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体育记者能去冬奥会采访吗?

  一位老奥运人,是为数不多的北京申办“双奥”的直接参与者和历史见证人。曾任2008年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2022年北京冬奥申委副秘书长、新闻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

  主持过上千场新闻发布会的王惠,给人留下的始终是气质端庄印象。2015年,王惠的身份是2022北京冬奥申委副秘书长、新闻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代表北京对外阐释“北京为什么要申办冬奥会,冬奥会将给北京和中国留下什么”。

  南都记者专访王惠的当天,王惠特地系上了7年前在吉隆坡成功申办冬奥会时的纪念丝巾,佩戴的首饰也有冰雪元素。那一年,她60岁,参与申办冬奥会并取得成功,是她职业生涯最后一件大事。

  世界上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很多,但既举办过夏奥又要举办冬奥的却只有北京这一座城市。为何北京能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在王惠眼中,这个殊荣并不是北京一个城市的,而是中国的。

  全世界没先例,殊荣属于整个国家

  南都:如何看待北京获得“双奥之城”的殊荣?

  王惠: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过去仅7年,北京又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全世界没有这样的先例。在我看来,2022北京冬奥会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正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信任了中国、信任了北京,国际奥委会委员才把2022年冬奥会的票投给北京。两届奥运的申办成功,功劳不能只记在一座城市上,这是整个国家的成功。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这个梦想起源于1908年,当年的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三个世纪之问:一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二问中国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在奥运会上拿金牌?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第一个梦想的实现是在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独自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第二个梦想的实现是在1984年,还是在洛杉矶,中国运动员许海峰打破了奥运金牌零的纪录;第三个梦想的实现就是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回答这三个问题,中国用了一个世纪。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坐在鸟巢里的观众都在观看精彩的开幕式演出,而我在欣赏现场那91000名时而鼓掌时而欢呼的观众。从他们的脸上,我感受到了和自己内心一样的激动、自豪、欣喜、满足。从申办成功到成功举办,有太多故事让人刻骨铭心了。

  南都:先后两次在现场听到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申办成功,你有何感受?

  王惠: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七年后,我们又申办成功了2022年的冬奥会。这两次申办我都参与了,两次申办我都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两次我都在国际奥委会的投票现场听萨马兰奇主席和巴赫主席宣读举办城市是“北京”,两次都亲身体验了申办工作的艰辛和申办成功的喜悦。

  最深切的感受是,无论是夏奥会还是冬奥会的申办,都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接受中国的过程,无论是夏奥会还是冬奥会的举办,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机遇。

  在申办冬奥会时,我们想的是“让世界再次为北京心动”,把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交给北京。冬奥会举办了,期待世界再次因北京而惊艳。

  南都:回顾争取申办冬奥会的历程,哪一刻让你印象最深?

  王惠:这种时刻有很多。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同年11月我和我的同事去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北京奥运会遗产,那时我们的任务是交答卷。

  时隔整整6年,2014年11月,我又作为冬奥会申办代表团的成员再次去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提交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报告,这一次是去领考卷。我们决心用扎实的申办工作和庄严的承诺答好这份考卷。

  当时站在国际奥委会大厦前,我抬头仰望飘扬的五环旗,坚信这面旗帜2022年2月4日一定会再一次在北京鸟巢升起。

  “3亿人上冰雪”承诺,今已扎实兑现

  南都:当年申办提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如何理解?

  王惠:北京申冬奥时,全世界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是2.7亿。当我们承诺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后,一如14年前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承诺“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教育”一样让很多人包括媒体惊异,怀疑。

  我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说,这个承诺是庄重的,就像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我们承诺让中国4亿青少年接受奥林匹克教育一样庄重,一样能兑现。2008年,我本人就负责这项工作,将奥林匹克读本和活动送到全国的大中小学,北京的205所奥林匹克学校与前来参赛的205个国家的运动员结了对子。

  申办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造福几代人、造福民族的战略。这不仅是为了培养中国人参与冬季运动的习惯,让年轻一代锻炼体魄意志,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也扩大了世界冬季运动的版图,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南都:现在看来,我们兑现了当年的承诺?

