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维新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7、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是 (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法典》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暂行约法》

16、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     )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1965年1月,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观点的文件是 (     )

A.《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B.《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24、1967年,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进行的抗争被诬称为 (     )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D.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A.清政府腐败无能,不堪一击

B.起义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拥护

D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

40、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     )

A.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B.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C.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叶挺、张太雷     D.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叶剑英

44、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 (     )

47、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

49、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提出这一观点的文献是 (     )

C.《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D.《新民主主义论》

52、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的是 (     )

53、建国初期从根本上稳定物价、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大措施是 (     )

5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 (   )

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形成

A.“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为抢班夺权力图利用毛泽东排挤邓小平

B.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邓小平力图团结老干部反击“四人帮”集团

D.毛泽东认为邓小平的整顿最终会导致为党内走资派刘少奇翻案

6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79、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     )

83、1961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C.天安门事件爆发  D.反击右倾翻案风

A.《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93、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是(     )

94、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   )

102、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批评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坚持的(     )

A.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C.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D.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的南下

107、解放战争时期,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文献是(     )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109、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     B.中国人民政治西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

116、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政策的中国领导人是(     )

117、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会议是(     )

A.消灭地主阶级,废除封建剥削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    D.废除封建剥削,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A.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B.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   B.维新派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C.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     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126、中共中央发表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     )

C.国民党正面战场应发挥主导作用    D.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27、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的是(     )

133、同盟会成立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开展武装起义放在了首位,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C.“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D.丧失了与福建十九路军的合作良机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是因为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这些阻碍来自于 (     )

8、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主要联盟的阶级是 (     )

9、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 (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D.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10、中共十七大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 (     )

A.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农民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D.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胜利的保证

A.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C.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17、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是 (     )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D.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本

A.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B.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D.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A.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B.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

C.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D.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全面总结

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C.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30、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受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其中有 (     )

B.长江等流域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C.台湾领导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D.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C.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D.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A.改革是前提,发展是动力,稳定是目标     B.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

3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有(     )

36、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哪些手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41、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五反”运动。其主要内容除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外,还包括(     )

4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

5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是(     )

C.是否继续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D.是否坚持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1、简述1 9世纪未,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2、简述五四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5、简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6、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7、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8、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9、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10、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11、《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

12、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13、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

14、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积极作用。

15、简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2、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深刻启示。

3、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客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6、试述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自考复习题答案

1.第一,维新派希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却又不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实现改良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这就南辕北辙,难以成功;第二,维新派反对外来侵略,谋求中国的独立富强,但却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第三,更致命的是,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

5月4日到六三大逮捕是第一阶段,运动的主体是青年学生。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两天内逮捕千余名学生;六三大逮捕后是第二阶段,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6月5日,上海工人2万余人开始罢工,揭开了工人罢工的序幕。五四运动越出知识分子这一狭小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4.1)没收官僚资本,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力量,消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2)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2建造了宝成铁路、青藏公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工程。3国力军力逐渐强盛,取得了“两弹一星”等成就,在抗美援朝、中赢得了胜利。

6.1)经济上,封建地主制经济,耕作方式上,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政治上,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4)社会结构上,封建宗法家族制度是基础。

7.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实行),二为(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8、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这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9.1)抗战胜利后,把接收变成“劫收’,人人发“胜利财’,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签订后美国加紧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军费支出剧增。(2)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在美国支持下,下令召开的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和大会制定的是非法的,它破坏了政协协议。国民党在其军队占领首府张家口的当天就下令召开“”,使广大民主人士和人民群众从事实中看到国民党不要和平、不要民主,把同情放到了一边。(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针对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统治并使之“合法”化而召开的“”,采取了坚决反对的态度,拒绝参加会议和拒绝承认所谓宪法。“国民大会”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集团陷入了更加孤立的困境。

10.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2)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4)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1.1)土地分配方案: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2)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是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容更为深刻。

1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场分为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统一战线内的这种分工,既是全民族抗战战略上的需要,又客观反映了国共两党两军的实际情况。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拥有二百万正规军,举凡兵力、装备、训练、给养,无不远远强于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担负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势所必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数量少,装备差,但能打游击战,善于组织民众,独立作战和生存能力强,擅长开辟敌后战场,坚持敌后抗战。在两个战场形成夹击的战略态势下,日军陷于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被动。

