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打得过武松吗?

在《水浒传》中,若论起“狠人”来,武松说自己是第二,估计没人敢说是第一。

林冲、卢俊义这两位都是牛到爆的好汉,但你瞅他俩发配时那惨兮兮的模样?被差官折腾得死去活来,受尽了苦,却还不敢吭一声。反观武松,被发配了两次,却次次都嚣张无比。

第一次,由于武松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从都头沦落为囚徒。虽有老关系照应着,发配途中没受啥苦。但却在十字坡,玩了一把反杀孙二娘。须知孙二娘可是个“狠角色”,还极具迷惑性,连鲁智深都中招,结果却栽在更狠的武松手里。

而到了孟州后,武松更狠。要钱不给,要命休想。要揍一百杀威棍?好啊,我武松自己趴好,给我使劲打——这可不是玩命,而是武松既有这底气,更有这股子狠劲!

第二次,由于被张督监陷害,武松又被发配!张督监、蒋门神等给武松布置下了天罗地网,发着狠命要结果了武松。哪料反而把武松所有的“狠劲”,都给激发出来了,先是喋血飞云浦,跟着血溅鸳鸯楼,这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啥叫真正的狠人?瞅瞅武松就懂了!

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武松不但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那是在征讨方腊时,武松一个没注意,被包道乙的飞剑砍中了胳膊,武松手起刀落,一刀砍断了被刺中的胳膊,由此断了臂!

这种事,说着和写着仿佛很简单,但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做到?都说“壮士断腕”,武松却是狠人断臂!

所以,武松就凭这三件事,就奠定了是梁山第一狠人的地位。面对这样的武松谁敢招惹?宋江不敢吧。不信看宋江提出招安时,明明是武松率先发难反对,随后李逵跟进,可宋江却只敢虚张声势地要杀李逵。

对“首犯”武松呢,却是好言好语的解释,吴用也连忙跟着打圆场,根本就不敢惹武松。因为宋江也好,吴用也罢,都是江湖中的顶级玩家,他俩明白:武松惹不得。

惹了朱仝后,朱仝只敢追着李逵拼命,就凭朱仝的聪明劲,他能不明白是宋江和吴用布的局,李逵仅是无脑执行者吗?当然知道,但却不敢追究。因为宋江手握着“江湖道义”,若违反了,就等于跟整个江湖为敌。

惹了卢俊义后,卢俊义都家破人亡,头上绿油油了,却也只能感恩戴德,还要装得傻里傻气地高喊一声“谢谢啊”。因为卢俊义一贯富贵悠然,他就不敢涉足江湖,否则就活不下去,只能任由宋江和吴用摆布。

但这种事,宋江和吴用敢扔到武松头上来吗?就凭武松那狠劲,他才不会管什么江湖道义呢。因为江湖道义,对于武松来言,就是一句话“专打天下硬汉”。你给我来硬的,我就比你还硬!敢对我狠,那就对你更狠——这是武松的信条。

故而宋江和吴用,虽今儿坑这位好汉,明儿忽悠那位好汉,可他俩面对武松时,就画风变了,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不敢招惹——实则就是惹不起。

二、武松为何怕鲁智深?

所谓有矛就有盾,有阴就有阳,武松虽狠得没人敢招惹,却也受这条规律制约。也就是说武松也有惧怕,或说能制约住他的人,谁呢?正是大和尚鲁智深!

自上了梁山后,但凡武松出现时,几乎都是跟随着鲁智深。也就是说,武松毫无怨言地当了鲁智深的副手。这对于武松来言,堪称有点不可思议了。且也独有鲁智深,敢对着武松吹胡子瞪眼,甚至出言不逊,而武松却还认了。

那是二龙山合并入梁山后,鲁智深带着武松去招史进入伙,却听闻史进被身陷华州大牢,而朱武等人却束手无策时,鲁智深爆发了。先是痛斥朱武,要立刻去救史进。这时武松阻拦了,表示,别这么鲁莽,应先通知宋江,带着大队人马前来。

哪料鲁智深却更怒了,对着武松就吼了起来:“都是你这般性慢,直娘贼送了我史家兄弟!只今性命在他人里,还要饮酒细商!