  王惠:当年庄严承诺,今已扎实兑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在中国已成事实,现在不仅在中国北方冰雪运动已成常态,就是南方的很多城市也有冰场甚至有雪场。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统计,现在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已达3.46亿。

  奥运会历来被称为世界体育的盛大节日,也是体育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冬奥会将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奉献给了冬奥会,使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独特,文化氛围更加热烈浓厚,成为一届让世界难忘和惊艳的冬奥会。

  还有,“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我认为这个口号最重要的是“Shared(分享)”这个词。国际奥委会让各国运动员Together(一起来)北京了,我们要让他们在这里Shared(分享)梦想、成功、精彩、欢乐和未来。我认为这是冬奥会成功的重点。

  南都:冬奥会还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王惠:和北京奥运会一样,北京冬奥会也会给中国留下丰厚的遗产。

  首先,冬奥会带动冰雪运动蓬勃发展,3亿人上冰雪,就是冬奥会留下最重要的遗产。

  其次,中国的体育人才越来越多。在国际大型赛事的组织机构里,经常会看到2008年奥运会留下的专业人员。奥运会培养的人才如今在全国各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中国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冬奥会也将会培养出各种与冬季运动有关的人才,带动全国冬季运动不断提升。

  再次,冬奥会带动了冬季运动设施的建设。比如张家口,过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筹办冬奥会不仅促进了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旅事业发展,更是推进了冰雪运动设施建设。崇礼现已有一百多条雪道,周边的赤城、怀来,北京的延庆、密云、石景山都有非常好的雪地运动设施。全国这样的冰雪运动场地正在增多,有效带动了冰雪运动。

  同时,冬奥会直接造福举办地的群众。过去张家口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因为冬季运动的蓬勃发展,他们变成了与冰雪运动有关的人,或售卖冰雪运动器具,或成为冬季运动教练,或参与赛事组织,或办酒店餐馆为参加冬季运动的人服务。

  还有,举办冬奥会所积累的赛事组织经验,也将对今年在我国举办的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信冬奥会和奥运会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丰厚的遗产将会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只要有关注就是传播机会

  南都:有媒体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称你是“奥组委铁娘子”,如何评价过去奥运官员的身份?

  王惠:在北京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我担任了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长,负责奥运会的新闻发布、媒体接待、新闻中心、宣传片、宣传品、宣传活动和国际传播等工作。面对世界的高度关注,如何抓住机遇精准传播北京奥运会的声音,树立国家形象,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的391场发布会和100多次的专访、集体采访。那时候的我,每天行走在新闻中心,身边都是为获取信息奔来跑去的记者。每有记者的目光投向我,我一定走向他: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用一种主动的、服务的姿态给记者提供我们需要传播的信息。

  南都:应对外媒尖锐问题,你当年有压力吗?

  王惠:2000年起,我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工作,开始了发言人的工作生涯。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全国第一期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也被称作是中国新闻发言人“黄埔一期”,我是其中一员。

  在发布会上,我回答过很多中外记者的尖锐问题,从没回避和拒绝过。记者提问说明他们关注。哪怕是质疑、攻击也没关系,只要关注,就有机会把我们想让世界了解的,通过他们的报道传播出去。

  担任了16年政府发言人,我始终认为媒体是城市、赛会甚至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桥梁,他们的报道对受众认知一个城市和国家起到的作用超乎寻常,不可小视。能不能利用媒体关注、会不会引导舆论走向,是衡量一个发言人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

  在和国际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学了很多。如果说申办奥运会时,我学会了如何借助国际媒体的关注传播城市,那么在举办奥运会时,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国际传播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在申办冬奥会时,我学会了怎么把握国际传播的关键点。

  南都:你对哪一场发布会最有感触?

