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闪购和外卖的区别?

近一个月内获南向资金净买入超过116亿元。

今日早盘,美团高开近1.5%,而后持续走强,10点后更是加速拉升,一度涨逾7%。截至发稿涨幅近6.3%,报362.4港元,总市值超过2.13万亿,继续刷新历史新高。年初至今的13个交易日中,美团已累涨逾23%。

 美团的持续大涨离不开近期南向资金疯狂扫货的功劳。近1个月中,南向资金集中流入头部个股,腾讯控股、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美团4家即占南下资金全部持仓的31.27%,持仓总规模超过7480亿港元。其中,美团获南向资金净买入超过116亿元。

 除受南向资金青睐以外,美团公布于20年11月30号公布的三季度业绩也展现了较为扎实的基本面。同时,美团也入选了格隆汇2021年“下注中国”十大核心资产名单。 

2020年前3季度,美团实现总营收354亿元,同比增长28.8%,经调整净利润为20.5亿元,同比增长了5.8%。活跃用户和商家数量分别同比增长 9.4%和 9.5%。 

受疫情下“全民居家”的影响,美团外卖订单量在前三季度同比大增了30%,单笔订单金额也同比增长了4.5%。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同比下降了近4%,公司称主要原因是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但由于外卖员的支出增加,前三季度美团的毛利率下降了4.3%至30.6% 

业内人士预计,美团4季度的外卖订单数量还将有30%左右的增长。为了帮助实体经济复苏、拉动消费,美团在20年3季度再度调低变现率至13.6%左右,因此美团餐饮外卖业务的经营利润率预计将呈现同比保持稳定但环比下降的趋势 

另一方面,美团酒店及旅游业务在2020年下半年的覆盖范围也在继续扩大,高星级酒店的覆盖数量环比增长了20%至25%,同时,在20年第三季度,国内酒店均价已恢复至186元/晚。不过,酒店预订业务利润低,虽然三、四季度营收有所复苏,全年收入预计较去年同比下降在5.5%左右。 

除餐饮外卖、酒店及旅游业务外,美团在实体电商及零售赛道的加码也在继续。

2020年12月底,美团App正式进行了新版本内测。内测的重点是将原本隐藏在生活服务拼配下的“团好货”功能入口移至了首页首屏。 “团好货”于2020年8月上线,目的是作为分别于19年初和2020年7月上线的“美团买菜”和“美团优选”的补充。

目前,“美团买菜”主攻一、二线城市的自营生鲜,“美团优选”主攻下沉市场的社区团购,而“团好货”则是美团孵化的非餐饮外送B2C电商品牌“美团闪购”的新业务,采用商品团购+产地直发的形式。 

不过由于该项目还在孵化阶段,SKU数量较低,从目前的5个板块分类:水果、百货、零食、粮油、生鲜上面来看,与社区团购业务的主要区别就是覆盖的产品以可存放时间较长的商品为主,时效性较社区团购业务及闪购、代买业务更弱。 

“团好货”入口的升级将帮助美团打开目前本地生活细分赛道生活服务占比过重的局面,同时提高本地生活赛道中商品服务的竞争力。 

由于美团的食杂零售业务在20年三季度扩大了在一线城市中的覆盖范围,用户数量实现了环比翻倍。据银河国际预计,“美团优选”业务目前的团长管理能力、供应链的效率、SKU 产品扩张速度仍处于试验阶段,该业务的全年收入预计有同比增长 30%以上的空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本文是饿了么的市场需求文档,主要包括这4点:市场概述、需求分析、竞品分析和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总结。

外卖平台——“饿了么”2008年创立于上海,是中国领先的本地生活平台。

截至目前,饿了么在线外卖交易平台已覆盖全国2000个城市,加盟餐厅130万家,用户量达2.6亿。外卖业务涉及餐饮、医药、超市、生鲜、鲜花、买菜、预订服务等。

如今在线外卖日趋成熟,外卖不仅仅只局限于在线餐饮,而慢慢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订餐、饮品等餐饮类到超市跑腿医药鲜花等商品类别,甚至还有上门服务等。