不信去翻《水浒传》,无论翻多少次,你也找不到有哪位梁山好汉,敢对武松这么吼。虽说,这是因鲁智深为救兄弟导致,但武松何尝不是呢——那么为何梁山第一狠人武松,会怕鲁智深呢?

首先就要排除所谓的武功比较。虽说鲁智深是梁山步军统领,但若论起功夫来,鲁智深还真难说能打得过武松。为何这么说?咱就不细谈了。只给一个提示:武松打虎,面对的是活物,须知那老虎随便一跳就九米远,这需要武松有怎样的反应能力?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靠蛮力,面对的是死物。虽是天生神力,但反应能力上来言,武松却甩鲁智深几条街。这也是为何张清敢一石子爆头鲁智深,却不打武松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要排除“地位压制”。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但这条在梁山上,尤其是鲁智深和武松之间,却根本不成立。宋江虽是梁山头领,但他却是在借助和整合手下兄弟们的势力和能力,去完成招安。

而且,武松特有的这种性格和狠劲,也能很容易分析出,啥地位也压不住他。就更不要说,鲁智深对地位更无感了——啥地位,也不如情义无价,这是鲁智深的信条!

如今,武力(实力)压制和地位(能力)压制,都不成立,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了。

鲁智深在水浒江湖中,被称为第一活佛(金圣叹点评)。为何会有如此高评?其实就在于鲁智深的情义两字。

他是水浒中唯一用实际行动,去诠释情义的好汉。而不是如宋江或吴用等一般,只把情义当成遮羞布。

鲁智深救金翠莲,体现的是人间情义,给走投无路者,以人间关怀!

鲁智深揍周通救刘小姐,是为了家庭情义,用鲁智深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只有这个女儿,养老送终,奉祀香火,都在他身上。你若娶了,教他老人家失所,他心里怕不情愿”。

鲁智深救林冲、史进则体现的是兄弟情义。

所谓“处处无我,却处处有情义”,这就是水浒中,鲁智深最本质的内涵。这也是为何在鲁智深死后,他被追封为“义烈照暨禅师”的原因,一个“义”字,足以说明一切。

武松在水浒中,被称为“天人”(金圣叹点评)。何为天人?所谓超越生死轮回!为何也是这么高的评价?因为武松虽狠,却处处见“忠”

本来他是耍混,不听店小二劝告,这才打死了老虎,却把巨额赏钱给了那些因老虎而受过的猎户,这叫忠于自我。

拒绝潘金莲引诱,为兄报仇之后而不逃,血溅鸳鸯楼后,却还敢报出“杀人者,打虎武松”。所谓,哪怕现实再惨淡,也敢于直面,这叫忠于正义(气)。

醉打蒋门神,虽有黑吃黑的嫌疑,但因武松认可施恩为兄弟,故而这叫忠于兄弟!

所以,武松断臂出家后,被封为“清忠祖师”。

所谓忠义双行,正是武松和鲁智深!

鲁智深处处一个大写的“义”,武松处处一个大写的“忠”,故而武松为何怕鲁智深?因为鲁智深处处彰显大义,连宋江都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所谓,大义为首!故而武松“怕”的其实不是鲁智深,而是鲁智深的大义担当!

是鲁智深和武松,一起担当起来了梁山的“忠义”。至于宋江,哪怕他把忠义喊得震天响,也无法达到鲁智深和武松的境界,故而被毒死。从这个角度来言,也算是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知乎上关于林冲的回答,很多都爱拿吴闲云的阴谋论来说事,这个问题下几乎没有,这就好一起讨论了。不过我和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虽然原文中几乎没有鲁智深和武松的交往细节,更别提前文中鲁林二人的大量互动。我还是觉得,三人聚在一起后,鲁武二人的关系,应该会好于鲁林。

鲁智深是全书中少有的能讨人喜欢的主要角色,优点很多,然而一个词就可以概括他——爽利!

他和李忠、史进喝酒,听到有人哭一刻都不能忍;烦,真烦,要摔了碗碟才能泄愤。止住哭声还不够,听说对方身陷囹圄,心里就烦躁,与自己毫不相关,可就要管,不管心里不痛快!揽了事儿还不爽利,必须要给钱,一给就是身上所有现金,还要问史进借了十两,一共十五两给了父女,李忠摸出二两,直被他丢了回去:

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光听这描写够爽利了吧?还不够!十五两是个什么概念呢:

郓哥自心里想道:“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便陪侍他吃官司也不妨。”

五两银子够生活三到五个月,十五两是两个人一年的花费啊!你还觉得李忠抠门吗,是鲁智深太爽利了啊!