  王惠:北京奥运会期间,我每天都出席发布会。14年过去了,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持长枪短炮的记者。“32278”,这是参与报道2008年奥运会的记者人数。

  当年,32278位各国记者云集北京,225家转播商对世界转播了北京奥运会,直接受众47亿人,这对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机会难得,意义非凡,给我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特殊记忆。

  记得在奥运会最后一场发布会结束前,我对各国记者表达了真诚的谢意,感谢他们向世界传播了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和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北京。我对他们说,尽管奥运会结束了,北京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发布会在记者们的掌声中结束,但他们却不离场,而是纷纷上前与我们合影。

  大约半小时后,我走出发布厅,看见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这三大通讯社的首席记者还站在门口。我有些疑惑,问他们为什么还不走?他们说:在等我。

  “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我问道。他们摇了摇头说:“没有,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如果有一枚奥运会新闻宣传的金牌,我们就挂在你胸前。”

  自从担任发言人,我面对过太多挑衅、尖锐、刁钻的问题,都不曾沉默不答。但当听到他们这番话,我突然语塞了。作为奥运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能得到记者这样的评价,我很感欣慰。我知道他们的评价不是对我个人,是对我们整个奥运新闻宣传工作的肯定。

  用好“送上门”的国际传播机会

  南都:时隔14年,同样的机会摆在中国面前,我们该如何做好国际传播?

  王惠:冬奥会对中国来说,是又一次非常难得和重要的“送上门”来的国际传播机遇,不能浪费。安全、简约、精彩背后,应该对应的是可敬、可信、可爱的中国。这是一盘大棋,需要技高一筹;也是一篇大文章,需要谋篇布局。

  为什么在北京举办这一届冬奥会?冬奥会能给北京、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什么?世界在期待,北京冬奥会一定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南都:你对冬奥会有何期许?

  王惠:我至今难忘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现场那91000名观众激动的表情。那是他们每个人久聚心中的激情迸发。希望这样的表情也能出现在冬奥会在现场和不在现场的观众脸上。

  中国家庭体育支出较普遍

  南都:怎样看待身边越来越多人迷上冰雪运动?

  王惠:这是冬奥会遗产的一部分。过去,中国的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现在这个说法早已过时了,全国各地冰雪运动蓬勃兴起,不仅是北方。南方有很多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也建了雪场,这意味着冰雪运动已被中国北方以外的更多地区民众所喜爱。

  发展冬季运动与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是紧密契合的。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身体素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参与冬季运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年轻人,现在冬季参与冰雪运动已成为时尚,他们赶上好时候了,是幸运的一代。

  南都:有人评价冰雪运动是“贵族运动”,你如何看待?普通老百姓如何也消费得起?

王惠:确实有人这样认为。中国的冬季运动发展正在打破这个“神话”。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很多家庭在安排衣食住行的同时,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了支出安排。比如,去健身房或跑马拉松。年轻人中喜欢冰雪运动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他们已经把冬季运动纳入了自己的生活计划,冬奥会之后,这种需求还会增长。

  采写:南都记者 潘珊菊  实习生 赵姬

  摄影:南都记者 莫倩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2世界杯计时钟,以及2022世界杯时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22的冬奥会离今天还有多少天?

9月21日20时,北京2022年冬奥会迎来开幕倒计时500天。这场奥林匹克的冰雪盛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目前,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赛事筹办工作已经全面进入测试就绪阶段。“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令人鼓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样评价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

所有竞赛场馆年内完工 系列测试赛年底举行

今年6月,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在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冬奥组委按照中国政府要求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推动实现冬奥场馆建设项目最早复工、全部复工。据了解,按照计划,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将于今年年内完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场馆同步完成,并将在年底举办系列测试赛。

2019年10月31日,首钢滑雪大跳台作为冬奥会北京赛区第一个新建比赛场馆建设完成。12月中旬,2019沸雪世界杯在这里举行,出色的场馆设施让选手们赞不绝口。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北京赛区13个场馆建设项目中,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等8个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赛区累计有10个场馆完工,承担北京冬奥会比赛、训练的15块冰面年底前将全部具备制冰条件。

