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工匠这个补流量补访客收藏的怎么样?说是流量访客不会被过滤

某宝在近年来可谓是越来越红火,随之发展起来的还有一系列淘品牌。可是最近很多淘品牌都被收购,渐渐走向没落,森马20亿元收购GXG,更多的如麦包包、绿盒子、芳草集等明星淘品牌或“出淘”或衰落。

淘品牌似乎正陷入集体沉沦境地,只有韩都衣舍、裂帛、新农哥、歌瑞尔等少数几个品牌仍在继续前行。不可否认,淘品牌是淘宝流量红利的产物,但当红利渐失,微商、跨界电商、农村电商、网红电商等新生态前仆后继时,淘品牌如何才能在这次震荡和洗牌中跨过所谓的“生死线”,又如何才能获得重生?

淘品牌,正站在十字路口

淘品牌本是指那些在天猫平台上诞生成长的年轻品牌,我们也或多或少接触过那些在各个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如:

叫我主流风,我是OSA,白领时尚引导者

叫我棉麻风,我是茵曼,棉麻艺术家

叫我纯天然,我是芳草集,植物首创护肤理念者

叫我度假风,我是斯波帝卡,轻松自然慢生活

叫我坚果达人,我是新农哥,坚果我要新农哥

大量的淘品牌在此阶段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但当淘品牌正式更名为天猫原创,当淘宝商城易名天猫,大批传统线下品牌强势涌入后,天猫流量资源向大品牌倾斜,淘品牌们就开始遭遇品牌和流量的双重挤压。

拿这几年天猫“双十一”服饰类目的排名数据看:2013年,天猫女装中,传统品牌与淘品牌销量前10名中各占5席。2014年,女装中,优衣库仅次于韩都衣舍排在第二,传统品牌在前六名中占据3个名额,而在男装中传统品牌则“一统天下”。2015年,优衣库成为服饰类目的大满贯,女装中前五名只留下韩都衣舍 一家淘品牌。甚至在天猫单店销售排名前20名中,仅有林氏木业、韩都衣舍为淘品牌,优衣库、海尔、格力、杰克琼斯、森马等传统品牌取得压倒性优势。

这一方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慢慢转变思路,学会了淘品牌这套运营规则,亚马逊、国美、当当等电商企业也入驻天猫,他们具备超强的流量抢夺冲动和能力,且天猫流量增长已趋缓并开始向他们倾斜。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的淘品牌多仍停留在“淘便宜”阶段,供应链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且无品牌规划,当流量红利消失,短板就被暴露。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的网购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价格敏感变为了时间敏感;逐步放弃了高性价比而追求更高品质;时尚和健康成为了新的消费驱动力;随着精神和思想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好的内容付费等等,这就催生了跨境电商、网红电商等电商新模式。同时卖家与人之间开始强调价值观的输出,追求高品质极致表现的工匠精神模式开始被呼唤出来。淘品牌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淘品牌这群凤凰需要涅槃重生,重建品牌价值。

电商网红化,淘品牌应该知道这些

虽不信“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但若能享受红利,品牌发展自然事半功倍。如 今品牌日趋人格化,网红经济大行其道,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高频影响客户的品牌更易脱颖而出,所以淘品牌首先需要“绑架”网红实现品牌人格化,尝试公司媒 体化路线。这不再是在被动适应电商社交化,而是要主动拥抱网红电商,充分发挥其低成本和强变现能力的优势,实现从0到1的飞跃。关于网红电商,淘品牌们至少要懂得这些。

1、认清网红现象本质是粉丝经济个体去中心化,优势在于粉丝的转化率,网红的崛起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 。但网红电商的前提仍是工业化和产业化操作,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要电商网红化,服装、旅游、美妆(化妆品)、母婴产品等类目更值得尝试借力网红。

2、不是只有傻甜白、瓜子脸、大长腿才是网红,猫、狗、公仔、企业领导人都能成为网红,马云和刘强东也都是在利用个人魅力为企业做背书。但电商网红化仍需要扎实的供应链基础,并且供应链要与商品企划、营销企划共同协调发展,网红甚至是供应链的前端,淘品牌不仅需要不断寻找培育合适网红,储备网红资源,还需要持续帮助其包装吸粉,持续关注粉丝黏性、变现能力。

