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7G流量可以用多长?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2020 年1-5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就提到了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保持较快增长,5月用户平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超10GB。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1-5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611亿GB,同比增长35.2%;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590亿GB,同比增长31.1%,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6.6%。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这是和年初新冠疫情导致的“宅家防疫”措施是离不开的。在国内疫情暴发高峰期,全国人民几乎都在处于宅家状态,远程办公、在线上网课等活动都需要网络支撑,而大部分的手机流量消耗,笔者猜测都是用于打发无聊时间,长时间地刷短视频、刷新闻资讯消耗掉的。

在此前工信部发布的数据中,我国网民月平均使用手机流量在7-8GB左右,而今年5月份数据的增长,也可以看出,随着提速降费政策的实施,网民上网的习惯已经改变,使用手机流量上网已经成为常态,为了适应大流量使用习惯,很多用户会选择升级流量套餐价格或者直接办理大流量套餐。

例如盛行一时的互联网流量卡,月套餐费低,流量单价低,最重要的是,数十种专属免流APP可以随便刷,如果你也想办理这样的套餐,电信19元星卡(日租版)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套餐内200GB定向流量,抖音、快手、优酷等数十种热门手机应用任性刷,套餐外1元/1GB/日,不用不花钱。

就笔者询问身边同事或朋友月使用流量情况来看,两极分化还是比较严重的。有一群人每月流量使用可以超过20GB,平时几乎不连接无线WiFi,而且特别喜欢用手机看视频,因为办理的是互联网流量卡,所以每月话费也差不多就50元左右。

而另一部分人每月使用流量几乎不超过3GB,在家使用无线WiFi,在公司也连接无线WiFi,出门在外如果是有WiFi的场所,也会使用公共WiFi。

但因为办理的手机套餐费较贵,所以每月话费也差不多在40元左右,虽然流量使用少,但手机套餐包含的通话时长比较多,即使平时不经常拨打电话,但话费还是没有减少。

我国5月份用户平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超10GB,你拖后腿了吗?

  东方网记者裘颖琼12月19日报道:针对近期网友吐槽“50元6秒用完”,移动今天向记者解释称,6秒用完在实际操作上有点难度,且一般理性的消费者也不会用最低消费值去这么浪费。

随着中移动4G资费标准的推出,消费者在为4G网络飞快的速度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担心不够用的声音。有些网友发表微博表示,“50元、600M的流量套餐,100M的下载速度,6秒内就使用完了。”对此,移动人士表示,100M的下载速度是理论上的“峰值”,一般难以达到,因此即使消费者想要在6秒用完,实际操作中有点难度。

“此外,消费者应该按照自己的使用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套餐。”该移动人士还表示,一般理性的消费者也不会用最低消费值去这么浪费。

近期,上海移动开展了4G(TD-LTE)终端预约活动,并公布了部分4G(TD-LTE)流量套餐。东方网记者今天获悉,针对2014年1月底前办理4G(TD-LTE)套餐的用户,上海移动推出“流量买一送一”的优惠营销方案,即定制多少流量的4G,赠送同等流量的2G或3G,以及5G的WLAN流量。举个例子,原价70元/1G的4G上网流量套餐,在促销期内能另外获赠1G上海本地流量和5G WLAN流量,即70元一共包含了7G流量(含WLAN)。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 王晓易_NE0011

三大运营商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限流量。用户当月流量使用量超出某个数值后,会限制网速和限制单月的流量上限,可谓是“限量又限速”。这是为什么呢,下文说一说。

  • 手机上网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到基站,无线传输需要通过信道来传输,同一时刻信道频宽只能同时传输有限的手机信号,如果用户数过多,那么其他用户手机传输数据就会受到影响;

  • 基站的容量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4G基站在20M带宽容量下,可以容纳的用户数量上限是1200个。在火车站、机场等人口密集的地区,手机上网速度会比较慢;

  • 如果放开手机流量的限制,大家均使用4G网络代替家中的宽带,那么基站很容易就崩溃了,这个是有先例的。

  • 超出流量之后限速,也是国际惯例,以美国、日本、韩国为例;

  • 美国的四大运营商Sprint、AT&T、T-Mobile、Verizon早在3G时代为了争夺用户就出现了不限流量上网套餐,但是很多人将手机卡作为上网卡使用,每个月的流量超过了几百G甚至1T,基站无法满足需求,很容易陷入瘫痪。因此,两年后全部强行终止了无限流量;

  • 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 DoCoMo的“无限流量”套餐是每月折合人民币325元,超过7GB之后,限速到128kbps;

  • 韩国的无线流量套餐是每天6小时不限速不限流量,每月可享受31GB的流量,超过之后,限速400kbps。

总之,由于基站容量有限,无线频谱资源有限,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不限流量,在满足用户征程流量需求的前提下,对超大流量用户采取限速,对用户公平使用网络也是一种保护。也许将来5G网络普及之后,实现超密集组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不限流量”,实现无线方式接入宽带。




我们不必将运营商想的太单纯,也不用将运营商想的太简单。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诚然,在考虑到基站资源问题(同一个地区,因为用户不限流量,会抢占流量资源,影响他人的正常网速)。实际上,更为主要的是获得利润。

我们以联通和移动套餐为例:

不管是联通的冰神卡,还是移动的全球通套餐,都采用的是阶梯式的消费模式。

比如,冰神卡系列中有小冰神卡和大冰神卡之分,小冰神卡的月费为99元,大冰神卡的月费为199元,大冰神卡会提供40G的流量;而小丙申卡会提供20G的流量。如果超过这个流量限额,就会出现限速。实际上,这种阶梯式的消费模式,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响应“提速降费”以后,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限量网速,可是我们发现运营商的收入却并没有降低,反而上涨了!比如在2018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纯利润均有所增长。

要知道随着网络的不断流行,语音通话的地位已经日渐下降,我们使用电话的几率也越来越少,也就是说语音通话,所带来的收益已经降低了非常多。而运营商的主要收益,还是来自于网络,可想而知,在提速降费的情况下,运营商的总体收入提升,这就不得不说明一些问题。

所以,限速的主要目的考虑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会获得利润,另外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基站的资源性。




可以这么理解,所有的基站就是一个大的路由器,带宽是一定的,用户若不限速一直使用,当用户连接到一定数量时,其他用户就连接不上了,表现形式为手机满格4G信号无法上网,连接上的用户也感觉网速慢,为什么呢,一般一个信源设备对应一个天线方向,城区覆盖距离200—500米,一个信源的容量是有限的,实际可以连接上的400户左右,但是能同时分配基站资源的最多就100多户,这个时候就有一个规则,比如手机放放办公桌上连接的A基站,基站只是让你的手机驻留上面,但没有占用基站的带宽(资源),突然想查一下明天的天气,那么你发起数据请求,基站这个时候就根据你的业务需求分配带宽(资源),了解到天气后基站又收回带宽(资源),这个规则是个固定网络是不一致的,说白了就是共享带宽和独立带宽的区别,第二点,流量就是钱啊,你不知道运营商多希望用户多用点,移动统计去年人均一个月才3个G,学校用户平均才20G,20/40G限速是有统计分析的,大家真的了解自己一个月的使用量么。




本人用的是每月18元包100G的流量卡,不限速




不是流量用完了降速,是流量达到一定额度了才会降速。运营商给降速的解释是,流量用的太多,会导致网络拥挤,导致网络瘫痪。个人感觉这个理由纯属忽悠人




移动就牛逼了10g后限速128kb。屌不屌。




我的40g流量只用了7g为什么被降速了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月100g的移动流量卡在哪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