越来越多的不同城市的不同人群更加习惯使用外卖服务解决自己的需求,外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本文档从市场状况、用户状况、市场竞品三个方面来分析饿了么产品的市场前景与策略。

Trustdata发布的《2019上半年中国外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外卖产业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9年全年的交易金额预计将从2018年的4613亿元增长到6035亿元。

(1)生活类新零售增长迅速

主流的外卖盯住在线餐饮行业,但随着外卖配送体系与各个外卖平台的成熟,非餐饮外卖占整体外卖比重加大;

在2017年第一季度,餐饮外卖占绝大部分,高达73.1%的比重,非餐饮外卖占据26.9%,到了2018年第四个季度,非餐饮外卖对比提升5.2个百分点。

(2)市场结构下沉,三四线城市成为外卖新增长点

在单日的订单量中,一二线用户点外卖的频率与次数都高于同等情况下的三四线城市,但是众多的三四线城市凭借其庞大的人口体量,在总量上超出了一二线城市的订单量。

从在线外卖用户城市分布中就可以看出,一二线城市用户从2017年的61.1%变为2018年的55.3%,较前一年下降5.8%。

(3)高价外卖比例增长,品质比重上升

40元以上的订单量,由2017年22.7%上升至2018年Q4的32.9%,说明用户不仅只是被外卖的低价优惠所吸引,也会被高品质的外卖服务吸引。

在饿了么平台上,2018年100元以上的高价外卖的订单量同比增幅为四成以上。形成这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外卖会提供高品质服务以外,也是由于外卖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有些外卖可以是由多人一起点餐,这样一来,订单的高价也可以理解了。

当前外卖市场存在的痛点,从用户、商家、骑手三者的角度在一个完整外卖流程中找出。

对于用户而言,外卖流程可以简化为三步,寻找商品和确定商品、付款下单、取得外卖。

寻找商品上面,现在的APP已经做的比较好了,各种分类、排列、结果筛选器等等。

决定用户确定某个商品的因素有许多,除了评分、距离、配送时间等因素,还有就是优惠力度,用户往往会在两个相差不多的商家中选择优惠力度更大的商家。

付款下单这一环节,饿了么优先让用户使用支付宝结算,再用户取消结算后,订单进入待付款环节,此时再次进行付款,付款方式中会多出来一个微信支付,这样既可以使得用户优先使用支付宝也能够提供微信支付的渠道。而在美团外卖中则只有微信和美团闪付这两个支付渠道。

当前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格外重视,许多消费者不点外卖或者很少点外卖的原因之一就是质疑或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痛点问题就在于此。

除了书面和平台上商家信息披露外,要解决这个痛点问题,另一种解决方式就是在外卖商家制作厨房内安装摄像头,用户可以在等待商家制作的过程中,进入商家正在制作页面查看实时制作监控,这样一来可以有效解决这个痛点问题。

对于骑手配送环节,骑手在接单后赶往商家取餐,这里有几个痛点问题:

  1. 骑手能否在给定时间内送达;
  2. 在规定时间内商品的状态能否尽量完好,例如温度、形状等;
  3. 骑手与商家之间的问题,商家制作不够及时影响骑手其他单的配送进度等;
  4. 骑手配送优先级可能会影响配送时间,进而影响外卖体验;
  5. 骑手与用户之间矛盾,可能出现骑手态度不佳或者用户过于严苛等。

对于商家售后环节,除了商品出现品质问题或者数量明显缺少外,一般来说,用户不会要求商家进行售后处理,而一旦出现品质或明显缺斤少两,往往会促使用户进行售后处理,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渠道还有直接联系商家来进行售后退款。

除了主流的餐饮类外,还有超市买货、鲜花订购、医药跑腿、蔬菜生鲜等其他新零售的非餐饮外卖,从市场趋势就可看出目前许多平台也在致力于此。例如:

