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广告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近日,中国规模最大的广告界盛会第21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在贵阳举行,百度营销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侯丽斌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侯丽斌演讲全文:

  我们都知道,营销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伴随我们步入无心互联网时代,随着我们技术和获取的能力不断的发展,让我们的营销有无限的可能性,也让我们的营销插上无形的翅膀。百度是中文最大的搜索引擎。我们每一天处理将近100亿次的搜索,PC上是60亿次,这种搜索得益于我们深度学习、语音搜索的共同发展。我们拥有着最高质量数据以及及其强的分析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我们如果更多是凭经验和知觉,像在黑暗中摸索,大数据的到来为我们的营销提供一个照明系统,让我们的营销更加有据可依,让我们更加的有科学性,提高我们整个营销的项目。在开始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年初百度做的全国百年CMO的报告。第一页关于在这种新的媒体时代,或者我们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面临的媒体环境挑战是什么?1.我们的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媒体消费行为的变化,营销决策在变化。2.关于媒介形态碎片化。以及媒介形态的网状结构。3.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有营销的评估体系。对于新的时代不是那么有效,继续我们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体系。4.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之间如何找的协同效率最大化的最好模式。这也是我们整个营销人员面临的问题。所有的挑战背后都意味着机会。70%的CMO认为,大数据会成为我们新时代面临挑战的营销利器。86%的CMO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决定一个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说,大数据可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可以给我们认识世界,或者更加深刻认识人打开一扇窗户。我跟大家看一下,有两条曲线,是百度的搜索曲线,绿色代表关键词的搜索趋势,另外一个关键词的搜索趋势。大家看凹凸的地方是周末。橘色的是什么?绿色是搜股票。因为股票的开盘是周一到周五。金融世界是男性的世界,所以大部分负责理财的、金融的都是男性。他们周末显下来就搜美女。通过搜索我们洞察男性最核心的需求就是财富和美女。也是搜索的特点,搜索是不撒谎的媒体。搜索是民生的晴雨表。我们有任何的需要都会来百度一下,我们也觉得我们如果很好运用大数据搜索,可以让我们知道过去和预知未来。百度在整个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质量就是洞悉我们用户的需求。营销的本质就是挖掘需求和满足需求。这是百度大数据的高质量,和我们满足用户需求上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尔盖茨说拥有一个好的女人是最大的财富。我们步入正题,我们有这么多的数据,我们做什么一、消费者进行消化、二、分析,三、品牌认知。这个案例发现:人们在搜索玉兰油的时候,他们觉得玉兰油到底在什么人群当中使用发生了疑问,所以我们去年跟宝洁一起做了一个“HOT住25岁”。另外大数据还可以做什么,帮助我们用户对消费者的决策,你会发现这个行业的特质,我们发现奶粉行业,我们发现奶粉行业是一个告诉品牌忠诚度的行业。我们看到在决策阶段,他们有明确的品牌诉求。也就是说,大家购买奶粉的时候,大部分有清晰的品牌倾向。第二我们看到,关注红色的。是口碑。所以这个行业口碑极其重要。

  这个是大数据另外一个可视化的运用。这个图告诉我们,这个是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分析图,我们看到最初的是什么?右侧是跟CK香水的竞争。他的竞争主要来自于香奈儿。这个大数据也可以告诉你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品牌,我们发现香奈儿的香水在中国大陆市场占据很过的份额。

  时间关系我不跟大家分享视频了,另外一个在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客户更好应用品牌。这是我们联合开发的产品――品牌数字资产榜。数字来源于互联网。它的意义是什么?一、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一个在对新的数字媒体时代,我们的数字资产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怎么衡量数字资产品牌的健康值呢?百度提供这个工具,由原来一年平台体检一次,现在时时体检。未来我们会陆续开发给客户和代理商。

