手的绝对强弱关系,《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博弈可能——选手被允许挑战评委。

而这背后隐藏与满足的,是观众对于消解“权威”、颠覆主流、打破女性既定刻板印象的渴望。同时留下悬念的还有,撕掉保守单调的大龄女性标签后,姐姐们集中展现的洒脱不羁、敢想敢拼,是否正成为新的“舆论正确”?

更进一步说,她们能否真正地树立女艺人的新标杆,即便走出所谓的“选秀”和“女团”规则之后,依然乘风破浪?

不同于传统选秀节目对于话题人物、环节设定、灯光舞美、宣传营销等全方位的高要求,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在同质化的综艺选秀市场上提出这样一个大龄女团的议题,并且聚合起30位风格各异的女性艺人,《乘风破浪的姐姐》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毕竟,受众盼女性议题久矣。

此前韩红、姚晨等女艺人为受侵害女孩声援以及METOO运动的复苏,就已经喊响了“姐姐来了”的口号。与社会对于女性议题的关注形成对照的是,大众文化在相关题材方面尚属滞后——当前的选秀节目依然停留在消费主义和父权主义合谋下,对于“白富美”的追捧和对女性的臆断,而综艺节目又执着于展现女性独居的苦闷,或是对婚姻的焦虑,大龄女性往往不是她自己,而只能作为谁的附属品出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在试图恢复女性的主体性。比如节目中钟丽缇对于身体完整性的追逐——早睡、不喝酒不抽烟不熬夜保持运动,让身体、状态、心态永远保持在二十二岁。

再比如阿朵、黄龄、伊能静、宁静等人对于精神独立性的诠释——她们可以是传统民族的,可以是俏皮鬼马的,也可以是直率霸气的,可以回归家庭被亲情拥抱,也能够立足事业实现个人价值,而这一切的选择不必遭受任何社会规则的限定,只取决于她们自己的意愿。

既然是被纳入了如此庞大的社会框架,那《乘风破浪的姐姐》所要面对的,就不仅仅只是观众的调侃、广告商的狂欢以及平台对于流量的收割,更应有对30+女性价值的深度挖掘以及对后续发展的赋值。

cr.豆瓣“乘风破浪的姐姐爆组”

根据节目中的单人镜头出现次数以及网络热度,在这里做一个大胆预测,大体将姐姐们的后续发展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潇洒开心类”,代表人物为宁静、伊能静、钟丽缇等人。

无论是早已手握金鸡、百花、金马等国内外各大奖项的宁静,还是早年在乐坛成就颇丰的伊能静,亦或是执着于自我挑战的钟丽缇,对于这一类姐姐来说,一档节目能否帮助其开拓新的事业疆土并不重要,随着而来的商业资源似乎也无关轻重。她们之于节目组,是资历颇丰的压舱石,也是敢怒敢言噱头十足的老大姐。而节目组之于她们,无非是“玩着就把钱赚了”的新鲜事儿。

第二类是“披荆斩棘类”,代表人物为张雨绮、万茜、蓝盈莹、金晨、张含韵等人。

这类姐姐年龄多在35岁左右,正处于由少女到成熟女性的事业转型期,舞台表现可期,演技过关,个性突出,自带话题。对于她们来说,《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个绝佳的晋升平台,戏路的延展性、综艺性以及商业价值,都将在这个平台被一一展示并由此跃升。

第三类则是“背水一战类”,代表人物包括阿朵、吴昕、王霏霏、孟佳等人。

这档现象级综艺犹如赌场的入场券,游离于行业边缘的人必须堵上自己的全部气力,多一个镜头,往往就多一分职场进击的可能性。

仅从目前来看, 三类姐姐之间的未来发展明显存在差异,但共性问题也不容小觑。主要的矛盾在于,《乘风破浪的姐姐》真的是为了选女团吗,后续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成团之后经纪合约问题如何处理,咖位身价如何平衡,成团失败是否又要重新陷入“就当是一场梦,醒来依旧很感动”的死循环之中?