其他例子不一一列举,我只想说明,鲁智深是个极其爽利的人,交朋友也简单:必然要同样爽利!李忠已经尽力了,可鲁智深看不上,直接丢回银子,不留面子。那么林冲和武松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知乎上有评价林冲的问题,大家可以前往了解。我不想争辩他究竟是心细还是真蠢,我觉得,在鲁智深这里,他应该是不够爽利的。

他们刚认识时,智深对林冲没有特别的感觉,是林冲主动来结拜的:

那林教头便跳入墙来,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林教头便问道:“师兄何处人氏?法讳唤做甚么?”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林冲大喜,就当结义智深为兄。

林冲娘子被调戏的部分很多人都评论过,我只提鲁林二人态度对比:

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我不评价,大家自己感受下鲁智深给林冲的爽利度打多少分。

分别时,智深跟林冲约好明日再见,那林冲呢:

且说林冲连日闷闷不已,懒上街去。

完全不管和鲁智深的约定,然而陆虞侯一来就跟着吃茶去了......这次智深会给多少分呢?我也不喜欢这段形象,又不敢动手又不愿意释怀,真不爽快。

细节还有很多,我不举例了,直接进入鲁林二人分别时。林冲被公人威胁生命时,智深出手救了林冲:

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林冲的表现......以及鲁智深观看了整个过程.......救人是一回事,心里面给爽力度打分就......唉......

到最后分手前还有细节,不再提。

那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武松的个人篇章和鲁智深没有交集,但都很有名,大家耳熟能详。得知哥哥死时沉着冷静,报仇血恨时当机立断;林冲每天待在陆虞侯家门口苦等,武松每个环节该找哪个证人都一清二楚;林冲泪如雨下,武松把四个人全部撂翻了......样例太多,不再举。不过已经可以看出二人性格,论爽利度,高下立判!

林冲一开始对鲁智深就没有什么吸引力,日后还连连扣分,很快就分离了;而相比下鲁武二人长期共事,且性格很对味鲁智深关系和谁更好,您觉得呢?我觉得,是武松。

后来宋江在宴会上唱《满江红》,透漏出招安的意图,武松立刻跳出来表示不满。宋江处置了李逵,来找武松谈话,鲁智深为武松说话:

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并没有见到林冲的影子啊,因为只有爽利的人才憋不住嘛。以及鲁武的关系,是真的好。

最后三个人死在了同一个地方,鲁智深圆寂的那一晚,陪在身边的,是武松

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

你要还说鲁智深和林冲更要好,我不认同。

故事的最后,武松残废了,却还在照顾着林冲:

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

看到这个结局,是不是一点都不意外?他们的性格,从来都没变过。

三个人的缘分,从生到死,一直都在,无论谁和谁的关系更好,他们都是好兄弟


问题基本回答完了,我说一点题外话。

每每有人拿鲁智深和林冲相遇的问候后再无交流,作为鲁智深被林冲伤害的证明......

都给你说了这么半天爽利了,这些事在鲁智深心里,算个屁呀这样说,真的太侮辱鲁智深了。两人交流少,一是之后三人笔墨本身就少,二是鲁武性格更对味,谁说就厌烦了林冲呢

还有说林冲卖兄弟的人,我们看的是同一本书吗:

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

人家已经知道鲁智深的底细了,还用林冲卖吗?被阴谋论津津乐道的段落,明明被安排在这之后:

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我后来才知道这又是吴闲云的论据。读吴闲云之前,请一定先好好读原文,对他解读的任何一本书都是。可参见我另一个回答:

本想简单回答下,一不小心说了这么多,以上都是我的一家之言,欢迎交流,希望对你有帮助。

  武松,《水浒传》中鼎鼎大名的“武十回”。整部《水浒传》一共一百回,其中光描写武松自己个人故事的章节就足足占了十回,由此可见施耐庵先生对武松这个角色的偏爱。在《水浒传》原著中,景阳冈打虎是武松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打虎之前,武松无比的落魄,他因为失手打伤了人而跑到柴进庄上避难,还特别不受柴进待见,武松得了重病柴进都不看他一眼,任由武松自生自灭。

  可景阳冈打虎之后,武松一时间名动江湖,也找回了曾经的自信,逐渐走上人生巅峰。但好景不长,武松替哥哥报仇后又被朝廷追捕,锒铛入狱。在武松后来的人生轨迹中,他醉打蒋门神、大战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武松那高强的武艺和出手的狠辣让人热血沸腾。凭借武松的这几场高强度战斗,很多人都认为武松是《水浒传》中不折不扣的步战之王。尤其是不用兵器,赤手空拳,没人可以击败武松,果真如此吗?