延庆赛区是北京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在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的山区,建设者们仅用3年时间就建起了国内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和第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到今年年底,延庆赛区核心区4大场馆将全部实现完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全面开始造雪、制冰工作。在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已于日前顺利完工,云顶滑雪公园6条赛道全部建成。

在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中,“绿色办奥”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新建冰上项目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所有竞赛场馆将100%使用绿色电力,国家速滑馆等4个冰上项目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实现奥运首创……充分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遗产,是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特色之一。场馆具备冬夏项目场地双向转换功能,赛后转为社会设施面向公众开放……一系列举措都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肯定。

除了竞赛场馆,北京冬奥会延庆冬奥村样板段于8月底亮相,延庆冬奥村按照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实现完工,并于2021年8月达到赛事接待条件。9月12日,北京冬奥村样板间亮相,这也标志着冬奥村项目全面进入室内精装阶段,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完工。此外,京张高铁于2019年年底顺利开通,连接起了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让北京和崇礼之间原先3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为50分钟,为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资源。

从今年12月开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举办多场测试赛。其中,首都体育馆计划于12月迎来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两项测试赛,延庆及张家口赛区也将在明年举办系列测试赛。

赛会服务保障有序开展 人才建设卓有成效

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各项赛事服务保障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

为了进一步开拓选人用人视野,广泛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北京冬奥组委于2017年3月首次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同年12月,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启动。此后,北京冬奥组委每年都会进行社会及校园招聘,并专门建立人才储备库,持续建设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的筹办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组委还逐步扩大“人才圈”,根据筹办工作需要,经相关国际组织推荐,截至今年年初,已经选聘了36名外国专家,分布在10个部门工作。

2019年12月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工作启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海外华侨华人、国际友人纷纷报名。截至7月底,报名成功人数已超过85万人。“未来入选赛会志愿者的竞争将比较激烈,我们将根据服务岗位的需求和志愿者的技能、经验等总体情况,择优选拔出赛会志愿者。”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说。9月21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0天之际,“双奥之城 志愿有我”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会议共识指出,北京作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有责任、有能力给举办城市和全国留下可以传承的志愿服务遗产,从而推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还发布了由北京冬奥组委、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和中国志愿者联合会七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广泛开展迎冬奥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

医疗卫生保障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自冬奥筹办启动以来,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冬奥医疗卫生领域系列政策文件,遴选确定了冬奥定点医院,开展了一系列医疗救援应急演练。8月18日,北京冬奥组委分别与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和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大家庭饭店代表签署住宿接待服务协议。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于德斌表示,这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酒店、餐饮、医疗等服务保障工作进入新阶段。

“中国具有举办奥运会的丰富经验,冬奥会媒体运行与夏奥会相比,有其特殊之处。国际奥委会将携手北京冬奥组委,与各国媒体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为他们报道北京冬奥会做好各方面准备。”在2019年4月召开的北京冬奥会世界新闻机构会议上,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媒体运行总监安东尼·埃德加这样说道。新闻媒体对于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至关重要,本次会议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里程碑任务,也是北京冬奥组委第一次正式面向世界各大新闻机构,全面介绍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筹办工作的相关进展。

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 相互融合深入人心

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运动健儿竞技的舞台,更是东道主进行文化推广与文化展示的平台。提起北京2008年奥运会,“福娃”吉祥物、“金镶玉”奖牌、“祥云”火炬、开幕式文艺表演……无不处处彰显着中国元素与奥运精神的完美对接,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文化内涵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我们需要一个外在的展示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可视、可听的形式,把中国五千年优秀的文化展示出去。”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茹秀英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开幕正值中国的春节,这将是进一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常好的平台和窗口。”

2017年12月15日,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揭晓。巴赫表示,会徽代表了北京冬奥会的愿景,把中国的美好展现给全世界,用独特的方式把现代与传统融合在一起。同时,把冬季运动的乐趣带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年轻一代。2019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揭晓,这两个友好可爱、憨态可掬的小家伙一亮相,就受到了众人的追捧,圈粉无数。巴赫评价称,北京冬奥吉祥物集中国文化的精华和特色于一身,一定会成为中国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杰出大使。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及火炬外观设计方案征集、冬奥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征集、冬奥公共艺术作品征集、官方海报征集等活动陆续启动,相信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集思广益,一定会给世人带来更多惊喜。