  1. 饿了么布局的饿了么有菜就是面向餐厅B端食材采购平台;
  2. 京东到家就是一款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产品,提供到家服务,有超市到家、外卖到家、品质生活、上门服务和健康到家等;
  3. 每日优鲜则是一个围绕家庭餐桌上的生鲜电商平台,覆盖了水果蔬菜、海鲜肉禽、牛奶零食等全品类。通过在主要城市建立起 “城市分选中心 + 社区配送中心” 的极速达冷链物流体系,为用户提供全球生鲜产品 “2 小时送货上门” 的极速达配送服务;
  4. 盒马鲜生既是超市又是餐饮店也是菜市场,既包括了线上APP购物又可以在线下门店进行购买。
  5. 美团闪购是美团推出的主营非餐饮外卖服务,利用美团配送物流体系,主打30分钟快速配送服务,同样涉及生鲜、超市、送药等服务。

当前外卖市场主要形成两大巨头,饿了么与美团外卖。

背靠阿里的饿了么外卖与获得腾讯投资的美团外卖的双雄角逐占据了目前外卖市场的主要份额,基本上所有外卖商家都要在这两个平台上开设店铺或择一入驻。

此外就是垂直型的外卖产品例如KFC宅急送、金拱门的麦乐送、来1火这种自身拥有庞大用户群体和物流配送体系能够存留下来。

进入外卖市场,作为一个商家而言,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入驻平台,能够迅速获得成熟的外卖平台服务。一方面能够获得众包配送服务另一方面却是平台收入抽成代价。

作为平台而言,想要做成综合性外卖平台,难度很大,18年就有滴滴宣布进入外卖市场,在南京郑州等城市上线了外卖平台。在两方集团对垒的情况下,滴滴宣布进入外卖市场,很难说会不会受到双方打击。

从资金方面而言,市面上的两家都是资金实力雄厚的资本集团。

从成熟性来看,综合性平台已经足够成熟,只有切出足够精准的细分市场才能占据一席之地,例如生鲜食材市场就有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产品盯住。

从技术壁垒来看,想要建成综合性外卖平台必须拥有足够庞大的用户有效数据,和技术支持。

因此,综合性外卖平台进入壁垒很高,而其他细分外卖产品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想要在某个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找到精准细分市场,此外资金、技术缺一不可。

对于饿了么外卖平台而言,有三类用户:消费者、商家和骑手。

消费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卖用户,首先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点外卖,而点外卖细分出餐饮和非餐饮外卖,非餐饮外卖中又有超市外卖、蔬菜生鲜外卖、医药外卖以及鲜花、宠物用品、母婴用品等等分类。

其次外卖平台利用其配送物流系统推出的跑腿服务,可以让骑手在某地取到用户指定物品后送往指定地点。

最后外卖用户还可以利用外卖平台提供的商家信息来得到许多外卖商家及其商品与服务的信息,能够满足消费者选择多样化商品的需求。

商家入驻外卖平台或者推出外卖服务,当然时有利可图的,利用大平台的用户流量来提升订单量和销量,并且提升厨房的使用效率,以此来增加销量,提升利润量。

此外,如果商家外卖业务效果良好也能够提升知名度和增加用户粘性,进一步扩大外卖销量还可以提升店面就餐人数等。

无疑外卖的盛行提供了许多工作机会,相应的增加收入。而完善的外卖平台能够为骑手提供语音助手来辅助骑手送餐,提升工作效率。

饿了么外卖用户需求KANO模型:

  1. 基本型需求:支付功能、点单功能、搜索功能、商家详情功能、订单详情功能、定位功能、配送功能等;
  2. 期望性需求:红包优惠、多人订餐功能、活动专区、查看评价、售后服务、查看配送状态等;
  3. 兴奋型需求:好友拼单、内容推荐、互动分享等。