  武松究竟强在哪里?在水浒传中,论战绩、战斗表现、战斗技巧和应变能力,武松是少数可以步战克骑将、空手克白刃的牛人。在《水浒传》中,空手对兵器是很吃亏的。像卢俊义这样的顶级高手,他空手遇见一群拿着刀枪棍棒的衙役,根本没有出手的欲望,直接就投降了。而武松大战飞云浦时,在带着重枷的情况下还空手干掉了四位带刀杀手。空手对白刃,这不仅需要武艺高强,更需要有不屈的斗志和血性。

  再者,梁山好汉后期征讨辽国和方腊时,武松有两次以步战克骑将的精彩表现,一次是一刀秒杀贝应夔,一次是两刀秒杀耶律德重。为什么武松秒杀耶律德重用了两刀?因为武松把他的战马也一起砍了。相信各位读者也都清楚,步将打骑将是十分劣势的,战马跑起来的冲击力岂是常人能顶住的?所以,武松是一位集力量和技巧于一身的步战高手。

  武松的确是一位步战高手,尤其是不用兵器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武松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但《水浒传》中高手如云,即使是不用兵器,也有五位高手可以跟武松一战,甚至也可以放倒武松。

  如果说武松是一位步战高手,那鲁智深简直就是一个“步战金刚”。鲁智深的力量、爆发力都比武松强。武松的镔铁双刀不过30斤左右,而鲁智深的水磨禅杖足足有62斤重。而且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种力量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极限。君不见,现代小型挖掘机刨树都没有鲁智深利索。

  也许在技巧上鲁智深不如武松,但在力量和爆发力上鲁智深是超过武松的。所以,如果鲁智深和武松单挑,都赤手空拳,前30回合武松占不了上风。30回合之后,武松可以凭借技巧扳回劣势。他们两人如果真想见个高低,估计得七八十回合之后了。只要鲁智深吃饱饭不饿肚子,80回合后击败武松也不是不可能。

  兀颜光是谁?也许很多读者对这个人都不是很熟悉。他是《水浒传》中防御力最高的人,仿佛身穿三件狂徒加三件兰顿,死硬死硬的。兀颜光是辽国的一位悍将,他天神力大无穷,身躯魁梧,出战时身披三层重甲:“贴里一层连环镔铁铠,中间一重海兽皮甲,外面方是锁子黄金甲。”就这三层重甲,关胜的青龙偃月刀铆足了劲砍上去,连个白印都留不下。因为中间那层海兽皮甲是软的,可以卸力。

  兀颜光的防御力已经可以抵消关胜大刀的攻击力,那也应该足以抵消武松拳头的攻击力。武松的拳头再猛,也猛不过关胜的大刀。所以说,兀颜光是很有希望击败武松的一位高手。两人都赤手空拳,兀颜光就站那不动,任由你武松拳打脚踢,根本破不了他的防御。而武松一旦松懈疲惫,兀颜光一出手就可以奠定胜局。

  邓元觉,他是《水浒传》中方腊麾下的一位猛将,也是方腊麾下第一步战高手。邓元觉绰号“宝光禅师”,也有人叫他“宝光如来”,他是整部《水浒传》中唯一打得鲁智深处于下风的高手。邓元觉曾经跟鲁智深单挑,两人大战了50回合。原本在一旁观战的武松突然就拔刀了,跟鲁智深一起并肩作战,合两人之力才把邓元觉击退。

  为什么武松会突然出手?高手之间的对决很忌讳以多打少的,但是武松觉得再打下去鲁智深会有危险,所以才不得已两人打一个。邓元觉不仅逼得武松、鲁智深联手出战,还从他们两人的手底下全身而退了。所以,邓元觉堪称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松能打过卢俊义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