这两个战场的关系是互相配合,一致对外,一起对抗日本侵略者,开辟了抗日战场的新局面,为日后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的方针,正面战场虽然组织了多场战役,但效果不佳。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14.   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15.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是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墓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二,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自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坚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观察形势,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2)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3)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3)军阀割据、战乱频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将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5.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3)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4)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在帝国主义和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6.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理论著作,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在分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全部革命运动。指出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意义:(1)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十九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萨长土肥四强藩合兵。在伏见?鸟羽战役中战胜幕府军,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奉还大政于明治天皇,从此日本正式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明治维新剥夺了封建武士阶层的特权,中上级武士因由政府赎买其土地而转化为新的寄生阶级,下级武士却只有破产一途。1877年,西南士族在西乡隆盛的领导下发生叛乱——西南战争是戊辰战争的余波。明治维新毁灭了旧的封建秩序,开创了新时代,无论在日本历史还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维新主角并非四强藩藩主,而是广大中下级武士和平民。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  明治政府首先采取“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的措施,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此后,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国之本;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明治维新运动的性质和明治政权的性质:
①“革命”说:传统上,我国学术界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或者说是一场不彻底的、未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②“改革”说:郭宣霖在《日本明治维新性质问题的商榷》一文中提出了明治维新是一场变革的观点。樊元等人则明确提出:明治维新是与封建阶级妥协的资产阶级改革。万峰认为,明治维新“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并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鲜明特点的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王晶认为,明治维新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因为明治维新过程中没有出现要求给予广大人民参政权利的运动。(王晶:《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载《日本研究》,1994年第1期)
③“封建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说:蒋立峰认为,说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革”都不合适,前者只能包括1868年前后的短暂的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时期,后者只能概括明治政府前20余年的主要活动,两者都没有把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完整地包括进去。他认为,“明治维新是具有日本特色的进一步、退两步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或称为封建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蒋立峰:《明治维新是进一步、退两步的封建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载《日本问题》,1989年第6期)
①“联合专政”说:这是一种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又分两种。一种认为明治政权是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另一种认为是资产阶级和地主的联合专政,可以附在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一类之中,即基本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②吕万和认为,把明治政权说成是地主资产阶级专政或是资产阶级地主专政的提法含混不清,不能表达明治政权的本质,他认为明治政权是带封建性的特权大资产阶级专政。(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③蒋立峰认为,“明治政府通过各项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到1890年前后已使以近代天皇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政权转变为带有浓厚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政权,或称半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权、封建资产阶级政权。(蒋立峰:《明治维新是进一步、退两步的封建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载《日本问题》,1989年第6期)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而明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一、历史背景:
1、倒幕运动的成功为维新提供了政治保障。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维新提供了物质基础。
3、幕府统治下,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4、幕府推行锁国政策,日本落后于世界
5、西方列强侵入,日本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深。
1、“废藩置县”,府县由中央派官员进行管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3、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4、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5、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6、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生活习俗西化。
7、仿照欧美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8、仿照欧美,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9、1889颁布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但保留浓厚封建主义残余。
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并在此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的道路。

明治维新的断限和分期: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明治维新的断限存在1853~1877年说、1867~1868年说和1868~1873年说等不同说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史学界在明治维新的上限问题上基本取得一致,即1853年佩里叩关,而对于明治维新的下限却存在分歧。
①“1911年说”:万峰认为,大体上自1869~1911年,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终完成,这也是明治维新的下限。(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②“1894年说”:吕万和在《日英新约的签定和甲午战争的爆发》一文中提出这一观点,后来他又在《简论明治维新》一文中阐述了理由。(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③“1889年说”:汪森认为,到了1889年日本颁布宪法,已经完成了把日本改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任务;武安隆等人认为,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日本近代国家体制的确立和明治维新运动的基本结束;王继麟也认为,从民主性和民族性角度考虑,明治维新只能划到1890年前后,因为此时日本资产阶级和地主的联合专政已经确立,国内基本矛盾和对外基本矛盾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①“两阶段”说:万峰认为,从佩里叩关到1868年为第一阶段,1869~1911年是明治维新的第二阶段,即资产阶级改革阶段。(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1期)
王晶认为,从佩里来日到废藩置县为第一阶段,从1875年至1890年宪法颁布为第二阶段,即自由民主运动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课题是在第二阶段提出来的。(王晶:《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载《日本研究》,1994年第1期)
②“三阶段”说:蒋立峰认为,明治维新可以分为准备阶段、革命阶段和改革阶段等三阶段。(蒋立峰:《明治维新是进一步、退两步的封建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载《日本问题》,1989年第6期)

万峰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了倒幕运动取得成功的原因。国内方面,倒幕派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这是倒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国际方面,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使列强无力顾及日本,客观了支持了日本的倒幕运动,同时,西方列强也力图使日本成为其远东的“前哨”,从而使日本倒幕运动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
李家桂、许永璋著文分析了倒幕运动成功的五个原因:
1.幕府的垮台在19世纪中期是大势所趋。因为当时广大人民同幕府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扫除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摆脱封建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改变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维护民族独立等等,都要求推翻幕府的统治,实行变革。
2.人民群众的斗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
3.资产阶级化的武士起了领导作用。
4.斗争手段和斗争策略的得当。倒幕派打出“尊王”的旗帜,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5.国际环境有利。伊文成著文认为,明治维新前的革命形势,既表现在倒幕派势力的日益壮大,又表现在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的日趋高涨,而且后者一直是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动力。

1、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
2、能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3、能够对比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Bnoltdi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总结总结,复习,帮助,高考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吧

0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戊戌维新运动是改革还是改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