  品牌数字资产对销售有“预测”作用。另外基于数字产品的把握,我们还开发了品牌代言人工具,这个也是将我们的明星,1600个明星通过数字资产我们找到和品牌的契合度。下面是关于技术,无线的时代最大的变化我们于用户的沟通和交互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是时时互动的。各种想象的无所不能。这就为我们于用户交互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我们跟蒙牛做的案例:产业案可视化。解决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诉求。这个是我们跟可口可乐做的案例,今年也获得了一个金奖,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个视频,这个是应用了百度的“魔图”技术。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无线,一、百度预测我们到年底无线搜索占比将超过PC的搜索。二、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就是移动终端加网。百度就是解决人和信息的问题。无线时代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所有人都面临人和服务的问题,因为本身强大的功能和前所未有的交互能力。这是我们尝试的全新的解决方案:百度直达号,作为旅游行业的客户我们做了首要的尝试。这个是在出行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恼,去哪儿啊,现在是不是最佳时机,有了这个直达号可以随时看,可以当时就看目前是什么样的场景。还没有出门就知道现在怎么样了?第二道了景点以后,可以跟你做现场的解读,包括语言导航,以及文字的热点介绍。到了门口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扫描二维码,也是绿色的积极尝试。你在现场的时候,帮你智能更换,人多的地方可以规避人流。所以说,直达号是讲我们从购物的决策、前期所有的困惑,包括购物中的焦点,怎么体验进行提升?

  最后数据和技术为我们认知世界和认知营销打开一个全新的领域,和一片崭新的风景,我相信大数据还是以效能为先,科技为本,我们能够做倒是拥抱变化、拥抱未来。谢谢大家!

百度与微软终于开始合作了。百度将成为中国市场上Windows 10 Microsoft Edge浏览器的默认主页和搜索引擎,同时,百度也将通过“Windows 10直通车”提供Windows 10下载升级服务。这次合作,行业的触动非同小可,不仅在于windows10是微软今后几年的最重要产品,而在于双方的合作是从未有过的模式,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启发价值。

启发一:从用户角度出发,跨界合作不强扭

虽然两家都科技属性极强的公司,但是本质上两家这次合作是绝对的跨界合作,而且从中国市场上的能量而言,百度的庞大的用户群,以及用户的粘性,也是微软所不具备的。不过,作为C端重要的入口,微软的作用也是当前无人可以地带的,而这也促成了两大巨头合作的核心。

不过,相比以往的跨界合作,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跨界合作常常出现的为了合作而合作,造成合作的无疾而终,甚至出现在用户面前两边不讨好的现象,这次的百度与微软的跨界合作明显是用用户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将产品做简单的买一送一的简单组合。

在这次合作中,合作的方式百度搜索引擎作为微软windows10 Microsoft Edge浏览器的默认主页和搜索引擎,这对于大多数习惯了中国的用户而言,有着极大的习惯贴合性,能给大大提高对windows10的好感度。反之,即使用户不习惯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用户也可以进行更改,但是由于这种行为在当前的中国软件市场早已经司空见惯,用户为视之为自我的个性需求,而不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体验上完全不同。

而且,即使是百度的“windows10直通车”也是通过用户在百度平台上搜索与“Win10”相关的关键词时,被链接到百度升级助手“Windows 10直通车”,这种为方式是用户行为的优化升级,而不是广告式的强推硬送。

所以,双方的这次合作,最大的不同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以体验自然、流畅、升级为诉求的合作,这种出发点本质上就决定了双方合作是消费需求驱动,而非简单的利益驱动,这在当前的互联网企业合作中,尤其是强强合作方面都是鲜见的。

启发二:合作,速递不能是第一

百度与微软的windows10合作早已经在几个月前就传的沸沸扬扬,而当时已经有两家中国企业与微软进行了windows10的合作,但是现在看来显然是有些操之过急,欠缺思考。

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速度大多被视为制胜法宝,但是无论是产品,还是合作方式,往往都需要静下心去思考,甚至结合自身去特点去考虑合作的方式方法。