3、细节定成败,有一些小事可以注意。 比如内容上定期更新发布,培养用户阅读习惯。销售上,最好采用非标品限时限量的闪购模式。需根据粉丝基数和粘度控制库存深度,售完即止,不可念战。即便建 立了深度粘性,抢购场景的建立和通知不是问题,但用户的期望值满足仍要做好控制,不能涸泽而渔。当然可根据不同平台设计导流方式,如微博通过店铺链接、微 博橱窗导入电商平台,微信通过公众号链接店铺吸引社交流量,多平台导流强化店铺盈利能力。

4、定位向上、传播向下,淘品牌需放低姿态,借助社交媒体的杠杆、 通过明星CEO+产品文化,尝试品牌动漫化、传播娱乐化,打造粉丝认同感,鼓励粉丝分享,完成粉丝文化的传播和消费闭环,突显企业特色、营造企业形象、拉 近企业与消费者距离的同时,放大粉丝经济效应,填补短板,引爆话题,强化内容输出,将服务加入关系链,扩大企业社交半径。

而这一切都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只靠天生,淘品牌大可去试,未来在路上。

不甘沉沦,现在应该干点啥?

除此之外,产品深挖、内容再造、流量入口细分、品牌重塑都可能是淘品牌突出重围的利刃,但响铃认为至少这三件迫在眉睫。

一、强补产品能力,向价格营销战说NO

淘宝副总裁张勤之前揭示了2016年淘宝网的三大发展策略——个性化定制、云导购、C2B2M。其中定制化强调的就是产品开发能力。这一是因为淘品牌原来靠新客拉动的粗放式增长是虚胖,需要不断打广告、买流量,营销成本巨大;二是依赖价格战的淘品牌无品牌溢价也无用户粘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打折增加的销售额就不会再增长,反而会使得品牌逐渐走下坡路。

所以淘品牌只有强化产品能力,向价格战说NO才可能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其中产品能力包括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整合能力,没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淘品牌只是个倒买倒卖的网络贩子,直接的结果是产品同质化后陷入价格战的死循环,新农哥自己研发,用自然食材提取物代替化学添加剂,从罗汉果和甜叶菊中提取甜,从牛奶中提取香,从果蔬中提取鲜,开发出新的“孕妇系列”,为的是更加精准定位孕妇群体,强化健康从而强化用户认知,提升产品竞争力。

而产品整合能力则是以目标消费群为核心,扩展子品牌,建立产品矩阵,抢占用户心智,比如韩都的子品牌包括19个,涵盖少女装、淑女装、中老年女装、童装、男 装等全年龄段产品,风格也越发多样,从最初的韩风系到欧美系、东方系都有。而其主品牌hstyle的销售占比已经不到一半,其他子品牌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这种扩充产品线的方式,也能帮助从现有的用户群中挖掘更多的消费潜力,提升销量。

二、忘掉大而全,继续垂直精细化

响铃一直赞同的一个说法是:当商品供应越来越丰富、用户可以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时,中间市场将逐渐消失,市场呈现细分化、小众化的特色。尤其是在线上,选择更多,消费者的个性化更为明显,大品牌会被无数的、更专业或者更加细分的小品牌肢解。

其实我们看看现存的淘品牌,每个都有自己的鲜明风格:韩都衣舍的韩国风,列帛的文艺范;阿芙的精油、御泥坊的面膜,新农哥也是“众多零食商家中一直做坚果, 只做坚果,只想做好坚果的商家”,它们深耕小众市场,打造有特色的优势产品,从而赢得消费者。当下淘品牌更该将战略从“抓大放小”调整为“抓小放大”,不 做大而全,继续在垂直细分市场里做精做细。

那具体该如何做精细垂直化,打造小众品牌呢?

