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奇数位时辰”?什么是“偶数位时辰”?


前段时间,万事通推出《中国把十二时辰划分“错”了》一文后(参考:中国把十二时辰划分“错”了!),立即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网站纷纷进行转发!

一些网友也对此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大部分网友认同田柏强先生的观点,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看法。


有网友指出,子时从“0”开始并非田柏强“首创”,原来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是田柏强首次提出的,如在子时“起点23时”上加一个小时;把”“子初”解释为“亥末”等等。

并且发来“子时从24时开始”的一些图片。也有人认为,“子时”一个时辰跨两天,类似公历(阳历)与农历(阴历),公历与农历年可以“跨年”,“时辰”也可以“跨天”等不同看法。

一是指一天的时间,分为24个小时,从0时开始,到24时结束。

二是指时区时间,时区时间分为两种,一是根据地理位置确定的时间,也就是地球上划分的24个时区,称之为“标准时间”,用时区表示;二是人们实际使用的时间,用“法定时间”来表示。

标准时间以地理位置为基础划分的,一般不可以改变。法定时间是以标准时间为基础,是人为决定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两者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标准时间必须服从法定时间

法定时间“来源”于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必须“服从”法定时间。到底“子时”从(昨天)23时开始“错”了没有?说不错和错都有道理,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理解。

一是从文字含义上说,“初”字的含义就是“开始”,如月初、年初等等,都是把它看作当年当月的一部分。“子初”也就是子时的“开始”,自然也是“子时”的一部分。所以把“子初”23时, 理解为“子时”开始没有“错”。


二是从标准时间的角度来说,日晷记时的原理是太阳与地球的位置,人所在点不同的位置对应出不同的时间。日晷上的十二时辰,完全符合自然规律,从标准时间上来说,日晷上标注的“子时”起点“23时”的数字也没有错。

十二时辰与24时制是两种不同的记时标准,在十二时辰转换成24时制时,必须遵循24时制的标准。就像标准时间转换为法定时间时,必须遵循法定时间的标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如现在新加坡地理位置上的标准时间是东7区,采用的法定时间是东8区,每个小时要增加一个小时,新的一天开始时,,新加坡的标准时间是“23时”,但是没有人会说新加坡的一天是从“23时”开始的,必须说从0时(24时)开始。


再如中国的重庆市,从标准时间上说也是东7区,北京时间是东8区,在“24时”时,重庆地区的标准时间是“23时” ,使用时也要改成“24时”。

从地球上来说,国际日期变更线也不是一条直线,为了方便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线段向东西作适当调整。如在俄罗斯的最东部分,变更线向东改变,把地理位置“1时时区”人为划分为“0时时区”,把地理位置时间“1时”作为新的一天开始。

太平洋上的个别岛屿国家,变更线向西改变,新的一天开始时是地理位置时间“23时”,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改变了,所以也说新的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

对应时间必须符合对应标准

标准时间必须符合规律,法定时间必须遵循规定。十二时辰是生肖记时,没有数字,转换成24时制时,全部换成数字了。但是数字必须符合24时制时的标准。24时制的规定也可以理解为“法定时间”。


公历与农历年可以“跨年”,因为这两种纪年方法都在使用。“时辰”不可以“跨天”,一是因为时辰记时可以理解为“标准时间”,24时制属于“法定时间”,“标准时间要服从法定时间”;

二是因为十二生肖记时现在基本上不使用了,个别时间用生肖时辰还在使用,主要只是反映传统文化,并不是依靠它来记时,转换成24时时,一天的“起点”必须一致。

如果把十二时辰换算成24时制的时间, 各个时段与24时制对应的时间是:


子时02点,丑时24点,寅时46点,卯时68点,辰时810点,巳时1012点,午时1214点,未时1416点,申时1618点,酉时1820点,戌时2022点,亥时2224点。

平常说的生肖时,应该特指时辰的起点时,如子时是0时、丑时2时、寅时4时、卯时6等等。准确地说,中国不是把十二时辰划分“错”了,而是在两者转换时,把十二时辰的“起点”与“24时”制时的起点对应“错”了。