其实,打磨合作方式本身就是企业合作的第一课,也是能否真正产生合作价值的关键。在这一点上,百度虽然早就和微软windows10绯闻不断,但是总是保持克制。相信,对于windows10这种及有关注度、价值的产品,没有不想赶紧合作落地的。但是,越是期待值高的产品,越要以机身的态度对待。有传闻,百度曾经也想将某软件产品植入windows10之中,现在看来,百度稳健而踏实的企业风格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防止了前功尽弃的后果。

启发三:有核心竞争力合作就没有壁垒

从未来发展来分析,百度和微软都是将构建生态平台,打造生态圈视为企业的发展预期。这种预期下,显然可能存在殊途同归的竞争隐患,但是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像百度、微软这种级别的超大企业,如果过还想实现更快速的做大做强,仅凭自己现有的资源又不可能做到。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无论是技术、市场都有着很强的细分化趋势,百度和微软虽然都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外,努力布局建设,甚至不乏针锋相对的竞争,但是以自身核心竞争力中心的形成的生态范围,谁也无法替代谁,但是这次百度与微软合作,却开了个好头。

在互联网行业其实没有绝对非竞争关系 ,同样也没有绝对的竞争关系,就好像当初诺基亚没想到苹果做手机一样。而在核心竞争力没有冲突的前提下,即使是百度、微软这种生态级的企业也是可以轻松的合作,所以对于当前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合作没有禁忌,只要有价值,任何合作都是不存在壁垒的。

可以想象,两家企业的战略合作,甚至有可能引发生态级的大融合,到那时也将不是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那么简单。仅双方数据打通后,更精准、更便捷的信息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更是能大大推进百度“人与服务”的连接,并有可能为微软带来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此次百度和微软的战略合作是前所未有的合作方式,严格意义上给了后来者很大的可借鉴的价值,这对于习惯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更是难得的启发和积累。 

电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失业党7天搞懂一家公司系列(6)

这几天陪家里人玩了好几天牌,有点放飞自我了~一大家子人难得聚到一起,也确实不容易,加上自己的项目也需要做一些市场调研,时间被挤占了不少。BTW,由于有一天打牌打了个通宵,为了调节生物钟,试了试日本的那个睡眠水,真是效果爆炸~

先来一波背景知识普及。

百度,2005年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最大的提供搜索引擎服务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其主要对标公司是谷歌,且他们俩已经分别是全球第一第二的搜索引擎服务商了。在国内,百度的主要竞争对手是360和搜狗,这两家公司的搜索引擎技术不足以对百度构成威胁,且百度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故可以说,百度在中国是一家独大。这样的百度,近几年的画风是这样的:

导演表示,百度的收入基本是一直上涨的,但是净利润的情况却起起伏伏,尤其是这两年滑坡相当大,百度出啥事了?于是又有了下面这张图。

数据显示,尽管百度的收入连年上升,但是利润情况并不乐观。2014年开始百度的经营利润就开始了负增长,在2017突然增长率50%后,2018年再次负增长。而百度的净利润这几年基本是依靠非经营性收益进行调节的,每年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非经营性收益拉高了净利润水平。撇开那些非经营性项目,聚焦在主营上,这份数据显示百度似乎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作为一个互联网科技企业,本应该是欣欣向荣的百度,为何数据显示如此乏力?然而这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百度成立于2000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中国的古诗“众里寻他千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原是硅谷的工程师,百度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在当时那个上网不方便的年代,可以让人们减少获取信息的成本,缩短人和信息之间的距离,其商业模式和谷歌基本一致,从B端收费,C端免费使用,本质上,百度这个搜索引擎业务,是一个广告公司,提供给B端商户更多的曝光率,也给C端用户带来便捷的搜索服务。