第一、制造独一无二的产品,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浪费,哪怕一分的战略资源。 比如新农哥早在2010年砍掉了天猫商城专营店,只专注销售新农哥品牌的产品,又在年底坚果销售旺季终止与所有商超合作,随后又砍掉了蜜饯花茶等非坚果类 产品线,终于以专卖坚果的身份脱颖而出。而三只松鼠2015年由单纯的坚果品类到多品类的扩张,但8月后又不得不关闭旗下两大子品牌“松鼠小美”和“松鼠 小贱”在天猫、京东和1号店的官方店铺,几经波折,差点走错方向。

第二、塑造鄙视链,提供优越感。给核心用户提供优越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鄙视你的非用户。比如茵曼塑造的是棉麻艺术家,有人喜爱至极有人则随意吐槽,但茵曼依旧我行我素,不理睬那些不认同的非用户,甚至决绝售卖,从而加强喜爱自己那部分人的独享感。

第三、提供社交货币,引爆传播。 隐含在产品之外的背景知识,比可见的产品更加重要,尤其是那些只有狂热粉丝才知道的东西,更是优质社交货币更易自传播。比如御泥坊关于御泥的传说让第一批 用户在微博、贴吧等任何一个角落都在传送,以炫耀自己专业,这些讨论与交流也逐步形成了亚文化,而亚文化的形成恰恰才是垂直小众领域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不止是“出淘”,“去淘”继续品牌化

或许正如新农哥CEO余中武所说:淘品牌还不是真正的品牌,但更不能永远只是一个卖货的。因为淘品牌发展的10年,是COPY的十年,模仿可以从零做到几个 亿,但靠模仿要做到几十亿、上百亿基本不可能。但就如爱肯牛仔创始人向翼的比喻:品牌是一只母兔子,销量是一只公兔子,把母兔子抓住,公兔子自然就来了” 品牌才是销量的保障,如果说“出淘”是为了摘掉低价、假货的帽子,那“去淘”则是淘品牌提升档次、建立核心能力实现品牌化的必要趋势,目前淘品牌“去淘” 至少需要做好这两件事。

1、用户切割并细化品牌定位。目标用户群体的筛选和切割直接影响着品牌定位,而淘品牌里并不多见真正的定位高端市场的品牌,也难有溢价空间,所以淘品牌首先要做的就是结合自身优势重塑用户强化核心定位。

2、渠道去淘宝化,发力线下执行多渠道经营策略。开设线下实体店既能提升与目标顾客群体的接触机会增加流量,又能增加品牌的影响力进而提升产品的“转化率。如今御泥坊已开店近百家,笛莎线下门店已突破300家,茵曼也启动“千城万店”项目,对外公布“茵曼+”战略,计划耗资1亿元扩张线下店。

这些淘品牌都开始在进行从电商到专柜,发展全线互动的品牌扩张,而只有真正能将触角深入传统线下渠道,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式立体营销体系的淘品牌才可能完成" 去淘"的重生。今年2月初,三只松鼠被媒体爆出部分批次奶油味瓜子被检出甜蜜素含量超标,3月1日,三只松鼠发布声明回应,向消费者致歉,并下架全部相关 产品,办理退款,或在提醒我们:品牌扩张的前提是自身已有强大的管理运作体系和产品品控能力。

总之,品牌是高溢价的代名词,淘品牌不止需要学会借力网红这股东风,实现从“淘宝的品牌”到“品牌的品牌”的屌丝逆袭,更需要重审自己,再造渠道,做精做细。否则,留给淘品牌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每一年跨年夜,跨年晚会都是不可错过的存在。这不仅是各大卫视及视频平台之间实力的较量,也是观众迎接新一年的仪式感。2021年12月31日的众多跨年晚会,“唯流量论”的声音小了,各卫视及视频平台...

每一年跨年夜,跨年晚会都是不可错过的存在。这不仅是各大卫视及视频平台之间实力的较量,也是观众迎接新一年的仪式感。2021年12月31日的众多跨年晚会,“唯流量论”的声音小了,各卫视及视频平台在主题上深入挖掘,在差异化表达上深耕,冬奥、国风、平民英雄成了多台晚会的关键词。B站跨年晚会的国风舞剧《只此青绿》片段更是快速“出圈”。

微视频短剧串起时代故事

2022年元旦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多档节目共迎新年。2021年12月31日举行的迎新年特 别 节 目《启 航2022》晚会选址浙江台州,在中国大陆新年第一缕阳光照射的地方,用充满人文情怀的专题故事,精美创新的文艺表演,为观众开启崭新一年的憧憬与期盼。

《启航2022》从“乡村振兴”“大国工匠”“冰雪冬奥”“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创新发展”主题中选取6个小故事,精心制作了6个微视频故事短片,串联起2021,实现舞台与外景的隔空对话,将回首与展望相连接。

其中,沉浸式表演《跨越时空的对话》的XR场景中,陈延年与陈乔年穿越到2022年,他们一路行走在繁华的街道,看到了百年之后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这一幕让无数网友直呼“泪目”。