外卖用户年龄30岁以下占82.2%,即以80后和90后为主。

目前外卖细分市场来说白领和校园市场占据绝大部分外卖市场,也就是用白领和学生用户群体仍是最主要的两大类群体。

用户使用场景分布中,居住地为最高频次的场所,其次是学校、写字楼,另外也出现有酒店宾馆、医院等场所。

说明不仅在生活居住地、工作场所、学校等地方人们会点外卖,而且可能在旅游住宿宾馆处也有可能点外卖,说明外卖方式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出差旅行等场景下也会有较高的需求。

(1)用户对于外卖平台不满意主要事因

由上图可以看出,对于各项事因中,用户对于外卖平台最不满的即是商品的质量问题,说明用户对商品的品质问题最为敏感,其次是配送质量,再次者是商家环境质量,这三种主要不满意情形中由两种是关于商品质量问题,足以说明外卖用户对于商品品质的重视和在意程度。

(2)用户对于配送骑手的主要不满原因

在调查用户对配送骑手不满意调查中,用户最在意的两点是外卖骑手的服务态度恶劣与送餐时间超时。

对于用户而言,点外卖的过程中唯一需要面对面接受服务的只有外卖骑手,所以外卖骑手的服务状况直接影响到用户外卖体验。另一方面用户追求的是不用出门而在一定时间内拿到外卖,给定的配送时间往往处于用户的最长配送预期时间,配送时间一旦超过规定时间,用户往往会有较大的不满。

(3)用户最关注的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是食品安全。由于用户并不能直接店内消费不能当场指出商品的问题与反应,也无法看到制作环境,在这种缺乏商家环境信息的情况下,用户对食品安全也尤为重视。其次是服务态度问题,现在餐饮说到底也是餐饮行业的分支,用户消费享受到的是商品还有服务,对于外卖而言除了商家的服务外还多了配送骑手的服务,由此直接与用户接触的骑手的服务态度同样重要。

场景一:学校在武汉的在校大学生小明周末宅在宿舍,使用饿了么APP点晚餐,他比较喜欢汉堡可乐等食品,在选择商家时候会特意注意是否有较高的优惠,而且订单价一般在20元左右,而且住在6楼的他希望外卖能直接送到寝室门口。

场景二: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小丽是一位白领,晚上需要加班,她决定点一杯咖啡来提提神,而且也有三位同事需要点外卖托她一起点,她打开饿了么APP后,直接点开咖啡品类,发现星巴克咖啡也在里面,随后她点了4杯咖啡,总价值120元,店铺满100减20元,而且还有红包补贴,她很满意,付款下单94元。取到外卖后同事给她AA结算。

场景三:已经结婚的白领小芳,周末时候不愿出门去较远的菜场买菜,而且一个人出门提东西很累,于是她打开饿了么买菜模块,浏览了一圈菜市场食材和品类后选择好食材后付款下单,45分钟后食材外卖送到。

场景四:小王十一国庆出门旅行,在景区游玩一天之后筋疲力尽回到宾馆,此时他累的完全不想出门去找吃的,于是直接在饿了么点了一份附近好评高的本地特色外卖,半个小时后他就收到了外卖。

  • 产品名称与版本:饿了么:V8.23.2
  • 直接竞品名称与版本:美团外卖:v7.20.4_3150

4.1 产品与直接竞品分析

4.1.1 用户与产品定位

4.1.2 饿了么与美团外卖产品结构对比

无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外卖,整体产品结构都是由外卖/首页、订单、我的组成。

两者结构最明显的区别是,饿了么将超市业务从外卖业务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大的功能模块,其旨在将线下离散的超市生态的整合起来,打造成一个用户附近超市的线上超市。

而美团外卖并没有针对超市外卖做出大动作,还是专注于外卖这一产业。

因此相比于饿了么“外卖、超市、订单、我的”这样的结构,美团外卖则是“首页、会员、订单、我的”,其重点还是落在用户身上,【会员】模块突出美团增加用户粘性,打牢用户忠诚度。