最开始百度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现在的360,不过当时不叫360,叫3721,对,就是那个流氓软件!当时3721提供的服务就是把网站的域名和名字连到一起,在输入栏输入公司名字的关键字,就自动跳转到你要的主页上,就这么简单,然而就是这么个功能,让3721成为当时为数极少的能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们显然不可能再满足于输入一个关键词,就跳出一条信息这么匮乏信息量的模式,于是百度的搜索引擎业务在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2001年,百度推出了竞价排名机制,从此开始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2003年,3721作价1.2亿美元卖身雅虎,周鸿袆全身而退,雅虎果断成了接盘侠,随后到了2004年,百度基本完成了市场的统一。(当时3721的流氓属性现在还记忆犹新)自此百度开始了顺风顺水的发展期,在2005年8月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是27美元,开盘就到了66美元,收盘更是夸张的到达了122美元,一时间资本市场也疯狂了,可以说正是百度的成功上市,吹起了中国互联网的大泡沫。

2006年,谷歌宣布进军中国,百度迎来了真正的强敌。当时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是爆发式的,虽然这两家公司之间竞争很激烈,但是由于总体蛋糕的扩大,这俩可以说是相安无事,各居一隅。然而谷歌在中国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水土不服,因为谷歌宣扬“NO EVIL”(不作恶)的价值观,结果难以处理中国各方面复杂的社会关系(你们懂的),最终矛盾在时任谷歌中国区负责人李开复离职后爆发了。2010年,谷歌无法接受中国对于搜索信息屏蔽的要求,宣布保存气节,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关闭中国区服务器,转而投奔香港。然而由于国内翻墙的限制,大陆人们再也无法享受谷歌高效的搜索服务,于是人们开始转头百度。

谷歌的离开,让百度彻底蚕食了其市场份额,在中国完成了市场的垄断,一家独大,随后百度的股价节节攀升,创造了10倍股的神话。

再后来曾经的3721,现在的360又跳了出来,杀入搜索引擎,不过这次和上次结局大差不差,还是没能掀起多大浪花,不过好说歹说让百度的股价确实跌了一阵。

时间继续推移,苹果推出了风靡全球的智能手机。以苹果4为起点,中国网民开始了疯狂的手机网上冲浪。于是在2013年,百度出资18.5亿收购了 91无线,不惜一切代价杀入移动端,流量入口端的战争画面十分血腥。收购91无线反应了百度的后知后觉,随后似乎意识到了自己做的到底是个什么生意的百度开始奔向了另一个极端,转型O2O,获取线下流量。(导演表示百度这个反应显得很幼稚,在人家眼里线上流量和线下流量是不是一码事?反正都叫流量抢起来~)

在这里对线上和线下流量还是要做个对比的,线上流量的获取百度已经具有足够的壁垒,毕竟几乎所有人都要用到搜索引擎,而百度在搜索引擎的赛道中一家独大。而线下的流量获取上,百度几乎是从0起步,相当于放弃积累多年的线上优势,用自己的短板去和别人的长板拼命。更可怕的是,2014年左右是互联网O2O融资大年,各路诸侯企业有足够的资本拼刺刀,各种补贴,百度作为外行人想杀进去难度可想而知,而且线上用户和线下用户的粘性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后来的结果大家懂的。

由于O2O的补贴大战过于血腥,百度在O2O方面的布局屡屡受挫,后来终于学乖了,逐渐开始了扬长避短,搞起了AI。

百度的业务模式主要是有2种模式,都是广告,最主要的模式叫竞价排名。百度会在搜索得到的列表中最前面放置广告,而广告的排序就叫竞价排名。这个计价机制是按照点击数算的。假设广告主A提供一个报价,1000块钱每1000次点击,广告主B是800块钱每1000次点击,则A排在B前面。百度的竞价排名收费就是按照每千次点击来定价收费的,不点击不要钱,这种模式叫P4P。(百度还有其他的广告模式,不过由于不是主要营收来源,省略了)

我是看不懂百度的技术实力的,毕竟我并不是百度内部人士,也不是学IT的,我不是,绝大部分投资者也不是,那如何把握百度的业务发展情况呢?对于广大不懂IT的投资者,只能通过披露的财务信息来直观的观察了。