此外,李宇春、王源、萧敬腾、周笔畅新歌首唱,陈伟霆、张艺兴、王嘉尔、袁娅维、韩庚、关晓彤、周深等众多明星带来精彩表演,与观众共迎新年。

北京卫视于2021年12月31日举行的跨年冰雪盛典围绕“冰雪迎春到,北京再相约”主题,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本次跨年盛典集结了不少跨界而来的新面孔。丁真带来自己的歌曲《1376心想事成》,1376在藏语里具有心想事成的吉祥含义,他也用这首歌为观众们献上祝福。蔡徐坤、张也、张家齐一同献唱经典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迪克牛仔与贾乃亮一起带来歌曲《大中国》,唱出祖国河山的多姿多彩,唱出国人共有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奥运史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卫视的跨年冰雪盛典也集结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共同助力冬奥。其中,“中国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和“中国冬奥奖牌零的突破者”叶乔波惊喜合体,带来开场秀《生于北京》;在东京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女子重剑历史首金的孙一文与刘雨昕一起演唱歌曲《红色高跟鞋》;中国获得奥运田赛第一枚金牌的巩立姣与檀健次一起带来歌曲《勇气》。檀健次也在微博表达自己对这次合作的喜欢,并称“希望2022年,大家都有自己的‘勇气’。”

2022年的跨年晚会,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玩出新花样了吗?“2021 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于2021年12月31日举行,从其主打的“平行时空”的概念形式中,能够看到其融入的新改变。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镜头中,当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饰演陈延年的演员张晚意,演唱着《错位时空》跨越时间长廊从百年前穿越而来,与新时代年轻人在盛世相逢,让观看直播的网友纷纷“破防”。

这,就是B站此次跨年晚会的新玩法——“平行时空”。可以看到,网友进入跨年晚会专题页,选择进入“奇幻时空”或“魔幻时空”,看到的部分舞台节目将会不同。同时,两个时空的节目内容还会相互呼应。

由“大湾区哥哥”梁汉文与广东省粤剧院院长曾小敏演绎的《白蛇传·情》主题秀——《待你归来》,也是跨越了时空。“魔幻时空”中,当处于现代场景中的梁汉文,“一键换装”后在落英缤纷之下走入古代场景的断桥之上,网友不禁感叹“真是绝了”。

每年的B站跨年晚会,都有“国潮”的尽情展示。而在众多传统文化元素中,最为“吸睛”的,自然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选段。据悉,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舞剧《只此青绿》,此前豆瓣评分8.6,官宣后引发舞剧爱好者的热烈期待,之后更是一票难求,此次从剧院首次登上了跨年晚会的舞台。节目将名画《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用绝美的身姿描绘出这幅不朽的传世巨作,把传统文化之美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以千年国韵起笔抒写传奇

2022年元旦之夜,四川卫视播出的《2022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第七季全面焕新升级,在国风国韵的基底上,以巴蜀文化为创作基础,强化历史与当下的文化传承与碰撞,古老与未来在“跨越时空遇见你”的主题下相互映衬。

不管是中国传统民乐、现代电音乐队上演中西斗乐的开场大秀《跨越时空遇见你》;还是四川省歌舞剧院优秀音乐剧作品《青城山下》原班人马的剧情演绎、董志勇独唱的《绝唱》;不管是让世界看见中国美的华服大秀《昭昭有唐》,还是表达人与自然、生命彼此共融的《山有木兮》,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骠骑将军》《长安姑娘》等节目的打造上,节目组运用XR技术,将舞台和荧幕空间界限打碎并重塑,完成空间内奇幻场景的构建,让节目浸润在一种创造性的张力之中,产生直面历史的意蕴和美感。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李雨心


上海外滩建筑群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1915年),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1911年),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1925年),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汇中饭店大楼(1906年)等,这些建筑历经百年风雨,仍巍然屹立固若堡垒,保持其原本风貌,让今人得以深切领略一个世纪以前的壮丽繁华。这一切,除得益于人为保护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建筑自身主体结构具备较高的稳定可靠性。