4.1.3 饿了么与美团外卖核心业务流程

饿了么与美团外卖核心业务流程并无明显区别。

4.1.4 饿了么与美团外卖战略对比

1)2018年两者战略发展历程

18年4月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美团6月递交IPO申请上市,而且还引入腾讯集团的资金投资。一方面饿了么借助和融入阿里生态体系拓展全品类的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美团成功上市借助资金,仍然以餐饮为核心业务外,积极拓展网约车、共享单车以及美团闪购业务等。

2)饿了么与美团外卖具体布局

饿了么在被阿里收购后,随后在阿里集团的加持下收购了竞争对手之一的百度外卖,2018年饿了么开启融入阿里生态体系下。

在面对在线外卖市场用户红利消减的困局,饿了么通过加入阿里新零售体系,迎合现代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提升流量优势与配送优势,提升平台自身渗透率和市场占有率,借助阿里生态体系优势,饿了么将“吃喝玩乐买”的本地生活生态圈进一步细分。

在对面美团外卖在用户流量和业务种类方面的激烈竞争,饿了么能否良好融入阿里的新零售生态圈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

美团推出美团闪购进一步助力美食饮料、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主营业务,同时不断探索酒店、交通票务等新业务,拓展平台在新零售时代的服务能力;

但网约车等新业务扩张的成本投入也成为美团持续亏损的主因,10月份美团内部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提出“Food+Platform”的战略规划,未来美团需提高对新业务的整合能力,利用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的集聚优势。

4.1.5 饿了么与美团外卖盈利模式

美团外卖盈利模式与饿了么相差不多大致如下:

  1. 送餐团队与店家合作的费用

4.2 间接竞品——盒马鲜生与叮咚买菜

4.2.1 竞品简介与产品定位

竞品简介:盒马是超市,是餐饮店,也是菜市场。消费者可到店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而盒马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

产品定位:盒马鲜生作为阿里进军垂直生鲜领域的一步,即是超市,也是餐厅,还是电商,通过将线下门店与线上APP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打造了一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鲜餐饮的新零售模式,具体来说是一种“线上外卖+线下门店+餐饮”模式。

竞品简介:叮咚买菜是一款自营生鲜平台及提供配送服务的生活服务类APP。主要提供的产品有蔬菜、豆制品、水果、肉禽蛋、水产海鲜、米面粮油、休闲食品等,平台不设定起送门槛,没有配送费。

产品定位:是一款围绕“餐桌”的生鲜供应和配送平台,主要解决用户买菜难和买菜麻烦的问题。主要是“前置仓配货+即时配送”业务模式。

4.2.2 竞品所属细分市场与用户场景

立足于生鲜和餐饮市场,创造“超市+餐饮+线上生鲜电商+外卖”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利用线下超市作为体验中心与仓储中心,向周边3公里用户提供线上生鲜电商。

  1. 小倩,25岁白领,下班之后不想做饭,点外卖配送时间不确定,有时候饿了半天外卖也还没送到,卫生质量也堪忧。在盒马上点外卖就准时多了,下班点,到家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上了。
  2. 小红,5岁孩子的年轻妈妈,经常需要给孩子买些优质的牛奶,吃的食物也更倾向购买有机的食品。家附近刚好有一家盒马鲜生的体验店,体验感还不错,有时候会带着小孩去店内吃吃海鲜,不想出门买菜的时候直接在线上下单。
  3. 小白,某餐饮店生鲜采购,看过盒马的供应链之后感觉还不错,生鲜商品品相也不错。盒马提供企业采办入口,提供专业的配送服务,于是决定生鲜品类就在盒马上采购了。