说到底,百度是个广告公司,卖的就是广告,虽然披上了AI的外衣,但是本质没有变。广告的载体是百度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只要用户对百度的搜索引擎有足够的依赖,那么百度上的广告就有足够的价值。那什么是提高搜索引擎产品质量的关键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算力。面对庞大的数据体量,百度需要拥有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来完善搜索引擎的产品功能,从而保住自己的龙头地位。

不过老实说,百度的搜索引擎,不是很好用。打个比方,我在百度随便搜索一个问题,比如人工智能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如下图:

这个图是百度的搜索结果,下面这个图是谷歌的搜索结果。

可以发现从连接的质量上存在明显差距。百度给出的结果似乎时间占的权重很大,都是很新的新闻连接,但是和问题本身没多大关系。而谷歌的搜索结果显示时间的权重似乎比较低,列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比较明显。由于导演有咨询公司背景,作为咨询人员,基本上是不怎么用百度的,使用谷歌的效率要高出百度很多。可以这么说,如果有的选,导演是不会用百度的,至少现在百度的技术水平上,不会用。

既然产品质量差强人意,业务上的发展恐怕就会相应的给出负面反馈,从而影响到盈利水平上。对于广告这种服务行业,除了营收、利润这种传统的指标外,还可以通过应收账款情况来判断业务发展是否健康。道理也比较清晰,毕竟广告是服务行业,先服务,后收款,如果服务质量不能让广告主满意,那自然收回尾款的难度就加大了。

数据是客观的,百度营收的增长无法掩盖坏账比率的逐年上升,不过光看一家的不够客观,再来看看谷歌的:

谷歌的坏账比率比百度低了不止一个档次,且2018年比2017年还要低,达到了3.5%。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百度的主营业务似乎确实出了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百度赖以生存,获得发展的根源是什么?

思来想去,导演觉得百度获得现在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有4:

1、我国网民的庞大基数

3、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线上带来线上广告行业的红利

4、资本对于互联网的追逐提供了便利的融资环境

好像除了这4个,应该没了吧。然而这4个,似乎都是外部因素,没有内驱型的。假设谷歌再次回到中国,百度的主营业务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冲击,毕竟,核心竞争力的不足是致命的。

百度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简单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算法。算法的作用就是在用户使用搜索的时候,让用户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至少在目前来看,无论是实际体验,还是账面数据,似乎百度的核心竞争力都不足够。

那百度目前主要的精力放在哪了?近期的某泼水大会上李彦宏给出了答案:AI。近几年百度的战略很有意思,叫做ALL IN AI。翻译过来就是全力搞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个大课题,不完全统计的话,起码包括人工视觉、人工听觉、人工大脑等等领域,纵向的完全分类叫:基础层、感知层、认知层和平台层。基础层就是各类基础支持的技术研发;感知层就是视觉、听觉等一系列传感的东西;认知层就是模拟思考;平台层就涉及到网络互连和云计算领域了。导演不想过多深入探讨百度搞人工智能的进展,因为站在一个投资者角度,一个已经存在基础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忽略主营业务去搞副业着实让人难以接受。百度的竞争者谷歌也在研究人工智能,但是人家搜索的算法并没有落下,加上近期有传言说谷歌可能会再次登录中国,到时候百度你可咋整?

