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成年组禁止17岁以下选手参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俄罗斯花滑“三套娃”成为了中国网友的宠儿,但对于这项运动,变革正在到来。

在日前举行的国际滑联会议上,通过了提高花样滑冰选手参加成年赛事的最低年龄限制的提议,年龄底限将从如今的15岁上浮到17岁。

这意味着,如15岁的“K宝”瓦利耶娃参加北京冬奥会这样的场景将成为历史。国际滑联认为,这一改变有利于保护青少年运动员。

虽然存在着反对的声音,但这一提议还是得到了通过,花样滑冰的国际竞争环境也将因此改变。

瓦利耶娃 资料图 新华社发 提高年龄下限得到支持

为何选择提高参赛年龄的下限?在国际滑联看来,这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球员而做出的必要举动。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决定。”国际滑联主席扬·迪克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日前举行的国际滑联会议上,曾经获得过三枚冬奥会奖牌的加拿大花滑选手埃里克·拉德福德作为运动员代表进行了发言,他表示自己支持提高参赛年龄下限。

瓦利耶娃 资料图 新华社发

“运动员生涯是短暂但紧张的,这一段不长的时间将会从生理、心理与情感上给运动员带来长远的影响,因此我希望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得到更多考虑。”

避免年龄太小的运动员承受过多的训练比赛压力和心理压力,就是这一改动的出发点。“为了奖牌荣誉是否值得用青少年选手的健康去冒险?”拉德福德说。

根据国际滑联运动员委员会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支持提升参赛年龄下限至17岁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达到了86%。

如今在会议的投票环节中,支持提高年龄下限的提议得到了100票赞成,16票反对,2票弃权,大部分参会者都站在了支持的一方。

而具体的实施将是循序渐进的——根据计划,赛季的参赛年龄下限维持15岁不变,然后从下一个赛季开始再提升至16岁,再下一个赛季再提升至17岁。

反兴奋剂也是动因之一?

和体操、跳水等体育项目一样,在花样滑冰尤其是女子花滑的赛场上,经常能够看到年龄很小的青少年选手登上顶级赛场并取得佳绩。

这是因为在花滑中,更小的身体能够在技术比拼中占据一定优势,女选手的生长发育反而会成为“拖累”,如今提升参赛年龄下限,等于让这样的低龄选手优势遭到了削减。

在接受采访时,25岁的美国花滑女将玛丽亚·贝尔就表示,提高参赛年龄下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助于延长女子花滑选手的运动寿命。

“人们希望运动员可以真正有机会将这项运动当成一份职业,而不是一场只持续一年的短期旅程。”

除了这方面的考量之外,业内人士的分析中,反兴奋剂也被认为是通过这一改动的原因之一。

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就出现了年仅15岁的俄罗斯选手瓦利耶娃药检阳性的事件,最终瓦利耶娃被允许参加女单自由滑比赛,但发挥失常未能站上领奖台,她所参加的俄罗斯奥运队夺冠的团体项目颁奖仪式也被推迟。

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规章中,对于16岁以下的运动员实行的是一套不同的处理程序。此番国际滑联提升成年组参赛年龄下限,将让比赛中针对兴奋剂事件的处理更为一致。

与此同时,国际滑联也希望通过这一改动,增强成年组运动员的“独立性”,减少因为年龄过小而受到教练或其他因素影响的可能性。

提高参赛年龄下限的提议已经得到了通过,虽然得到了业内大部分人的支持,但依然还是存在反对的声音。

在日前的国际滑联会议上,就有来自以色列的代表提出,进行这样的规则改变,对于那些滑冰运动员人数较少的国家,会带来更大的冲击和影响。

俄罗斯著名花滑教练塔拉索娃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们国家有许多的男女青少年选手,他们想要‘封锁’他们,所以只能靠这样把他们排除出比赛来达到目的。”

事实上,在美国花滑界,同样有人对于这样的改动抱有保留意见。

前花滑名将特洛伊·戈德斯坦就认为,自己虽然也支持提升参赛年龄,但是对于目前通过的计划表并不赞同。

在他看来,应该在下一届冬奥会之后再将参赛年龄下限提升到17岁,否则会打乱各国的培养备战计划,不利于运动员的发展。

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培养默契的双人滑项目,这样的改动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干扰。

(原标题:花滑禁止17岁以下选手参赛,未来看不到K宝这样的天才了?)

陈巍拿下了花样滑冰男单冠军,而纵观美国所参加的多届冬奥会,都有亚裔选手出战花滑,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

为什么亚裔选手会统领美国花滑?究其根本,既有文化的原因,也有经济原因,以及亚裔人群在美国生活和发展的社会原因。

40年来,持续不断的榜样力量

“踏上征程,北京我来了。”21岁的周知方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写道,他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充满了期待。同样,第6次获得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男单冠军的陈巍也希望能够在北京圆梦。

这是他们的第二届冬奥会,4年前他们在平昌首次踏上奥林匹克赛场。当时,美国花滑代表团内有14名运动员,7名都是亚洲面孔,分别是陈巍、周知方、陈楷雯、麦迪逊·查克、长洲未来和冰舞选手涩谷兄妹。

这些亚裔选手的出现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一代又一代传承的结果。每一位选手都是看着前一辈选手的比赛,被他们所激发、激励,然后沿着偶像的道路继续前进。