十二时辰换算成24时制存在两个问题,时间起点和时间长短, 长短问题好解决,一个时辰乘以2就可以了。起点对应比较复杂,因为里面有对有错是非难分。


对十二时辰的起点与24时制起点对应错了问题,有两种“修正”方法:一是在子时起点“23时”上加一个小时,变成24时,使其符合现代时的规

定;二是重新解释“子初”的含义,以“子正”为“子时”起点。

在子时起点“23时”上加一个小时成为24时,这类似于把十二时辰对应为“夏时制”时间,“夏时制”时间也是在法定时间上再加一个小时。

第二种方法是重新解释“子初”的含义,古人是把“子初”解释为“子时”的开始,现在也可以重新解释,把一天从“子初”开始改为从“子正”开始,使十二时辰与24时制起点吻合一致。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加时”,就是把现在的“23”改为“24”,的优点是和古人的“子时”的时段划分一致;缺点是如在日晷显示上,把“23”改为“24”,这不仅违反规律,也容易使人混淆,如果不用日晷记时,不存在这个问题。

重新解释“初”字的含义,的优点是和“日晷”显示上一致,缺点是不符合古人对“子时”时段的划分。

两者相比,还是重新解释“子初”字的含义更好一些。

过去中国日晷上只有生肖,没有数字,现在日晷上的数字,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对十二时辰的数字标注,不是以时辰的中心点24、2、4、6、8等等,而是以中心点的两边1、3、5、7等等来标注。

这首先不符合现代人的“读时”习惯,古人对时段划分,可能由于“中庸之道”的影响,是从中心点向前后延伸,如“子时”的中心点为“子正”24时,时段划分,起点为前一个小时“23时”,结束点为后一个小时“1时”。

但是说时辰还是以“中心点”为准的,如只说“子时”,就是特指中心点子正24时,说具体时间必须加上刻。


现代人“读时”,从标注点开始,不向前延伸,如说10时时段,直接从10时开始,到11时结束。

而现代人说“子时、午时”,也是特指它的把“中心点”,直接就说12时、24时,并不说起点时23时、11时。这一点今人和古人是一致的。

二是不符合数字规律。十二时辰是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只要在现在的钟表上的12个小时数字乘以2,就是十二时辰的对应数字。

从数字的规律上来说,任何奇数数字乘以2都是偶数了,现代人在一些仿制日晷上,只加注奇数没有偶数,这明显不符合数字规律,还会引起对人们对十二时辰的“误读”。


如果重新解释“初”字的含义,对现在仿制的日晷,就要对标注数字应该作相应的修改,把奇数全部换成偶数。

在日晷上,生肖时辰两边的现在的奇数数字:1、3、5、7等等,都应该换成对应的:24、2、4、6、8等偶数数字。

如在“子”字两边,取消23和1,只在“子”字上边,标注“24”、“丑”字上加注“2”, 其他时辰如此类推,按照现代人的读时习惯,“十二时辰”与“24时制”的对应时间就完全一致了。

日晷是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产物,早在6000多年前,古代巴比伦人就发明了日晷,(由于其他国家没有生肖记时,不会产生与现代时间起点不对应这个矛盾)。

中国在2000多年前也采用了日晷记时。日晷可以说是“太阳钟”,它最符合自然规律。它的原理就是太阳光的影子,午时太阳光与地面形成90度直角,两边各15度内为午时时段。

子时正相反,虽然太阳光照不到,可以联想到穿过地球直径,与地球的反面形成90度直角。从距离上来说,午时时段离太阳最近;子时时段与太阳最远。

日晷记时的好处是绝对准确、节能、不存在时区时差等等。现代任何记时工具,都不能做到绝对准确,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适当调整,用加减“秒”来校正。只有日晷记时,能够做到绝对准确,而且没有一点能源消耗。

现代人仿制日晷的企业很多,采用日晷的地方也很多,但是目前日晷只是安放在旅游景点、科研部门、学校等等地方,主要作用只是“花瓶”点缀作用,并没有用来记时,古人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宝贝”,今人竟然不用,岂不太可惜了。应该在公共场所采用的记时钟,尽量改为日晷记时。


日晷记时的缺点是晚上不能记时,二来阴天也不能记时。但是,在公共场所人们活动时间一般都在白天,阴天的时间也比较少,推广使用日晷记时,不但在经济上有市场,而且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密切人类与自然的联系。

作者:田柏强,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现旅居新加坡。


猛戳下图,获得更多最新打折讯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成长值)

祝你好运!别忘了采纳!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因为是这样循环配的,一个天干只配6个地支的组合,天干在前地支在后。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天干地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该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其中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倒数第二个时辰读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