除了人工智能外,百度还在其他几个领域也有着自己的布局,其中一些板块做的还是不错的。百度除了搜索外,其他几个板块包括:爱奇艺、百度地图、百度贴吧、百度网盘、好看视频、百度百科、百度输入法、百度糯米、去哪网、百度外卖等等,从公益角度说,这些产品都存在巨大的作用,但从商业角度说,恐怕只有爱奇艺、去哪网、百度外卖和百度糯米比较接近商业化,其他的恐怕都难以盈利,且在未来可见的未来里也难以盈利,何况是八字还没一撇的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

通过对百度各个产品的梳理,似乎百度真正的战略还是蛮清晰的,就是获取人们生活中所有环节产生的数据,从而用于训练人工智能。而尴尬的是,人们生活所使用的工具具有个性化选择的特点,觉得你产品好才会用,不好当然就不用了,如果制作了一个产品,尤其是这个产品实现了商业化,但是却不努力完善,还能达到收集数据的作用么?似乎本末倒置了。

其实说起来,百度还是个蛮简单的公司,尽管搞了很多复杂的高科技,但是基本没几个商业化的,已经商业化的搜索引擎实际上很可能也是个软柿子,想要判断百度是否值得投资,更多的思考要从需求端,不能太指望百度自己做出什么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巩固自己的护城河。

那就来逐一看一下上述4个百度的发展驱动力。

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在经历了互联网凶猛发展的几年后,增长率已经回落到个位数水平,且总数也超过了12亿,增长的空间已经极其有限。互联网的下半场正式来临,指望流量红利来驱动业绩发展显然不现实。

目前国内来说,由于百度已经搭建起了可以服务十亿以上网民的服务器,是完全存在技术壁垒的。须知,能服务这么大体量的人群,对服务器的承载力和背后的算力要求都是极高的,尽管导演刚刚把百度的搜索引擎喷了一遍,但是也无法否认这几年百度确确实实也不是啥事都没干。这种壁垒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非小公司可以承受,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国内难以出现第二个搜索引擎巨头与之抗衡,能够在一个桌子上打牌的,恐怕只有谷歌了。

3、网络广告行业的人口红利

尽管国内的网民数量面临着增长瓶颈,但是互联网广告行业仍旧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无论是分众传媒、还是百度、爱奇艺、微博、优酷等等,都会继续享受该方面的红利,毕竟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几乎已是定局,只要中国的宏观经济别没完没了的软着陆硬着陆,这份红利就会继续带动业内企业的发展。

2018年开始的互联网寒冬,对于这些头部互联网公司实际上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毕竟资本都是逐利的,且缺乏信仰,显然不可能指望他们一直烧钱烧下去,因此这方面的影响也要考虑到。严格来说,资本的笑容可以让一个企业飞速成长,但资本的獠牙也会让企业膝盖受伤。

经过对这4个外驱因素的分析,似乎百度目前只剩下一份红利了,其成长速度和过去10年必然无法同日而语,如果叠加上其他可能的不确定性因素,导演表示即便现在只有10多倍PE,要买起来还是心里打鼓。

从估值角度来说,目前的搜索引擎业务显然已经进入成熟期,难以期望其未来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且该业务面临着国外虎视眈眈的谷歌,一份确定性的利空炸弹就在前方,我国国门不可能永远不打开。拿百度和分众传媒来做个对比,导演表示更看好分众一些,毕竟写字楼的屏幕具有绝对的独占性,但搜索引擎却真的惧怕竞争。

O2O方面,百度的去哪网、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百度地图这几个板块倒是可以期待一下,尽管目前仍旧在烧钱,但是市场份额已经较为稳定,度过了前期不理智的搏杀环节,不过如何实现盈利,盈利能力如何,目前实在是很难看好,毕竟缺少变现是互联网产业当下整体的困境,团购、地图、外卖这种业务如能稳定盈利,那必然也要等到美团盈利之后了,现在仍旧是投入期。

最后,如果百度真的可以在未来的1到2年内将人工智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其实还是有投资的价值的。但是由于这个领域目前过于早期,不可能指望在二级市场上用VC的玩法进行操作,博弈的性价比还是太低。可以这么说,百度的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还是太多,无论是各条业务线的发展还是主营业务的存续,甚至被我国广大投资者质疑的企业价值观,基于此,导演认为如果主营业务没有足够的确定性,除非便宜到极致,否则还是远离的好,似乎投资百度的黄金时点是彻底过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核心竞争力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