而相比传统建筑工程,软件工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具备规模化快速复制扩散的能力,二是在竣工之后依然可以被改造并保持高速进化。这也就导致了软件工程一点点的不足也可能被快速扩散、无限放大造成大规模损失,进化中既有的稳定性结构可能会被不断打破,可能导致大量的救火投入,疲于奔命,极大地消耗有效而宝贵研发资源,阻碍软件的进行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对于任何一家上规模的软件开发的企业来说,稳定性保障都是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课题。我个人加入阿里之初是在国际支付宝核心团队长期负责金融系统稳定性保障,其后扎根淘系技术三年有余,参与了多种不同类型系统设计与稳定性建设,以及大促稳定性保障工作。对比总结下来无论电商、金融、物流、ERP型软件工程,其稳定性保障是策略是有较多共性经验的。本文主要结合金融、电商两种场景下的个人以及所在团队实践,谈谈稳定性保障的一些思路方法。


稳定性保障涉及机房、网络、硬件部署到业务场景、交互设计,再到应用架构代码质量、流量与封网管控、攻防复盘等,是一项非常系统化的工程。而分工协作使得上述大部分工作流程化标准化,比如硬件问题、网络问题、Jvm监控等均可以由专业化团队提供统一配套方案,做为业务开发主要是利用这些工具更快的发现问题,干预度相对有限。但具体业务系统实现距离拖拽式批量生产尚需时日,最终产出实现方案差异可能很大,所以所有稳定性工作的核心还是围绕系统与代码本身来开展,如下图所示,无论是质量团队、各方管控平台,还是研发流程保障机制,最终的稳定性还是体现在系统代码上。因此,对于业务开发的来说,稳定性保障更应该着眼于系统设计实现环节的控制,如下橙色部分:

而正是需求不受控、架构局限、代码扩展性不足、监控日志不统一、下游依赖不统一之类问题导致了每到大促前夕的紧张慌乱,重复的梳理、反复的打补丁,需要额外的进行压力测试,预案配置演练,消耗巨大且效果有限。所以我们需要贯穿于系统实现各环节,来制定合理的稳定性策略。系统实现核心环节与稳定性关系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着重针对上图所示各环节,做一下总结。

业务大环境与业务架构稳定性


一个人的命运必须要考虑历史进程影响,谈系统稳定性则不可以忽略大的业务环境,业务环境是指所在的部门业务现状,以及自己所在业务部门与其它业务部门的合作现状,可能发生的业务调整重组。

有时候为了满足业务上的发展目标,老板们不得不频繁的做业务调整。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团队与系统架构的拥抱变化,系统拆分、合并、重建一些列工作,必然会极大地打乱既有的稳定性保障策略,所以必须要从业务环境业务架构的层面来审视并调整以跟上变化。

比如天猫技术部和淘宝技术部合并、拆分,洋淘业务下线,逛逛品牌上线,躺平业务独立,导致原有支持的统一社区运营工作台不再work,各自垂直业务线因发展需要或者被迫不得不独立出自己的运营后台管理,自己的索引,迁移兼容老数据,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再比如淘宝社交账号体系原来是作为淘宝内部的一个体系,仅仅面向淘宝会员服务,但随着闲鱼、躺平的独立,需要延伸出新的特性化需求,那么以现有的形态继续支持跨BU的业务发展是否是最优的方案。如果继续支持面临人力、机器资源的保障的投入,那这些与当前BU的价值与方向是否吻合?这些是我们业务上要去考虑的问题。

平台化产品思维下,所有人都想建平台并急于让更多的人接入进来,以发挥自己平台影响力,体现自身价值。而一旦业务目标调整,团队方向跟着调整,平台这一块儿不再是重点,角色反转,之前苦苦拉过来的客户被告知不再提供服务,甚至限期迁移,这对自己、对客户方的系统稳定性都极其不利。所以,越往上层的团队,建平台越审慎,先做好自己的主业而不是盲目扩展边界。一个基于短期目的,或者缺乏长远规划的所谓平台直接提供给别人用,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对于一个新的业务来说,我们也需要要求产品运营不仅仅是提出一个商业需求商业模式,而是要系统化思考一个业务的心智及演变趋势。从天马行空的想法到一个可行性方案,技术人员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产品运营同学一起思考,将商业模式进行细化,想清楚,想透彻,往往业务上一点点的权衡或者调整对技术上的改变将会带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系统是业务的直观反馈,业务架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进一步的技术架构。如果产研团队对业务理解不深刻不透彻,只着眼于未来一年甚至几个月短期需求与利益,想到哪里做到哪里,那么技术层面就无法做好提前的布局与设计,堆砌、重复就会随之而来。大的环境背景不稳则限制了天花板,后续实现过程上无论怎么努力只能治标难以治本!所以对当前身处的业务的环境整体大图轮廓的认知,是建立全局稳定性思考的前提。