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身高只有1米52、体重42公斤的陈婷婷代表美国出战女子花滑。小姑娘当时只有17岁,来自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迪戈花样滑冰俱乐部。最终,她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让无数华裔和亚裔选手看到了自己在美国从事体育运动的方向和希望。

出生于1971年的克里斯蒂·山口就以陈婷婷为榜样。她也来自于加利福尼亚州,在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单人滑金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奥会金牌得主。

几年之后,接力棒传到了1980年出生的关颖珊手中。这位祖籍广东的姑娘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托兰斯,曾经9次获得美国花滑锦标赛及5次世界花滑锦标赛的冠军,还有2枚冬奥会奖牌。

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里,她始终保持着非常高的竞争力,兼具稳定和艺术表现力,是美国史上最出色的花滑选手。

自克里斯蒂·山口之后,每届冬奥会上都至少会有一名亚裔花滑选手代表美国参赛。而在华裔选手方面,由于美国和加拿大几代出色选手都姓陈,中国冰迷们还给他们分别取了相应的绰号:

陈婷婷是“陈家大姐”,第一位登顶世锦赛男单冠军的加拿大选手陈伟群是“陈家大哥”,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登场亮相的陈巍和陈楷雯分别是“陈三弟”和“陈小妹”。

而且,这些绰号不只是被冰迷们说说而已,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会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陈巍就表示比自己年长8岁的陈伟群就像哥哥一样鼓励着自己。他们曾经在同一块冰场训练过,当他在平昌冬奥会发挥不佳而情绪低落时,陈伟群也及时地为他加油打气。

拥有财力基础,支持孩子完成梦想

上一代的亚裔高水平选手为下一代的选手指明了行进的方向,年轻人们沿着这条被照亮的路,走得越来越远,人数也越来越多。

“我们正看到,在美国我们的运动正在更加多样化地崛起。”“二代偶像”克里斯蒂·山口表示,“这是令人欣喜的场面。”

不过,这并不是一条宽阔的大路,而是一条艰险无比的独木桥。因为练习花滑在欧美是一件非常耗钱、耗时间而且又有风险的事情,只有一小部分家庭有足够的财力、精力和勇气去支撑起孩子们的梦想。

纵观过去40年花滑在美加的发展,我们会发现,那些滑出成绩的大部分都是“移民二代”——他们的父母是拓荒的一代,通过自己的打拼已经在新的国家基本站稳脚跟,然后像传统的中国父母一样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包括文化、艺术以及体育上的。

代表美国参加2022北京冬奥会的陈巍和周知方的父母就是如此。

陈巍的父亲祖籍广西,在医学领域颇有建树,周知方的父母在硅谷工作,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在不放弃学业的基础上,芭蕾、钢琴、舞蹈、游泳、网球等多个项目齐头并进,最终才选择了花滑作为主修的“功课”。

不过,即便是他们这样已经迈入中产阶级家庭的行列,钱依然是让他们头疼的大问题。因为在美国,一个小小的冰童如果想要投入名师门下,常常需要花费3万美元的教练费。

而装备费、场地租用费、比赛差旅费、往返于住地和训练场地之间的交通费用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加起来一年需要8万-10万美元。

为了节省费用,周知方和他的妈妈经常凌晨4点起来,驱车5小时赶往训练地。然后妈妈在现场等他,傍晚再开回家。

陈巍也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只够负担自己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教练费用,每次上课时妈妈就在一边认真地做笔记,以确保他下次去可以表现得更好,教练不用把太多时间用在复盘上。

欧美传统,更倾向对抗性运动

偶像的力量、相对殷实的家境、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愿意为子女倾情奉献的精神,还有亚裔选手本身所具有的超强职业道德、毅力、决心和专注,使得他们在这个小众的项目里精英辈出。

尽管只占美国总人口的5-6%,但在男女单人滑项目中却有超过40%的顶尖美国运动员都是亚裔。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客观条件的存在——传统的欧美人群的概念里,他们更喜欢具有对抗性的集体类的体育项目。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家长,都更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些项目中有所建树,或者至少从这些项目中交到朋友,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是橄榄球(NFL)、冰球(NHL)、篮球(NBA)以及后来因为国际顶级球星大卫·贝克汉姆等人不断流入而备受关注的足球联赛。

上述项目的高对抗性、高集体性、高商业化,让作为少数裔的亚裔很难涉足。因为相对于其他族裔,亚裔在身材上相对没有那么高大,在成长过程中圈子相对较小,也没有足够的俱乐部、赞助商来对他们进行扶持。

林书豪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能够在美国顶级体育联盟内打球并且有出色表现的亚裔美国人,但在这一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在不同球队之间辗转。

除他之外,还没有太多的亚裔选手在橄榄球、冰球、篮球中崭露头角。作为亚裔,想要从这样的夹缝中闯出一条体育之路,就只能独辟蹊径——花滑就提供了这样一条路。

人才不断涌入这一项目,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质变,顶级选手接连出现——这些选手又给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们以希望,最终才出现了最近40年美国花滑代表队满目皆是东亚面孔的现象。

尽管从人数、参与度和大赛成绩这些方面看上去像是美国花滑被亚裔“统治”,实际上这既是一种主动选择,又有一种被动中的无奈。

国际滑联将花滑成年组参赛年龄提高到17岁 - 2022年6月7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滑年龄最小限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