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篮球比赛是不是违规?

算上即将到来的农历鸡年的话,NBA 在中国做春节贺岁营销已经是第六年了。找 NBA 球星录制新年贺岁视频,推出相关电视广告以及中文球衣,这些对于 NBA 来说都已经是熟门熟路。

在过去两年里,NBA 在中国的发展还挺顺利。

腾讯在 2015 年 1 月和 2016 年 10 月相继拿下 NBA 每年 600 多场赛事以及 1300 场赛事的数字转播权。据报道,光是前者的价格就高达 5 年 5 亿美元。再加上乐视体育以 5 年 1 亿美元的价格获得 NBA 在香港地区的转播权,NBA 在版权上收获颇丰。

分销出去的版权也为 NBA 带来了庞大的观众群。根据腾讯体育发布的数据,光是在腾讯频道上收看 NBA 比赛的独立用户就达到了 4 亿,总播放次数超过 200 亿。

回顾 NBA 在中国走过的 30 年历史,NBA 经历过两个不同的阶段。30 年前,他们凭借乔丹以及央视的影响力打开了这个市场;10 年前,NBA 围绕姚明进行的商业开发,则加速了 NBA 在中国的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帮助过 NBA 的东西都不在能够发挥作用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一个新的支点来撬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这个新的支点变成了教育部、各级的篮球管理机构、篮球培训机构这样的与篮球相关的组织。

2016 年 6 月,NBA 中国与中国教育部宣布,将从当年 9 月的新学期开始,选取首批十个省市的 500 所中小学作为校园篮球特色校,推行由教育部和 NBA 共同开发的篮球体育课程。

现在一个学期结束,根据 NBA 中国高级副总裁王大为提供给《好奇心日报》的数据,这项合作已经覆盖到大约五六十万中小学生,他们都使用由 NBA 和教育部共同的推出的教材、工具包、教具、篮球手册。

与教育部的合作,让 NBA 深入到中小学校,这些东西在 NBA 中国隶属于篮球发展业务。这也是 NBA 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业务。

“篮球发展得越好,打篮球、看篮球、参与篮球互动的球迷就越来越多。”王大为说,“如果说从一个比较狭隘的营销角度,我们是通过篮球来去培养更多的球迷,培养更多的未来消费者。从一个广泛的角度,这是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体系,我们通过篮球发展来实现我们各个业务板块的发展。”

这种观点算不上新鲜。对于任何的体育生意来说,只有培养起一批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才能创造出消费。耐克就深谙这一道理:“耐克篮球在中国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举办活动,把国外这种将运动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经验运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种本土的篮球文化。”

不过,对于 NBA 中国来说,意识到这件事情,花了一点时间。

原 NBA 总裁大卫·斯特恩对于中国市场一直相当重视。从早期站在央视门口等着领导出来给他们送 NBA 的录像带,再到围绕姚明迅速策划的一系列商业活动,他的策略始终是尽快让 NBA 的产品在中国落地,无论是比赛转播也好,还是 NBA 球衣也好。所以在他任内,NBA 在中国做得最多的还是中国赛,最宏伟的目标则是要在中国开设 1000 家 NBA Store 专卖店。

但在计划提出的三年后,,1000 家 NBA 专卖店仅开出了 5 家。这也使得 NBA 调整了自己在中国的策略。2010 年 10 月 13 日,第六次飞到中国的大卫·斯特恩不再高调地宣扬他的 NBA 中国联赛计划,转而开始谈与 CBA

最早推行的篮球发展措施并不顺利。2010 年 NBA 和匹克的合作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当时的新闻稿中,双方表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对公众开放的匹克篮球公园,让更多的人去参与和体验篮球的魅力”。但很快,匹克因为“内部原因”暂停了对于场馆的赞助,这个项目也无疾而终。

在这段时间,NBA 陆续又和姚明的姚基金以及 CBA 达成合作,前者的合作内容覆盖少年篮球比赛,后者则由 NBA 为 CBA 的教练员提供培训。

但直到 2014 年 NBA 第一次和教育部达成合作,篮球发展业务才有了大规模铺开的机会,毕竟只有教育部才有能力提供长期、稳定的青少年篮球发展机会。此前提到的将 NBA 篮球课程铺设到中小学,如果没有教育部的支持,这种事情显然很难完成。“从普及性的角度来说,教育部应该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王大为说。

王大为同时强调 NBA 的篮球发展涉及到不同的层级。职业的层面上,NBA 一直为 CBA 提供专业的教练员、裁判员、营养师的培训。而在更精英的篮球教学层面上,NBA 则与山东省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篮球协会和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设立首批 NBA 精英训练中心。