如果想做一个最小型的电商网站,至少也需要包含这几个业务模块,会员、商户库存、下单模块、店铺管理中心,规模稍大之后每个模块可能要支持独立的运营,可能还要考虑支持商业化接入,还可能延伸出物流、售后、资金管理等延伸模块,那么这些模块将怎么去协作,这些东西我们需要在业务大图中有一定预见。

比如泰国用户小A在登录速卖通()后,使用支付宝支付泰铢,购买了一双鞋子。那么这个支付过程至少就会涉及到上面几方。在这个过程中,速卖通是做为一个外部商户之一,支付宝要服务好千万个这样的商户。就需要独立的收单对接团队,独立出收单模块。在用户支付的过程中,还可能根据与银行之间支付服务费差异,营销活动等决策要给用户推荐的支付方式,那么就需要一个运营可干预的支付路由模块,而下游同样提供泰铢支付的泰国支付机构也有很多家,我们对于每一家的接入都是要有商务协议和技术准入,那么把金融渠道看做一个业务单元,既然有资金流动那么独立的财务核算模块就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围绕这个支付活动可以沉淀下来的会员体系,决定了在支付平台中要有用户模块。

类似于手机淘宝中首页、我的淘宝、收藏夹这类通用的强入口,这种兵家必争之地更需要技术、产品、运营一起考虑清楚业务架构。尽可能提供通用的UI标准与接入方案,前瞻性考虑页面业务架构,能保证我们的页面复杂度不随业务方呈现线性增强趋势,业务接入可以批量化、可配置化。而如果局限于应付单次的特性化需求堆砌,几经迭代,业务逻辑越来越臃肿,每次调整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难以为继。产品拥抱变化,加之人员调整频繁,新一批的产品、技术没有人能讲清楚这个页面的真实运行情况。

业务架构并不只是部门老板的运筹决策,也不是必须面对特别大的场景才需要考虑。即使我们只是一个小页面甚至小区块的产品、开发,那么对这个页面这个组件也可以有很好的业务规划,比如如下区块虽小,但做为一个产品的流量入口来说却具有决定性意义。

和产品设计达成一致后可以抽象出稳定模型如下:

可分为:logo区、数字标、小红点、头像区,引导文案区、图片氛围区、色彩氛围区。

基于这个稳定的区块交互架构, 我们定义统一标准协议,之后服务端就可以前瞻性规划,考虑各类营销场景、AB方案,大做文章以支持多样化业务运营需求且不会因为频繁的前后端联动修改引入稳定性问题。

先要清晰认识了解所在部门大的业务环境、背景、未来趋势。确保我们和业务方能建立业务架构上的共识,目标一致。以此为基石,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贴合实际去考虑系统架构与边界问题,做配套的稳定性方案,才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业务需求把控与稳定性关系


从业务需求层面考虑稳定性,主要是做两个方面,一是业务需求过滤(价值判断),二是需求模型简化。

关于需求价值判断,尤其是对于创新型产品,产品设计同学思维很发散,天马星空idea层出不穷,这是创新源动力,是好事,但作为技术人员精力很有限,必须脚踏实地的思考可行性问题,必须要对需求方原始需求进行合理质疑,砍掉一些表面上的浮华,实际没有核心价值的伪需求,同时需求精简模型,将有限的研发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业务价值的地方。

做价值判断,必要时候用数据分析、数据驱动手段去证明,很可能分析结论发现整个盘子的天花板就在那里,那么一些需求就自然没有存在的理由,无价值的需求上去了除了浪费开发资源,还会带来系统复杂度的无意义升高,稳定性风险自然就升高。

有些时候业务方倾向于把一个需求方案复杂化,我们需要做模型简化,考虑是不是有必要设计如此复杂的规则。如果我们把规则简化到20%以下,是否可以满足90%以上的需求了,而剩下10%是否可以有更轻量的方式去解决。