我们必须意识到,破除女星以及女性的生存困境,依靠的必须是结构化的改革,而不是一两个话题人物的个人突围。单就大龄女演员无戏可演的困境而言,需要的也是剧本、导演、资本、市场整个产业链的联动。如果无法解答上述问题,那这档节目或将陷入披着女性主义外衣的消费主义狂欢之中,能被记住的,只是遍地热钱。

当然,第一期节目显然只是集体亮相的“前菜”,真正体现选手专业素养的PK战,展示女性个人魅力和双商风采的真人秀,以及引发多元价值观碰撞的专业评分环节,还未上演。这一场以女星为代表的女性突围战,才刚刚开始。

演员杨紫,我对她的评价是:在生活里不会演戏,在镜头前永远真诚。她身上有很多平凡女孩的影子,一直觉得她很励志小时候怀揣梦想,身边无数人不看好她,很多人都劝她放弃,还总是被各种现实与琐碎裹挟,但她还是凭借自己的满腔热忱,走出了一条属于她的演员之路。


作为一个观众,在我看来首先她对得起演员这一职业。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对戏的认真程度,从业二十多年,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作品都是原声自己配音,几乎每部戏都会出单曲。邱莹莹让人讨厌,锦觅夭夭虐得人脑仁疼,佟年又软萌的让人想rua,她把每个角色演的都很鲜活。


曾经有人说过,杨紫是一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她的情商,不是虚伪的奉承,或是表面的礼貌,又或是把没礼貌当耿直,而是那种很真诚,让人很舒服的感觉。

《高能少年团》、《中餐厅3》、《向往的生活》、《萌探探探案》,每一个综艺里的她,永远待人真诚,没有包袱又有梗,乐观又善良。

她每次说话都很用心,在《中餐厅3》里,夸黄晓明单纯真诚、像个小男孩,直接把黄晓明感动哭了。


还记得《向往的生活》里,当张艺兴运载的树枝快要打到何老师时,她第一时间伸出两只手去捂住何炅的脑袋防止被树枝打到,轮到她自己的时候没有把手收回去挡自己,而是躲避的时候直接把何炅护住。


她会为了活跃气氛,丝毫不顾及包袱,连性别都可以模糊,《高能》的时候是所有人都能拿她开玩笑的兄弟。但她也是会不舍离别或是自责,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的小姑娘。把元气快乐放在镜头前,把敏感脆弱藏在心里面。

没有因为大火而迷失定位,每个采访都很通透。商业价值飙升后,没有为了挣钱签对赌,四处轧戏。状态不对了就放自己假调整。她所有的情商和智商浑然天成,全无斧凿之感,估计她看到别人的分析和总结,还会茫然地端额头,“哈?我真的这样吗?”继而一个臭屁表情“原来我这么优秀呢”


杨紫在我这里,情商高的体现有三点:

第一,夸人的艺术:她很少平铺直叙地夸,往往欲扬先抑,点出对方不为人所察的优点。看她夸黄晓明善良单纯,为张子枫的内向寡言正名,夸张家辉身正,甚至都不会让你觉得她是在夸他们,但她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们的“好”幽默自然地呈现出来,让人理解。凡事都有两面,她天然是个half-full girl.这需要三种底层能力:共情力、洞察力,表达力。尤其是表达能力,常人能做到语言表达,但她是表情,动作,语言都参与共同表达,这真的是从小接受戏剧表演训练的结果,常人难及。所以所谓的过人情商不是空穴来风,是一定要有出众的智商打底,进而经过很多修炼而成的。


第二,被怼被嘲的时候,从不硬刚:她总是用幽默轻轻带过,或者巧妙地转移话题,卸力于无形。真正的排面,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第三,“放下”的能力:有人对她叫黄圣依姐姐感到不解,甚至感到气愤;看到她为吴亦凡推广歌曲而不爽,觉得她圆滑世故。而我看不到一丝她在“忍”的痕迹,而是真的放下,云淡风轻了。深深地叹服她的风光霁月,心底宽大。放下过往,才能成全未来。这样的修养和心地,常人有五分,想不幸福也难。


说实话,我很喜欢看杨紫的采访,因为她每次说话都言之有物、周到得体,让人忍不住想学习她身上那股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劲。

看她的采访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种享受。这样的杨紫怎么会让人不喜欢呢?你喜欢这样的杨紫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颖在娱乐圈怎么那么高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