聚焦餐桌,盯住家庭生鲜食材市场,作为“小而美”的生鲜类垂直电商,打造“前置仓配货+即时配送”业务模式。从“买菜”就可以明显看出其主攻方向,定位清晰明确。

  1. 23岁上班白领,难得周五准时下班,想在周五晚上好好做一顿饭犒劳下自己,于是下班后打开手机在叮咚买菜到家上下单买了肉和蔬菜,然后打车回家等待菜品送达。
  2. 35岁家庭主妇,在周一的上午照顾完宝宝一看时间都快11点了,而自己还没忙完家务,来不及去菜市场买菜了,看到叮咚买菜最快30分钟即可送达,还不要配送费,于是在叮咚买菜上下了订单,在家里一边做家务一边等菜上门。
  3. 企业采购,小明所在的公司每周都有下午茶活动,每次选品选店比价费时又费力,于是想长期采购质量新鲜价格合适的水果,公司最后和叮咚买菜合作,品类丰富还免费送货上门。

将线上与线下打通,是盒马创造生鲜市场上一个新的玩法,不单单只是简单的同时进行线上线下业务,而是追求两者的深度融合。

线上生鲜外卖有一个痛点是用户缺少体验环节,而线下门店可以进行弥补,而且对于处在3公里或5公里配送范围内的用户而言,这个距离并不远,在下班或者周末就能去门店体验。

而线下生鲜零售难以触达广大用户,线上生鲜电商就可以很好的满足这点,通过内容营销、社交推广等方式,线下门店能够获得充足顾客流量。

叮咚买菜通过预订订单量,以城批采购+品牌供应商直供的采购方式,采取分布式仓储,将货品运送到各个社区前置仓,根据用户订单利用自建物流进行配送。

5.1 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一二线城市外卖渗透率很高,三四线城市外卖量迅速攀升。随着80后90后消费能力的增长,外卖已经成为生活方式之一。

(2)外卖行业拓展,服务场景全品类化

餐饮行业目前仍是外卖的主流行业,但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建立线上业务,服务在服务场景方面,外卖平台在不断拓展即使配送品类,涵盖生鲜水果、生活日用、鲜花绿植、服装配饰等众多品类,进一步外延服务场景。

(3)外卖市场增量所有放缓,存量市场留存是关键

随着一二线城市外卖行业日渐成熟,三四线城市外卖市场基础设施有待提高,使得外卖市场增速放缓,当前的存量市场各个平台如何做到留存用户,提升用户总程度,单纯的补贴吸引用户成本较高,依靠其他手段来保有用户量才是平台长盛不衰的关键。

(4)从外卖转为数字化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外卖作为一个服务到家的业务,除了开拓更多的细分市场外,商家的数字化转型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趋势,越来越多的人点外卖或倾向在线消费,线下的竞争力和吸引用户能力难以满足更加“懒”的消费者。

因此将众多商家进行数字化转型,并且将各个生活细分市场连接起来,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生活服务平台,是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当前诸多巨头正在做的事情。

5.2 未来市场风险和困难

(1)留存和增加用户忠诚度

对于外卖用户而言,在饿了么或者美团外卖这两个平台上点餐其实并无太大的转移成本,主要吸引用户的除了习惯以外,就是两者的差异性,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补贴优惠力度,其二是差异性的商家,例如饿了么平台上有星巴克,而美团外卖上则没有。

外卖最让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在于商家制作过程的不够透明,让人担忧其质量安全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和提高外卖安全性能够减轻很大一部分人群对外卖的担忧,也能进一步的拓宽市场。

目前,在一般情况下,普遍的外卖配送时间在30分钟和30分钟以上,“勤快”的人下楼10分钟就能解决需求,而且长时间的配送时间会影响商品质量与消费者体验。

另外配送成本问题也是制约外卖发展的原因,虽然对于商家而言,其配送费用会转嫁一部分给消费者,但这也提升了消费者点外卖的成本,进一步减少用户,通常配送费用会占用户订单价的10%左右。

本文由 @zw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小米和美团的文章,曾经两个公司都是估值3000多亿的独角兽,都在2018下半年上市,都赶上了2019年股市闪电崩盘,被称为难兄难弟的好基友,如今却活出了两重境界。一个市值破千亿刀,荣登中国TOP3,另一个还活在破发的阴影中。

截止6月5日,美团市值达到,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外卖闪购红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