除了这些专业的培训活动以外,还会有类似于邀请前 NBA 球员、曾两次获得扣篮大赛冠军的贾森·理查德森访华并与中国球迷互动这样的活动。篮球发展会和 NBA 中国的其他业务,像是中国赛以及其他常规营销活动,结合在一起。

关于这些项目的效果,王大为表示,“从回访也好,也有一些比较积极的反馈,特别是从体育老师培训的角度。”不过,这些项目都是中长期的项目,短期来说很难评价这个项目是否能算是成功。

在与教育部的合作中,NBA 承担的还是一个技术方面的角色,为教育部开发教材等提供支持。合作的目标也会根据教育部的目标进行不断地调整。这可能是这种合作的风险所在,如果一个项目能否得到支持完全取决于政策风向,或者说是领导人的好恶的话,它的前景总是不那么清晰。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和教育部的合作能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也还是疑问。两年前耐克的一场活动中,他们请来的人是本土的街球王吴悠。按照当时他们的说法,“我们认为像吴悠这样的草根人物,这样的本土领袖是篮球文化能不能落地到中国的关键。”

对于这种这可能性,NBA 自有自己的观点。“NBA 这个 ‘B’ 就是篮球,篮球是 NBA 生存的命脉,重中之重,发展篮球永远都是 NBA 发展的第一要务。”王大伟说,“从宏观角度来说,命脉是不需要 KPI 的……也是我们社会责任的体现。”

社会责任,然后呢?归根到底,NBA 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这个联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推广篮球,而是为了给各个俱乐部创造利益。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联防就是联合防守,分站位联防和对位联防 ,常见的有 2-1-2联防、2-3联防之流,要求球员守住球场的固定区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球员在自己分配的防守区域的防守作用。

一般用来打——中投不准,但内线(包括突破)得分较强的队伍,以及对方某位球员特别出色而一对一防守其的队员防守能力不足的情况。

NBA禁止联防应该是在1947年,那时NBA还叫BAA,刚成立的时候也就是1946年是允许球队选择人盯人或者联防的(查了很久大概是这个说法,如有错误请指出),大抵是在那个时代,NBA更推崇个人进攻,联防意味着更多的包夹,更多的突破延阻,更多的进攻停滞,更少的一对一进攻空间(看过灌篮高手的童鞋还记得湘北四一联防盯海南的阿牧么),更少的内线突破和内线扣篮,是突破手和传统中锋的噩梦,限制了超级巨星的发挥(例如奥拉朱旺、乔丹等,如果在联防的情况下他们的得分手段会少很多)

总之,联防的作用是,压缩进攻空间,提高防守质量。而对于“大多数人”,进攻比防守好看,联盟推崇进攻,也需要超级巨星的个人表演。

所以呢,为了比赛更好看,当时联盟就把联防禁止啦。

至于后来为什么开放联防呢——————

是因为一个怪物的粗线。他就是——————

沙奎,奥尼尔(额,忽略掉詹姆斯吧)

没错,就是这个死胖子,篮下巨无霸,不用联防根本就防不住啊。

篮板球让他一个人抢走了啊。

篮筐快被他一个人扣爆了啊。

其他球队怎么打啊,挂奥胖身上人都拔起来直接扣篮啊。

联防一般用来打——中投不准,但内线(包括突破)得分较强的队伍,以及对方某位球员特别出色而一对一防守其的队员防守能力不足的情况。

so,对付奥胖,妥妥的。另外,nba还修改了联防的细则限制艾弗森的突破。

当然,这种事情你问nba他们是不会承认滴,但是,开放联防与之配套的有一个防守三秒的规则,在限制奥尼尔的内线进攻时又为突破球员大开方便之门。这不是司马昭之心嘛。

当然,防守三秒的出现让nba的联防有点不伦不类,这个再不提。

另外呢,顺道提一句,nba的规则的制定与修改,都遵循1.让各个球队更均衡,2.让进攻更容易3.让某个人更容易成为巨星的原则,当某些怪物出现的时候,联盟会制定一些规则打压他们,免得其他球队没法打,参考麦肯、张伯伦之流。NBA扩大三分线,制定防守三秒等,都是为了进攻更容易更好看。最后一个,有关走步细则的修改...呵呵呵.....

差不多就是这样,本人仅仅是篮球业余爱好者,回答不祥尽,可能有错误,欢迎各位知友雅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的犯规和违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