如下针对淘友圈所在的我的淘宝入口,和业务上达成一致后,简化后的逻辑实现复杂度下降50%,那么稳定性风险也会下降50%,且对业务上带来的是同样的用户体验,体感如下:

如今纷繁复杂的无线页面形态并不是越绚越好,而是需要真正找到对用户有吸引力,有价值的点。正如逍遥子和蒋凡在2020年双11所要求的,简单、好逛。很多时候,技术必须要协助产品去做减法,而业务上的去伪存真化繁为简对于系统复杂度往往带来决定性影响,做稳定性保障必须重视这一环节的把控。


基于对业务的理解把控,我们拿到一个相对靠谱的业务需求,开始抽象领域模型。领域模型是从纯粹客户需求转化为技术人员可理解的语言,是对业务的高度抽象,根本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业务,以指导进一步的技术实现。

这个阶段需要与产品经理反复对焦,充分理解题意深挖出潜在逻辑(实际必须要支持的逻辑,但是局限于需求方认知在需求阶段没有提到),使用uml工具梳理出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转化关系,需要抓住整体而不是一上来就陷入细节。

比如我们建一个面向页面资源位的投放系统,分析后可以得到如下:

领域模型分析不等于数据库ER图设计,但有了清晰准确的领域模型,再细化出ER图就变得很确定性了。

这一步是从微观层面理解业务,基于业务架构抽象出了业务的核心主体及其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确保清晰准确的理解了需求现在要做,未来要做,未来可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基于这个充分的理解,设计稳定可靠可扩展的模型,确保业务领域模型的稳定。


技术架构与选型这一步需要确定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拆分,以及你的系统之间大致是如何产生关联作用,并最终提供完整的业务能力。

技术选型主要包括:技术框架选型,数据存储索引选型,数据交互流转选型等大的模块。对配置有专门中间件团队的公司,出于效率与技术统一性考虑,代码框架一般都有一套成熟稳定的配套方案,业务团队无需在这个上面过渡投入。比如在阿里,可以在一站式研发协同平台aone上一键创建最新应用。主要精力是花在数据存储与数据交互流转技术的选择上,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来做选择。基于业务架构与领域建模、数据规模、未来趋势、团队能力限制综合决策权衡选择合适的架构,没有最好的架构,只有最合适的架构。同时需要有对业务的预判能力,至少产品主线上可能出现的较大变化,要预留架构上的可能性。

比如系统是否有必要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到读写分离,拆分为几个系统。比如基于业务特性拆分成了读写分离的A,B两个系统,A主要做了门面抗流量,B主要异步任务,定时写入,这样避免因为瞬时异步流量过高影响生产读服务。

但因为项目人员变动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导致没有坚守,有些服务似乎直接写在A中更加节省工作量,妥协一下,这样A与B的职责越来越模糊,久而久之A系统中也有了较多的瞬时流量风险,风险就不可控。这就要求必须从架构上确定系统职责边界,该撕的一定要撕,如果表面总是一团和气,必然是在某些方面做了一些放弃,把所有的毛刺都按在床底下,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爆发。

而如果拆成读写分离,势必会导致有些其实都强依赖的模块,不太好界定的模块也要远程通信。那么可以达成共识,统一提供一个非client类型的公共二方包,在B中开发,同时供给A、B使用。

而如果你做为上游入口,是否考虑提供spi机制,避免后续接入N个下游,就要引入N个二方包的情况。

比如考虑一致性保障策略是用分布式事务,还是使用差错补偿机制来处理。

比如关于存储,我们是需要用nosql存储还是关系型数据库,还是按照业务特性写多份异构存储来提供更好的性能。做这一步决策就需要综合理解mysql,lindrom特性及应用场景,lindorm与redis做为索引的差异化,以及opensearch的可靠性、延时性问题。数据库设计考虑不足,导致容量瓶颈。数据库的分库分表,则应该考虑未来5至10年的业务规模。关于存储与索引技术的选型,是整个技术选型中的核心,后续将另谋篇幅详谈。

技术架构及选型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系统结构上是否稳定合理,决定了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段内是否会被推到重来,是系统稳定的基础。


业务架构->领域建模->技术架构与选型决定了我们整个工程的宏观可行性与各个关键节点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进入到编码环节,但这个环节来说,不同的施工队、不同的人员操作上是不一致的,可能一两个点的细节看不出主要影响,但是两边引起质变,最终会决定成败。我们需要有一套规范来保障细节的可控与标准化,来确保系统微观层面的稳定性,比如:

