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说跑网约车要两部手机才行,你们觉得真有必要两部手机吗?

现在跑网约车的朋友很多,对于跑网约车的来说,最主要的工具除了汽车就是手机。对于手机的用途主要是后台运行打车软件和导航地图,需要 4G网络畅通以及运行流畅的机器。今天推荐比较适合跑网约车的三款手机。

首先推荐苹果手机,因为ios系统比较稳定,系统奔溃的状态比较少,运行网约车软件没有问题,唯一的缺点就是苹果手机新机型目前价格较贵,对于跑网约车来说,买最新款的机器不太合算,这里推荐iPhone7,目前双网通版32G的机器不足4000元,唯一缺点是续航比较差。

小米手机的性价比较高,骁龙835处理器加上4G/6G运行内容,完全可以用来进行网约车服务,小米定制的MIUI系统在安卓阵营中也是比较稳定且持续更新的。目前4G运行的机器价格约为2300元左右。

这款手机主打的长续航,对于跑车软件来说比较便捷,而且搭配骁龙625的天线LTE和全网通技术,可以保证网络稳定畅通,不会出现断网接不到单的情况。除此之外,5.5寸全高清屏幕显示范围更广,以及快到0.2S的指纹识别更加利于操作,在千元机选择的话,魅蓝 Note6值得推荐!

上述三款手机涵盖千元机到4000元左右的机型,适合不同需求的网约车司机朋友,你觉得哪款手机更好呢?欢迎评论回复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这两天网络上关于网约车的各种新闻铺天盖地,其中有一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新闻内容是“高德联合全国60家网约车平台成立免抽佣联盟”。

近年来网约车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市场向司机端转变,抢运力成为了各大平台目前的重点工作之一,高德也不例外,希望通过早高峰免抽成吸引司机加入,争夺运力资源。

实际上高德打车搞这种“免佣金”的活动也不是头一回。早在去年9月份,高德就联合了50多家网约车平台,发起了一场早高峰“免佣金”计划,说是要提高司机收入,缓解早高峰打车难。如果司机通过参与的网约车平台接到订单,特定时段的佣金免收,也就是全部收入都返还给司机。

当然免抽成碎玉高德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损失的,因为免掉的是各个网约车平台应收的佣金,高德自身不但没有啥损失,还能赢得流量和口碑。但是活动一结束,这些平台又缺少司机接单或者缺少订单可接了,这也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细心发现会发现高德一直在玩的免抽佣活动其实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虽然各大媒体渠道都在炒作称高德的免抽佣是要挑战滴滴,争夺网约车市场第二的位置,但是以目前高德的体量和用户口碑真的可以做到吗?

目前高德采用聚合模式接入了非常多的小平台,这些小平台不管是在体量还是相关的运营上都无法与目前的头部网约车平台进行竞争,我们通过分析发现高德平台上的这些小平台之所以愿意参与免抽佣联盟,其实核心还是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这些参与“免佣联盟”的网约车平台,主要都是一些地方性的小平台,本身体量很小,很难对滴滴的地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据交通运输部2月公布数据显示,1月订单量超过100万单平台分别是享道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如祺出行、滴滴出行、美团打车、万顺叫车、花小猪出行。而本次参与免抽佣联盟的名单中没有出现里面的任何一家平台。

这些网约车平台通过高德打车联合起来,与其像很多人说的是要挑战滴滴,还不如说是在抱团取暖,争取能够“活下去”。

而且这样的计划也不可能持久,最终还是得收费,不然这些平台靠什么生存?如果哪一天不继续搞活动了,业务就可能又“冷下去”,甚至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因此现阶段,难以对网约车市场格局产生大的影响。

第二,滴滴在收取了较高“抽成”的情况下,依然亏损不断,不可能轻易降低“抽成”水平。去年初柳青曾经透露滴滴开始盈利,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恐怕让滴滴盈利再一次成为了泡影。

第三,这些免佣金的平台很难吸引走大量滴滴司机。一是因为这些小平台单量少,收入不稳定;另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滴滴司机不敢轻易到其他平台接单,因为滴滴已经有一整套成熟的规则,来约束还想继续在滴滴平台接单的司机。比如滴滴如果查实某个司机跨平台接单,其处罚是很严厉的;此外,无论是滴滴的“口碑值”还是正在试行的“橙就值”,都与早晚高峰时段接单量有很大关系,有多少滴滴司机愿意冒着被降分的风险,去其他平台多挣那点“佣金”呢?

高德联合的这些小平台,在很多地方如果早晚高峰没有单,就基本上没啥订单了若不想办法吸引和留住司机,就很难维持下去,免佣金也是无奈之举。当然这一番联合操作,多少也会给滴滴造成一些压力。

另外我们在网络上搜索高德打车出现了很多乘客针对高德打车费用预估与实际支付费用差距较大的新闻以及相关投诉。

乘客对于高德打车投诉最多的其实主要还是集中两点:

第一、在接单的车型与自己下单的车型不符;

第二、实际支付的车费与系统预估的车费有较大差距;

其实这两点也不能完全怪高德,毕竟高德作为流量平台只是接入了这些网约车平台,但是各大平台具体的计费规则还是由各大平台自己制定,高德无法做到全部管控,但是这也暴露出聚合平台与中心化平台的优劣势。

当下各家平台为了争夺市场,一般都会通过各种补贴和激励来吸引乘客,平台一再扶持司机,其实核心是在于网约车平台的发展司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说不上司机是最核心的,但是如果没有了司机,即便是平台有再多的乘客也没有司机帮助平台消化,所以网约车行业如果想要发展,不但要重视乘客,也必须重视司机的利益,只有司机的收益合理了,乘客才可能获得更好的打车体验,平台才能够有持续的利益。如何平衡三者的关系,恐怕是包括滴滴在内的各大网约车平台,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己的车怎么跑网约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