从去年5月开始,北京冬奥组委相继发布《冬奥会竞赛项目知识介绍片》《冬残奥会竞赛项目知识介绍片》,旨在广泛宣传普及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竞赛项目知识,把冬奥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关注、参与、奉献冬奥。本月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教育材料正式发布,这无疑是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的重要成果,也将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宝贵遗产。

北京冬奥会将在500天后如约而至,相信“双奥之城”北京必将为世界呈现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中国筹备奥运会的工作具有中国特色,在筹备的背后能够看到中国人民充满活力、效率很高。非常感谢中国人民,感谢他们的热情,感谢中国人民对于奥运会的一贯支持。”巴赫说

2022世界杯亚洲12强赛赛程是什么?

能知道自己喜欢的又觉得不错的就可以了用手机如果你没办法自己找可以问清楚的人,而且现在手机和电脑都是有的。

第十九届世界杯(2010南非世界杯)开幕式将于2010年6月11日21:00(北京时间)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进行。

开幕战将在2010年6月11日晚22:00(北京时间),对战双方是南非VS墨西哥,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

决赛将在2010年7月12日凌晨02:30(北京时间),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2010南非世界杯分组 列表【表】

A组 南非(29人) 墨西哥(26人) 乌拉圭(26人) 法国(30人)

B组 阿根廷(30人) 尼日利亚(30人) 韩国(30人) 希腊(30人)

C组 英格兰(30人) 美国(30人) 阿尔及利亚(25人) 斯洛文尼亚(30人)

D组 德国(27人) 澳大利亚(31人) 塞尔维亚(27人) 加纳(30人)

E组 荷兰(30人) 丹麦(30人) 日本(23人) 喀麦隆(30人)

F组 意大利(30人) 巴拉圭(30人) 新西兰(23人) 斯洛伐克(29人)

G组 巴西(23人) 朝鲜(30人) 科特迪瓦(29人) 葡萄牙(24人)

H组 西班牙(30人) 瑞士(23人) 洪都拉斯(23人) 智利(30人)

亚洲区(4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朝鲜

大洋洲区(1支):新西兰

欧洲区(13支):荷兰、西班牙、英格兰、塞尔维亚、意大利、丹麦、德国、斯洛伐克、瑞士、希腊、葡萄牙、斯洛文尼亚、法国

中北美区(3支):墨西哥、美国、洪都拉斯

南美区(5支):巴西、巴拉圭、智利、阿根廷、乌拉圭

非洲区(6支):南非(东道主)、加纳、科特迪瓦、喀麦隆、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

距离2022年的世界杯倒计时还有多久?

2022年的世界杯是明年2022年11月21日开始,所以距离时间还有11个月又10天

中国在2022年能进世界杯吗??

不太可能,最多止步能进亚洲预选赛十强,毕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在,现在国足大概是亚洲三流水准,基本都是一批习惯打假赛控球的人里挑出来仅剩的一批精英,连叙利亚都打不过。不过要放眼未来,18年开始中国终于有青训营了,不再是靠关系进队了,有自己训练班底了,所以可以期待下2030年世界杯中国能进了,2022别指望了

第19届世界杯足球在南非举行,6月12日晚上10时是阿根廷对尼日利亚的比赛,南非该用______计时法表示这个

所以第19届世界杯足球在南非举行,6月12日晚上10时是阿根廷对尼日利亚的比赛,南非该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个时间.

世界杯预选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加油中国蓝队!看到天梭赞助了世界杯?怎么老是在篮球比赛看到天梭计时啊

因为天梭计时比较精准啊~天梭也是NBA的官方指定计时,所以很厉害哒~

2022世界杯计时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2世界杯时差、2022世界杯计时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奥会采访提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