  • 比如包装类型与基本类型使用场景,判断对象相等方法,对象做json序列化注意事项。

  • 金额字段处理,统一规范的封装工具类。金额统一收口服务端处理。

  • 响应给上游的result到底是代表通信成功,还是业务成功。这个在注释上必要详尽说明,避免异常情况下扯皮。

  • 数据库,核心资源操作应始终对照:一锁二判三更新的基本原则。

  • 尽量避免使用|、&、异或(^)、位运算(<<),因为可读性较差,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是除了代码本身业务价值外,技术人员对公司最大的贡献。

关于代码规范的制定,推荐《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一书,它是阿里内部Java工程师所遵循的开发规范,涵盖编程规约、单元测试规约、异常日志规约、MySQL规约、工程规约、安全规约等,这是近万名阿里Java开发人员经验总结,并经历了多次大规模一线实战检验及完善,具备较强的参考意义。


结合自身系统特点,理清楚变与不变。把可以反复使用的部分、易出错的部分以及系统核心引擎抽象出来,做为系统不变的部分。把伴随着业务的变化或者新业务方接入而不断调整的部分提取出来,做为系统中可变的部分。

对于不变的部分,运用设计模式及常用套路将其固化下来形成公共模块,降低类似功能重复编写带来的风险,提高增量业务迭代效率。这部分代码投入核心精力让它像工具类一样稳定可靠,之后反复运行。这部分的抽象决定了系统的核心代码层次,保障大楼的上相似的模块统一稳定,有统一的管控手段。

对于变的部分,提供扩展点。这部分是会随着业务的变化而不断迭代,同时要考虑让变化的部分具备隔离性。即当改动一个子业务需求时,尽可能从从架构上限定住它的影响范围。

追求高内聚,低耦合,满足开闭原则易扩展易维护的代码层次结构。

当然这里要避免一个误区,即滥用设计模式,或者为了模式而模式。比如在一个小小的项目里本来简单一个方法调用就能实现,确要过度套用设计模式去编码,折腾出来好几层,开发成本高且给代码的维护带来了困难。私下练手可以。但在工程层面,则要更多的考虑实用价值,实际一定要结合场景需要。

下面简要列举几个常见的点:

对于多数应用来说为上游提供hsf是其主要职责。标准是当service层抛异常,我们需要自己处理掉异常,以Result结果中的结果码的形式与外界通信,而不是直接抛运行时异常给业务方。那么我们可以抽象出AOP层,对Service层的异常统一捕获,返回兜底错误码给上游。

方法的核心出入参,是我们监控的关键。但是穿插在业务代码中打印,总是容易遗漏而且侵入性很强。那么可以抽象摘要日志注解模块,无侵入的打印方法的摘要日志。

在淘系,我们做导购型产品,基本绕不开淘系3C,即UIC(用户中心)、TC(交易中心)、IC(商品中心),可能还会有一个SC(店铺中心),而这些中心又因为历史的原因提供了多套对接查询方法。曾经看到一个系统中对IC的直接依赖有10+处之多,同样是查询商品对象,但由于不同的开发人员依赖了不同的方法。

那么每当大促链路梳理的时候,或者IC包做升级的时候,就需要梳理回归多个入口,给系统的链路梳理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对于同一个下游入口,包装出唯一的代理类,唯一的方法,统一维护、监控,反复使用。这里的下游不仅仅指业务系统,同时包括对于一些中间件的依赖,比如:针对hbase、redis、ldb、opensearch、odps的访问封装。

单个应用对异步线程的管理,应该有统一的类收口,使用者只需要传递线程池名及所需要的变量即可。

这样通过统一的监控配置一目了然就能看到整个应用对异步线程池的使用管理情况,快速诊断出是哪里的线程池使用不合理导致的系统线程数飙高报警,也便于后续的交接维护。这个类就可以完成对线程池的所有幻想,屏蔽掉对线程池工具类的直接访问,至少包括这些类的行为:

2)并发执行/单个执行

3)同步执行/异步执行

统一的线程池管理工具类示例:

作者|高丙寅(铁一Esen)

出品|阿里巴巴新零售淘系技术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淘系技术(AlibabaMTT)。
如有侵权,请联系 删除。
本文参与“”,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的访客怎么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